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4

课程代码:00636

本试卷分A、B卷,其中A卷根据马建青主编的《现代广告心理学》命题,B卷以马谋超著的《广告心理学基础》一书为命题依据。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用书情况任选一卷作答。若两卷都答,则以A卷成绩计分。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广告活动要达到预期目的,其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

2.知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的________反映。

3.无意注意又叫________,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直接兴趣通常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5.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________和________。

6.对广告再认的程度和正确性取决于________和________。

7.联想可分为接近联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通常广告作品的美感直观特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

9.广告计划中的________与________决定着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效果。

10.情感因素与意向因素的相关程度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认知因素与意向因素的相关程度。

11.广告心理效果测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访问法、____、实验法及________等。

12.人们在接受两个同等社会刺激的过程中,究竟产生首次效应还是近因效应,完全取决于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10分)

1.听觉的适宜刺激为( )赫兹的声波。

A.2—20000

B.20—20000

C.200—20000

D.20—2000

2.下列哪种篇幅的广告更引人注意?( )

A.高超过宽的广告

B.宽超过高的广告

C.高、宽等长的广告

D.圆形的广告

3.短时记忆的长度为( )

A.5—9

B.6—10

C.5—10

D.6—9

4.广告创意最直接的素材就是( )

A.表象

B.确定的主题

C.知觉

D.感觉

5.马斯洛认为,( )需要是人类一切需要之中最为优先的。

A.生理

B.安全

C.爱和归属

D.自我实现

6.在对需要和动机的激发中,( )是广告最常涉及到的一种。

A.生理的激发

B.认知的激发

C.环境的激发

D.情感的激发

7.把广告定位类型分为序列型、功效列举型和评定尺度型的依据是( )

A.消费者的归类方式

B.消费者的认知结构

C.消费者的特性

D.消费者的形象

8.( )是态度要素中较为活跃、较易变化的心理成分。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向成分

D.意志成分

9.广告媒体的费用占据整个广告宣传活动费用的百分之几?( )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10.兴奋活泼型的广告人具有明显的多血质和( )的特征。

A.胆汁质

B.开朗型

C.粘液质

D.抑郁质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决定消费者选择性的因素有( )

A.刺激的大小

B.消费者的兴趣

C.消费者的需要

D.消费者的期望心理

E.刺激物的位置

2.注意的特点有(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指向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集中性

E.注意的稳定性

3.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 )等。

A.保持

B.记忆

C.输入

D.识记

E.回忆

4.在广告中运用较多的情感主要有( )

A.亲热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幽默感

E.害怕诉求

5.广告中表现出来的听觉效果包括广告音乐和( )等几类。

A.背景音乐

B.播音员声音

C.音响效果

D.广告对白

E.结束音乐

6.对需要和动机的激发,可有哪几种?( )

A.生理的激发

B.认知的激发

C.环境的激发

D.情感的激发

E.运动的激发

7.为实现现实任务的短期课题,包括( )

A.形成和完善品牌形象

B.试图以改善企业形象本身来促进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使用行动

C.促成和修改系列产品的整体形象,并以某种特殊的产品为线索建立整体形象

D.改变成为接受品牌背景的价值观和信念

E.固定和强化特定的行动习惯

8.消费者对广告注目的动机有( )

A.有益性

B.支持性

C.刺激性

D.记忆性

E.娱乐性

9.心理效果指标有( )

A.认知效果

B.理解效果

C.态度效果

D.动机效果

E.注意效果

10.心理学上一般把气质分为( )

A.胆汁质

B.开朗质

C.多血质

D.粘液质

E.抑郁质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IMC理论

2.知觉的选择性

3.创造想象

4.诉求形式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影响消费者广告知觉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表象与直接知觉的对象之间的区别。

3.简述情感的个别差异的具体内容。

4.态度的特性。

六、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影响消费者风险知觉度的因素有哪些,广告应采取怎样的相应措施?

2.影响广告情感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实践经验,论述如何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单面宣传或双面宣传?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03年,________ 所汇编成的________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2.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可把注意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零售商的经验是至少削价________,才可望超过消费者的价格差别阈限。

4.联想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________和________。

5.________可看成是需要的特殊表现形式。

6.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可能包含两类决策模型:________和________。

7.______等提出的说服传播模型由传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部分组成。8.从起源看,消费动机可分为两类________和________。

9.消费者认识特定商品商标或公司名称的程度称为________,它在购买活动中往往会促成________的倾向。

10.消费者卷入、动机与态度有密切关系,其中卷入与态度的________成分有关,动机则与态度的________成分有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10分)

1.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是心理过程。而( )则是这些心理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它伴随于这些过程之中。

A.动机

B.注意

C.需要

D.意志

2.最低意识水平被称为( )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注意

3.知名度导致的认牌购买有商标回忆和( )

A.商标再认

B.商标记忆

C.商标知觉

D.商标注意

4.一个事物可能引起多种联想,首先引起什么联想,由人的定向兴趣和( )两方面的因素决定。

A.年龄

B.文化程度

C.联想的强度

D.职业

5.在下列几种信源中,哪一个影响最大?( )

A.口传信息

B.个人探索

C.电视广告

D.报纸广告

6.购买活动包括购买决策和( )

A.纯冲动购买

B.重复购买

C.购买后的反应

D.实际购买行为

7.总加量表又叫( )

A.十一点量表

B.五点量表

C.塞斯通量表

D.语义分化量表

8.( )是最典型的定性测量方法之一。

A.投射测验

B.档案研究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9.在整个观看广告过程中,儿童在( )部分所用的注意力最多。

A.开头

B.中间

C.结尾

D.细节

10.广告创意的首要依据是( )

A.表象

B.确定的主题

C.知觉

D.感觉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高意识水平和中等意识水平统称为(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不随意注意

E.无心注意

2.知觉的整体性表现有( )

A.完形

B.接近性

C.相似性

D.境联效应

E.连续性

3.商标再认的广告策略有( )

