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总量、矿化度、电导率等专业名词的定义及相关知识
- 格式:pdf
- 大小:251.58 KB
- 文档页数:4
电导率单位_电导率的定义概念电导率的定义概念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是电阻率的倒数。
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
水的电导是衡量水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它能反映出水中存在的电解质的程度。
根据水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不同,则溶液导电的程度也不同。
通过测定溶液的导电度来分析电解质在溶解中的溶解度。
这就是电导率仪的基本分析方法。
溶液的电导率与离子的种类有关。
同样浓度电解质,它们的电导率也不一样。
通常是强酸的电导率最大,强碱和它与强酸生成的盐类次之,而弱酸和弱碱的电导率最小。
因此,通过对水的电导的测定,对水质的概况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即称之为电导率L。
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
电导L的计算式如下式所示:L=l/R=S/l电导的单位用姆欧又称西门子。
用S表示,由于S单位太大。
常采用毫西门子,微西门子单位1S=103mS=106μS。
1.当量电导液体的电导仅说明溶液的导电性能与几何尺寸间的关系,未体现出溶液浓度与电性能的关系。
为了能区分各种介质组成溶液的导电性能,必须在电导率的要领引入浓度的关系,这就提出了当量电导的概念。
所谓的当量电导就是指把1g当量电解质的溶液全部置于相距为1cm的两板间的溶液的电导,符号“λ”。
由于在电导率的基础上引入了浓度的概念。
因此各种水溶液的导电来表示和比较了。
在水质监测中,一般通过对溶液电导的测量可掌握水中所溶解的总无机盐类的浓度指标。
2.温度对电导的影响溶液的电阻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溶液的浓度一定时,它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增加的幅度约为2%℃-1。
另外同一类的电解质,当浓度不同时,它的温度系数也不一样。
在低浓度时,电导率的温度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L1=L0[1+α+β2]由于第二项β2之值较小,可忽略不计。
在低温时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以下近似值L1=L0[1+α]表示,因此实际测量时必须加入温度补偿。
电导率钙镁离子浓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电导率和钙镁离子浓度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及其在环境科学、生物学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中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简要描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的编写示例:“电导率和钙镁离子浓度作为重要的分析指标,在环境科学、生物学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导率是一个测量物质中离子流动能力的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和浓度,还可以用于评估水质、土壤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
而钙镁离子浓度则是衡量水体中钙镁离子含量的重要参数,它对于水体中硬度、酸碱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电导率与钙镁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的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
文章结构如下:首先,我们会对电导率和钙镁离子浓度的定义和意义进行阐述;接着,我们会探讨影响电导率和钙镁离子浓度的因素;然后,我们会详细介绍钙镁离子浓度的重要性以及测量方法和应用;最后,我们将总结电导率与钙镁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并展望未来对这两个指标的研究方向。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叙述:引言部分将对电导率和钙镁离子浓度的概念进行概述,并说明本文的目的;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电导率和钙镁离子浓度的相关内容。
2.1节将定义和解释电导率的含义,并列举其影响因素;2.2节将探讨钙镁离子浓度的重要性,并介绍测量方法和应用。
最后的结论部分将总结电导率与钙镁离子浓度的关系,并展望未来对电导率和钙镁离子浓度的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组织结构,本文将详细阐述电导率与钙镁离子浓度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是对研究的目的进行说明。
目的是为了明确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为读者提供清晰的导向。
在本文中,我们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旨在深入探讨电导率和钙镁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电导率是指物质导电性的度量,而钙镁离子浓度则是水体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浓度。
纯水处理各专业名词详细解析一、基本概念1. 电导:在两片面积各一平方厘米,相隔一厘米距离的极片间可移动的离子数目,称为电导率,单位:μs/cm。
2. 电阻:电导的倒数,单位:MΩ/cm。
3. 硬度:指水源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4. pH值:溶液中酸和碱的相对含量。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og)的度量单位。
