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仪表系统设计与开发

智能仪表系统设计与开发

第11章智能仪表系统设计与开发

11.1 系统设计

11.2 抗干扰设计

11.3 智能仪表设计实例

11.1 系统设计

11.1.1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可靠性要高

?在设计时对系统的应用环境要进行细致地了解,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排除故障隐患。

?在总体设计时应考虑系统的故障自动检测和处理功能。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定时地进行各个功能模块的自诊断,并对外界的异常情况做出快速处理。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切换到后备装置或报警。

二、使用和维修要方便

?尽量降低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要求,以便于系统的广泛使用。

?系统的控制开关不能太多,不能太复杂,操作顺序应简单明了,参数的输入/输出应采用十进制,功能符号要简明直观。

三、性能价格比要高

11.1.2系统设计的步骤

一、确定任务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前提。

?具体实现进行规划。

包括应该采集的信号的种类、数量、范围,输出信号的

匹配和转换,控制算法的选择,技术指标的确定等

二、方案设计

?单片机机型和器件的选择

ü性能特点要适合所要完成的任务,避免过多的功能闲置;

ü性能价格比要高,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ü结构原理要熟悉,以缩短开发周期;

ü货源要稳定,有利于批量的增加和系统的维护。

?硬件与软件的功能划分

ü在CPU时间不紧张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软件。

ü回路多、实时性要求强,则要考虑用硬件完成。

三、硬件设计

?单片机电路设计

主要完成时钟电路、复位电路、供电电路的设计。

?扩展电路设计

主要完成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I/O接口电路的设计。

?输入/输出通道设计

主要完成传感器电路、放大电路、多路开关、A/D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开关量接口电路、驱动及执行机构的设计。

?控制面板设计

主要完成按键、开关、显示器、报警等电路的设计。

四、软件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通常应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控制算法实现程序、人机联系程序、数据管理程序。

?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自顶向下的程序设计方法。

11.2 抗干扰设计

11.2.1 电源干扰及其抑制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是极为重要的。在影响单片机系统可靠性的诸多因素中,电源干扰可谓首屈一指。据统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运行故障有90% 以上是由电源噪声引起的。

一、交流电源干扰及其抑制

电网上的尖峰干扰交流电源滤波器

二、直流电源抗干扰措施

(1)采用高质量集成稳压路单独供电

单片机的应用系统中往往需要几种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电源。

这时,可以采用相应的低纹波高质量集成稳压电路。每个稳压电路

单独对电压过载进行保护,因此不会因某个电路出现故障而使整个

系统遭到破坏。而且也减少了公共阻抗的互相耦合,从而使供电系

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2)采用直流开关电源

直流开关电源是一种脉宽调制型电源。它甩掉了传统的工频变压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电网电压范围宽、变化时不易输出过电压和欠电压,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这种电源一般都有几个独立的电压输出,如±5V,±12,±24V等,电网电压波动范围可达~220V 的+10%至-20%,同时直流开关电源还具有较好的初、次级隔离作用。

(3)采用DC-DC变换器

如果系统供电电网波动较大,或者精度要求高,可以采用DC-DC变换器。DC-DC变换器的特点是,输入电压范围大、输出电压稳定且可调整、效率高、体积小、有多种封装形式。近年来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1.2.2 地线干扰及其抑制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接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接地问题处理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一、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应用

在低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间的寄生电感影响不大,因而常采用一点接地,以减少地线造成的地环路。在高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间的寄生电感及分布电容将造成各接地线间的耦合,影响比较突出,此时应采用多点接地。

通常,频率小于1MHz时,采用一点接地;频率高于10MHz时,采用多点接地;频率处于1至10MHz时,若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二十分之一。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

二、数字地与模拟地的连接原则

?数字地是指TTL或CMOS芯片、I/O接口电路芯片、CPU芯片等数字逻辑电路的接地端,以及A/D、D/A转换器的数字地。

?模拟地是指放大器、采样保持器和A/D、D/A中模拟信号的接地端。

?在单片机系统中,数字地和模拟地应分别接地。即使是一个芯片上有两种地也要分别接地,然后在一点处把两种地连接起来,否则,数字回路通过模拟电路的地线再返回到数字电源,将会对模拟信号产生影响。

