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专项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364.90 KB
- 文档页数:13
勾股定理测试题北师大版(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3勾股定理测试题 姓名一.选择题1、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2倍,则这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 )A 、︒15B 、︒30C 、︒45D 、︒752、在△ABC 中,AB=AC=10,BD 是AC 边上的高,DC=2,则BD 等于( )A 、4B 、6C 、8D 、10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5cm ,周长为12cm ,则它的面积为( )A 、212cmB 、26cmC 、28cmD 、29cm4、CD 是直角△ABC 斜边AB 上的高,若AB=1,AC :BC=4:1,则CD 的长为( )A 、174B 、173C 、172D 、1715、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8,周长为3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56B 、48C 、40D 、306、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3,BC=4,将该矩形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则折痕EF 的长为( ) A 、 B 、 C 、 D 、7、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腰上的高为2,则此三角形的顶角为( )A 、︒30B 、︒150C 、︒30或︒150D 、︒120 8、己知M 为△ABC 的一边AB 上的点,3222222-++=++CM BM AM CM BM AM则=+22BC AC ( )A 、7B 、6C 、5D 、49、△ABC 的三边a,b,c 满足ac bc ab c b a ++=++222则△ABC 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腰底不等的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10、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长为8,它所对的角为 ︒30,则斜边上的高的平方是( )A 、2B 、48C 、4D 、64411、正方形ABCD 中,E,F,G,H 分别是AB,BC,CD,DA 上,且AE=BF=CG=DH=AB 31则ABCD EFGH S 四边形四边形:S 为( )A 、75 B 、85 C 、95 D 、31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2cm ,则它的面积是2、在△ABC 中,,90︒=∠C 若,7=+b a △ABC 的面积等于6,则边长c=3、如图△ABC 中,BC BM AC AN BC AC ACB ====︒=∠,,5,12,90则MN=4、如图有一空心圆柱,其高为12cm ,底面半经为3cm ,在圆柱下底面A 点处有一只蜜蜂,它想得到上底面B 处的食物,则蜜蜂经过的最短距离为 cm( )5、如果等腰三角形中,一腰AB 上高为1,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 ︒45 ,则△ABC 的周长为6、己知和25102+-y y 是互为相反数,则以x,y,z 为边的三角形为 三角形。
2022年春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勾股定理》综合提升训练(附答案)1.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明之一.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ABC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的正方形内,三个阴影部分面积分别记为S1,S2,S3,若已知S1=2,S2=5,S3=8,则两个较小正方形纸片的重叠部分(四边形DEFG)的面积为()A.7B.10C.13D.152.如图△ABC中,高AD与中线CE相交于点F,AD=CE=8,FD=2,则AB的值为()A.2B.6C.10D.3.如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EFGH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ABCD,连结AC,交BE于点P,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8,AE+BE=7.则S△CFP﹣S△AEP的值是()A.3.5B.4.5C.5D.5.54.如图,Rt△ABC中,∠ACB=90°,AC=3,AB=5,D为AB边上一动点,连接CD,△ACD与△A′CD关于直线CD轴对称,连接BA′,则BA′的最小值为()A.B.1C.D.5.下列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C.D.6.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c2,则()A.∠A=90°B.∠B=90°C.∠C=90°D.∠C=∠A+∠B 7.如果正整数a、b、c满足等式a2+b2=c2,那么正整数a、b、c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自己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x+y的值为()A.47B.62C.79D.988.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树干顶部在离根部12米处,则这棵大树的高度为()A.13B.17C.18D.259.为了打造“绿洲”,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已知AB=10米,BC=15米,∠B=150°,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2a元,则购买这种草皮需()元.A.75a B.50a C.a D.150a10.国庆节期间,重庆南开中学用彩灯带装饰了艺术楼大厅的所有圆柱形柱子.为了美观,每根柱子的彩灯带需要从A点沿柱子表面缠绕两周到其正上方的B点,如图所示,若每根柱子的底面周长均为2米,高均为3米,则每根柱子所用彩灯带的最短长度为()A.米B.米C.米D.5米11.在Rt△ABC中,AC=3,BC=4,点P是斜边AB上一点,若△P AC是等腰三角形,则线段AP的长可能为.12.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AC=2,BC=2,则△ACD的周长等于.13.“赵爽弦图”巧妙的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若AB=10,EF=2,则AH=.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5和12,则它的斜边长为.15.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8、15、17,那么△ABC的面积为.1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17.如图所示,已知△ABC中,CD⊥AB于D,AC =4,BC=3,DB=.(1)求CD的长;(2)求AD的长;(3)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18.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可爱三角形.(1)①根据“可爱三角形”的定义,请判断: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可爱三角形,是否正确.并填空(填“正确”或“不正确”);②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4、2、,则该三角形(是或不是)可爱三角形;(2)①若等腰三角形是可爱三角形,并且有一边长为,则周长为;②若Rt△ABC是可爱三角形,且一条直角边长为,则斜边长为.19.如图,其中△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和EFGH都是正方形,根据这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可以证明勾股定理.设AD=c,DE=a,AE=b,取c=20,b﹣a=4.(1)填空: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2)求a+b的值.20.定义:如图,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以A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1)已知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AM=2.5,MN=6.5,BN=6,则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吗?请说明理由.(2)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且AM为直角边,若AB=14,AM=4,求BN的长.21.如图,在△ABC中.D是AB边的中点,DE⊥AB于点D,交AC于点E,且AE2﹣CE2=BC2,(1)试说明:∠C=90°;(2)若DE=6,BD=8,求CE的长.2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B=3,BC=4,CD=5,DA=5.(1)求△BCD的面积;(2)求BD的长.23.课堂上学习了勾股定理后,知道“勾三、股四、弦五”.王老师给出一组数让学生观察:3、4、5;5、12、13;7、24、25;9、40、41;…,学生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有间断过,于是王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解决.(1)请你根据上述的规律写出下一组勾股数:11、、.(2)若第一个数用字母a(a为奇数,且a≥3)表示,那么后两个数用含a的代数式分别怎么表示?小明发现每组第二个数有这样的规律4=,12=,24=…,于是他很快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了第二数为,则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第三个数为.(3)用所学知识证明(2)中用字母a表示的三个数是勾股数?24.如图,某中学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学校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90°,AB=3m,BC=12m,CD=13m,DA=4m,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学校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买草皮?25.一个13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的AO距离12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4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4m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解: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a,较长直角边为c,较短直角边为b,由勾股定理得,a2=c2+b2,∴a2﹣c2﹣b2=0,∴S阴影=a2﹣c2﹣(b2﹣S四边形DEFG)=a2﹣c2﹣b2+S四边形DEFG=S四边形DEFG ∴S四边形DEFG=S1+S2+S3=2+5+8=15,故选:D.2.解:如图,作EH⊥AD于H.∵BD⊥AD,EH⊥AD,∴EH∥BD,∵AE=EB,∴AH=DH=4,∵DF=2,∴FH=2,∵,EC=8,∴EF=4,FC=4,∴EH=,∵AE=EB,AH=DH,∴BD=2EH=4,在Rt△ABD中,AB=.故选:D.3.解:∵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8,∴AB2=28,设AE=x,∵AE+BE=7,∴BE=7﹣x,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AE2+BE2=AB2,∴x2+(7﹣x)2=28,∴2x2﹣14x=﹣21,∵AH⊥BE,BE⊥CF,∴AH∥CF,∴∠EAP=∠GCM,∵“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EFGH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ABCD,∴△AEB≌△CGD,∴AE=CG,∴△AEP≌△CGM(ASA),∴S△AEP=S△CGM,EP=MG,∴S△CFP﹣S△AEP=S△CFP﹣S△CGM=S梯形FPMG=(NG+PF)•FG=EF•FG=S正方形EHGF,∵S矩形EHGF=S正方形ABCD﹣4S△AEB=28﹣4×x•(7﹣x)=28﹣2x(7﹣x)=28﹣21=7,则S△CFP﹣S△AEP的值是3.5;故选:A.4.解:由折叠可得,A'C=AC=3,∵Rt△ABC中,∠ACB=90°,AC=3,AB=5,∴BC==4,∵A'B+A'C≥BC,∴A'B≥BC﹣A'C=4﹣3=1,∴A'B的最小值为1,故选:B.5.解: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因为D能满足()2+()2=(2)2,所以D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6.解:∵∠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2=b2+c2,∴∠A=90°,∵∠A+∠B+∠C=180°,∴∠B+∠C=90°=∠A,故选:A.7.解:由题可得,3=22﹣1,4=2×2,5=22+1,……∴a=n2﹣1,b=2n,c=n2+1,∴当c=n2+1=65时,n=8,∴x=63,y=16,∴x+y=79,故选:C.8.解:由勾股定理得,BC==13(m).则大树折断前的高度为:13+5=18(m).故选:C.9.解:如图,作BA边的高CD,设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D,∵∠ABC=150°,∴∠DBC=30°,∵CD⊥BD,BC=15米,∴CD=7.5米,∵AB=10米,∴S△ABC=AB×CD=×10×7.5=37.5(平方米),∵每平方米售价2a元,∴购买这种草皮至少为37.5×2a=75a(元),故选:A.10.解:将圆柱表面切开展开呈长方形,则彩灯带长为2个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圆柱高3米,底面周长2米,∴AC2=22+1.52=6.25,∴AC=2.5(米),∴每根柱子所用彩灯带的最短长度为5m.故选:D.11.解:若△P AC是等腰三角形,①P A=AC=3,②AP=PC时,P为AB的中点,AP=,③PC=AC时,过C作CD⊥AB于D,则AP=2AD=2AC•cos A=2×3×=,综上所述,AP的长为3,2.5或,故答案为:3,2.5或.12.解:∵∠ACB=90°,AC=2,BC=2,∴AB=4,∵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AD=DC=2,∴△ACD的周长=2+2+2=,故答案为:4+2.13.解:∵AB=10,EF=2,∴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和为100﹣4=96,设AE为a,DE为b,即4×ab=96,∴2ab=96,a2+b2=100,∴(a+b)2=a2+b2+2ab=100+96=196,∴a+b=14,∵a﹣b=2,解得:a=8,b=6,∴AE=8,AH=DE=6,∴AH=8﹣2=6.故答案为:6.14.解:当12是直角边时,斜边长==13.故它的斜边长为13或12.故答案为:13或12.15.解:∵82+152=172,∴△ABC是直角三角形,∴△ABC的面积是:×8×15=60,故答案为:60.16.解:∵(a+b)2=c2+2ab,∴a2+2ab+b2﹣c2=2ab,∴a2+b2=c2,∴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三角形.17.(1)解:在Rt△BCD中,DC===;(2)解:在Rt△CDA中AD===;(3)证明:∵BC2=9,AC2=16,(BD+AD)2=25,∴BC2+A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18.解:(1)①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a2+a2=2a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可爱三角形,故答案为:正确;②∵42+(2)2=40,2×(2)2=40,∴42+(2)2=2×(2)2,∴该三角形是可爱三角形,故答案为:是;(2)①设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边长为x,∵等腰三角形是可爱三角形,∴x2+x2=2x2,∴这个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周长为:3×=,故答案为:;②设Rt△ABC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a2+b2=c2③,∴等腰直角三角形不是可爱三角形,∵Rt△ABC是可爱三角形,设b>a,∴a2+c2=2b2④,由③④得:b=a,c=a,∴a:b:c=1::,∴当a=2时,c=2×=2,当b=2时,c==2,故答案为:2或2.19.解:(1)∵HE=b﹣a=4,∴S正方形EFGH=HE2=16,∵AD=c=20,∴S正方形ABCD=AD2=400,∴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S正方形ABCD﹣S正方形EFGH=400﹣16=384,故答案为:16;384;(2)由(1)可知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384,∴4×ab=384,解得2ab=384,∵a2+b2=c2=400,∴(a+b)2=a2+b2+2ab=400+384=784.∴a+b=28(负值舍去).20.解:(1)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理由如下:∵AM2+BN2=2.52+62=42.25,MN2=6.52=42.25,∴AM2+NB2=MN2,∴A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2)设BN=x,则MN=14﹣AM﹣BN=10﹣x,①当MN为最大线段时,依题意MN2=AM2+NB2,即(10﹣x)2=x2+16,解得x=4.2;②当BN为最大线段时,依题意BN2=AM2+MN2.即x2=16+(10﹣x)2,解得x=5.8.综上所述,BN=4.2或5.8.21.解:(1)如图所示,连接BE,∵D是AB边的中点,DE⊥AB于点D,∴DE垂直平分AB,∴AE=BE,又∵AE2﹣CE2=BC2,∴BE2﹣CE2=BC2,∴△BCE是直角三角形,且∠C=90°;(2)Rt△BDE中,BE===10,∴AE=10,设CE=x,则AC=10+x,而AB=2BD=16,Rt△ABC中,BC2=AB2﹣AC2=162﹣(10+x)2,Rt△BCE中,BC2=EB2﹣EC2=102﹣x2,∴162﹣(10+x)2=102﹣x2,解得x=2.8,∴CE=2.8.22.解:(1)作DM⊥BC,交BC延长线于M,如图所示:则∠M=90°,∴∠DCM+∠CDM=90°,∵∠ABC=90°,AB=3,BC=4,∴AC2=AB2+BC2=25,∴AC=5,∵AD=5,CD=5,∴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ACD=90°,∴∠ACB+∠DCM=90°,∴∠ACB=∠CDM,∵∠ABC=∠M=90°,在△ABC和△CMD中∴△ABC≌△CMD(AAS),∴CM=AB=3,DM=BC=4,∴△BCD的面积=,(2)∵CM=3,BC=4,∴BM=BC+CM=7,∴BD=.23.解:(1)∵3、4、5;5、12、13;7、24、25;9、40、41;…,∴11,60,61;故答案为:60,61;(2)第一个数用字母a(a为奇数,且a≥3)表示,第二数为;则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第三个数为;故答案为:;(3)∵a2+()2=,()2=,∴a2+()2=()2,又∵a为奇数,且a≥3,∴由a,,三个数组成的数是勾股数.24.解:连接BD,在Rt△ABD中,BD2=AB2+AD2=32+42=52,在△CBD中,CD2=132,BC2=122,而122+52=132,即BC2+BD2=CD2,∴∠DBC=90°,S四边形ABCD=S△BAD+S△DBC=•AD•AB+DB•BC,=×4×3+×12×5=36.所以需费用36×200=7200(元).25.解:在Rt△ABO中,根据勾股定理知,BO=(米),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知,DO=(米),所以BD=DO﹣BO=﹣5(米).故梯子的底端B外移了﹣5米.。
专题01勾股定理(易错30题3种题型)一、探索勾股定理1.(2023春·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在ABC 中,5AB AC ,6BC ,D 是BC 的中点,则ABC 的面积为()A .12B .24C .10D .20【答案】A【分析】如图,过A 作AD BC 于,D 证明224,3,CD BD AD AC CD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过A 作AD BC 于,D 5,6AB AC BC ,∴223,4,CD BD AD AC CD ∴116412.22ABC S BC A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证明CD BD 是解本题的关键.2.(2023春·山东临沂·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是()A .13B .14C .15D .26【答案】A 【分析】分别设正方形F 、G 、E 的边长为x 、y 、z ,由勾股定理得出29x ,26y ,222z x y ,即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为2z .【详解】解:如图,分别设正方形F 、G 、E 的边长为x 、y 、z ,则由勾股定理得:2358x ,2235y ,222z x y ,即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为:28513z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2023春·辽宁营口·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ABC 中,CE 平分ACB 交AB 于点E ,CF 平分ACD ,EF BC ∥,EF 交AC 于点M ,若5CM ,则22CE CF ()A .75B .100C .120D .125【答案】B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推出ECF △为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222CE CF EF ,进而可求出22CE CF 的值.【详解】解:CE ∵平分ACB ,CF 平分ACD ,12ACE ACB ,12ACF ACD ,即1()902ECF ACB ACD ,EFC 为直角三角形,又EF BC ∥∵,CE 平分ACB ,CF 平分ACD ,ECB MEC ECM ,DCF CFM MCF ,5CM EM MF ,10EF ,由勾股定理可知222100CE CF EF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证明出ECF △为直角三角形.4.(2023春·安徽合肥·八年级校考期中)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4,5,7a b c ,则ABC 的面积为.【答案】46【分析】作CD AB 于点D ,设AD x ,则7BD x ,先根据2222AC AD BC BD 求出x ,再求出C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作CD AB 于点D ,设AD x ,则7BD x ,由勾股定理得,2222AC AD BC BD ,∴ 2222547x x ,解得297x =,∴22222986577CD AC AD,∴ABC 的面积为∶1186746227AB CD .故答案为:46.【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和b ,斜边为c ,那么222 a b c .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5.(2023春·海南海口·八年级统考开学考试)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4BC ,分别以AB AC 、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1S 、2S ,则12S S .【答案】2π【分析】根据半圆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知12S S 等于以斜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详解】解:2222121111228228AB AC S AB S AC ,所以 2221211288S S AC AB BC ,故答案为:2π.【点睛】此题根据半圆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证明: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重在验证勾股定理.6.(2022秋·山东泰安·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把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零件(ABC ,其中90ACB ),放置在一凹槽内,三个顶点A 、B 、C 分别落在凹槽内壁上,已知90ADE BED ,测得3cm 4cm AD BE ,,该三角形零件的面积为2cm .【答案】12.5/1122/252【分析】先证明ACD CBE ≌得到4cm CD BE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5cm AC ,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90ACB ,∴90DCA ECB ,∵90ADE BED ,∴90DAC DCA ,∴DAC ECB ,又∵AC CB ,∴ AAS ACD CBE △≌△,∴4cm CD BE ,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5cm AC AD CD ,∴2112.5cm 2ABC S AC BC △,∴该三角形零件的面积为212.5cm ,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证明ACD CBE ≌得到4cm CD BE 是解题的关键.7.(2023春·湖北恩施·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55 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为格点,且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 为格点四边形.(1)求AD 的长;(2)仅用无刻度的直尺过点C 作CE AD ,垂足为E ,并简单说明理由.【答案】(1)5(2)见解析【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选取格点,,,F H G M ,作射线,MF GH ,两射线的交点为I ,连接CI 交AD 于点E ,则点E 为所求的点.【详解】(1)解:由图可知,AD 是直角边分别为3,4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故22345AD (2)解:选取格点,,,F H G M ,作射线,MF GH ,两射线的交点为I ,连接CI 交AD 于点E ,则点E 为所求的点.取格点,K L ,∵4,3,90IK AL CK DL CKI DLA∴IKC ALD△≌△KIC DAC90DAC ACE KIC ACECE A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相关数学结论是解题关键.8.(2023春·广西贺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Rt ABC △中,90C ,AM 是中线,MN AB ,垂足为点N ,求证:222AN BN AC .【答案】见解析【分析】在直角三角形BNM 和ANM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222BN BM MN ,222AN AM MN ,然后得到22222222()()BN AN BM MN AM MN BM AM ;又在直角三角形AMC 中,222AM AC CM ,代入前面的式子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证明:MN AB ∵于N ,222BN BM MN ,222AN AM MN 2222BN AN BM AM ,又90C ∵,222AM AC CM 22222BN AN BM AC CM ,又BM CM ∵,222BN AN AC ,即222AN BN A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线;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2023秋·河南南阳·八年级校考期末)如图,长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AB 上,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DE 折叠,点A 恰好落在边BC 上的点F 处,若5AE ,3BF ,求CD 的长【答案】9【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5EF AE ,再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5EF AE .