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GN-2007 D 过程变更控制程序 20070118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过程变更控制程序1.0 目的:规范产品过程变更作业流程,控制其变更实施过程,以确保完全满足客户要求。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APS所有与客户产品相关的过程变更。
3.0 职责3.1 技术营业部:A、对客户要求变更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在2个工作周内完成评审。
B、向客户提出变更申请,以及对客户反馈信息的接收和确认。
C、主导变更过程的执行、变更资料的确认和部分变更资料的修订。
D、受理并主导评价供应商提出的变更申请。
3.2 购买部:供应商变更申请的对应窗口。
3.3 其它相关部门(品证、金型、冲压、组立、物流等部门)协助变更之执行。
3.4 社内申请变更、供应商申请变更由技术课归口管理,必要时须经顾客批准PPAP4.0相关文件4.1 《记录控制程序》APS-DC-20024.2 《PPAP作业指导书》APS-GN-30045.0 程序内容5.1. 变更提出5.1.1 社内变更提出的变更,由变更部门填写《4M变动许可申请兼回答书》交技术课确认。
技术课根据变更内容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审。
5.1.2 若客户提出变更,由营业课根据客户变更内容填写《客户变更调查表》,向相关部门确认其订单完成量、在库量(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价格、变更可行性评价等信息后向客户报价;客户同意报价营业课填写《受注决定联络书》交文控中心配布相关部门。
5.1.3 若供应商提出变更申请,需按APS规定的4M变更表格填写变更内容,并根据技术课要求提交样品、尺寸检测数据、MSDS/ICP数据或其他相关资料提交购买部,由购买部确认后提交技术课确认。
5.2变更影响评估5.2.1 技术担当根据变更内容、数量(订单完成量、在库量)、费用等方面进行评估,确认是否能满足客户产品品质和纳期要求,并参照与客户沟通的信息,作出相应指示(如自然切换或强制切换)。
5.3 变更申请及审批5.3.1 已经移管部品事业部量产的变更,由部品事业部负责按时提交合格的样品给技术课,;未移管的或外卖的金型之变更,由金型制造部负责在确定的变更日期内完成金型变更,并按时提交合格的样品。
技术变更控制程序目的本文档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技术变更控制程序,以确保对系统和软件的任何变更都能够被准确地管理和控制。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涉及技术变更的系统和软件,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升级、修复、配置更改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变更。
定义- 技术变更:指对系统和软件进行的任何修改、升级、修复或配置更改。
- 变更管理:指对技术变更进行规划、评估、审批、实施和验证等过程的管理。
流程1. 变更请求:任何对系统和软件进行技术变更的请求都应经过变更请求阶段。
提交变更请求的人员应提供变更的详细描述、原因和期望的效果等信息。
变更请求:任何对系统和软件进行技术变更的请求都应经过变更请求阶段。
提交变更请求的人员应提供变更的详细描述、原因和期望的效果等信息。
2. 变更评估:变更评估阶段旨在对变更请求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变更的可行性和影响范围。
评估结果应包括变更的相关风险和所需资源等信息。
变更评估结果将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变更。
变更评估:变更评估阶段旨在对变更请求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变更的可行性和影响范围。
评估结果应包括变更的相关风险和所需资源等信息。
变更评估结果将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变更。
3. 变更审批:经过变更评估后,若变更请求被确认为可行,并且所需资源得到充分保证,变更请求将提交给变更委员会审批。
变更委员会由适当的技术专家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组成。
审批结果应及时记录,并通知变更请求的提交者。
变更审批:经过变更评估后,若变更请求被确认为可行,并且所需资源得到充分保证,变更请求将提交给变更委员会审批。
变更委员会由适当的技术专家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组成。
审批结果应及时记录,并通知变更请求的提交者。
4. 变更实施:经过变更审批后,变更将由指定的技术团队或人员进行实施。
实施过程中应遵循预定的计划和步骤,确保变更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变更实施:经过变更审批后,变更将由指定的技术团队或人员进行实施。
实施过程中应遵循预定的计划和步骤,确保变更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5. 变更验证:变更实施完成后,应进行验证以确保变更目标的实现。
1 目的为规范公司产品生产中的配方、包装材料、产品标准、检验方法、厂房(不包含修缮)、主要设备、生产工艺、CCP操作人员的更改,以及因为法律法规的更改而引起的相关更改,保障公司的生产及产品满足法律法规和客户的要求。
