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疗
- 格式:docx
- 大小:13.91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食疗2篇中国食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养生保健传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本文将从中国食疗的起源和特点以及代表性的两种食疗方法入手,探讨食疗对健康的益处和实践方法。
第一篇:中国食疗的起源和特点中国食疗起源于古代,其理论基础主要是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食物与人体内脏经络相应,通过合理的食疗方法,可以调养脏腑功能,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
食疗注重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和个体条件,选择合适的食材和烹调方法。
中国食疗注重营养平衡。
中医养生讲究五味调和,食疗应以清淡为主,兼及酸甜苦辣。
其中,五谷为基础,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食物搭配合理,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食疗也强调药食同源,将药物与食材相结合,起到食补和药效相辅相成的作用。
此外,食疗还重视饮食节制,不嗜烟酒,不暴饮暴食,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二篇:养生食材与养生方法1. 黑芝麻:黑芝麻富含钙、铁、锌和维生素E,具有润肠通便、补血养颜的作用。
可以用来制作黑芝麻糊,或者撒在食物中增加口感和营养。
2. 枸杞子:枸杞子是养肝明目的食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养颜的作用。
可以用来泡水喝,或加入粥、炖汤、茶水中食用。
3. 黑木耳:黑木耳富含胶质,能够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可以炒菜、煮汤或凉拌食用。
4. 红枣:红枣是常见的滋补食材之一,具有补血养颜、益气健脾的作用。
可以煮粥、泡水、搭配炖鸡、炖鱼等多种烹调方法。
5. 蜂蜜:蜂蜜具有润肺止咳、滋养肠胃的作用。
可以搭配白开水饮用,或加入茶水、牛奶中调制饮品。
以上是中国食疗中的一些常见养生食材和相应的养生方法。
食疗的具体实践方法因个体差异、疾病情况和季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践食疗时应根据个体条件合理选择食材和烹调方法。
总结:中国食疗是一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方法,通过合理选择食材、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达到调养脏腑、强身健体的目的。
食疗注重营养平衡,食物与药物相结合,强调饮食节制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浅述中国食疗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关系中国食疗文化,以饮食治疗疾病为目的,与中医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是渊源流长、丰富多彩的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特殊的组成部分。
而道家文化以求得健康长寿为宗旨,对中国食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一、“药食同源”是食疗文化产生的基础“药食同源”是中国食疗文化形成的基础。
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
《黄帝内经》言“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道教产生后,许多道士兼通医学,被称作“道医”。
他们认为将“食疗”与“药疗”相结合才是上工之术,主张把饮食养生引进治病养生的领域,将“食治”放在医治疾病的重要位置。
其中不乏名家,大家。
例如庄子、孙思邈、葛洪等等。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养性?养老大例》论述了154种食疗食物的内容,其中包括食物性能、食用价值、医疗效能等方面,认为:“君夫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故孝子须深知食药二性”。
食治重于药治的思想渗透其中。
二、食疗与天人合一道家饮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人与天地参”的理论,讲求“天人合一”。
孙思邈的“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的观念,强调的就是“知食宜”。
所谓“知食宜”就是要顺应季节的变化、环境的不同、体质的差异以及疾病的属性,而实施“食养”或“食治”的规律。
这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与中医因人、因时、因地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
“知食宜”就是要懂得施以食疗时适宜的气候、适宜的环境、适宜的体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配伍等等,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中国食疗药膳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综述
中国食疗药膳是一种将饮食与药物结合的养生方式,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食疗药膳是在饮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结合中药理论、保健知识和现代烹饪技术提供一种养生保健新颖选择,其中包含了对食材的搭配、艺术性的烹饪技巧、相关药性的成分、药效等等,可以起到补养身体、滋补脾胃、益气血、养生护脾的作用,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一定的帮助。
