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_(动画版1)
- 格式:ppt
- 大小:11.47 MB
- 文档页数:15
识字(一)1.一去二三里主备人:王爱玲分析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2.会5个生字,认识4种笔画“横折钩、竖弯钩、点、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德育目标: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复习几个音节:ēr bā liù sì shí。
2.复习几个偏旁:“(横折钩)、)(竖弯钩)、(点)、(捺)”。
3.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并说说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左后右。
(二)新课1.谈话导入:昨天,小朋友们欣赏了美丽醉人的香山红叶,今天,我们到可爱的乡村看一看,你们高兴吗?请你们用拼音这把金钥匙第二课的大门,自己试着读一读。
要求:眼看拼音,手可指着音节读,自己读完后,再相互读给同桌听。
2.名读课文。
请小朋友注意听,看他读得怎么样(2-3人)根据出现的问题,练习朗读。
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读,可再齐读一遍。
3.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看书上的图,然后说一说,你想告诉同学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什么?(二)1.美丽的小村庄里,有5位小朋友要到我们班做客,看同学们能否找出它,在生字下面点上小点。
卡片出示生字:二、四、六、八、十。
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谁发现了,我们读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2.学们读得真好,这5位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4件礼物,你们想看看吗?“(横折钩)、)(竖弯钩)、(点)、(捺)”,嗬!原来是四种笔画,这可是组成汉字的宝宝啊,我们可得记住它。
生读──书空──桌书。
3.指导写。
下面我们把5位小朋友请到明亮干净的客厅里,请同学们拿出田字格。
《一去二三里》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6篇)《一去二三里》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6篇)《一去二三里》教学实录及点评篇1【导读】1、内容分析: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将识字与读书的任务蕴含在作品之中。
本课是继汉语拼音之后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课识字课,教材配有两幅插图。
意境优美,画面形象。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2、教学思路: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编写图文并茂,体裁利于朗读的特点,从观察入手,从朗读中寻求突破。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生趣,在乐趣中学习,在读书中提高。
同时组织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巩固识字效果,提高识字效率;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前期准备:学生收集日历、门牌、报纸、课程表中带有表示数字的汉字的相关资料。
班级标牌、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字,会写三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本课是继汉语拼音学习之后学生接触的第一课识字课,课文寓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于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谣之中。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就要提倡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
1、从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给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识字成果的机会,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有助于培养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出示汉字表示的班级标牌,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汉字表示的数字等,不仅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同时也向学生渗透语文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习语文的思想。
《一去二三里》一年级教学设计_模板《一去二三里》一年级教学设计今天,有幸在学校教导处安排下听了薛家小学张贤君老师的《一去二三里》。
其实,在上学期期末在布政小学听过她的课,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
趁热打铁,把自己的几点学习写下来:一、丰富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片断一:张老师在操练生字:一、二、三、四、五……等生字时,老师用“开小火车”游戏读生字。
】游戏名称:开火车适用范围:用于复习巩固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等。
这个游戏适用范围比较广,所做准备也比较简单,这种游戏很适合课堂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但比较适合复习巩固阶段运用。
游戏准备:相关字母、声母卡片操作过程:(1 )做这个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
开火车可以横着开,也可以竖着开,还可以开双轨列车。
(2 )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看哪一列火车最先开到我们首都北京。
开火车时,其他孩子学着很轻很轻地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有利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例,教师在复习学过的生字时,可以用卡片先出示一个生字,然后让一组学生轮着读生字字音、组词师:“请第一组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给它找个朋友。
”谁说错了,火车就停下。
师:“哪个修理员来帮着修理一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字母),修理好了继续开。
【片断二:操练生字时,张老师指名学生上前,根据出示的图片,选择正确的字。
类似“贴商标”游戏。
】游戏名称: 贴商标游戏适用范围:本游戏适用于拼音复习、课后词语复习或单元阶段性复习。
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自选商场》和《菜场里》这两篇课文的复习巩固便可采用该游戏。
适用内容包括音节词和词语。
游戏准备:各种实物以及相对应的音节或词语卡片。
实物可以按照类别来进行准备。
比如:1 、文具类: 铅笔、尺子、橡皮、卷笔刀、字典、铅笔盒、练习本…2 、水果类: 苹果、香蕉、梨、橘子、桃子…3 、蔬菜类: 茄子、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除此以外, 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 利用教室里已有的实物。
中班综合《一去二三里》(精选14篇)中班综合《一去二三里》篇1活动目标:1、学会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丽意境。
2、情愿用吟、唱以及打节奏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和表现古诗。
3、感受学习古诗所带来的欢乐。
活动预备:课件ppt、节奏卡、数字卡片活动过程:一、数字嬉戏,激发爱好。
1.老师:小伴侣,今日老师请来了很多数字宝宝,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好吗?(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认读)2.玩数字嬉戏:看数字拍手、给数字排队等2.老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宋朝,有个名叫邵雍的人,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小山村,发现了山村漂亮的景色,而且和这些数字有关。
让我们一起跟着邵雍去观赏一下小山村的景色吧。
(观赏视频)3.提问:在这段视频里,你发现了些什么?(幼儿回答)老师随着视频的播放进行小结:这是一个漂亮的小山村,有山有水,走过去二三里路就到了。
住着四五户人家,正是烧饭的时间,家家户户的烟囱飘出了一缕缕炊烟。
小山上有六七座漂亮的亭台,很别致,再加上盛开的鲜花,小山村显得更加迷人了。
