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劳动及技术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8.00 KB
- 文档页数:31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本教案适用于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
一、教材概述本册教材是“劳动与技术”学科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学科的基本概念、劳动生产中的技术知识、生活中的实践技能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2.增强学生对生产劳动的认识和理解,增加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健康的劳动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学生能够理解生产社会化和劳动生产中的科技发展趋势,为未来做好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全册内容的概述以及各个重点章节的详细介绍。
1.概述本册教材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与科技发展:生产和科技是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本册教材从生产和科技的角度,介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劳动生产基础知识:本册教材着重介绍了劳动生产的基础知识,包括生产力的概念、生产方式的变化、工具的发展、组织和管理的方法等。
(3)生活实践技能:本册教材也涉及了许多生活实践技能,如饮食安全、文明礼仪、安全知识等等。
2.劳动生产基础知识本章介绍了生产基础概念和劳动生产的基础知识,如生产力的概念、生产方式的变化、工具的发展、组织和管理的方法等。
(1)生产力的概念: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是生产力以及其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学会分类理解不同的生产力和其特点,从而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生产方式的变化:学生应该知道目前生产方式的不同形态,了解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和演变过程,从而懂得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工具的发展:生产工具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本章中,学生应该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生产工具,他们的功能和特点,从而了解工具的发展重要性。
(4)组织和管理的方法:生产需要有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本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生产组织和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特点和重要性。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的第二章“生活中的工具”,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手工工具及其用途,学习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纸张、木材等材料的加工和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手工工具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工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
教学重点:掌握手工工具的名称、用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手工工具(如剪刀、美工刀、尺子、圆规等)、示范作品、教学PPT。
学具:手工工具、纸张、木材、安全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使用手工工具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手工工具,讲解它们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制作一张简单的书签为例,示范使用剪刀、美工刀、尺子等工具进行制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分享(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强调手工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活中的手工工具》2. 内容:① 手工工具的名称、用途② 制作书签的步骤③ 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创意笔筒。
2. 答案提示:① 使用废弃的饮料瓶、纸张等材料;② 结合课堂所学,运用手工工具进行制作;③ 注意安全操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其他可用的材料,尝试制作更多有趣的手工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手工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
2. 例题讲解:制作书签的步骤和技巧。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社会实践技能培养教案。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社会实践技能培养教案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模拟工作环境中更好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各种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
例如,在小组制作玩具时要求学生各自扮演角色,若一个组需要扮演玩具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时,他们就需要先学习图形设计、计算面积、结构模型等技能,再按照生产流程进行专业角色分工,带动其他组员发挥其所长,从而让操作在有规划、有技巧的基础上有了更高效的体现。
二、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文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让奉献、爱心和关爱成为自己的习惯。
例如,在家庭社区中学生要完成一定的义务工作,如打扫小区卫生等,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社会中能够更好地与人交往,更具文化底蕴,成为有担当的人。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情感社会情感是一种能量,可激励人们向往中迈进,也是决策迈步的动力结果。
社会实践技能培养教案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认识和感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真心,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社会情感。
例如,在义卖活动中,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物尽其用、定价精准、使命到位的能力和能量,盼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社会带来更好的福音。
