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六年级论语题库
- 格式:docx
- 大小:22.85 KB
- 文档页数:4
论语小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2.《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君子乎D. 不亦乐乎答案:A3.《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什么?A. 择其善者而从之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B4.《论语》中“君子坦荡荡”的下一句是什么?A. 小人长戚戚B. 小人常戚戚C. 小人常戚戚D. 小人常戚戚答案:A5.《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是什么?A. 可以为师矣B. 可以为师矣C. 可以为师矣D. 可以为师矣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是_________。
答案:爱人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
答案:学与思的结合3.《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应该“_________”,以示其不与小人同流合污。
答案:不器4.《论语》中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___的重视。
答案:自然5.《论语》中孔子提出“_________”,强调了教育的普及性。
答案:有教无类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哪些基本要求?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基本要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强调君子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仁爱、正义、礼仪、智慧和诚信。
2.《论语》中孔子如何论述“中庸”之道?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中庸”之道,认为这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中庸之道强调在行为和思想上不偏不倚,保持适度,既不过分也不不足,以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对“礼”的思想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六年级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什么?A. 忠诚B. 孝顺C. 仁爱D. 礼仪答案:C2. 孔子提倡的“礼”指的是什么?A. 法律B. 礼仪C. 礼貌D. 礼节答案:B3.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知之乎D. 不亦乐乎答案:A4.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是什么?A.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B. 要对别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C. 要对自己做别人喜欢做的事情D. 不要对自己做别人不喜欢的事情答案:A5. 孔子对于“知”和“行”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A. 知先行后B. 行先知后C. 知行合一D. 知行分离答案:C二、填空题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答案:思而不学则殆2.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周而不比,______。
”答案:小人比而不周3. 孔子强调:“温故而知新,______。
”答案:可以为师矣4. 孔子对于“礼”的重要性有如下表述:“不学礼,无以立。
______。
”答案:不学诗,无以言5.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
”答案:三十而立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谐,不偏不倚,适中恰当。
它强调在各种极端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中点,以达到最佳的状态。
2.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答案:孔子认为“君子”是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能够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他人。
而“小人”则是指那些缺乏道德修养、行为不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往往只考虑个人利益,不顾他人。
四、论述题1.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进行教育。
孔子还提倡“学以致用”,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和应用,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本身。
有关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倡的“仁”的表现?A. 爱人B. 敬人C. 利人D. 害人答案:D4.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说的?A. 子路B. 子贡C. 颜回D. 曾子答案:D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言行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______思想。
答案:仁爱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态度的______。
答案:诚实9. 《论语》中提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里的“周”和“比”分别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包容、排他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______学习,同时反省自己的不足。
答案:贤者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1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指一套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一定的礼节和规矩,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13. 请解释《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君子心胸开阔,行事坦荡,而小人则心胸狭窄,常常忧虑不安。
它强调了君子与小人在心态和行为上的差异。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4. 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编号:003《论语》八则练习题一、加点字解释1.学而时习..之(按时)(实习)2. 不亦说.乎(通“悦”,喜悦) 3.人不知.而不愠.(理解,了解)(生气,怨恨) 4.不亦君子..乎(品德高尚的人) 5.知之为..知之(代词,代知识)(是) 6.是知..也(这)(通“智”,聪明) 7.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爱好)(以……为乐)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定)(老师)(在里面) 9.则其善者而从.之(学习) 10.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成为,做)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年)(这样)(无意)(凋谢) 12.吾尝.终日不食(曾经)(一整天) 13.以.思,无益.(用来)(好处) 二、加点字注音1. 不亦说乎(yu è)2. 论语(l ún )3. 不愠(y ùn )4. 好之者(h ào )5.乐之者(l è)6.之后凋(di āo )7.终日不寝(q ǐn )三、翻译句子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很快乐吗?2.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别人好的地方去学习,别人不好的地方去改正。