A.重复

B.设立回忆线索

C.在广告中画出该包装

D.使用准确包装色

E.简化商标

4.联想理论分为( )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工具性条件反射

C.精神分析论

D.认知学习理论

E.场理论

5.依据对象分类,需要可分为( )

A.自然需要

B.物质需要

C.社会需要

D.精神需要

E.安全需要

6.态度的功能有( )

A.调节的功能

B.自我防卫的功能

C.价值表现的功能

D.学习的功能

E.知识的功能

7.在说服的传播模型中,传递者的哪几个因素影响广告的说服?( )

A.可信

B.差距

C.警告

D.畏惧

E.意图

8.语义分化量表的三大向量是( )

A.评价向量

B.功能向量

C.潜力向量

D.行为向量

E.活动向量

9.下列哪些个性特征为革新消费者所具有?( )

A.低固执

B.他人指向性

C.后果受容性高

D.刺激的适宜水平低

E.对电视媒体接触多

10.在自我概念的诸多变体中,对消费者行为影响最大的两种形式是( )

A.实际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会自我

D.期望自我

E.情境自我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知名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肯定动机

4.儿童广告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注意的过滤器学说。

2.需要层次理论在制定市场策略上的积极意义。

3.简述否定动机的几种表现情形。

4.根据消费者的个性特征,应制定怎样的广告策略?

六、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结合实际,论述信息的哪些特性更易支配大众的注意?

2.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

3.对广告情感反应的模型中情感的影响作用有哪些?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告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636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刺激消费者的感觉和知觉,以激发消费者的需要

2.整体

3.不随意注意

4.专业的兴趣一般的兴趣

5.储存提取

6.对旧广告信息识记的巩固程度当前呈现的广告宣传同已感知过的广告宣传相类似的程度

7.类化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8.带给消费者瞬间迸发的美带给消费者“激奋浓情的美”

9.表现计划媒体计划

10.高于

11.观察法统计法

12.两种时间间隔的长短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A

4.A

5.A

6.C

7.B

8.A

9.C 10.A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E

2.BD

3.ADE

4.ADE

5.BC

6.ABC

7.DE

8.ABCE

9.ABCD 10.ACDE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即“大包围市场推广策略”理论,又译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其内容包括:提供全方位的推广服务;为

客户制定一个较统一、全面的商品或服务推广策略;结合各种促销手段,使服务销售信息或产品更能做到“四面包围”、“无孔不入”;使产品或服务的定位、形象及性格更有系统、更统一。

2.个体对某些对象或对象的某个(或某些)属性知觉,而不对另一些对象及其部分属性知觉,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3.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做创造想象。

4.即传达内容的提示方式,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逻辑型对情绪型;另一种是片面的诉求型对两面的诉求型。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影响广告知觉选择的因素有:

(1)刺激物的特性,包括刺激物的大小、色彩、声音、位置、拟人、重复和对比等。

(2)知觉选择的心理机制:知觉超负荷性、选择的感受性和知觉防御。

(3)消费者的主观因素:消费者的需要倾向、期望心理和兴趣特点等。

2.(1)表象不如知觉对象那么鲜明,总要模糊些、暗淡些;

(2)表象不如知觉那样完整,在表象中出现的只能是客观事物的某些突出特征,而不能反映客体的一切特征或

属性,这叫做表象的片段性;

(3)表象也不如知觉对象稳定,表象通常只能保持极短的时间,当重新唤起时,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又

有了改变。

3.情感是人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形式,表示人对其需要满足的主观态度,表示人的主观态度与其形成的观念是

否一致。

(1)情感倾向性的差异。

(2)情感深刻性的差异。

(3)情感稳定性的差异。

(4)情感功能性的差异。

4.归纳起来,态度有如下特点:

(1)态度不是与生具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2)态度必有对象;

(3)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4)态度有结构,即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且三成分之间协调一致;

(5)态度的内隐性;

(6)态度有方向、强度和信任度。

六、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风险是一种主观知觉,是消费者在购买前对是否或怎样购买商品可能带来的后果的内在体验。它的根源在于

选择和后果的不确定性。

影响因素有:(1)消费者的个性特征(2)商品的种类和性质

(3)购买情景和方式

相应措施:

(1)消费者为减少风险知觉,大都积极收集信息。为此,广告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是风险知觉程度高的新产品时,

应提供更多的有关信息。

(2)许多消费者是通过建立对商标的信赖来降低风险知觉的。因此,对于那些新产品、知名度尚未建立起来的商

品,广告应积极设法树立商标的信誉和威信。

(3)消费者购买贵重物品时,不但要获取足够信息,还会深思熟虑,力求作出最佳选择,减轻风险程度,广告宣

传应针对消费者这一特点,突出自己产品的特点、优点,使其在同类商品中引人注目,成为消费者选择的目标。

总之,广告宣传除传播商品信息外,还应当主动参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帮助消费者降低购买风险水平。

2.(1)广告本身:广告本身的真实性、劝诱方式和满足需求的针对性;

(2)广告的刊播环境:包括时间选择的合适性、环境干扰的情况、对消费者的刺激强度等;

(3)消费者个人的情绪:消费者的个人情绪在一段时间内往往有一个基本格调,它对消费者接受广告信息有很

大影响;

(4)广告的社会伦理性:广告应符合目标对象的基本道德和价值观念;

(5)广告的美感和艺术创造力:审美观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消费者的社会背景有关,因此,广告在艺术创造

上要适合目标对象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水平,否则就达不到效果。

3.(1)在组织广告宣传内容时,只向消费者介绍有利于支持自己观点的单方面的论据、事实,称为单面宣传,同

时介绍与自己相对立观点的论据并作些评论,习惯上称为双面宣传。

(2)两种宣传方式的效果与消费者的原有态度倾向有关;

(3)不同论据展示方式的效果还受消费者的知识和能力高低的影响。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W·D·斯科特《广告理论》

2.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3.15%

4.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5.兴趣

6.补偿型非补偿型

7.霍夫兰德意见传播目标(接受者) 周围情境

8.肯定动机否定动机

9.知名度认牌购买

10.认知情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A

4.C

5.A

6.D

7.B

8.A

9.B 10.B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C

2.AD

3.CD

4.AB

5.BD

6.ABCE

7.AE

8.ACE

9.AC 10.AB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是消费者认识特定商品商标或公司名称的程度。