四、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实践技能培养教案还鼓励学生和社会发生真正的互动,通过实践让他们体味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
学生在这里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技能和基本素质,还应明确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例如,在生动的模拟劳动经验中,让学生深刻体悟到劳动的艰辛和付出的价值,体现“劳动光荣,创造无限”理念。
同时他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立场,为社会的和谐崛起流放自己的做出贡献。
社会实践技能培养教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情感及承担社会责任。
他们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爱心、责任和担当。
《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课题:整理校园真舒畅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1、通过劳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2、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劳动工具和方法【教学准备】:大扫昂,小宫帚,拖把,簸铁锹,酒水壶,水盆,抹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校园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校园环境的整洁优美要靠我们的创造和保持。
整理打扫校园是每个同学应尽的义务。
【讨论交流】:大家先说一说自己整理打扫校园的经历和感受:A:打扫校园很辛苦,我们要注意保持。
B:看到校园很整洁,我们心情很舒畅。
C:图书要分类别,整齐有序的摆放。
D:要选用合适的工具,才能打扫干净。
【劳动实践】:在做卫生打扫时,不同的地方采用的方法和工具也不一样。
1、硬化地面。
硬化地面可以用小茗昂扫,走廊、过道可以用拖把拖。
2、土质地面。
土质地面清扫前,要先把杂物捡干净,拔出地面上的杂草,不平整的地方要用铁锹铲铺平整。
扫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可以提前洒水。
3、整理展览墙。
要固定脱落的作品,擦拭灰尘,更换新作品,合理安排版面。
4、清理阅览室。
按照书的类别有序的摆放图书,并清扫尘土,为同学们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分组活动】:分组打扫我们的教室和清洁区,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作业设计】: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间。
【教学反思】:2课题:我爱开心小农场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1、掌握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的技巧和方法。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劳动获得的成果很开心。
【教学重点】:1、合理规划,选好适合开辟小农场的场所。
2、学会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实践。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一、讲解技巧,分派任务教师在开始时讲解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的技巧,并示范。
学生观摩向组长分派任务,介绍注意事项。
二、组织实施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实施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并在此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课整理书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收拾、整理书包的方法,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造就良好的品行。
教学重点:整理书包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教具准备:两个书包、语文课本、数学课本、一些作业本、文具盒、卫生巾、一些课外书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情境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法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导入新课1.游戏:比赛找书。
(1)•同学们每天都背着书包来上学,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个书包,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请两位同学上來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找书比赛,看谁找书的速度快。
你们能猜岀他们谁可能找到得快一些吗?(2)•按要求找出语文书和数学书。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按照要求开始找书。
2.让学生体会整理书包的必要性。
(1)想一想:XX同学为什么找得慢一些?(两人小组讨论后发言)(2)X X同学,刚才你为什么找得那么慢?(3)老师展示两个书包(一个整洁,一个乱七八糟)小结:我们每节课拿书和本子,如果书包里乱七八糟的,容易拿得到吗?(4)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呢?生: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來学习整理书包。
(板书:整理书包)二、学习新课书包是我们携带学习用品的容器,如果能够合理安排空间并经常整理,使用起来就会更加方便。
【观察思考】观察自己书包里面的结构,想一想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交流:1・书包里分成几个区?2.它们的结构适合放着哪些物品?3.哪个区域取放最方便?小结:我们大多数人的书包是由大、中、小三层夹包组成的,可以分类放书本,旁边还有两个小袋子,可以放水壶和雨伞等,特别方便。
书包的背面有两条又宽又软的背带,可以让我们轻轻松松的把心爱的书包背在肩膀上。
【设计方案】怎样合理施用书包内的空间(一)、学生交流:1.同学们检查一下自己的书包,干净吗?里面有序吗?2.每天整理书包,把不需要的物品拿出来。
3.常用的物品应放在容易取放的地方。
1.开垄目标达成了解开垄栽培的优点,开垄所用的工具,学会开垄,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和劳动品质。
活动过程引入话题1. 春天来了,我们的爷爷、奶奶、妈妈又开始栽培土豆、辣椒、黄瓜等蔬菜了。
2.在栽培蔬菜前爷爷、奶奶们先做什么工作?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翻土、平整土地、开垄等,需要用到铁锨、铁耙等)3.将要栽培蔬菜的地面做成拱形(用纸示范)叫做开垄,也叫起垄、做垄。
说说议议1.为什么在栽培蔬菜时要开垄?开垄有什么好处?(能加厚耕层、提高地温、改善通气和光照状况、便于排灌)2.开垄一般用到哪些工具?铁锨、开垄机等3.如果种植蔬菜的面积较大,开垄一般用开垄机,如果是房前屋后的小菜园,爷爷、奶奶们开垄常用的工具是什么?4.爷爷、奶奶们在小菜园栽培蔬菜时是怎样开垄的?你见过吗?能描述一下吗?(垄的高低、垄距、垄向需根据作物的种类、土质、气候条件和地势等而异,一般高可设为15-20厘米、宽30-40厘米,垄距以适宜蔬菜采摘为宜,垄向一般为南北向)5.垄开好后,还会在垄上覆膜,覆膜有什么好处呢?(保温度、保水分)实践体验分小组到小农庄体验怎样翻土、平整土地、开垄。