3.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贪图速度则质量不高,贪图小利的人,反而做不成大事。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行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不要不懂装懂。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则,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境界:乐之、好之、知之,由高到低,其中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层次,它建立在知之和好之的基础上。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一则,阐述了要虚心上进、随处都要向别人学习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几句?答:第一句2.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对话,被分为多少篇?答:20篇3.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到“学而时习之”,就要有什么品质?答:恒心4. 孔子认为,有什么品质的人可以为官?答:仁5. 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是《论语·为政篇》中的第几句?答:第一句7.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是最好的?答:诚实可信、有道德的朋友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论语·里仁篇》中的第几句?答:第十三句9.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具备什么品质?答:仁爱1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句话是《论语·里仁篇》中的第几句?答:第二十五句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的学说侧重于培养人的哪个方面?A. 知识和技能B. 德行和品质C. 家庭背景和财富D. 政治权力和地位答:B2.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应该如何表现?A. 行善积德,待人诚实可靠B. 拥有大量财富和权力C. 出生于有权势的家族D. 唯利是图,追求个人利益答:A3. 下面哪个不是孔子的弟子?A. 曾子B. 孟子C. 颜回D. 子路答:B4.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A. 提倡了尊重家庭和长辈B. 倡导了儒家礼仪和道德观念C. 鼓励了人们爱国和忠诚D. 以上都是答:D5.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意思是什么?A. 政治者应该以德行来引导人民B. 政治者应该依靠武力和暴力来统治C. 政治权力应该由人民共同分享D. 以上都不是答: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德行,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所提倡的“仁”的表现?A. 爱人B. 礼仪C. 忠诚D. 勇敢2.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是很高兴吗?B. 学习之后经常练习,不是很高兴吗?C. 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D. 学习之后经常练习,不是很快乐吗?3. 孔子提倡的“礼”是指:A. 礼貌B. 礼仪C. 礼节D. 礼法4. 孔子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含义是:A.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道。
B.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智慧。
C.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识。
D.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理解。
5. 孔子强调“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是:A. 勇敢B. 智慧C. 仁爱D. 以上都是6.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B. 任何三个人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C.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 任何三个人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7. 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含义是:A.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给别人。
B.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给别人。
C.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给别人。
D. 自己不期望的,不要给别人。
8.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A. 做事要极端B. 做事要适中C. 做事要极端保守D. 做事要极端开放9. 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的含义是:A. 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B. 复习旧知识,发现新知识C. 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D. 复习旧知识,创造新知识10. 孔子提倡的“礼”和“乐”的关系是:A. 礼是外在的,乐是内在的B. 礼是内在的,乐是外在的C. 礼和乐是相互独立的D. 礼和乐是相互补充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 孔子认为:“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4. 孔子提倡:“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5.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A. 学而时习之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 温故而知新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答案:D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路篇答案:C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做事要极端B. 做事要恰到好处C. 做事要随波逐流D. 做事要与众不同答案:B二、填空题4. “己所不欲,______。
”是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的待人之道。
答案:勿施于人5.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这句话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
答案:思而不学则殆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孔子关于“仁”的理解。
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括爱人、尊重人、帮助人等内涵。
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7. 孔子如何描述“君子”的特质?答案: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的特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宽容大度、勤奋好学等。
君子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远大的志向。
四、论述题8. 论述《论语》中“礼”的重要性。
答案:《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礼”,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
礼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和谐。
孔子强调,个人在遵循礼的同时,也要内化于心,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9. 请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学无止境”的理解。
答案:《论语》中孔子提倡终身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深化的过程。
他本人也以身作则,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学无止境体现了一种持续探索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鼓励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学习和成长。
五、翻译题10. 请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答案: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以上为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六年级《论语》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20分)1.子曰:兴于《诗》,,成于乐。
