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关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输血相关知识汇总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救治手段,可用于治疗贫血、止血和血液病等疾病。
本文将为您介绍输血相关的知识,包括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的种类、输血前的准备和输血后的护理等方面内容。
1.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适应症是指需要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患者体内,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输血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 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如严重外伤、手术出血等;- 血液病患者,如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预防或治疗手术相关的贫血;- 具备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如围手术期出血风险高的患者;- 某些遗传性疾病导致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等。
2. 输血的禁忌症输血的禁忌症是指某些情况下禁止进行输血,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无明确的输血指征;- 患者主张拒绝输血或宗教信仰不允许输血;- 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者肺水肿等情况;- 既往输血反应严重或出现畸胎儿综合征;- 存在输血引起的传染病风险,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过敏体质或存在输血相关的过敏反应。
3. 输血的种类输血可以根据血液的来源和治疗目的进行分类。
常见的输血种类包括以下几种:- 全血输注:将含有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成分的全血直接输注给患者;- 红细胞悬液输注:将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悬于生理盐水中输注给患者,用于治疗贫血;- 血小板浓缩物输注:将从全血中分离出的血小板浓缩物输注给需要的患者,用于止血;- 血浆输注:将血浆注入患者体内,用于纠正凝血异常和改善循环容量;- 白蛋白输注:将人体制备的白蛋白制剂输注给患者,用于改善血浆蛋白缺乏;- 适宜者间输血:指亲属或者恩人之间通过配型合适的血液互相输血。
4. 输血前的准备输血前的准备是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完善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过敏史、既往输血史和疾病情况;- 进行血液学和血型学检查,确定输血所需的数量和类型;- 存储血液和制备输血设备;- 静脉通路的建立和输血前的护理措施;- 输血前进行兼容性试验;- 进行输血性疾病的筛查。
输血科相关知识输血科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主要研究血液及其制品的使用和管理。
输血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患者体内以补充或替代其自身血液功能。
以下是一些与输血相关的知识。
一、输血的目的输血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 补充血容量:输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容量,特别是在大量出血或重度贫血的情况下。
2. 纠正贫血:输血可以提供正常的红细胞,以代替或增加患者自身红细胞的功能。
3. 补充凝血因子:某些情况下,输血可以提供凝血因子,帮助患者止血。
4. 免疫功能:输血还可以提供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二、输血的类型根据输血液体的来源,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血、成分输血和细胞制品输血。
1. 全血输血:将新鲜采集的整血直接输注给患者。
全血含有红细胞、血浆、凝血因子和其他血细胞的成分。
2. 成分输血:将采集的全血进行分离,只输注患者所需的特定成分,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成分输血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提供最有效的治疗。
3. 细胞制品输血:细胞制品输血包括输注冰冻保存的造血干细胞、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等。
三、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 输血的适应症:- 大量失血:如创伤、手术等引起的失血,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
- 严重贫血:如急性溶血、缺铁性贫血等导致的贫血,需要纠正贫血。
- 凝血功能障碍:如严重的血友病、DIC等,需要输注凝血因子。
- 免疫缺陷:如免疫缺陷病、白血病等,需要输注免疫球蛋白。
2. 输血的禁忌症:- 过敏反应:如对输血制品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
- 储存时间过长:输血制品的储存时间超过规定期限的。
- 严重溶血反应:输血制品与患者血型不匹配引起的严重溶血反应。
四、输血的注意事项在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输血前的检查: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等检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 输血过程监控:在输血期间,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一、输血的适应症1. 贫血:贫血是造成输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贫血可以由于慢性疾病、急性失血、骨髓疾病等造成。
在这些情况下,输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从而改善贫血的症状。
2. 失血:急性失血是另一个常见的输血适应症。
例如,严重创伤、手术出血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失血,需要进行输血来迅速补充丢失的血液。
3. 减少血液中其他物质:除了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外,有时候患者也需要输血来补充其他物质,比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二、输血前的准备1. 临床评估: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这些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的数量。
2. 签署同意书:在进行输血之前,患者需要签署输血同意书,明确知晓输血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 实验室检查:在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传染病筛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前的准备:在进行输血之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输血器具、选择适当的供血者等。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1. 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尽可能匹配,以减小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2. 交叉配血:除了血型鉴定外,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这是为了检测供血者的血清是否含有与受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容的抗体,以避免输血反应。