2 范围有可能对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及员工安全构成威胁的任何有关配方、包装材料、产品标准、检验方法、厂房(不包含修缮)、主要设备、生产工艺、CCP操作人员的更改,以及因为法律法规的更改而引起的相关更改,其他变更参照本程序执行。
3 职责3.1更改申请部门负责申请材料的准备及更改的实施。
3.2检测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包装材料、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更改的评审及批准(不包含产品标准);负责更改的验证工作。
3.3生产技术部负责厂房、主要设备、生产工艺更改的评审。
3.4生产车间负责配方、CCP操作人员更改的评审及批准。
3.5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厂房、主要设备、生产工艺更改的批准。
3.6总经理负责产品标准更改的批准。
3.7各部门按《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控制程序》中的职责辨识法律法规的更改,引发公司的相关更改按3.1-3.6条款进行。
4工作程序4.1更改申请部门把申请材料报给评审组织单位,评审组织单位组织评审组成员进行评审。
4.2评审组的构成,本部门负责评审的由部门负责人、相关工段(部室)负责人、技术人员构成,必要时聘请外部门(单位)相关人员参与;生产技术部负责评审的由生产技术部负责人、更改申请部门负责人、与更改相关的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构成,必要时聘请外单位技术专家参与;对安全、环境有影响的需要安保部负责人(或其指派人员)参加;对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有影响的需要检测技术中心负责人(或其指派人员)参加。
4.3评审时应充分考虑更改对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员工健康安全及环境造成的威胁,以及更改后的生产及产品能满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客户的要求。
4.4评审完成后通知更改申请单位把材料交更改批准人签字批准。
4.5更改申请单位实施更改(由外协单位协助完成更改的进行配合、监督)。
1 目的对产品和制造过程的变更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因变更不当而可能产生产品质量的缺陷,确保变更后所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符合顾客和公司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活动和过程的更改控制。
3 职责和权限3.1科技质量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过程的策划、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的制定、更改和过程能力的调查。
3.2综合办负责更改后生产过程的控制。
3.3市场部负责与顾客沟通。
收集相关信息,如产品信息、技术协议变更、顾客抱怨等。
4 工作程序和要求4.1 本公司鼓励有助于持续改进的更改,可能发生的过程更改信息来源:a.产品设计、设计规范或材料的改变;b.使用了新的或改变的工装;c.对现有的工装及设备进行了重新装配或改造;d.生产过程或方法的改变;e.生产场地发生变化;f.供方提供零件、材料或服务发生变化;g.顾客的技术规范或要求发生变化;h.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变更引起的变化;4.2产品和过程更改的提出和审批4.2.1 各部门依据本部门职责,及时对以上信息来源进行识别和收集。
有必要变更的,及时填写《产品和过程更改申请单》,上报科技质量部审核。
《产品和过程更改申请单》需写明更改的原因和方案。
4.2.2 在顾客新提出新增或变更技术规范或要求时,由市场部负责接收和上报,并按照顾客要求的时间完成回复。
必要时,由市场部与顾客签订新的协议。
4.2.3在供应商提出变更申请时,由供应部负责接收和上报。
4.2.4科技质量部依据《产品和过程更改申请单》,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确保更改后结果符合或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并进一步规范更改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
最终由科技质量部负责人在《产品和过程更改申请单》签注意见后,上报管理者代表(或总工程师)批准。
4.2.5当更改涉及到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改变时,如不冻液的腐蚀率等,或人身安全及环保法规要求时,应先组织对更改的风险进行评估及进行适当的验证和确认,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才能实施。4.2.6当发生以下变更时,由市场部负责将相关材料提交顾客进行批准和沟通。
设计过程控制程序(WNSY-QB-07)1目的为确保设计产品满足合同规定的质量特性和规程、规范要求,最终达到顾客满意,应对各阶段的设计过程进行控制,为此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我院承担的所有工程设计项目(包括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论证报告等)的各设计阶段设计过程控制。
3职责3.1院长负责组织、协调、控制产品设计各责任方的关系并批准出院的设计产品;3.6主管副院长负责对设计过程的监督检查、成果质量检查和设计成果审查。
3.7总工程师负责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并审定设计成果。
