接转站外输线可研
- 格式:ppt
- 大小:11.65 MB
- 文档页数:54
目录5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2)5.1 概况 (2)5.2 线路路径方案 (4)5.3工程设想 (10)6 节能、环保、抗灾措施分析 (18)6.3 线路节能分析 (18)6.4 环保措施 (19)6.5 抗灾措施。
(20)5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5.1 概况5.1.1设计规模及范围根据《伊犁州"十二五"电力规划》,为了补强伊犁电网220kV网架结构,构筑局部城市环网,增强电网供电能力,优化110kV电网接线,提高伊犁地区供电能力和可靠性,伊犁电网公司已将建设南郊110kV输变电工程列入伊犁电网规划中。
为了优化伊犁州的电网接线,伊犁电网公司拟在伊宁市新建南郊110kV变电站,该站规划110kV最终出线4回,本期上2回,备用2回;规划10kV最终出线20回,本期上20回,具体110kV出线间隔排列见附图1,其接入系统方案如下:(1)本期将西郊~宁远110kV线路π接入南郊110kV变电站,形成西郊~南郊110kV线路、宁远~南郊110kV线路,新建段导线截面采用300mm2 。
(2)远期备用2回。
新建西郊至宁远110kV线路π接入南郊变送电线路起自南郊110kV变电站110kV龙门架,止于原二西Ⅱ回110kV线路4#(运行号,下同)附近的改接点,新建线路长度约3.1km。
5.1.2 变电站进出线规划 5.1.2.1 南郊110kV 变进出线新建的南郊110kV 变电站,站址地处伊宁市以南的塔什库勒克乡,紧邻南郊35kV 变电站。
根据系统规划,南郊110kV 变110kV 线路向东偏南出线,本期出线2回,出线间隔由西南向东北方向依次为:备用(1Y)、西郊(2Y)、宁远(3Y)、备用金顶(4Y)。
本工程占用由西南向东北的第二个间隔西郊(2Y)和第三个间隔宁远(3Y)。
如插图5.1.2.1—1~2所示。
插图5.1—1 南郊110kV 变110kV 进出线示意图南郊110kV 变站址110kV南郊变电站110kV构架4Y3Y2Y1Y插图5.1—2 南郊110kV变地理位置图5.2 线路路径方案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110kV送电线路路径较短,且受城市规划影响较大,故线路路径只设计了一个方案。
220kVXXXX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建设必要性1.1 XX电网现状XX电网位于XX电网东南部,通过220kV端耿线、耿蒋线,110kV 端耿线三条线路与系统连接,形成了以220kV耿庄变电站为主供电源,以110kV和35kV线路为供电线路的放射型网架结构。
截至2008年XX电网有220kV变电站1座,即耿庄变电站(120+150MVA);110kV变电站8座(含1座客户变电站),主变容量404.5MVA,110kV线路长约87.2km;35kV变电站14座(含4座客户35kV变电站),主变容量128.5MVA;35kV线路总长约143.3km。
XX 境内有公用电厂2座:东化电厂(25MW)、XX电厂(2×25MW),装机总容量75MW。
2008年XX县全社会用电量10.37亿kwh;网供最大负荷为179.6MW。
电网存在主要问题:XX电网负荷增长较快,仅靠220kV耿庄站已经不能满足XX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XX电网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电网结构,部分110kV供电线路过长,线路损耗大,供电可靠性低。
2008年XXXX电网地理接线示意图详见附图1。
1.2 XX县负荷预测XX县位于黄河下游鲁西平原,XX市东南部,县域呈西南东北狭长形,长约55.2km。
东至济南95km,西至XX30km,北经德州至北京475km,105国道南北贯穿县城城区,省道泰临齐南路在县城交叉,至京九铁路XX客货站32km,交通十分方便。
截止到2008年底,XX 县共有9个乡镇、2个办事处和1个工业园区,55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815平方公里,总人口42.79万。
“十一五”以来,XX县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坚持不懈地加大投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XX阿胶、鲁西化工、东昌集团、XX钢球、金华钢铁等骨干企业不断膨胀。
截至2008年末,阿胶、化工、机械、建材等主导产业逐步壮大,过千万元项目47个,过亿元项目9个。
集输站外输原油困难原因分析发布时间:2021-06-10T14:51:42.303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4月作者:许杰、蔡燕辉、褚建捷、卢希、张明安[导读] 某接转站具有接收油井来油能力,同时又有完善的卸油工艺。
本作业区所有拉油点、站的原油都要在该站卸油进入系统。
进入2019年,随着生产规模的发展,该站的卸油量及外围油井产液量的增加,至致外输原油越来越困难。
河北河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许杰、蔡燕辉、褚建捷、卢希、张明安 062450摘要:某接转站具有接收油井来油能力,同时又有完善的卸油工艺。
本作业区所有拉油点、站的原油都要在该站卸油进入系统。
进入2019年,随着生产规模的发展,该站的卸油量及外围油井产液量的增加,至致外输原油越来越困难。
不能正常输油成为作业区的一个重要问题,牵涉较大精力。
从调查输油困难的原因入手采取了技术措施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关键词:集输站外输原油困难一、外输原油困难的原因分析针对输油困难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主要有下面4各方面的原因:1、外输管径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该接转站至下一接转站外输线:∮114×4—2.2km,2010年11月投产。
当时该外围油井产液200m3,卸油点卸油量约350方,总外输量约600方。
目前,该外围油井产液约550方,卸油点卸油量约400方,总外输量900—1000方。
原油粘度高,油稠,管道原油设计平均流速1.2米/秒,而实际最高平均流速已达1.57米/秒,导致外输管压最高时与泵压持平,达到2.0Mpa,导致输油困难。
2、换热器换热效率低,不能保证外输温度该站运行的2台换热器是浮头式换热器,2009年投产,随着生产的发展,该站站外输原油的温度达不到要求。
现场调查的情况是,换热器热水的进出口温度相差不到5℃,外输排量40—50方/时,原油加热温升不到5℃,外输排量20方时,原油加热温升也不到10℃.热水温度加热到95℃原油温度也提不上来,满足不了生产要求。