2.每单位的商品效用增加量随着消费品数量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小,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感官上的享乐,或者旨在追求知识,或者追求社会赞许,而购买某种商品,这种消费动

机叫肯定动机。

4.所有指向0—14岁儿童的商品宣传,旨在影响、指导儿童的消费,并通过影响儿童而影响其父母的购买行为

的广告。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过滤器的注意理论认为,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

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2.(1)对于市场的细分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据。

(2)为产品的定位和广告的定位提供重要参考。

(3)根据基本需要为一种不完全满足的需要的见解,给产品的推销带来有益的启示。

3.(1)消费者眼下遇到麻烦,购买某种商品正好能解决难题;

(2)消费者预计将来可能会碰到某种难题,寻找一种能避免难题发生的商品;

(3)消费者对现有商品不满意,寻找一种更好的来代替;

(4)消费者对现在所有商品的某些特性喜欢,某些特性又不喜欢。于是,期望购买某种商品来解决这种矛盾;

(5)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储备告罄或者储量不足感到不安,寻找能够稳定供应的商品。

4.(1)由于革新消费者具有内在指向性,新产品的广告就应该强调产品本身的新意性以及对使用者的益处;

(2)根据革新消费者的媒体习惯,新产品广告应登载在有关的杂志之上,尤其是该类产品的专业性杂志上;

(3)在产品的后期,为吸引非革新者,一方面,可利用革新者的舆论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在广告中利用参照

团体的特征,邀请专家或名人为产品做证。

六、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有用性。

(2)支持性。

(3)刺激性。

(4)趣味性。

2.问题指的是一种潜在的需要,它存在于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中。这种差异的存在,并不一定被意识到。只

有在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消费者才会知觉到问题的存在。

影响因素有:

(1)特殊的情境;

(2)家庭环境,特别表现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上;

(3)经济状况的变化可能使原来不成问题的成了问题。

3.(1)他们能够影响认知的反应;

(2)这些情感,或许通过古典条件化过程同特定商标联系起来,其结果影响到对该商标的态度或商标的选择、

或者两者都有;

(3)由广告引起的情感,进而又导致对该广告的态度;

(4)情感的作用还可以转化到使用的经验。

广告心理学题库(送给自考同学)心得

2011广告心理学题库 1.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的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这种方法叫实验法。 2.注意的过滤器说的观点:一种称为过滤器的注意理论认为,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3.注意在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作用: (1)集中指向特定对象 (2)保持作用 (3)某种调节与监督作用 4.吸引力是广告成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5.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6.注意的一般动机:具有某些特性的信息更易支配着大众的注意。这些特性是信息的有用性、支持性、刺激性、趣味性(娱乐性) 7.适应水平理论: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与适应的基础水平有关,或者说,对刺激作判断时会有一个参照点。该参照点受 (1)注意集中的焦点刺激 (2)背景刺激 (3)有机体的内部活动 8.刺激的因素涉及刺激的许多纬度如大小与强度、新颖性、颜色、位置、变化与活动、形状等。 9.定向活动:鉴于始发的悬念广告信息十分有限,根本不足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就形成了一种动机,趋向于对该系列的下一次广告。这就是所说的定向活动。 10.感觉:当她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大脑中对特定对象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就是感觉。 11.泛化:当受试者学会对某个刺激作特定反应时,这种反应不仅可以由原有的刺激所引起,而且还可以由类似的刺激所引起。这种现象称作条件反射的泛化。12.分化:条件反射的泛化,指的是学习者对不同的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而条件反射的分化,则是对不同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13.广告重复的积极作用: (1)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可以通过不断重复该商标商品的广告逐渐形成,只要该商品的特性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在大众不太熟悉商品的场合下,比如一个新产品的出台,频率高的广告不仅强化大众对它的学习过程,而且高频率本身就可能成为该商标的一个优势指标(3)对于著名的品牌,广告的重复作用主要是防御性的,即旨在巩固消费大众已经建立了的重复购买习惯即认牌购买 14.广告重复的消极作用: (1)过度重复鉴于没有新内容而导致厌倦的产生。 (2)随着重复次数继续增加以至于把认知活动转移到其他的无关信息。其结果难以产生态度改变,甚至导致消极态度。

生理心理学自考试题02-07,部分带选择答案

2005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属于边缘叶的脑结构是 A 边缘系统 B 胼胝体下回 C 丘脑D中脑被盖 2、上丘位于 A 丘脑B间脑C中脑D桥脑 3、属于条件抑制的是 A外抑制B延缓抑制C超限抑制D突触前抑制 4、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可以总和B快电位C双向传递D全或无 5、近年来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痛觉的重要脑中枢位于间脑中的 A中线核B内侧核C外侧核D板内核 6、脑的重量占全身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与耗能量却占全身的 A20% B25% C30% D40% 7、动作电位下降部分是膜的 A极化过程B去极化过程C复极化过程D反极化过程 8、视网膜的光感受细胞是 A无足细胞B视杆细胞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 9、视网膜中央凹部分 A视敏度高,感受单位大 B视敏度高,感受单位小 C视敏度差,感受单位大 D视敏度差,感受单位小 10、人能听到的各种振动波的频谱大约为 A20-16000赫兹B30-17000赫兹C40-18000赫兹D50-20000赫兹11、听觉的初级皮层区是 A顶叶21区B颞叶21区C顶叶41区D颞叶41区 12、与躯体感觉有关的脑结构是 A丘脑腹后核B丘脑底核C丘脑前核D丘脑后核 13、属于联想式学习的模式是 A敏感化学习B印记式学习C尝试与错误学习D观察与模仿式学习14、帕帕兹环路的生理心理学功能与 A记忆有关B空间辨别学习有关 C情绪体验有关D短时向长时记忆转化有关 15、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外侧区、旁室核和围穹隆区是A防御行为中枢B饮水行为中枢C性行为中枢D饥饱感觉中枢 16、保持正常睡眠与觉醒状态的动物标本是在猫的 A延脑与脊髓之间横断B延脑与桥脑之间横断 C桥脑中部横断D上丘与下丘之间横断 17、夜间睡眠中多梦期是 A异相睡眠B慢波二期C慢波三期D慢波四期 18、异相睡眠的开细胞是 A延脑网状大细胞B桥脑网状大细胞C蓝斑中的小细胞D缝际核