食疗药膳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成为养生市场上的热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疗药膳已成为养生市场上的一个热点。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食疗药膳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2. 不断推陈出新
随着烹饪技术的发展和饮食文化的融合,食疗药膳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例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低盐、低脂、低糖、低卡路里的饮食方式,食疗药膳中也应运而生了一些对应健康需求的菜品。
3. 推广程度不一
虽然食疗药膳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但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中推广程度不一。
在一些发达城市和健康意识较高人群中,大众对食疗药膳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比较高;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或乡村地区,普及程度较低。
未来,食疗药膳的发展前景还不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断地推陈出新
随着科技和经验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疗药膳会不断地推陈出新,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美味、实用的选择。
2. 发掘潜在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疗药膳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未来还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市场。
3. 国际化发展
随着中国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推广,食疗药膳也有机会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美食文化和养生方式。
中医食疗的发展简史《孟子》言:“食、色,性也。
”即指食属人类本能范畴,民以食为天,但人类与动物的食有着本质的差别,其差别的核心在于食的方式和食的目的。
中国饮食在世界饮食文化中堪称一绝,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中国饮食最大的特点为“精湛与美味”,精湛指食物原料的搭配、烹调技术的运用和饮食炊具的选择;美味则包括了色、香、味与饮食者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而中医食疗正是依托着这种中国历史文化积淀,结合中医理论自身规律而形成。
早在原始社会,食疗就已成为保健与疗病的方法。
在商代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很多盛酒的酒器。
甲骨文书记载了禾、麦、黍、稷、稻等农作物。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与商汤谈论烹调技术:“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
”又载“阳补之姜,招摇之桂。
”这里不仅阐述了食疗的烹调技术,同时也指出姜、桂既是食物,又是药物,不仅是调味品,而且也是温胃散寒的保健食品。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许多食物品种,如薏苡仁、大枣、芝麻、葡萄、蜂蜜、山药、核桃、龙眼、百合、菌类等,并记录了这些食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
《黄帝内经》在仅有13方中载食疗处方就有6首之多,对于饮食注重各种食物的搭配。
《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专设“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个专篇。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夫为病者,当需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民命药”,“若是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本也”。
孙氏列食疗处方17首,其中茯苓饼、杏仁酥已成为千百年流传下来、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养生食品。
宋代官修大型方书《圣济总录》在2万余方中记载食疗处方有285首,在制法和种类上都有创新,不仅有药粥、药羹、药索、药饼,而且还有散、饮、汁等制作方法,如介绍治疗虚劳补益的薏苡饼方的制法“取薏苡仁,热水淘,捣箩如做米粉法,以枣肉、乳汁拌和,做成蒸饼大,依法蒸熟,随性食之。
药膳疗法一览近年来,药膳疗法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健康热潮。
药膳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其运用中医理念和食疗学原理,通过草药、食材、调味品等天然食品,达到调节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药膳疗法以及其功效。
一、茯苓山药粥茯苓山药粥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调节免疫系统作用的滋补粥品。
制作方法为,将茯苓、山药、粳米清洗干净后加水煮熟,加入适量的红枣、莲子,煮至米烂粥浓即可。
其食用功效有:益气养阴,舒脾益肺,增加免疫力,对于体虚、乏力、食欲不振、免疫力较差、肺虚咳嗽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二、芝麻糊芝麻糊含丰富的维生素E和钙质等微量元素,是一种既滋补又美容养颜的食品。
制作方法为,选择优质芝麻,炒香后放入搅拌机中,打成细粉,加蜂蜜或红糖,调配成糊状即可食用。
其食用功效有:滋补肝肾,润肠通便,抗衰老,美容养颜,对于女性保护卵巢、促进乳腺健康等也有一定的功效。
三、莲子百合瘦肉汤莲子百合瘦肉汤是一种滋阴润燥、祛湿养颜的美食。
制作方法为,将瘦猪肉洗净,加入30克莲子、50克百合、适量的盐和姜片,煮至猪肉熟透即可食用。
其食用功效有:祛湿润燥,使皮肤润滑,养肺止咳,清心安神。
四、桂圆红枣姜汤桂圆红枣姜汤是一种祛湿、暖胃、调理气血的药膳疗法。