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4.子曰:知者不惑,,勇者不惧5.子曰:巧言乱德。
,。
6.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7.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直而无礼则绞。
”这句话缺少的部分是()A.天下有道则见B. 勇而无礼则乱C.临之以庄则敬D.人而无礼则乱2.“能以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句话是()A.孔子评价颜回的B.曾子评价颜回的C.曾子评价子路的D.孔子评价子路的3.曾子说:“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前程远大。
”这句话的原句是()A.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A.忠厚的人B.年轻人C.学生D.后面的学生5.在论语中“过犹不及”本是孔子用来评价子张和子夏的,后来用来形容()A.事情做得过头比做得不够强。
B.做事情要考虑中和之道。
C.做事情不能过头。
D.事情做得过头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合适6.《孔子游春》中,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们做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中有德行的有()(多选)A.颜回B.闵子骞C.冉伯牛D.仲弓7.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A.仁者爱人B.刚毅木讷C.温文尔雅D.克己复礼8.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的回答是君子()(多选)A.不忧不惧B.成人之美C.笃信好学D.守死善道9.下列句子和治理国家有关的句子是()A.立不中门,行不履阈B.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第1 页共4 页C.子温而厉,威而不猛D.居之无倦,行之以忠10.“无说措手足”就是()的意思。
A.不慌不忙B.措手不及C.手足无措D.猝不及防11.“言必信”的下一句是()A.必有邻B.未知生C.不尤人D.行必果12.“小人长戚戚”的上一句是()A.君子坦荡荡B.三思而后行C.君子求诸己D.君子耻而言13.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句子是()A.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B.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D.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4.《孔子游春》中孔子的志向原句是()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C.愿无伐善,无施劳D.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1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B.不践迹,亦不入于室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汶阳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论语》检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每空4分,共72分)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____________,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____________。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子曰:“弟子入则孝,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_______。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____________。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________________,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可行也。
”6、子贡曰:“贫而无谄,___________,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____________。
”子贡曰:“《诗》云:‘_________,________’,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共20分)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①爱眾,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
”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0分)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要求子弟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的时间和余力,泽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四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着服务的。
小学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仁乎D. 不亦礼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公冶长答案:A3. 孔子说“君子不器”,这是什么意思?A. 君子不应该使用工具B. 君子不应该局限于一种才能C. 君子不应该成为别人的工具D. 君子不应该有太多的才能答案:B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广博B. 知识的深度C. 诚实的态度D. 学习的重要性答案:C5.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什么?A. 爱人B. 敬人C. 利人D. 助人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说:“君子以______为贵。
”(《论语·里仁》)答案:义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答案:述而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对______的态度。
答案:教学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对______的表述。
答案:仁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孔子的“礼”思想。
答案:孔子的“礼”思想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和仪式,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的表现。
2.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答案:孔子认为“君子”是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君子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并且能够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品质,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3.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即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他还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教学。
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1. 试题一:【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题目】请解释这句论语的含义。
【答案】这句论语是孔子对学习的评价和看法。
他认为学习需要时常进行,不断地复习和练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领悟知识,取得进步。
他用“不亦说乎?”表达了他的满意和喜悦之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2. 试题二:【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题目】请解释这句论语的含义。
【答案】这句论语是孔子对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的思考。
他认为,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只有真正了解别人,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取得更好的发展。
3. 试题三:【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题目】请解释这句论语的含义。
【答案】这句论语是孔子对人生态度和品质的描述。