生理心理学自考改版全新

精心整理第五章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非随意注意 第二节选择注意(其中《选择性注意的心理资源分配理论》免考,117-119页) 第三节注意的脑网络和信息流 第一节非随意注意 1、注意112: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和保持的复杂过程,包括非随意注意、选择注意或集中注意的维持与调节功能。 2、非随意注意112(被动注意):

由外界较强的新异刺激或引起主体意外感的刺激,所引发的不由自主的注意过程,又称被动注意。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是朝向反射。 一、非随意注意与朝向反射理论113 传统神经生理学和条件反射理论,把非随意注意看成是一种被动的非选择性注意过程。因此,外部刺激的强度因素在引起非随意注意中,具有重要意义。刺激的强 脑内发展的外抑制过程,随刺激重复脑内主动性内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一)非随意注意的朝向反射理论和神经模式匹配理论。 识记: 1、朝向反射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由外部刺激的新异性所决定的反应113:(上面)

2、皮肤电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P3a波(怪球实验范式条件下),分别作为朝向反射的外周和中枢生理指标的意义113: 皮肤电反应的习惯化过程不受刺激复杂程度影响(眼动和皮肤电反应在朝向反应中的变化规律和机能意义不完全相同)。重复刺激时,首先消退的是皮肤电反应,随后消退的是血管运动反应,脑电α波阻抑反应并不完全消退,只是弥散的α波阻抑 小于 3 不匹配。刚刚发生的外部刺激在神经系统内形成了某些神经元组合的固定反应模式。如果同一刺激重复呈现,传入信息与已形成的反应模式相匹配,朝向反应就会消退。所以在一串重复刺激中,只有前几次刺激才能最有效地引出朝向反应。几次刺激之后或几秒钟之后,朝向反应就会消退;但刺激因素发生变化,新的传入信息与已形成的神经活动模式不相匹配,则朝向反应又重新建立起来——

浙江省7月自考广告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636

浙江省7月自考广告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636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告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63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经典的条件反射方法的首创者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闵斯特伯格 D.迪德 2.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 A.知觉 B.联觉 C.记忆 D.联想 3.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上的差异,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称之为 A.气质 B.能力 C.注意 D.思维 4.AIDA模式的提出者是 A.刘易斯 B.特里斯曼 C.海尔森 D.雷蒙德 5.以下颜色中,属于冷色的是 A.红色 B.黄色 C.蓝色 D.橙色 6.问卷能测出待测属性或功能的程度叫做问卷

的 A.信度 B.效度 C.准确度 D.差异度 7.反映肯定的、温柔的、短暂的情绪体验,往往并发生理反应及有关爱、家庭关系体验的情感维度是 A.亲热感 B.美感 C.幽默感 D.惧怕感 8.投射测验中,设一些未完成的句子,要求被测者自由联想加以回答,这属于 A.文字联想法 B.主题统觉测验 C.语句完成法 D.绘画测验 9.肥胖者对游泳衣、紧身衣采取消极冷淡态度,这体现了态度的什么功能? A.知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价值表现功能 D.自我防卫功能 10.由桌子想到椅子,这属于联想的 A.接近律 B.对比律 C.类似律 D.因果律

2011年7月自考真题写作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5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用标题揭示文章内容的对象、范围和性质的是( ) A.冯骥才的《珍珠鸟》 B.鲁迅的《无花的蔷薇》 C.冰心的《小品二章》 D.孙梨的《菜花》 2.从“第一次学游泳、第一次试讲、第一次打工”的材料中,提炼出“第一次意味着变革与创新”的主题,体现了确定主题的( ) A.明确 B.贴切 C.集中 D.深刻 3.经过作者筛选、加工、组合,写到文章中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是( ) A.原始材料 B.材料 C.题材 D.素材 4.《史记·信陵君列传》的题旨是赞扬魏无忌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和机智通变,于是详尽叙述他礼遇侯生、窃符救赵、结交毛薛等事迹,而对他晚年见疑魏王、死于酒色等则一笔带过。这体现了使用材料的( ) A.改造 B.组合 C.详略 D.生动 5.文章作者谋篇布局的写作行为或行为过程叫做( ) A.线索 B.结构 C.体验 D.照应 6.下列作品中,属于时空异常式类型结构的是( ) A.王蒙的《春之声》 B.鲁迅的《祝福》 C.徐怀中的《西线轶事》 D.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7.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的写作手法是( ) A.抒情 B.叙述 C.描写 D.说明 8.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是指( ) A.语言要准确 B.语言要准确流畅 C.语言要合逻辑 D.语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第 1 页

9.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 ) A.得体 B.语感 C.适体 D.通感 10.用较完整的句子,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这种编写提纲的形式是( ) A.标题式 B.词语式 C.提要式 D.图表式 11.运思中选择文章体裁的具体类型和样式的是( ) A.选材 B.理序 C.择体 D.定向 12.下面哪一个不是 ..通讯的主要特点?( ) A.新闻性 B.评论性 C.典型性 D.文学性 13.被称为“看不出艺术的艺术”的文学样式是( ) A.诗歌 B.小说 C.戏剧 D.散文 14.关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是( ) A.综合消息 B.经验性消息 C.动态消息 D.简讯 15.明代旅行家徐宏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的一些内容,与现代地质学考察相对照,几乎完全符合。这体现了游记的( ) A.文学性 B.科学性 C.时代性 D.记实性 16.把评论、鉴赏活动纯粹看作是评论者个人的“灵魂冒险”,违背了文艺评论( ) A.实事求是的要求 B.尊重艺术的规律 C.知人论世的要求 D.拓宽审美视野的要求 17.下列作品中属于读后感的是( ) A.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B.三毛的《永恒的母亲》 C.鲁迅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D.《伊索语言》 18.下列内容不属于 ...学术论文基本结构的是( ) A.绪论 B.本论 C.评论 D.结论 19.人们之所以看说明书,主要是为了要知道如何正确掌握和使用被说明的对象。这体现了说明书的( ) A.生活性 B.科学性 第 2 页