制作方法为,将10个红枣、20颗桂圆干、适量的姜片加入清水中煮沸,煮至汤色呈浅红色即可食用。
其食用功效有:温补脾肾,除湿去寒,补气血,促进新陈代谢。
五、龟苓膏龟苓膏是一种以龟龄、半夏、麻黄等为主要成分的传统手工膏状药膳,具有清热降火、解毒镇痛、调节肠胃等多种功效。
制作方法为,将龟板、龟苓、半夏、麻黄泡软后煮沸,过滤,加适量的冰糖和柠檬汁调味,放入冰箱冷却即可食用。
其食用功效有:清热解毒,镇痛定喘,防治瘙痒,对咽喉肿痛、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药膳疗法具有简单易学、安全有效、口感美味等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膳疗法不是万能的,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膳方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国食疗养生的方法食疗养生店的前景分析中国是一个对食疗养生非常重视的国家,有着悠久的食疗养生传统。
食疗养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饮食调理来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接受度的提高,食疗养生店在中国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食疗养生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养生方法,因为它基于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和需求,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食疗养生店的前景在于能够提供符合个体需求的养生餐,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首先,食疗养生店可以打造独特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的食疗养生方法非常丰富多样,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具体需求来推出相应的食疗养生套餐。
比如,针对肥胖人群,可以推出瘦身食疗套餐;针对失眠人群,可以推出安眠食疗套餐。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食疗养生方案,食疗养生店能够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并获得持续的经营利润。
其次,食疗养生店可以利用新兴科技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便捷和高效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
食疗养生店可以利用在线平台、移动应用等技术手段,提供在线预订、送餐上门等服务,方便消费者享受食疗养生的便利。
再者,食疗养生店可以与其他领域相结合,打造多元化的养生产品。
中国的养生市场非常庞大,涉及饮食、运动、休闲等多个领域。
食疗养生店可以与健身房、水疗中心等合作,推出结合多种养生方式的综合养生套餐,满足消费者对全面养生的需求。
此外,食疗养生店还可以通过传统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吸引消费者。
中国有着悠久的养生文化,包括中医理论、草本养生、气功养生等。
食疗养生店可以通过传统养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增加消费者对食疗养生的认知和接受度。
同时,食疗养生店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推出创新的养生产品,将传统养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使传统养生文化更加符合当代人的需求。
综上所述,食疗养生店在中国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利用新兴科技、与其他领域相结合、传统养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途径,食疗养生店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实现可持续的经营利润。
中国食疗养生产业发展现状消费前景及未来发展空间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食疗养生之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食补药补”等传统观念。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的食疗养生产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首先,中国食疗养生产业的现状非常可观。
根据中国食品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食疗养生产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着年均15%的增长速度,在2024年已经超过了5000亿元。
消费者对于健康养生的追求,使得食疗养生产业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食疗养生产业也逐渐与互联网结合,出现了诸如食疗养生O2O平台、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其次,中国食疗养生产业的消费前景广阔。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美容的需求日益增长。
食疗养生作为一种自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加注重养生保健,对于食疗养生产品情有独钟。
根据市场调查,中国食疗养生市场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人成为了食疗养生行业的重要消费群体。
因此,中国食疗养生产业的消费前景可观。
最后,中国食疗养生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不断提高,中国食疗养生产业将进一步走向多元化、差异化和专业化的方向。
未来的食疗养生产品将更加精细化,符合个体的需求。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食疗养生的认知也将不断提高,科学性、专业性将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指标。
