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浴熏洗疗法学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2.79 KB
- 文档页数:13
熏洗疗法中药坐浴熏蒸
将中药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
具有开泄腠理、通调气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疏风止痒等功效。
1、物品准备
(1)四肢部位:盆内盛煎好的中药、橡皮单、浴巾。
(2)眼部:治疗盘、治疗碗(内盛煎好的中药)、纱布、镊子、胶布、眼罩。
(3)会阴部:助康坐浴器,坐浴盆内盛煎好的中药,坐浴架、毛巾、必要时备屏风。
2、操作方法
(1)四肢部位熏洗法:
①床上铺好橡皮单,将盛有中药液的盆放于橡皮单上。
②将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盖住患肢及盆,使药液蒸汽熏蒸患肢。
③待药液不烫时,将患肢浸泡于盆内,约10分钟。
④泡毕,擦干患肢,撤去橡皮单,药液可留至下次再用(一般每剂药液可泡2~3次)
(2)眼部熏洗法::
①将盛有药液之治疗碗上盖一带孔纱布,将孔对准患眼熏蒸。
②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取纱布蘸药液擦洗眼部。
③洗毕,根据需要用无菌纱布盖住患眼,胶布固定或戴上眼罩。
(3)坐浴法:
①把中药药液倒入助康坐浴器内,设置好坐浴的时间和温度,盖上专用熏蒸盖。
②让病人暴露臀部,若有创面覆盖,则揭去敷料,将患处对准盖孔,坐于熏蒸盖上熏蒸。
③待药液不烫时,撤去熏蒸盖,让病人将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④洗毕,擦干臀部。
如需换药,则上药后敷盖无菌敷料。
3、护理
①熏洗药液必须严格掌握温度,熏蒸时,药液应加温至蒸汽上冲,但也不可过热(尤其是眼部熏洗),避免烫伤。
熏洗法、全身药浴法讲座-V1熏洗法与全身药浴法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式,因其疗效显著,备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治疗方式。
一、熏洗法熏洗法是通过将中药煎煮后的药液进行蒸发,让其产生气体,在人体表面熏洗、吸入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药物的气味与人体表面的皮肤、经络、穴位结合,通过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去湿利水等效果,从而使身体得到治愈。
熏洗法的操作简单,可份为以下几步:1.将中药放于砂锅中,加水煎煮。
2.将煎好的中药液,倒进装有药材的器皿中。
3.将器皿放于床边或患者旁边,以便吸入产生的药蒸气。
4.将毛巾或被子蒙在器皿与身体之间,以防止药液的蒸发。
熏洗法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对于外感风寒、气虚湿重、虚风痰咳、皮肤病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全身药浴法全身药浴法是将药物加入到热水中,患者全身浸泡在水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是通过人体皮肤吸收药液中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人体内部,达到治疗目的。
全身药浴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药材,较为常用的有红花、艾叶、人参等。
2.烧开水,将药材放入热水中浸泡20-30分钟,使药效充分溶解。
3.将药水倒入浴缸中,用手指将其充分搅拌。
4.调整水温至合适的范围,温度一般为37-42摄氏度。
5.将患者浸泡在药水中,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取出后轻轻擦干身体即可。
全身药浴法治疗范围广泛,尤其对于风湿病、骨质增生、关节炎、皮肤瘙痒等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总之,熏洗法和全身药浴法虽然操作简单,但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严格控制药物量和温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医院熏洗疗法操作指南
将药物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
具有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
一、适应症
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痛、皮肤病、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中药液、镊子、毛巾、橡皮单、纱布、面盆或坐浴盆、坐浴架、大浴巾(根据熏冼部位选用以上物品)
三、操作方法
(一) 四肢熏洗法
1、将煎好之药液倒入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容量。