三、印刷电路板的地线分布原则

(1)TTL、CMOS器件的接地线要呈辐射网状,避免环形;(2)板上地线的宽度要根据通过的电流大小而定,最好不小于3mm。在可能的情况下,地线尽量加宽;

(3)旁路电容的地线不要太长;

(4)功率地通过电流信号较大,地线应较宽,必须与小信号地分开。

四、信号电缆屏蔽层的接地

信号电缆可以采用双绞线和多芯线,又有屏蔽和无屏蔽两种情况。双绞线具有抑制电磁干扰的作用,屏蔽线具有抑制静电感应干扰的作用。

对于屏蔽线,屏蔽层最佳的接地点是在信号源侧(一点接地)。

11.2.3其它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一、使用微处理器监控电路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许多芯片生产厂商推出了微

处理器监控芯片,这些芯片具有如下功能:

?上电复位;

?监控电压变化;

?Watchdog功能;

?片使能;

?备份电池切换开关等。

典型产品如美国MAXIM公司推出的MAX690A/MAX692A,MAX703~MAX709/813L,MAX791等。美国IMP公司生产

的IMP706等。X25045。

这些产品功能及原理相似,使用方法可查阅有关资料。

X25045的功能

X25045三种常用的功能:看门狗定时器,电压监视和E2PROM。(1)看门狗

看门狗定时器对微处理器提供独立的保护系统.它提供了三种定式时间,可编程选择200ms,600ms和6.4,,在设定的时间内如果没有对X25045进行访问,则看门狗以RESET信号做输出响应,即变为高电平,延时约200ms以后RESET有高电平变为地电平.(2)电压监控

上电时,电源电压超过.4.5V经过200MS的稳定事件后RESET 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掉电时,电源电压低于4. 5V时, RESET信号立刻变为高电平并一直保持到电源恢复到稳定为止.

(3).EEPROM存储器

X25045的存储部分是COMS的4096位串行.EEPROM,他在内部按512*8来组织.采用三用总线工作的串行接口一次最多可写4个字节.

2、特点:

●可编程的看门狗定时器●低Vcc检测

●直至Vcc=1V复位信号有效●1MHz时钟速率

●512×8位串行E2PROM──4字节页方式●2.7V至5.5V电源电压●低功耗CMOS──10μA等待电流──3mA工作电流

●块锁定(Block Lock TM)──保护1/4,1/2或整个E2PROM阵列●片内偶然性的写保护

──上电/掉电保护电路

──写锁存

──写保护引脚

●高可靠性

──可擦写次数:10万次

──数据保存期:100年

──ESD保护:所有引脚2000V

●8引脚小型DIP、SOIC、14引脚TSSOP封装

●温度范围:民用、工业、军品级

2.硬件连接

X25045的硬件连接图如图4.6所示,设计时将/CS与P1.4相连,SO与P1.5相连,/WP与+5V相连,不进行写保护。因为在使用时要在X25045内写入仪表系数。10K的电阻为复位输出的上来电阻。

二、软件抗干扰措施

(1)输入/输出抗干扰

?对于开关量的输入,在软件上可以采取多次(至少两次)读入的方法,几次读入经比较无误后,再行确认。

?开关量输出时,可以对输出量进行回读,经比较确认无误后再输出。

?对于按钮及开关,要用软件延时的办法避免机械抖动造成的误读。

?在条件控制中,对于条件控制的一次采样、处理、控制输出,应改为循环地采样、处理、控制输出。避免偶然性的干扰造成的误输出。

?对于可能酿成重大事故的输出,要注意设置人工干预措施。

?当单片机输出一个控制命令时,相应的执行机构就会动作,此时可能伴随火花、电弧等干扰。这些干扰可能会改变端口状态寄存器中的内容。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发出输出命令后,执行机构动作前调用保护程序。保护程序不断地输出状态表的内容到端口状态寄存器,以维持正确的输出。示例程序如下:

ORG 8000H

MOV R3,#NUMBL ;取保护次数

PRTRUT:MOV R2,#NUMB ;取端口个数

MOV DPTR,#8100H ;送输出端口地址

MOV A,#00H

ADD A,#0AH

LOOP:PUSH ACC

MOVC A,@A+PC ;取输出状态码

MOVX @DPTR,A ;输出状态码送端口

INC DPTR ;端口加1

POP ACC

INC A ;状态码加1

DJNZ R2,LOOP ;所有输出端口是否输出一次DJNZ R3,PRTRUT ;保护次数是否完成

RET

STATBL:DB 09H,08H,07H,06H,…

PORT:EQU 9000H

NUMBL:EQU 30H

NUMB:EQU 32H

(2)避免系统“死机”的方法

除了采用硬件Watchdog外,还可以设立软件陷阱防止系统失控。办法是在未用到的中断矢量区及其它未使用的EPROM区设置如下指令:

NOP

NOP

LJMP 0000H

11.3 智能仪表设计实例

——多路智能可燃性气体监测仪

14.3.1 主要技术指标

?输入信号:4~20mA,0~10mA。

?输入通道:1路~6路。

?精度:±0.2%。

?掉电保护:报警仪掉电时由备用电池供电,保证所有记录数据及组态信息不会因掉电而丢失。

?供电:交流220±10%,50H

Z

?频率信号:高频0.5~3KH

Z

?工作温度:0~55℃。

?工作湿度:15~85RH%。

11.3.2 仪表系统结构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DBMS的目标 (1)用户界面友好对一个实用DBMS来说,用户界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其生命力。DBMS的用户接口应面向应用,采用适合最终用户的交互式、表格式、菜单式、窗口式等界面形式,以方便使用和保持灵活性。一般地说,用户界面应具有可靠性、简单性、灵活性和立即反馈等特性。 (2)功能完备DBMS功能随系统的规模的大小而异。大型DBMS功能齐全,小型DBMS功能弱一些。DBM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库数据存取、事务控制、数据库组织和存储管理、数据库安全保护等等。我们在下面讨论这些功能的内容。 (3)效率高系统效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系统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充分利用资源(包括存储空间、设备、CPU等),并注意使各种资源负载均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二是DBMS本身的运行效率。三是用户的生产率。这是指用户学习、使用DBMS和在DBMS基础上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效率。 2.DBMS的基本功能 (1)数据库定义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描述,包括外模式、模式、内模式的定义;数据库完整性的定义;安全保密定义(如用户口令、级别、存取权限);存取路径(如索引)的定义。这些定义存储在数据

字典(亦称为系统目录)中,是DBMS运行的基本依据。为此,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2)数据存取提供用户对数据的操纵功能,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一个好的DBMS应该提供功能强易学易用的数据操纵语言(DML)、方便的操作方式和较高的数据存取效率。DML有两类:一类是宿主型语言,一类是自含型语言。前者的语句不能独立使用而必须嵌入某种主语言,如C语言、COBOL语言中使用。而后者可以独立使用,通常以供终端用户交互使用和批处理方式两种形式使用。 (3)数据库运行管理这是指DBMS运行控制、管理功能。包括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权限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数据加密、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事务的管理和自动恢复(保证事务的正确性),这些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DBMS要分门别类地组织、存储各类数据,包括数据字典(亦称系统目录)、用户数据、存取路径等等。要确定以何种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在存储级上组织这些数据,如何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组织和存储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选择合适的存取方法确保较高存取(如随机查找、顺序查找、增、删、改)效率。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包括数据库的初始建立、数据的转换、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以及有性能监测分析等功能。

数据库课程设计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要点

计算机工程学院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 专业: 班级: 姓名: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管1121 杨** 学号:1121807131 指导老师:周泓、金春霞 2013年12月14日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课程设计评语 学生姓名:杨**班级、学号:信管 1 1 2 1 1121807131 题目: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综合成绩: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中文摘要 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 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 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另一方面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因 此我结合学校图书借阅的要求,对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SQL语言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和应用,主要完成对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模式分析,并由此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VFP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图书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图书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充足的图书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关键词信息管理,VFP,图书管理,数据库