pH值分0~14挡,pH值为7.0则水为中性;pH值小于7.0,则水为酸性的;pH值大于7.0。
则水为碱性的。
5. 总溶解固体量(TDS):是指溶解于在水的总固体含量,通常指矿物质含量。
6. 碱度:碱度是指水中能够接受[H+]离子与强酸进行中和反应的物质含量。
水中产生碱度的物质主要由碳酸盐产生的碳酸盐碱度和碳酸氢盐产生的碳酸氢盐碱度,以及由氢氧化物存在而产生的氢氧化物碱度。
7. 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碳(TOC)是以mg/L为单位的水中有机物污染的度量单位。
TOC是可氧化的有机物的直接度量单位。
8. 活性炭:颗粒活性炭,用于去除水中的异味、气味、氯气、氯胺及一些有机物。
9. NTU:散射浊度单位—用一束光通过样水,用散射浊度计测出低浑浊水的浑浊度。
10. 渗透:水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自然的流动,直到能量达到平衡。
11. SDI:污染指数—用于测量反渗透系统所用原水中悬浮固体的数量。
12. 树脂:专门制造的聚合物小球,用在离子交换系统中,去除水溶液中的溶解盐。
13. LSI:langelier饱和指数—一种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在规定的条件:温度、pH值、TDS、硬度及碱性下进行碳酸钙沉淀的预测。
14. 臭氧:氧的一种不稳定的、高活性的形式,它是由自然雷电或高压电荷通过空气所产生的,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剂和消毒剂。
15.余氯: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16.回收率:指设备出水量占进水量的比率,反映设备自身耗水量的大小。
17. 脱盐率:指反渗透等去除水中TDS的比率。
离子电导的名词解释离子电导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液体、固体和气体中离子运动的能力。
离子电导是一个关键的特性,对于许多领域,如电化学能源储存、材料科学和生物物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离子电导进行详细解释。
一、离子电导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离子电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解质溶液、固体或气体中的离子通过移动产生电流的能力。
离子的电导是离子运动速度与离子浓度之积的函数。
在一个导电体中,当电场施加在离子上时,离子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并相应地移动。
离子电导的数值等于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之间的比值。
离子电导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扩散和迁移。
扩散是指离子在浓度梯度下的运动,其速度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迁移是指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其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扩散与迁移共同决定了离子的总运动速度和电导。
二、离子电导的测量方法与技术离子电导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导率计、电化学测量、电位差测量和阻抗谱分析等。
电导率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离子电导的仪器。
它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下的运动产生的电流,通过测量电流与电场强度的比值来确定离子电导。
电导率计具有简单、快速和精确测量电解质的电导性能的优点。
电化学测量是另一种重要的离子电导测量方法。
电化学方法通常利用电化学电池中的离子媒介溶液来测量离子的电导性。
常见的电化学测量方法包括电解法、极化法和电流-电压曲线分析法。
电位差测量法用于测量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
通过在离子导体中应用不同的电势,并测量电位差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离子的电导。
阻抗谱分析是一种可以同时测量离子电导和界面电容特性的方法。
它基于交流电信号在电解质中传递时的复杂阻抗响应。
通过对阻抗谱进行多频率分析,可以获得关于离子电导的详细信息。
三、离子电导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离子电导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显著的是电化学领域,如电池、燃料电池和电解池等。
离子电导的研究可以帮助改进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性能,并解决其循环寿命和效率方面的问题。
水处理相关名词解释水处理相关名词解释一、常用基本概念1.电导:在两片面积各一平方厘米,相隔一厘米距离的极片间可移动的离子数目,2.3.4.pH)的度pH5.6.7.位。
8.9.NTU10.量达到平衡。
11.SDI:含沙密度指数—用于测量反渗透系统所用原水中悬浮国体的数量。
12.树脂:专门制造的聚合物小球,用在离子交换系统中,去除水溶液中的溶解盐。
13.LSI:langelier饱和指数—一种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在规定的条件、温度、pH值、TDS、硬度及碱性下进行碳酸钙沉淀的预测。
14.内毒素:一种抗热的致热质,特别是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细菌的细胞壁中发现的脂肪多糖。
15.臭氧:氧的一种不稳定的、高活性的形式,它是由自然雷电或高压电荷通过空气所产生的,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剂和消毒剂。
二、基本处理工艺1.沉淀2.的水3.以截留去除,多介质过滤器能够有效去除原水中悬浮物、细小颗粒、全价铁及胶体、菌藻类和有机物。
其出水SDI15(污染指数)小于等于5,完全能够满足反渗透装置的进水要求。
4.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压力容器是一种内装填粗石英砂垫层及优质活性炭的压力容器。