06057生理心理学浙江省13年10月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不直接传递神经信息,但调节神经信息传递过程的效率和速率的化学物质称为 A.调质 B.激素 C.递质 D.因子 2.美国学者贝克西因为提出行波学说而获诺贝尔奖,行波学说是用来解释 A.电磁波传播 B.水波运动 C.神经传导 D.听觉编码 3.对面孔知觉最敏感的脑区是 A.颞上回 B.顶上小叶 C.梭状回 D.额中回 4.根据特征整合理论,对视野中各种特征并行加工的非意识活动属于 A.选择注意阶段 B.不随意注意阶段 C.前注意阶段 D.后注意阶段 5.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 A.神经递质的传递 B.受体蛋白分子变构 C.核糖核酸的合成 D.离子通道的开放 6.慢性酒精中毒者的记忆障碍表现为 A.顺行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元记忆障碍 D.以上均有 7.失读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共同的行为表现是语言交际方面的障碍,它们的共同原因可能是 A.幼年轻度脑损伤 B.早年受虐经历 C.大脑皮层长距离神经纤维发育不足 D.大脑皮层灰质神经细胞发育不足 8.使动物70~90%时间处于觉醒状态的处理方式是 A.脑干以上横断 B.脑干中部横断 C.脑干下位横断脑 D.给脑干上部注入麻醉剂 9.海马损毁以后,动物和人变得 A.狂躁不安,暴怒不止 B.情感淡漠,退缩反应

C.恐惧焦虑,惊慌失措 D.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10.同一个运动功能柱的神经元支配 A.同一个动作的运动 B.同一系列动作运动程序 C.同一块肌肉在同一关节上的运动 D.同一块肌肉在不同关节上的运动 11.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认为男性 A.在E-S维度的E端 B.在E-S维度的S端 C.大脑白质相对较多而灰质相对较少 D.执行语言作业时两半球双侧激活 12.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成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为 A.超柱 B.多模式感知细胞 C.知觉柱 D.皮层柱 13.由腹侧通路实现的知觉加工包括 A.空间关系、长度、宽度、颜色 B.运动、空间频率、色调、物体方位 C.空间关系、空间频率、运动 D.长度、空间频率、色调、物体方位 14.联络区的多模式感知细胞的作用是 A.将视、听、嗅等多种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B.实现同一种感觉通道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 C.将颜色、形状、朝向、运动等基本特征整合成一个客体 D.以上均是 15.重复刺激时,朝向反应各种生理变化中最先消退的是 A.脑电α波阻抑反应 B.血管运动反应 C.眼动 D.皮肤电反应 16.“怪球范式”中的小概率事件引发明显的ERP成分是 A.MMN https://www.doczj.com/doc/3c11037705.html,V C.P3a D.N200 17.在初次应用新异刺激时出现于顶颞区的是 A.顶负波 B.顶正波 C.不匹配负波 D.不匹配正波 18.舞蹈、体操等熟练技巧的记忆属于 A.情景性表述记忆 B.语义性表述记忆 C.习惯性记忆 D.非表述性程序记忆 19.短时记忆生理基础在于 A.通道及受体蛋白分子变构 B.合成新蛋白质 C.突触生长 D.以上均是 20.电休克以后病人往往发生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5 课程代码:00636 本试卷分A、B卷,其中A卷根据马建青主编的《现代广告心理学》命题,B卷以马谋超著的《广告心理学基础》一书为命题依据。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用书情况任选一卷作答。若两卷都答,则以A卷成绩计分。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广告目标可分为心理目标和________。 2.JND即________,是最小可觉察的刺激差异量。 3.知觉中最常见的偏见有模特效应、移情效应、______、________等。 4.有意注意的两个特点是目的性和________。 5.机械识记主要是依靠________而进行的识记。 6.广告创意的首要依据是________,广告创意最直接的素材是表象。 7.广告作品影响情感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画面、文字、________等。 8.动态需要指的是需要的________特征。 9.对商品的需求分为未使用者、________、________和大量使用者。 10.态度成分中情感因素与意向因素的相关程度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认知因素与意向因素的相关程度。 11.广告媒体质的价值指的是媒体达到的影响力和心理效果,________指的是媒体覆盖的范围和视听者人数。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A.《广告心理学》 B.《广告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 C.《广告理论》 D.《影响工业中的人:论证和暗示的心理学》 2.当人们遇到不完整刺激模型时,会有意无意地填补其中的缺失部分,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识别,这个原则叫( ) A.图和背景原则 B.组合原则 C.闭合原则 D.接近原则 3.记忆表象的特征有形象性和( )。 A.鲜明性 B.完整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4.消费者先接受A广告后又接受了B广告,在回忆A广告时,B广告就会对A广告的回忆产生抑制作用,使对A 广告的回忆变得困难,这种现象叫( ) A.衰退现象 B.动机性遗忘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5.广告作品的时听美是指在广告中表现出来的听觉效果产生的具有( )的审美特征。 A.空间延伸性 B.时间流动性 C.情感共鸣性 D.听觉扩展性 6.感情购买动机可分为情感动机和( ) A.惠顾动机 B.情绪动机 C.理智动机 D.理性动机 7.广告影响过程中消费者的行动变化,最终取决于广告计划中的( ) A.课题计划 B.表现计划 C.媒体计划 D.实施 8.表现技巧在广告影响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在于( )部分。 A.接触 B.接受信息 C.态度变化 D.行动变化 9.态度结构中三要素是相互协调的,即不是同趋于积极方向就是同趋于消极方向,其中( )是基础。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向成分 D.意志成分 10.概念测定法属( )