3. 传染病筛查: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供血者进行传染病筛查,包括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这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反应的处理:在进行输血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在出现这些反应时,需要及时处理,如停止输血、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5. 输血后的观察:在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以确保患者没有发生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能是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输血相关知识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医院惭血管理法律法规依据()[单选题]*A、《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B.卫生部《医疗机构崎床用血管理办法》C.卫生部《临床勘血技术规范》D、中华人民共和国《血液制品管理条例》√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范1庙床用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律选题)“A、输血日期前应向输血科预约法血B、无家属无自主意识患者器急输血无需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也无需报批即可输血VC.血液取回后不得再退回D、血液取回后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3、以下除外哪一项均属于输血不良反应[单选题)•A、输注成分血液VB、发热性非溶血反应C,过敏苜麻疹D.输血传播疾病4、输血可以传播以下疾病,哪项除外[单选题]*A、输血传播甲型肝炎√B.输血传播乙型肝炎U输血传播丙型肝炎D、输血传播艾滋5、《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已由第几届全国人民彳弋表大会通过,并与哪年起施行?()[单选题A、八,1997、12、29B. A. 1998, 10、1√U 七,1998、10、1D.七,1998、1、16、机采血小板采集后需在什么条件下保存?()[单选题J*A. 22±2°C振葡的√B、4-6P保存C、常温保存D、8-l(TC保存7、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时,可免交的费用.()[单选题rA、血液的采集,储存B.血液的分离,储存U血液的采集,分寓,检验D、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V8、取回科室的血液可以再贮存吗?()I单选迤]*A.不能VB、能C,只要不被封可再贮存D、被封后可声普通冰箱保存9、新生行ABO血里整定时,一般只进行()[单选俄「A、ΓF∙A√B.反定型U正定型与反定型D,不需笺定10、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怎么办?()[单选题]•A、只管输血抢救B.用品体胶体盐维持U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D、等待领导批准11、输血前必检项目有()[多选即J*A.血常规.凝血功能VB、乙肝五项√C, ABQRh(D)血型VD、梅苗、丙肝、HlV抗体√12、红细胞保存过程中有害成分增加的有()1多选题广A、血钾√B x血氨VU ATPD,血细胞碎吗V13、冷沉淀可用于()[多选题J* A,血友病甲VB、血管性血友病√C、手术后出血√D、DIC√.。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1.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来纠正或预防血液异常或缺陷。
2.输血的目的可以是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成分,或者是提供抗体或免疫因子。
3.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过多、贫血、凝血异常、免疫缺陷等。
4.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不稳定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感染、过敏反应等。
5.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型与配型测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6.输血的血源可以是亲属或无关患者,也可以是通过无偿献血获取的血液。
7.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输血管道的建立,可以通过静脉穿刺或中心静脉导管来进行。
8.输血的速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输血成分的性质来确定,以避免过快或过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9.输血后需要进行观察,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10.输血后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需要及时处理。
11.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输血液温度的控制,避免过热或过冷对患者造成不适。
12.输血前需要充分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输血的安全性、可能的风险和输血的预期效果。
13.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血液管理,包括血液保存的条件、血袋的标识和追踪以及血液管理的记录。
14.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安全管理的原则,包括血袋的正确使用、防止输血交叉感染等。
15.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成分的合理使用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实际需求来决定输注的成分。
16.红细胞输血是治疗贫血的常见方法,可以提高氧合能力和改善组织供氧。
17.血小板输血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可以预防或治疗出血。
18.新鲜冷冻血浆是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的常见方法,可以纠正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
19.全血输血是将新鲜的全血输注到患者体内,适用于多种急性失血情况。
20.由于异体输血可能引起免疫反应,临床上也可以使用自体输血或者回收输血方法。
21.自体输血是将患者的自身血液收集、保存,手术期间再输回患者体内,以避免异体输血的风险。
01输血的定义输血是指将同血型的全血或成分血(如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体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02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03血液制剂的定义及分类血液制剂是指一定量符合要求的来自献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与一定量的保养液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均一制品,包括全血和成分血。
血液制剂分为全血、红细胞制剂、血小板制剂、血浆制剂、其他类。
04全血制剂分类(1)新鲜血:基本上保留血液原来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一般指24小时内采集的血,最多不超过3日。
(2)库存血:指2-8℃冷藏,有效期2-3周的血液,其成分以红细胞和血浆蛋白为主,其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凝血酶原等成分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并随之破坏。
库存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明显,即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增高,因此大量输注库存血时,要注意防止酸中毒和高血钾症等。
