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特综合征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9.99 KB
- 文档页数:3
亨特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
(1)起病急,病前有病毒感染史;(2)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病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疱疹;(3)颅脑影像学排除继发病变导致本病。
(二)证候诊断1.风毒袭表证突发口眼歪斜,睑开难闭,外耳道散在疱疹,耳内剧痛,恶寒发热,食不知味,或头晕耳鸣,行走不稳,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湿毒内蕴证口眼歪斜,闭目不全,白睛外露,目赤流泪,耳痛不减,或耳内结痂,或溃破,食少纳呆,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气虚毒恋证口眼歪斜,闭目不紧,耳内结痂脱落,疼痛难忍,神疲乏力,纳少便溏,口淡唇麻,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风毒袭表证治法:疏散风邪、解毒透表(1)推荐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药物组成:荆芥、防风、细辛、茯苓、川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桂枝、僵蚕、全蝎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2)针灸治疗①体针选穴: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
操作: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②电针选穴: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
操作: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
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30min。
③艾灸选穴: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
操作: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每穴灸3~5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④拔罐选穴:阳白、下关、巨蹘、地仓、颊车。
操作:采用闪火法,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s,不断反复,持续5min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闪罐1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2. 湿毒内蕴证治法:清热祛湿、泻火解毒(1)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枳实、黄芩、车前子、泽泻、柴胡、牛蒡子、金银花、连翘、山栀、白附子、僵蚕、全蝎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一例儿童重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护理体会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一种严重的皮肤-黏膜反应,绝大多数由药物引起,以水疱及泛发性表皮松解为特征,可伴有多系统受累。
[1] SJS/TEN会伴发一系列系统症状,包括流感样前驱症状,继而出现皮疹、水疱伴疼痛,常累[2]及全身皮肤、口腔、鼻腔、眼睛、生殖器及呼吸道等;可伴随肝脏、肾脏、肺等多脏器损伤等,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我科2023.5月收治一例重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男性患儿,通过综合多方面护理,患儿康复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白XX,男性,10岁3月,因“发热伴皮痊1十天〞入院。
发热,最高体温41摄氏度,伴畏寒寒战,嗜睡,颜面部可见红色皮瘆,凸出皮面,逐渐蔓延至躯千和四肢,并出现水疱,伴瘙痒,水疱逐渐融合成片,最大面积10cm*11cm,表皮松解。
结膜充血水肿,眼部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双眼结膜粘连,不能睁眼。
咳嗽,痰液呈黄色粘痰,口唇发红肿胀、皲裂,血痂覆盖,口腔颊黏膜及舌体溃烂,易出血。
尿道口糜烂,血尿,尿中带有血凝块和糜烂的组织。
肛周皮肤红伴破溃。
辅助检查:血常规+CRP WBC 11.63× 10^g/1, N79.3%,L 5. 2%, CRP 7.88mg /L。
降钙素原 6.17ng/ml。
入院后予无创辅助通气经鼻高流量吸氧,泰能利奈唑胺,甲泼尼龙抗感染,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禁食,肠外营养,环孢素、卡托普利、康复新液、西米替丁管喂,眼科、口腔科、皮肤科会诊协助口腔和眼部治疗。
重点加强皮肤黏膜的护理。
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痊愈出院。
2、护理2.1一般护理患儿层流单间病房隔离,室温保持在 24~26 ℃。