劳动实践分工表班级 小组名称 活动主题 指导老师 姓名 小组分工姓名小组分工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掌握了开垄的方法了吗?回家之后协助爷爷、奶奶们一起开垄、覆膜,学习栽培蔬菜吧!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2.种植青菜(一)了解种植青菜的步骤及方法,激起学生对种植青菜的兴趣。
培养学生多大自然的热爱1.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些蔬菜?你的家人喜欢吃青菜吗?2. 总结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种植青菜3.出示图片:种植青菜图片4.放录像:种植青菜种青菜的步骤:1、浇水;2、翻土;3、施肥;3、平整土地;4、撒种;5、平整土地1. 进入小农庄种青菜,教师明确种植前对的行距、株距。
我的收获 我的收获引入话题温馨提示目 标 达 成活 动 过 程实践体验2. 安排学生按时进行浇水、田间管理;并进行每天进行观察。
2024年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一、教学内容章节四:我们的手真巧——学会使用剪刀、胶水等基本工具,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章节五:生活中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识别人民币,进行简单购物计算,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剪刀、胶水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人民币的认识及简单的加减计算。
教学重点: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等手工制作材料;仿真人民币、购物场景图、计算器。
学具:每位学生配备一套手工制作工具;仿真人民币、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手工制作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购物场景,介绍人民币,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15分钟)讲解剪刀、胶水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
教授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学习简单的购物计算。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示范如何使用工具进行手工制作。
解析人民币购物计算例题,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进行人民币购物计算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实践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左侧:手工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右侧:人民币的认识及购物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手工制作:利用所学工具制作一幅贴纸画。
数学练习:完成人民币购物计算习题。
2. 答案:手工制作:无标准答案,注重创意与技巧。
数学练习:答案见习题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小小发明家创意工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1课:认识工具学习使用锤子、螺丝刀、锯子等基本工具。
了解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 第2课:制作小木屋学习使用锤子和钉子,制作一个小木屋模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第3课:简单的机械学习滑轮、杠杆等简单的机械原理。
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机械的作用。
4. 第4课:制作小风车学习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一个风力发电的小风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5. 第5课:创意手工艺学习使用废旧物品,如纸盒、塑料瓶等,进行创意手工艺制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注重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2. 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评价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各种工具、材料、废旧物品等。
3. 实验室、工坊等实践场所。
六、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创意工坊,准备好各种工具、材料和废旧物品。
2. 教学资源准备:制作好教学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
七、教学实施:1. 第6课:探索身边的科技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科技产品,了解其原理和作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第一单元:纸工初步纸工,是三年级学生睁开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系统地学习使用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等纸工常用工具,学习运用剪、刻、折、贴、撕、拼、插、卷、编、植等纸工基本技法来制作作品:拼接玩具,编制书签,做团花、拉花、彩灯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教课安排: 3 课时教课内容:(第一课时)认识纸的知识教课目的:1、认识纸的种类和它的用途。
2、认识我国初期的造纸术和造纸方法。
3、介绍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教课重点、难点: 认识纸的种类和它的用途。
教具准备:各种生活中常用的纸教课时间:()月()日教课过程:一、导入纸——纸工制作的基本资料。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到处离不开纸,纸的种类好多,它的用途十分宽泛。
你知道一些对于纸的知识吗二、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介绍采集的对于纸的图片、资料,相互谈谈自己知道的纸,充足感觉纸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议一议:纸的产生和发展。
三、集体学习1、造纸术的发明。
2、初期的造纸方法。
3、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4、介绍几种常用的纸。
教课内容:(第二课时)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教课目的:1、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并会使用。
2、认识纸工制作的符号并掌握一些纸工的基本技法。
3、制作纸工时的安全防备。
教课重点、难点:学会依据制作符号制作纸工。
教具准备:常用的纸工工具教课时间:()月()日教课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知道做纸工要用什么样的工具呢你知道图上的虚线、实线、密集的小点子表示什么意思吗(小组议论)二、认识纸工工具1、剪刀:是最方便的裁剪工具。
2、美工刀:切刻的工具。
3、胶水:常有的粘贴资料,使用时注意卫生。
4、胶带:有双面胶、透明胶等,粘贴时洁净又快速。
5、直尺:用来计算、刻和划线的工具。
