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梦好 一曲评弹唱江南
- 格式:pdf
- 大小:546.90 KB
- 文档页数:2
江南水乡的诗词描写水乡小镇景色古诗今天给各位分享江南水乡的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描写水乡小镇景色古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描写江南水乡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江南水乡的诗句有哪些?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代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
2、《南湖早春》——唐代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
3、《江南》——汉代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4、《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5、《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形容江南水乡的诗句形容江南水乡的诗句形容江南水乡的诗句摘抄如下:1、唐代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2、唐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苏州评弹精选12 篇苏州评弹;苏州评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
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
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 余年至今不衰。
简介苏州评弹演出形式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苏州评弹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
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近40 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
演出方式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
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
〔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编辑本段流派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
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
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
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
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江南优秀作文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述职报告、演讲稿、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江南优秀作文6篇优秀的作文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同关注,让读者产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反思,写作文是我们自由发挥创意和想象力的舞台,让我们可以尽情地探索思想的边界,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江南优秀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苏州评弹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苏州地区是其发源地。
评弹以苏州方言演唱,以琵琶和二胡为伴奏,以吟唱、弹奏、做模拟演技为主要表现手法,故得名评弹。
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剑外知音:苏州评弹的演唱技巧独特,以清澈高亢的嗓音,咬字清晰,发音准确为特点。
唱法中使用了大量的滑音、颤音、音色变化等技巧,使得歌曲的含义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
2. 手法独辟:苏州评弹的琵琶和二胡伴奏技法丰富多样,琵琶不仅可以弹奏和弦、高音、低音等多种音色,还可以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和自然景物的声音,如流水、鸟鸣、风声等,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有趣;二胡则以其独特的弓弦技法和扬、泣、颤的特殊音色表现出苏州评弹独有的音乐韵味。
3. 曲调婉转:苏州评弹的曲调婉转优美,旋律多变,以悠扬优美的曲调为主导,常常采用小调,并结合浓郁的苏州地方音乐特色,使得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苏州的独特韵味。
4. 故事情节:苏州评弹的演唱内容多以古代长篇小说、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为素材,叙述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情感起伏的故事。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会通过唱腔、音调、音色的变化,再结合表情和动作等手法,将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喜怒哀乐等表达地淋漓尽致地传达给观众。
5. 技艺高超:苏州评弹演唱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演唱经验,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唱腔技巧,驾驭琵琶和二胡的伴奏,同时还需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艺术背景,能够理解和表达演唱内容的情感和意义。
这使得苏州评弹成为一门要求演唱者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艺术形式。
苏州评弹作为中国音乐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音乐特色,使得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独树一帜。
它以婉转悠扬的曲调、清澈高亢的嗓音、丰富多样的伴奏技法和丰富的故事情节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了独具魅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苏州评弹也是苏州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遗产,它不仅是苏州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向世人展示苏州本土传统文化魅力的窗口。
