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类常用药物最佳给药时间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常用药的给药时间一.口服降血糖药的服药时间1. 餐前30分钟服用:磺脲类:格列本脲(强效/长效)、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早餐时服用)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速效/短效)2.餐后服用的药物:双胍类:二甲双胍普通片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减轻胃肠道刺激),二甲双胍缓释片进餐时或餐后服。
3.餐中或餐后服用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二.消化系统药物的服药时间1.清晨顿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吞服,不能咀嚼。
目的,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2.餐前30分钟服用的药物: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助消化药:胃蛋白酶、胰酶(得每通)、乳酶生等,复方消化酶胶囊,饭前15分整粒吞服,切忌嚼碎。
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枸椽酸铋钾、前列腺衍生物如米索前列醇胃肠动力药: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比利(普瑞博思)等3. 餐后服用的药物: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
病情缓解,可改为每晚服用维H2持量。
中和胃酸的碱性药物: 铝碳酸镁(爵服,饭后1-2小时,睡前或痛时) 、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等。
溃疡组织修复: 麦滋林-S、替普瑞酮(施维舒)止泻药:双八面体蒙脱石(首次加倍,倒入50ml温水中搅匀后服用)复方尿囊素片:饭后2-3小时服用。
5. 必要时服解痉药:丙胺太林、匹维溴胺(得舒特)等三、抗高血压药强调:第一次用药在早起6:00-7:00 需空腹服用或根据某药要求。
中短效作用药物,第二次应在下午5:00-6:00服药。
四、需空腹(晨、睡前)服用的药物1.利尿药:晨起空腹,如氢氯噻嗪、安体舒通等目的:避免夜间多次起床2.糖皮质激素:早上八时顿服3.强刺激性泻药:早上空腹服用,如硫酸钠、蓖麻油、芒硝等,目的:避免影响睡眠4.滋补类药物:入夜空腹服用目的:利于人体迅速吸收和充分利用5.驱虫药:驱回灵、槟榔、哌嗪、噻嘧啶等五、餐前服用的药物1.基本原则(1)对某些药品,食物可减少吸收的宜餐前服用;(2)中成药的丸剂,为了较快的通过胃进入肠道,不为食物所阻,宜在饭前服用;(3)抗感染药物、健胃药、收敛药、吸附药、利胆药、止泻药、肠道消炎药、胃黏膜保护剂等饭前服用,能发挥最佳效果。
合理选择给药时间药物防病治病的疗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理状态、遗传因素和精神因素等;药物的剂量和剂型、给药途径以及反复给药的间隔时间长短和持续次数等,也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甚至改变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
为了使药物达到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在用药时间上也很有讲究。
机体不同的生理活动按一定的时间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如胃酸分泌、胆固醇合成、糖皮质激素分泌、血糖含量、哮喘发作、癌细胞分裂、增殖及心血管疾病等。
根据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选择最佳用药时间,使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可达到最佳疗效,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产生不良反应、耐受性,使临床治疗科学化。
人的血压在日内发生波动,一般在上午6-10时、下午16-20时较高,午夜最低,呈“两高一低”的现象。
若在两个高峰之前的30分钟给药,可使药物吸收后在血中浓度高峰与血压高峰相遇,控制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疗效。
故一日服用一次的药物,服药时间宜选择清晨7时左右。
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缓释片、复方降压0号、氨氯地平、缬沙坦、福辛普利、吲达帕安片等;若一日2次用药,宜在清晨7时和下午16时。
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高峰在上午8时左右,中午开始下降,午夜零点降至最低。
宜每日上午7-8时一次服用的药物有可的松、泼尼松;对作用时间长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曲安西龙等,还可采用隔日疗法,将两天的剂量于上午7-8时一次给予,对长期服药的患者这种给药方法的好处尤为显著。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12时,如早晨服用同样剂量的硝苯地平可明显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硝酸酯类药物在上午服,可明显扩张冠脉,午后则弱;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上午8时和12时服用,可减少患者心搏数,抑制心脏病发作。
硝酸酯类在上午6-12时血药浓度高,对患者心电图ST段具有有利的影响,宜在早晨醒来时或起床后立即服用。