∵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90B Ð=°,AB CD ,∴2222534BE EF BF ,∴549CD AB AE BE .即CD 的长为9.【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10.(2023春·陕西商洛·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一文物C (看作一点)被探明位于地面A 点垂直往下36米处,由于A 点下有障碍物,考古人员不能垂直下挖,他们从距离A 点15米的B 处斜着挖掘,已知障碍物不在线段BC 上,则要取出文物C 至少要挖()A .39米B .3119米C .42米D .51米【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4,4890AB AC BAC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14,4890AB AC BAC ,,∴2222153639BC AB AC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2023春·河北保定·八年级校考期中)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在用弦图验证勾股定理时,用到的面积相等关系是()A .ABH EFGHS S 正方形△B .ABCD EFGH S S 正方形正方形C .4ABH EFGH ABCDS S S 正方形正方形△D .2ABH ABCD EFGHS S S 正方形正方形△【答案】C 【分析】设DE AH BG CF a ,AE BH CG DF b ,根据题意求出224ABH EFGH S S a b 正方形 ,22ABCD S a b 正方形,进而求解即可.【详解】设DE AH BG CF a ,AE BH CG DF b ,∴ 2221442ABH EFGH S S b a ab a b 正方形 ,22222ABCD S AD DE AE a b 正方形,∴4ABH EFGH ABCD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12.(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 表示的数是()A .1B .2C .3D .5【答案】B 【分析】由于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可知O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 的长,即可得到B 点表示的数.【详解】解:∵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在等腰直角OAB 中,22112O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根据四边形OABC 为正方形判断出OAB 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3.(2023春·河南新乡·八年级统考期中)《九章算术》卷九中记载: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四尺,引索却行,去本八尺而索尽,问索长几何?译文:今有一竖立着的木柱,在木柱的上端系有绳索,绳索从木柱上端顺木柱下垂后,堆在地面的部分尚有4尺,牵着绳索(绳索头与地面接触)退行,在距木柱根部8尺处时绳索用尽,问绳索长是()A .5尺B .6尺C .8尺D .10尺【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得,绳索,木桩形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绳索长.【详解】解:设绳索长为x 尺∴根据题意得: 22248x x 解得10x .∴绳索长为10尺,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14.(2023春·重庆忠县·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这是某种牛奶的长方体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5cm 、4cm 、12cm ,插吸管处的出口到相邻两边的距离都是1cm ,为了设计配套的直吸管,要求插入碰到底面后,外露的吸管长度要在3cm 至5cm 间(包括3cm 与5cm ,不计吸管粗细及出口的大小),则设计的吸管总长度L 的范围是.【答案】16cm 17cmL 【分析】当吸管与长方体上、下底面垂直时,位于盒体内的长度最短,为12cm ,则15cm 17cm L ;如图,当吸管底端位于点A 时,位于盒体内的长度最长,经过点A ,D ,E 的截面如下图1,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得,5cm DE ,Rt ADE △中,13cm AE ,则16cm 18cm L ;综上,吸管垂直于底面时外露的部分最长,底端底端位于点A 时,外露的部分最短,所以吸管长度范围为16cm 17cm L .【详解】解:当吸管与长方体上、下底面垂直时,位于盒体内的长度最短,为12cm ,外露的吸管长度要在3cm 至5cm 间,则15cm 17cm L ;如图,当吸管底端位于点A 时,位于盒体内的长度最长,经过点A ,D ,E 的截面如下图1,如图2为长方体上底面,5cm DG ,4cm CG ,1cm EH CH JG ,∴4cm DJ DG JG ,3cm JE GH CG CH ,∴225cm DE DJ JE .如图1,Rt ADE △中,222212513(cm)AE AD DE ,外露的吸管长度要在3cm 至5cm 间,则16cm 18cm L ;综上,吸管垂直于底面时外露的部分最长,底端位于点A 时,外露的部分最短,所以吸管长度范围为16cm 17cm L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截面图,勾股定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熟练勾股定理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15.(2023春·广东惠州·八年级校考开学考试)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12,把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答案】12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 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EF △的面积,即可求出阴影部分面积.【详解】解:在Rt AEF 中,222213125AE EF AF ,∴110251232AEF S AE AF ,∴阴影部分的面积430120 .故答案是: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16.(2023春·全国·八年级期末)如图,长方形ABCD 的边AD 在数轴上,若点A 与数轴上表示数1 的点重合,点D 与数轴上表示数4 的点重合,1AB ,以点A 为圆心,对角线A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与数轴负半轴交于一点E ,则点E 表示的数为.【答案】110 /101【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度,进而求得该点与点A 的距离,再根据点A 表示的数为1﹣,可得该点表示的数.【详解】解:在长方形ABCD 中,1(4)31AD AB CD ,,∴22223110AC AD CD ,则点A 到该交点的距离为10,∵点A 表示的数为1 ,∴该点表示的数为:110 ,故答案为:11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17.(2023秋·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校联考期末)对于一个图形,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可以得到一个数学等式.(1)如图1所示的大正方形,是由两个正方形和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的.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可以得到的数学等式是_______;(2)将图1中两个阴影的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切开,则可以得到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将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大正方形时,中间空白图形是边长为c 的正方形.试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中间正方形的面积,并探究a b c 、、之间满足怎样的等量关系.(3)应用: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为6和8,求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答案】(1)2222()a b ab a b (2)222c a b(3)245【分析】(1)空白部分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空白部分也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2)中间的是边长为c 的正方形,因此面积为2c ,也可以从边长为()a b 正方形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3)利用(2)中等式求出斜边,再利用面积法求出结果.【详解】(1)解:方法一:空白部分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即22a b ;方法二:空白部分也可以看作边长为()a b 的面积,减去两个长为a ,宽为b 的长方形面积,即2()2a b ab ,由两种方法看出2222()a b ab a b ,故答案为:2222()a b ab a b ;(2)中间正方形的边长为c ,因此面积为2c ,也可以看作从边长为()a b 的面积减去四个两条直角边分别a 、b 的面积,即22()2c a b ab ,整理得:222c a b ;(3)∵6a ,8b ,∴斜边226810c ,∴斜边上的高为6824105 ,答:斜边的长为245.【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勾股定理的证明,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形,利用面积得出等量关系.18.(2023春·山西忻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与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我国是最早了解和应用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古代印度、希腊、阿拉伯等许多国家也都很重视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和应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证明了勾股定理,在西方,勾股定理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勾股数组,在课本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以下是毕达哥拉斯等学派研究出的确定勾股数组的两种方法:方法1:若m 为奇数 3m ,则a m , 2112b m 和2112c m 是勾股数.方法2:若任取两个正整数m 和 n m n ,则22a m n ,2b mn ,22c m n 是勾股数.任务:(1)在以上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证明以a ,b ,c 为边长的ABC 是直角三角形.(2)学校园林设计师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兰花,已知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且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勾股数,较短的直角边长为7m ,要求在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需要摆放一盆兰花,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间隔1米摆放一盆兰花,请你计算出总共需要的兰花数量.【答案】(1)见解析(2)总共需要兰花220盆【分析】(1)方法一:21(1)02m c a ,10c b 得c a ,c b ,进行计算得222221=(1)2a b m c,即可得;方法二:先求出a 、b 、c 的平方,即可作答,(2)根据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且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勾股数,较短的直角边长为7m 得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7m 24m 25m ,,,则方形AHFD 的边长为31m ,正方形BCEG 的边长为25m ,根据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需要摆放一盆兰花,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间隔1米摆放一盆兰花,即可得正方形AHFD 上摆放兰花的盆数,方形BCEG 上摆放兰花的盆数,即可得【详解】(1)解:方法一:∵ 222111121(1)0222c m m m c m a m,10c b ,∴c a ,c b ,222224222211(+21)=1(121)42a b m m m m c m ,∴a ,b ,c 为边长的ABC 是直角三角形;方法二:∵22a m n ,2b mn ,22c m n ,∴424222m m a n n ,2224b m n ,422242c m m n n ,∴222 a b c ,∴a ,b ,c 为边长的ABC 是直角三角形;(2)解:∵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且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勾股数,较短的直角边长为7m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7m 24m 25m ,,,∴正方形AHFD 的边长为:7+24=31(m),正方形BCEG的边长为:25m,∵在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需要摆放一盆兰花,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间隔1米摆放一盆兰花,∴正方形AHFD上摆放兰花的盆数为:32+31+31+30=124(盆),正方形BCEG上摆放兰花的盆数为:244=96(盆),∴总共需要的兰花数量为:124+96=220(盆),答:总共需要兰花220盆.【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这些知识点.19.(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问题情境:勾股定理是一个古老的数学定理,它有很多种证明方法.下面利用拼图的方法探究证明勾股定理.定理表述:(1)请你结合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叙述勾股定理(可以选择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叙述);尝试证明:(2)利用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构造出如图2的直角梯形,请你利用图2证明勾股定理.定理应用:(3)某工程队要从点A向点E铺设管道,由于受条件限制无法直接沿着线段AE铺设,需要绕道沿着矩形的边AB和BC铺设管道,经过测量16BE 米,已知铺设每米管道需资金1000元,请你帮助工AB 米,12程队计算绕道后费用增加了多少元?【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8000元【分析】(1)根据题意可直接进行求解;(2)根据等积法可进行求解;(3)利用勾股定理可进行求解.【详解】解:(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2) 21122S a b a b a b 梯形,2ABE ABCS S S 梯形211222c ab 212c ab ,∴221122a b c ab ,∴222 a b c ;(3)在Rt ABE △中,2220AE AB BE ,∴ 16122010008000 (元);答:增加了8000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2023春·浙江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池塘边有两点A ,B ,点C 是与BA 方向成直角的AC 方向上一点,测得18m,30m AC BC .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答案】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24m【分析】直接由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知,90,18m,30m BAC AC BC ,∴ 2222301824m AB BC AC ,答: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24m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三、勾股定理的应用21.(2023秋·安徽芜湖·九年级校考开学考试)如图是放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盒子,其中18cm AB ,12cm BC ,10cm BF ,点M 在棱AB 上,且6cm AM ,N 是FG 的中点,一只蚂蚁要沿着长方体盒子的表面从点M 爬行到点N ,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A .20cmB .2106cmC . 12234cmD .18cm【答案】A 【分析】利用平面展开图有两种情况,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MN 的长即可.【详解】解:如图1,∵18cm AB ,12cm BC GF ,N 是FG 的中点,∴16cm 2FN FG ,∴ 18612cm BM , 10616cm BN ,∴ 22121620cm MN ;如图2,∵18cm AB ,12cm BC GF ,N 是FG 的中点,∴16cm 2FN FG ,∴ 186618cm PM ,10cm NP ,∴2218424210610MN .∵202106 ,∴蚂蚁沿长方体表面从点M 爬行到点N 处的最短路程为20cm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图的最短路径问题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展开图有两种情况分析得出是解题关键.22.(2023春·山东临沂·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以12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西南方向航行,经过1.5小时后它们相距()A .25海里B .30海里C .40海里D .32海里【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且东北和东南的夹角为90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1.5小时和速度可以计算AC ,BC 的长度,在直角ABC 中,已知AC ,BC 可以求得AB 的长.【详解】解:如图,作出图形,因为东南和西南的夹角为90 ,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中,16 1.524(km)AC ,121.518(km)BC ,则2222241830(km)AB AC BC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题中确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并且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B 是解题的关键.23.(2023春·河南信阳·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笔记本电脑的张角大小的实践探究活动.如图,当张角为BAF 时,顶部边缘B 处离桌面的高度BC 为7cm ,此时底部边缘A 处与C 处间的距离AC 为24cm ,小组成员调整张角的大小继续探究,最后发现当张角为DAF 时(点D 是点B 的对应点),顶部边缘D 处到桌面的距离DE 为15cm ,则底部边缘A 处与E 之间的距离AE 为()A .20cmB .18cmC .12cmD .10cm【答案】A 【分析】勾股定理解Rt ABC △得出25cm AB ,勾股定理解Rt ADE △即可求解.【详解】解:依题意,247AC BC ,,在Rt ABC △中, 2225cm AB AC BC ,∵AB AD 25 ,15DE ,在Rt ADE △中, 2222251520cm AE AD DE,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2023春·四川南充·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由于台风的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6m 处折断,树顶落在离树干底部8m 处,则这棵在折断前(不包括树根)长度是.【答案】16m /16米【分析】根据大树折断部分、下部、地面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m ,8m 6BC AC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6810AB (米).所以大树的高度是10616 (米).故答案为:16m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5.(2023春·湖北咸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一梯子AB 斜靠在竖直的墙AO 上,测得5m AO ,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1m ,这时梯子的底端也沿水平方向向外滑动1m ,梯子到CD 的位置,则梯子的长度为m .【答案】41【分析】设m BO x ,利用勾股定理用x 表示出AB 和CD 的长,进而求出x 的值,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度.【详解】解:设m BO x ,由题意得:1m AC ,1m BD ,5m AO ,在Rt AO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25AB AO OB x ,在Rt CO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2222511CD CO OD x ,∴ 22225511x x ,解得:4x ,∴ 22225441m AB AO BO ,即梯子AB 的长为41m .故答案为:41.【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6.(2023秋·八年级课时练习)《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其中记载了一道“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设折断处离地面x 尺,则根据题意列方程为:.【答案】 222310x x 【分析】设折断处离地面x 尺,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设折断处离地面x 尺,根据题意可得:2223(10x)x ,.故答案为:2223(10x)x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7.(2023春·河北保定·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8cm AB ,12cm BC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 B C D A 运动,速度是2cm /秒;点Q 从点C 出发沿C B A D C 运动,速度是4cm /秒,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 秒.(1)当1t 时,连接PQ ,PQcm ;(2)若P 、Q 两点第一次相遇时,t秒;第2次相遇时,t 秒.【答案】1010310【分析】(1)先求得8216BP ,12418BQ ,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根据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得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再求出第二次相遇的时间即可.【详解】解:(1)当1t 时,8216BP ,12418BQ ,∴226810PQ ,故答案为:10(2)若P 、Q 两点第一次相遇时,10812243t (秒),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要的时间为: 202812243,故P 、Q 两点第2次相遇时,10201033t(秒)故答案为:103;10.【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抓住“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是解题关键.28.(2023秋·河南郑州·八年级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校考开学考试)如图,长方体的长15cm BE ,宽10cm AB ,高20cm AD ,点M 在CH 上.且5cm CM .(1)求线段DM的长;(2)一只蚂蚁如果耍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M,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答案】(1)55DM(2)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cmCD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分析】(1)根据长方体的性质求出10(2)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然后根据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利用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根据立体展开成平面图形情况分类讨论进行进行比较.【详解】(1)解:10CM ,AB CD∵,52222,10555DM CD CM线段DM的长为55.(2)解:只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前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1个图∵长方体的宽为10cm,高为20cm,点B离点C的距离是5cm22AM2010525cm要把长方体的右侧表面剪开与上面这个侧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2个图:22AM20510529cm只要把长方体的上表面剪开与左面所在的平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如第个图32220105537cmAM∵25529537∴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c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拓展应用,“化曲面为平面”是解决“怎样爬行最近”这类问题的关键.29.(2020秋·广东佛山·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巷子宽5米,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顶端到地面的距离AC 为3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梯子顶端到地面的距离ED 为2米,则CB 的长度为多少?【答案】CB 的长度为2米.【分析】根据勾股定理222AC BC AB ,222BD DE BE ,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得,222AC BC AB ,222BD DE BE ,∵AB BE ,∴2222AC BC BD DE ,∴ 2222352BC BC ,∴2BC ,答:CB 的长度为2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30.(2023春·云南昭通·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 为某街心花园的平面图,经测量50m AB BC AD ,503m CD ,且90B Ð=°.(1)试判断A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射线BA 为公园的车辆进出口道路(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工作人员想要在点D 处安装一个监控装置来监控道路BA 的车辆通行情况,且被监控的道路长度要超过65m .已知摄像头能监控的最大范围为周围50m (包含50m ),请问该监控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并说明理由.(参考数据2 1.4 ,3 1.7 )【答案】(1)直角三角形,见解析(2)符合要求,见解析【分析】(1)根据90B Ð=°,勾股定理求出AC ,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2)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作A 点关于DE 的对称点A ,连接DA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45BAC ,根据90DAC ,则45DAE ∠,三角形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 ,可推出AA ,即可.【详解】(1)解:(1)ACD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90B Ð=°,50m AB BC AD ,∴在Rt ABC △中222AB BC AC ,∵25000AC ,∵22502500AD , 25037500CD ,∴227500AD AC ,∴22AD AC CD ,∴CAD 是直角三角形.(2)符合要求,理由如下: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作A 点关于DE 的对称点A ,连接DA ,∴90DEA ,∵90B Ð=°,AB BC ,∴45BAC ,∵90DAC ,∴45DAE ∠,∴DE AE ,∴在Rt DEA V 中222DE EA AD ,∴222500AE ,∴252AE ,∴50270m AA ,∵70m 65m ,∴该监控装置符合要求.。
