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279.00 KB
- 文档页数:22
4中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3.能够运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2.热处理工艺与金属材料的性能改善。
三、教学内容:
1.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1.1金属材料的组织类型及其特点
1.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关系
1.3金属材料的电性能和组织的关系
1.4金属材料的磁性能和组织的关系
2.热处理工艺与金属材料的性能改善
2.1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2固溶处理
2.3空冷和水淬处理
2.4回火处理
2.5调质处理
2.6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以及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3.实验操作:组织学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仪器,观察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
五、教学资源:
1.课件:PPT讲义,包含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分析;
2.实验室设备:金属显微镜、样品制备设备、显微摄像系统等。
六、教学评估:
1.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加深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理解;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自主完成实验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写作能力;
3.考试:结合理论和实际应用,出题考察学生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综合理解能力。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理论课教案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金属的晶体结构及金属键的基本概念。
3. 熟悉金属的性能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定义与分类2. 金属的晶体结构3. 金属键的特点4. 金属的性能5. 金属材料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金属的晶体结构及金属键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金属材料样品、图片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2. 讲解:详细讲解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键的特点,金属的性能及应用。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金属材料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案例分析: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引导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其原因。
2. 掌握金属的再结晶过程及影响因素。
3. 熟悉金属的冷加工和热加工工艺。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其原因2. 金属的再结晶过程3. 影响再结晶的因素4. 金属的冷加工和热加工工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其原因,金属的再结晶过程及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属的冷加工和热加工工艺。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的图片、图表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塑性变形的概念及其原因。
2. 讲解:详细讲解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其原因,金属的再结晶过程及影响因素。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1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2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3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4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5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6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7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8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9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10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11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12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13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14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15 讲
课时计划
科目金材与热处理班级高机电1221 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16 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定义:金属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或金属合金组成的材料。
2. 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主要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大类。
3. 金属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韧性等。
4. 金属材料的用途: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等领域。
教学活动:1. 引入金属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的日常应用。
2. 介绍金属材料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
3. 通过实例讲解金属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和韧性等。
4. 探讨金属材料的用途,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
第二章:金属的结晶与晶体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结晶过程和晶体结构。
2. 掌握金属的晶体类型和性质。
教学内容:1. 金属的结晶过程:金属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结晶。
2. 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晶体主要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而成。
3. 金属的晶体类型:金属晶体主要分为面心立方晶格和体心立方晶格两种类型。
4. 金属的晶体性质:不同晶体结构的金属具有不同的性质,如硬度和延展性等。
教学活动:1. 引入金属的结晶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结晶的基本概念。
2. 介绍金属的晶体结构,让学生掌握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
3. 通过示意图讲解金属的晶体类型,如面心立方晶格和体心立方晶格。
4. 探讨金属的晶体性质,让学生了解不同晶体结构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过程。
2. 掌握金属的塑性变形方式和再结晶的条件。
教学内容:1. 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改变而不断裂的过程。
2. 金属的塑性变形方式: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和扭转等。
3. 再结晶:金属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
4. 再结晶的条件:再结晶发生的温度、应变量和时间等因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案一、组织教学:考勤、学习准备等。
二、引入课题:举例引入新的课程。
【新课内容】§1-1 金属的晶体结构表面上看来,天然水晶与普通玻璃均晶莹剔透,外观十分相似。
但事实上两者却是截然不同的物质。
水晶与玻璃的本质区别是两者的内部结构不同。
天然水晶和普通玻璃a)天然水晶b)普通玻璃基本概念:一、晶体与非晶体晶体:表示的是原子呈有序和有规则排列的物质。
(各向异性)非晶体:表示是原子呈无序的杂乱无章的排列形式的物质。
(各向同性)晶体和非晶体的对比项目晶体非晶体定义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质原子呈无序、无规则堆积的物质性能特点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有一定的熔点,性能呈各向异性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有固定的熔点,性能呈各向同性典型物质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糖、味精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二、晶体的结构的概念(基本概念:)1、晶格:表示原子在晶体中排列的有规律的空间格架。
