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意境类诗歌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4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导入]《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意境:凄清,苍凉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意象]意:作者的情感;象:形象,人、物、事{练习}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布谷鸟,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
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凄凉伤感)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思乡思家)小结:意象=情思×物象——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形象+形象=图景à象+象=境à意象+意象=意境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赏析意象作用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②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③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译文:暗淡的大红色官服十分贴身,一半披着一半拖在地上走出红色的大门。
衣袖里面藏着在苏州做的新诗本,衣襟上留着在杭州喝酒的污渍。
衣衫上的绯色经过梅雨季节发过霉已经褪落,衣衫经过冲洗仍然残留着一丝香气。
曾经放浪随意的三年生活过得很快,想丢弃空行囊,似乎不近人情。
鉴赏这是一首闲适诗,虽说咏的只是一件旧衫,但对旧衫的色香襟袖,穿衫的种种经历,都娓娓道来。
一件旧衫,便是坎坷生活的见证。
诗作用语细腻准确,显示出艺术造诣之深厚。
诗咏旧官服,实感慨身世。
首句即有自嘲老大之意,盖年老服绯衣而尚未服最高品级之紫衣。
颔联借故衫概括杭州、苏州数年诗酒经历,流露自得之意,此处可与同一年所作《吴郡诗石记》之文相参。
颈联承上句“旧”字,分写衫之“残色”、“故香”,寓恋旧之意。
尾联则明确道出恋旧心理,“烂熳三年”呼应颔联,末句言旧衣不可弃,则似暗喻旧臣不宜疏远。
全诗不加雕琢,对心理变化表现自如。
一领旧衣服,写得如此曲折委宛,如此多情,不但看出文字工夫,亦见性情之厚。
其中“襟上杭州旧酒痕”,已成名句,常为后人引用。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陆畅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5. 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7、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意境类古诗试题解答技巧及练习答案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ば燮婀謇霆せ趾敫咴丢ず棋?辽阔?げ┐笮缕妾ど铄淦驷泉る?胧渺远?た樟楦咴丢た彰擅悦*ば榛闷?渺?げ粤贡?壮?τ琶烂匀霜で逍旅骼霆で寰挥脑丢つ?静恬淡?ぐ糙酌篮锚で寰挥葡歇?冷森幽僻?て嗲謇渎? 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析——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有解析)【答题模式】⑴描绘诗中景物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专项练习】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________的乐趣。
(2)诗句中“杏花雨”“杨柳风”可以用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想象“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描述的画面,并写下来。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1)在微风细雨中拄拐春游(2)和风细雨(3)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带蓬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4)我体会到作者欣赏美丽的春光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读诗句”杖藜扶我过桥东“可知诗人的乐趣在于在微风细雨中拄拐春游。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词语的能力。
杏花雨”“杨柳风”,有风有雨,春天的风雨给人温暖的感觉,所以可以用词语和风细雨来形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
通过理解词句可知前两句的画面是: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4)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
弄清诗句含义。
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点评】(1)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要根据具体的词语来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确定关键词,在自己积累的词语提取答案。
(3)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
诗歌鉴赏篇: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综合练习(答题时间:60分钟)1. 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受,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 阅读杜甫的《春望》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⑵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3. 欣赏下面的诗歌,完成⑴~⑵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
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最后两句中的“——”二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⑵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4.欣赏下面的诗歌,完成⑴-⑵题。
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⑴联系全诗看,第三句中诗人“小立”时见到的景物要紧有什么?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有何特点?⑵全诗是如何扣住诗题中的“晚”字来写的?5. 欣赏下面的诗歌,完成⑴-⑵题。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⑴第二句中的“遍绕”“日斜”表现了如何的情景?⑵这首诗寄予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⑴-⑵题。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对于读者来说,掌握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是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关键。
本文将提供一些鉴赏诗歌意象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培养正确的诗歌阅读能力。
练习题1:
以下是一首诗歌的开头几行,试着猜测作者想要通过意象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默默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中。
月儿婆娑,慢慢爬上了夜空的王座。
寂静的大地,草木沉睡,小动物们藏进了自己的窝巢。
请问:这首诗歌通过哪些意象来描绘夜晚的景象?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是什么?
