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研究》期中作业
- 格式:rtf
- 大小:3.87 MB
- 文档页数:9
史记的练习题及答案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由司马迁创作而成。
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性质独特,内容丰富。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史记被视为经典之作,被广泛阅读与研究。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史记的练习题及相应的答案。
问题1:史记主要记载了哪几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答案:史记主要记载了夏、商、周等中国古代历史时期。
问题2:史记的作者是谁?答案: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问题3:史记被划分为多少个卷?答案:史记共分为130卷。
问题4:史记包括了哪些内容?答案:史记包括了列传、表、书、志等内容。
其中,列传以人物传记为主,表主要是编年纪事,书则是针对不同国家的叙述,志则主要是针对各种专题的详细记载。
问题5:史记的价值在于什么?答案:史记作为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对于我们认识古代历史、了解古人文化、探索社会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其记载了许多古代的重大事件、英杰事迹、社会习俗等,为后人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资料。
问题6:史记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如何?答案:史记被誉为“帝王之书”,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对于塑造中国古代历史观念、继承文化传统、形成国家意识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问题7:史记的语言风格如何?答案:史记的语言风格上承继了先秦时期的骈文风格,采用了较多的对仗、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笔富有韵律感。
问题8:史记的影响力如何?答案:史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对后来史学著作的影响,还是对古代文化与文学的塑造,史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成为了中国历史学的奠基之作,也影响了后来中国史书的写作风格。
通过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史记的重要性、作者、内容和价值。
然而,要真正理解并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读和思考。
史记是一部浩瀚而丰富多彩的史书,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价值和智慧。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③李广2.认为李广“数奇”的汉皇是:①汉文帝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③李广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①韩信5.“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的汉初功臣是:④韩信6.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③彭越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②卢绾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④窦婴9.早年“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物是:②项羽10.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②李园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③《扁鹊仓公列传》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③李斯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人物是:②李斯14.说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句话的人物是:①冯谖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②管仲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①鲁仲连17.《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②《管晏列传》18.“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③《货殖列传》19.“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这句话是孔子哪位学生所言:④子夏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④贾谊21.“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的战国公子是;③信陵君22.“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的历史人物是:①苏秦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③伍子胥24.被秦王赐剑自裁的历史人物是:①白起25.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①韩信26.临终前慨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历史人物是:②孔子27.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
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的历史人物是:①白起28.集中表现出司马迁既愤天命、又悲天命内在苦痛的《史记》篇目是:②《伯夷列传》29.“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出自于:②《伯夷列传》30.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①刘邦31.被人斥为“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的汉儒是:②叔孙通32.被人斥为不“正学以言”,反“曲学阿世”的汉儒是:③公孙弘33.遭汉儒诋毁而被杀的义侠是:③郭解34司马迁从经济变化角度揭示出汉代由衰到盛,又将由盛到衰这一趋势的《史记》篇目是:④《平准书》35.司马迁批判汉武以恶为治这一专制政治的《史记》篇目是:①《酷吏列传》36.司马迁揭露汉武好仙这一病态心理的《史记》篇目是:②《封禅书》37.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的汉皇是:①汉文帝38.在右北平战中,“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的汉将是:②李敢二、多项选择题(共17小题,每题2分,共34分)1.以下所列,曾惨遭同学毒害的人物有:②韩非③孙膑2.李广指挥的战斗有: ①上郡遭遇战④右北平之战3.在《史记》中,自杀而死的人物有: ①项羽③李广④白起4.韩信指挥的战役有: ①井陉之战③垓下之战④潍水之战5.以下所列,哪些人曾劝韩信反汉: ①武涉④蒯通6.汉初被杀的功臣有:①韩信③彭越7.死于吕后之手的人物有:①韩信②戚夫人③彭越8.战国四公子是:①春申君②信陵君③孟尝君④平原君9.由“至友”而成死敌的人物是: ②张耳④陈余10.《管晏列传》叙述了哪些人间友情:①鲍叔牙与管仲④晏子与越石父11.汉武时期与匈奴作战的汉将有:①李广②李陵③霍去病④卫青12.表现出司马迁既重义又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有:①《货殖列传》②《伯夷列传》13.对汉武政策予以批判的《史记》篇目有: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④《平准书》14.歌颂“知己”之情的《史记》篇目有:①《魏公子列传》②《管晏列传》15.曾刺杀过嬴政的勇士有: ②荆轲④张良16.属于李广家族的人有:①李陵②李敢17.《刺客列传》所记载的刺客有: ②曹沫③专诸④聂政⑤荆轲⑥豫让三、填空题(共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1.桃李不言,_下自成蹊。
