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8
秦朝----秦朝一统,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封建社会秦朝一统 (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 年,秦王 嬴政 陆续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定都 咸阳 。
(二)秦朝巩固加强统治的措施(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具体主要措施P79--81 影 响政治上 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①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②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制; ③地方建立 郡县制 。
思想文 化方面 ①焚书坑儒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有利于思想统一破坏文化,不利于文化发展 ②统一 文字 。
经济上 ①统一 货币 。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②统一度、量、衡。
边疆治 理方面 (军事) ①北击匈奴,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解除边患,开拓了疆土,促进了各地交通和联系②开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成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 ③修驰道;统南越(统一南越设桂林、南海、象郡)。
(三)秦朝疆域东到 东海西至 陇西北达 长城一带 南到 南海 (四)阅秦朝疆域图并填图①在图上填注长城起讫地名。
②在图上填注秦朝都城名称。
③在图上填注灵渠。
统一意义秦朝一统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
汉朝-------新的大一统(汉包括 西汉 和 东汉 )P83---87 第四单元 西汉西汉建立:公元前202 年,刘邦(汉高祖)建立汉朝,定都 长安 ,史称西汉。
第二课 新的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背 景具体措施(内容)结果 ①秦朝繁重的赋役,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胜 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秦朝残暴统治; ②西汉初经济萧条,到处荒凉景象,吸取秦亡教训。
①减轻赋税,徭役、兵役, ②注重生产 ,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基础知识复习笔记(精华版)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重要朝代一、秦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开灵渠。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对秦始皇的评价(或你所认识的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功大于过的杰出政治家。
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我国以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初步基础。
他推行郡县制,巩固了统一的局面。
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秦始皇的统治十分残暴。
他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严酷,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本题只要答出2—3个观点即可)二、大一统的汉朝1、文景之治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措施: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治世的局面。
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大破赵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嬴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嬴政统一六国以后,以咸阳为都城,为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政治措施。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
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
这样,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2、经济措施。
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
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
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来的。
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的控制。
公元前213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噬和种植的书不烧。
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
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
这两件事,历史上叫作“焚书”、“坑儒”。
4、交通措施:大修驰道(从都城咸阳通往各地的交通大道),拆除所有路障,使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
统一车轨(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提纲一、秦灭六国1.原因:①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顺应民心;③商鞅变法后实力超群;④嬴政重用人才。
2.时间: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年建立秦朝3.人物:4.顺序:秦先后攻灭、、、、、5.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6.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军事和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郡县制的意义: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4.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
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2. 经济上:①统一货币,为。
②统一制度,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加强交通:①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水路:开凿,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专题09 秦统一中国知识讲解完成统一概况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定都咸阳。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览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皇帝制)②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三公制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影响最深远,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经济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以小篆为全国通用字体,后隶书逐渐流行。
交通统一车轨,修建全国道路网,开凿灵渠。
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统一岭南。
思想“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文化的统治,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作用巩固了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古风》组诗中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雌故!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秦的统一()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②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④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解答】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秦朝,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C。
2.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说明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B.用泥制陶的事实C.推行郡县制D.强化监察制【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重点一、基础知识点:第10课“秦王扫六合”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1)政治方面: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2)经济发面: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此措施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3)文化方面: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了隶书。
(促进了文化交流)(4)思想方面: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后来又把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手段残暴,后果严重:大量文化思想类书籍的烧毁,使中国古代文化遭到巨大损失;扼杀了人们的思想言论自由,使“百家争鸣”的局面结束)(5)民族、边疆方面:①为维护国家统一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修筑起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抵御匈奴。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②为了开发南疆,派人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
答: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其次,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最后,修筑了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5、小讨论:讨论一下秦始皇功过答: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有作为的皇帝。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伐匈奴筑长城;南征越族开灵渠。
(民族关系)(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意义)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