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古诗词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18.26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04 古诗词阅读初中诗词鉴赏题是初中阶段各类考试的必考内容,其实这类题目一共只有三种模式,现在已经替大家总结出来了,并给大家总结了各种模式的答题技巧。
一、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建,语言力求美丽。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惦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酷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憧憬美妙、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冲突、遭贬愤世、明珠暗投、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鉴赏技巧:1、驾驭修辞方法(比方、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驾驭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争论,重点驾驭描写和抒情)3、驾驭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抒什么情感)★练习划重点★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初中语文必考古诗总结归纳古诗是初中语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方方面面。
在语文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对古诗的理解、背诵和分析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熟练掌握一些常考的古诗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必考的古诗进行总结归纳,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登鹳雀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古诗,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静夜思》- 李白《静夜思》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古诗,通过写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望庐山瀑布》- 李白《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描写壮丽景色的古诗,通过描绘庐山上瀑布飞泻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四、《春晓》- 孟郊《春晓》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通过描绘早晨万物苏醒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五、《夜泊牛渚怀古》- 杨万里《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怀古咏史的古诗,通过描绘在夜晚停泊在牛渚山的画舫上,回想起历史上文人墨客的风采,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六、《登高》- 杜甫《登高》是一首抒发豪情壮志的古诗,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由和志向的追求。
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别离送别的古诗,通过写诗人在黄鹤楼上送别朋友的情景,抒发了离别之苦和对友谊的珍视。
八、《登乐游原》- 李商隐《登乐游原》是一首描写壮丽风景的古诗,通过描绘原野上奔跑的羊群和远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九、《望岳》- 杜甫《望岳》是一首表达对岳阳楼的景仰之情的古诗,通过描绘诗人到达岳阳楼后的心情和对岳阳楼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
总结:以上所列的古诗是初中语文考试中常考的诗歌作品,通过深入理解和背诵这些诗歌,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古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结合诗词鉴赏、背诵、赏析等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1. 古代文言文指的是古代文化传统中使用的文言语言风格,其特点是古朴、简练、精炼,常用词汇和句式多为古代汉语。
2. 古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谓补结构、连动结构等。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不仅……而且……”、“虽然……但是……”等。
3. 古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律诗、绝句、词等多种形式,律诗中常见的律格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4. 古代古诗多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物、讴歌英雄壮丽为主题,表达了古人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5. 古代文言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问等。
其中,比喻是指通过将事物与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对比来表达意义,排比是指将相同句型的句子或词语放置在一起,起到烘托气氛、增强语言的力度和效果的作用。
6. 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格还包括典、谐、象征等。
典是指用上古或典故、史实来点明观点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谐是指把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反但形式相近的词语放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效果;象征是指借用事物的外在形象来隐喻抽象的概念或感情。
7. 古代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仗、押韵、叠字等。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字句在音韵上的平齐、和谐,使诗句更具节奏感和韵
律感。
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相邻的词或字在音韵上的相同,增强了古诗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叠字是指连续使用同音或近音的字,使意境更加丰富多样。
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点初一语文的古诗词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初一语文必背古诗词的知识点:1. 《静夜思》 - 李白-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 内容: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 特点: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2. 《望岳》 - 杜甫-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 内容:描述了诗人远望泰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特点: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语言雄浑。
3. 《春晓》 - 孟浩然- 作者: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 内容: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 特点: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4. 《游子吟》 - 孟郊- 作者:唐代诗人孟郊。
- 内容: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实。
5. 《江雪》 - 柳宗元- 作者: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 内容:描绘了江面雪景,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情感。
- 特点:意境清冷,语言简练。
6. 《赠汪伦》 - 李白- 作者:唐代诗人李白。
-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 特点:语言豪放,情感真挚。
7.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
- 内容:描述了诗人登楼远望的景象,表达了壮志凌云的情怀。
- 特点:语言雄健,意境开阔。
8. 《绝句》 - 杜甫- 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 内容:以绝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 特点: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9.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 内容: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 特点: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10. 《题西林壁》 - 苏轼- 作者:宋代文学家苏轼。
- 内容:表达了诗人对西林壁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特点:语言流畅,寓意深刻。
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一)第一部分:知识梳理古诗基础知识整理一、诗歌的概念:狭义:仅指唐诗,不包括词、曲。
广义:包括诗、词、曲在内。
二、诗歌的体裁:(诗歌的外在形态)1.广义的诗歌分为:诗、词、曲。
2.诗的体裁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的体裁分类:(别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等)(1)按字数分类: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2)按段数分类: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三段为三叠、四段为四叠(3)词牌和题目: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为词牌,赤壁怀古为题目。
识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注意:题目有时可以省略,但是词牌不可省略4.曲的体裁分类:(别称词余、乐府)(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套曲)(2)杂剧(3)宫调、曲牌与题目:如《[南吕]四块玉闲适》《[双调]大德歌冬》南吕,双调是宫调,四块玉和大德歌是曲牌,闲适和冬是题目三、诗歌的题裁及常见思想感情:☆1.送别诗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字眼:折柳、长亭、西楼、南浦、斜阳、酒、劳歌、骊歌等(古人常: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2.思乡怀人羁旅诗总体情感:对家乡及家人的思念之情。