功能:在水质预处理系统中,活性炭过滤器能够吸附前级过滤中无法去除的余氯以防止后级反渗透膜受其氧化降解,同时还吸附从前级泄漏过来的小分子有机物等污染性物质,对水中异味、胶体及色素、重金属离子、COD等有较明显的吸附去除作用。
可以进一步降低RO进水的SDI值,保证SDI<5,TOC<2.Oppm。
5.软化器。
NaCl剂。
6.阴、阳离子交换器阴、阳离子交换器是分别填装阴树脂和阳树脂的交换器。
阳离子交换器用于去除正电荷离子(阳离子),阴树脂用于去除负电荷离子(阴离子)。
阳离子交换树脂是将H+离子置换成阳离子,诸如钙、镁和钠离子;阴离子交换树脂是将OH-离子置换成阴离子,诸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置换的H+和OH-合成形成水,去除水中的离子。
水环境专业常用术语解释1、氨氮(Ammonia nitrogen简称NH3-N)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两者的组成比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氨盐的比例较高。
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焦化、合成氨等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
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硝酸盐。
三种含氮化合物在水中出现的意义见下表。
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电极法和容量法。
2、表面活性剂(Surface-active agent)目前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已达几百种,按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作用可分为三大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最广,而且在污水处理中是最难破坏、难降解的。
水体中表面活性剂浓度过高,会使鱼类难以生存,并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3、臭(odor)臭是检验原水和处理水的水质必测项目之一。
水中的臭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天然物质的分解或与之有关的微生物活动。
由于大多数臭太复杂,检出浓度又太低,故分离和鉴定产臭物质很难。
4、残渣残渣分为总残渣、总可滤残渣和总不可滤残渣三种。
它们是表征水中溶解性物质、不溶性物质含量的指标。
总残渣指水样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总不可滤残渣和总可滤残渣。
总可滤残渣指将过滤后的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所增加的重量。
一般测定103~105℃烘干的总可滤残渣,但有时要求测定180±2℃烘干总可过滤残渣。
总不可过滤残渣(悬浮物,SS)指水样经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物质,于103~105℃烘至恒重得到的物质量。
它包括不溶于水的泥沙、各种污染物、微生物及难溶无机物等。
5、地面水(Surface water)流过或静止在陆地表面的水。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
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名词解释: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第二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第一节天然水的盐度、密度和化学分类一、天然水的含盐量(一)天然水的含盐量反应天然海水含盐量的参数通常有离子总量、矿化度、盐度和氯度。
1、离子总量:天然水中各种离子成分含量的总和即离子总量。
常用mg/L、mmol/L或g/kg、mmol/kg表示。
电荷平衡理论(Cation-Anion Balance):天然水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
依据该理论,可粗略分析化学分析的准确性。
例:某同学分析一未知水样,得到121mg/L 碳酸氢根,28mg/L 硫酸根,17mg/L Cl-, 39 mg/L Ca2+, 8.7 mg/L Mg2+, 8.2 mg/L Na+和1.4mg/L K+。
此分析准确吗?单位换算ppt(part per thousand)相当于g/L 或g/kgppm(part per million )相当于mg/L或mg/kgppb(part per billion)相当于ug/L 或ug/kg2、矿化度:矿化度也是反映水中含盐量的一个指标,是指“蒸干称重法得到的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
测定时要用过氧化氢氧化水中可能含有的有机物,在105-110℃烘干剩余的残渣至恒重,然后称重。
3、海水的氯度:原始定义:将1000g海水中的溴和碘以等当量的氯取代后,海水中所含氯的总克数。
用Cl‰符号表示。
新定义:沉淀0.3285234千克海水中全部卤族元素所需纯标准银(原子量银)的克数,在数值上即为海水的氯度。
用Cl符号表示,无量纲单位为1x10-3。
4、盐度:当海水中的溴和碘被相当量的氯所取代、碳酸盐全部变成氧化物、有机物完全氧化时,海水中所含全部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以10-3或‰表示。
用S‰表示。
✓根据对大西洋东北部和波罗的海九个不同盐度值水样的准确测定结果而推导出来的公式:S‰ = 0.030 + 1.8050 Cl‰,在六十年代以前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应用。
电导率的定义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是电阻率的倒数。
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
水的电导是衡量水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它能反映出水中存在的电解质的程度。
根据水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不同,则溶液导电的程度也不同。
通过测定溶液的导电度来分析电解质在溶解中的溶解度。
这就是电导仪的基本分析方法。
溶液的电导率与离子的种类有关。
同样浓度电解质,它们的电导率也不一样。