《史记研究》期中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①2.④3.②4.②5.④6.①7.②8.③9.④10.②11.③12.③13.②14.③15.②16.①17.①18.④19.②20.③21.④22.③23.②24.④25.②26.②二、多项选择题1.①④2.①②③3.①③4.①②④5.①④6.①②7.②④8.②③9.①④10.②③11.①②④12.①③13.①③14.①②三、填空题1.必待非常之人2.俶傥非常之人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彼可取而代也5.《太史公自序》6.思来者7.成一家之言8.《春秋》9.《伯夷列传》10.五种11.见盛观衰12.九个13.女为悦己者容14.《魏公子列传》15.时不利兮骓不逝16.虞兮虞兮奈若何17.《魏公子列传》18.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9.《屈原贾生列传》20.死国2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2.伍子胥23.伍子胥24.越王勾践25.越王勾践26.膑脚27.程婴28.刘邦29.《伯夷列传》30.《报任安书》31.《廉颇蔺相如列传》32.狂惑33.伍子胥四、标点题1.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及饮卓氏,弄琴。
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载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与一钱也。
”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
文君为之久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相如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2.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史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光B. 司马迁C. 司马青衫D. 司马相如2. 《史记》记载的历史时间跨度是?A. 从黄帝到汉武帝B. 从夏朝到秦朝C. 从周朝到汉朝D. 从商朝到汉朝3. 《史记》中“世家”主要记述的是?A. 皇帝的生平B. 诸侯的生平C. 士大夫的生平D. 普通百姓的生平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的传记在《史记》中没有记载?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孔子D. 诸葛亮5. 《史记》中“列传”主要记述的是?A. 皇帝的生平B. 诸侯的生平C. 各类人物的生平D. 士大夫的生平二、填空题6.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体史书。
7. 《史记》的“本纪”部分主要记述的是_________的生平。
8. 《史记》的“表”部分,是司马迁用来_________的一种方式。
9.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10. 《史记》中的“书”部分,主要记述了_________。
三、简答题11. 简述《史记》的体例结构。
12. 请列举《史记》中记载的几位重要历史人物,并简述其主要事迹。
13.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体现其“实录”精神的?14. 论述《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论述题15. 论述《史记》中对“英雄”与“奸雄”人物的描写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1. B2. A3. B4. D5. C6. 纪传7. 皇帝8. 表达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9. 互见法10. 各种典章制度11. 《史记》的体例结构主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本纪记载帝王事迹,表记录历史大事年表,书记载各种制度,世家记载诸侯事迹,列传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
12.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刘邦建立汉朝,实行郡县制;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最终败于刘邦。
13. 司马迁在《史记》中力求客观真实,不避讳对帝王的批评,也不夸大其功绩,力求做到史实与评价的平衡。
五年级《史记》练习题《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它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下面是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史记》练习题:1. 《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人?2. 请列举《史记》中的“本纪”部分,至少说出三篇的名称。
3.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什么体例来编排历史?4. 请简述《史记》中“世家”部分的特点。
5. 《史记》中的“列传”部分主要记载了哪些人物的事迹?6.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何特点?7. 请列举《史记》中记载的几位重要历史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8. 《史记》中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请至少列举三个。
9. 司马迁在《史记》中如何对待历史的真实性?10. 阅读《史记》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帮助?参考答案:1.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他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
2. “本纪”部分包括《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等。
3.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纪传体的体例来编排历史。
4. “世家”部分主要记载了诸侯国的兴衰和重要家族的历史。
5. “列传”部分记载了各色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等。
6.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力求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7. 如黄帝、尧、舜、禹、秦始皇、刘邦等,他们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8. 著名的历史事件包括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9. 司马迁在《史记》中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对史料进行严格筛选。
10. 阅读《史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情况,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高三教学质量调研《史记》综合测试题(A)第Ⅰ卷(36分)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涉及选修内容中的《史记》部分.命题以讲读课文为主.适用于鲁人版。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HB或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每小题3分.24分)1.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一组是()A.召有司案图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公子与侯生决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C.侯生果北乡自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D.公子引侯生坐上坐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骓不逝兮可奈何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韩厥许诺.称疾.不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魏王豹谒.归视亲疾.