他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因为他们有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力。
充满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虑,因为他们关注他人的幸福与福祉。
勇敢的人不会害怕,因为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句论语鼓舞人们要有正确的态度,培养积极的品质,从而过上充实、积极的生活。
4. 试题四:【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题目】请解释这句论语的含义。
【答案】这句论语是孔子对于不真实外表的批评。
他认为,虽然花言巧语、做作的样子可以给人带来眼前的好感,但真正的仁爱并不在于此。
他强调了真诚、真实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仁爱不应该被表面的外在所迷惑。
他鼓励人们要真实待人,真诚对待他人,而不是仅仅依靠外在的表现来取得他人的好感。
5. 试题五:【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题目】请解释这段论语的含义。
【答案】这段论语是曾子对自我反省和自我修养的描述。
他认为,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三次反省。
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对他人的利益和幸福有所谋划,是否真诚、忠实。
其次,要审视自己与朋友之间的互动是否真诚、可信。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孔子提出的“修己治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旨在强调的是:A. 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B. 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C. 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D. 个人利益和世界和平答案:B. 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解析:孔子强调个人修养是为了治理国家,只有个人修身齐家,才能治理国家,达到天下太平的目标。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意是:A. 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B. 不要让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C.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D. 不要对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答案:C.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解析:这句论语强调了对他人的待遇,我们不应该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要具备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品德。
3.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A. 道德B. 财富C. 知识D. 自由答案:A. 道德解析:孔子主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追求道德的高境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二、填空题1. 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学而时习之”强调了____________。
答案:学习应该坚持不懈并经常复习解析:这句话强调说学习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行为,还需要时常复习和巩固。
2. 孔子认为“人而不学,犹兽”中的“犹兽”意味着____________。
答案:与兽无异解析:这句话表明如果一个人不学习,就跟兽无异,没有区别。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一段论语,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弟子问孔子:“何谓‘温故而知新’?”孔子回答道:“温故即是通过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它的理解和记忆。
而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新知。
所以,通过温故知新,我们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1. 孔子认为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一个人可以成为什么?答案:成为别人的老师2. 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做什么?答案:加深对过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解析:通过温故知新,可以巩固复习过去的知识,使其更深入地被理解和记忆。
六年级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言行的著作?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学习是痛苦的B. 学习是快乐的C. 学习是无所谓的D. 学习是被迫的答案:B3.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只有三个人一起走,才能找到老师B. 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找到值得学习的人C. 只有三个人一起走,才能找到朋友D. 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找到值得交朋友的人答案:B4.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体现了哪种道德原则?A. 利己主义B. 利他主义C. 互惠互利D. 自私自利答案:C5.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学习新知识比复习旧知识更重要B. 复习旧知识比学习新知识更重要C. 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旧知识同等重要D. 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旧知识都不重要答案:C6.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智慧B. 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这是智慧C. 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这是愚蠢D.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愚蠢答案:A7. 《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君子总是快乐,小人总是悲伤B. 君子总是悲伤,小人总是快乐C.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心胸狭窄D. 君子心胸狭窄,小人心胸宽广答案:C8. 《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不要轻易启发别人B. 不要轻易激发别人C. 只有当别人愤怒时,才能启发他们D. 只有当别人困惑时,才能启发他们答案:D9. 《论语》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B. 犯了错误不改正,就不是错误C. 犯了错误改正了,就是真正的错误D. 犯了错误改正了,就不是错误答案:A10. 《论语》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君子帮助别人实现美好的愿望,不帮助别人实现恶劣的愿望B. 君子帮助别人实现恶劣的愿望,不帮助别人实现美好的愿望C. 君子不帮助别人实现美好的愿望,也不帮助别人实现恶劣的愿望D. 君子既帮助别人实现美好的愿望,也帮助别人实现恶劣的愿望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记录 ________ 的言行的著作。
论语试题及答案六年级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教育理念?A. 学习要不断复习B. 学习要注重实践C. 学习要注重创新D. 学习要注重师生互动答案:C二、填空题4.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__________。
答案: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5.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
答案:诚实和自知之明。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仁”的概念。
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涵盖了爱人、尊重人、关心人等多重含义。