通常是强酸的电导率最大,强碱和它与强酸生成的盐类次之,而弱酸和弱碱的电导率最小。
因此,通过对水的电导的测定,对水质的概况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即称之为电导率L。
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
电导L的计算式如下式所示:L=l/R=S/l电导的单位用姆欧又称西门子。
用S表示,由于S单位太大。
常采用毫西门子,微西门子单位1S=103mS=106μS。
电导率含义详解实验室导购网/ 2009-09-10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由导体本身决定的。
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欧姆。
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电导率S/cm来表示,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
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水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和溶解固体量浓度成正比,而且固体量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
电导率和溶解固体量浓度的关系近似表示为:1.4μS/cm=1ppm或2μS/cm=1ppm(每百万单位CaCO3)。
利用电导率仪或总固体溶解量计可以间接得到水的总硬度值,如前述,为了近似换算方便,1μs/cm电导率=0.5ppm硬度。
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资料养殖13级第一章天然水得主要理化性质1、名词解释(1)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海水得总含盐量或盐度就是可变得,但常量成分浓度之间得比值几乎保持恒定。
“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又称为“主要成分恒比关系原理”、“海水组成得恒定性原理”、“Marcet原理”与“Dittmar定律”。
(2)离子总量:离子总量就是指天然水中各种离子得含量之与。
单位: mg/L 、mmol/L或g/kg、mmol/kg。
(3)矿化度:用蒸干称重法得到得无机矿物成分得总量,标准温度:105~110℃,反映淡水水体含盐量得多少。
(4)天然水得依数性:指稀溶液蒸气压下降(Δp),沸点上升(Δt b),冰点下降(Δt f)值都与溶液中溶质得质量摩尔浓度(b)成正比,而与溶质得本性无关。
(5)电导率:为在相距1m(或1cm),面积为1m2(或1cm2)得两平行电极之间充满电解质溶液时两电极间具有得电导。
测定得标准温度为25℃。
(6)补偿深度:有机物得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得水层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7)离子强度:就是指电解质溶液中参与电化学反应得离子得有效浓度。
离子活度(a)与浓度(c)之间存在定量得关系,其表达式为:a=γc·c。
(8)离子活度:衡量溶液中存在离子所产生得电场强度得量度。
溶液中离子得浓度越大,离子所带得电荷数越多,粒子与它得离子氛之间得作用越强,离子强度越大。
(9) 水体自净:在自然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生物代谢废物等异物得侵入、积累导致水体经常遭受污染;另一方面,水体得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又可将这些有害异物分解转化,降低以至消除其毒性,使受到污染得水体恢复正常机能,这一过程称为水体得“自净作用”。
2、天然水中得常量元素。
海水与淡水中都有得常量元素:阳离子:K+、Na+、Ca2+、Mg2+阴离子:HCO-、SO42-、Cl-淡水中有CO32-,海水中有H4BO4-、Br、Sr。
3、哪些参数能反映天然水得含盐量?相互间得关系?§常用得有离子总量、矿化度、氯度还有盐度。
化学学习中的名词解释与概念理解在化学学习中,名词解释与概念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化学领域的术语和概念,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化学世界提供了基础。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名词解释和概念理解,并提供相关的例子和说明。
一、离子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它们的电荷可以是正的(阳离子)或负的(阴离子)。
离子形成的过程称为离子化。
例如,当氯原子接受一个电子时,它会变成一个氯离子。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电解过程中,离子可以在电解液中运动并参与化学反应。
二、原子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电中性,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种类由其核中的质子数决定,这称为原子序数。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它只有一个质子。
三、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
它是一种化学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而成。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
它们能够通过原子之间的共享或转移电子来形成化学物质。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形成离子的原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五、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导致新物质的生成。
反应物经历化学变化后生成产物。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一种化学反应。
六、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数的比值。