2、橡皮单垫于盆下,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围盖
患肢及盆,使药液之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浴巾,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泡洗。
(二) 眼部熏洗法
1、将煎好之药液乘热倒入治疗碗中,碗口围一纱布,中间露一小孔。
2、患眼对准小孔,接受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纱布蘸药液轻轻擦冼患眼。
(三) 坐浴法
1、将煎好之药液倒入坐浴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容
量,置盆于坐浴架上,盖上有孔木盖。
2、患者暴露臀部坐在木盖上,使患部对准盖孔,
进行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四、注意事项
(一) 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暧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二) 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防止烫伤皮肤。
(三) 有包扎之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四) 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坐浴法。
中医熏洗法课件中医熏洗法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综合治疗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熏洗法的概念、原理和具体操作流程,并分享实践经验,探讨其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和现状,以期为读者了解和应用中医熏洗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医熏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中医熏洗法是一种借助药物的热力和药效,作用于皮肤表面,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它结合了中药的独特成分和热力的物理作用,使得药物可以快速渗透到皮肤深层,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达到缓解疼痛、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中医熏洗法的具体操作流程1、准备器具:选择一个适合的容器,可以是一个盆或者一个浴缸,确保容器清洁干净,没有油脂和污垢。
2、准备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将中药煎煮或浸泡在水中,制备成药液。
3、调整水温:将药液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一般以40℃左右为宜。
4、熏蒸:将药物蒸汽作用于患部,可以用毛巾或纱布覆盖在患部上,使药物蒸汽充分作用于患部。
5、洗浴:将患部浸泡在药液中,持续10-20分钟,注意保持水温。
6、清洁:结束后用清水将患部清洗干净,保持皮肤干燥。
三、分享实践经验中医熏洗法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肤病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同时,该方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适合在家庭中推广使用。
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四、中医熏洗法的历史渊源、发展变化和现状中医熏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熏洗疗法的记载,如“温熨汤者,治十种大风方”。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熏洗法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创新,适应了更多疾病的治疗需要。
在现代医学的推动下,中医熏洗法逐渐与西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治疗方法。
目前,中医熏洗法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熏洗法、全身药浴法讲座(1)熏洗法、全身药浴法讲座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两种常见的中医推拿疗法——熏洗法和全身药浴法。
1. 熏洗法熏洗法是指利用药材的熏蒸作用,通过熏气的作用,达到调节人体气血,治疗疾病的效果。
这种方法在中国的古代医学中就已经存在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属熏法,一种则是洗澡熏法。