外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 1.1选题背景 (1) 1.2系统环境 (1) 2 系统总体分析 (2) 2.1需求分析 (2) 2.1.1 功能需求 (2) 2.1.2 性能需求 (3) 2.1.3 环境需求 (3) 2.2 可行性分析 (3) 2.2.1 经济可行性 (3) 2.2.2 技术可行性 (3) 2.2.3 管理可行性 (4) 2.2.4 用户可行性 (4) 3系统总体设计......‥ (4) 3.1 软件模块结果设计 (4) 3.1.1 系统方案确定 (4) 3.1.2 软件结构设计 (4) 3.2系统模块功能图 (4) 3.3 数据库设计 (5) 3.4 概念结构设计 (6) 3.4.1实体功能图 (6) 3.4.2 E-R图 (8) 3.5 逻辑结构设计 (8) 4系统实现与测试 (10) 4.1 连接数据库的实现 (10) 4.2 模块功能实现 (10) 5备份和还原数据库 (16) 5.1 规划数据库的还原和备份 (16) 5.2 数据库的备份 (16) 5.3 还原数据库 (18)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软件工程系统开发目标与设计

软件工程系统开发目标与设计

目录 第1章引言 (1) 1.1系统开发的背景 (1) 1.2系统开发的目标、意义 (1) 1.3本文的组织 (2) 第2章相关技术简介 (4) 2.1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 (4) 2.2工具和编程语言 (4) 2.2.1 HERITRIX技术 (5) 2.2.2H TMLPARSER技术 (6) 2.2.3 JAVA语言 (6) 2.2.4 JAVA IO流技术 (7) 2.2.5JDBC技术 (8) 第3章系统分析与设计 (9) 3.1功能需求 (9) 3.1.1系统数据流图 (9) 3.1.2 系统状态图 (11) 3.2功能介绍 (12) 3.3概念结构 (13) 3.3.1 概念结构设计 (13) 3.3.2 逻辑结构设计 (14) 第4章模块实现 (17) 4.1爬虫模块 (17) 4.1.1 设计事项 (17) 4.1.2 操作界面 (17) 4.1.3 核心代码 (23) 4.2页面解析文本信息入库模块(HTMLPARSER) (29)

4.2.1设计思想 (29) 4.2.2操作界面 (29) 4.2.3 核心代码 (31) 4.3信息筛选上传、信息查看删除的模块 (34) 4.3.1 设计思想 (34) 4.3.2操作界面 (35) 4.3.3 核心代码 (37)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引言 1.1 系统开发的背景 信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个人而言,缺乏信息将导致很多机会的丧失。与此同时,现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自我竞争的意识在逐渐降低,而且社会上多数在校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缺乏主动学习、参与竞争的意识。 当下社会,竞争与挑战是每一个人都将面对且必须面对的,比赛,是可以更好地证明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现今缺乏一个整合了所有比赛信息方便人们寻找的平台,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总是少得可怜。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比赛信息集成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缺少一个可以每天登陆系统,了解到当下最新的比赛资讯,能够分门别类的,整整有序的,及时全面的网站平台。鉴于此想法,本次项目选择开发比赛信息集成系统。希望通过比赛信息集成系统这个平台让大学生真正得到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发现自己除了游戏之余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同类的赛事信息类系统有“赛才网”。赛才网偏社区、家园、群组,提供的范围较大且包含很多新闻信息;与赛事信息集成系统地不同在于,比赛信息集成系统要做的是以赛事信息提供为主,主打“方便、即时、全面”的概念,对赛事信息要求较高,讨论交流区为辅。两者侧重点不一。 针对于此,此次项目致力打造一个服务于在校大学生的轻松、便捷、互动地参与各类竞赛活动的竞赛门户网站,致力于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各个领域的各类赛事,为参赛者提供最优质的信息服务,使得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可以相互学习分享心得,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比赛不断提升自己。希望通过此次开发的平台项目,能为广大学生及赛事爱好者提供全面、即时的赛事信息,在分享赛事资讯的同时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 1.2 系统开发的目标、意义 开发目标:本系统主要为全力打造一个服务于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等轻松、便捷、互动地参与各类竞赛活动的竞赛门户网站,为参赛者提供最优质的信息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可以相互学习分享心得,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系统中主要的开发包括赛事信息网站前台以及赛事网站后