常见药物服用的适宜时间药品的合理使用,是治疗安全有效的前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服用药物的时间很随意,极易造成药物的滥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只有正确把握药物的服用方法及服用时间,才能使药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标签:药物;适宜时间;合理;人体生物节律(生物钟)药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对服用药物的时间很随意,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应与人体的生物节律(生物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同一种药物的同等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和疗效也不一样。
按时辰规律给药,能准确及时将药物送达病灶部位,使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使用药更加科学、有效、安全、经济。
“早降血压,晚降脂”是说,服用药物应结合人体生物钟的规律。
人体生物钟规律即指在人体内调控某些生化、生理和行为现象有节奏的出现的生理机制。
如肝脏合成胆固醇的时间多在夜间;胃酸的分泌有昼夜规律,在清晨5时至中午11时最低,下午2时至次日凌晨1时最高;胰腺的β细胞每日分泌胰岛素约50IU,其分泌有节律,清晨始升高,午后达高峰,凌晨跌低谷。
因此服用药物应结合人体生物钟的规律。
下面就介绍一下,常用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一、激素类药早上用好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节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
在清晨7-8时一次顿服,血液中激素浓度最高,而在午夜0时最低,所以在早晨服用激素类药物将与人体的生理状态同步,对促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较小,从而减轻长期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二、降压药不宜睡前服根据血压出现的波动峰值,分杓型血压和非杓型血压,降压药要根据患者血压的节律特征来确定服药时间,达到有效降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表明:氨氯地平、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拉西地平、氯沙坦、缬沙坦,索他洛尔、可有效控制杓型血压,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在凌晨0时到2时血压最低,如果夜间服药,有可能使血压降得最低,而此时病人处在睡梦中,就更加危险。
一药品的用药时间
1.清晨空腹
(1)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
(2)抗高血压药:洛丁新依那普利
(3)利尿药:呋塞米螺内酯
(4) 驱虫药:阿苯达唑哌嗪
(5) 泻药:硫酸镁硫化钠盐类
(6) 抗抑郁药:帕罗西丁
2.饭前服用
(1) 降糖药:格列齐特阿卡波糖
(2) 健胃药:龙胆大黄片小儿撒
(3) 止泻药:药用炭鞣酸蛋白质收敛药
(4) 抗酸药:胃舒平盖舒平
(5) 胃肠解痉药:普鲁本辛654—2 (6)胃肠保护药:复方铝酸铋
(7)滋补类:人参十全大补丸
(8)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比利3.饭前服用:
米索前列醇麦滋麻—S
4.饭后服用:15—30分钟
(1)助消化药:多酶片
(2) 清热阵痛:吲哚美辛布洛芬(3)抗生素类药:红霉素环丙沙星5.临睡前
(1)催眠药:地西泮(安定)
(2)平喘药:沙丁胺醇
(3)血脂调节药:洛伐他汀辛伐他汀(4)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扑尔敏(5)钙剂:碳酸钙补钙药
6.根据病理需要确切
二使用方法
1.补铁制剂:水剂或者糖浆剂
2.陈香片:硫糖铝嚼服
注意: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
三已知药物的副作用
1.大部分的感冒药都含有氯苯那敏
2.痛经药:元胡止痛片都含有理气活血的药物成分
3.有些药物会有不同颜色654—2 酚酞
4.氢氧化铝,大便会有灰白色
5.服用磺胺类药物需要大量饮水(SMZ抗感染药)。
常见药品服用的适宜时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应与人体的生物节律(生物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同一种药物在同等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和疗效。
医师、药师运用时辰药理学知识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按时辰规律给药能准确及时的将药物送达病灶,使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使用药更加科学、有效、安全、经济。
根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适宜的服用药品时间,可达到以下效果:①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充分调动人体内积极的免疫和抗病因素;②增强药物疗效,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③减少和规避药品不良反应;④降低给药剂量和节约医药资源;⑤提高用药依从性。
人体的生物钟规律即指在人体内调控某些生化、生理和行为现象有节奏地出现的生理机制。
如肝脏合成胆固醇的时间多在夜间;胃酸的分泌有昼夜节律,在清晨5时至中午11时最低,下午2时至次日凌晨1时最高;而胰腺的胰岛B细胞每日分泌胰岛素约50IU,其分泌有节律,清晨始升高,午后达高峰,凌晨跌低谷。
因此,服用药物应结合人体生物钟的规律。
降血压药:研究表明,钙通道阻滞剂于早晨或晚上服用对24h平均血压的作用相同,但晚上服药可更有效的降低夜间平均血压,进而助于非杓型高血压向杓型高血压的转化。
另外,任何时间服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均可达到全天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但睡前服药可使昼夜血压比值增高,并有助于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转化。