专题01勾股定理(基础30题3种题型)一、探索勾股定理1.(2023春·黑龙江佳木斯·八年级校考期中)在Rt ABC △中,90C ,12a ,16b ,则c 的长为()A .26B .18C .20D .21【答案】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222 a b c ,即可.【详解】∵在Rt ABC △中,90C ,12a ,16b ∴2222121620c a 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用.2.(2022秋·江苏扬州·八年级仪征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为()A .1,2,3B .4,5,6C .6,8,10D .7,8,9【答案】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别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详解】解:A 、221236 ∵, 这组数不是勾股数;B 、222456+¹Q , 这组数不是勾股数;C 、2226810 ∵, 这组数是勾股数;D 、222789 ∵, 这组数不是勾股数,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数的定义,解答此题要用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边满足222 a b c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3.(2023春·河北廊坊·八年级廊坊市第四中学校考期中)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正方形E 的面积是()A .47B .37C .34D .13【答案】A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而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故可得到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以直角边为边长的面积之和.【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F 的面积 正方形A 的面积 正方形B 的面积223534 ,同理,正方形G 的面积 正方形C 的面积 正方形D 的面积222313 ,∴正方形E 的面积 正方形F 的面积 正方形G 的面积341347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掌握以直角三角形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以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和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2023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在ABC 中,90C ,若3AB ,则222AB BC AC .【答案】6【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得222BC AC AB ,再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在ABC 中,90C ∵,222BC AC AB ,2222222(3)6AB BC AC AB ,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5.(2023·北京丰台·二模)如图所示,正方形网格中,三个正方形A ,B ,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用等式表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A B C S S S ,,之间的关系.【答案】A B CS S S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239A S ,2525B S ,正方形C 的边长为223534 ,∴ 23434C S ,∴A B C S S S ,,之间的关系为A B C S S S ,故答案为:A B C S S S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2022秋·七年级单元测试)数组3、4、5;5、12、13;7、24、25;9、40、41;……都是勾股数,若n 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较长直角边,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斜边为.【答案】1n /1n【分析】首先确定各勾股数中的较长直角边、斜边,认真观察,总结规律,不难得出.【详解】解:因为3、4、5中较长直角边是4、斜边是541 ;5、12、13中较长直角边是12、斜边是13121 ;7、24、25中较长直角边是24、斜边是25241 ;9、40、41中较长直角边是40、斜边是41401 ;…∴若n 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较长直角边,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斜边为1n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数之间的规律,认真观察是关键.7.(2023春·陕西安康·八年级统考期末)已知在ABC 中,906cm 2cm ACB AC BC ,,,求AB 的长.【答案】210cm【分析】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在ABC 中,906cm 2cm ACB AC BC ,,,∴由勾股定理得222262210cm AB AC 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知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2023春·山东聊城·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某人从A 地到B 地共有三条路可选,第一条路是从A 地沿AB 到达B 地,AB 为10米,第二条路是从A 地沿折线AC CB 到达B 地,AC 为8米,BC 为6米,第三条路是从A 地沿折线AD DB 到达B 地共行走26米,若,,C B D 刚好在一条直线上.(1)求证:90C ;(2)求AD 和BD 的长.【答案】(1)见解析(2)AD 的长为17米,BD 的长为9米【分析】(1)通过计算得出222AC BC AB ,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证明.(2)先设一条线段长x ,根据已知条件及勾股定理可列出关于x 的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8AC 米,6BC 米,10AB 米,∴222AC BC AB ,∴ABC 是直角三角形,即90C ;(2)解:设AD x 米,则 26BD x 米,∴ 62632CD BC BD x x (米),在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8(32)x x ,解得:17x ,则2626179x .答:AD 的长为17米,BD 的长为9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设未知数、运用方程解题是本题的关键所在.9.(2022秋·吉林长春·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①、图②均为43 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边长均为1.在图①、图②中按下列要求各画一个三角形.(1)与ABC 全等,以点B 为一个顶点,另外两个顶点也在格点上.(2)与ABC 全等,且不与ABC 重合.【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格点三角形即可;(2)根据题意画出对应的全等三角形即可.【详解】(1)解:如图①中,BCE 即为所求,(2)解:如图②所示,BFK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画格点三角形,画全等三角形,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0.(2022春·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哈尔滨市虹桥初级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在△ABC 中,CD ⊥AB 于D ,AC =4,BC =3,165AD ,求CD 、BD 的长.【答案】CD 的长为125,BD 的长为95【分析】在Rt △ACD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CD ,在Rt △BCD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求出BD .【详解】解:∵CD ⊥AB ,∴∠ADC =∠BDC =90°,∴△ADC 和△BDC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CD 中,222AC AD CD ,∴22221612455CD AC AD ,在Rt △BCD 中,222BC CD BD ,∴2222129355BD BC CD ,答:CD 的长为125,BD 的长为9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根据图形判断出所求的边所在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1.(2023·山西忻州·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是3世纪我国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赵爽弦图”.他通过对图形的切割、拼接,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是()A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 .勾股定理C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D .斜边、直角边定理【答案】B 【分析】“赵爽弦图”通过对图形的切割、拼接,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详解】解:由勾股定理相关的数学背景可知:“赵爽弦图”是对勾股定理的验证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数学背景.熟知相关数学史即可.12.(2023春·山西吕梁·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毕达哥拉斯用图1,图2证明了.个重要的数学定理,他的思路是图1中拼成的正方形与图2中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相等,通过面积相等可以得到:222114422a b ab c ab ,整理得222 a b c .证明的这个定理是()A .勾股定理B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C .祖暅原理D .费马定理【答案】A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作答即可.【详解】解:由222114422a b ab c ab ,整理得222 a b c .而a 、b 、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证明的定理是勾股定理,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熟记勾股定理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13.(2023春·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中)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下列哪部著名数学著作中()A .《周髀算经》B .《九章算术》C .《海岛算经》D .《几何原本》【答案】A【分析】加强教材的阅读,熟记相关知识的来源与出处.【详解】解: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历史渊源,仔细阅读教材,熟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4.(2023春·黑龙江绥化·八年级校考期中)如下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 ,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2cm .【答案】49【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2749cm ,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E 、F 的面积之和为249cm ,∴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249cm ,故答案为49.【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 a b c .15.(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公元3世纪初,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注《周髀算经》时,创造了“赵爽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密铺构成的大正方形.如图,设勾3a ,弦5c ,则小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题.【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2534b c a ,∴小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31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6.(2023春·湖北宜昌·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求 a .【答案】15 /51【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算出斜边长度解题即可,注意是从-1开始.【详解】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221115BC CA .∵点C 表示-1,∴点A 表示的数是15a .故答案为:1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意义和勾股定理,理解数轴的意义的是解答关键.17.(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照如下的位置摆放,使点A ,E ,D 在同一条直线上,90A D ,AE CD a ,AB ED b ,BE CE c .(1)填空:BEC ______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BEC 的面积 ______;根据割补法,由梯形的面积减去阴影部分的面积,可得BEC 的面积 ______.(2)求证:222 a b c .【答案】(1)90,212c ,212c【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梯形ABCD 的面积,计算化简后,即可得出222 a b c .【详解】(1)解:AE CD a ∵,AB ED b ,BE CE c ,BAE ≌ SSS EDC ,ABE DEC ,90ABE AEB ∵,90AEB DEC ,90BEC ,BEC 的面积21122BE CE c,由梯形的面积减去阴影部分的面积,可得BEC 的面积22222111112222222a b a b ab a ab b ab a b ab ab c ,故答案为:90,212c ,212c ;(2)证明:Rt ABE ∵ ≌Rt DEC △,AEB DCE ,BE EC c ,90D ∵,90DCE DEC ,90AEB DEC ,90BEC ,B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Rt ABE Rt CDE Rt BEC ABCD S S S S ∵梯形,2222AB CD AD AE AB ED DC BE EC,即2222a b a b ab ba ca ,2222222a ab bc ab ,222a 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梯形,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图形的面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8.(2021秋·黑龙江绥化·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已知某开发区有一块四边形空地ABCD ,如图所示,现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 =90°,∠CBD =90°,DB =5m ,CD =13m ,DA =4m ,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需要多少投入【答案】需要投入资金为7200元【分析】仔细分析题目,需要求得四边形的面积才能求得结果,连接BD,在直角三角形CBD中由勾股定理可求BC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BD中可求得BA的长,由此看,四边形ABCD由Rt△ABD和Rt△DBC 构成,则容易求解.【详解】证明:连接BD∵∠A=90°,∠CBD=90°,∴△CBD,△ABD为直角三角形,在Rt△CBD中,BC2=CD2-BD2∴222213512BC CD BDm在△ABD中,AB2=BD2-AD2∴AB=2222543BD ADm∴四边形ABCD面积=S△BAD十S∆DBC=12∙AD∙AB+12∙DB∙BC=1143+512=6+30=3622m2,36×200=7200(元)所以需要投入资金为7200元.【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得出△CBD,△ABD为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求出BC,AB 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9.(2022春·八年级单元测试)洋洋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2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答案】214米【分析】因为旗杆、绳子、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则绳子的长度为(x+2)米,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旗杆的高度.【详解】解: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则绳子的长度为(x+2)米,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52=(x+2)2,解得,x=21 4.答:旗杆的高度为214米.【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20.(2022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请在数轴上找到表示17的P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答案】见解析【分析】因为17=16+1,则首先作出以1和4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则其斜边的长即是17,再以原点为圆心,以17为半径画弧,和数轴的正半轴交于一点即可.【详解】解:如图,点P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一个无理数,比较基础.21.(2023春·重庆忠县·八年级统考期末)把5米长的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离墙4米,则梯子顶端到离地面()A.2米B.3米C.4米D.4.5米【答案】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梯子的长度为5米,梯子底端离地面4米,将梯子长度看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梯子底端离地面距离看作一条直角边,梯子顶端到地面的距离为:22543 (米),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字问题是解题的关键.22.(2023·浙江·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垂直地面的旗杆在离地3m 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地点离旗杆底部4m ,则旗杆折断前的高度为()A .6B .7C .8D .9【答案】C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此题要求斜边和直角边的长度,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解:旗杆折断后,落地点与旗杆底部的距离为4m ,旗杆离地面3m 折断,且旗杆与地面是垂直的,所以折断的旗杆与地面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折断的旗杆为 22345m ,所以旗杆折断之前高度为3m 5m 8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解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弄清勾股定理存在的条件是重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文字语言的含义.23.(2023秋·八年级课前预习)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BC 为0.7m ,梯子顶端到地面的距离AC 为2.4m .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梯子顶端到地面的距离A D 为1.5m ,则小巷的宽为().A .2.4mB .2mC .2.5mD .2.7m【答案】D【分析】,ACB A BD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ACB A BD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中, 2.4AC ,0.7BC ,∴22222(2.4)(0.7) 5.760.49 6.25AB AC BC , 2.5AB ,在Rt A BD 中, 2.5A B AB , 1.5A D ,则2 2.25A D ,∴22 6.25 2.252BD A B A D,∴小巷的宽为0.72 2.7m CB BD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掌握勾股定理的运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4.(2023秋·八年级课前预习)如图,一个圆桶底面直径为5cm ,高12cm ,则桶内所能容下的最长木棒为cm .【答案】13【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AC 为圆桶底面直径,BC 为圆桶的高,∵5cm AC ,12cm BC ,∴2222512=13cm AB AC BC ,∴桶内所能容下的最长木棒为:13cm .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灵活运用勾股定理.25.(2023春·新疆乌鲁木齐·八年级校考期中)已知,一轮船以4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3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两船相距海里.【答案】10【分析】根据方位角可知两船所走的方向正好构成了直角,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两条船分别走了8海里和6海里,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两条船之间的距离.【详解】解:∵两船行驶的方向是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90BAC ,两小时后,两艘船分别行驶了428 ,326 海里,根据勾股定理得:228610 (海里).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基础知识,比较简单.26.(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台阶A 处的蚂蚁要爬到B 处搬运食物,则它爬行的最短距离为.【答案】13m/13米【分析】先将图形平面展开,再用勾股定理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答.【详解】解:如图所示,台阶平面展开图为长方形,5AC ,9312BC ,则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 点最短路程是此长方形的对角线长.由勾股定理得:222AB AC BC ,13AB ,故答案为:13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用到台阶的平面展开图,只要根据题意判断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即可解答.27.(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已知一架5m 长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墙脚3m ,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m ,则梯足将滑动多远?【答案】1米【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在直角三角形ABO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534m OA ,如果梯子的顶度端下滑1米,则413m OA .在直角三角形A B O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4m OB ,则梯子滑动的距离就是431m OB OB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8.(2023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稍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3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答案】9120尺【分析】设折断处离地的高度为x 尺,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详解】解:设折断处离地的高度为x 尺,由勾股定理得: 222310x x ,解得9120 x ,答:折断处离地的高度为9120尺.