练习题2:
以下是一首诗歌的片段,试着解读作者想要通过意象传递的含义:
一位年迈的渔夫,弓着腰,站在河边。
他的皮肤晒得黝黑,线条勾勒出岁月的痕迹。
像是一幅油画,他和河水融为一体。
请问:这首诗歌通过哪些意象来描述渔夫?作者想要传达的含义是什么?
练习题3:
以下是一首抒情诗的节选,试着解读其中的比喻意象:
你是春天的微风,在我的脸颊轻轻吹过。
你的声音如同花开的音符,飘荡在空气中。
你的目光,明亮如夏日的阳光,温暖我的心房。
请问:这首诗歌通过哪些比喻意象来描绘对象?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是什么?
练习题4:。
1.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
“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7示例: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示例: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示例: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示例: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2.“桑”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它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古老农作物,也可借指农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示例: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3.在古典诗词中,中国文人多用“扁舟”或“舟”的意象来承载自己向往自由、渴望回归自然、淡泊世事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示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4.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
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也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示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示例: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清风”拂面,撩动古人的心弦,又化作佳句融入古代的诗文,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示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示例: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6.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常与季节更替、时间流逝、羁旅游子、凭栏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联,因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比如唐诗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示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7.“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
诗歌意象题及答题技巧1. 哎呀呀,诗歌意象题那可是很有意思的呢!就像李白的《静夜思》里的“明月”,那就是个典型的意象呀。
那遇到这种题要咋做呢?嘿,咱得先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呀,想想明月代表啥,思乡呀!然后看看诗人咋用它来表达情感的。
遇到这种题可别慌哟!2. 哇塞,诗歌里的意象好多好多呀!比如王维《使至塞上》里的“大漠”,多有感觉呀!那做这类题的技巧之一就是要结合整首诗的意境呀,不能孤立地看意象,要把大漠放到整首诗的画面里去体会,这样才能懂诗人想表达啥情绪,对不对?3. 嘿,你们知道不,诗歌意象题有时候就像猜谜语!像柳宗元《江雪》里的“孤舟”,这不就是个关键意象嘛。
答题的时候要把意象和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呀,想想那孤舟上的人是多么孤独寂寞冷呀!咱可不能乱答一气呀!4. 哎呀呀,诗歌意象题有时候挺难搞的哦!但就像李清照《声声慢》里的“黄花”,咱抓住了它的含义就好办啦。
答题时一定要具体分析意象背后的深意呀,不能只说个表面,要像挖宝一样深挖,这样才能得高分哟,知道不?5. 哇哦,诗歌里的意象可真是丰富多彩呢!好比杜甫《春望》里的“花鸟”,那可是很有讲究的意象哟。
在做这种题时要注意理解意象的多层含义呀,花鸟看似美好,可在诗里却可能表达着悲伤呢,是不是很神奇?可别小看了它们哟!6. 嘿呀,诗歌意象题真的需要好好琢磨呢!像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雪花”,多有意境呀。
答题时要紧紧围绕诗歌主旨呀,不能答偏了,要像射箭一样瞄准靶心,这样才厉害呢,对吧?7. 哇塞,诗歌意象题也没那么可怕嘛!比如王之涣《登鹳雀楼》里的“白日”,多有画面感呀。
我们答题的时候要注重解读意象对主题的强化作用呀,这就像给画添彩一样重要呢,可不能马虎哟!8. 哎呀,诗歌意象题有时候就像走迷宫!像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金柳”,是不是特别美呀。
但答题要细心哟,要分析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呀,这样才能领略诗的魅力,可别乱冲乱撞呀!9. 总之呢,诗歌意象题只要掌握了技巧就不难啦!要仔细分析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多联系诗歌整体。
古诗情感意境分析练习1.(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答案】(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
(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
)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
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
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
鉴赏材料选自我国清代著名词曲家万树的《望江怨·送别》。
万树(1630-1688),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常州府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
他才思敏捷,学识明达,工词善曲,不仅是词学家,而且是著名戏曲文学作家。
万树少年时即遭变乱,嗣后家境清寒,长期飘泊四方,历在山西、陕西一带游历。
清顺治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
康熙年间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闲暇时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终以怀才不遇,忧郁积劳成疾,拜辞吴兴祚回乡,不幸病死于广西江舟旅途中,终年仅58岁。
万树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词曲家,词曲风创新,硕果累累,其新编的《词律》对中国词坛的贡献尤为巨大,影响深远。
一双调·清江引(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人。
曾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1)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2)简析“秋山又几重”中“秋”字的作用。