2011年7月自考真题英语翻译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英语翻译试题 课程代码:00087 I.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30 points, 2 points for each) A.Directions: This part consists of ten sentences, each followed by four different version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the one that is the closest equivalent of the original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expressiveness. 1.Ignoring the chair offered him, Chu The stood squarely before this youth more than ten years his junior. ( ) A.朱德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 B.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朱德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 C.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朱德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 D.朱德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端端正正地,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 2.Two things are outstanding in the creation of the English system of canals, and they characterize all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A.在修建英国的运河网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而他们也正是整个工业革命的特点。 B.在修建英国的运河网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也正是这两点使整个工业革命具有了特点。 C.在英国的运河网的创造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而这两点也正是整个工业革命的特点。 D.在修建英国的运河网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突出的,而这两点也正是整个工业革命的特点。 3.Their galabias and turbans stained by the sweat and dirt of a long day’s work, they sat in front of a wayside shop, enjoyin g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long the Nile.( ) A.袍子和头巾上又是汗,又是土,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这时候,他们坐在路旁一家商店门口,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B.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袍子和头巾上又是汗,又是土。这时候,他们坐在一家商店门口的路旁,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C.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袍子和头巾被汗和土玷污。这时候,他们坐在路旁一家商店门口,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D.他们干了一天活儿,袍子和头巾上又是汗,又是土。这时候,他们坐在路旁一家商店门口,享受尼罗河沿岸人们生活里最大的乐事。 4.Per capita GNP has grown at an average rate of 7.6% from 1980-1992.( ) A.从1980到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7.6%。 B.1980和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为7.6%。 C.从1980到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到7.6%。 D.从1980到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超过7.6%。 5.A powerful indictment of America’s disregard of ecology, Silent Spring was aimed chiefly at the wholesal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especially DDT.( ) A.一个对美国之忽视生态的有力控诉,《沉默的春天》主要是针对大规模使用农药——特别是滴滴涕。 第 1 页

自考生理心理学模拟试题

生理心理学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 1.1874年,( B )发现了“语言感觉区”。 A.布罗卡 B.维尔尼克 C.拉施里 D.巴甫洛夫 2.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 A ) A.新皮层 B.灰质 C.髓质 D.中央皮层 3.脑的电现象可分为自发电活动和( B )电活动两大类。 A.引导 B.诱发 C.叠加 D.其他 4.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因膜内外带电离子浓度差造成膜内外大 约负70至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 D )电位。 A.动作 B.去极化 C.反极化 D.静息 5.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这称为( A ) A.辐合 B.分散 C.共轭运动 D.调节反射 6.存在许多记录和研究眼动规律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 B )描记术,近年来更出现了许多精密的专用眼动仪。 A.通用眼动仪 B.眼电图 C.多导生理仪 D.EOG仪 7.对感受野施以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 A )反应。 A.开 B.闭 C.诱导 D.聚合 8.对视觉信息特征的提取,存在两种功能柱理论,分别为特征提取功能柱理论和( D )功能柱理论。 A.颜色 B.眼优势 C.方位 D.空间频率 9.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和( C )等,它们的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 A.痛觉 B.本体觉 C.温度觉 D.运动觉 10.( D )是一种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 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或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A.遗忘症 B.MBD C.巴金森氏症 D.失认症 11.( B )在他1938年发表的专著中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动物学习模式和学习规则。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布罗卡 D.维尔尼克 12.( D )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和快速α条件反射形成中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脑结构。 A.大脑 B.间脑 C.中脑 D.小脑 13.1966年,罗莫发现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到细胞外的诱发反应。 如果电刺激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至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至25分钟后增强了2.5倍。以后发现这种增强效应可持续数月。这种现象被称为( C )效应。 A.长时记忆 B.记忆干扰 C.长时程增强 D.长时程抑制 14.葡萄糖及其感受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胆囊收缩素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在摄食行为的调 节中均有一定的作用,这些物质是随( D )运行的,作用距离远,发挥生理效应的环节多,所需时间较长。 A.神经系统 B.反馈回路 C.上行激活系统 D.血液 15.下丘脑分泌的与性行为有关的激素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正中隆起、( B )、弓状核、视上核和旁室核。 A.视交叉 B.视前区 C.外侧膝状体 D.内侧膝状体 16.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更换一个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的交替周期,( A )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 A.异相 B.慢波一期 C.慢波二期 D.慢波三期 17.由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之为( D )遗忘症。 A.顺行性 B.逆行性 C.柯萨可夫 D.心因性 18.当电刺激大脑的某些区域时,动物会出现追求刺激的强烈欲望,这些区域称为( B ) A.惩罚中枢 B.奖励中枢 C.饥中枢 D.饱中枢 19.脊髓运动神经元发挥最后共同公路的功能时,存在着许多生理现象:聚合、分散、闭锁、( A )和分数化。 A.易化 B.耽搁 C.开放 D.整合 20.( B )是防御和攻击行为的重要中枢,它的不同区影响着不同类型的防御和攻击行为。 A.丘脑 B.下丘脑 C.中脑 D.大脑皮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 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2.中脑、( 桥脑)和( 延脑)统称为脑干。 3.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亢,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4.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 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5.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内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 6.音强的神经编码较为复杂,可分为(级量)反应编码、调频式编码和(细胞)分工编码。

生理心理学自考期末考试笔记.