此外,政府对于健康养生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为食疗养生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中国食疗养生产业在当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且充满了机遇。
消费者对于健康的追求、市场的需求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都将推动食疗养生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然而,食疗养生产业也面临着行业标准不统一、质量监管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加强自律和监管,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中医食疗解密中草药与食物的黄金搭配中医食疗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大瑰宝,它以食物作为药物,通过合理搭配,发挥食疗的疗效,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
中医食疗中,草药与食物的黄金搭配是关键,下面就来为大家解密一下中草药和食物的黄金搭配。
1. 人参与糯米人参是中药中的珍贵品种之一,被誉为“天然的补品”。
人参具有补气、益精、养心的功效。
而糯米则具有补脾开胃、益气养血的作用。
因此,将人参与糯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还可以补充气血,对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特别适用。
2. 大枣与生姜大枣被誉为“天然的胃药”,具有补脾养胃、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非常有益。
而生姜则具有温中散寒、助消化的功效。
因此,将大枣和生姜一起煮水,每日饮用,可以起到健脾养胃、助消化的效果。
3. 陈皮与柠檬陈皮是中药中的一味常用药材,具有理气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
而柠檬则富含维生素C,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将陈皮与柠檬一起泡水,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
4. 薏米与山药薏米是一种常见的粗粮,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作用。
山药则被誉为“健脾胃的首选食品”,具有补脾养胃、健脾燥湿的功效。
将薏米与山药一起煮粥,不仅可以改善湿热、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等问题,还可以增加营养,提高体质。
5. 黄芪与鸡肉黄芪是中药中的常用药材之一,具有补气养血、益阳固表的功效。
而鸡肉则具有滋阴补肾、益气补虚的作用。
将黄芪和鸡肉一起炖汤,不仅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增强体力,改善体质。
6. 何首乌与黑豆何首乌是中药中的常用药材之一,具有补肝肾、养血润燥的功效。
而黑豆富含蛋白质、铁、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补肾阴、养肝明目的作用。
将何首乌和黑豆一起煮粥,不仅可以滋补肝肾,还可以改善失眠、盗汗等问题。
总结起来,中草药与食物的黄金搭配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增强草药的功效,使人体得到更全面的营养补充。
在搭配时要注意食材的属性、功效和相克相济的关系,合理搭配可以发挥最好的效果。
中国食疗本草新编摘要中国食疗本草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中医养生方法,利用食物及中草药来平衡人体的阴阳,调理人体的内外功能。
本文将介绍中国食疗本草的基本原理、常用食材及其功效,并提供一些食疗方案以供参考。
1. 介绍中国食疗本草是一种融合了中医理论和食物疗法的养生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食用特定的食材,达到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的效果。
中医认为,食物不仅可以提供营养,还可以起到药物的作用。
食疗本草将中草药与食材相结合,发挥了它们的双重功效,成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养生方法。
2. 基本原理中国食疗本草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中医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紧密相关。
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人体也是如此。
食物被分为寒热、阴阳、五味、五色等不同属性,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养生的目的。
3. 常用食材及功效3.1 五谷杂粮类•玉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利尿消肿。
•糯米:健脾益胃,补脾胃,滋阴润燥。
•小米:健脾益气,和胃益脾,清热解毒。
•黑米:补肝补肾,益血滋阴,美容养颜。
•绿豆: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养胃益肾。
3.2 蔬菜类•白萝卜: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降脂减肥。
•蘑菇:益气养血,保护肝脏,抗炎抗菌。
•西红柿:清热利尿,润肺止咳,防治动脉硬化。
•苦瓜:清热解毒,降血糖,利尿通便。
•芹菜:开胃消食,利尿通便,补血养颜。
3.3 水果类•苹果:生津止渴,健脾开胃,降低胆固醇。
•橙子:补充维生素C,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葡萄:补肾壮阳,清热降火,抗氧化。
•红枣:补脾养胃,益气补血,调理月经。
•柠檬:解毒排毒,减肥美容,增强免疫力。
3.4 中草药类•当归:活血调经,补血养颜,调理气血。
•熟地黄:益肾补肾,滋阴养颜,补精益气。
•黄芪: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补气养血。