它通常以克/摩尔为单位表示。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将物质的原子质量(以原子量单位表示)相加来计算。
例如,氧气(O2)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
七、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达到了动态平衡的化学反应。
在平衡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的浓度保持稳定,无净反应发生。
平衡反应可以通过平衡常数(K)来描述。
平衡常数是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比值在平衡时的值。
离子总量名词解释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离子总量”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名词。
你知道吗?离子总量就像是一个大集合,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离子小伙伴。
想象一下,一个大舞台上,有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等,它们在一起热热闹闹,组成了离子总量这个大家庭。
离子总量呢,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加起来的总和。
这就好比是你去超市买了一堆水果,苹果有几个,香蕉有几根,橙子有几个,把它们的数量全部加起来,就是你买的水果总量。
比如说,咱们常见的海水里,那离子总量可丰富啦!有氯离子、钠离子、镁离子等等。
这些离子的浓度加起来,就决定了海水的性质。
你想想,如果海水里的离子总量发生了变化,那海水是不是也会变得不一样啦?再打个比方,就像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有成绩好的,有体育强的,有文艺棒的,把他们各自的特点加起来,就能看出这个班级的整体特色。
离子总量也是这样,它反映了溶液的特性和性质。
那离子总量为啥这么重要呢?这你可得好好想想啦!比如说在工业生产中,要处理废水,如果不了解水里的离子总量,怎么能有效地去除那些有害的离子呢?就像你做饭不知道放多少盐,那这饭能好吃吗?在农业上也一样啊,如果不搞清楚土壤里的离子总量,怎么能合理施肥,让庄稼茁壮成长呢?难道能随便乱施肥,把庄稼都“喂坏”了?还有啊,在医学领域,人体血液中的离子总量也得保持平衡,不然身体就会出问题。
这不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哪个零件出了差错,整个机器都可能运转不灵啦?所以说,离子总量可不是个简单的名词,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呢!咱们得好好理解它,才能更好地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总之,离子总量是个很关键的概念,了解它,能让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更加得心应手。
怎么样,这下你对离子总量有更清楚的认识了吧?。
离子总量、矿化度、电导率等专业名
词的定义及相关知识
矿化度是指水体中所溶解的无机盐总含量。
矿化度可以通过测量水样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并
计算得出。
矿化度的高低可以反映水体的盐度和
矿化程度,从而对水质进行评估。
电导率是指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可
以用来评估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溶液的电解能力。
电导率通常用导电度(以___/米为单位)表示。
高电导率通常表示溶液中离子浓度高,而低电导
率则表示离子浓度低。
电导率测量在环境监测、
水质评估和化学分析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电导率是指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可以用来评估溶液中
的离子浓度和溶液的电解能力。
电导率通常用导电度(以___/米为
单位)表示。
高电导率通常表示溶液中离子浓度高,而低电导率则
表示离子浓度低。
电导率测量在环境监测、水质评估和化学分析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的一些名词解释:1、浊度(混浊度):定义:ISO国际标准将浊度定义为由于不溶性物质的存在而引起液体透明度的降低。
浊度有三种表示单位:JTU:用白陶土配制的浊度标准来表示。
相当于1L水中含1mgSiO2(即1mg 白陶土),称为杰克逊。
即1JTU=1mg/l白陶土。
NTU:现代浊度测定用散射程度来测定,单位NTU,称TU,1TU=1JTU。
FTU:国际上采用乌洛托品-硫酸肼配制悬混液来作为标准浊度,乌洛托品-硫酸肼悬混液比较稳定,重现性好。
单位用FTU,1FTU≈1JTU。
仪器:光电比浊计、分光光度计、光电比色计。
2、总固体:定义:是水样在一定温度(105±2℃)下蒸发至干时所遗留的固体物总量,是溶解性固体与悬浮性(不溶解)固体(包括胶状体)的总称。
3、悬浮物(SS)水样中能被某种过滤材料分离出来的固体物质称为悬浮固形物,简称悬浮物。
悬浮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大于100nm,主要是泥土、砂粒、有机悬浮物、水藻、腐烂的植物和细菌等。
4、溶解性固体(TDS):定义:取过滤后的水样,在一定温度(105~110℃)下烘干,所得固体残留物称为溶解性固体。
实际上此名称不甚确切,因为经过滤的水样不仅含有溶解性物质,而且还有某些不溶解的固体颗粒:胶体和微生物。
所以溶解性固体实际上是包括水中可滤过而不易挥发物质的总和。
5、氢离子浓度(PH值)定义;PH值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log[H+]水的电离反应如下:H2O→H++OH-蒸馏水:[H+]=[0H+]=10-7所以蒸馏水的PH=-log[H+]=-log10-7=7 呈中性。
在任何水溶液中必须保持着[H+]×[OH-]=10-14的关系。
PH值小于7时水溶液呈酸性,而PH值高于7时,表示溶液中含有多量的氢氧根[OH-]离子,则溶液呈碱性。
在实用上,PH范围如下:中性水的PH 6.5~8.0弱酸性水的PH 5.0~6.4弱碱性水的PH 8.1~10.0强酸性水的PH 5.0以下强碱性水的PH 10.0以上多数天然水的PH均在7.2~8.0或8.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