第一章导论一、神经解剖学知识 A.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神 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B 脑研究的6 个理论体系: 自然哲学理论、机能定位理论、经典神经生理学理论、细胞神经生理学理论、脑化学通路学说、神经科学理论。1. 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 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2. 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3. 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 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自主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4.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5.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新皮层(占大脑皮层90%)。6.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 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 7. 前额叶皮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 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8. 边缘叶: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 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

自学测验考试《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自学测验考试《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作者:————————————————————————————————日期:

2010年高自考《广告心理学》重难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现今在营销界和广告界流传着一个时髦概念:“卖点”(消费者有利益点)它源于R.Reeves提出的独特销售主张或销售点,简称USP. 心理现像的实: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能动地进反映的过程。研究这种反映过程的规律性及由此发展起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正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都是心理过程。注意则是这些心理过程所共有的心理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潜在可能性的特征。 气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上的差异,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称之为气质。 性格特点:对现实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被称为性格特点。 广告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情形细分5个水平: 觉察——知觉——评价——探求——购买决策。 广告心理的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问卷法

二、提问方式与方法(封闭式和开放式) 1、封闭式:让回答者从所列答案中进行选择。 方法:是非题、选择题、区配题、评定量表。 2、开方式:让回答者任意填写答案,不作限制。 方法:自由回答法、投射测验法、造句法。 三、实验法 第二章广告的吸引力与注意策略 注意的过滤器说: 一种称为过滤器的注意理论认为,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吸引力是广告成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 1、有用(实用价值)性的信息 2、支持性的信息(人们往往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产生偏好)。 3、刺激性的信息(有变化才会有信息,而变化的本质是追求新颖性,意外性)。 4、趣味性(娱乐性)的信息。

2011年7月自考真题美学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 ) A.劳鲍特里 B.布瓦洛 C.爱迪生 D.博克 2.从联想的类型来看,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 )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3.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象世界层 4.在各种艺术意象中,以“天然”和“隐蔽”为主要特点的是( )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5.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 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 6.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艺术学方法 D.人类学方法 7.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8.贯穿美学始终的理论基石是( ) A.审美对象 B.审美形态 C.审美经验 D.审美活动 9.曾将艺术形象称之为“幻象”的美学家是( ) A.苏珊·朗格 B.英伽登 C.杜夫海纳 D.阿恩海姆 10.我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 ) 第 1 页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旧石器时代中期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早期 11.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的实质是( ) A.诗性与雕塑性的 B.戏剧性与雕塑性的 C.诗性与音乐性的 D.音乐性与戏剧性的 12.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无奈的审美形态是( ) A.悲剧 B.喜剧 C.荒诞 D.崇高 13.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 A.柏拉图 B.朗吉弩斯 C.康德 D.博克 14.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 )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15.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哈奇生 B.乔治·桑塔亚那 C.夏夫玆博里 D.狄尔泰 16.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五官感觉是( ) A.味觉和嗅觉 B.听觉和触觉 C.视觉和味觉 D.视觉和听觉 17.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18.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 A.现代主义文艺 B.现实主义文艺 C.浪漫主义文艺 D.后现代主义文艺 19.“载道说”的完善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 20.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 ) A.意象和知觉 B.理智和情感 C.体验和感受 D.意向和想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第 2 页

2011年10月自考《生理心理学》必背知识汇总

1.在突触间隙处ACh作用消失的主要方式是 A.被MAO灭活 B.被胆碱酯酶破坏 C.被神经末梢重新摄取 D.进入血管被带走 E.被COMT灭活 2.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被酶破坏 B.被氧化 C.水解 D.摄取1 E.摄取2 3.α受体不存在于下列哪一组织? A.皮肤粘膜血管平滑肌 B.骨骼肌纤维 C.膀胱括约肌 D.瞳孔扩大肌 E.胃肠括约肌 4.下列哪种表现不属于?受体兴奋的效应。 A.支气管舒张 B.血管扩张 C.心脏兴奋 D.瞳孔扩大 E.肾素分泌 5.胆碱能神经不包括: A 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 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 运动神经 E 支配汗腺分泌的神经 6.不属于β受体效应的是: A 膀胱逼尿肌收缩 B 支气管扩张 C 心率加快 D 骨骼肌血管扩张 E 脂肪分解 7.β1受体主要分布于 A.肝脏 B.支气管平滑肌 C.血管 D.心脏 E.突触前膜 8.某受体激动后,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此受体为: A.受体 B. ?1受体 C. ?2受体 D.M受体 E.N1受体 1.B 2。D 3。B 4。D 5。B 6。A 7.D .8.C 1.治疗青光眼宜首选 A.新斯的明 B.毒扁豆碱 C.加兰他敏 D.毛果芸香碱 E.以上均可 2.治疗重症肌无力药是 A.山莨若碱 B.琥珀胆碱 C.新斯的明 D.筒箭毒碱 E.毛果芸香碱 3.属于有机磷酸酯类中毒N2样症状的是 A.瞳孔缩小 B.大汗淋漓 C. 腹痛和腹泻 D.肌肉震颤 E.流涎 4.新斯的明的禁忌症为 A.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 B.青光眼 C.机械性肠梗阻 D.重症机无力 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5.以下何药不属于胆碱酯酶抑制药 A.加兰他敏 B.新斯的明 C.毒扁豆碱 D.吡斯的明 E.阿托品 6.解救有机磷中毒应用阿托品过量,宜用何药解救 A.新斯的明 B.毒扁豆碱 C.吡斯的明 D.毛果芸香碱 E.加兰他敏 7.切除支配虹膜的神经(即去神经眼)后再滴人入毛果芸香碱,则应: A扩瞳 B.缩瞳 C.先扩瞳后缩瞳 D.先缩瞳后扩瞳 E.无影响 1.D 2.C 3.D 4.C 5.E 6.D 7.B 1.阿托品对眼的作用为 A.扩瞳、视近物清楚B.扩瞳、调节痉挛C.扩瞳、降低眼内压 D.扩瞳、调节麻痹E. 缩瞳、调节麻痹 2.阿托品治疗何种休克是可不受极量限制 A.出血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神经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广告心理学19 课程代码:0063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_是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A.适应 B.混合 C.对比 D.掩蔽 2.______是心理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A.记忆 B.注意 C.感觉 D.知觉 3.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作( ) A.联想 B.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4.消费者动机产生的原因,不外乎______和诱因。( ) A.需要 B.行动 C.动机 D.选择 5.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______属性的反映。( ) A.差别 B.整体 C.共性 D.个别 6.______是表现心理活动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的心理特征。( ) A.性格 B.个性 C.气质 D.能力 7.______W.D.Scott的《广告理论》一书问世,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 A.1901年 B.1902年 C.1903年 D.1904年 8.为取得好的广告宣传效果,广告宣传者应该具有______、可信性和亲近感。( ) A.可靠性 B.形象性 C.经验性 D.权威性 9.一般广告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心理特性包括美感的( ) A.社会功利性和道德性 B.直观性和新颖性 C.直观性和大众性 D.直观性和社会功利性 第 1 页