卷册检索号35kVXX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 工程概述 (4)1.1设计依据 (4)1.2工程背景 (4)1.3设计水平年 (4)1.4主要设计原则 (4)1.5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4)2电力系统一次 (5)2.1 XX电网概况 (5)2.2用电需求预测 (9)2.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0)2.7工程建设方案及相关电气计算 (11)2.8电气参数选择 (13)2.9电力系统一次结论与建议 (13)3电力系统二次 (14)3.1系统继电保护 (14)3.3远动信息 (15)4变电站站址选择 (18)4.1基本规定 (18)4.2站址区域概况 (19)4.3站址的拆迁赔偿 (20)4.4出线条件 (20)4.5站址水文气象条件 (20)4.6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 (20)4.7站址工程地质 (20)4.8 土石方情况 (21)4.9进站道路和交通运输 (21)5变电站工程内容 (21)5.1建设规模 (21)5.2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21)5.3电气布置 (23)5.4电气二次 (24)6变电站扩建工程设想 (30)7.送电线路路径及工程内容 (30)8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情况 (36)8.1变电站用地 (36)9投资估算 (36)9.1投资估算汇总表 (36)附件附件一站址、路径协议附件二相关附图附件三投资估算书附图目录附图一2010年电力系统地理位置接线现况图附图二2013年(本项目投产年)电网地理位置接线图附图三2020年(远景规划年)电网地理位置接线图附图五站址位置及进出线方向图附图六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附图七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图附图十线路路径方案图附图十一杆塔型式一览图附图十二杆塔基础型式一览图1工程概述1.1设计依据(1)根据XX省2012年35kV及以上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通知。
(2)与XX电业局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3)XX农电局下发的关于《35kVXX输变电工程的设计任务书》。
陕西—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研工作大纲1. 引言1.1 概述陕西-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一项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工程,旨在满足两省区之间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该工程涉及建设一条直流输电线路,连接陕西省和河南省,并采用特高压直流技术进行电力传输。
本文将对该工程进行可研工作,并提出具体的方案建议。
1.2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陕西省和河南省的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传统的交流输电存在较大损耗和限制,在满足长距离大容量输电需求上存在困难。
因此,引入特高压直流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设陕西-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以实现两地之间快速、稳定、低损耗的大容量输电。
1.3 目的与意义本篇可研报告旨在对陕西-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从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为工程的后续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该工程的实施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可以促进两省区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电力传输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此外,该工程还能够推动特高压技术在我国电网发展中的应用和推广,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
以上是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工程概况:2.1 项目范围:陕西-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一项跨越陕西省和河南省的电力输送项目。
该工程将建设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起点位于陕西省某地,终点位于河南省另一地。
预计全长约XXX公里。
2.2 技术参数:该工程采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以下技术参数:- 电压等级:±800kv- 频率:50Hz- 输送容量:YYY兆瓦- 输电距离:XXX公里- 转换站数量:ZZ个- 直流线路型式:单回线2.3 技术特点:(1) 高电压等级:采用±800kv的特高压直流技术,相较于传统交流输电系统,具有更低的传输损耗和更大的传送功率。
留北油田简化优化及联合站整体改造设计摘要:该工程在设计中进行了多方案对比论证,简化、优化了3座接转站、1座联合站的工艺流程,解决了长期以来因生产能力过剩、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困扰油田稳定发展的问题,使存在多年的“三高一低”(即生产费用高、管理费用高、维护费用高、系统效率低)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关键词:老油田;简化优化;调整改造1 概述留北油田位于河北省河间县、献县、肃宁县境内。
目前有开发井80口,其中采油井72口,注水井8口。
有联合站1座,转油站3座(路三站、路27站、留三站),计量站7座,注水站1座,污水处理站1座,配水站1座。
2 系统运行状况及设计优化2.1 系统运行状况(1)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产量不断下降,系统存在浪费现象严重。
工艺流程运行能耗大,增加了费用,有必要进行改造。
(2)站内、站外管线运行时间长、腐蚀穿孔严重,影响了正常、安全生产。
(3)站场布局不合理,现场管理工作强度大、管理相对繁琐。
(4)站目前大部分存在设备陈旧、老化、运行效率低、管线腐蚀穿孔等现象威胁着生产安全,急需改造。
(5)站内消防道路不畅,工艺流程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
(6)站内防雷、防静电设施老化,安全性能低。
2.2 设计优化2.2.1 针对生产运行状况,优化设计设计中,我们深入分析、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对生产工艺进行技术、经济对比,确定运行参数,优选出的工艺方案使用性强,既经济合理又成熟可靠。
在设计中,对站内工艺流程、平面布置、设备选型等进行优化,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并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确定出的工艺流程先进适用,灵活可靠,平面布置合理紧凑,设备选型先进、高效、安全。
2.2.2 设计与现场实际紧密结合本工程在设计各阶段充分与现场实际结合,与有关部门一起,进行现场勘测、调研,与现场负责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流,了解现场操作运行情况。
对已建设施的可行性进行选型计算复核的同时,听取现场人员在操作中的实际经验,综合评价,做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