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53讲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6
第53讲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辩证的否定观 (1)内容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方法论要求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1)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与辩证的否定观相对立的。
它坚持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
(2)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1.(天津卷)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 × )解析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2.(安徽卷)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 ×)解析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3.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 ×)解析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发展。
4.(江苏卷)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 ×)解析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5.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 ×)解析发展是辩证否定的发展,其实质是“扬弃”。
6.辩证否定的思维方式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 ×)解析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指的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一辩证的否定观1.含义: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4.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课时达标53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有人说,在看过了巴黎、伦敦、爱丁堡等历史名城后,才恍然大悟:一页一页叠加起来的才是一部历史,而一页替代一页,或不断地在同页上擦掉重来,得到的只是一页灰色的现实。
这启示我们,历史名城的发展过程( C)①必定是一个对历史完全继承的过程②必须要避免对城市历史的全盘否定③要注重对城市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延续④要注重对城市历史资源的创新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题意强调历史名城发展需要注重历史资源的积淀和历史文脉的延续,不能一页替代一页,或不断地在同页上擦掉重来,搞全盘否定就会割断历史文脉,城市也就不再有历史名城特色,②③正确;事物发展是辩证否定的过程,①中“完全继承”的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C项。
2.蝴蝶的生命史为:蝴蝶幼虫出生10天左右后发育成成虫,成虫45天后变成蛹,而蛹要经过地底下几个月的漫漫长眠才能化蛹成蝶,开始它最灿烂的历程。
从哲学上看,化蛹成蝶的过程说明( B)A.事物的量变过程也就是质变过程,二者是统一的B.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自身的辩证否定过程C.辩证否定是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的过程D.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解析化蛹成蝶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即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自身的辩证否定过程,B项符合题意;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不能说事物的量变过程也就是质变过程,A项错误;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C项错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通过吸收、保留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因素,同时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来战胜旧事物,从而实现事物的发展,D项错误。
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及其领导的团队经20余年的潜心研究,突破以现代计算机发明者冯·诺依曼命名的体系结构的局限,并将其结构进行拓展,研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网络超级操作系统,解决了网络安全性低、用户难在同一个终端上跨平台操作的难题。
课时达标54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唯物辩证法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
而事实上,当前许多地方特色的方言似乎越来越受人冷落,正在悄无声息中消逝。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传承着古老历史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直接标志,体现出浓郁的地域韵味和地方特色。
南腔北调皆是风土人情,各地方言都是文化的结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方言。
方言让生生不息的后人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潮流中,了解家乡的特色,烙上家乡的印记,激发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庄初升认为:“该说普通话的时候说普通话,该说方言的时候说方言,让两者各得其所,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
”“语言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极其丰富的,它包含交际工具、思维工具、文化载体这三个功能,因此我们要重视语言,尤其是自己的母语。
”因此,我们不能遗弃我们独具特色的方言文化,因为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我们的世界。
(1)结合材料和联系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能遗弃我们独具特色的方言文化”。
(2)班级召开“传承方言需要大家的参与”的主题班会,请就如何传承方言列出发言要点。
(两条,每条10~30个字)解析第(1)问属于原因类试题。
在分析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联系的观点。
解题时要仔细分析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可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作答。
第(2)问,作答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表达,可从文化生活或哲学生活的角度回答如何传承方言,列出发言要点即可。
答案(1)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南腔北调皆是风土人情,各地方言都是文化的结晶,说明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方言。
通过方言激发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15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构建专题纵横审题突破■特级教师赵永知识构建[复习点睛]本单元围绕“世界是怎么样的〞这一主题,把握好如下内容:1.一大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2.两个属性: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3.三个特征: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4.四个概念:联系、发展、矛盾、辩证的否定。
5.五种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法、树立创新意识、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专题纵横1.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反对悲观失望和盲目乐观。
(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5)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53讲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讲义1.辩证的否定观(1)内容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方法论要求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1)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与辩证的否定观相对立的。
它坚持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
(2)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1.(天津卷)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 ×)解析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2.(安徽卷)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 ×)解析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3.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 ×)解析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发展。
4.(江苏卷)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 ×)解析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5.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 ×)解析发展是辩证否定的发展,其实质是“扬弃”。
6.辩证否定的思维方式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 ×)解析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指的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一辩证的否定观1.含义: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4.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创新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
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而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例1] (2016·江苏卷)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
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A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错误;手工艺大师转变观念,为传统手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是社会制度的变革,排除③。
故选A 项。
二 区分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①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模仿和重复别人的人生难以出彩 ④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 社会为人们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①错误;②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应排除。
故选D 项。
辩证的否定观思路提示:含义+特点+实质+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3)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1.(2018·吉林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
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
“守破离”蕴含的哲理是( D)A.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B.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C.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类的实践有决定作用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解析“守破离”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项当选;A项过于绝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B项错误;C项是唯心主义观点,应排除。
2.下面漫画《拜年的变迁》(作者:孙健)体现的哲理是( C )拜年的变迁①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不断推动认识发展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事物的“扬弃”③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④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实现质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由漫画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的方式也在发展、变迁,但仍保留了拜年的核心内容,②③当选;材料强调的是人们拜年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发展,没有体现认识的发展,排除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错误。
故选C项。
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
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解析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辩证否定观。
材料表明龙脑开发的成功是在研究中医药典籍的基础上对传统龙脑提取方法进行改进的结果,这体现了批判继承与创新。
答案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立足于实践、不断创新。
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考点二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基本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二者的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方法论要求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0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2)创新推动□11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3)创新推动人类□1.(四川卷)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 ×)解析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
2.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 ×)解析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3.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 ×)解析创新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
4.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 ×)解析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创新能否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还要看创新是否遵循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
一创新的社会作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
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
甲市民政局用大数据核对17.4万保障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很快检出1.7万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
乙市整合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协同应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台风和暴雨,避免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
解析本问首先要明确大数据是新的认识工具,然后从实践方式决定思维方式、实践创新促进思维方式创新、新的认识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等角度说明大数据对思维发展的作用。
答案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实践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大数据的运用创新了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发展。
新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拓展了认识的对象,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二创新的哲学依据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
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
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
由此可见( A)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认识具有反复性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④认识具有普遍性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解析 王某的创业“点子”使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这体现了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正确;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后来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制度的变革,③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具有普遍性,④不选。
故选A 项。
三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德国的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是( C )A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D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根本对立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C 项当选。
1.(2016·全国卷Ⅱ)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78 275台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这表明( A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解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是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具体体现,①当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表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②当选;③与题意无关;科技创新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技术,并非“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