床铺应选用消毒床单,保持清洁,如有渣屑及污渍时及时更换。
更换下的床单被套需单独包装好后送去消毒清洗。
床单元及床旁环境需用1000mg/含氯消毒剂每日消毒2次。
Stevens—Johnson综合征护理要点
1.单间隔离
操作时带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带无菌手套,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
2.皮肤护理
皮肤破溃处每日用无菌纱布蘸生理盐水清洗,破溃处每日3次涂碘伏消毒后涂抹以百多邦,并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随时保持纱布湿润,每2h翻身1次,防止皮肤受压,修剪指甲,避免抓挠。
3.眼部护理: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每日3次,冲洗动作要轻柔,同时注意观
察角膜有无穿孔,结膜有无粘连,不能睁眼者,先用生理盐水浸湿,用棉签轻轻地将上下眼睑分开,清除分泌物及假膜后,每2h用托百士及阿昔洛韦滴眼液交替滴双眼,每日2次上下睑结膜涂抹托百士,嘱患儿多转动眼睛,预防眼球粘连,睡眠时可给予生理盐水湿纱布遮盖双眼。
4.口腔护理:每6小时交替给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及洗必泰清洗口腔,清洗
后给予康复洗液含漱,饭前给予5%盐酸利多卡因涂抹口腔以减轻疼痛,尽量用吸管吸,少食多餐。
5.会阴护理:尽量不留置尿管,保持清洁干燥,每日3次给予生理盐水清洗生
殖器及肛周皮肤,清洗后氧气吹干,并给予红霉素眼药膏涂抹。
面瘫的护理查查房时间:2011地点:***科参加人员:全科护士主讲人:一、概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二)面神经麻痹的病因(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4)肿瘤(约 5.5%):5)神经源性:约13.5%,(6)创伤性:(7)中毒:如酒精中毒。
长期接触有毒物;(8)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9)血管机能不全;(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11)心理因素(三)面神经麻痹的分型1.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
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2.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见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
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
拉姆齐·亨特综合征病理、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治疗措施及讨论概述拉姆齐·亨特综合征是一种由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出现于带状疱疹感染的晚期并发症,虽然其发生概率较小,但却是很严重且难治的并发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原发感染表现为发热伴弥漫性水泡疹。
病毒常侵犯膝状神经节,也可侵犯邻近的其他神经节,如半月神经节、听神经的螺旋神经节和前庭神经节及神经本身。
一般病毒在三叉神经和背根感觉神经节保持休眠状态,直到原发感染后,休眠病毒重新激活引起带状疱疹反应,继而引发沿受感染神经分布的疼痛等症状,典型症状包括耳道疱疹、耳痛、周围性面瘫,部分病人的听力和身体平衡也可受到影响。
流行病学RHS约占急性面瘫病例的7%。
RHS每10万人中就有5例,免疫水平低下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均会增加;相比之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每年每10万人中有15~30人。
RHS引起的疼痛等症状会严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面瘫可造成病人的焦虑、抑郁等精神改变,加重疼痛的恶性循环,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因此早期干预和治疗尤为重要。
治疗目前 RHS 的早期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等。
疼痛科常采用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利多卡因贴剂和阿片类药物予以镇痛,但对于部分病人的面瘫改善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
1、药物治疗早期使用阿昔洛韦和泼尼松联合治疗 RHS 是有效的。
阿昔洛韦和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改善带状疱疹的急性疼痛并有利于皮损修复,一经诊断即应及早使用。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从而促进受影响神经的恢复。
脱水药物甘露醇也在RHS的治疗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甘露醇具有脱水消肿的作用,可有效改善炎症部位的血供,减轻受累神经的损伤,有利于面瘫的恢复。
2、针灸、电针我国传统医学认为RHS是由于中气活动异常,导致外邪入侵,面部经络阻滞,气血不畅。
1、疼痛护理
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耳痛、头痛。