【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29.(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O是位于东西海岸线的一个港口,A,B两艘客轮从港口O 同时出发,A客轮沿北偏东75°航行,航速是每小时18海里,B客轮沿北偏西15°方向航行,航速是每小时24海里,请计算3小时之后两客轮之间的距离.【答案】90海里【分析】根据题意得:∠AOB=75°+15°=90°,OA=18×3=54(海里),OB=24×3=72(海里),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OB=75°+15°=90°,OA=18×3=54(海里),OB=24×3=72(海里),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547290AB AO BO海里,即3小时之后两客轮之间的距离90海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0.(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一个棱长为6cm的正方体的有盖纸盒,一只蚂蚁想从盒底的A 点爬到盒顶的B点,其中BC=2cm,那么蚂蚁爬行的最短行程是多少?【答案】10cm【分析】将正方体侧面展开图展开,由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BC=2cm,棱长为6cm,∴AD=6+2=8(cm),BD=6cm由勾股定理得,AB=2222=10(cm),BD AD86答:蚂蚁爬行的最短行程是10cm.【点睛】此题考查了平面展开一最短路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专题1.4 勾股定理的应用-重难点题型【北师大版】【题型1 勾股定理的应用(最短路径问题)】【例1】(2021春•肥乡区月考)如图所示,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55cm,10cm,6cm,点A和点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处有一只蚂蚁,那么这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变式1-1】(2020秋•长春期末)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底面圆的直径AB=16π,高BC=12cm,在BC的中点P处有一块蜂蜜,聪明的蚂蚁总能找到距离食物的最短路径,求蚂蚁从A点爬到P点的最短距离.【变式1-2】(2020秋•碑林区校级月考)如图,透明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6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4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位于离容器上底面距离为4cm的点A处,若蚂蚁吃到蜂蜜需爬行的最短路径为20cm,则该圆柱底面周长为多少?【变式1-3】(2020秋•淅川县期末)如图是放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盒子,其中AB=18cm,BC=12cm,BF=10cm,点M在棱AB上,且AM=6cm,点N是FG的中点,一只蚂蚁要沿着长方体盒子的表面从点M爬行到点N,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题型2 勾股定理的应用(方位角问题)】【例2】(2020秋•龙口市期中)甲、乙两船同时从港口A出发,甲船以30海里/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5°方向航行,乙船沿南偏东55°向航行,2小时后,甲船到达C岛,乙船到达B岛,若C,B两岛相距100海里,问乙船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海里?【变式2-1】(2020春•孟村县期末)如图,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港口O出发,甲轮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向南偏东45°方向航行,乙轮船向南偏西45°方向航行.已知它们离开港口O两小时后,两艘轮船相距50海里,求乙轮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变式2-2】(2020春•鹿邑县期中)如图,北部湾诲面有一艘解放军军舰正在基地A的正东方向且距A地40海里的B处训练,突然接到基地命令,要该舰前往C岛接送一名患病的渔民到基地的医院救治.已知C岛在基地A的北偏东58°方向且距基地A32海里,在B处的北偏西32°的方向上.军舰从B处出发,平均每小时行驶40海里.问至少需要多长时间能把患病渔民送到基地?【变式2-3】(2020春•灌阳县期中)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B两个基地前去拦截,6分钟后同时到达C处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23°.(1)求甲巡逻艇的航行方向;(2)成功拦截后,甲、乙两艘巡逻艇同时沿原方向返回且速度不变,3分钟后甲、乙两艘巡逻艇相距多少海里?【题型3 勾股定理的应用(范围影响问题)】【例3】(2021春•江岸区校级月考)国家交通法规定:汽车在城市街道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一辆汽车在解放大道上由西向东行驶,此时小汽车在A点处,在它的正南方向21m处的B点处有一个车速检测仪,过了4s后,测得小汽车距离测速仪75m.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通过计算说明理由.【变式3-1】(2021春•南川区期中)为了积极宣传防疫,南川区政府采用了移动车进行广播,如图,小明家在南大街这条笔直的公路MN的一侧点A处,小明家到公路MN的距离为600米,假使广播车P周围1000米以内能听到广播宣传,广播车P以250米/分的速度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若小明此时在家,他是否能听到?若能,请求出他总共能听到多长时间的广播?【变式3-2】(2020秋•雁江区期末)拖拉机行驶过程中会对周围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如图,有一台拖拉机沿公路AB由点A向点B行驶,已知点C为一所学校,且点C与直线AB上两点A,B的距离分别为150m和200m,又AB=250m,拖拉机周围130m以内为受噪声影响区域.(1)学校C会受噪声影响吗?为什么?(2)若拖拉机的行驶速度为每分钟50米,拖拉机噪声影响该学校持续的时间有多少分钟?【变式3-3】(2020秋•内江期末)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上百千米的范围内形成极端气候,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有一台风中心沿东西方向AB由A行驶向B,已知点C为一海港,且点C与直线AB上的两点A,B的距离分别为AC=300km,BC=400km,又AB=500km,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250km以内为受影响区域.(1)求∠ACB的度数;(2)海港C受台风影响吗?为什么?(3)若台风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当台风运动到点E处时,海港C刚好受到影响,当台风运动到点F 时,海港C刚好不受影响,即CE=CF=250km,则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题型4 勾股定理的应用(梯子问题)】【例4】(2021春•前郭县月考)如图,一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消防车立即赶到距大厦8米处(车尾AE到大厦墙面CD),升起云梯到火灾窗口B.已知云梯AB长17米,云梯底部距地面的高AE=1.5米,问发生火灾的住户窗口距离地面多高?【变式4-1】(2020秋•玄武区期末)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左边是楼梯,右边是滑道,已知滑道AC与AE的长度一样,滑梯的高度BC=4m,BE=1m.求滑道AC的长度.【变式4-2】(2020秋•阜宁县期中)如图,教学楼走廊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求教学楼走廊的宽度.【变式4-3】(2020秋•惠来县期末)如图所示,一架梯子AB斜靠在墙面上,且AB的长为2.5米.(1)若梯子底端离墙角的距离OB为1.5米,求这个梯子的顶端A距地面有多高?(2)在(1)的条件下,如果梯子的顶端A下滑0.5米到点A',那么梯子的底端B在水平方向滑动的距离BB'为多少米?【题型5 勾股定理的应用(九章算术问题)】【例5】(2021春•合肥期中)《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书中有一个“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丈,末折抵地,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来高一丈(一丈为十尺),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原竹子根部三尺远,问:原处还有多高的竹子?【变式5-1】(2021春•汉阳区期中)“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AB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BC为1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恰好碰到岸边的B'(如图).问水深和芦苇长各多少?(画出几何图形并解答)【变式5-2】(2020春•安庆期中)《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在“勾股”章中记载了一道“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四尺,问折者高几何?”翻译成数学问题是: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AB=10,BC=4,求AC的长.【变式5-3】(2020•庐阳区一模)《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乙东行,甲南行十步而斜东北与乙会.问甲乙行各几何”.大意是说,已知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的速度为7,乙的速度为3.乙一直向东走,甲先向南走10步,后又斜向北偏东方向走了一段后与乙相遇.那么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远?【题型6 勾股定理的应用(其他问题)】【例6】(2020秋•沙坪坝区期末)如图是某“飞越丛林”俱乐部新近打造的一款儿童游戏项目,工作人员告诉小敏,该项目AB段和BC段均由不锈钢管材打造,总长度为26米,长方形CDEF为一木质平台的主视图.小敏经过现场测量得知:CD=1米,AD=15米,于是小敏大胆猜想立柱AB段的长为10米,请判断小敏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写出理由,如果错误,请求出立柱AB段的正确长度.【变式6-1】(2020秋•宽城区期末)如图,在一条东西走向河流的一侧有一村庄C,河边原有两个取水点A,B,其中AB=AC,由于某种原因,由C到A的路现在已经不通,该村为方便村民取水决定在河边新建一个取水点H(A、H、B在同一条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H,测得CB=1.5千米,CH=1.2千米,HB=0.9千米.(1)问CH是否为从村庄C到河边的最近路?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2)求新路CH比原路CA少多少千米?【变式6-2】(2021春•越秀区校级期中)八年级11班松松同学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为了测量如图的风筝的高度CE,测得如下数据:①测得BD的长度为8米:(注:BD⊥CE)②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BC的长为17米;③牵线放风筝的松松身高1.6米.(1)求风筝的高度CE.(2)若松松同学想风筝沿CD方向下降9米,则他应该往回收线多少米?【变式6-3】(2020秋•荥阳市期中)随着疫情的持续,各地政府储存了充足的防疫物品.某防疫物品储藏室的截面是由如图所示的图形构成的,图形下面是长方形ABCD,上面是半圆形,其中AB=1.8m,BC =2m,一辆装满货物的运输车,其外形高2.3m,宽1.6m,它能通过储藏室的门吗?请说明理由.。
期末备考压轴题专项习题: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上的任意一点,AE⊥EF,且直线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点F.(1)如图1,求证:AE=EF;(2)如图2,当AB=2,点E是边BC的中点时,请直接写出FC的长.2.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延长CE,BA交于点F,连接AC,DF.(1)判断四边形ACDF的形状;(2)当BC=2CD时,求证:CF平分∠BCD.3.在菱形A BCD中,∠ABC=60°,延长BA至点F,延长CB至点E,使BE=AF,连结CF,EA,AC,延长EA交CF于点G.(1)求证:△ACE≌△CBF;(2)求∠CGE的度数.4.如图,△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1)试判断四边形AEDF的形状.(2)当△ABC满足条件时,EF∥BC;当△ABC满足条件时,EF=AD.5.如图正方形ABCD,E、F分别为BC、CD边上一点.(1)若∠EAF=45°,求证:EF=BE+DF;(2)若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如果△CEF的周长为2.求∠EAF的度数.6.一个六边形的花坛被分割成7个部分,其中四边形PRBA,RQDC,QPFE为正方形.记正方形PRBA,RQDC,QPFE的面积分别为S1,S2,S3,RH⊥PQ,垂足为H.(友情提示:正方形的四个内角都等于90度,四边都相等)(1)若PR⊥QR,S1=16,S2=9,则S3=,RH=;(2)若四边形PRBA,RQDC,QPFE的面积分别为25m2、13m2、36m2①求△PRQ的面积;②请判断△PRQ和△DEQ的面积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③六边形花坛ABCDEF的面积是m2.7.已知,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G为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 不重合),以CG为一边向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GCEF,连接DE交BG的延长线于点H.(1)求证:①△BCG≌△DCE.②BH⊥DE.(2)当BH平分DE时,求GC的长.8.如图,过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做EF⊥AC,交BC边于点E,交AD边于点F,分别连接AE、CF.(1)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2)若AB=,∠DCF=30°,求EF的长.9.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G、H分别是AD、BC的中点,E、O、F分别是对角线BD上的四等分点,顺次连接G、E、H、F.(1)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2)当平行四边形ABCD满足条件时,四边形GEHF是菱形;(3)若BD=2AB,探究四边形GEH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G是CD的中点,E是边AD上的动点,EG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结C E,DF.(1)求证:四边形CEDF为平行四边形;(2)若AB=6cm,BC=10cm,∠B=60°,①当AE=cm时,四边形CEDF是矩形;②当AE=cm时,四边形CEDF是菱形.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8,AD=16,BC=22,∠ABC=90°,点P 从点A出发,以每秒1单位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Q从点C同时出发,以每秒v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v=3时,若以点P,Q和点A,B,C,D中的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线段PQ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求t的值;(2)若以点P,Q和点A,B,C,D中的两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且线段PQ为菱形的一条对角线,请直接写出t的值.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C垂直平分BD,交BD于点F,延长DC到点E,使得CE=DC,连接BE.(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填空:①当∠ADC=°时,四边形ACEB为菱形;②当∠ADC=90°,BE=4时,则DE=.13.如图,在矩形ABCD中,M是BC上一点,EF垂直平分AM,分别交BC,AM,AD于点E,O,F,连接AE,MF.(1)求证:四边形AEMF是菱形;(2)若AB=6,H为AB的中点,连接OH交AE于点P,OH+OA=9,求△OPE的周长.14.在菱形ABCD中,P、Q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连接AP、AQ.(1)如图(1),求证:AP=AQ;(2)如图(2),连接PQ、AC,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15.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BCD=60°,E为对角线AC上一点,且AE=AB,F 为CE的中点,接DF、BF,BG⊥BF与AC交于点G;(1)若AB=2,求EF的长;(2)求证:CG﹣EF=BG.参考答案1.(1)证明:如图1,在AB上截取BM=BE,连接ME,∵∠B=90°,∴∠BME=∠BEM=45°,∴∠AME=135°=∠ECF,∵AB=BC,BM=BE,∴AM=EC,在△AME和△ECF中,∴△AME≌△ECF(ASA),∴AE=EF;(2)解:取AB中点M,连接EM,∵AB=BC,E为BC中点,M为AB中点,∴AM=CE=BE,∴∠BME=∠BME=45°,∴∠AME=135°=∠ECF,∵∠B=90°,∴∠BAE+∠AEB=90°,∵∠AEF=90°,∴∠AEB+∠FEC=90°,∴∠BAE=∠FEC,在△AME和△ECF中,∴△AME≌△ECF(ASA),∴EM=CF,∵AB=2,点E是边BC的中点,∴BM=BE=1,∴CF=ME=.2.(1)解: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BCD=∠B=90°,∴∠F AE=∠CDE,∵E是AD的中点,∴AE=DE,在△F AE和△CDE中,,∴△F AE≌△CDE(ASA),∴CD=F A,又∵CD∥AF,∴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BC=2CD,AB=CD,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AF=CD,BF=BC,∴△B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F=45°,∴∠DCF=45°,∴CF平分∠BCD.3.(1)证明:∵AB=AC,∠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BC=AC,∠ACB=∠ABC,∵BE=AF,∴BE+BC=AF+AB,即CE=BF,在△ACE和△CBF中,,∴△ACE≌△CBF(SAS);(2)解:由(1)可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CE≌△CBF,∴∠E=∠F,∵∠BAE=∠F AG,∴∠E+∠BAE=∠F+∠F AG,∴∠CGE=∠ABC,∵∠ABC=60°,∴∠CGE=60°.4.解:(1)四边形AEDF是菱形;理由如下:∵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EAD=∠ADF,∵AD是△ABC的角平分线,∴∠EAD=∠F AD,∴∠ADF=∠F AD,∴F A=FD,∴四边形AEDF是菱形;(2)当△ABC满足AB=AC条件时,EF∥BC;当△ABC满足∠BAC=90°条件时,EF =AD.理由如下:由(1)得:四边形AEDF是菱形,∴AD⊥EF,∵AB=AC,AD是角平分线,∴AD⊥BC,∴EF∥BC;当∠ABC=90°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EF=AD;故答案为:AB=AC,∠BAC=90°.5.(1)证明:如图,延长CD至E',使DE'=BE,连接A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AD=CB=CD,∠BAD=∠B=90°,∴∠ADE'=90°=∠ABE,在△ADE'和△ABE中,,∴△ADE'≌△ABE(SAS),∴AE'=AE,∠DAE'=∠BAE,∵∠EAF=45°,∴∠DAF+∠B AE=45°,∴∠DAF+∠DAE'=∠E'AF=45°=∠EAF,在△E′AF和△EAF中,,∴△E′AF≌△EAF(SAS),∴E′F=EF,∵E′F=DE′+DF=BE+DF,∴EF=BE+DF;(2)延长CD至E'使DE'=BE,连接AE',由(1)知,△ADE'≌△ABE(SAS),∴AE'=AE,∠DAE'=BAE,设BE=x,DF=y,∵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E=1﹣x,CF=1﹣y,∵△CEF的周长为2,∴CE+CF+EF=2,∴1﹣x+1﹣y+EF=2,∴EF=x+y=BE+DF=DE'+DF=E'F,在△E'AF和△EAF中,,∴△E'AF≌△EAF(SSS),∴∠E'AF=∠EAF,∴∠DAE'+∠DAF=∠BAE+∠DAF=∠EAF,∵∠DAF+∠EAF+∠BAE=90°,∴∠EAF=45°.6.解:(1)∵PR⊥QR,∴∠PRQ=90°,∴PR2+RQ2=PQ2,∵S1=16,S2=9,∴S3=16+9=25,∴PR=4,RQ=3,PQ=5,∵RH⊥PQ,∴PR•RQ=PQ•RH,∴RH==,故答案为:25,2.4;(2)①设PH=a,则QH=6﹣a,∵RH2=PR2﹣PH2=RQ2﹣HQ2,∴25﹣a2=13﹣(6﹣a)2,解得:a=4,∴RH2=PR2﹣PH2=25﹣16=9,∴RH =3,∴S △PQR =×6×3=9;②S △PRQ =S △DQE ,证明:延长RQ 到点M ,使QM =RQ ,连结PM ,∵QD =QM ,∠DQE =∠MQP ,QE =QP∴△DQE ≌△MQP (SAS ),∴S △DQE =S △MQP ,∵RQ =QM ,∴S △PRQ =S △MQP ,∴S △PRQ =S △DQE ;③六边形花坛ABCDEF 的面积=25+13+36+4×9=74+36=110m 2. 故答案为:110.7.(1)证明:∵正方形ABCD ,∴∠BCD =90°,BC =CD ,同理:CG =CE ,∠GCE =90°,∴∠BCD =∠GCE =90°,,∴△BCG ≌△DCE (SAS ),∴∠GBC=∠CDE,在Rt△DCE中∠CDE+∠CED=90°,∴∠GBC+∠BEH=90°,∴∠BHE=180°﹣(∠GBC+∠BHE)=90°,∴BH⊥DE;(2)若BH垂直平分DE,连接BD,∴BD=BE,∵BD=,∴CG=CE=BE﹣BC=﹣1.8.解:(1)证明:∵O是AC的中点,且EF⊥AC,∴AF=CF,AE=CE,OA=OC,∵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FO=∠CEO,在△AOF和△COE中,,∴△AOF≌△COE(AAS),∴AF=CE,∴AF=CF=CE=AE,∴四边形AECF是菱形;(2)∵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在Rt△CDF中,cos∠DCF=,∠DCF=30°,∴CF==2,∵四边形AECF是菱形,∴CE=CF=2.9.(1)证明:连接AC,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BD的中点在AC上,∵E、O、F分别是对角线BD上的四等分点,∴E、F分别为OB、OD的中点,∵G是AD的中点,∴GF为△AOD的中位线,∴GF∥OA,GF=OA,同理:EH∥OC,EH=OC,∴EH=GF,EH∥GF,∴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2)解:当▱ABCD满足AB⊥BD条件时,四边形GEHF是菱形;理由如下:连接GH,如图2所示:则AG=BH,AG∥BH,∴四边形ABHG是平行四边形,∴AB∥GH,∵AB⊥BD,∴GH⊥BD,∴GH⊥EF,∴四边形GEHF是菱形;故答案为:AB⊥BD;(3)解:四边形GEHF是矩形;理由如下:由(2)得: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GH=AB,∵BD=2AB,∴AB=BD=EF,∴GH=EF,∴四边形GEHF是矩形.10.(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F∥ED,∴∠FCD=∠GCD,∵G是CD的中点,∴CG=DG,在△FCG和△EDG中,∴△CFG≌△EDG(ASA),∴FG=EG,∴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①解:当AE=7时,平行四边形CEDF是矩形,理由是:过A作AM⊥BC于M,∵∠B=60°,AB=6,∴BM=3,∵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DA=∠B=60°,DC=AB=6,BC=AD=10,∵AE=7,∴DE=3=BM,在△MBA和△EDC中,,∴△MBA≌△EDC(SAS),∴∠CED=∠AMB=90°,∵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EDF是矩形,故答案为:7;②当AE=4时,四边形CEDF是菱形,理由是:∵AD=10,AE=4,∴DE=6,∵CD=6,∠CDE=60°,∴△CDE是等边三角形,∴CE=DE,∵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EDF是菱形,故答案为:4.11.解:(1)∵当P、Q两点与A、B两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AP∥BQ,∴当AP=BQ时,四边形APQB为平行四边形.此时,t=22﹣3t,t=.当P、Q两点与C、D两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PD∥QC,∴当PD=QC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此时,16﹣t=3t,t=4,∵线段PQ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故当t=或4时,线段PQ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2)当PD=BQ=BP时,四边形PBQD能成为菱形.由PD=BQ,得16﹣t=22﹣3t,解得t=3,当t=3时,PD=BQ=13,AP=AD﹣PD=16﹣13=3.在Rt△ABP中,AB=8,根据勾股定理得,BP═≠13∴四边形PBQD不能成为菱形;如果Q点的速度改变为vcm/s时,能够使四边形PBQD在时刻ts为菱形,由题意得,,解得,.故点Q的速度为2cm/s时,能够使四边形PBQD在t=6时为菱形.12.(1)证明:∵AC垂直平分BD,∴AB=AD,BF=DF,∵AB∥CD,∴∠ABD=∠CD B.∵∠AFB=∠CFD,∴△AFB≌△CFD(ASA),∴AB=CD.又∵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D,∴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2)①当∠ADC=60°,四边形ACEB为菱形,∵∠ADC=60°,∴∠BCE=60°,∴△BCE是等边三角形,∴CE=BE,∴四边形ACEB为菱形,故答案为:60;②当∠ADC=90°,BE=4时,DE=4,故答案为:4.13.(1)证明:∵EF垂直平分AM,∴AE=EM,OA=OM.∵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FO=∠MEO,在△OF和△MOE中,,∴△AOF≌△MOE(AAS).∴OF=OE.∴四边形AEMF是平行四边形.∵AE=EM.∴四边形AEMF是菱形;(2)解:∵O、H分别为AM、AB的中点,∴BM=2OH,AM=2OA,∴AM+BM=2OA+2OH=18.设BM=x,则AM=18﹣x,在Rt△ABM中,由勾股定理得:62+x2=(18﹣x)2,解得:x=8,∴BM=8,AM=10.∴OA=AM=5,设EM=m,则BE=8﹣m,AE=EM=m,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62+(8﹣m)2=m2,解得:m=,∴AE=EM=在Rt△AOE中,EO===.∵OP∥EM,∴==1,∴AP=PE,∴OP=EM=,∵PE=AE=,∴△OPE的周长=EO+PE+OP=++=10.14.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B=∠D,∵P、Q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BP=CQ,在△ABP和△ADQ中,,∴△ABP≌△ADQ(SAS),∴AP=AQ,(2)∵AP=AQ,∴△APQ是等腰三角形,∵BC=CD,∵P、Q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PC=CQ,∴△PQC是等腰三角形,∵AB=BC,AD=CD,∴△ABC,△ACD是等腰三角形,∴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有△ABC,△APQ,△ACD,△CPQ.15.(1)解:连接BD交AC于O,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BCD=60°,AC⊥BD,OB=OD,OA=OC,∠OAB=∠BAD=30°,∴OB=AB=1,OA=OB=,∴AC=2OA=2,∵AE=AB=2,∴CE=AC﹣AE=2﹣2,∵F为CE的中点,∴EF=CE=﹣1;(2)证明:设AB=2a,同(1)得:OB=AB=a,OA=OB=a,∴AC=2OA=2a,∵AE=AB=2a,∴CE=AC﹣AE=(2﹣2)a,OE=AE﹣OA=(2﹣)a,∵F为CE的中点,∴EF=CE=(﹣1)a,∴OF=OE+EF=(2﹣)a+(﹣1)a=a,∴OB=OF,∵AC⊥BD,∴△BO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G=45°,∵BG⊥BF,∴△B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F=BG,∵GF=CG﹣CF=CG﹣EF,∴CG﹣EF=BG.。