苏州评弹发展探源话题:休闲阅读物质文化遗产评弹苏州评弹是起源于苏州,盛行于长三角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
其实它的内涵就是把这两个字拆开,评是评话,来源于唐宋以降的评话结合了苏州方言,通过发展变成了苏州评话,其特点是只说不唱。
弹就是弹词,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里就记有弹词艺术形式:“优人百戏,击毬关朴。
渔鼓弹词,声音鼎沸。
”弹词流传到江南,和吴方言结合,诞生了苏州弹词。
早期的弹词只唱不说,到后来应是借鉴了评话“说”的表现方式,变成又说又唱。
苏州评弹因为它独具一格的优美说唱艺术而赢得了人民大众的真正喜爱,同时也赢得了自身的大发展,不仅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而且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纵观苏州评弹的发展史,它在历史上创造了不少的艺术奇迹。
其艺术成就也不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做为一门艺术,令人惊叹。
而这巨大成就的背后,固然有社会的、经济的原因,有文化发展的原因,但众多艺人的作用亦不可小觑。
他们是直接的参与者,他们是苏州评弹艺术发展活动的主体。
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和呕心沥血哺育了苏州评弹。
有鉴于此,我们对之做一番研究,就苏州评弹艺术家的贡献在该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做一梳理。
一、名艺人的引领柳敬亭,明末清初著名评书艺人,一生说书60年,南达绍兴,西到武昌,北到北京,大部分时间在南京、扬州、苏州和杭州说书,死后葬于苏州。
柳敬亭常说的书目,多为长篇中的选段,记载有《水浒》、《隋唐》、《西汉》等。
另有遗作说书底本《柳下说书》8册100篇。
关于柳敬亭说书,我们找到了两段资料: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痞,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善说书。
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
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
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
哮失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
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吴侬细语HAVE A NICE TRIP人生最好的旅行莫过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提起评弹,人们耳边总会不由自主地扬起琵琶三弦的委婉旋律和呖呖莺啭的吴侬软语。
而吴侬细语又被称为“中国最美的语言”。
虽然曾经辉煌至“居家必备”的曲艺艺术也一度陷入落寞,但悉心的人们不难发现,伴随着评弹从题材到形式、从规模到包装的全方位创新,一场评弹的甜蜜风正在悄然发酵并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浸润到新一代人的生活。
大家都在看江南民歌小曲28首江南养生音乐30首“吴头楚尾水乡情,江左文采出评弹。
”比较经典的苏州评弹有:《杜十娘》、《芦荡情思》、《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
它们出自历史故事系列的有:《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
不过,小编今天精心挑选了目前最为火爆的十曲苏州评弹哦,不多说了,直接为你奉上大餐。
01赏中秋- 弹唱:张怡晟&归兰 -这首弹词而最让人喜欢的还是歌词,朴实不雕琢的大众语言,几句话就写出了许仙得到白娘子的那种大为兴奋,不无得意,演员脸庞儿醉生春,情至缠绵笑语温,而更有几分感激惶恐之情。
而白娘子的略带规劝的贤惠,对爱情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将传统女性的柔媚之美展露无遗。
在八月中秋的时候,他们未尝想到法海在九月端午的横加阻挠,以至于棒打鸳鸯,白娘子仙山盗草受尽了煎熬。
在八月赏中秋的时候,他们也未尝想到夫妻反目,水漫金山,最后雷峰塔下成永诀。
想到这一点,再听这首曲子,想象一下曲子中表现的快乐和期待,对比幸福幻灭后的痛苦和惨烈,真让人感慨好花不永,世事无常。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出自三言二拍,也许作者的意思也是提醒世人虽然大家总期待美好,但结果其实殊难预料。
02苏州好风光- 弹唱:高博文&刘雨欣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用来形容苏杭的美丽繁荣,典故出自宋·范成大《吴郡志》:“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苏州评弹音乐之唱腔流派摘要:苏州评弹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曲艺,分为评话和弹词两部分。
评弹音乐的唱腔流派主要说的是弹词。
弹词中的唱是说的演唱,弹是乐器的伴奏,这样说、噱、弹、唱就形成了弹词的一个整体。
本文主要以了解苏州评弹音乐唱腔流派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发展为目标,同时尝试研究其音乐变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苏州评弹弹词流派唱腔发展一、苏州评弹音乐的组成苏州评弹起源于苏州,弹词兴于南方诸省,所以演出均操吴语,大约有四百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江南奇葩。
评弹音乐分为两种演出形式,一种叫评话,一种叫弹词。
评话称为“大书”,只有说话没有演唱,大都为单人演出,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又称为“小书”,大都为双人演出,也有一人或三人的,他们通常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二、苏州评弹音乐的主要腔系苏州评弹唱腔流派的渊源来自于经典的三大流派,即陈调、马调、俞调。
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陈遇乾、马如飞、俞秀山。
正如曲谚所云:“ 流派流派,有流才有派”;“ 流派流派,不流则衰”。
经百余年的发展,不断出现了可以传承和更好发展的名人大家。
如“陈调的”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
这些曲艺唱腔流派在演唱家的传承中也得到了适当的改革创新,有些因此形成了新的派别。
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①。
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虽然苏州弹词“流派唱腔”不断涌现,但经典的三大流派还是应该要认识了解。
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弹词前四名家”之一的陈遇乾创立了“陈调”,因为他早年唱过昆曲,所唱之腔带有明显的昆曲韵味,加上他的演唱总是苍劲浑厚、深沉有力,而且极少用作长段的表唱,所以通常表现的是故事中的老生、老旦等角色。