疼痛给患者带来身体舒适的改变。
所以在疾病的初
期应及时做好患者疼痛的观察和护理。
首先仔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 解释疼痛的原因与诱因。
告知患者神经痛是该病的主要特征之一, 有时神经痛剧烈、持久, 令人难以忍受。
而且疼痛可出现在皮疹之前, 持续至皮疹消退之后, 告知患者治疗的方法及疾病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不可过于着急, 以减轻顾虑。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如加喷他丁, 解释药物的作用与用法, 帮助患者正确服用。
(局部用阿昔洛韦粉剂0 .25 g +0 .9 %氯化钠10mL 稀释后擦患处, 6 次/d , 对止痛也有很好的效果)在给予止痛药的同时与患者讨论减轻疼痛的方法与技巧, 鼓励患者运用指导式想象、听轻音乐等分散注意力, 以达到精神放松、减轻疼痛的目的。
2、心理护理
3 例患者出现口角歪斜, 自身形象改变。
特别是女性, 害怕遇见熟人, 不敢出现在公共场所,容易导致焦虑、急躁情绪。
病例3 住院15 d 均未回家, 每天照镜子抱怨治疗无效, 焦虑情绪尤甚,甚至导致失眠、不思饮食。
家属见此也很焦急, 往往担心疾病是否误诊或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而延误治疗时机。
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应针对心理问题, 鼓励患者诉说、表达对面部形象改变后的心理感受和对疾病预后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患者本病大多预后良好, 其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处理是否及时适当。
轻型病例1 ~ 2 月内可恢复;部分病例需3 ~ 6 个月;约75 %的患者在2 ~ 3 月内恢复。
介绍治愈病例, 指导克服焦躁情绪和害羞心理, 正确对待疾病,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护士在与患者谈话时应语言柔和、态度和蔼可亲, 避免任何伤害患者自尊的行为。
可遵医嘱给予调节情绪的药物, 如妙纳。
晚间可给予促进睡眠的药物, 如氯硝安定。
创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睡眠环境。
鼓励家属陪伴, 减少患者的孤独、寂寞感。
做好家属的心理支持工作。
患者多为中年人, 在家庭和社会中担任多重身份角色, 压力大, 顾虑多, 对治疗和护理期望值高, 抱怨多。
护士应尽快地使其进入患者角色, 耐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例如推掉一切社会活动, 外出检查治疗时可佩戴眼镜、口罩, 注意自我形象保护, 减少不良情绪刺激。
本组3 例患者在医生耐心解释和护士细心指导下, 加上治疗的有效性, 均能保持稳定情绪, 焦虑、急躁情绪逐渐减轻。
3、耳部皮肤护理
该病征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从局部经过皮肤侵入而致病, 因此保护局部皮肤, 避免感染是本病一个重要的护理环节。
嘱患者忌挠抓, 3 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廓肿胀, 耳廓和耳后乳突部皮肤有散在红色疱疹。
指导患者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做好对症护理, 床单被褥要保持清洁, 内衣应勤换, 且穿着柔软衣服, 以防摩擦皮肤而使痛加剧。
为防止水疱被挤破, 可取健侧卧位。
有水疱出现时, 在常规消毒后用无菌针头刺破, 并抽出液体。
如水疱已破, 有糜烂面时, 外涂磺胺嘧啶银软膏再加消毒纱布包扎。
患者注意自己手的卫生, 接触病变部位后及时洗手。
医生和护士在进行查体、治疗护理操作后也应及时洗手, 防止病毒通过接触播散到患者的其他部位或其他患者。
4、眼部护理
由于面神经受损害, 引起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 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 均易导致眼内感染, 损害角膜, 因此眼睛的保护非常重要。
必须做好眼部护理, 减少用眼, 同时给患者交替滴抗病毒和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或者外涂金霉素眼膏, 动作要轻柔。
嘱患者使用干净的面盆和面巾, 不要让污水进入眼内。
注意观察患者的视力变化。
病室内注意光线柔和, 避免强光刺激, 外出时可戴目镜, 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防止结膜炎的发生, 眼罩必须每天更换、消毒。
治疗期每日遵医嘱, 热水毛巾热敷双侧面部4 ~ 5 次/d ,10 min/次, 特别是对眼睑闭合不全患者眼
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症状, 此法尤为重要;每天自行做面部按摩数次, 由下向上推按;早晚尽可能避免风吹受寒, 避免过度劳累。
5、用药护理
亨特氏综合征用药方式多样且复杂, 有静脉滴注、静脉推注、外涂、口服、肌注、按摩、针灸等。
此外超短波能改善局部血流循环, 促进局部炎症吸收, 减轻神经受压, 加速神经传导功能恢复。
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具有直流电与药物离子的综合治疗作用。
冷光紫外线为短波紫外线杀灭病菌作用最强, 它能导致病菌细胞的破坏, 影响其正常代谢、生长、繁殖、致其变异死亡。