仁要求人们在行为上做到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同时也要求内心真诚和善良。
7. 根据《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的“黄金法则”,它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对别人做。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想,体现了尊重他人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道德准则。
四、论述题8.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现代教育中,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同时,孔子提倡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鼓励教师和学生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此外,孔子的“仁”的教育也提醒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论语试题及答案六年级论语试题及答案六年级一、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三、按原文填空:1、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任重而道远,_________,不亦乐乎?、_________、,不亦远乎?7岁寒,________________.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四、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解释加点的字: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后凋、、其恕乎2、译句、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学论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_篇。
2.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________”,即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________。
4. 孔子提倡“________”,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一句名言,体现了他________的思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的内容?A. 孔子的教育思想B. 孔子的政治主张C. 孔子的医学理论D. 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谦虚B. 求知C. 诚实D. 勤奋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复习旧知识可以学到新知识B.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老师C. 学习要注重实践D. 学习要注重创新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生气就不会启发B. 不痛苦就不会启发C. 不努力就不会启发D. 不思考就不会启发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中,“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了什么?A. 君子的胸怀宽广,小人的心胸狭窄B. 君子的行为正直,小人的行为狡猾C. 君子的心情愉快,小人的心情忧郁D. 君子的志向远大,小人的志向短浅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的“仁”的思想。
2. 孔子如何理解“礼”?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什么?4. 孔子的教育方法有哪些特点?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理解。
2. 请论述孔子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一、填空题1. 学而2. 学而不厌3. 虚心向他人学习4. 修身5. 互敬互爱二、选择题1. C2. C3. A4. D5. A三、简答题1. 孔子的“仁”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爱人、尊重人、关心人,体现了儒家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理想。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出自《论语·学而篇》。
请问,其中的“学而”是指谁?A. 孔子B. 孟子C. 孔子的学生们D. 孔子和他的同事们答案:C. 孔子的学生们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句出自《论语·学而篇》。
请问,从孔子的角度来看,什么层次的人是最低级的?A. 知道某个知识点的人B. 对某个知识点感兴趣的人C. 对某个知识点产生乐趣的人D. 对某个知识点产生行动的人答案:A. 知道某个知识点的人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请问,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A. 君子对其他人不具有攀比心态,而小人则相反。
B. 君子和小人都具有对其他人的攀比心态,但表现方式不同。
C. 君子和小人都不具有攀比心态。
D. 这句话没有明确的意思。
答案:A. 君子对其他人不具有攀比心态,而小人则相反。
二、填空题1. 孔子认为,在学习时应该注重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诚、恕、辩。
2.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中的“生而知之者”是指什么?答案:拥有与生俱来的知识和智慧的人。
3.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中的“巧言令色”指的是什么?答案:虚伪的言辞和表情。
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学而篇》的主要内容。
答案:《论语·学而篇》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论和教育原则。
篇中主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品德和人格。
孔子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以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他还讲述了一些关于孝道、仁爱、辩证思维等内容的故事和理念。
2. 孔子提到了三种人的层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六年级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中,“温故”的意思是?A. 复习旧知识B. 保持温暖C. 故地重游D. 故人重逢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教师的作用答案:C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诚实B. 要勤奋C. 要谦虚D. 要勇敢答案:A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体现了哪种道德原则?A. 公平B. 诚信C. 仁爱D. 尊重答案:D6. “君子不器。
”这句话中,“器”的意思是?A. 工具B. 器皿C. 乐器D. 器具答案:A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中,“周”和“比”分别表示什么?A. 周全和比较B. 周到和比较C. 周全和结党D. 周到和不周到答案:C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强调了哪种学习态度?A. 持续学习B. 乐于教学C. 永不满足D. 耐心教导答案:A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中,“愤”和“悱”分别指什么?A. 愤怒和悲伤B. 愤慨和忧郁C. 愤懑和忧郁D. 愤懑和不满答案:D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人?A. 只学习他人的优点B. 只批评他人的缺点C. 学习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D. 只关注自己的成长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_篇。
答案:为政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中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了君子和小人的________。
六年级论语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填空题。
50分1六年级论语试卷18分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愠.(.).2、《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