《勾股定理》经典练习题 考点一: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 1、求阴影部分面积:2. 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试探索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4、四边形ABCD 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5、在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4所示)。
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 S 12、S S S S S S 341234、,则+++=_____________。
考点二: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 ,2cm ,则斜边长为 .2.(易错题、注意分类的思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2,则另一条边长的平方是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 求斜边上的高为 .4、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 2倍 B . 4倍C . 6倍D . 8倍5、在Rt △ABC 中,∠C=90° ①若a=5,b=12,则c=___________; ②若a=15,c=25,则b=___________; ③若c=61,b=60,则a=__________;④若a ∶b=3∶4,c=10则Rt △ABC 的面积是=________。
7、在Rt △ABC 中,a,b,c 为三边长,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222a b c += B. 222a c b +=C. 222c b a +=D.以上都有可能8、已知Rt △ABC 中,∠C=90°,若a+b=14cm ,c=10cm ,则Rt △ABC 的面积是( )A 、242c mB 、36 2c mC 、482c mD 、602c m 9、已知x 、y 为正数,且│x 2-4│+(y 2-3)2=0,如果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 、5B 、25C 、7D 、15考点三:应用勾股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求底边上的高 例、如图1所示,等腰中,,是底边上的高,若,求 ①AD 的长;②ΔABC 的面积.考点四:勾股数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最大、最小角的问题1、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5,6 B. 2,3,4C. 11,12,13D. 8,15,172、若线段a ,b ,c 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为( ) A 、2∶3∶4 B 、3∶4∶6 C 、5∶12∶13 D 、4∶6∶73、下面的三角形中:①△ABC 中,∠C=∠A -∠B ;②△ABC 中,∠A :∠B :∠C=1:2:3;③△ABC 中,a :b :c=3:4:5; ④△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8,15,17.其中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已知a ,b ,c 为△ABC 三边,且满足(a 2-b 2)(a 2+b 2-c 2)=0,则它的形状为(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第6题图CB DCAFE考点五:应用勾股定理解决楼梯上铺地毯问题 某楼梯的侧面视图如图3所示,其中AB=5米BC=3米,,,因某种活动要求铺设红色地毯,则在AB 段楼梯所铺地毯的长度应为 .考点六、利用列方程求线段的长(方程思想)1、小强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你能帮他算出来吗?2、一架长2.5m 的梯子,斜立在一竖起的墙上,梯子底端距离墙底0.7m (如图),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m ,那么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多少米4、在一棵树10 m 高的B 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爬下树走到离树20m 处的池塘A 处;•另外一只爬到树顶D 处后直接跃到A 外,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试问这棵树有多高?6、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2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多少米考点七:折叠问题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BC=8,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CD 等于( ) A.425 B. 322 C. 47 D. 352、折叠矩形ABCD 的一边AD,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已知AB=8CM,BC=10CM,求CF 和EC 。
第一章勾股定理压轴题考点训练A.《周髀算经》4.如图,正方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续下去,则S2016A.3B.29.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壁,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若梯子底端位置保持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1.5米,则小巷的宽度为(A.0.8米B.2米10.如图,正方形ABCO和正方形AB=3,下列结论:①∠COD=45°中正确的结论为()A.①②④B.①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1.如图,矩形ABCD中,14.如图,已知ABC 中,ACB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2ADC CAE ∠=∠;③若60BED ∠=︒,则4BE DE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BC +=.17.如图,在ABC 中,C ∠=A 点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A t =,18.如图,一个长方体纸箱,长是点B ,它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是部,直线AD 与BE 交于点F .(1)如图(1),当点D 、F 重合时,则AF ,BF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2)如图(2),当点D 、F 不重合时,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3)如图(3),在ABC 和DEC 中,90ACB DCE ∠=∠=︒,BC kAC =,EC kDC =(k 是常数),则线段AF ,BF ,CF 之间满足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3.已知△ABD 与△GD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 与DF 均为斜边(BD <DF ).(1)如图1,B ,D ,F 在同一直线上,过F 作MF ⊥GF 于点F ,取MF=AB ,连结AM 交BF 于点H ,连结GA ,GM .①求证:AH=HM ;②请判断△GAM 的形状,并给予证明;③请用等式表示线段AM ,BD ,DF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GD ⊥BD ,连结BF ,取BF 的中点H ,连结AH 并延长交DF 于点M ,请用等式直接写出线段AM ,BD ,DF 的数量关系.24.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的长相等,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和谐三角形”.(1)请用直尺和圆规在图1中画一个以线段AB 为一边的“和谐三角形”;(1)求AC的长(2)作△ABC中∠ACB的角平分线CH,求BH的长(3)若点E在直线1上,且在C点的左侧,PE=PC,AP为多少时,△ACE为等腰三角形?。
专题1.1 探索勾股定理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共24题.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春•沛县期中)两个边长分别为a,b,c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两条直角边都是c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则可得等式为()
A.(a+b)2=c2B.(a﹣b)2=c2C.a2﹣b2=c2D.a2+b2=c2
2.(2020春•大悟县期中)“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小正方形的面积为9,则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A.9B.6C.5D.4
3.(2020春•汉阳区校级期中)在△ABC中,AB=AC=5,P是BC上异于B,C的一点,则AP2+BP⋅PC 的值是()
A.15B.25C.30D.20
4.(2020春•海淀区校级期中)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为一边作正方形M和N,它们的面积分别为9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专题1.2 探索勾股定理-针对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4分)1.(4分)(2020春•孝感期末)在△ABC中,若∠B+∠C=90°,则()A.BC=AB+AC B.AC2=AB2+BC2C.AB2=AC2+BC2D.BC2=AB2+AC2【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在△ABC中,若∠B+∠C=90°,∴∠A=90°,∴BC2=AB2+AC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分)(2020秋•丹东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AB=4.分别以AC,B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S1,S2,则S1+S2的值等于()A.2πB.3πC.4πD.8π【分析】根据半圆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知S1+S2等于以斜边为直径的半圆面积.【解答】解:∵S1=12π(AC2)2=18πAC2,S2=18πBC2,∴S1+S2=18π(AC2+BC2)=18πAB2=2π.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4分)(2021春•河西区校级月考)一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6,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长的和是18,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8B.48C.24D.30【分析】设另一直角边的长为x ,则斜边为18﹣x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进而求出面积即可.【解答】解:设另一直角边的长为x ,则斜边为18﹣x ,∵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6,∴62+x 2=(18﹣x )2,解得x =8.∴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2×6×8=24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4分)(2021春•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5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两船相距( )A .13海里B .16海里C .20海里D .26海里【分析】根据方位角可知两船所走的方向正好构成了直角.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两条船分别走了24,18.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两条船之间的距离.【解答】解:∵两船行驶的方向是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BAC =90°,两小时后,两艘船分别行驶了12×2=24(海里),5×2=10(海里),根据勾股定理得:√242+102=26(海里).答:离开港口2小时后两船相距26海里,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基础知识,比较简单.5.(4分)(2021春•武昌区期中)“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大正方形面积是9,小正方形面积是1,则ab的值是()A.4B.6C.8D.10【分析】由勾股定理得a2+b2=9,由小正方形面积是1,得出(a﹣b)2=1,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大正方形面积是9,∴a2+b2=9,∵小正方形面积是1,∴(a﹣b)2=1,∴a2+b2﹣2ab=1,∴9﹣2ab=1,∴ab=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4分)(2021春•雨花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B=∠C=∠D=∠E=90°,且BC=DE=8,EF=2AB=2CD,AB=3,则A、F两点间的距离是()A.16√5B.20C.20√5D.24【分析】过F作FG⊥AB,交AB的延长线于G,分别求出Rt△AGF两直角边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过F作FG⊥AB,交AB的延长线于G,∵EF=2AB=2CD,AB=3,∴CD=3,EF=6,根据题意,AG=AB+CD+EF=12,GF=BC+DE=16,在Rt△AGF中,AF=√AG2+GF2=√122+162=2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主要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7.(4分)(2021春•洪山区期中)《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某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则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A.5.3尺B.6.8尺C.4.7尺D.3.2尺【分析】竹子折断后刚好构成一直角三角形,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尺,则斜边为(10﹣x)尺,利用勾股定理解题即可.【解答】解:设竹子折断处离地面x尺,则斜边为(10﹣x)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2+62=(10﹣x)2.解得:x=3.2,∴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3.2尺,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题目信息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运用勾股定理解题.8.(4分)(2021春•济南月考)如图,在△ABC中,AB=10,AC=13,AD⊥BC,垂足为D,M为AD 上任一点,则MC2﹣MB2等于()A.23B.46C.65D.69【分析】在Rt△ABD及RtADC中可分别表示出BD2及CD2,在Rt△BDM及RtCDM中分别将BD2及CD2的表示形式代入表示出BM2和MC2,然后作差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在Rt△ABD和Rt△ADC中,BD2=AB2﹣AD2,CD2=AC2﹣AD2,在Rt△BDM和Rt△CDM中,BM2=BD2+MD2=AB2﹣AD2+MD2,MC2=CD2+MD2=AC2﹣AD2+MD2,∴MC2﹣MB2=(AC2﹣AD2+MD2)﹣(AB2﹣AD2+MD2)=AC2﹣AB2=132﹣102=69.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题目有一定的技巧性,比较新颖,解答本题需要认真观察,分别两次运用勾股定理求出MC2和MB2是本题的难点,重点还是在于勾股定理的熟练掌握.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9.(4分)(2020秋•鼓楼区期末)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AC=3,则BD的长是 2.5.【分析】过D 作DE ⊥AB 于E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C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DE =DC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CD ,即可求出BD .【解答】解:过D 作DE ⊥AB 于E ,在△ABC 中,∠C =90°,AB =5,AC =3,∴BC =√AB 2−AC 2=√52−32=4,∵AD 平分∠BAC ,∴DE =DC ,∵12AC •BC =12AC •CD +12AB •DE ,即12×3×4=12×3CD +12×5CD , 解得CD =1.5,∴BD =4﹣CD =4﹣1.5=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10.(4分)(2021春•海珠区月考)如图,李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m ,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 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 12 m .【分析】根据题意设旗杆的高AB 为xm ,则绳子AC 的长为(x +1)m ,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 的长,即旗杆的高.【解答】解:设旗杆的高AB为xm,则绳子AC的长为(x+1)m.在Rt△ABC中,∵AB2+BC2=AC2,∴x2+52=(x+1)2,解得x=12,∴AB=12(m).∴旗杆的高12m.故答案是:12.【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4分)(2021春•锦江区校级月考)在△ABC中,AB=25,AC=26,BC边上的高AD=24,则△ABC 的周长为68或54.【分析】本题应分两种情况,①如果角B是锐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BC,根据BC=BD+CD求出BC,进而可求出周长;②如果角B是钝角,此时高AD在三角形的外部,在Rt△AB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在Rt△AC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然后可得出BC=BD﹣CD,继而可得出△ABC的周长.【解答】解:①如果角B是锐角,此时高AD在三角形的内部,在Rt△ABD中,BD=√AB2−AD2=7,在Rt△ACD中,CD=√AC2−AD2=10,∴BC=7+10=17,此时△ABC的周长=AB+AC+BC=68;②如果角B是钝角,在Rt△ABD中,BD=√AB2−AD2=7,在Rt△ACD中,CD=√AC2−AD2=10,∴BC=10﹣7=3,此时△ABC的周长=AB+AC+BC=54;综上可得△ABC的周长为68或54.故答案为:68或5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三角形的知识,分类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果不细心很容易将B为钝角的情况忽略,有一定的难度.12.(4分)(2020秋•福田区期末)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AB=10,且AH:AE=3:4.那么AH等于6.【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H与AE的值,进而解答即可.【解答】解:∵AB=10,AH:AE=3:4,设AH为3x,AE为4x,由勾股定理得:AB2=AH2+AE2=(3x)2+(4x)2=(5x)2,∴5x=10,∴x=2,∴AH=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证明,关键是应用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解得x的值.13.(4分)(2020秋•上海期末)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正方形FHIJ的面积为3,点D、C、G、J、I在同一水平面上,则正方形BEFG的面积为7.【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及“一线三等角“得出条件,判定△BCG≌△GJF(AAS),则BC=GJ,根据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正方形FHIJ的面积为3,以及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四边形FHIJ和四边形BEFG都是正方形,∴∠BCG=∠BGF=∠GJF=90°,BG=GF,∴∠CBG+∠BGC=90°,∠JGF+∠BGC=90°,∴∠CBG=∠JGF,在△BCG 和△GJF 中,{∠BCG =∠GJF ∠CBG =∠JGF BG =GF,∴△BCG ≌△GJF (AAS ),∴BC =GJ ,∵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4,正方形FHIJ 的面积为3,∴BC 2=4,FJ 2=3,∴GJ 2=4,在Rt △GJF 中,由勾股定理得:FG 2=GJ 2+FJ 2=4+3=7,∴正方形BEFG 的面积为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数形结合并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4分)(2021春•椒江区校级月考)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3,BC =4,点D 在AB 上,AD =AC ,AF ⊥CD 交CD 于点E ,交CB 于点F ,则CF 的长是 1.5 .【分析】连接DF ,由勾股定理求出AB =5,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E =DE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F =DF ,由SSS 证明△ADF ≌△ACF ,得出∠ADF =∠ACF =∠BDF =90°,设CF =DF =x ,则BF =4﹣x ,在Rt △BDF 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连接DF ,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ACB =90°,AC =3,BC =4,∴AB =√AC 2+BC 2=√32+42=5,∵AD =AC =3,AF ⊥CD ,∴CE =DE ,BD =AB ﹣AD =2,∴CF =DF ,在△ADF 和△ACF 中,{AD =AC DF =CF AF =AF,∴△ADF ≌△ACF (SSS ),∴∠ADF =∠ACF =90°,∴∠BDF =90°,设CF =DF =x ,则BF =4﹣x ,在Rt △BDF 中,由勾股定理得:DF 2+BD 2=BF 2,即x 2+22=(4﹣x )2,解得:x =1.5,∴CF =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4分)15.(6分)(2021春•津南区月考)如图,在△ABC 中,CD ⊥AB 于点D ,AC =20,CD =12,BD =9.求AB 与BC 的长.【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 即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 ,求出AB 即可.【解答】解:∵CD ⊥AB ,AC =20,CD =12,BD =9,∴∠ADC=∠BDC=90°,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BC=√CD2+BD=√122+92=15,在Rt△ADC中,由勾股定理得:AD=√AC2−CD2=√202−122=16,∴AB=AD+DB=16+9=25.答:AB的长为25,BC的长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对定理的掌握和运用.16.(6分)(2021春•江岸区校级月考)国家交通法规定:汽车在城市街道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一辆汽车在解放大道上由西向东行驶,此时小汽车在A点处,在它的正南方向21m处的B点处有一个车速检测仪,过了4s后,测得小汽车距离测速仪75m.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通过计算说明理由.【分析】由勾股定理计算出小汽车4秒行驶的路程,再计算出速度,比较即可.【解答】解:如图,AB=21,BC=75,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BC2−AB2=√752−212=72m,72÷4=18米/秒=64.8千米/时>60千米/时,∴超速了.【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7.(8分)(2021春•江西月考)如图,在△ABC中,∠ACB=90°,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B于点D,以A为圆心,AD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C于点E,连接CD.(1)若∠A=25°,求∠ACD的度数.(2)若BC=2.5,CE=2,求AD的长.【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D,计算即可;(2)根据线段的和差以及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解:(1)∵∠ACD=90°,∠A=25°,∴∠B=65°.∵BD=BC,∴∠BCD=∠BDC=180°−65°2=57.5°.∴∠ACD=90°﹣∠BCD=90°﹣57.5°=32.5°;(2)∵∠ACB=90°,BC=2.5,CE=2,∴BD=BC=2.5,AC=AD+2,∴AB=AD+2.5,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即(AD+2.5)2=(AD+2)2+2.52,解得:AD=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8.(8分)(2021春•林州市月考)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1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1)求BC边的长;(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分析】(1)直接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度;(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分两种情况:①当∠APB为直角时,②当∠BAP为直角时,分别求出此时的t值即可.