2、晶胞:能够完整地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3、晶面:金属晶体中通过原子中心的平面。
4、晶向:通过原子中心的直线,可代表晶格空间的一定方向。
三、金属晶格的类型1、体心立方晶格(9个原子)2、面心立方晶格(14个原子)3、密排六方晶格(17个原子)四、单晶体与多晶体晶粒——组成金属的小晶体。
晶界——由晶粒间不规则排列的原子构成。
晶体内部原子排列模型晶格和晶胞示意图a)晶格b)晶胞单晶体——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位向是完全一致的晶体。
多晶体——由许多晶粒组成的晶体。
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显示出各向同性,也称“伪无向性”。
五、金属的晶体结构的缺陷晶体缺陷——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晶体中原子的规律排列受到干扰和破坏,使晶体中的某些原子偏离正常位置,造成原子排列的不完全性。
1. 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和置代原子无论是空位、间隙原子还是置代原子,在其周围都会使晶格产生变形,这种现象称为晶格畸变。
上述三种晶体缺陷造成的晶格畸变区仅限于缺陷原子周围的较小区域,故统称为点缺陷。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说课稿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教学技能大赛《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说课稿2-3金属的工艺性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下面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策略,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四大方面开始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次说课所用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六版)》,该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内容特别符合当前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地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同时,在教材中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意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能够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本节说课内容是对本书第二章第三节《金属的工艺性能》的分析讲解,该节不但紧密联系工业生产实际,而且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所以选择该教材该章节作为说课内容。
2、学情分析我校将该门课程放在机电专业二年级开设,学生对学校环境已经比较熟悉,学习过车工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知识,故有一定金属材料知识基础,年龄基本都是16、7岁,自控能力差,虽然大部分具有求知欲,但是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知识还停留在机械加工所涉及的浅显知识方面,并没有真正的去深入了解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知识。
2、教学目标目标,如同人的心脏,离开目标,就没有了可方向,如同行尸走肉。
本节课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记住工艺性能定义,熟悉铸造、锻压、焊接、切削加工和热处理性能。
原因:先知道定义,再学习影响因素,循序渐进,效果更好。
技能:能说出影响金属性能的因素。
原因:技能就是实用,能说出性能定义和影响这种性能的因素,是本节课学习的最终目的。
(2)过程与方法先给出本节学习任务、目标、重难点,回顾上节内容,利用三段五步法进行本节内容学习,完成本节学习目标。
原因:通过循序渐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步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白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树立积极进取工匠精神及团结合作的正能量价值观。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理论课教案章节一:金属材料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金属的晶体结构和性质。
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金属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3.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韧性、硬度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金属材料的定义、分类和晶体结构。
3. 讨论:分组讨论金属材料的性质及应用。
章节二:金属的加工工艺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加工工艺及分类。
2. 掌握金属的铸造、焊接、热加工和冷加工等工艺。
教学内容:1. 金属的加工工艺及分类。
2. 铸造工艺:砂铸、熔铸等。
3. 焊接工艺:气体保护焊、电弧焊等。
4. 热加工工艺:锻造、热处理等。
5. 冷加工工艺:车削、铣削、磨削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的加工工艺及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金属加工工艺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金属的加工工艺及分类。
3. 讨论:分组讨论不同金属加工工艺的应用。
章节三:金属的热处理教学目标:1. 了解热处理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工艺。
教学内容:1. 热处理的定义和分类。
2. 退火:降低硬度、提高韧性。
3. 正火:提高硬度、提高强度。
4. 淬火:提高硬度、提高强度、降低韧性。
5. 回火:降低硬度、提高韧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热处理的定义、分类及各种热处理工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金属材料和加工工艺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热处理的定义、分类及各种热处理工艺。
3. 讨论:分组讨论不同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及应用。
3. 培养学生具备金属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设计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能2. 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3. 常见热处理工艺及操作4. 金属热处理的应用领域5. 金属材料的选择与热处理工艺设计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及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金属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设计。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热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2. 教学PPT3. 案例素材4. 讨论话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a.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能b. 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c. 常见热处理工艺及操作d. 金属热处理的应用领域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金属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设计。
4. 小组讨论:探讨金属热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金属材料分类、性能及应用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工程案例中金属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设计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金属热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时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程拓展1.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介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金属材料生产企业,了解金属热处理工艺流程。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重点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及应用,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