应根据患者血压的节律特性来确定服药时间,以有效降压并纠正异常的血压节律,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晚上服用长效β受体阻断剂可以在不影响整体血压控制的同时,更有效降低清晨血压。
而清晨服用利尿剂,则有助于非杓型血压转化为杓型血压。
同时清晨服用利尿剂可减小起夜次数,避免夜间排尿过多,影响休息和睡眠。
呋塞米在上午10时服用利尿作用最强。
他汀类调脂药: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夜间服药比白天更加有效。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节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血药浓度峰值一般在清晨7-8时,谷值则在午夜0时。
常用药物的给药时间抗高血压药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9:00~11:00时、16:00~18:00时最高,从18:00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最低。
所以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
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夜间为生理性低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
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缓释制剂)多在7:00时给药。
1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
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抗心绞痛药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00~12:00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
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
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
由于氨氯地平、赖诺普利起效平缓,其血药达峰时间分别需6-12h和7h,若在临睡前给药,可使血药峰值出现在清晨。
强心苷类药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毛花甙C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00时左右最高。
此时用药效果比其他时间给药增强40倍。
若按常规剂量使用极易中毒,所以这个时间给予强心苷类药物一定要考虑药物的剂量和毒副反应。
地高辛于8:00~10:00时服用,血峰浓度稍低,但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大;14:00~16:00时服用,血峰浓度高而生物用度低,所以上午服用地高辛不但能增加疗效,而且能减低其毒性作用。
他汀类药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
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
常见药物服用的适宜时间汇总近几年研究表明: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在不同的时间服用,其疗效和药物副作用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应在合理的时间服用药物。
现将常见药物服用的适宜时间汇总如下。
1 适宜清晨服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抗高血压药、抗抑郁药、利尿药、驱虫药、泻药等。
例如一般利尿剂宜清晨服用,利尿剂在体内发挥药效与益肾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相关,所以氢氯噻嗪在早7 点服用副作用很小,而速尿在上午10点服用,利尿作用最强,还有可以避免夜间排尿过多,影响休息和睡眠;抗高血压药,人体的血压在上午9〜11点时为高峰,随后逐步下降,夜间入睡后则下降到一天的最低点,所以高血压药一般只需要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若夜间继续用药,则血压易下降更低,易诱发脑血栓;糖皮质激素在上午6〜8时分泌最高,以后渐降,至午后最低,因此用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时,早晨最多应用全天剂量的2/3,下午用全天剂量的 1 /3 ,如果长期应用,则早晨一次给药或隔日早晨给药,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抗抑郁药如黛力新是情绪稳定剂,如果晚上服用,其兴奋性的不良反应会导致失眠,所以药师应交代患者早上服用。
2适宜在睡前服用的药物有催眠药、血脂调节药、平喘药、缓泻药、抗癌药等。
如失眠者应用晚上服催眠药安定利于睡觉质量;降脂药晚餐后服药有助于提高疗效,因为肝脏合成胆固醇的时间多在夜间;因为哮喘病人对引起支气管痉挛的乙酰胆碱和组织胺在早0〜2 点时最敏感,所以应用其他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最好;癌症病人使用免疫增强干扰素,上午用药时易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副作用,如晚上服用药效不减,而副作用几乎不发生,癌症病人的痛觉上午最为迟钝,而午后至凌晨最为敏感,故服用止痛药以晚睡前服用最佳。
3适宜在餐前服用的药物有胃黏膜保护药、促胃动力药、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罗格列酮)、抗生素(头孢拉定、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广谱抗线虫药等。
吃药最佳时间一览表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吃药最佳时间一览表“这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是人们经常要问的问题,但科学用药对时间的要求绝不仅于此。