【解答】解:(1)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 2=AB 2﹣AC 2=52﹣32=16,∴BC =4cm .(2)由题意得:BP =tcm .①当∠APB 为直角时,如图①,点P 与点C 重合,BP =BC =4cm ,∴t =4;②当∠BAP 为直角时,如图②,BP =tcm ,CP =(t ﹣4)cm ,AC =3cm ,在Rt △ACP 中,AP 2=AC 2+CP 2=32+(t ﹣1)2,在Rt △BAP 中,AB 2+AP 2=BP 2,即52+32+(t ﹣4)2=t 2,解得t =254. 答: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t =4或25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分情况讨论,注意不要漏解.19.(8分)(2021春•茂南区校级月考)用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拼成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如图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 、b (a >b ),斜边长为ccm ,请解答:(1)图2中间小正方形的周长 4c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a +b .(2)用两种方法表示图2正方形的面积.(用含a ,b ,c )①S = (a +b )2 ;②S = 2ab +c 2 ;(3)利用(2)小题的结果写出a 、b 、c 三者之间的一个等式 a 2+b 2=c 2 .(4)根据第(3)小题的结果,解决下面的问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腿直角边长分为是a=8,b=6,求斜边c的值.【分析】(1)根据正方形周长公式即可解答;(2)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解答;(3)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a2+b2=c2;(4)根据(3)的结论计算即可.【解答】解:(1)图2中间小正方形的周长4c,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b),故答案为:4c;a+b;(2)图2正方形的面积S=(a+b)2或S=2ab+c2,故答案为:(a+b)2或2ab+c2;(3)∵(a+b)2=a2+2ab+b2,∴a2+b2=c2.故答案为:a2+b2=c2;(4)∵c2=a2+b2=82+62=100,∴c=10(负值不合题意,舍去).【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列代数式,根据同一个图形的面积的不同表示相等进行列式是解题的关键.20.(8分)(2020秋•南海区校级期中)著名的赵爽弦图(如图①,其中四个直角三角形较大的直角边长都为a,较小的直角边长都为b,斜边长都为c),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c2),也可以表示为4×12ab+(a﹣b)2,由此推导出重要的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则a2+b2=c2.(1)图②为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的“总统证法”,请你利用图②推导勾股定理.(2)如图③,在一条东西走向河流的一侧有一村庄C ,河边原有两个取水点A ,B ,其中AB =AC ,由于某种原因,由C 到A 的路现在已经不通,该村为方便村民取水决定在河边新建一个取水点H (A 、H 、B 在同一条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H ,且CH ⊥AB .测得CH =1.2千米,HB =0.9千米,求新路CH 比原路CA 少多少千米?(3)在第(2)问中若AB ≠AC 时,CH ⊥AB ,AC =4,BC =5,AB =6,设AH =x ,求x 的值.【分析】(1)梯形的面积可以由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也可利用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求出,两次求出的面积相等列出关系式,化简即可得证;(2)设CA =x ,则AH =x ﹣0.9,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得即可得到结果;(3)在Rt △ACH 和Rt △BCH 中,由勾股定理得求出CH 2=CA 2﹣AH 2=CB 2﹣BH 2,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梯形ABCD 的面积为12(a +b )(a +b )=12a 2+ab +12b 2, 也可以表示为12ab +12ab +12c 2, ∴12ab +12ab +12c 2=12a 2+ab +12b 2, 即a 2+b 2=c 2;(2)∵CA =x ,∴AH =x ﹣0.9,在Rt △ACH 中,CA 2=CH 2+AH 2,即x 2=1.22+(x ﹣0.9)2,解得x =1.25,即CA =1.25,CA﹣CH=1.25﹣1.2=0.05(千米),答:新路CH比原路CA少0.05千米;(3)设AH=x,则BH=6﹣x,在Rt△ACH中,CH2=CA2﹣AH2,在Rt△BCH中,CH2=CB2﹣BH2,∴CA2﹣AH2=CB2﹣BH2,即42﹣x2=52﹣(6﹣x)2,解得:x=9 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与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相关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同时扩大2倍,得到的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2.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米,那么13米长的梯子可以达到建筑物的高度是()A.12米B.13米C.14米D.15米3.在△ABC中,∠C=90°,c2=2b2,则两直角边a,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如图,在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点A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A.53 B.52C.4 D.55.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5,6 B.2,4,5 C.6,7,8 D.1.5,2,2.56.如图,一圆柱高8 cm,底面半径2 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取3)是()A.20 cm B.10 cm C.14 cm D.无法确定7.若△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b)2+|a2+b2-c2|=0,则△ABC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8.一架2.5米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墙底端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梯足将滑出()A.0.9米B.1.5米C.0.5米D.0.8米9.如图,在由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A.CD,EF,GH B.AB,EF,GH C.AB,CD,GH D.AB,CD,EF10.△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是()A.42 B.32 C.42或32 D.37或33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在Rt△ABC中,∠C = 90°,AC =30,AB= 34,BC=_________.12.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AB=10,分别以AC、BC为直经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1S、2S,则12S S+=__________.1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2 cm,16 cm,20 cm,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cm2.14.在Rt△ABC中,∠C=90°,AC=9,BC=12,求点C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___.15.如图,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街道a和b,a路上有一小商店A,b路上有一批发部B.小商店主人每次进货都沿着A—O—B路线到达B处,然后原路返回.已知A,B两处距十字路口O的距离分别为600米、800米,如果小商店主人重新选一条最近的路线,那么往返一趟最多可比原来少走米.第12题图第15题图第16题图16.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三、解答题(共52分)17.(7分)如图,在△ABC中,AB=AC=13,BC=10,求△ABC的面积.18.(8分)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 cm,BC=8 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你能求出CD的长吗?19.(7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时.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道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车速检测仪正前方30米C处,过了2秒后,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的距离为50米,请问: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20.(8分)如图所示的一块地,已知AD=4 m,CD=3 m,AD⊥DC,AB=13 m,BC=12 m,求这块地的面积.21.(7分)如图,壁虎在一座底面半径为2米,高为5米的油罐的下底边沿点A处,它发现在自己的正上方油罐上边缘的点B处有一只害虫,便决定捕捉这只害虫,为了不引起害虫的注意,它故意不走直线,而是绕着油罐,沿一条螺旋路线,从背后对害虫进行突然袭击.结果,壁虎偷袭成功,获得了一顿美餐.请问壁虎至少要爬行多少路程才能捕到害虫?(π取3)22.(7分)如图,甲乙两船从港口A同时出发,甲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沿北偏东40°的方向航行,乙船沿南偏东50°的方向航行,3小时后,甲船到达C岛,乙船到达B岛,若C,B两岛相距60海里,问乙船的航速是多少?23.(8分)如图,在△ABC中,AD,AE分别是BC边上的高和中线,AB=9 cm,AC=7 cm,BC=8 cm,求DE的长.。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数学初中九年级勾股定理选择题易错题压轴难题综合练习一、易错易错压轴选择题精选:勾股定理选择题1.如图,在RtΔABC 中,∠ACB =90°,AC =9,BC =12,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点P ,Q 分别是AD 和AC 上的动点,则PC +PQ 的最小值是( )A .245B .365C .12D .152.将6个边长是1的正方形无缝隙铺成一个矩形,则这个矩形的对角线长等于( ) A .37 B .13 C .37或者13 D .37或者1373.如图,已知直线a ∥b ,且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4,点A 到直线a 的距离为2,点B 到直线b 的距离为3,AB 230 .试在直线a 上找一点M ,在直线b 上找一点N ,满足MN ⊥a 且AM +MN +NB 的长度和最短,则此时AM +NB =( )A .6B .8C .10D .12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M 在DC 上,且DM=2,N 是AC 上的一动点,则DN+MN 的最小值是( )A .8B .9C .10D .12 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3、4、a ,则a 的取值可以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6.棱长分别为86cm cm ,的两个正方体如图放置,点A ,B ,E 在同一直线上,顶点G 在棱BC 上,点P 是棱11E F 的中点.一只蚂蚁要沿着正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P ,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A .(3510)cm +B .513cmC .277cmD .(2583)cm +7.如图,Rt △ABC 中,∠ACB =90°,∠ABC =60°,BC =5,AC =53,CB 的反向延长线上有一动点D ,以AD 为边在右侧作等边三角形,连CE ,CE 最短长为( )A .5B .53C .532D .5348.在直角三角形中,自两锐角所引的两条中线长分别为5和210,则斜边长为( )A .10B .410C .13D .2139.如图,OP =1,过点P 作PP 1⊥OP ,且PP 1=1,得OP 1=2;再过点P 1作P 1P 2⊥OP 1且P 1P 2=1,得OP 2=3;又过点P 2作P 2P 3⊥OP 2且P 2P 3=1,得OP 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 2018的值为( )A .2016B .2017C .2018D .201910.如图,在△ABC 中,∠BAC =90°,AC =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ADE 如图放置,连接BE ,EC .下列判断:①△ABE ≌△DCE ;②BE =EC ;③BE ⊥EC ;④EC =3DE .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1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12和5,则第三边的长是( ) A .13 B .13或15 C .13或119 D .15 12.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为( )A .600mB .500mC .400mD .300m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B C ∠=∠=,DAB ∠与ADC ∠的平分线相交于BC 边上的M 点,则下列结论:①90AMD ∠=;②1=2ADM ABCD S S ∆梯形;③AB CD AD +=;④M 到AD 的距离等于BC 的13;⑤M 为BC 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14.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6,8AC BC ==,现将ABC 折叠,使点B 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BD 的长为( )A .7B .254C .6D .112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90D ︒∠=,4=AD ,3BC =.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 .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 )A .22B .4C .3D .10 16.如图,BD 为ABCD 的对角线,45,DBC DE BC ︒∠=⊥于点E ,BF ⊥DC 于点F ,DE 、BF 相交于点H ,直线BF 交线段AD 的延长线于点G ,下列结论:①12CE BE = ;②A BHE ∠=∠;③AB=BH;④BHD BDG ∠=∠;⑤222BH BG AG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①⑤D .③④17.如图,在△ABC 中,AB=8,BC=10,AC=6,则BC 边上的高AD 为( )A .8B .9C .245D .1018.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 =90°,AC =7,∠BAC 的角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A .3B .4C .7(21)D .7(21)19.“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即: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A.3 B.5 C.4.2D.420.如图,在等边△ABC中,AB=15,BD=6,BE=3,点P从点E出发沿EA方向运动,连结PD,以PD为边,在PD右侧按如图方式作等边△DPF,当点P从点E运动到点A时,点F运动的路径长是()A.8 B.10 C.43D.12【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易错易错压轴选择题精选:勾股定理选择题1.B解析:B【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过点E作EQ⊥AC于点Q,EQ交AD于点P,连接CP,此时PC+PQ=EQ是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B的长度,再根据EQ⊥AC、∠ACB=90°即可得出EQ∥BC,进而可得出AE EQAB BC,代入数据即可得出EQ的长度,此题得解.【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D作DE⊥AB于点E,过点E作EQ⊥AC于点Q,EQ交AD于点P,连接CP,此时PC+PQ=EQ是最小值,在Rt△ABC中,∠ACB=90°,AC=9,BC=12,∴2215AB AC 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CAD=∠EAD ,在△ACD 和△AED 中,90CAD EAD ACD AED AD AD ︒∠=∠⎧⎪∠=∠=⎨⎪=⎩, ∴△ACD ≌△AED (AAS ),∴AE=AC=9.∵EQ ⊥AC ,∠ACB=90°,∴EQ ∥BC ,AE EQ AB BC ∴=, ∴91512EQ =, 653EQ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中的最短路线问题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找出点C 的对称点E ,及通过点E 找到点P 、Q 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如图1或图2所示,分类讨论,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详解】当如图1所示时,AB=2,BC=3,∴AC=2223=13+;当如图2所示时,AB=1,BC=6,∴221+6=3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拼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B解析:B【解析】【分析】MN表示直线a与直线b之间的距离,是定值,只要满足AM+NB的值最小即可.过A作直线a的垂线,并在此垂线上取点A′,使得AA′=MN,连接A'B,则A'B与直线b的交点即为N,过N作MN⊥a于点M.则A'B为所求,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其值.【详解】过A作直线a的垂线,并在此垂线上取点A′,使得AA′=4,连接A′B,与直线b交于点N,过N作直线a的垂线,交直线a于点M,连接AM,过点B作BE⊥AA′,交射线AA′于点E,如图,∵AA′⊥a,MN⊥a,∴AA′∥MN.又∵AA′=MN=4,∴四边形AA′NM是平行四边形,∴AM=A′N.由于AM+MN+NB要最小,且MN固定为4,所以AM+NB最小.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M+NB的最小值为A′B.∵AE=2+3+4=9,AB230=,∴BE2239AB AE=-=.∵A′E=AE﹣AA′=9﹣4=5,∴A′B22=+=8.'AE BE所以AM+NB的最小值为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到点M、点N的位置,难度较大,注意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C解析:C【解析】【分析】要求DN+MN的最小值,DN,MN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DN,MN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解:∵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点B与点D是关于直线AC为对称轴的对称点,∴连接BN,BD,则直线AC即为BD的垂直平分线,∴BN=ND∴DN+MN=BN+MN连接BM交AC于点P,∵点 N为AC上的动点,由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知当点N运动到点P时,BN+MN=BP+PM=BM,BN+MN的最小值为BM的长度,∵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C=CD=8,CM=8−2=6,BCM=90°,∴BM==10,∴DN+MN的最小值是10.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的难点在于确定满足条件的点N的位置:利用轴对称的方法.然后熟练运用勾股定理.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注意要确认a是直角边还是斜边.【详解】解:当a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时,22a=+=;345当a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时,22a-437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当E1F1在直线EE1上时,,得到AE=14,PE=9,由勾股定理求得AP的长;当E1F1在直线B2E1上时,两直角边分别为17和6,再利用勾股定理求AP的长,两者进行比较即可确定答案【详解】① 当展开方法如图1时,AE=8+6=14cm ,PE=6+3=9cm , 由勾股定理得2222149277AP AE PE cm =+=+=② 当展开方法如图2时,AP 1=8+6+3=17cm ,PP 1=6cm , 由勾股定理得222211176325AP AP PP cm =+=+= ∵277<325∴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77cm,【点睛】此题考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及最短路径,注意将正方体沿着不同棱线剪开时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路径结果是不同的7.C解析:C【分析】在CB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B ’,使得BC =B ’C ,连接AB ’,易证△AB ’D ≌△ABE ,可得∠ABE =∠B ’=60°,因此点E 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过点C 作CH ⊥BE ,则点H 即为使得BE 最小时的E 点的位置,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在CB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B ’,使得BC =B ’C ,连接AB ’,∵∠ACB =90°,∠ABC =60°,∴△AB ’B 是等边三角形,∴∠B ’=∠B ’AB =60°,AB ’=AB ,∵△ADE 是等边三角形,∴∠DAE =60°,AD =AE ,∴∠B ’AD +∠DAB =∠DAB +∠BAE ,∴∠B ’AD =∠BAE ,∴△AB ’D ≌△ABE (SAS ),∴∠ABE =∠B ’=60°,∴点E 在直线BE 上运动,过点C 作CH ⊥BE 于点H ,则点H 即为使得BE 最小时的E 点的位置,∠CBH=180°-∠ABC-∠ABE=60°,∴∠BCH=30°,∴BH=12BC=52,∴CH=22BC BH-=53.即BE的最小值是53.故选C.【点睛】本题是一道动点问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将△ACB构造成等边三角形,通过全等证出∠ABC 是定值,即点E的运动轨迹是直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D解析:D【分析】根据已知设AC=x,BC=y,在Rt△ACD和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分别列等式,从而求得AC,BC的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的长.【详解】如图,在△ABC中,∠C=90°,AD、BE为△ABC的两条中线,且AD=10,BE=5,求AB的长.设AC=x,BC=y,根据勾股定理得:在Rt△ACD中,x2+(12y)2=(10)2,在Rt△BCE中,(12x)2+y2=52,解之得,x=6,y=4,∴在Rt△ABC中,2264213AB+=,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长时,可利用勾股定理求第三条边的长度.9.D解析:D【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各边,再观察结果的规律.【详解】∵OP=1,OP12OP23OP34,∴OP45…,OP20182019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读懂题目信息,理解定理并观察出被开方数比相应的序数大1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根据AC=2AB,点D是AC的中点求出AB=CD,再根据△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AE=DE,并求出∠BAE=∠CDE=135°,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DCE全等,从而判断出①小题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E=EC,从而判断出②小题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EB=∠DEC,然后推出∠BEC=∠AED,从而判断出③小题正确;2DE表示出AD,然后得到AB、AC,再根据勾股定理用DE与EC表示出BC,整理即可得解,从而判断出④小题错误.【详解】解:∵AC=2AB,点D是AC的中点,∴CD=12AC=AB,∵△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E,∠BAE=90°+45°=135°,∠CDE=180°-45°=135°,∴∠BAE=∠CDE ,在△ABE 和△DCE 中,AB CD BAE CDE AE DE =⎧⎪∠=∠⎨⎪=⎩, ∴△ABE ≌△DCE (SAS ),故①小题正确;∴BE=EC ,∠AEB=∠DEC ,故②小题正确;∵∠AEB+∠BED=90°,∴∠DEC+∠BED=90°,∴BE ⊥EC ,故③小题正确;∵△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在Rt △ABC 中,BC 2=AB 2+AC 2=)2+()2=10DE 2,∵BE=EC ,BE ⊥EC ,∴BC 2=BE 2+EC 2=2EC 2,∴2EC 2=10DE 2,解得,故④小题错误,综上所述,判断正确的有①②③共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准确识图,根据△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推出AE=DE ,∠BAE=∠CDE=135°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11.C解析:C【分析】记第三边为c ,然后分c 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两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记第三边为c ,若c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13c ==;若c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则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属于基本题目,正确分类、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分析】由于BC ∥AD ,那么有∠DAE=∠ACB ,由题意可知∠ABC=∠DEA=90°,BA=ED ,利用AAS 可证△ABC ≌△DEA ,于是AE=BC=300,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C ,即可求CE ,根据图可知从B 到E 的走法有两种,分别计算比较即可.