16分A、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B、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
形容十分勤奋。
()C、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D、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3、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6分(1)吾日三省.吾身()(2)任.重道远()(3)诲女.知之乎()(4)不亦说.乎()(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6)温故.而知新()(7)学而不思则罔.()(8)思而不学则殆.()二、选择题。
20分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坚定的意志”,与这个意思相对应的一句是()(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出这个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出这个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三、阅读题。
3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六年级论语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填空题。
50分1六年级论语试卷18分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愠.(.).2、六年级论语试卷16分A、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B、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
形容十分勤奋。
()C、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D、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3、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6分(1)吾日三省.吾身()(2)任.重道远()(3)诲女.知之乎()(4)不亦说.乎()(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6)温故.而知新()(7)学而不思则罔.()(8)思而不学则殆.()二、选择题。
20分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坚定的意志”;与这个意思相对应的一句是()(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出这个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出这个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三、阅读题。
3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六年级《论语》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子曰:兴于《诗》,,成于乐。
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
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4.子曰: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子曰:巧言乱德。
,。
6.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7.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
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直而无礼则绞。
”这句话缺少的部分是()
A.天下有道则见
B. 勇而无礼则乱
C.临之以庄则敬
D.人而无礼则乱
2.“能以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句话是()
A.孔子评价颜回的
B.曾子评价颜回的
C.曾子评价子路的
D.孔子评价子路的
3.曾子说:“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前程远大。
”这句话的原句是()
A.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
A.忠厚的人
B.年轻人
C.学生
D.后面的学生
5.在论语中“过犹不及”本是孔子用来评价子张和子夏的,后来用来形容()
A.事情做得过头比做得不够强。
B.做事情要考虑中和之道。
C.做事情不能过头。
D.事情做得过头和做得不够一样,都不合适
6.《孔子游春》中,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们做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中有德行的有()(多选)
A.颜回
B.闵子骞
C.冉伯牛
D.仲弓
7.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
A.仁者爱人
B.刚毅木讷
C.温文尔雅
D.克己复礼
8.司马牛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的回答是君子()(多选)
A.不忧不惧
B.成人之美
C.笃信好学
D.守死善道
9.下列句子和治理国家有关的句子是()
A.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B.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C.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D.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10.“无说措手足”就是()的意思。
A.不慌不忙
B.措手不及
C.手足无措
D.猝不及防
11.“言必信”的下一句是()
A.必有邻
B.未知生
C.不尤人
D.行必果
12.“小人长戚戚”的上一句是()
A.君子坦荡荡
B.三思而后行
C.君子求诸己
D.君子耻而言
13.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A.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B.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4.《孔子游春》中孔子的志向原句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愿无伐善,无施劳
D.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
1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B.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6.“益者三友”中“三友”指的是()
A.友直,友谅,友多闻
B.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
C.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D.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
17.在《论语》这本书中()这些称呼指的都是孔子。
(多选)
A.夫子
B.子
C.曾子
D.子贡
18.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多选)
A.有教无类
B.死而后已
C.温故知新
D.成人之美
19.“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20.下列句子中,和学习相关的句子有()(多选)
A.学犹不及,犹恐失之。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30分)
1.孔子认为尧舜禹都是崇高的天子,舜和禹为一心百姓着想,而尧能够恩惠天下。
()
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意思是学习不怕赶不上,更不怕遗忘。
()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句话是颜回感叹孔子理论高深,教学有方的。
()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是说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
5.“食不语,寝不言。
席不正,不坐。
寝不尸,居不客。
”这句话是说我们做事要符合礼制,讲究礼仪。
()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了做领导要品行端正。
()
8.“欲速则不达”告诉我们做事要追求速度。
()
9.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回“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10.《论语》并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四、连线题(10分)
博学而笃信不知为不知智者乐水非道弘人
知之为知之切问而近思学而不厌勿施于人
君子喻于义入则事父兄不在其位仁者乐山
贫而无怨难小人喻于利人能弘道诲人不倦
出则事公卿富而无骄易己所不欲不谋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