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某种药物,有时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而英国《每日邮报》5月13日更刊出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等几所世界着名大学的最新研究,对于某些疾病,比如关节炎、癌症和哮喘来说,要想药物起作用,服药时间很关键。
哪怕是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到底什么才是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呢?凌晨4—5点:糖尿病药、强心药凌晨4点,人体对胰岛素最为敏感,此时即使给予低剂量,也可达到满意效果;而心衰病人对洋地黄等强心药物,在凌晨4点最为敏感,这时药效比其他时间能高10—20倍。
不过,若需此时服药应适当减少剂量,以防中毒。
早晨7点:利尿药利尿剂在体内发挥药效,与肾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等因素密切相关,故择时服药尤为重要。
如双氢克尿噻,早晨7点服药较其他时间服用的副作用要小,而速尿于上午10点服用,利尿作用最强。
上午9—11点:高血压药物经研究表明,血压在上午9—11点为高峰值,夜间入睡后则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点。
故高血压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药,且上午用药量略大;若夜间继续用药,则血压下降得更低,易诱发脑血栓。
中午12点:关节炎药骨关节炎患者通常晚上比白天更易感觉到疼痛。
美国得克萨斯州科技大学的研究报告说,若能正确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镇痛药,应可以保证当人体感觉最疼痛时,药物在血液中浓度最高。
由于这类药物通常要经过7—8个小时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因此中午12点时服用效果最好。
下午3—4点:平喘药人体的生物钟会在夜晚自动减少激素分泌,从而缩小气管的宽度,因此哮喘症状通常会在夜间加剧。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下午3—4点吸入类固醇,有助于次日凌晨3—4点预防哮喘发作。
合理用药系列----史上最全的最佳用药时间总结相信周围每个人在生病吃药时,总有很多困惑,医生开的药是饭前吃、饭后吃、睡前吃、空腹吃?如果全部都要问医生才吃,那也太麻烦了。
今天我给大家总结一套史上最全的最佳用药时间表,再也不用为吃药时间发愁了!(一)餐前服用宜餐前服用的药物:一些药物的吸收受食物影响较大,饭后服用会导致吸收缓慢甚至降解,降低药物的药理作用。
为了提高药物的有效性,这类药物最好饭前或空腹服用。
1、促胃动力药常见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吗丁啉)、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莫沙必利等宜在餐前30分钟服用,以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
此类药禁与颠茄片、山莨菪碱等合用。
2、助消化药乳酶生、多酶片、胰酶肠溶片等需饭前片刻服用,以方便药物和食物充分融合,利于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吸收。
3、胃黏膜保护药硫糖铝、果胶铋、枸橼酸铋钾、氢氧化铝、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等胃黏膜保护剂餐前服用可充分地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
4、肠溶片剂和丸剂饭前服用,使药物较快较多通过胃,进入肠道发挥作用。
5、降血糖药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喹酮(糖适平)、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等需餐前服用,利于就餐时降糖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或抑制消化道中糖的分解和吸收,发挥降糖作用。
有些降糖药与食物同服,例如阿卡波糖需要在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
6、抗骨质疏松药为便于吸收,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口服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帕屈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应空腹给药,并建议用足量水送服,服后30分钟内不能进食。
服药后即卧床有可能引起食道刺激或溃疡性食管炎。
7、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诺氟沙星应在餐前5~30分钟服空腹服用,同时饮水250ml,避免结晶尿的发生,而且18岁以下患者禁用,头孢克洛片因食物可延迟其吸收宜空腹口服。
阿奇霉素胶囊应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
8、止泻药如药用碳片或思密达。
通过吸附多种病原体而起效,空腹效果好。
按照时辰药理学选择最佳给药时间传统的用药方案是将全天的剂量等分成几次服用,这种等分法是建立在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药物作用在一昼夜的时间内恒定不变的,而时辰药理学则是根据机体的节律性变化来确定最佳的给药时间与剂量,准确及时地将药物送达病灶,使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使用药更加科学、有效、安全、经济。
一、需早上或上午服用的药物1.糖皮质激素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分泌的峰值在早晨7-8时,将一天的剂量于上午7-8时给予或隔日早晨1次给予,可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减轻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严重后果。