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公子闻之.往请.请.数公子行日我身自请.之而不肯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D.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世人皆以赢为小人.以公子为长者..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彼以我能成事...故先我死B.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执法..在傍.御史在后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C.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D.吾不忍..为之民也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赵襄王郊.迎甘罗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若幸而男..吾奉之C.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怀.其璧.从径道亡武安君南.挫强楚D.昔下宫之难不能死.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地十余年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B.即不灭.若.无声君不若.引兵直走大梁虞兮虞兮奈若.何若.朋友交游.久不想见C.臣乃.敢上璧嬴乃.夷门抱关者也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敢引兵遂下D.如姬为.公子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臣尝为.秦昭王伐赵6.下列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都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A.君何以知燕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必为二子所禽矣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以勇气闻于诸侯C.不敢任公子以国政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乃封甘罗.以为上卿我何渡为D.何功之有哉淳于髡说之以隐窃载与之齐北有甘泉、谷口之固7.《史记》在文末总是用“太史公曰”对所传人物进行评价.下列评价对应的人物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①韩信②李陵③李广④霍去病2.认为李广“数奇”的汉皇是:①汉文帝②汉景帝③汉武帝④汉宣帝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①韩信②张骞③李广④霍去病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①韩信②张良③萧何④陈平5.“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的汉初功臣是: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韩信6.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张良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①英布②卢绾③彭越④樊哙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①英布②韩信③灌夫④窦婴9.早年“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项羽③荆轲④春申君10.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①朱英②李园③庄贾④田蚡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①《伯夷列传》②《游侠列传》③《扁鹊仓公列传》④《儒林列传》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韩非③李斯④张汤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人物是:①韩信②李斯③李广④张汤14.说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句话的人物是:①冯谖②春申君③窦婴④灌夫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①齐桓公②管仲③韩信④范雎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①鲁仲连②荆轲③孔子④孟子17.《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①《伯夷列传》②《管晏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李将军列传》18.“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①《平准书》②《李斯列传》③《货殖列传》④《魏其武安侯列传》19.“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这句话是下列孔子哪位人物学生所言:①颜回②子路③子贡④子夏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项羽②管仲③屈原④贾谊21.“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的战国公子是;①春申君②平原君③信陵君④孟尝君22.“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的历史人物是:①苏秦②张仪③伍子胥④楚怀王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文种②张仪③伍子胥④西施24.被秦王赐剑自裁的历史人物是:①白起②蒙恬③李斯④韩非25.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①韩信②彭越③英布④陈平26.临终前慨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历史人物是:①伯夷②孔子③孟子④屈原27.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
选修《史记》《唐宋诗词》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语言积累运用(25分)知识积累(共10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霰.粒xiàn 惨怛.dá喟.然wâi 吟啸.xiàoB.稽.首jī韶.光sháo 笃.仁dǔ征辔.pâiC.濯淖.nào 缧绁..lãixiâ碣.石jiã溽.暑rùD.靖.康jìng 田畴.shòu 渌.水lù憔.悴qiáo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中流砥柱运筹帷幄捣衣砧竹暄归浣女B.令行禁止豪杰蜂起扁舟子萧萧班马鸣C.高山仰止意兴阑珊惊层颠脚著谢公履D.搏闻强志忧愁幽思干云霄皓腕凝霜雪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因.利乘便因.材施教B.屈平属.草稿未定若属.皆且为所虏C.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4.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褒周公之德也(以:连词表目的用来)B.乃喟然而.叹曰(而:连词表修饰)C.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乃:才)D.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最终)5. 下列诗句与其所评价的诗人对应错误的一项()A.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B.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初唐四杰”)C.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
(屈原)D.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文学常识(共6分,每空1分)6. 《史记》作为第一部,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余年历史。
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方法,即,就是将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件历史事件的始末经过,分散在数篇之中,参差互见,彼此相补。