(1) 纯属熏法纯属熏法即将药材加工后直接进行燃烧,熏制病人。
这需要用到炉柴和加药,将药材放置在炉柴上燃烧一段时间,熏制病人。
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体的汗水就会将药材吸收,并治疗病症。
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等疾病。
(2) 洗澡熏法洗澡熏法则是指将药材加入到水中,然后通过水蒸气的作用,让药物的有效成分渗透到人体中。
这种方法需要将药材放入漱口杯、茶壶等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开水,让药材浸泡一段时间后,将药液倒入盆中,再进行洗澡。
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皮肤病、风湿病等疾病。
2. 全身药浴法全身药浴法是指将药材浸泡在水中,然后让患者通过水中的热气蒸腾的作用,吸收药物成分来治疗疾病。
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
全身药浴法是一种非常简单又方便的疗法,只需要将药材浸泡在水中,再加入适量的热水,让病人全身浸泡,在大约20~30分钟左右,水的温度要控制在38度~42度左右。
全身药浴法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药材的熏蒸作用,调节人体气血,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水的冲击和热气蒸腾的作用,促进病人脉络扩张和新陈代谢。
总之,熏洗法和全身药浴法是中医推拿疗法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可以很好的治疗许多疾病。
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材的选择和控制熏、浴水的水温,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谢谢各位听众的聆听。
中医药浴熏洗疗法学习资料1.药浴熏洗治疗疾病的原理在外治法中,使用药浴熏洗是中医治疗中较为普遍的重要手段。
中药饮片水煎以后,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汽熏蒸患处,并用温热药液淋洗局部相关部位,或用煎出液来洗浴,以起到治疗作用。
药浴熏洗融合了洗浴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水是其中的媒介,故应用药浴熏洗疗法要注意用水的讲究和药的辨证施治。
水的物理作用:人类的进化自海洋而上了陆地,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离不开水。
水在常温下为液体,是良好的溶媒,可溶解大部分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不同的疾病,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相应药物溶于水中进行药浴治疗。
水具有很大的热比和热容量,能够持续地对人体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水的热导力为空气的33倍,故利用“温度"来治病时,大多以水为媒介,而就水本身的理化特性而言,就有多种治疗作用。
①水温:不同的水温与人体接触会有不同的物理治疗效果。
温度在37C 左右的水正好与人体体温相当,温热水洗浴时人体外周血管有扩张作用,使人体排汗量增加,血压下降,原量增多,心率有轻微的加快;可降低神经兴奋性和痛觉传导作用,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胃肠功能,提高造血和免疫功能,故37的水为“温水浴”。
当水温上升至39~42C之间时:人体肌肤血管暂时收缩;体内血管开始扩张,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可达每分钟100次以上;故提示我们在给心血管病人应用药浴时不宜在此高水温中停留时间过长。
②静水压:全身泡在浴缸里,浸在水中,水的静水压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当浸在水中的人体表面所承受的平均水压为40~60g/cm2,此时胸围缩小1~3cm,腹围缩小2~5cm,由于胸腹受压,横膈膜上升容易,下降困难,出现吸气吃力,呼气顺畅,从而促进了呼吸运动的锻炼,这对通气障碍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是有益的。
静水压还可以通过压迫外周血管,影响血液再分配,从面增加内脏器官的血液供应,并使回心血量增加,有利增强心脏的功能,改善肝、肾、胃肠功能。
③浮力:物体在水中失重则产生浮力,水的比重越大,浮力愈大,人体在浴液中(指全身浸浴)失去的重量,约为体重的90%以上。
失重者的浮力作用,使肢体在水中活动轻便容易,这正适合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和恢复。
④水的摩擦:在淋浴或喷射药浴中,快速运动的水分子,可以不断地冲撞、摩擦皮肤,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
这种摩擦有助于皮肤血管的扩张、血液循环的改善。
还可作用于神经末梢,通过中枢反射,调节机体代谢,产生镇痛、镇静效应。