2.抗高血压药人的血压在一天之中不是恒定不变的,大多数呈“双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上午9-11时,下午16-18时最高,从晚上18时起呈下降趋势,至次日凌晨2-3时最低,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人,这种“双峰一谷”的波动节律更为显著。
所以,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
为有效平稳控制血压,峰前给药降压效果最好!一日仅服一次的长效抗高血压药,如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拉西地平,缬沙坦,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等,以晨7时为最佳服药时间,对“双峰一谷”者如每日服用2次,则以晨7时和下午14时为好。
一般高血压患者不宜再睡前和夜间服用抗高血压药,以避免血压在夜间睡眠中过低,导致组织灌溉不足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老年人。
3.抗心绞痛药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12时,故心绞痛者最好在晨起时或起床后马上服用。
4.利尿药氢氯噻嗪在早上7时服用,不良反应最少;呋喃苯胺酸于上午10时服用,作用最强。
5.抗肿瘤药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节律。
肿瘤细胞在上午10时生长旺盛,第二个生长小高峰在22-23时,而正常细胞则是下午16时生长最快,因此,在正常细胞不作快速分裂时给予化疗,最佳时间是上午10时或午夜22-23时,此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最高,对正常细胞受损率最低。
1、降压药:晚上睡觉前。
西班牙维哥大学一项为期5年、涉及2156名患者的新研究发现,与早上服用降压药相比,夜晚睡前服用效果更好,可使心绞痛、中风和心脏病风险降低33%.然而,新研究负责人罗蒙·赫米达博士告诫说,已经早上服降压药的患者没必要改变服药时间,因为低血压也会增加中风危险。
2、骨质疏松症药物:早上起床后。
双膦酸盐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症最常用的药物。
美国骨质疏松症协会高级护士莎拉·利兰表示,该药最关键的问题是吸收效果差,特别是接触油脂之后。
因此,最好在早上空腹用白开水服用这类药,1小时后再进食。
需要提醒的是,这类患者常服的钙剂和维生素D也会干扰双膦酸盐发挥药效,必须等待1小时后再服用。
3、关节炎药物:中午到下午。
美国得克萨斯州理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关节炎患者下午病情最严重。
因此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最佳服用时间是中午到下午。
另外,研究还发现,风湿性关节炎早晨病情最重,这些患者最好晚餐后服药。
4、心脏病药物:早上刚起床。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KLF15蛋白质对调节心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这种蛋白质的变化特点,早上起床前服用心脏病药物,效果最好。
5、抗酸药:晚上服用。
以前,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抗酸药质子泵抑制剂。
然而,美国堪萨斯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晚上服用此类药物效果更好。
下午或晚上服用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率超过70%,而早上服药的症状缓解率只有42%.6、降脂药物:晚上睡觉前翳学教育网整理。
英国森德兰大学多项研究发现,晚上睡前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斯伐他汀,比早上服药降低坏胆固醇水平的效果更好。
《国际临床实践杂志》2008年刊登一项研究发现,降脂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晚上服用比早上服用更能提高好胆固醇水平。
7、甲减药物:晚上睡觉前。
荷兰两项研究发现,睡前服用甲减药物可大大提高甲状腺激素浓度。
夜间服用左甲状腺素可以使药物接触肠道壁时间更长,吸收效果更好。
常见药物的最佳服药时间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专家们发现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昼夜节律波动现象有关。
因此,应根据疾病的昼夜波动规律,选择最佳服药时间,以达到最佳疗效。
1.铁剂:贫血患者晚上7时服用铁剂,血液中铁的浓度是早上7时服用时的4倍,疗效最好。
2.钙剂: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
故临睡前服用钙剂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3.降血压药物: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降血压药,宜分别于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三次服用,早晚两次的用药量比下午用量要适当少些。
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
4.抗菌素及消炎类药物:抗菌素药物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每隔6小时应服药1次。
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每天清晨和上午关节疼痛较重,如服消炎止痛类药物,可在早晨加大剂量服1次,效果最好,且可免去中午的1次服药。
5.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