7. 词的流派分为派和派,前者代表词人有,后者代表词人有。
《史记研究》期中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每题1分,共26分)1.《太史公行年考》的作者是:①王国维②鲁迅③郭嵩焘④梁启超2.称“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的作家是:①胡适②闻一多③余秋雨④鲁迅3.司马迁曾作为汉使,奉使:①东南②西南③西域④东北4.元封元年,司马迁接受了父亲司马谈的临终嘱托,地点在:①长安②洛阳③泰山④韩城5.《瓠子之歌》的作者是:①汉高祖②司马相如③司马迁④汉武帝6.《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一篇是:①《伯夷列传》②《孟子荀卿列传》③《孔子列传》④《货殖列传》7.在《史记》中,孔子被列入①本纪②世家③列传④纪传8.《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①孔子②孟子③司马谈④司马迁9.“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的人物是:①韩信②伍子胥③越王勾践④孟尝君10.“传中称‘公子’者,凡一百四十七处”的《史记》篇目是:①《儒林列传》②《魏公子列传》③《游侠列传》④《管晏列传》11.“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后“投书以吊屈原”的人物是:①司马迁②董仲舒③贾谊④公孙弘12.“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的人物是:①伍子胥②董仲舒③贾谊④白起13.在中国历史上,建立有“诛籍业帝,天下惟宁”历史功业的人物是:①秦始皇②汉高祖③汉文帝④汉武帝14.被司马迁称为“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的人物是:①李广②灌夫③李陵④霍去病15.《悲士不遇赋》的作者是:①贾谊②司马相如③司马迁④孔子16.“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人物是:①项羽②樊哙③灌夫④霍去病17.被钱穆称为“持我头往领赏,临终慷慨,此情此义,亦可长在天地间,获后世之同情矣”的人物是:①项羽②伍子胥③越王勾践④李广18.“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一语出自于:①《游侠列传》②《淮阴侯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廉颇蔺相如列传》19.程婴与公孙杵臼冒死抗奸救孤的故事出自于:①《游侠列传》②《赵世家》③《刺客列传》④《留侯世家》20.“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的人物是:①荆轲②伍子胥③越王勾践④范雎21.“能忍訽于魏齐,而信威于强秦”的人物是:①齐桓公②管仲③韩信④范雎22.退兵减灶,以示我怯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项羽③孙膑④白起23.《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①《伯夷列传》②《管晏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李将军列传》24.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项羽②管仲③屈原④贾谊25.见到秦始皇时声言“彼可取而代也”的历史人物是:①刘邦②项羽③张良④荆轲26.被后人称为“此乃史公欲为古今女子开一奇局”的《史记》篇目是:①《外戚世家》②《司马相如列传》③《吕后本纪》④《管晏列传》二、多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1.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较为著名的汉丞相有:①萧何②公孙弘③张良④曹参2.司马迁二十岁壮游中国时,曾到过以下哪些地方:①长沙②淮阴③曲阜④成都3.在《史记》中,被列入世家的有:①孔子传②管仲传③外戚传④孟子传4.以下所列,哪些属于《史记》体例:①本纪②书③志④表5.以下所列,哪些人曾身陷监牢:①李斯②项羽③张良④李广6.根据《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未中的原因:①剑术不精②缺少得力助手③秦王事先察觉④秦王侍卫及时上殿7.在《史记》中,合为一传的有:①屈原②伯夷③楚怀王④叔齐8.据《儒林列传》,在景帝面前争辩汤、武革命是非问题的人物有:①董仲舒②辕固生③黄生④晁错9.以下人物中,曾与荆轲交游的剑客有:①盖聂②豫让③聂政④鲁勾践10.在《赵世家》中,合力救护赵氏孤儿的志士是:①屠岸贾②公孙杵臼③程婴④赵盾11.在《史记》中,敢于赴死的英雄有:①项羽②陈胜③越王勾践④公孙杵臼12.在《史记》中,敢于不死的英雄有:①韩信②陈胜③越王勾践④公孙杵臼13.以下所列,以“怯”胜“勇”的军事家有:①韩信②项羽③孙膑④白起14.被司马迁称誉为“末世争利,唯彼奔义”的高士是:①伯夷②叔齐③孔子④鲁仲连三、填空题(共33小题,每题1分,共33分)1.盖有非常之功,____________。
《史记研究》期中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每题1分,共26分)1.《太史公行年考》的作者是:①王国维②鲁迅③郭嵩焘④梁启超2.称“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的作家是:①胡适②闻一多③余秋雨④鲁迅3.司马迁曾作为汉使,奉使:①东南②西南③西域④东北4.元封元年,司马迁接受了父亲司马谈的临终嘱托,地点在:①长安②洛阳③泰山④韩城5.《瓠子之歌》的作者是:①汉高祖②司马相如③司马迁④汉武帝6.《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一篇是:①《伯夷列传》②《孟子荀卿列传》③《孔子列传》④《货殖列传》7.在《史记》中,孔子被列入①本纪②世家③列传④纪传8.《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①孔子②孟子③司马谈④司马迁9.“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的人物是:①韩信②伍子胥③越王勾践④孟尝君10.“传中称‘公子’者,凡一百四十七处”的《史记》篇目是:①《儒林列传》②《魏公子列传》③《游侠列传》④《管晏列传》11.“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后“投书以吊屈原”的人物是:①司马迁②董仲舒③贾谊④公孙弘12.“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的人物是:①伍子胥②董仲舒③贾谊④白起13.在中国历史上,建立有“诛籍业帝,天下惟宁”历史功业的人物是:①秦始皇②汉高祖③汉文帝④汉武帝14.被司马迁称为“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的人物是:①李广②灌夫③李陵④霍去病15.《悲士不遇赋》的作者是:①贾谊②司马相如③司马迁④孔子16.“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人物是:①项羽②樊哙③灌夫④霍去病17.被钱穆称为“持我头往领赏,临终慷慨,此情此义,亦可长在天地间,获后世之同情矣”的人物是:①项羽②伍子胥③越王勾践④李广18.“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一语出自于:①《游侠列传》②《淮阴侯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廉颇蔺相如列传》19.程婴与公孙杵臼冒死抗奸救孤的故事出自于:①《游侠列传》②《赵世家》③《刺客列传》④《留侯世家》20.“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的人物是:①荆轲②伍子胥③越王勾践④范雎21.“能忍訽于魏齐,而信威于强秦”的人物是:①齐桓公②管仲③韩信④范雎22.退兵减灶,以示我怯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项羽③孙膑④白起23.《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①《伯夷列传》②《管晏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李将军列传》24.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项羽②管仲③屈原④贾谊25.见到秦始皇时声言“彼可取而代也”的历史人物是:①刘邦②项羽③张良④荆轲26.被后人称为“此乃史公欲为古今女子开一奇局”的《史记》篇目是:①《外戚世家》②《司马相如列传》③《吕后本纪》④《管晏列传》二、多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1.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较为著名的汉丞相有:①萧何②公孙弘③张良④曹参2.司马迁二十岁壮游中国时,曾到过以下哪些地方:①长沙②淮阴③曲阜④成都3.在《史记》中,被列入世家的有:①孔子传②管仲传③外戚传④孟子传4.以下所列,哪些属于《史记》体例:①本纪②书③志④表5.以下所列,哪些人曾身陷监牢:①李斯②项羽③张良④李广6.根据《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未中的原因:①剑术不精②缺少得力助手③秦王事先察觉④秦王侍卫及时上殿7.在《史记》中,合为一传的有:①屈原②伯夷③楚怀王④叔齐8.据《儒林列传》,在景帝面前争辩汤、武革命是非问题的人物有:①董仲舒②辕固生③黄生④晁错9.以下人物中,曾与荆轲交游的剑客有:①盖聂②豫让③聂政④鲁勾践10.在《赵世家》中,合力救护赵氏孤儿的志士是:①屠岸贾②公孙杵臼③程婴④赵盾11.在《史记》中,敢于赴死的英雄有:①项羽②陈胜③越王勾践④公孙杵臼12.在《史记》中,敢于不死的英雄有:①韩信②陈胜③越王勾践④公孙杵臼13.以下所列,以“怯”胜“勇”的军事家有:①韩信②项羽③孙膑④白起14.被司马迁称誉为“末世争利,唯彼奔义”的高士是:①伯夷②叔齐③孔子④鲁仲连三、填空题(共33小题,每题1分,共33分)1.盖有非常之功,____________。