•人参:补气养血,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枸杞子:滋阴补肾,明目养肝,美白养颜。
4. 食疗方案4.1 养心安神方配方:酸枣仁10g,酸枣仁30g,莲子30g,红枣10枚。
补药药材炖汤配方大全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炖汤是一种常见的食疗方式,它不仅能够滋补身体,还能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添加不同的药材来达到不同的保健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药药材炖汤配方,供您参考:1. 人参炖鸡汤: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增强体力的功效。
将人参切片,与清洗干净的鸡肉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炖煮2-3小时,直至鸡肉熟透,汤色金黄。
2. 当归黄芪炖排骨:当归补血调经,黄芪补气固表。
将排骨焯水去腥,与当归、黄芪一同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文火慢炖1-2小时。
3. 枸杞红枣炖瘦肉:枸杞养肝明目,红枣补中益气。
将瘦肉切块,与洗净的枸杞、去核的红枣一同放入炖盅,加入适量清水,炖煮1小时左右。
4. 玉竹炖老鸭:玉竹滋阴润肺,老鸭性凉,适合夏季食用。
将老鸭切块,与玉竹一同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炖煮2小时左右。
5. 灵芝炖乳鸽:灵芝具有安神、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将乳鸽清洗干净,与灵芝一同放入炖盅,加入适量清水,炖煮2-3小时。
6. 白术炖猪肚:白术健脾利湿,猪肚补虚损。
将猪肚清洗干净,与白术一同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炖煮2小时左右。
7. 天麻炖鱼头:天麻平肝息风,鱼头富含蛋白质。
将鱼头清洗干净,与天麻一同放入炖盅,加入适量清水,炖煮1小时左右。
8. 黄精炖牛肉:黄精补脾益肺,牛肉强筋壮骨。
将牛肉切块,与黄精一同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炖煮2-3小时。
9. 熟地炖猪蹄:熟地滋阴补肾,猪蹄富含胶原蛋白。
将猪蹄清洗干净,与熟地一同放入炖盅,加入适量清水,炖煮2小时左右。
10. 山药炖羊肉:山药补脾益肺,羊肉温中补虚。
将羊肉切块,与山药一同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炖煮2-3小时。
炖汤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和体质适量添加盐、姜、料酒等调味品。
炖汤过程中,应保持小火慢炖,以充分释放药材的药效。
同时,炖汤前应将药材清洗干净,避免泥沙等杂质影响口感和药效。
这些配方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滋补效果。
食疗是食物疗法的简称。
中国食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
古人曰:“民以食为天。
”也就是说,食物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
人类为了生存与健康,必须寻找和认识食物,探索食物维护健康以及防治疾病的作用。
中国食疗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和应用。
“药食同源”、“医食同源”更是脍炙人口的民间佳话。
中国食疗并不单纯是来自经验,而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因此对食物性能和功用的认识是建立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
由于“药食同源”,中医认为食物的性能和药物的性能一样,也包括性味、归经、补泻等理论,而食物的功用是由性能所决定。
食物的性能又称“食性”、“食气”、“食味”,食物的功用即是食物的功效和作用,由食物的性能(四气、五味)所决定,食物对人体的功用大致可以分为预防、滋润及治疗三大类。
食物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基础,合理的饮食是健康的保证,相反,饮食不当就会容易引起疾病,而食疗正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要发挥食物的养生保健作用,就要注意遵守不同体质、年龄、性别、地域、季节、时间的食疗养生之道。
食物的配伍是指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配搭起来应用。
配伍合理,可以起到增强食物的效用和可食性;但是配伍不当,则会产生不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食疗提倡的饮食禁忌是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饮食禁忌是指进行食疗养生时要兼顾不同的体质、年龄、性别、地域、季节、时间等各方面因素、并且结合食物的四气、五味、功效
作用等理论,来决定饮食的配伍禁忌。
狭义的饮食禁忌是指“病中食忌”。
另外,还有“ 发物”忌口的论述,所谓“发物”,是指能引起旧患复发,新病增重的食物。
要发挥食疗的养生保健作用,还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营养均衡、饮食有节、注意卫生、进食保健和食后养生等。
都巿化带来人口拥挤、高楼林立、交通阻塞、信息爆炸、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紧张,从而容易引起一系列的都巿病,例如“慢性疲劳综合症”、心血管病、肝胆疾病、胃肠疾病、皮肤湿疹、癌症等。
中国食疗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现代都巿病能发挥辅助治疗及预防调理的作用。
从远古到今天,中国食疗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均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区的民族,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饮食养生文化。
近几十年来,中国食疗在欧美国家也愈来愈受欢迎。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中国食疗这枝奇葩将会在世界各地更加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