甲糖宁(D860)宜上午8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6.强心药:心脏病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西地兰等药物在凌晨时最为敏感,此时服药,疗效倍增。
7.抗哮喘药:氨茶碱宜在早上7时左右服用,效果最佳。
8.抗过敏药:赛庚啶于早上7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小时,而晚上7时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
9.激素类药:人体对激素类药的反应也有时间节律。
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在上午7时左右,故在每天上午7时一次性给药疗效最佳。
10.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若在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则效果较差。
11.降胆固醇药: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产生在晚上会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12.催眠药、驱虫药、避孕药:一般宜在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服用。
药物与服药时间总结一般来说,对于口服的药物是有晨起空腹服用、饭前服用、饭中服用、饭后服用、睡前服用之分的,其药物服用时间的不同主要是考虑更好的发挥药效或是避免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宜“饭前”服用的八类口服药物多数情况下,宜饭前服用的药物,多指是适宜于在吃饭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左右的样子服用的药物。
1、胃黏膜保护药分析:餐前口服可使药物有效的附着于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
在进餐前就更好的保护好胃黏膜。
如:硫糖铝、米索前列醇、枸橼酸铋钾、复方三硅酸镁等。
2、胃肠解痉类药物分析:主要是餐前服用可保持机体的血药浓度,使药物快速发挥治疗效果。
如:止吐药(甲氧氯普胺)、抗酸药(碳酸氢钠)、阿托品及其代用品等。
3、胃动力药分析:主要是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其在餐前服用可增强胃动力,有利于胃部蠕动和促进食物的排出。
如:潘立酮、西沙比利、莫沙必利等。
4、部分抗菌类药物分析:主要是餐前服用可加快药物的吸收,利于病情。
如: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等。
5、利胆类药物分析:主要是在餐前服用可使其不被胃酸过多分解,能更好的发挥药效。
如:小剂量硫酸镁、胆盐等。
6、止泻类药物分析:在餐前服用可使药物快速进入胃肠。
经小肠吸收分解,使蛋白快速凝固,从而起到收敛和止泻的效果。
如:药用炭、鞣酸蛋白等。
7、降糖类药物中的格列吡嗪类分析:在早餐前小剂量口服可快速提高治疗效果,其血液高峰时间要短于餐中服用。
如:格列吡嗪等。
8、滋补类药物分析:这类药物宜餐前服用也主要是可加快药效的吸收。
如:人参、鹿茸等。
二、宜“饭中”服用的五类口服药物一般来说,宜饭中服用的药物是指宜在刚吃几口饭时或是用餐整个过程的某一个时候一同服下的药物。
主要有以下几类药物:1.降糖药中的双胍类和阿卡波糖类药物分析:主要是一方面因为其有效需与食物一起嚼服,另一方面是其在用餐同时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等。
2.部分抗真菌类药物分析:主要是在餐中服用是由于其较难溶于水,其与脂肪类食物同时食用后。
用药也讲究“十二时辰”《长安十二时辰》暑期爆红,给全民普及了一下“时辰”这个中国传统计时单位。
其实合理用药也有一个“时辰药理学”,同一种药物,相同的生产厂家和批号,相同的规格剂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副作用可能相差好几倍。
本期以6类药为例,介绍如何选择用药的最佳“时辰”。
抗消化道溃疡药胃酸分泌有两个高峰,一个在餐后,一个在凌晨2点左右。
动态测定显示,胃酸分泌上午5-11点最少,下午14点至凌晨2点达到最高。
因此,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抗消化道溃疡药,在每日下午或临睡前1次服用疗效最佳;复方氢氧化铝等抗酸药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有利于中和胃酸,晚上临睡前加服1次,效果更好。
血脂调节药人体的胆固醇70%-80%由肝脏合成,而胆固醇合成酶系统在夜间合成增加,最高峰在凌晨2-3点。
因此,服用血脂调节药应在晚餐或睡前服用,这样可使药物峰浓度、达峰时间与脂肪合成的峰时同步,达到良好的用药效果。
如他汀类降血脂药(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建议晚间顿服。
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峰值在早晨7-8点,2-3小时后就迅速下降约 1/2,然后逐渐减少,直至午夜的分泌量最少。
临床用药时,如泼尼松、泼尼松龙、倍他米松、地塞米松等,采用早晨1次的用药方式可获得最佳疗效。
抗高血压药人的血压在6-9点、16-18点最高,从18点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3点最低。
在抗高血压治疗时,如果是每天服用1次控缓释药物,适合在早上7点给药;每天服用2次降压药,以上午7点和下午14点两次服药为宜。
平喘药哮喘患者一般在夜晚或清晨气道阻力增加,呼吸道开放能力下降。
凌晨0-2点哮喘患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反应最为敏感。
黎明前肾上腺素和环磷腺苷浓度、肾皮质激素低下,是哮喘的好发时间,故多数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为佳,如糖皮质激素、茶碱缓释剂,可明显减轻哮喘的夜间发作。