史记练习题及答案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司马迁C. 班固D. 左丘明2. 《史记》记载的历史时间跨度是从哪个时期到哪个时期?A. 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B. 夏朝到商朝C. 商朝到周朝D. 周朝到秦朝3. 《史记》中“世家”指的是什么?A. 皇族B. 贵族C. 士族D. 农民4. 《史记》中“列传”主要记载的是什么?A. 各个朝代的皇帝B. 各个朝代的皇后C. 各个时期的重要人物D. 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5. 《史记》中“本纪”记载的是什么?A. 各个朝代的皇帝B. 各个朝代的皇后C. 各个时期的重要人物D. 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答案1. B. 司马迁2. A. 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3. B. 贵族4. C. 各个时期的重要人物5. A. 各个朝代的皇帝练习题6. 《史记》中“书”指的是什么?A. 书籍B. 书法C. 书信D. 历史记载7. 《史记》中“表”指的是什么?A. 表格B. 表亲C. 表露D. 历史记载的一种形式8. 《史记》中“世家”和“列传”的区别是什么?A. “世家”记载的是皇帝,“列传”记载的是其他人物B. “世家”记载的是贵族,“列传”记载的是士族C. “世家”记载的是历史事件,“列传”记载的是人物传记D. “世家”记载的是人物传记,“列传”记载的是历史事件9. 《史记》中“太史公”是指谁?A. 司马迁B. 孔子C. 班固D. 左丘明10. 《史记》中“项羽本纪”记载的是哪个历史人物?A. 刘邦B. 项羽C. 秦始皇D. 汉武帝答案6. D. 历史记载的一种形式7. D. 历史记载的一种形式8. D. “世家”记载的是人物传记,“列传”记载的是历史事件9. A. 司马迁10. B. 项羽通过这些练习题,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史记》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史记》的相关知识。
《史记研究》期末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共38小题, 每题1分, 共38分)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 仁爱士卒, 号令不烦, 师徒向之”的人物是:①韩信②李陵③李广④霍去病2.认为李广”数奇”的汉皇是:①汉文帝②汉景帝③汉武帝④汉宣帝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①韩信②张骞③李广④霍去病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①韩信②张良③萧何④陈平5.”拔魏赵, 定燕齐, 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 以灭项籍”的汉初功臣是: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韩信6.韩信被杀之后, 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张良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①英布②卢绾③彭越④樊哙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①英布②韩信③灌夫④窦婴9.早年”学书不成, 去, 学剑, 又不成”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项羽③荆轲④春申君10.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①朱英②李园③庄贾④田蚡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①《伯夷列传》②《游侠列传》③《扁鹊仓公列传》④《儒林列传》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韩非③李斯④张汤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 岂可得乎”的人物是:①韩信②李斯③李广④张汤14.说出”富贵多士, 贫贱寡友”这句话的人物是:①冯谖②春申君③窦婴④灌夫15.慨叹”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①齐桓公②管仲③韩信④范雎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①鲁仲连②荆轲③孔子④孟子17.《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①《伯夷列传》②《管晏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李将军列传》18.”富者, 人之情性, 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①《平准书》②《李斯列传》③《货殖列传》④《魏其武安侯列传》19.”出见纷华盛丽而说, 入闻夫子之道而乐, 二者心战, 未能自决”这句话是下列孔子哪位人物学生所言:①颜回②子路③子贡④子夏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项羽②管仲③屈原④贾谊21.”多近妇女, 日夜为乐饮者四岁, 竟病酒而卒”的战国公子是;①春申君②平原君③信陵君④孟尝君22.”被反间以死, 天下共笑之, 讳学其术”的历史人物是:①苏秦②张仪③伍子胥④楚怀王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文种②张仪③伍子胥④西施24.被秦王赐剑自裁的历史人物是:①白起②蒙恬③李斯④韩非25.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 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①韩信②彭越③英布④陈平26.临终前慨叹”太山坏乎! 梁柱摧乎! 哲人萎乎”的历史人物是:①伯夷②孔子③孟子④屈原27.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
《史记研究》期末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1.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①韩信②李陵③李广④霍去病2.认为李广“数奇”的汉皇是:①汉文帝②汉景帝③汉武帝④汉宣帝3.“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①韩信②张骞③李广④霍去病4.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①韩信②张良③萧何④陈平5.“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的汉初功臣是: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韩信6.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①英布②萧何③彭越④张良7.与刘邦有孩提之谊而最终亡入匈奴的异姓王是:①英布②卢绾③彭越④樊哙8.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①英布②韩信③灌夫④窦婴9.早年“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项羽③荆轲④春申君10.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①朱英②李园③庄贾④田蚡11.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①《伯夷列传》②《游侠列传》③《扁鹊仓公列传》④《儒林列传》12.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①韩信②韩非③李斯④张汤13.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人物是:①韩信②李斯③李广④张汤14.说出“富贵多士,贫贱寡友”这句话的人物是:①冯谖②春申君③窦婴④灌夫15.