常见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常见思想情感精细分类: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常见字眼:月、雁、笛、柳、清秋、黄昏、征蓬、游子、浮萍、浮云3.边塞战争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初三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中考必背篇目总结语文重点古诗词【羌村三首】(杜甫唐)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唐)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初中生必背重点古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白居易唐)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古诗文名句背诵古诗文名句是初中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背诵这些名句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初中语文易考的古诗文名句及其背诵技巧。
一、古诗1.《登鹳雀楼》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杜甫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来表达向上进取的精神。
背诵这句诗时,可以先理解每个字的意思,然后体会整个句子的意境。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
背诵这句诗时,可以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和意义,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二、古文1.《论语·学而》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在《论语·学而》中的名句,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友谊的可贵。
背诵这句名言时,可以理解每个字的意义,并思考这句话对自己的启示。
2.《兰亭序》王羲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名句,形容了兰亭美景和墨客的情怀。
背诵这句名句时,可以品味其中的意境和用词之美。
三、名句背诵技巧1.理解字义:背诵名句时,先理解每个字的意思,有助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2.体会意境:名句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其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意境。
背诵时,要用心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反复朗读:反复朗读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名句的内容。
可以在课余时间、闲暇时刻多次朗读名句,加深记忆。
4.积累例句:除了背诵固定的名句,还可以积累其他优美的句子,扩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背诵古诗文名句,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了解这些名句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有助于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初中生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善于运用这些名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一、哲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二、生活情趣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三、读书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8、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四、奉献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
初中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诗文背诵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悯农》之一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 《悯农》之二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8.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文言文阅读1. 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如“之、者、也、矣、焉、乎”等。
2. 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被动句、倒装句等。
3. 能够翻译简单的文言文篇章,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4. 熟悉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成语,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
三、现代文阅读1. 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2. 分析文章结构,识别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3. 掌握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4. 能够对文章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分析。
四、写作技巧1. 学会写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2. 掌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技巧,如使用引人入胜的开头和总结性结尾。
3. 学会使用恰当的过渡词语,使文章结构更加连贯。
4.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避免使用病句。
五、语文基础知识1.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2. 了解常见的成语和俗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学习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诗词的意境、韵律等。
4. 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常识,如四大名著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一、古诗词部分。
-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解析:曹操这老爷子可厉害了,站在碣石山看大海。
你看那大海,水波荡漾的,山岛高高地挺立着。
岛上树木长得可茂盛了,草也很丰美。
秋风一吹,大海涌起巨大的波浪。
他还想象日月星辰都在大海里运行呢,这脑洞开得够大。
最后那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像是他唱完歌后的一个小感叹。
-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解析:诗人在旅途当中,在青山之外赶路,船在绿水上前行。
潮水涨起来的时候,两岸显得特别宽阔,顺风的时候船帆高高地挂着。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可不得了,海上的太阳在还没完全天亮的时候就升起来了,江上的春天好像在旧年还没结束就已经到来了,这时间的交替感描写得很妙。
最后诗人想家了,想让大雁把家书带回洛阳呢。
- 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解析:白居易在钱塘湖游玩,从孤山寺北边、贾亭西边开始走。
湖水刚刚涨平,白云很低很低。
你看那些早莺争着往暖和的树上飞,新燕忙着啄春泥筑巢呢。
各种花慢慢开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浅浅的草刚能没过马蹄。
他最喜欢湖东了,在绿杨的树荫下的白沙堤上走啊走,都走不够。
-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解析:马致远这家伙可真会营造气氛。
你看,干枯的藤条,老树上停着几只黄昏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还有人家。
而自己呢,骑着一匹瘦马走在古老的道路上,迎着西风。
太阳都快落山了,自己这个漂泊的人还在天涯海角,想想就觉得很心酸,“断肠人在天涯”,就像心都要碎了一样。
二、文言文部分。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鉴赏技巧与常见题型解析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鉴赏技巧与常见题型解析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古诗词鉴赏技巧以及常见题型解析,对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技巧和常见题型解析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古诗词的基本知识1. 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体裁,每句五个字,一般分为“四句一体”和“两句一体”两种形式。
2. 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相对于五言古诗而言,每句七个字,由于字数更多,表达信息更丰富。
3. 绝句:绝句是古诗词中的一种独立体裁,四句一体,字数一般为五言或七言。
4. 律诗:律诗是指按照律定的仄韵规则写成的诗歌,其中有韵脚、韵律等严格要求,不同的律诗有不同的字数和格式要求。
二、古诗词鉴赏技巧1. 理解诗词的意境:古诗词往往通过修辞手法、意象描写、造型艺术等方式塑造出独特的意境,学生需要通过认真品读,理解诗词中的含义和意旨。
2. 品味诗词的音韵:古诗词在形式上追求音韵和谐,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注重品味其中的音韵美感,如押韵、平仄等。
3. 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古诗词深受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熏陶,学生在鉴赏中应该了解古诗词所代表的时代、思想和价值观念等。
4. 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古诗词融汇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学生应该通过分析其中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常见题型解析1. 选词填空题:这种题型考核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考生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在给定的几个词语中选出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2. 辨析题:此类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修辞手法、词语意义等方面的内容,辨析出诗句中特殊词语的含义或者表达的意思。