【详解】解:如右图所示,∵BC ∥AD ,∴∠DAE=∠ACB ,又∵BC ⊥AB ,DE ⊥AC ,∴∠ABC=∠DEA=90°,又∵AB=DE=400m ,∴△ABC ≌△DEA ,∴EA=BC=300m ,在Rt △ABC 中,AC=22AB BC +=500m ,∴CE=AC-AE=200,从B 到E 有两种走法:①BA+AE=700m ;②BC+CE=500m ,∴最近的路程是500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BC ≌△DEA ,并能比较从B 到E 有两种走法.13.C 解析:C【分析】过M 作ME AD ⊥于E ,得出12MDE CDA ∠=∠,12MAD BAD ∠=∠,求出1()902MDA MAD CDA BAD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MD ∠,即可判断①;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MC ME =,ME MB =,即可判断④和⑤;由勾股定理求出DC DE =,AB AE =,即可判断③;根据SSS 证DEM DCM ∆≅∆,推出DEM DCM S S =三角形三角形,同理得出AEM ABM S S =三角形三角形,即可判断②.【详解】解:过M 作ME AD ⊥于E ,DAB ∠与ADC ∠的平分线相交于BC 边上的M 点, 12MDE CDA ∴∠=∠,12MAD BAD ∠=∠, //DC AB ,180CDA BAD ∴∠+∠=︒,11()1809022MDA MAD CDA BAD ∴∠+∠=∠+∠=⨯︒=︒, 1809090AMD ∴∠=︒-︒=︒,故①正确;DM 平分CDE ∠,90()C MC DC ∠=︒⊥,ME DA ⊥,MC ME ,同理ME MB =,12MC MB ME BC ∴===,故⑤正确; M ∴到AD 的距离等于BC 的一半,故④错误;由勾股定理得:222DC MD MC =-,222DE MD ME =-,又ME MC =,M D M D =,DC DE ∴=,同理AB AE =,AD AE DE AB DC ∴=+=+,故③正确;在DEM ∆和DCM ∆中DE DC DM DM ME MC =⎧⎪=⎨⎪=⎩, ()DEM DCM SSS ∴∆≅∆,DEM DCM S S ∴=三角形三角形同理AEM ABM S S =三角形三角形,12AMD ABCD S S ∴=三角形梯形,故②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垂直定义,直角梯形,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14.B解析:B【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D=BD ,设BD=x ,则CD=8-x ,在Rt △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AD=BD ,设BD=x ,则CD=8-x ,在Rt △ACD 中,∵AC 2+CD 2=AD 2,∴62+(8-x )2=x 2,解得x= 254 ∴BD=25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方程的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5.A解析:A【分析】连接FC ,根据基本作图,可得OE 垂直平分AC ,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F FC .再根据ASA 证明FOA BOC ∆≅∆,那么==3AF BC ,等量代换得到==3FC AF ,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1FD AD AF -.然后在直角FDC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 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FC ,则=AF FC .AD BC ∵∥,FAO BCO ∴∠=∠.在FOA ∆与BOC ∆中,FAO BCO OA OCAOF COB ∠=∠⎧⎪=⎨⎪∠=∠⎩, ()FOA BOC ASA ∴∆≅∆,3AF BC ∴==,3FC AF ∴==,431FD AD AF =-=-=.在FDC ∆中,90D ︒∠=,222CD DF FC ∴+=,22213CD ∴+=,C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度适中.求出CF 与DF 是解题的关键.16.B解析:B【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性质可以得到解答.【详解】解:由题意,90BHE HBE C HBE A C ∠+∠=∠+∠=︒∠=∠,∴A BHE C ∠=∠=∠,②正确;∵∠DBC=45°,DE ⊥BC ,∴∠EDB=∠DBC=45°,∴BE=DE∴Rt BEH Rt DEC ≅,∴BH=CD=AB ,③正确;∵AB CD BF CD ⊥,,∴AB ⊥CD ,∴222AB BG AG +=即 222BH BG AG +=,⑤正确,∵没有依据支持①④成立,∴②③⑤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性质,灵活应用有关知识求解是解题关键.17.C解析:C【分析】本题根据所给的条件得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可求出BC 边上的高.【详解】∵AB =8,BC =10,AC =6,∴62+82=102,∴△ABC 是直角三角形,∠BAC =90°,则由面积公式可知,S △ABC =12AB ⋅AC =12BC ⋅AD , ∴AD =24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需要先证得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AD 的值.18.C解析:C【分析】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DE =DC =x ,则BE =72-x ,进而可得到AE =AC =7,在Rt △BDE 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则∠AED =90°,AE =AC =7,∵△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AC =7,AB =22AC +BC =72,在Rt △AED 和Rt △ACD 中,AE =AC ,DE =DC ,∴Rt △AED ≌Rt △ACD ,∴AE =AC =7,设DE =DC =x ,则BD =7-x ,在Rt △BDE 中,222BE +DE =BD ,即:()()22272-77-x x +=, 解得: 7(21)x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运用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9.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得出折断处离地面的长度即可.【详解】解: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是x尺,根据题意可得:x2+42=(10-x)2,解得:x=4.2,答: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OA是4.2尺.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正确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20.D解析:D【分析】首先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含30°直角三角形的运用,判定△DPE≌△FDH,△DF2Q≌△ADE,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点F运动的路径长.【详解】∵△ABC为等边三角形,∴∠B=60°,过D点作DE′⊥AB,过点F作FH⊥BC于H,如图所示:则BE′=12BD=3,∴点E′与点E重合,∴∠BDE=30°,DE33∵△DPF为等边三角形,∴∠PDF=60°,DP=DF,∴∠EDP+∠HDF=90°∵∠HDF+∠DFH=90°,∴∠EDP=∠DFH,在△DPE和△FDH中,90PED DHFEDP DFHDP FD︒⎧∠=∠=⎪∠=∠⎨⎪=⎩,∴△DPE≌△FDH(AAS),∴FH=DE∴点P从点E运动到点A时,点F运动的路径为一条线段,此线段到BC的距离为当点P在E点时,作等边三角形DEF1,∠BDF1=30°+60°=90°,则DF1⊥BC,当点P在A点时,作等边三角形DAF2,作F2Q⊥BC于Q,则四边形DF1F2Q是矩形,∵∠BDE=30°,∠ADF2=60°,∴∠ADE+∠F2DQ=180°﹣30°﹣60°=90°,∵∠ADE+∠DAE=90°,∴∠F2DQ=∠DAE,在△DF2Q和△ADE中,222F QD DEA90F DQ DAEDF AD︒⎧∠=∠=⎪∠=∠⎨⎪=⎩,∴△DF2Q≌△ADE(AAS),∴DQ=AE=AB﹣BE=15﹣3=12,∴F1F2=DQ=12,∴当点P从点E运动到点A时,点F运动的路径长为12,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作好辅助线.。
2022年春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中考一轮复习《勾股定理》综合练习(附答案)1.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A.8米B.10米C.12米D.14米2.如图,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是()A.13cm B.2cm C.cm D.2cm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S1,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2,…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S2025的值为()A.()2022B.()2023C.()2022D.()2023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ADC=90°,AB=AD=2,CD=,点P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若点P到BD的距离为,则点P的个数为()A.2B.3C.4D.55.一圆锥体形状的水晶饰品,母线长是10cm,底面圆的直径是5cm,点A为圆锥底面圆周上一点,从A点开始绕圆锥侧面缠一圈彩带回到A点,则彩带最少用多少厘米(接口处重合部分忽略不计)()A.10πcm B.10cm C.5πcm D.5cm6.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则旗杆的高度(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为()A.12m B.13m C.16m D.17m7.如图,已知直线a∥b,且a与b之间的距离为4,点A到直线a的距离为2,点B到直线b的距离为3,AB=.试在直线a上找一点M,在直线b上找一点N,满足MN ⊥a且AM+MN+NB的长度和最短,则此时AM+NB=()A.6B.8C.10D.128.如图,在6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及其部分对角线构成的图形中,如图从A点到B点只能沿图中的线段走,那么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共有()A.1种B.2种C.3种D.4种9.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4dm,圆柱高为2d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A.4dm B.2dm C.2dm D.4dm10.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的建设速度、单日租骑量等四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公共自行车车桩的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AB⊥AD,AD⊥DC,点B,C在EF上,EF∥HG,EH⊥HG,AB=80cm,AD=24cm,BC=25cm,EH=4cm,则点A到地面的距离是cm.11.如图是根据某公园的平面示意图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公园的入口位于坐标原点O,古塔位于点A(400,300),从古塔出发沿射线OA方向前行300m是盆景园B,从盆景园B向左转90°后直行400m到达梅花阁C,则点C的坐标是.12.已知A,B,C三地位置如图所示,∠C=90°,A,C两地的距离是4km,B,C两地的距离是3km,则A,B两地的距离是km;若A地在C地的正东方向,则B地在C 地的方向.13.如图,小明从A地沿北偏东60°方向走2千米到B地,再从B地正南方向走3千米到C地,此时小明距离A地千米(结果可保留根号).14.如图,一只蚂蚁沿着棱长为2的正方体表面从点A出发,经过3个面爬到点B,如果它运动的路径是最短的,则AC的长为.15.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BDC的顶点D在等边三角形ABC的内部,∠BDC=90°,连接AD,过点D作一条直线将△ABD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分割出的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别是度.16.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米.17.如图,小聪用一块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板测量树高,已知小聪和树都与地面垂直,且相距3米,小聪身高AB为1.7米,则这棵树的高度=米.18.如图,是矗立在高速公路水平地面上的交通警示牌,经测量得到如下数据:AM=4米,AB=8米,∠MAD=45°,∠MBC=30°,则警示牌的高CD为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19.在底面直径为2cm,高为3cm的圆柱体侧面上,用一条无弹性的丝带从A至C按如图所示的圈数缠绕,则丝带的最短长度为cm.(结果保留π)20.如图,圆柱形容器中,高为1.2m,底面周长为1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m的点B 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m与蚊子相对的点A处,则壁虎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为m(容器厚度忽略不计).21.图①所示的正方体木块棱长为6cm,沿其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图中虚线)剪掉一角,得到如图②的几何体,一只蚂蚁沿着图②的几何体表面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距离为cm.22.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尺.23.“为了安全,请勿超速”.如图,一条公路建成通车,在某直线路段MN限速60千米/小时,为了检测车辆是否超速,在公路MN旁设立了观测点C,从观测点C测得一小车从点A到达点B行驶了5秒钟,已知∠CAN=45°,∠CBN=60°,BC=200米,此车超速了吗?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41,≈1.73)24.如图,有两条公路OM、ON相交成30°角,沿公路OM方向离O点80米处有一所学校A.当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时,在以P为圆心5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已知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的速度为18千米/时.(1)求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2)求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25.校车安全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是超速和超载.某中学九年级数学活动小组进行了测试汽车速度的实验,如图,先在笔直的公路l旁选取一点A,在公路l上确定点B、C,使得AC⊥l,∠BAC=60°,再在AC上确定点D,使得∠BDC=75°,测得AD=40米,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是50千米/时,若测得某校车从B到C匀速行驶用时10秒,问这辆车在本路段是否超速?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41,=1.73)26.如图,一根长6米的木棒(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与地面的倾斜角(∠ABO)为60°.当木棒A端沿墙下滑至点A′时,B端沿地面向右滑行至点B′.(1)求OB的长;(2)当AA′=1米时,求BB′的长.27.小明、小华在一栋电梯楼前感慨楼房真高.小明说:“这楼起码20层!”小华却不以为然:“20层?我看没有,数数就知道了!”小明说:“有本事,你不用数也能明白!”小华想了想说:“没问题!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小明、小华在楼体两侧各选A、B两点,测量数据如图,其中矩形CDEF表示楼体,AB=150米,CD=10米,∠A=30°,∠B=45°,(A、C、D、B四点在同一直线上)问:(1)楼高多少米?(2)若每层楼按3米计算,你支持小明还是小华的观点呢?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73,≈1.41,≈2.24)28.如图,修公路遇到一座山,于是要修一条隧道.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想在小山的另一侧同时施工.为了使山的另一侧的开挖点C在AB的延长线上,设想过C点作直线AB的垂线L,过点B作一直线(在山的旁边经过),与L相交于D点,经测量∠ABD=135°,BD=800米,求直线L上距离D点多远的C处开挖?(≈1.414,精确到1米)29.小明听说“武黄城际列车”已经开通,便设计了如下问题:如图,以往从黄石A坐客车到武昌客运站B,现在可以在A坐城际列车到武汉青山站C,再从青山站C坐市内公共汽车到武昌客运站B.设AB=80km,BC=20km,∠ABC=120°.请你帮助小明解决以下问题:(1)求A、C之间的距离;(参考数据=4.6)(2)若客车的平均速度是60km/h,市内的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城际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80km/h,为了最短时间到达武昌客运站,小明应该选择哪种乘车方案?请说明理由.(不计候车时间)参考答案1.解:如图,设大树高为AB=10m,小树高为CD=4m,过C点作CE⊥AB于E,则EBDC是矩形,连接AC,∴EB=4m,EC=8m,AE=AB﹣EB=10﹣4=6m,在Rt△AEC中,AC==10m,故选:B.2.解:如图:∵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3cm与饭粒相对的点A处,∴A′D=5cm,BD=12﹣3+AE=12cm,∴将容器侧面展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A′B===13(Cm).故选:A.3.解:根据题意: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第二个正方形的边长为:;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为:,…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是,所以S2025的值是()2022,故选:C.4.解:过点A作AE⊥BD于E,过点C作CF⊥BD于F,∵∠BAD=∠ADC=90°,AB=AD=2,CD=,∴∠ABD=∠ADB=45°,∴∠CDF=90°﹣∠ADB=45°,∵sin∠ABD=,∴AE=AB•sin∠ABD=2•sin45°=2•=2>,CF=1<所以在AB和AD边上有符合P到BD的距离为的点2个,故选:A.5.解:由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可知,圆锥侧面展开图AA′最短,由题意可得出:OA=OA′=10cm,==5π,解得:n=90°,∴∠AOA′=90°,∴AA′==10(cm),故选:B.6.解:设旗杆高度为x,则AC=AD=x,AB=(x﹣2)m,BC=8m,在Rt△ABC中,AB2+BC2=AC2,即(x﹣2)2+82=x2,解得:x=17,即旗杆的高度为17米.故选:D.7.解:过A作直线a的垂线,并在此垂线上取点A′,使得AA′=4,连接A′B,与直线b交于点N,过N作直线a的垂线,交直线a于点M,连接AM,过点B作BE⊥AA′,交射线AA′于点E,如图.∵AA′⊥a,MN⊥a,∴AA′∥MN.又∵AA′=MN=4,∴四边形AA′NM是平行四边形,∴AM=A′N.由于AM+MN+NB要最小,且MN固定为4,所以AM+NB最小.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M+NB的最小值为A′B.∵AE=2+3+4=9,AB=,∴BE==,∵A′E=AE﹣AA′=9﹣4=5,∴A′B==8所以AM+NB的最小值为8.故选:B.8.解:根据题意得出最短路程如图所示,最短路程长为+1=2+1,则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的走法共有3种,故选:C.9.解:如图,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矩形,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2AC的长度.∵圆柱底面的周长为4dm,圆柱高为2dm,∴AB=2dm,BC=BC′=2dm,∴AC2=22+22=4+4=8,∴AC=2dm,∴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2AC=4dm.故选:A.10.解:过点A作AM⊥BF于点M,过点C作CN⊥AB于点N,∵AD=24cm,则NC=24cm,∴BN===7(cm),∵∠AMB=∠CNB=90°,∠ABM=∠CBN,∴△BNC∽△BMA,∴=,∴=,则:AM==(cm),故点A到地面的距离是:+4=(cm).故答案为:.11.解:连接AC,由题意可得:AB=300m,BC=400m,在△AOD和△ACB中∵,∴△AOD≌△ACB(SAS),∴∠CAB=∠OAD,∵B、O在一条直线上,∴C,A,D也在一条直线上,∴AC=AO=500m,则CD=AC+AD=800m,∴C点坐标为:(400,800).故答案为:(400,800).12.解:∵∠C=90°,A,C两地的距离是4km,B,C两地的距离是3km,∴AB===5(km).又∵A地在C地的正东方向,则B地在C地的正北方向.故答案是:5;正北.13.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AB=2,∠B=60°,则BD=AB cos60°=1(km),AD=AB sin60°=(km),故DC=2km,则AC===(km).故答案为:.14.解:将正方体展开,右边与后面的正方形与前面正方形放在一个面上,展开图如图所示,此时AB最短,∵△BCM∽△ACN,∴=,即==2,即MC=2NC,∴CN=MN=,在Rt△ACN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故答案为:.15.解:∵等腰直角三角形BDC的顶点D在等边三角形ABC的内部,∠BDC=90°,∴∠ABD=∠ABC﹣∠DBC=60°﹣45°=15°,在△ABD与△ACD中,,∴△ABD≌△ACD(SAS),∴∠BAD=∠CAD=30°,∴过点D作一条直线将△ABD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分割出的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别是180°﹣15°﹣15°=150°;180°﹣30°﹣30°=120°,故答案为:120,15016.解:如图,设大树高为AB=12m,小树高为CD=6m,过C点作CE⊥AB于E,则四边形EBDC是矩形,连接AC,∴EB=6m,EC=8m,AE=AB﹣EB=12﹣6=6(m),在Rt△AEC中,AC==10(m).故小鸟至少飞行10m.故答案为:10.17.解:由题意,易知∠CAD=30°,∠CDA=90°,AD=3,CE⊥BE,DE=AB=1.7米,∴tan∠CAD=,∴CD=×3=3,∴CE=3+1.7=4.7(米).即这棵树的高度为4.7米.故答案为:4.7.18.解:由题意可得:∵AM=4米,∠MAD=45°,∴DM=4m,∵AM=4米,AB=8米,∴MB=12米,∵∠MBC=30°,∴BC=2MC,∴MC2+MB2=(2MC)2,MC2+122=(2MC)2,∴MC=4,则DC=4﹣4≈2.9(米),故答案为:2.9.19.解:如图所示,∵无弹性的丝带从A至C,绕了1.5圈,∴展开后AB=1.5×2π=3πcm,BC=3cm,由勾股定理得:AC===3cm.故答案为:3.20.解:如图:∵高为1.2m,底面周长为1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m的点B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m与蚊子相对的点A处,∴A′D=0.5m,BD=1.2﹣0.3+AE=1.2m,∴将容器侧面展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A′B===1.3(m).故答案为:1.3.21.解:如图所示:△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是等边三角形,在Rt△BCD中,CD==6cm,∴BE=CD=3cm,在Rt△ACE中,AE==3cm,∴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距离为(3+3)cm.故答案为:(3+3).22.解: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枯木的高)长20尺,另一条直角边长5×3=15(尺),因此葛藤长为=25(尺).故答案为:25.23.解:此车没有超速.理由:过C作CH⊥MN,∵∠CBN=60°,BC=200米,∴CH=BC•sin60°=200×=100(米),BH=BC•cos60°=100(米),∵∠CAN=45°,∴AH=CH=100米,∴AB=100﹣100≈73(m),∵60千米/小时=m/s,∴=14.6(m/s)<≈16.7(m/s),∴此车没有超速.24.解:(1)过点A作AD⊥ON于点D,∵∠NOM=30°,AO=80m,∴AD=40m,即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为40米;(2)由图可知:以50m为半径画圆,分别交ON于B,C两点,AD⊥BC,BD=CD=BC,OA=80m,∵在Rt△AOD中,∠AOB=30°,∴AD=OA=×80=40m,在Rt△ABD中,AB=50,AD=40,由勾股定理得:BD===30m,故BC=2×30=60米,即重型运输卡车在经过BC时对学校产生影响.∵重型运输卡车的速度为18千米/小时,即=300米/分钟,∴重型运输卡车经过BC时需要60÷300=0.2(分钟)=12(秒).答: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为12秒.25.解:过点D作DE⊥AB于点E,∵∠CDB=75°,∴∠CBD=15°,∠EBD=15°,在Rt△CBD和Rt△EBD中,∵,∴△CBD≌△EBD,∴CD=DE,在Rt△ADE中,∠A=60°,∴∠ADE=30°,AD=40米,则AE=AD=20米,∴DE==20米,∴AC=AD+CD=AD+DE=(40+20)米,在Rt△ABC中,∵∠A=60°,∴∠ABC=30°,∴AB=2AC=80+40,∴BC==(40+60)米,则速度==4+6≈12.92米/秒,∵12.92米/秒=46.512千米/小时,∴该车没有超速.26.解:(1)根据题意可知:AB=6,∠ABO=60°,∠AOB=90°,在Rt△AOB中,∵cos∠ABO=,∴OB=AB cos∠ABO=6cos60°=3米,∴OB的长为3米;(2)根据题意可知A′B′=AB=6米,在Rt△AOB中,∵sin∠ABO=,∴OA=AB sin∠ABO=6sin60°=9米,∵OA′=OA﹣AA′,AA′=1米,∴OA′=8米,在Rt△A′OB′中,OB′=2米,∴BB′=OB′﹣OB=(2﹣3)米.27.解:(1)设楼高为x米,则CF=DE=x米,∵∠A=30°,∠B=45°,∠ACF=∠BDE=90°,∴AC=x米,BD=x米,∴x+x=150﹣10,解得x==70(﹣1)(米),∴楼高70(﹣1)米.(2)x=70(﹣1)≈70(1.73﹣1)=70×0.73=51.1米<3×20米,∴我支持小华的观点,这楼不到20层.28.解:∵CD⊥AC,∴∠ACD=90°,∵∠ABD=135°,∴∠DBC=45°,∴∠D=45°,∴CB=CD,在Rt△DCB中:CD2+BC2=BD2,2CD2=8002,CD=400≈566(米),答:直线L上距离D点566米的C处开挖.29.解:(1)过点C作AB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E点,∵∠ABC=120°,BC=20,∴BE=10,在△ACE中,∵AC2=8100+300,∴;(2)乘客车需时间(小时);乘列车需时间(小时);∴选择城际列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初中九年级勾股定理选择题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一、易错易错压轴选择题精选:勾股定理选择题1.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于O,AB=3,BC=4,CD=5,则AD的长为()A.1 B.32C.4 D.232.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得到一个恒等式.