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①齐桓公②管仲③韩信④范雎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①鲁仲连②荆轲③孔子④孟子17.《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①《伯夷列传》②《管晏列传》③《孟子荀卿列传》④《李将军列传》18.“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①《平准书》②《李斯列传》③《货殖列传》④《魏其武安侯列传》19.“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这句话是下列孔子哪位人物学生所言:①颜回②子路③子贡④子夏20.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项羽②管仲③屈原④贾谊21.“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的战国公子是;①春申君②平原君③信陵君④孟尝君22.“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的历史人物是:①苏秦②张仪③伍子胥④楚怀王23.被吴王夫差赐剑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①文种②张仪③伍子胥④西施24.被秦王赐剑自裁的历史人物是:①白起②蒙恬③李斯④韩非25.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①韩信②彭越③英布④陈平26.临终前慨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历史人物是:①伯夷②孔子③孟子④屈原27.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
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检测答案(2011.4)1、D(A执拗不驯niù B送殓liàn C坎坷kě倔犟jué)2、B (A察言观色 C纽带目不暇接 D闲情逸致)3、A (质疑与置疑二者都与有疑难问题有关。
不同的是:“质疑”是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的意思,如“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问难的过程”;“置疑”是加以怀疑的意思,如“这个问题不容置疑”。
“挑三拣四”偏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
“情不自禁”意思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4、A(伐功矜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B项安之若素:表示对不顺利或不正常的情况,和往常一样毫不在意。
此处不合语境。
C项如箭在弦:比喻势在必行。
D项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都有,并夹杂在一起,用来指电子产品的质量,不当。
)5、D(本题考查了结构类病句,做题时注意多从句子结构进行辨析。
A项结构混乱,一句话说了一半就另起炉灶,中途易辙,应删“势在必行”;B项“符合”与其宾语“可能性”搭配不当,可将“符合”改成“具备”;C项成分残缺,“提高”的宾语不存在,可在“提高以法律规则为工具来应对气候变化”加“的能力”。
)6、A(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项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对。
“从低到高”错,文中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
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D项“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本题比较简单,易出现的错误主要是辨析不出BC的错误。
)7、B(“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位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答案+ 我名字《史记研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称“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的作家是:A胡适B闻一多C余秋雨D鲁迅2.“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的人物是:A韩信B伍子胥 C越王勾践 D孟尝君3.“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的人物是:A伍子胥B董仲舒 C贾谊 D白起4.在中国历史上,建立有“诛籍业帝,天下惟宁”历史功业的人物是:A秦始皇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武帝5.被司马迁称为“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的人物是:A李广 B灌夫 C李陵 D霍去病6.被钱穆称为“持我头往领赏,临终慷慨,此情此义,亦可长在天地间,获后世之同情矣”的人物是:A项羽 B伍子胥 C越王勾践 D李广7.程婴与公孙杵臼冒死抗奸救孤的故事出自于:A《游侠列传》 B《赵世家》 C《刺客列传》 D《留侯世家》8.被后人称为“此乃史公欲为古今女子开一奇局”的《史记》篇目是:A《外戚世家》 B《司马相如列传》 C《吕后本纪》 D《管晏列传》9. 被司马迁称为“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的人物是:A韩信 B李陵 C李广 D霍去病10.为刘邦提出还定三秦、逐鹿中原战略决策的人物是:A韩信 B张良 C萧何 D陈平11.《太史公行年考》的作者是:①王国维②鲁迅③郭嵩焘④梁启超12.司马迁曾作为汉使,奉使:①东南②西南③西域④东北13.《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①孔子②孟子③司马谈④司马迁14.“于汉最为名将而卒无功”的将军是:①韩信②张骞③李广④霍去病15.缇萦救父的故事出自于①《伯夷列传》②《游侠列传》③《扁鹊仓公列传》④《儒林列传》16.说出“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这句话的人物是:①鲁仲连②荆轲③孔子④孟子17.“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的战国公子是;①春申君②平原君③信陵君④孟尝君18.临死前哀叹“我固当死。
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的历史人物是:①白起②蒙恬③项羽④李广19.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①刘邦②项羽③张良④荆轲20.司马迁批判汉武以恶为治这一专制政治的《史记》篇目是:①《酷吏列传》②《封禅书》③《李将军列传》④《平准书》21.从“海马葡萄”汉镜中看到大汉精神风貌的作家是:A胡适 B闻一多 C余秋雨 D鲁迅22.《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一篇是A《伯夷列传》 B《孟子荀卿列传》 C《孔子列传》 D《货殖列传》23.司马迁称颂“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的人物是:A荆轲 B伍子胥 C越王勾践 D范雎24.在“十二月晦”这一天被“弃市渭城”的人物是:A英布 B韩信 C灌夫 D窦婴25.发誓要做人中“仓鼠”的人物是:A韩信 B韩非 C李斯 D张汤26.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人物是:A齐桓公 B管仲 C韩信 D范雎27.被人斥为不“正学以言”,反“曲学阿世”的汉儒是:A董仲舒 B叔孙通 C公孙弘 D田蚡28.司马迁从经济变化角度揭示出汉代由衰到盛,又将由盛到衰这一趋势的《史记》篇目是:A《酷吏列传》 B《封禅书》 C《货殖列传》 D《平准书》29.慨叹李广“惜乎,子不遇时”的汉皇是: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惠帝 D汉武帝30.被后人称为“此乃史公欲为古今女子开一奇局”的《史记》篇目是:A《外戚世家》 B《司马相如列传》 C《吕后本纪》 D《扁鹊仓公列传》31.汉武帝元封元年,司马迁接受了父亲司马谈的临终嘱托,地点在:A长安B洛阳C泰山D韩城32.在《史记》中,孔子传被列入A本纪B世家C列传D纪传33.韩信被杀之后,刘邦下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是:A英布B萧何C彭越D张良34.暗杀春申君的“弱人”是:A朱英B李园C庄贾D田蚡35.临死前慨叹“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人物是:A韩信B李斯C李广D张汤36.“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出自于:A《平准书》B《李斯列传》C《货殖列传》D《魏其武安侯列传》37.