β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可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这样可使药物在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时达到较高血浆浓度,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八类常用药物最佳给药时间
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同一规格,同一批号,同一厂家,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在医学上称为「时辰药理学」。
在服用以下药物的患者,根据机体的昼夜节律选择合适
的用药时机,可以达到最小剂量、最佳疗效、最小毒性,提
高用药效果。
1.抗高血压药
人的血压在1天24小时中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00~11:00时、16:00~18:00时最高,从18:00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00~3:00时最低。
故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
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夜间为生理性低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
1天服用1次的降压药(包括控缓释制剂)多在7:00时给药。
1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以上午7:00时和下午14:00时两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
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2.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00~12:00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
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下午服用的作用强度不如前者。
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
由于氨氯地平、赖诺普利起效平缓,其血药达峰时间分别需6~12h和7h,若在临睡前给药,可使血药峰值出现在清晨。
3.强心苷类药
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毛花苷C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00时左右最高。
此时用药效果比其他时间给药增强40倍。
若按常规剂量使用极易中毒,所以这个时间给予强心苷类药物一定要考虑药物的剂量和毒副反应。
地高辛于8:00~10:00时服用,血峰浓度稍低,但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大;14:00~16:00时服用,血峰浓度高而生物用度低,所以上午服用地高辛不但能增加疗效, 而且能减低其毒性作用。
4.他汀类药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
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
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等,采用晚间顿服比每日3次服药效果更好。
5.糖皮质激素类药
人体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分泌的峰值在早晨7:00~8:00时,2~3小时后就迅速下降约1/2,然后逐渐减少直至午夜的分泌量最少。
将1天的剂量于7:00~8:00时给药,或隔日早晨7:00~8:00时1次给药,可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减轻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严重后果,且消化系统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并发感染的机会也减少。
例如,用地塞米松、泼尼松等控制某些慢性病时,采用隔日给药法:即把48h的用量在上午8:00时早饭后一次服用,其疗效较每日用药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6.消化系统药
人体胃酸分泌从中午开始缓慢上升,至20:00时左右急剧升高,22:00时达到高峰。
胃酸分泌抑制剂,包括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利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全天量睡前顿服的疗法,这种服法与分次服效果相同或更好,既方便了患者,又减少了不良反应。
7.平喘药
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气道阻力最小,凌晨0:00~2:00时最大,故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病情恶化。
而凌晨哮喘患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最为敏感。
抗哮喘药氨茶碱缓释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班布特罗、丙卡特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等每晚睡前0.5小时服药一次的平喘效果显著优于每天2次给药方案。
8.抗肿瘤药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钟,肿瘤细胞在10:00时生长最旺盛,第2个生长高峰在22:00~23:00时,而正常细胞在16:00时生长最快。
因此,在上午10:00时或午夜22:00~23:00时进行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最高,对正常细胞受损率最低。
所以有人提出了「零点化疗」的给药方案,即在午夜给予化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