在全血中新鲜血与库存血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大量的血钾,后者有大量的血钾。
05常见红细胞制剂分类(1)浓缩红细胞:将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余的部分所制成的血细胞成分血。
浓缩红细胞是外科常用成分输血制剂,用以增加其红细胞,治疗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病人。
200ml全血可分离出1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可提高血红蛋白5-7.5 g/L 或增高HCT 1%-2%。
(2)洗涤红细胞:全血经离心后在无菌条件下首先分离出血浆并去除白细胞,再向红细胞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混匀,然后再离心去除残余的白细胞,如此反复洗涤3次最终去除98%以上血浆,90%以上白细胞、血小板,同时也去除了保存过程中产生的钾、氨、乳酸等代谢产物,保留了70%以上红细胞,最后加入生理盐水悬浮即可。
具有纯度高,把血浆中的抗体和补体以及一些免疫球蛋白均过滤掉了,多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患者等。
临床输血知识问答(临床医生掌握)1.什么是输血不良反应?答:是指受血者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注结束后出现某些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
2.什么是即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答:是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
3.什么是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答:在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后发生的反应。
4.输血过程中过敏反应的识别?答:既往有过敏史,外周血中白细胞轻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可增高等。
轻度: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痛等。
重度:出现支气管痉挛、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喉头水肿直至窒息、低血压、休克。
有些患者易伴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5.过敏反应的处理?答:轻度:一般暂缓输血,严格观察,对症处理;重度:立即停止输血;保持呼吸通畅,对症处理;6.输血过程中发热反应的定义?答: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1℃以上称为输血发热反应。
7.输血发热反应的识别标准?答:常见于多次输血者或经产妇,并有反复发热史。
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热,可伴有寒战、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头痛等。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等。
8.输血发热反应的应急措施?答: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为寻找致病原因,须保留输血前后血标本和输血器具等,随时送检。
对症处理;对寒战期与发热期患者,应注意:寒战期:保暖;发热期:物理降温;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15~30min测体温、血压一次。
9.什么是输血溶血反应?答:溶血反应是指输血后发生红细胞破坏,以ABO血型不合输注最为多见,且反应严重;而Rh等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则较轻。
根据溶血发生缓急可分为急性(速发型)与慢性(迟发型)两种。
10.输血溶血反应的识别标准?答:起病缓急与血型及输血量有关;供血者与受血者ABO血型不合输注,患者输入10~50ml即可出现症状,输入200ml以上可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供血者与受血者Rh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多出现在输血后1~2h,随着抗体效价升高症状加重。
血液总量:体重x 6-8%
血液包括血细胞40%(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60%
1单位全血+30ml防腐剂→100ml血浆+150ml红细胞悬液
输血指征:2单位红细胞可以升高血红蛋白10-20 g/L、Hct升高0.03外科:血红蛋白< 70g/L,输血
>100 g/L,不需输血
70-100 g/L,若伴有缺氧症状,酌情输血
内科:血红蛋白< 60g/L,输血
>100 g/L,不需输血,除非血红蛋白短时间内降低大于30 g/L
60-100 g/L,若伴有缺氧症状,酌情输血
输洗涤红细胞(生理盐水洗涤3遍)指征:1血浆蛋白过敏
2合并肝肾疾病
3自身免疫性溶血
4输错血
输血常见反应:1 红细胞悬液---溶血
2血浆---过敏
3血小板---感染
抢救溶血步骤:
1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皮条,开放静脉通路,维持呼吸状态(吸氧)2大量快速补液:洗涤红细胞+生理盐水
3碱化尿液:血气分析---PH达7.8
例如:50kg体重的患者给予碳酸氢钠120-140ml。
4激素:甲强龙,观察尿液的颜色---留置导尿,维持尿量至少100ml/h
若患者血压稳定,但尿量不足,可予呋塞米利尿。
激素减量:第二天维持原量,第三天减半,第四天再减半,
逐渐停药。
5抗休克: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6抗DIC: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
生理盐水+普通肝素100m g→1-2mg/min
7预防消化道出血:洛赛克静推
8再次输血:O型洗涤红细胞+AB型血浆
2周后方可再次输同型红细胞
输血小板指征:
外科:< 5万,不可手术腹部手术要求> 7万
=5万,产科可手术头、眼、脊柱及前列腺手术> 10万
内科:5万为安全线
≤2万,危险,若无出血倾向,可暂观察
若有出血倾向,可输血小板
<1万,立即输血小板
例如:50kg体重的患者给予2单位血小板可提升3万。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加倍输血小板:
1、抗原抗体反应
2、DIC
3、脾功能亢进
4、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血浆分为冰冻血浆和新鲜血浆(含VIII因子及V因子),血浆主要是补充凝血因子。
冷沉淀:含大量VIII因子、纤维蛋白原,抢救DIC时必需
各种疾病输血注意事项
1、大出血:24小时出血量达全身血容量
3小时出血量> 50%血容量
平均1小时出血量>100ml
输红细胞10单位配合血小板1-2单位、冷沉淀10-20单位
输红细胞20单位配合血小板3-4单位、冷沉淀30-40单位
同时配合凝血酶原复合物及维生素K
2、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30-40ml/min
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
Hb<60g/L,Hct<0.2 伴缺氧症状
最佳选择为洗涤红细胞
每2周输注红细胞2单位2ml/k g·h
出血:血小板功能异常与数量减少
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及血小板
3、肝硬化失代偿:
贫血:多伴肝肾综合征及代酸、高血钾,可输注红细胞悬液。
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及外周血血小板破坏增加,适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及维生素K。
外周血白细胞<0.5x109/L,伴感染危险,可输注白细胞悬液。
低蛋白血症:1单位血浆可提升白蛋白1g/L(理论值)
4、心功能不全:输血原则: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不多输
能多次输不一次输
输血量< 300-350ml,输血速度更重要,<1ml/min
输血前应予强心(洋地黄化)及利尿治疗
5、慢性贫血:
再障:应用辐射血---铯137
自免贫:Hb<40g/L或Hct<13% ,平静时伴缺氧症状可输血,输血前必须应用激素,可输悬浮红细胞,若血型鉴定困难时,可输O 型悬浮红细胞
6、恶性肿瘤:
输血适应症:1白细胞<1.5x109/L,中性粒细胞<0.5x109/L,伴高热,且抗生素无效
2外周血小板<20x109/L,伴危及生命的出血
3贫血首选辐射红细胞,次选悬浮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