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A项羽B管仲C屈原D贾谊38.临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的汉初功臣是:A韩信B彭越C英布D陈平39.见到秦始皇时声言“彼可取而代也”的历史人物是:A刘邦B项羽C张良D荆轲40.历史上第一个彻底洞穿项羽弱点的人是:A刘邦B张良C韩信D司马迁二、多项选择题1.司马迁二十岁壮游中国时,曾到过以下哪些地方:A长沙 B淮阴 C曲阜 D成都2.以下所列,哪些属于《史记》体例:A本纪 B书 C志 D表3.根据《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未中的原因:A剑术不精 B缺少得力助手 C秦王事先察觉 D秦王侍卫及时上殿4.汉武时期与匈奴作战的汉将有:A李广 B李陵 C霍去病 D卫青 E李牧5.歌颂“知己”之情的《史记》篇目有:A《魏公子列传》 B《管晏列传》 C《伯夷列传》 D《张耳陈余列传》6.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较为著名的汉丞相有:①萧何②公孙弘③张良④曹参7.在《赵世家》中,合力救护赵氏孤儿的志士是:①屠岸贾②公孙杵臼③程婴④赵盾8.以下所列,以“怯”胜“勇”的军事家有:①韩信②项羽③孙膑④白起9.战国四公子是:①春申君②信陵君③孟尝君④平原君⑤成安君10.表现出司马迁既重义又重利价值观念的《史记》篇目有:①《货殖列传》②《伯夷列传》③《孔子世家》④《越王勾践世家》11.根据《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未中的原因:A剑术不精 B缺少得力助手 C秦王事先察觉 D秦王侍卫及时上殿12.据《儒林列传》,在景帝面前争辩汤、武革命是非问题的人物有:A董仲舒 B辕固生 C黄生 D晁错13.以下所列,曾惨遭同学毒害的人物有:A范雎 B韩非 C孙膑 D伍子胥14.由“至友”而成死敌的人物是:A韩信 B张耳 C彭越 D陈余15.《刺客列传》所记载的刺客有:A郭解 B曹沫 C专诸④聂政 E荆轲 F豫让16.《魏其武安侯列传》是以下哪些人的合传:A窦婴B窦太后C田蚡D灌夫17.以下人物中,曾与荆轲交游的剑客有:A盖聂B豫让C聂政D鲁勾践18.在《史记》中,敢于赴死的英雄有:A项羽B陈胜C越王勾践D公孙杵臼19.李广指挥的战斗有:A上郡遭遇战B巨鹿之战C背水一战D右北平之战20.汉初被杀的功臣有:A韩信B萧何C彭越D张良三、填空题1.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____!”2.在____________中,司马迁借与上大夫壶遂的一番讨论,对《春秋》大义作了大段阐述。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校联考期末试题语文(苏教版)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县\区、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码等信息填写在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
2、答卷时考生务必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
3、答题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7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⑵、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⑷、其文约,,其志洁,其行廉,,。
(司马迁《屈原列传》)2.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
B.宋词有两种主要的艺术风格。
有人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易安和幼安分别指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
C.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作的《阿Q正传》是我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D.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韩愈、白居易倡导新乐府与运动,主张诗应有益于政教之用。
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濯淖(zhuó)作(zuó)坊恪(kè)守长歌当(dàng)哭B.镌(juān)刻粗犷(guǎng) 彩笺(jīān)悄(qiǎo)无声息C.整饬(chì)庇(pì)佑妊娠(shēn)潜(qián)移默化D.租赁(lìng)寒碜(chen)脑髓(suǐ)岁在癸(kuí)丑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敷衍暮蔼察颜观色谈笑风生B.迂缓慰藉破斧沉舟悚人听闻C.亲睐栈道金壁辉煌噤若寒蝉D.脉搏誊写闲情逸致运筹帷幄5.下列各句中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忌妒B.人穷则反本穷:不得志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D.自伐其功伐:夸耀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请与孔子适周 /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史记研究》期中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每题1分,共26分)1.《太史公行年考》的作者是:①王国维2.称“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的作家是:④鲁迅3.司马迁曾作为汉使,奉使:②西南4.元封元年,司马迁接受了父亲司马谈的临终嘱托,地点在:②洛阳5.《瓠子之歌》的作者是:④汉武帝6.《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一篇是:①《伯夷列传》7.在《史记》中,孔子被列入②世家8.《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③司马谈9.“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的人物是:④孟尝君10.“传中称‘公子’者,凡一百四十七处”的《史记》篇目是:②《魏公子列传》11.“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后“投书以吊屈原”的人物是:③贾谊12.“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的人物是:③贾谊13.在中国历史上,建立有“诛籍业帝,天下惟宁”历史功业的人物是:②汉高祖14.被司马迁称为“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的人物是:③李陵15.《悲士不遇赋》的作者是:②司马相如16.“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人物是:①项羽17.被钱穆称为“持我头往领赏,临终慷慨,此情此义,亦可长在天地间,获后世同情矣”的人物是:①项羽18.“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一语出自于:④《廉颇蔺相如列传》19.程婴与公孙杵臼冒死抗奸救孤的故事出自于:②《赵世家》20.“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的人物是:③越王勾践21.“能忍訽于魏齐,而信威于强秦”的人物是:④范雎22.退兵减灶,以示我怯的人物是:④白起23.《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二篇是:②《管晏列传》24.年方三十二岁而死的历史人物是:④贾谊25.见到秦始皇时声言“彼可取而代也”的历史人物是:②项羽26.被后人称为“此乃史公欲为古今女子开一奇局”的《史记》篇目是:②《司马相如列传》二、多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1.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较为著名的汉丞相有:①萧何④曹参2.司马迁二十岁壮游中国时,曾到过以下哪些地方:①长沙②淮阴③曲阜3.在《史记》中,被列入世家的有:①孔子传③外戚传4.以下所列,哪些属于《史记》体例:①本纪②书④表5.以下所列,哪些人曾身陷监牢:①李斯④李广6.根据《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未中的原因:①剑术不精②缺少得力助手7.在《史记》中,合为一传的有: ②伯夷④叔齐8.据《儒林列传》,在景帝面前争辩汤、武革命是非问题的人物有: ②辕固生③黄生9.以下人物中,曾与荆轲交游的剑客有:①盖聂④鲁勾践10.在《赵世家》中,合力救护赵氏孤儿的志士是: ②公孙杵臼③程婴11.在《史记》中,敢于赴死的英雄有: ①项羽②陈胜④公孙杵臼12.在《史记》中,敢于不死的英雄有: ①韩信③越王勾践13.以下所列,以“怯”胜“勇”的军事家有: ①韩信③孙膑14.被司马迁称誉为“末世争利,唯彼奔义”的高士是:①伯夷②叔齐三、填空题(共33小题,每题1分,共33分)1.盖有非常之功,__必待非常之人__。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_____俶傥非常之人________称焉。