二、学习古诗1.初次观赏古诗老师:邵雍发现这样的美景,特别快乐,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题目是“山村咏怀”,又叫“一去二三里”。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古诗是怎样的。
(放视频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山村的美,感受诗歌)。
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2.再次观赏古诗提问:你有没有发觉这首古诗里面有一个小隐秘?(里面有1-10 的数字)老师小结:诗人把数字奇妙地融入古诗,表现了山村漂亮的景色,似乎一幅漂亮的画一样,而且这首诗朗朗上口,特别好听,一起来朗诵一遍。
3.请个别幼儿朗诵一遍。
4.配上节奏朗诵古诗。
老师:小伴侣想不想试试,边拍手边念这首古诗呢?老师示范边拍手边念古诗,幼儿朗读古诗。
出示节奏卡,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集体根据节奏卡边朗诵古诗边打节奏。
老师:小伴侣表演得真不错,想不想换种表演方法呢?请幼儿两个人一组, x x节奏时两位小伴侣相互击掌,x节奏时自己拍手。
《一去二三里》教材简说教材简说: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课题:一去二三里课型:识字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顺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课文,练习写字,巩固练习,实际活动”这一活动过程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
【教学设想】: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识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2、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衣服上的是数字,而篮球上的则是汉字。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3、大家在幼儿园学过许多儿歌,谁还记得哪些儿歌中有数字?你能背给大家听听吗?《量词歌》、《猜谜语》老师还知道一个:(如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2、这些数字儿歌可真有趣!这些数字宝宝真是太可爱了,他们不仅可以编进儿歌里,编进游戏中,还可以编进诗里去呢!请听(课件播放|配图诗朗读)4、点明课题、出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谣《一去二三里》,它就在我们的书上。
一去二三里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汉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教学难点:把图中事物同所学词语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一)自主识字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它吗?(拿着班牌)班牌上写着什么字?你发现了什么?(生1:上面写着一。
生2:两个一不一样,一个是数字1,一个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一。
)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认识我们祖国的文字,它们叫—-—汉字。
2、你还认识了哪些表示数字的汉字?怎么认识的?(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表示数字的汉字,如教室里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房间里的日历等。
)同小朋友们一起找一找吧!师:课后双横线中的字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生:我是借助拼音认识的。
师:会借助拼音认字,真了不起!生:我是问大人认识的.生:我是读书的时候认识的。
师:看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呢!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用到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
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把这几个字圈出来。
(师在黑板上示范用圆圈圈出生字)(二)初读课文1、引入童谣:宋代有位诗人叫邵雍,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他忽然想把小山村的美丽编成童谣,于是他把从一到十这些数字串在了一起写成了这样一首诗.谁来读一读这首童谣的题目?(指生读)(师:真厉害,这里的“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
本课读二声.请全班小朋友齐读课题。
)2、老师范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美丽的小山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老师读,不会读的字要特别注意.3、现在,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宝宝,自己试着读一读,边读的时候边把这些红色的字圈起来,(指生读)现在,我想请几位小朋友为大家读一读这首童谣。
九义人教版一年级课文《一去二三里》说课一去二三里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
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
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溢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所表示的优美景色。
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同学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分教材理解、同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局部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
诗句标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同学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同学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同学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局部同学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和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
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同学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示的意境美。
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前同学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五)教学程序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
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
一去二三里课文_一去二三里课件教学设计课文《一去二三里》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教材简说】《一去二三里》是三个不同版本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认识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方案一】(一)课前准备1图一的挂图,写有阿拉伯数字的头饰或卡片。
五幅简笔图,分别画着四块田、五片瓜、七条鱼、九朵花、六个球,图下为词语填空()块田、()片瓜等。
2要求学生观察住所周围有些什么景物。
(二)认字、写字1认字12个生字重点在读准字音,区分平翘舌音“四、十、三”。
教学中可让学生先尝试认读图二下面的生字,再借助文中的注音纠正读不准的音。
如同座的两个学生,一个认我会读的字,另一个对照拼音听读准否,听完后帮一帮,然后交换角色。
学生自练后,教师用卡片检查,比比哪组读得既准又快。
认记生字为教学难点。
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认字积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记牢。
如“八”与“入”、“九”与“几”字形相近,可让学生想想“八、九”各像哪个字,不同在哪里。
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几”字出头“九”,“入”字分开“八”。
巩固识字的形式要多样。
如利用图二做找朋友的游戏。
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阿拉伯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
”让大家读一读。
又如用简笔画让学生选生字卡片填空:( )块田、( )片瓜、( )条鱼、( )朵花、( )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