3.8项目负责人负责所承担的项目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3.9市场开发办公室负责工程项目的进度跟踪和产品的交付。
3.10量控制室协助项目负责人进行工程项目设计过程控制。
4工作程序4.1设计策划4.1.1下达任务书,成立项目组接受顾客委托后,市场开发办公室组织编制生产任务书,经主管副院长审查,总工程师审定,院长批准后下达至各有关部门。
4.1.2项目设计大纲编制本院承担的工程设计项目在开展设计工作前应编制项目设计大纲。
小项目、零散项目(项目投资500万(含)以下),应急项目(要求15日内完成交付)设计由主管副院长、总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以会议形式商讨,确定设计方案,形成会议纪要,作为项目设计的技术依据,可不编制设计大纲。
项目设计大纲的编制按本院WNSY-QC-02《工程项目设计大纲编制规定》执行。
项目设计大纲由项目负责人按照院市场开发办公室下达的任务书、有关合同或协议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主管副院长审查,总工程师审定,设计大纲经院长审批后,由项目负责人分发至项目组成员、质量控制室、主管副院长、总工程师。
设计过程中,出现人员、进度、设计内容等调整,项目负责人可修改更新项目设计大纲,更新后的大纲需重新提交主管副院长审查、总工程师审定,并重新传递到上述部门,原项目设计大纲应加盖“作废”标识。
项目设计大纲内容应包括下列方面适当内容:2)项目质量目标;^项目设计阶段,各设计阶段的深度和格式要求。
1目的对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确保变更后产品设计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以及有关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各类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的全过程,包括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的变更程序控制,同时也包括产品的技术及工艺设计改进。
3定义质量管理体系专用定义引用GB/T19000-2008/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定义。
4职责4.1技术部负责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的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
确定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的全过程的组织和技术接口,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的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以及改进。
4.2技术部负责变更设计后的产品的工艺设计和工艺装备的设计工作,以及工艺、工装的验证工作。
4.3质检部负责变更设计后的产品的检验工作和变更设计后的产品性能及可靠性试验。
4.4生产部负责按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计划表进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4.5 采购部负责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后的原材料和外购零部件采购工作。
4.6 销售部负责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后产品使用阶段用户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工作。
4.7 财务部负责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费用的资金准备。
4.8 技术部负责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的策划工作。
5工作程序5.1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的策划5.1.1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的设计立项。
变更设计方案和设计任务书、计划书、评审验证报告、试产报告等的批准。
5.1.2技术部部长根据变更设计项目的类别、规模、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变更设计阶段工作量大小、技术复杂程度、质量要求等综合因素,配置合格的设计人员,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变更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要求。
5.1.3编制变更设计综合进度计划技术部根据公司下达的“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计划任务书”编制“变更设计综合进度计划”报总工程师批准后,按照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程序进行设计。
5.1.4 组织和技术接口5.1.4.1 技术部根据已定型产品变更设计计划,负责确定不同部门之间的组织接口,保证衔接顺利,规定应传递的信息和渠道,将必要的信息写成文件,并对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按规定程序定期进行评审。
过程变更控制程序
1.0 目的:
规范产品过程变更作业流程,控制其变更实施过程,以确保完全满足客户要求。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APS所有与客户产品相关的过程变更。
3.0 职责
3.1 工厂技术部:
A、对客户要求变更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在1个工作周内完成评审。
B、向客户提出变更申请,以及对客户反馈信息的接收和确认。
C、主导变更过程的执行、变更资料的修订和确认。
D、受理并主导评价供应商提出的变更申请。
3.2 业务部:供应商变更申请的对应窗口。
3.3 其它相关部门(品证、金型、冲压、组立、物流等部门)协助变更之执行。
3.4 社内申请变更、供应商申请变更由工厂技术课归口管理,必要时须经顾客批准PPAP
3.5 营业部:变更前在库品(关联资材)调查统计,与客户协商处理方式。
4.0相关文件
4.1 《记录控制程序》APS-DC-2002
4.2 《PPAP作业指导书》APS-GN-3004
4.3 《产品不含有禁止物质控制程序》 APS-EM-2007
5.0 程序内容
5.1. 变更提出
5.1.1 社内变更提出的变更,由变更部门填写《4M变动许可申请兼回答书》交工厂技术
课确认。
工厂技术课根据变更内容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审。
5.1.2 若客户提出变更,由营业课根据客户变更内容填写《客户变更调查表》,向相关部门
确认其订单完成量、在库量(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价格、变更可行性评价等信息后向客户报价;客户同意报价营业课填写《受注决定联络书》交文控中心配布相关部门。
5.1.3 若供应商提出变更申请,需按APS规定的4M变更表格填写变更内容,由工厂技术
部确认是否可行。
需要的情况下需由工厂技术部提交客户批准。
5.1.4 以上变更情况发生时,由工厂技术部联络各相关部门及供应商按照《外购品交样要
求》提交样品和相关资料。
5.2变更影响评估
5.2.1 技术担当根据变更内容、数量(订单完成量、在库量)、费用等方面进行评估,确认
是否能满足客户产品品质和纳期要求,并参照与客户沟通的信息,作出相应指示(如自然切换或强制切换)。
涉及物料、工艺变更时需参照《产品不含有禁止物质控制程序》的相关要求进行评价、确认。
5.3 变更申请及审批
5.3.1 已经移管部品事业部量产的变更,由部品事业部负责按时提交合格的样品给工厂技
术课;未移管的或外卖的金型之变更,由金型制造部负责在确定的变更日期内完成金型变更,并按时提交合格的样品。
5.3.2 需金型变更时,设计工作由金型设计担当;金型部品加工由金型制造部担当。
5.3.3 金型变更完毕试模时,应通知工厂技术部负责担当,品证担当一起参加试模,并现
场对样品的装配、外观、寸法等做初步确认。
5.3.4 制造部将金型变更后生产的样品送型检检测,检测样品为5PCS,其中1PCS全尺寸
检测,4PCS变更涉及寸法和外观检测,检测方法需与量产时的检测方法相同。
此检测方法应尽可能在变更评价时与客户沟通。
客户有要求时按客户要求进行检测。
5.3.4.1量产中的变更、购入品或外协件的检查由品证型检担当,未移管的设变样品检查由
金型制造部型检担当。
5.3.5 工厂技术课课长对样品和型检报告进行分析判断,若满足要求,由样品提出部门将
样品妥善包装后与检测数据一起交营业课发送客户;如不提交样品则必需得到客户的允许。
5.3.6 若不满足要求,工厂技术课需对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并注明不合格项目退试作部门
修正后再次送样。
5.3.7 技术担当对变更提出部门填写的《4M变动许可申请兼回答书》确认后,向客户提
出正式变更申请,并按客户要求随附变更后生产的样品、尺寸检测数据等相关资料。
5.3.8 技术担当需对向客户提交的《4M变动许可申请兼回答书》进行跟踪确认,并将客
户反馈信息及时传达相关部门。
5.4 变更实施和验证
5.4.1 若客户批准变更申请,工厂技术课发出书面指示,通知相关部门执行变更。
指示书
需包括变更实施日期、数量、切换方式等信息,必要时随附客户其他特殊要求。
5.4.2 对已确定进行变更的,由相关部门对涉及的《部品检查基准书》、《QC工程表》或
《控制计划》、《包装作业标准书》、《冲压工程表》或《部品构成表》等进行修订,经相关人员审批后交文控中心配布。
5.4.3 相关部门根据工厂技术课的指示和文控中心配布的技术资料实施变更,进行记录,
并作好新旧产品的标识。
5.4.4 变更内容涉及供应商/外协商的,由业务部对应联络。
需要技术方面指导时,由工厂
技术课担当。
5.4.5 客户无特殊要求时,已量产的产品均采用自然切换的方式进行变更。
5.4.6 变更时,先小批量生产,技术和品证担当应现场跟踪,IPQC检查员对此进行检验,
若完全满足客户要求,则进行批量生产。
5.4.7 在正式变更未完成之前,如其它部门需要使用非正式发行的技术资料时,经工厂技
术课课长同意后,由文控中心配布,但需在配布的资料上加盖“试作发行”印章。
5.5 正式变更:若小批量生产顺利进行并完全满足客户要求,必要时,由工厂技术课根
据客户要求,收集资料进行PPAP准备,由工厂技术课提交客户重新PPAP批准后, 则可进行正式量产。
5.6 若客户对变更流程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要求实施。
6.0 记录保存
按照文件DC-2002的要求,质量记录由以下相关部门保存:《4M变动许可申请兼回答书》工厂技术课保存,IPQC检查记录品质管理课保存,生产记录制造部门保存,OQC检查记录品证部保存。
7.0 相关记录
7.1《4M变动许可申请兼回答书》APS-GN-4016
7.2《客户变更调查表》APS-BS-4043
7.3《受注决定联络书》APS-BS-4042
7.4《部品检查基准书》APS-TE-4009
7.5《工程作业管理票》APS-TE-4010
7.6《控制计划》APS-TE-4004
7.7《组立作业指导书》APS-PRO-4046
7.8《包装作业标准书》APS-ST-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