六、读下面的诗歌,回答诗后问题望月怀远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七、读杜甫的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八读杜甫的诗,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诗歌“意象类”题目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问:(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2. 阅读杜甫的五言绝句,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诗歌阅读的前提是读懂:读懂诗歌大意,读懂情感,读懂题干。
尤其是读懂题干,找出答题方向,否则,答题南辕北辙,高分也将与你无缘。
请你审读以下诗歌,在读懂的前提下,重点关注题干提问方法和解答时的思路方法。
【原则:问什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凋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竹。
1.“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5分)【问的是意境(一般为四字词)、情感】①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凄冷、冷清、凄凉)的氛围,②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惆怅、失落、忧伤、惜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6分)【探究主旨,结合诗意分析即可】【示例一】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
②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
③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示例二】①是失意惆怅。
意在感伤自身。
②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
③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6分。
表明看法,得2分;结合诗句解说,得2分;揭示诗句含义或表达作用,得2分。
)诗歌原意:距离都门畅饮已三年了,走过尘世的很多地方。
相见欢笑还很温暖。
如同无波的古井、有节的秋竹一样,你我也都保持着高尚的品格。
在这微明的月色淡淡的云的夜你又要乘孤舟远去,心中不免惆怅。
但在这酒樽之前不用皱眉。
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个行人。
酒楼秋望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完整版)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本文主要讲述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其中意象指诗歌中的形象,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结合,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而意境则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意境是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鉴赏意境需要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在于,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而意境则是由意象组成的整体效果。
例如,XXX的《江雪》和XXX的《天净沙·秋思》都是通过意象构建意境的。
《江雪》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XXX”和“雪”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寂静、孤寂的意境。
而《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XXX”、“夕阳”和“断肠人”等意象,则构成了一种萧索悲凉的深秋意境。
在鉴赏意境时,需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
例如,XXX的《鹿柴》通过“空山”、“人语响”、“返景”和“青苔”等意象,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XXX的《桃花溪》则通过“飞桥”、“野烟”、“XXX”、“渔船”、“桃花”、“流水”和“清溪”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
总之,意象和意境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意象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和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体现,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中的重要手段。
而意境则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例如,XXX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一个优秀的诗人,能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意象意境类诗歌阅读练习(高二)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绝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1)这首宋词的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答: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海棠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宋]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听流人水调子①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1)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4分)
答: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答:
1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答柳恽①吴均【南北朝】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②。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③。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注:①这首诗是吴均与朋友柳恽的赠答之作,此诗源于柳恽要出门远行而作了《赠吴均诗三首》,吴均这首诗正是答他的诗而作。
②催轴:即催车上路。
这两句也是说晓行露宿,饱尝风霜之苦。
[③原陆:高原和平陆。
这两句是说,你这一去远隔高原和平陆,究竟去到哪里呢?
(1)本诗的第三至六句选取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答:
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逋
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答:
15.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答:
1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醉花间
(唐)冯廷巳
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
少年看却老。
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1)、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
答:
高考常见的形容意境词语:
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清新明丽孤寂冷清恬静优美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萧瑟凄凉安谧美好清冷幽静壮阔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