同时还能刺激与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增强抗体抗炎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迅速控制炎症, 促进与加速疾病的转归。
尽管方法众多, 患者往往反映治疗效果不明显, 尤其面瘫恢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有些出院后需继续治疗用药。
早期应用激素, 时间3 ~ 5 d , 注意观察激素的副作用, 如全身乏力,低血钾、水肿、高血压、高血糖、感染等。
指导患者注意皮肤清洁, 预防感冒。
女性患者因担心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机体发胖等副作用, 护士应做好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 减轻其焦虑、担心, 使其能积极地配合治疗, 争取早日康复, 重返社会。
6、饮食护理
禁烟酒及辛辣食物, 多饮水, 合理调配饮食,刺激食欲。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以免因咀嚼加重耳痛。
口腔内有疱疹或溃疡者给予流质饮食, 调味要清淡, 勿过酸、过甜或过咸, 以免刺激创面加重疼痛。
面瘫患者进食时要防止呛咳。
因面瘫使口腔的自洁功能下降, 食物残渣易存留在口腔内, 每次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做口腔护理, 以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对口腔内有疱疹或溃疡的患者, 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或口腔护理后, 创面涂1 %龙胆紫。
本组3 例患者无口腔疱疹及溃疡, 但由于面瘫出现不同程度的咀嚼困难和食欲下降。
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和心理安慰, 患者的饮食状态有所改善。
7、其他
针灸及推拿治疗。
针灸治疗分早期(发病1周内)、恢复期(一般在2 ~3 周)、后期(3 周以后)分期辨证治疗。
早期指导患者自我按摩, 可以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
温湿毛巾热敷面部, 2 ~3 次/d , 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口轮匝肌、下唇方肌。
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抬眉、闭眼、努嘴、吹口哨、示齿、鼓腮等动作, 每个动作做2 个8 拍或4 个8拍,
2 ~
3 次/d 。
此外, 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 避免直接吹风, 注意天气变化, 及时添加衣物, 防止感冒。
以上亦可在康复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8、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脑及颅神经并发症:耳带状疱疹病毒主要侵犯面神经, 但也常累及三叉神经、听神经、吞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还可侵犯脑膜、脑及脊髓, 引起浆液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 6] 。
密切注意患者意识、瞳孔、精神症状、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吞咽、进食呛咳及声音嘶哑的进展和消退情况, 观察呕吐物量、性质、颜色变化;进食宜缓慢, 以糊状、胶冻状、果冻状食物为宜, 避免喝汤, 明显呛咳时宜鼻饲流质, 防误吸继发感染;面瘫未恢复患者因咀嚼障碍、口唇闭合不全, 进食宜缓慢。
低颅压综合征:由于患者频繁呕吐, 进食减少致机体脱水, 加上颅内受病毒感染, 脑脊液分泌减少, 易引起低颅压综合征。
角膜炎和口腔溃疡:3 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 均未出现以上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提高对本病并发症的认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特别注意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评估, 如头痛、头昏、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加重, 并出现意识或精神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加强饮食、体位及口、眼的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
9、康复指导
3 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未发生并发症。
面瘫症状较入院时明显好转, 但未能完全恢复至发病前的状况。
出院后在服用营养神经药物的同时, 不管面瘫症状轻重, 都要鼓励患者坚持面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指导其做举额、皱眉、闭眼、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 并辅以面部肌肉的按摩,配合针灸、红外线或超短波理疗等, 以促进面部肌肉功能的早日恢复。
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 调整饮食。
定期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