2.药浴所用熏洗药物的治疗效应药浴熏洗中通过煎煮相关的药物,使有效成份溶于水中,然后采用先熏后洗等温热熏蒸洗浴法使药物透过皮肤、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布全身,通过物理效应与药理效应双重作用发挥治疗功能。
不同的病证,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相应的药物,就产生了不同的治疗作用。
(1)发汗解表:熏洗药浴中的解表药,除了有发汗解表作用外,还具有促进斑疹透发、止咳平喘、缓解疼痛的作用。
按其药性与临床功效,解表药又分为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两大类。
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等。
辛凉解表药如桑叶、菊花、牛蒡子、薄荷等。
解表药无论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其共同点是辛味,都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等表证如发热、恶风(寒)、头痛身疼无汗或少有汗以及风寒湿痹等的治疗。
(2)活血通络:药浴熏洗中的活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血淤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病证。
活血化淤药按其作用强弱分为和血、行血、破血三类。
和血即和利血脉,其作用平和,主要从调整全身气血功能着手,去除血脉阻滞的因素。
如对热证,凉血以泻热;对寒证,温经以散寒;寒热适当,血脉自然流畅,通行无阻;行血是使淤血流动消散,不再停滞,作用中等。
破血又称逐淤,是攻逐停滞于体内较重的淤血,作用较猛。
现代医学认为,活血药的作用包括:扩张血管,如毛冬青、丹参.能改善血液循环;活血镇痛,如延胡索、川芎;抗菌消炎,如大黄、虎杖;抗肿瘤或抑制其增生,如三棱、莪术;促进子宫收缩,如益母草、川芎;促进肿块吸收,即促进在血管外的自体血液和血块吸收,如三梭、莪术;有些中药还有抗凝作用,如水蛭、地龙等适用于胸痹、月经痛、盆腔炎、脓肿、溃疡、脱疽、肠痈,腹腔、盆腔包块、血积、囊肿等病证的治疗。
(3)清热解毒:药浴中不少药物有清热解毒作用,在中医理论中“毒”的含义较广泛,所谓“毒”,即“物之能害人者”,泛指现代医学所说的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和伴随的病理改变(包括毒性反应),各种化脓性感染(毒疮)等,如疮痛、疖肿、肺痈、乳痈、肠痈、菌痢和--部分痛毒性传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乙脑等均属热毒的范畴。
清热解毒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消炎、利尿和抗感染作用。
常用药有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蚤体穿心莲、百部等。
(4)祛腐生肌:药浴熏洗通过药液中有祛腐生肌怍用的药物对肌肤的刺激而发挥治疗作用。
这类药在局部出血时可以止血,在感染与局部红肿时,可解毒消炎、消肿止痛;患部分泌物过多时,可以收敛;有腐败坏死组织时可以脱腐;患部组织生长不良、久不愈者,可以生肌收口等。
常用药物有五倍子、白矾雄黄、硼砂、冰片、蛇床子、山慈姑等。
(5)美容:药浴熏洗中加入美容药物具有良好的润肤养颜作用,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心者,脉之和也,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发色不泽,面黑如漆....”调理气血是美容的重要原则。
具有养颜作用的药物,如川芎、白芷、白术、麦冬、花粉、玉竹商陆、茯苓、当归、桃仁等,均属药浴中的美容佳品。
(6)祛病延年:在一些药浴方中所用中药含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化学成分,可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功能,如首乌、黄精旱莲草、天门冬等,均有祛病延年的作用。
3.药浴熏洗皮肤给药的途径人体通过分布于全身的经络,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肌肤、五官、百骸,沟通内外,贯穿上下,构成有机整体,经络也就成为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路。
面药浴正是利用经络沟通内外,通过入体皮肤穴位给药,使药物直达脏腑。
正如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病之所在,各有其位,各有其名,各有其...按其位,循其名,核其形,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达脏腑也。
”本疔法通过药物渗透皮肤,由经人脏,输布全身,直达病所来进行补虚泻实,调和阴阳,使人体的各种功能得以恢复正常。
4.局部治疗药浴熏洗疗法除了全身浴治外,尚可对局部进行熏洗治疗,对病变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抗毒祛腐等作用,对某些感染,药液-一方面通过和皮肤的接触可持续不断给药,一方面可清除局部致病原与代谢产物,要比一般单纯局部用药疔效更加完善,有利于疾病更快地恢复。