10.思维是对客观事物______的反映。( ) A.直接和概括 B.间接和概括 C.间接和直接 D.概要和形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对于广告遗忘原因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哪几种不同理论?(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动机性遗忘理论 D.记忆差异性理论 E.记忆选择性理论 12.广告记忆过程类似于人的一般记忆过程,可分为______等基本环节。( ) A.识记 B.保持 C.遗忘 D.再认 E.回忆 13.广告媒体的基本功能有( ) A.传播的功能 B.吸引的功能 C.适用的功能 D.广告的功能 E.服务的功能 14.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按情感状态可分为( ) A.激情 B.心境 C.情境 D.激动 E.应激 15.有意注意的显著特征有( ) A.目的性 B.主动性 C.意志性 D.必要性 E.随意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态度是个体以特定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心理倾向性(或称心理准备状态),由______、情感和______ 三种要素共同构成。 17.______即指能引起感觉并使其持续一定时间所需的的刺激量。 18.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第 2 页

2011年7月自考真题预防医学

2011年母婴保健适宜技术培训试题 单位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 1、关于胎儿附属物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B 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C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为1000ml D 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是胎盘的主要部分E胎膜是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2、对于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哪项是恰当的 A、前驱期有发热、消瘦及淋巴结增大的症状,极易诊断 B、潜伏期短,一般为2个月 C、发病前少数病人有前驱期症状 D、胸腹腔及四肢皮肤有典型的玫瑰疹 E、其特点为细胞免疫功能严重低下,为各种严重的条件性感染创造机会,如卡波肉瘤及肺包子虫病 3、有关产科腹部检查,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妊娠满12周,子宫位于耻骨联合上2—3横指 B 妊娠满20周,子宫位于脐下1横指 C 妊娠满28周,子宫位于脐上3横指 D 妊娠满32周,子宫位于脐与剑突之间 E 妊娠满36周,子宫位于剑突下3横指 4、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A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B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为足月C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称为过期产D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早产 E 妊娠42周后分娩,称为过期产 5、在分娩过程中,有关产程护理不妥的是() A 血压应每4小时测一次,若血压≥140/90mmHg,应警惕待产妇发生抽搐的可能 B 灌肠后要观察子宫收缩,勤听胎心C让胎头最好在宫缩时,缓慢娩出 D第二产程,指导待产妇在宫缩时屏气用力,增加腹压 E 助产士切忌在胎盘尚未完全剥离之前,用手按揉、下压宫底或牵拉脐带 6、关于产褥期妇女的护理,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A 产妇产后3—4日,均有泌乳热 B 产后宫缩痛经产妇更明显 C 血性恶露色鲜红,含大量血液,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 D 于分娩后7—10天可温水坐浴,但恶露量多且颜色鲜红者应禁止坐浴 E 分娩后6周进行产后复查 7、产后出血的原因不包括() A.宫缩乏力 B.软产道损伤 C.胎盘因素 D.凝血功能障碍 E.胎头不能入盆 8、胎膜早破的护理不妥的是() A.孕妇卧床休息 B.每日测体温.,监测白细胞及分类 C.每日用消毒液冲洗会阴 D.观察羊水性状.气味 E.破膜24小时仍未临产,给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9、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以采取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 注射催产素 B. 双手刺激耻骨联合上方 C. 结扎盆腔血管止血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浙江省2009年1月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是心理学各种理论问题的基石,也是心理学的基本命题之一的是( ) A.生理心理问题 B.心身关系问题 C.教育与心理问题 D.心理与发展问题 2.各类认知实验范式中,令被试选择注意的刺激称为( ) A.分心项目 B.干扰项目 C.靶子 D.目标 3.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是( ) A.新皮层 B.古皮层 C.髓质 D.中央皮层 4.眼的基本功能的实现,依靠于两种生理机制,眼的折光成像机制与( ) A.光的传播机制 B.光感受机制 C.视锥细胞的工作机制 D.棒体细胞的工作机制 5.调节反射是指视轴、___________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 ) A.眼帘 B.眼球 C.晶体曲率 D.视细胞感光性 6.面孔认知的拓扑编码规律是在下列哪个研究中发现的?( ) A.正常脸与重组脸 B.熟悉脸与陌生脸 C.面孔旋转 D.正位脸与倒置脸 7.MBD的中文名称为( ) 自考人(https://www.doczj.com/doc/3c11037705.html,) 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1 页

A.多动症 B.轻度脑损伤 C.轻度脑功能失调 D.注意缺陷症 8.桑戴克提出的学习类型是( ) A.顿悟学习 B.错误式学习 C.条件反射学习 D.操作式学习 9.人类大脑皮层的80%属于联络区,其中最大的是( ) A.前额叶联络皮层 B.后额叶联络皮层 C.颞顶区联络皮层 D.枕区联络皮层 10.是运动功能的低级中枢,实现着最基本的反射活动的是( ) A.神经肌肉装置 B.脊髓 C.脑锥体系 D.锥体外系 11.首先提出气质概念的学者是( ) A.帕拉图 B.苏格拉底 C.希波克拉特 D.德谟克利特 12.一直被视为饥饿中枢的是( ) A.下丘脑腹内侧核 B.下丘脑外侧区 C.上丘脑腹内侧核 D.上丘脑外侧区 13.葡萄糖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有一定的作用,它是随___________运行的。( ) A.神经系统 B.反馈回路 C.上行激活系统 D.血液 14.作为本能的行为,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 A.下丘脑腹内侧核 B.下丘脑性两形核 C.脊髓腰段 D.颞叶皮层 15.在体内环境平衡与情绪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A.下丘脑 B.颞叶皮层 C.边缘系统 D.海马 自考人(https://www.doczj.com/doc/3c11037705.html,) 免费在线学习700门自考专业课!第 2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