3. 鉴赏题:鉴赏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古诗词的整体理解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音韵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鉴赏和解读。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及文言文常考点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黄河的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马的诗句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桥的诗句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卜算子咏梅》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莲的诗句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春天的诗句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雨的诗句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一、诗词鉴赏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诗词进行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诗词类型及其特点:1. 古体诗:以五言、七言为主要形式,注重语言的朴素和简练,表达直接明确,常用于写景、抒发情感等。
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绝句:四行诗,每行五个字,句式平仄要求严格,多用于抒发个人情感。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律诗:又称为七言绝句,每行七个字。
形式轻盈短小,内容丰富。
如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 乐府民歌:又称为古代民间歌曲,以写生活、抒发感情为主题,常以叙事的方式表达。
如《木兰辞》:“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特点是句式复杂、使用生僻字、注重修辞和意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1.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等。
2. 常用成语:莫名其妙、大公无私、前车之鉴等。
3. 经典篇章:《孟子·梁惠王上》、《论语·季氏》、《资治通鉴》等。
4. 常见句式:以“而”、“乃”、“者”、“之”等为主的复杂句式。
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指对现代语言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现代文知识点:1. 阅读技巧:标点符号的运用、段落结构的理解、上下文推测等。
2. 新闻报道:新闻的写作结构、新闻语言的特点、新闻判断能力等。
3. 散文鉴赏: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的分析、散文的结构等。
4. 小说阅读:小说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的主旨等。
四、作文写作作文写作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
以下是作文写作的一些知识点:1. 议论文写作:明确观点表达、论据论证能力、条理清晰等。
初中生语文考高分必会:古诗词鉴赏知识汇总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李清照)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短歌行》曹操)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范仲淹)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根据不同的词语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形,如“眼花缭乱”的“缭”容易写成“潦”,要注意字形的准确书写,多通过练习和记忆易错字表来加强。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注意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适用对象等。
例如“莘莘学子”中的“莘莘”不能误写,且该词用来形容众多的学生。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区分。
例如“美丽”是形容词,“在”是介词。
2. 句子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如“小明(主语)高兴地(状语)吃(谓语)苹果(宾语)”。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 语序不当,例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 成分残缺,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 语义重复,如“大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
(三)标点符号。
1. 句号、问号、叹号。
-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叹号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强烈感情的末尾。
2. 逗号、顿号、分号。
-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红的、白的、蓝的花朵”;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分号停顿时间长,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 冒号、引号。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着重指出、讽刺或否定等。
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阅读
初中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阅读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考点阐释:文言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提高中华儿女文化素养的极好资源。
因此,文言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自然也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考试说明的要求:理解词义和句意。
划分朗读节奏;欣赏词语和句子;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古诗阅读与赏析的考点主要有:
①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②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③理解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
④理解诗歌表现景物的特点,体会诗歌写景的妙处;
⑤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理趣;
⑥对诗歌的炼字用词进行一定的评价赏析,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⑦对诗歌中的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写景精妙的名句能作一定的评析,并有自己的体悟;
⑧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
⑨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前五点主要是阅读,后四点是针对诗歌赏析。
1.诗意理解。
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
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
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
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内容概括。
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4.写法品析。
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
5.情感体味。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
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
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解答这道题时,由于审题不细心,考生很容易疏忽题干中的提示语,抓不住诗句中一些关键词语,把两首诗的不同时段答成“春天”“夏天”或“开花时”“落花时”,把修辞手法答成“衬托”“对偶”,把表达效果答成“突出了人物喝醉了”“忘记留住春天”等。
诗歌描写的时令季节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莺歌雁飞,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诗歌的意象。
如果说,从静态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时令季节,那么可以从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
们的相互作用推知答案。
春天湖水初涨,刚刚平了湖岸,云气压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活跃在向阳的枝头,燕子也回归了江南水乡,这都显示了时间特征。
各种颜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春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丰乐亭游春》写惜春之情。
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
在这鸟儿啁啾、杂花乱飞之时,太守却醉了,次日酒醒,春无踪迹。
表现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暂。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所以说这个时段是暮春。
对欧阳修诗三、四两句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考生大多只看到“鸟歌花舞”的拟人手法,没发现夸张的手法。
春天的消逝,绝不是酒醒时刻就过去了,客观上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而这里作者却把它写成“酒醒春已归”,似乎在一场酒醉之后,一觉醒来春天就飕然消逝。
夸张手法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这里不是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也不是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而是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当然,对于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来说,能够说出这是夸张的手法就够了。
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