3.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4.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__彼可取而代也。
”5. 《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借与上大夫壶遂的一番讨论,对《春秋》大义作了大段阐述。
6.述往事,__思来者_。
7.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成一家之言__。
8.司马迁认定自己是孔子的传人,他要著述的是第二部《春秋》_。
9.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
作__《伯夷列传》_第一。
10.司马迁首创由_五种__体例构成的纪传体通史。
11.原始察终,___见盛观衰___。
12.《酷吏列传》一共写了十个酷吏,其中有__九个_是武帝的宠臣。
13.士为知己者死,_女为悦己者容_。
14.在《史记》中,“称‘公子’者,凡一百四十七处”的列传是_《魏公子列传》__。
15.力拔山兮气盖世,__时不利兮骓不逝___。
16.骓不逝兮可奈何,___虞兮虞兮奈若何__。
17.写有“士为知己者死”故事情节的《史记》篇目是__《魏公子列传》_。
18.风萧萧兮易水寒,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9.在__《屈原贾生列传》__中,司马迁提出了“人穷则反本”的观点。
20.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_可乎?21.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22.“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的人物是__伍子胥__。
23.司马迁称颂“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的人物是___伍子胥________。
24.司马迁称誉“苦身焦思,终灭强吴”的人物是__越王勾践_。
25.司马迁称誉“盖有禹之遗烈焉”的人物是__越王勾践_。
26.孙子_膑脚_,《兵法》修列。
27.在《赵世家》中,与公孙杵臼合力救护赵氏孤儿的志士是_程婴_。
28.见到秦始皇时慨叹“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历史人物是刘邦_。
29.《史记》七十列传第一篇是__《伯夷列传》。
30.在__《报任安书》_中,司马迁为自己的不死作了辩护31.“知死必勇,非死者难,处死者难”出自于_《廉颇蔺相如列传》_。
32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__狂惑。
33.实现了“我必覆楚”誓言的历史人物是_伍子胥_。
四、标点题1.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及饮卓氏,弄琴。
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载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与一钱也。
”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
文君为之久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相如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2.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3.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4.范雎者,魏人也,字叔。
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留数月,未得报。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雎受其牛酒,还其金。
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
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
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
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戮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
魏齐醉,曰:“可矣。
”范雎得出。
5.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
”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
”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
员为人刚戾忍垢,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
”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
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
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
”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
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
”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
”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
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
6.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五、简答、简析题1.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试作简要叙述。
汉初,由于秦末以来长期的战乱,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严重凋敝。
面对这一社会现实,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正确对策。
采取这一政策最为著名的汉丞相是萧何与曹参。
正是由于汉初至文景时期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恢复与发展。
到武帝即位后,汉王朝的经济力量已十分雄厚,为汉武帝内外经营政策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简述汉武帝内外经营政策的主要方面及其成就。
在汉初七十余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上,汉武帝进用英俊,内外经营。
他镇压了阴谋叛乱的宗室藩王;平定了割据东南沿海的东瓯、闽越等地;凿山通道,控制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出击匈奴,通西域,伐大宛。
汉武帝正是以汉民族雄强的物质实力,完成了一系列著名的军事远征,这不但消除了外族入侵的威胁,而且大大扩展了帝国的疆土,确立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基本上保持原状的中华版图。
3.汉武盛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一,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正确对策,社会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恢复与发展。
到武帝即位后,汉王朝的经济力量已十分雄厚,为汉武盛世的出现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二,汉初七十余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上,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进用英俊,内外经营,促成了汉武盛世的形成。
4.以汉大赋与茂陵石刻为例,说明大汉气象的基本特征。
司马相如《上林赋》以“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精神魄力,以前所未有的体制、规模、领域和范围,充分反映了汉武时期的历史风貌与昂扬奋进的时代气象,表现了当时汉民族以大为美的社会理想和审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