论周良的苏州评弹研究潘讯【摘要】周良先生从事苏州评弹研究近四十年,他的研究从搜集整理史料入手,进而探索评弹的艺术特征,撰述苏州评弹史,对作为"非遗"的评弹传承保护形成了系统思考,并以多方位的贡献与成就,荣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期刊名称】《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4)001【总页数】8页(P53-60)【关键词】苏州评弹;周良;史料;艺术特征;艺术史【作者】潘讯【作者单位】中共苏州市委研究室,江苏苏州 21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0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周良先生先后出版了《苏州评弹旧闻钞》《苏州评弹艺术初探》《论苏州评弹书目》《弹词经眼录》《苏州评弹史话》《话说评弹》《苏州评弹艺术论》《苏州评话弹词史》等十余部专著。
1984年至今,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主编《评弹艺术》专刊,至今已至51集。
为抢救和保护苏州评弹传统书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周良主持了《苏州评弹书目选》的选稿和编辑工作;近年来,他又投入很大精力主编《苏州评弹书目库》,现已出5辑,内含传统长篇书目二十余部,总字数逾五百万言。
为抢救、记录评弹艺术家宝贵的艺术经验,周良先后主编了《艺海聚珍》《书坛口述历史》《演员口述历史及传记》等。
近年来,面对新的形势变化,为保护与传承苏州评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周良又先后编撰《苏州评弹研究六十年》《保护好苏州评弹》等书刊。
卅载辛苦不寻常,周良以其多方面的贡献与成就,荣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苏州评弹旧闻钞》(以下简称《旧闻钞》)是周良的第一部评弹研究专著,出版于1980年。
“旧闻钞”体例源于鲁迅,鲁迅先生有《小说旧闻钞》,其价值堪与《中国小说史略》相为呼应表里。
鲁迅曾于该书再版序言中写道:“废寝辍食,锐意穷搜,时或得之,瞿然则喜,故凡所采掇,虽无异书,然以得之之难也,颇亦珍惜。
《忆江南》教学反思《忆江南》教学反思1《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
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因此,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
再加上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
通过让学生看、听、唱、编感受江南音乐为主线,围绕歌曲中江南美的主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悟江南的各种美。
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画面优美,语言精练又富有有诗意,让听者都陶醉在江南水乡小镇那古朴、恬静的意境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清晰明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容量大,涉及面广,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看江南这个环节上,教师精心准备,先让学生从一幅幅具有江南古朴神韵的图画中了解江南;通过吟江南,让学生理解白居易的诗《忆江南》的内涵,进而感受到诗词、音乐的韵律美。
接着又让大家唱江南,通过老师的范唱、聆听歌曲、交流,解决歌曲的难点,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的拓展欣赏,是苏州白话演唱的《忆江南》以及评弹版本《忆江南》,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听辨审美能力。
这节课从一开始参照了网上的一节《忆江南》的课,觉得很难结合到自己的特点去实施,然后考虑到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课题的精神去备,拿来主义并不实用,最后构思既然是《忆江南》,就结合江南的景、江南的诗、江南的歌,江南的乐、以及改变忆江南的伴奏对比不同的风格去备,终于让教案有了些眉目,然后是斟酌修改美化语句,经过多遍才定稿,实则不易,通过这次体会到平时要多思考,到时才不会有临阵磨枪的现象。
评弹作文篇一《评弹:江南丝竹间的独特韵味评弹,这一江南传统曲艺形式,就像一壶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以前,我对评弹那是毫无概念,觉得不就是几个人在台上说说唱唱嘛,能有啥特别的?直到那次去苏州旅行,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在苏州的一个小巷子里闲逛,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丝竹声混着软糯的吴侬软语。
顺着声音找过去,就看到一个古旧的茶馆,里面坐满了人,台上两个演员正在表演评弹。
男的穿着长衫,女的穿着旗袍,那扮相,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旧时光里。
女艺人抱着琵琶,轻轻撩拨琴弦,那声音就像流水一样淌出来,清脆悦耳。
男艺人手持三弦,两根手指熟练地在弦上跳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而他们的唱腔,那可真是一绝。
每一个字都拖得长长的,又婉转又细腻,就像苏州的小河一样,曲曲折折。
我虽然听不太懂词儿,但光听那调儿就感觉特别舒服。
有一段词儿我印象特别深刻,虽然不知道具体含义,但是女艺人唱起来的时候,眼睛微微眯着,像是沉浸在一个美好的故事里。
她轻轻晃动着身体,随着琵琶的节奏,就好像她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女主角,那种投入的神态把我也带进了那个情境里。
周围的老茶客们都在微微点头,有的还跟着节奏轻敲桌面,显然都非常沉醉。
在那个小小的茶馆里,评弹像是有魔力一样,把所有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
从那以后,评弹就在我心里扎了根儿。
这评弹啊,可不光是唱腔和乐器的展示,更是一种带着江南水乡风情的文化传承,就这么不声不响地在每一个听者的心中种下了江南的种子。
篇二《爱上评弹的那个午后》以前我是个极爱听流行音乐的人,对那些传统的曲艺啊根本不感兴趣。
可那一回的邂逅,让我一头栽进了评弹的世界。
那是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原本是打算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的。
走着走着,到了一个小园子门口,听到里面传出的琵琶声和温软的歌声。
我脑子一抽,就想进去看看。
进去后才发现是一场评弹演出。
台上那表演的先生往那儿一坐,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儒雅。
他穿的长衫虽然旧了些,但是干干净净的,透着一股清爽劲儿。
他开始弹三弦的时候,手指头就像长了眼睛似的,每一下都落在该落的地方,发出那种独特的嗡嗡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