三、认识纸工制作符号1、山线-------------------2、谷线—-—-—-—-3、剪切线4、粘贴面5、挖切四、教课纸工的基本技法教师示范学生学习:剪、刻、贴、撕、拼、插、卷、编、植、山线切折、谷线切折、压引法。
三年级劳动教育全册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劳动教育全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劳动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3. 培养劳动习惯和责任心;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劳动的定义和重要性;2. 劳动技能的培养;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责任心;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材:三年级劳动教育全册;2. 教具:图片、实物、PPT等;3. 其他:劳动场地、劳动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劳动的定义和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不同种类的劳动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劳动的内容和方式。
2. 讲解劳动技能的培养方法,如刷牙、洗衣服、整理书包等。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如扫地、拖地、整理教室等。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
3. 强调劳动的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的安全。
四、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劳动经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总结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劳动任务。
2. 引导学生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分享他们的合作经验。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家庭作业:请学生在家中参与一项劳动活动,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拓展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加深了他们对劳动的认识。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含义。
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熟悉的劳动场景,引发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思考。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解释劳动与技术的含义,并强调其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分享劳动与技术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等。
2.1 学习目标:2.2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经历,引发他们对良好劳动习惯的思考。
讲解良好劳动习惯的定义:解释良好劳动习惯的含义,并强调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分享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技巧,如制定计划、养成规律的劳动习惯等。
第三章:家庭劳动技能培养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
3.2 教学内容:家庭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基本家庭劳动技能的介绍和指导。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对家庭劳动的认识,引发他们对家庭劳动技能的兴趣。
讲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劳动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示范和指导基本家庭劳动技能: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第四章:学校劳动技能培养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校劳动技能。
4.2 教学内容:学校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基本学校劳动技能的介绍和指导。
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对学校劳动的认识,引发他们对学校劳动技能的兴趣。
讲解学校劳动的重要性:强调学校劳动对学习环境维护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示范和指导基本学校劳动技能: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学校劳动技能,如打扫教室、整理书籍、维护校园环境等。
三年级下册《劳技》全册教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整册教案1、《茶垫》教材分析:旨在通过利用纸绳编织工艺制作茶垫,掌握盘、绕、粘等制作工艺;通过去除以铅画纸作底板的步骤,培养学生的立体感,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科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制作花形茶垫;第二部分是设计制作方案,并根据方案制作茶垫;第三部分是展示及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1、了解茶垫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与装饰作用。
2、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制作一个美观的茶垫。
3、能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纸绳盘绕圆形,并将圆形有序粘接做成茶垫的相关技术。
教学难点:将做成的圆形有序地粘接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图案。
教学准备:各色纸绳、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或是使用过茶垫吗?交流汇报所见过的茶垫的形状、制作材料等方面的情况。
那你们见过用纸绳制作的茶垫吗?想不想亲手来做一个呢?揭示课题。
二、探索研究1、观察“金点子”中提供的四件范例作品。
研究讨论这四件作品各自的特点与它们的共同点。
2、想一想,在制作茶垫时应注意什么?三、学学做做教师对花形茶垫进行示范制作:1、盘圆表:将辫子绳边涂胶水边盘成6个圆形,其中一个直径稍长一些。
2、接粘:将6个圆形拼成花形的图杂,最大的一个放在中心,交接处涂上胶水。
3、围外框:将辫子绳边涂胶水边在花形的外围框2~3圈。
四、想想做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垫形状,并制作茶垫,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将学生制作的茶垫按形状分类,然后从外形、小圆的粘接,纸绳绕的平整度、紧密度方面进行评价。
2、《美丽的热带鱼》教学目标:学会用纸绳子粘贴热带鱼,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余生活。
