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
- 格式:docx
- 大小:22.54 KB
- 文档页数:12
第13课《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2.过程与方法(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二、初步了解课文1.生字读音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3.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一)初步了解情感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
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泻:xiè(倾泻、奔泻、一泻千里)潜:qián(潜水、潜力、潜伏)试:shì(试卷、尝试、试验)胎:tāi(胎教、怀胎、胚胎)皇:huáng(皇帝、皇宫、皇权)履:lǚ(履行、履约、履任)疆:jiāng(新疆、边疆、疆土)二、我会认组词鳞:lín(鳞片、鱼鳞、遍体鳞伤)惶:huáng(惶恐、惊惶、惶怖)哉:zāi(美哉、壮哉、优哉游哉)三、多音字少:shǎo (多少)shào (少年)似:sì(似乎)shì(似的)四、理解词语一泻汪洋: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潜龙腾渊:潜伏的巨龙已经很强大,腾起于水中一飞冲天。
梁启超将少年中国比喻为蛟龙。
奇花初胎:枝头花朵含苞欲放之初,生气饱满,朗艳新奇,喻精气内蕴。
纵有千古:“千古”是指时间,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
横有八荒:“八荒”,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
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
五、句子解析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八个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系在少年人身上。
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句子内容的排列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步步发展,层层推进,气势磅礴。
2.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
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六、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重要知识点+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组词泻:xiè(倾泻、奔泻、一泻千里)潜:qián(潜水、潜力、潜伏)试:shì(试卷、尝试、试验)胎:tāi(胎教、怀胎、胚胎)皇:huáng(皇帝、皇宫、皇权)履:lǚ(履行、履约、履任)疆:jiāng(新疆、边疆、疆土)二、我会认组词鳞:lín(鳞片、鱼鳞、遍体鳞伤)惶:huáng(惶恐、惊惶、惶怖)哉:zāi(美哉、壮哉、优哉游哉)三、多音字少:shǎo (多少)shào (少年)似:sì(似乎)shì(似的)四、理解词语一泻汪洋: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潜龙腾渊:潜伏的巨龙已经很强大,腾起于水中一飞冲天。
梁启超将少年中国比喻为蛟龙。
奇花初胎:枝头花朵含苞欲放之初,生气饱满,朗艳新奇,喻精气内蕴。
纵有千古:“千古”是指时间,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
横有八荒:“八荒”,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
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
五、句子解析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八个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系在少年人身上。
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句子内容的排列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步步发展,层层推进,气势磅礴。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
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六、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
【导语】《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中极⼒歌颂少年的朝⽓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民的精神。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原⽂ 故今⽇之责任,不在他⼈,⽽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则国独⽴,少年⾃由则国⾃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初升,其道⼤光。
河出伏流,⼀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飞扬。
乳虎啸⾕,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荒。
前途似海,来⽇⽅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疆!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
隼:⼀种凶猛的鸟。
翕张:⼀合⼀张。
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
⼲将:古代宝剑名。
硎:磨⼑⽯。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地。
履:踩,踏。
⑤[⼋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个⽅向上极远的地⽅。
⑥[哉]表⽰赞叹,相当于“啊”。
【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案 教学⽬标 1.认识“鳞、惶”等6个⽣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理解⽂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结合具体的语⾔环境,理解词语和句⼦的含义和作⽤。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结合具体的语⾔环境,理解词语和句⼦的含义和作⽤。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的爱国情感。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及教案【本文概要】《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本文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本文概要】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有一位非常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作者是谁?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学者,诗人,宣传家。
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
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发硎(xíng)澌2.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知识点汇总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学问点汇总课文主题:作者热忱讴歌中国少年创建少年中国的英雄姿态和少年中国的光辉将来,激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表达了殷切期望祖国旺盛富强的剧烈愿望和主动进取的精神。
课内问题: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答: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刚磨好的宝剑。
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答:少年中国就像中国少年一样,生气勃勃,充溢活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拥有光辉的将来;中国少年也犹如发展的少年中国,敢想敢做,前途无限。
少年中国只有在中国少年的带领下,才能明智、富足、强盛、独立、自由、进步。
生字组词:泻:倾泻腹泻流泻一泻千里上吐下泄潜:潜泳潜藏潜逃潜水潜移默化试:试验试用考试测试试题口试胎:胎生胚胎怀胎胎记内胎轮胎皇:堂皇皇帝皇宫皇室皇皇巨著履:履行履历衣履如履薄冰削足适履疆:边疆疆界疆土疆场万寿无疆多音字: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奇:qi惊奇jī奇数形近字:潜(潜藏)替(代替)试(试验)诚(真诚)胎(胚胎)抬(抬走)译文;少年聪慧我国家就聪慧,少年富有我国家就富有,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赛过欧洲,我国家就赛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溢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全部的野兽都胆怯惊惶,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起先孕起蓓蕾,绚丽明丽茂密强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线。
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宽阔的疆域。
前途象海一般宽广,将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漂亮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学会“毁、拱”等15个生字。
积累“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学会“毁、郊”等15个生字。
积累“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5个生字。
积累“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设计意图:用雨果的话引入本课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2)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举世闻名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
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
(出示课件4)A总写:板书:……有……也有……有……也有……B举例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出示课件6)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
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叹(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设计意图:用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设计意图:采用逐个自然段分析的方法,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有针对性,有利于更快地把握课文内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把握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7)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查看资料、阅读文字等方式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运用资料的方法。
】课堂作业设计一、读拼音,写词语。
huǐ huài huī huáng gōng diàn líng yuán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拱月()()闻名()()剔透奇()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写句子。
1.用“……有……也有……;有……也有……”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下列对圆明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不但建筑风格独特,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B 圆明园是皇家园林,它风景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C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组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出示课件11)(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万园之园……)【设计意图:用填空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非常简练,又能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深入领悟。
(出示课件12)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
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板书:历史文化---珍贵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出示课件13)其价值难以估量。
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4.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5.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
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研读“毁灭”。
(出示课件14)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
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
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出示课件15)(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出示课件16)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
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四、品读体味(出示课件17)1.指名读第1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板书:痛惜、痛恨、悲哀五、感悟写法(出示课件18)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
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
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解读,把握句子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能引起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写法,对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指导。
】五、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木笛》这一课。
【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总----损失不可估量(损失巨大)建筑风格---美举世闻名赞叹历史文化---珍贵毁灭----痛惜、痛恨、悲哀(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课堂作业设计一、在字形对的后面打√。
殿下()铃珑()波澜()灰烬()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3.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三、完成下列各题。
1.作者对圆明园的美,是_______的,对侵略者的破坏,是_________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建筑宏伟,并收藏了大量历史文物。
B圆明园于1860年10月6日被英法联军焚毁。
C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作者介绍】王英琦:安徽寿县人。
作家。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
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