后人借助这种分割方法所得的图形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所示的矩形由两个这样的图形拼成,若a=3,b=4,则该矩形的面积为()A.20 B.24 C.994D.5323.圆柱形杯子的高为18cm,底面周长为24cm,已知蚂蚁在外壁A处(距杯子上沿2cm)发现一滴蜂蜜在杯子内(距杯子下沿4cm),则蚂蚁从A处爬到B处的最短距离为()A.813B.28 C.20 D.1224.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BE,以下四个结论:①BD=CE;②BD⊥CE;③∠ACE+∠DBC=45°;④BE2=2(AD2+AB2),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5.已知△ABC 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 △ABC 的斜边AC 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 △ACD ,再以Rt △ACD 的斜边AD 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 △ADE ,…,依此类推,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A .2n ﹣2B .2n ﹣1C .2nD .2n+1 6.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3、4、a ,则a 的取值可以有( )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7.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长分别为6cm ,8cm ,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A .5cmB .10cmC .14cmD .20cm 8.如图所示,在中,,,.分别以,,为直径作半圆(以为直径的半圆恰好经过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4B .5C .7D .6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点A (0,﹣2)、点B (3m ,4m +1)(m ≠﹣1),点C (6,2),则对角线BD 的最小值是( )A .32B .213C .5D .610.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备战中考数学基础必练(北师大版)勾股定理(含解析)个B. 2个C. 3个D. 4个3.在ΔABC中∠B=90°,两直角边AB=7,BC=24,在三角形内有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距离是()A. 1B. 3C. 6D. 非以上答案4.在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3,4,5B. 2,2,3C. 7,24,25D. 1,,3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树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A. 8米B. 10米12米D. 14米6.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9,12,15B. 7,24,25C. 6,8,10D. 3,5,77.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是()A. 1米B.1.5C. 2米D.2.5米8.以下列各组数据为三角形的三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4cm,8cm,7cmB. 2cm,2cm,2cmC. 2cm,2cm,4cm D. 6cm,8cm ,10cm 9.如图,三个正方形围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25和169,则字母B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 125B. 135C. 144D. 16010.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一条直角边为,则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 2B. 4C. 8D.二、填空题11.如下图,长为8cm的橡皮筋放置在x轴上,固定两端A和B,然后把中点C向上拉升3cm到D,则橡皮筋被拉长了________cm;12.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平方和为200,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13.一个三角形三边长的比为3:4:5,它的周长是24cm,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 cm2.14.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3cm和4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________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021 备战中考数学〔北师大版〕稳固复习-勾股定理〔含解析〕2021 备战中考数学〔北师大版〕稳固复习-勾股定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ABC中,斜边BC=2,那么 AB2+AC2+BC2的值为〔〕A. 8B. 4C. 6D. 无法计算2.以下各组数据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A. a=3 b=4 c=5B. a=6 b=8 c=10C. a=5 b=12 c=13D. a=13 b=16 c=18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3 和 4,那么斜边长是〔〕A. B. C. 5 D.或54.如图是某地的长方形广场的示意图,如果小红要从点 A 走到点C,那么他至少要走〔〕米米5.如图,在△ABC中, AB=8,BC=10, AC=6,那么C. 120 米BC 边上的高AD 为〔〕D. 140 米A. 8B. 9C.D. 106.在△ ABC 中, AB=10, AC=, BC 边上的高AD=6,那么另一边BC 等于〔〕A. 10B. 8C或.610D. 或8107.如图,在中,是的中点,将沿翻折得到,连接,那么线段的长等于 ( )A. 2B.C.D.1/172021 备战中考数学〔北师大版〕稳固复习-勾股定理〔含解析〕形恰好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9.如图, Rt△ABC 中, AB=10cm,BC=8cm,假设点 C 在⊙ A 上,那么⊙ A 的半径是〔〕A. 4cmB. 6cmC. 8cmD. 10cm10.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C=90°,∠ A=30°, BC=2,那么 AC=〔〕D.11.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 ABC,假设小方格边长为1,那么△ABC的形状为〔〕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以上答案都不对12.一位无线电爱好者把天线杆设在接收效果最正确的矩形屋顶之上.然后,他从杆顶到屋顶四角之间安装固定用的支撑线.有两根相对的支撑线分别长7 米和 4 米,另一根长 1 米,那么最后一根的长度应为〔〕米米米米二、填空题13.如图,在一次测绘活动中,某同学站在点 A 处观测停放于B、 C两处的小船,测得船B在点 A 北偏东 75°方向 150 米处,船C在点 A 南偏东 15°方向 120 米处,那么船B 与船 C 之间的距离为 ________米〔精确到〕.2021 备战中考数学〔北师大版〕稳固复习-勾股定理〔含解析〕14.请阅读以下解题过程:a、 b、 c 为△ 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 b2c2=a4﹣ b4,试判断△ ABC的形状.解:∵a2c2﹣ b2c2=a4﹣ b4, A∴c2〔 a2﹣ b2〕 =〔 a2+b2〕〔 a2﹣ b2〕, B∴c2=a2+b2, C∴△ ABC为直角三角形.D问:(1〕在上述解题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________(2〕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__(3〕此题正确的结论是: ________15.如图,为测得到池塘两岸点 A 和点 B 间的距离,一个观测者在 C 点设桩,使∠ABC=90°,并测得 AC 长 5 米、BC长 4 米,那么 A、B 两点间距离是________米.16.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 13 海里的艇每小时航行120A、 B 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 地将其拦截.甲巡逻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 50 海里,航向为北偏西 40°,那么甲巡逻艇的航向为北偏东 ________度.17.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15、20、 2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__.18.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是 4 和 5,要使这个三角形成为直角三角形,那么第三边长为________.19.在△ ABC中, AB=7, BC=24, AC=25,那么△ ABC的面积是 ________.2021 备战中考数学〔北师大版〕稳固复习-勾股定理〔含解析〕20.△ABC三边长分别为2,3,,那么△ ABC的面积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 Rt△ ABC中,∠ ACB=90°.〔Ⅰ〕用尺规在边BC上求作一点P,使 PA=PB〔不写作法,保存作图痕迹〕;〔Ⅱ〕连结AP,假设 AC=4, BC=8时,试求BP 的长.22.有两棵树,一棵高 10 米,另一棵高 4 米,两树相距 8 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多什么米?四、综合题23.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cm,△ ABC为格点三角形.(1〕△ ABC 的面积 =________cm2;(2〕判断△ 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在中,,,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小明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了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中,〔即△ 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这样不需要△ABC 高,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2021 备战中考数学〔北师大版〕稳固复习-勾股定理〔含解析〕〔1〕△ ABC 的面积为 ________ ;〔2〕如果△ MNP 三边的长分别为,,,请利用图 2 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画出相应的格点△MNP,并直接写出△MNP的面积.25.: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 AB=5, AD=,AE⊥ BD,垂足是E.点 F 是点 E 关于 AB 的对称点,连接AF, BF.〔1〕求 AE和 BE的长;〔2〕假设将△ ABF 沿着射线 BD 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m〔平移距离指点 B 沿 BD方向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 F 分别平移到线段 AB、 AD 上时,直接写出相应的m 的值;〔3〕如图②,将△ ABF 绕点 B 顺时针旋转一个角α〔 0°<α< 180°〕,记旋转中的△ ABF为△A′ BF,′在旋转过程中,设 A′所F′在的直线与直线AD 交于点 P.与直线 BD 交于点 Q.是否存在这样的 P、 Q 两点,使△ DPQ为等腰三角形?假设存在,求出此时DQ 的长;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21 备战中考数学〔北师大版〕稳固复习-勾股定理〔含解析〕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 A【考点】勾股定理【解析】【解答】解:∵Rt△ ABC中, BC为斜边,∴AB2+AC2=BC2,∴AB22222+AC +BC =2BC =2×2=8.应选 A.【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将AB2+AC2转化为 BC2,再求值.2.【答案】 D【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析】【解答】解: A、 32+42 =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应选项不符合题意;B、62+82=10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应选项不符合题意;C、 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应选项不符合题意;222D、 13 +16 ≠ 18,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应选项符合题意.应选 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3.【答案】 C【考点】勾股定理【解析】【解答】设斜边长为c,由勾股定理可得:c2=32+42,那么 c=5,故答案为: C.【分析】根据条件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3 和 4,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斜边的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专项训练一、填空题()1.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s,当t=________s时,△ABP为直角三角形.【答案】2或258【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分情况讨论,注意不要漏解,属于中档题.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度,再分两种情况:①当∠APB为直角时,②当∠BAP为直角时,分别求出此时的t值即可.【解答】解:∵∠C=90°,AB=5cm,AC=3cm,∴BC=4cm.①当∠APB为直角时,点P与点C重合,BP=BC=4cm,∴t=4÷2=2s;②当∠BAP为直角时,BP=2tcm,CP=(2t−4)cm,AC=3cm,在Rt△ACP中,AP2=AC2+CP2=32+(2t−4)2,在Rt△BAP中,AB2+AP2=BP2,∴52+[32+(2t−4)2]=(2t)2,s.解得t=258s时,△ABP为直角三角形.综上,当t=2s或258s.故答案为2s或2582.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从在格点上的点A,B,C,D中任取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恰好是直角三角形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3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情况总数之比,属于中档题.从点A、B、C、D中任取三点,找出所有的可能以及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概率.【解答】解:∵从点A,B,C,D中任取三点能组成三角形的一共△ABD,△ADC,△ABC,△BCD 四种情况,∵AB2=12+22=5,BD2=12+22=5,CD2=12+32=10,AD2=12+32=10,AC2=22+42=20,BC2=52=25,∵AB2+BD2=AD2,则△ABD为直角三角形,同理△ADC,△ABC是直角三角形,∴所构成的三角形恰好是直角三角形的概率为3.4.故答案为34二、解答题()3.一块钢板形状如图所示,量得AB=3,BC=4,AC=5,CD=12,AD=13,请你计算一下这块钢板的面积.【答案】解:∵42+32=52,52+122=132,即AB2+BC2=AC2,故∠B=90°,同理,∠ACD=90°,∴S四边形ABCD=S△ABC+S△ACD=12×3×4+12×5×12=6+30=36.【解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运用,证明△ACD是直角三角形是关键.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ACD与△ABC均为直角三角形,进而可求解其面积.4.由于大风,山坡上的一颗树甲被从A点处拦腰折断,如图所示,其树顶端恰好落在另一颗树乙的根部C处,已知AB=4米,BC=13米,两棵树的水平距离为12米,求这棵树原来的高度.【答案】解:如图所示:延长AB,过点C作CD⊥AB延长线于点D,由题意可得:BC=13m,DC=12m,故BD 2=BC2−CD2=132−122=25,∵BD>0,则BD=5m,即AD=9m,则AC2=AD2+CD2=92+122=225,∵AC>0,则AC=15m,故AC+AB=15+4=19m.答:这棵树原来的高度是19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得出BD的长是解题关键,属于中档题.首先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而求出BD的长,进而求出AC的长,即可得出答案.5.如图是一副秋千架,左图是从正面看,当秋千绳子自然下垂时,踏板离地面0.5m(踏板厚度忽略不计),右图是从侧面看,当秋千踏板荡起至点B位置时,点B离地面垂直高度BC为1m,离秋千支柱AD的水平距离BE为1.5m(不考虑支柱的直径).求秋千支柱AD的高.【答案】解:设AD=xm,则由题意可得AB=(x−0.5)m,AE=(x−1)m,在Rt△ABE中,AE2+BE2=AB2,即(x−1)2+1.52=(x−0.5)2,解得x=3.即秋千支柱AD的高为3m.答:秋千支柱AD高为3米.【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关于x的等式是解题关键.设未知数,直接利用AE2+BE2=AB2,进而得出答案.6.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作AD⊥BC 于D ,设BD =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CD → 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 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 →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 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答案】解: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交BC 于点D ,设BD =x ,则CD =14−x ,在Rt △ABD 中,AD 2=AB 2−BD 2=152−x 2,在Rt △ACD 中,AD 2=AC 2−CD 2=132−(14−x)2,∴152−x 2=132−(14−x)2,解得x =9,此时AD 2=152−92=122,故AD =12,△ABC 的面积:12×BC ×AD =12×14×12=8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有关知识,先作出三角形的高,然后求出高,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7. 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1)求证:△ADC ≌△CEB ;(2)从三角板的刻度可知AC =25 cm ,请你帮小明求出砌墙砖块的厚度a 的大小(每块砖的厚度相等).【答案】(1)证明:由题意得:AC =BC ,∠ACB =90°,AD ⊥DE ,BE ⊥DE , ∴∠ADC =∠CEB =90°,∴∠ACD +∠BCE =90°,∠ACD +∠DAC =90°,∴∠BCE =∠DAC ,在△ADC 和△CEB 中,{∠ADC =∠CEB ∠DAC =∠BCE AC =BC,∴△ADC≌△CEB(AAS);(2)解:由题意得:∵一块墙砖的厚度为a,∴AD=4a,BE=3a,由(1)得:△ADC≌△CEB,∴DC=BE=3a,在Rt△ACD中:AD2+CD2=AC2,∴(4a)2+(3a)2=252,∵a>0,解得a=5,答:砌墙砖块的厚度a为5cm.【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正确找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根据题意可得AC=BC,∠ACB=90°,AD⊥DE,BE⊥DE,进而得到∠ADC=∠CEB=90°,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CE=∠DAC,再证明△ADC≌△CEB即可.(2)由题意得:AD=4a,BE=3a,根据全等可得DC=BE=3a,根据勾股定理可得(4a)2+(3a)2=252,再解即可.8.如图,∠AOB=90°,线段OA=18m,OB=6m,一机器人Q在点B处.(1)若BC=AC,求线段BC的长.(2)在(1)的条件下,若机器人Q从点B出发,以3m/min的速度沿着△OBC的三条边逆时针走一圈回到点B,设行走的时间为t min,则t为何值时,△OBQ是以Q 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答案】解:(1)设AC为x,则BC=AC=x,OC=18−x.由勾股定理得OB2+OC2=BC2,又∵OB =6,∴62+(18−x )2=x 2,解得x =10,∴线段BC 的长为10m ;(2)如图,作OQ ⊥BC 于点Q ,∵在(1)的条件下,OB =6,BC =10,则OC 2=BC 2−OB 2=64,∵OC >0,则OC =8,∴OQ =OB·OC BC =245.∴在Rt △BQO 中,BQ 2=BO 2−OQ 2=32425, ∵BQ >0,则BQ =185, ∴t =(6+8+10−185)÷3=345, ∴当t 为345时,△OBQ 是以Q 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1)设AC 为x ,则BC =AC =x ,OC =18−x.利用勾股定理得62+(18−x )2=x 2,解出x 即可;(2)由勾股定理知OC =8,作OQ ⊥BC 于点Q ,在Rt △BQO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Q =185,再利用时间=路程÷速度即可得.9.如图,△ABC中,∠ACB=90°,AB=5cm,BC=3cm,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折线A−C−B−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若点P在AC上,且满足PA=PB时,求出此时t的值;(2)若点P恰好在∠BAC的角平分线上,求t的值.【答案】解:(1)∵△ABC中,∠ACB=90°,AB=5cm,BC=3cm,故AC 2=AB2−BC2=16,∵AC>0,故AC=4cm,设存在点P,使得PA=PB,此时PA=PB=2t,PC=4−2t,在Rt△PCB中,PC2+CB2=PB2,即:(4−2t)2+32=(2t)2,解得:t=2516,∴当t=2516时,PA=PB;(2)当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时,如图1,过点P作PE⊥AB于点E,则∠AEP=90°,∵AP为∠CAB的角平分线,∴∠CAP=∠EAP,在△CAP和△EAP中,{∠ACP=∠AEP ∠CAP=∠EAP AP=AP∴△CAP≌△EAP(AAS),此时PE=PC=2t−4,BP=7−2t,BE=AB−AE=AB−AC=5−4=1,在Rt△BEP中,PE2+BE2=BP2,即:(2t−4)2+12=(7−2t)2,,解得:t=83∴当t=8时,P在△ABC的角平分线上.3【解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属于中档题.(1)设存在点P,使得PA=PB,此时PA=PB=2t,PC=4−2t,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当点P在∠CAB的平分线上时,如图1,过点P作PE⊥AB于点E,此时BP=7−2t,PE=PC=2t−4,BE=5−4=1,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10.如图,正方形网格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分别求出AB,BC,AC的长;(2)试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答案】解:(1)AB=√12+22=√5,BC=√22+42=2√5,AC=√32+42=5;(2)△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B2+BC2=(√5)2+(2√5)2=25,AC2=52=25,∴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解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熟记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11.如图,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斜边AC上,与点B′重合,AD为折痕,求DB′的长.【答案】解:在Rt△ABC中,∠B=90°,AB=3,BC=4,∴AC=√AB2+BC2=5,∵将△AB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斜边AC上,与点B′重合,∴AB′=AB=3,DB′=BD,∠AB′D=∠CB′D=90°,∴CB′=AC−AB′=5−3=2,设B′D=BD=x,则CD=4−x,∵DB′2+CB′2=CD2,∴x2+22=(4−x)2,解得x=3,2∴DB′=3.2【解析】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AB2+BC2=5,由折叠的性质得到AB′=AB=3,DB′=BD,∠AB′D=∠CB′D=90°,设B′D=BD=x,则CD=4−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12.老李家有一块草坪如图所示,家里想整理它,需要知道其面积.老李测量了草坪各边得知:AB=3米,BC=4米,AD=12米,CD=13米,且AB⊥CB.请同学们帮老李家计算一下这块草坪的面积.【答案】解:连接AC,如图,∵AB⊥BC,∴∠ABC=90°,∵AB=3米,BC=4米,∴AC=5米,∵CD=12米,DA=13米,∴AC2+CD2=AD2,∴△ACD为直角三角形,∴这块草坪的面积=S△ABC+S△ACD=3×4÷2+5×12÷2=6+30=36(米 2).【解析】连接AC,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ACD是直角三角形.这块这块草坪的面积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13.如图,某地方政府决定在相距50km的两站之间的公路旁E点,修建一个土特产加工基地,且C、D两村到点E的距离相等,已知DA⊥AB于A,CB⊥AB于B,DA= 30km,CB=20km,那么基地E应建在离A站多少千米的地方?【答案】解:设AE=xkm,则BE=(50−x)km∵DE=CE∴302+x2=(50−x)2+202解得x=20答:基地E应建在离A站20km的地方.【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答即可.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答.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平分∠ABC,∠A=120°,∠C=60°,AB=17,AD=12.(1)求证:AD=DC;(2)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答案】证明:(1)在BC 上取一点E ,使BE =AB ,连结DE .∵BD 平分∠ABC ,∴∠ABD =∠CBD .在△ABD 和△EBD 中,{AB =BE ∠ABD =∠EBD BD =BD∴△ABD≌△EBD(SAS);∴DE =AD =12,∠BED =∠A ,AB =BE =17,∵∠A =120°,∴∠DEC =60°.∵∠C =60°,∴∠DEC =∠C .∴DE =DC ,∴AD =DC .(2)∵∠C =60°,DE =DC ,∴△DEC 为等边三角形∴EC =CD =AD .∵AD =12,∴EC =CD =12,∴四边形ABCD 的周长=17+17+12+12+12=70.【解析】(1)在BC 上取一点E ,使BE =AB ,连结DE ,证得△ABD≌△EBD ,进一步得出∠BED =∠A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与等量代换解决问题;(2)首先判定△DEC 为等边三角形,求得BC ,进一步结合(1)的结论解决问题.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图形,灵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