教学准备:每生若干纸绳、固体胶重点:学会用纸绳子粘贴热带鱼难点:自我创新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教师首先给学生放了一段海底的热带鱼的录像,接着让学生看一些从网上下载的一些漂亮的热带图片,学生看了之后立刻就会喜欢上了。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教研组长签字: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学科:劳动技术三年级制定教师:出示图片抹布扫帚二.介绍功能1.抹布可以用来擦洗镜子、桌子、椅子等等,以前,我们将不要的衣服或者裤子剪成一块块地当做抹布来使用,现在,市场上也有在抹布。
2.扫帚当然是用来扫地的,可以打扫地面上的灰尘和垃圾等,以前的扫帚是用鸡毛、鸭毛制作而成的,现在的扫帚,有的还用了高梁穗等等。
三.读儿歌小妹妹,爱劳动,卷起袖,洗起碗,洗得小碗发光光。
小妹妹,爱劳动,拿起拖把拖呀拖,拖得地板亮晶晶。
小妹妹,爱劳动,找来抹布檫桌子,擦得桌子像镜子。
小妹妹,爱劳动,妈妈夸她好孩子。
四.我会做:回家和妈妈一起做家务吧!板书设计:认识家用劳动工具抹布扫帚课题第一课认识家用劳动工具课型课时 2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工具。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工具拖把和垃圾斗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工具的名称和功能。
教学准备2种生活工具电化手段多媒体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室内卫生要打扫干净,人才不容易生病。
室内门窗常开着,会有灰尘、蚊子等飞进来,如果长时间不打扫的话,将会积满灰尘。
现在,我们来看看打扫卫生必备的工具有哪些吧。
出示图片拖把垃圾斗二.介绍功能1.拖把可以用来擦洗地板,当我们用扫把扫完地板的时候,就用拖把沾水,再清理一下。
以前人们在拖地的时候,是使用抹布来擦洗的,但是打扫的速度太慢了,而且容易使人腰酸背痛,因此,拖把就被发明出来了。
2.垃圾斗用来装清理出来的各种垃圾。
三.读儿歌小妹妹,爱劳动,卷起袖,洗起碗,洗得小碗发光光。
小妹妹,爱劳动,拿起拖把拖呀拖,拖得地板亮晶晶。
小妹妹,爱劳动,找来抹布檫桌子,擦得桌子像镜子。
小妹妹,爱劳动,妈妈夸她好孩子。
四.我会做:回家和妈妈一起做家务吧!板书设计:认识家用劳动工具拖把垃圾斗课题第二课认识厨房小电器课型课时 1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厨房有哪些设备。
苏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全册教案一、抽拉式课程表(-)教学目标1.了解抽拉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掌握刻曲线的方法。
3.能根据教材中的步骤说明完成抽拉式课程表的制作。
4.学会改进课程表的抽拉结构,使其抽拉更加灵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刻曲线的技法,能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完成抽拉式课程表的制作。
2.教学难点:了解抽拉结构,能够对抽拉式课程表的结构进行改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抽拉式课程表成品与半成品,抽拉结构应用的图片案例等资料,相关教学设备。
2学生准备:抽拉式课程表的相作材料,白纸或废纸1张,纸工制作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通过灵灵和巧巧的对话,引出这个具有实用性的制作项目。
教师可以展示抽拉式课程表成品,演示抽拉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探究学习,掌握技术。
提问:仔细观察抽拉式课程表的抽拉式运动,说一说这个课程表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提问:大家再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抽拉结构学生回答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抽屉抽拉不灵活或其他具有抽拉结构的物品抽拉不灵活的情况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抽拉结构的关注,为后期改进课程表的抽拉结构打基础。
展示:制作材料。
提问:仔细观察制作材料,说说如何剪切上面的曲线。
学生回答:用美工刀刻。
提问:我们上学期学习过刻直线的技法,大家想一想,这个曲线能用刻直线的方法刻吗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白纸或废纸,在上面画一个圆形,教师演示刻曲线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时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提问:除了刚才老老师示示的曲线的方法,你们还有没有他不同的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吴注技术的多样性,学会分析比酸技术的优缺点) 3.实践体验,做课程表。
提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制作材料上的这些符号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在制作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依据步骤图制作课程表。
(对于外壳、抽拉板等部件的粘贴,学生只看步骤图可能难以理解,教师要做好演示指导)4.制作完成,试用改进。
2024年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我们的双手2. 美丽的编织3. 有趣的木工4. 纸艺天地5. 瓶瓶罐罐变变变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我们的双手:认识手的功能,学会保护双手,了解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双手特点。
2. 美丽的编织:学习编织技巧,完成简单的小作品。
3. 有趣的木工:认识木工工具,学习基本木工技能,制作简单的木工作品。
4. 纸艺天地:学习折纸、剪纸、粘贴等技巧,创作有趣的纸艺作品。
5. 瓶瓶罐罐变变变:利用废旧瓶瓶罐罐进行创意制作,变废为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木工技能、纸艺技巧、瓶瓶罐罐创意制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示范作品、教学课件、木工工具、编织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废旧瓶瓶罐罐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木工工具、编织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废旧瓶瓶罐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各种劳动场景,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双手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了解我们的双手:讲解手的功能,学会保护双手。
(2)美丽的编织:教授编织技巧,学生动手实践。
(3)有趣的木工:介绍木工工具,学习基本木工技能。
(4)纸艺天地:学习折纸、剪纸、粘贴等技巧。
(5)瓶瓶罐罐变变变:利用废旧瓶瓶罐罐进行创意制作。
3. 例题讲解(1)编织:示范编织一个简单的手链。
(2)木工:示范制作一个小木船。
(3)纸艺:示范折一个纸飞机。
(4)瓶瓶罐罐创意制作:示范制作一个花瓶。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动手实践,完成相应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了解我们的双手2. 美丽的编织3. 有趣的木工4. 纸艺天地5. 瓶瓶罐罐变变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编织一个简单的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