5.汽雾吸入与愉悦治疗在药浴熏洗治疗中,水温可产生-一定的汽雾,尤其是温度较高的药液,会蒸、挥发出有益于患部的气体,乘热先熏身体,使部分药物成分,通过口鼻吸入,一方面滋润相关器官(五官、诸窍),一方面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进行药浴,或直接接触患病部位,或浸泡全身,特别是全身浴(包括淋浴)是以沐浴形式给药,患者完全是在一种宽松的过程中接受治疗,这样就消除了服药怕苦、注射怕痛的紧张感。
这种躺在浴缸中彻底放松的治疗是其他疗法无法比拟的。
药浴方药中有些药具有芳香的气味,使病人在药治中产生快感,不同类型的药浴,可使患者分别产生轻松、愉快、振奋等良性情绪。
6.药浴熏洗的适应范围最初药浴法多用于外科疾病(如痈疽疮疡),以及皮肤、外伤病证的治疗,随着外治,特别是药浴熏洗疗法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药浴的治疗范围愈来愈广泛。
现在药浴熏洗的治疗范围已延伸扩大到內科妇科、男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中。
如感冒、麻疹、中风、高血压病、偏头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痈、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带下、乳腺增生、子宫脱垂慢性前列腺炎早泄、胎黄、重舌、小儿肺炎、腮腺炎、湿疹荨麻疹、白癜风、神经性皮炎、近视、白内障角膜炎、沙眼、中耳炎、耳鸣、耳疖、鼻炎鼻衄、咽炎、牙痛、龋齿、口疮等。
除此而外,药浴熏洗法在治疗老年病以及美容方面也有较理想的疗效。
有资料显示药浴熏洗法在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研究方而亦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总之,凡临床各科疾病,无论在表、在里,或在半表半里,凡内外上下和一切脏腑之病证,特别是“病者衰老面不胜攻者;病者幼小不宜表者;病邪郁伏急难外达者;局部之疾药力不易到达者;上下交病不易合治者;内外合病势难兼顾者;病势急不易急止者;既要祛病又怕药苦者等”,均可用药浴熏洗法进行调节治疗。
7.药浴熏洗疗法的种类药浴熏洗疗法可分为全身熏洗法局部熏洗法两种。
简单讲,这是熏法与洗法优点的组合,是一种先熏后洗的药浴方法,即选择相应的药物煎取药液,温度高时先熏蒸患部,待温稍降后再进行洗浴,有疏通媵理、消肿止痛、祛风止痒等作用,适用于妇科、外科、男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病证的治疗。
(1)全身熏洗:属浸浴,是药浴的主要方式之一。
是将药物煎取较多药液作为洗浴水,放浴缸、浴盆,或较大的木桶盆池中,周围用浴罩围住,防止中药蒸汽很快散逸,待药液温后浸泡除头以外的身体各部于药液中,进行全身洗浴。
浴帐中仍弥漫着重要蒸汽。
它的特点是熏洗接触全身皮肤范围较大,浸洗时间较长,可影响全身毛窍及腠理,药物吸收面大,效果显著,治疗后全身可有舒适感,为广大患者所乐于接受。
若是熏洗时感到闷气则可把浴帐撤去。
(2)局部熏洗:本法亦属局部浸浴,是将药物加水按常规取液后,用以先熏后漫洗身体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熏洗时间宜长,使药液有足够的时间由表及里,发挥治疗作用。
本法既有利于局部病灶的治疗,又有药浴入内的全身治疗效果。
下面介绍局部熏洗的几种方法。
①手熏洗法很据病症先选定用药处方,准备好脸盆、毛巾、布单。
将煎好的药物乘热倾入脸盆,患者先把手臂搁于盆口上,上覆布单不使热气外泄。
待药液不烫手时,把患手或前臂漫于药液中洗浴。
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避风。
②足熏洗法按照病症先定用药处方。
准备好水桶或铁桶、小木凳、布单、毛巾。
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人木桶或铁桶中,桶内置1只小木凳,略高出药汤面。
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足搁在桶内小木凳上,用布单将桶口及腿盖严,进行熏蒸治疗。
待药汤不费足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没于药汤中泡洗。
根据病情需要,药汤可浸至踝关节或膝关节部位。
熏洗完毕后,用肝毛巾擦干患处皮肤,注意避风。
足部是三条足阴经和三条足阳经循行的地方,有第二心脏之称,按照全息论的观点,足部是全身的缩影。
它分布着全身相应组织器官的穴位,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部位。
足浴是将相应药液倒人脚盆内,让患者双足置盆内浸洗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既可治疗局部病变,如足跟痛,脚癣,也可治疗全身病,如高血压、失眠等。
经常足浴,还有保健作用。
民谚曰:“春天洗足,升阳固脱;夏天洗足,祛湿除暑;秋天洗足,润肺濡肠;冬天洗足,丹田温灼。
”在进行以上手足熏洗时要注意,药物置于盆内时周围务必围紧围牢,防止药物蒸汽散逸,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