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高攀郭理* 郑鸿英 摘要: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综合传统的ITS系统优势,同时又结合Web的特点,系统具有智能性,能够智能地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模型,探讨了智能教学系统的知识库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及个性化教学的实现,最后给出系统实现的具体思路和解决方案。 1 引言 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ITS)作为人工智能学科的重要研究应用领域,是21世纪人类社会数字化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其研究涉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由计算机系统负担起人类教育的主要责任,即使计算机系统具有智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教师实现最佳教学。由于ITS涉及到多门学科,所用到的相关学科的技术即使在本学科也不够成熟以及人类对其自身的学习过程还认识不够,所以对ITS 的研究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存在知识的表示、对学生的评估、对学生错误的诊断、教学规划、人机自然语言对话处理等技术难题。 2 基于Web的ITS的系统模型 2.1 传统的ITS模型 传统上,智能教学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专家知识库(有关领域的知识描述)、学生模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模型(知识的传授方法)和人机交互界面。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人机交互界面部分是在智能教学系统和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通信交流方式,有时也被看成是教学方法的补充而作为教师模型的一部分。 传统的智能教学系统多数是单机或单独运行的(stand.alone),系统费用昂贵,维护代价高,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随着Web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Web 上构建智能教学系统,这种方式利用网络实现了分布式教学,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用户的并发访问,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 图1传统的ITS模型 2.2 基于Web的ITS系统模型 基于Web的ITS的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知识点库存放课程知识点,知识点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难度级别、重点度级别等;教学课件库存放各种形式的课件;教学方法库存放各种教学模板。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依据,模型突出了其重要性。模型综合了传统ITS系统的优势,同时又结合了Web 的特点,客户端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人机交互界面简洁明了。系统具有智能性,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交流工具进行有效的交互和即时的通信反馈,能够智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和良好的导航结构,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过滤等等,实践证明,基于Web的ITS是ITS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Database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制定单位: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制定人:课程组 编写时间:2016年01月06日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07110640 (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模拟实习、独立实验、2学分、40学时 (三)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的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 《C/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Net编程》,《软件工程》 二、实验简介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以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主要目标,结合本专业的多门专业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Net编程》、《软件工程》等开展专业模拟实习。《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将针对一个现有的数据库应用领域,遵照《软件工程》课程中的生命周期法和软件开发规范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按照《数据库原理》中的关系规范化理论进行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并结合《.Net编程》所学基于C#语言及.Net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系统编码与调试,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任务。最后,通过提交实习报告,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通过这一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并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人才。

三、实验项目 实验一:系统需求分析(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需求分析在软件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2.熟悉数据库建模的方法 3.掌握如何将客户的实际需求转化为描述性设计语言 (三)实习(实验)内容 为将要开发的系统作出一份明确、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 1.系统的名称; 2.系统概述; 3.系统要实现哪些功能,每个功能的具体描述。 (四)实习(实验)地点 竞秀楼或竞慧楼机房 实验二:系统设计(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学习CASE工具(Visio或SA2001)的使用,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2.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实验)内容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实验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软件工程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

数据库系统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课程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09工业工程 组员:郎建鹏 学号:0911******* 指导老师:李峰平

目录 第一章系统分析 (2) 1 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 (2) 2 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2) 3 数据流程图 (3) 4 数据字典 (4) 第二章系统设计 (4) 1 数据库设计(E-R) (4) 2系统运行环境 (6) 3输入输出设计 (10) 第三章设计总结 (10) 参考文献……………………………………………………………… 图例说明………………………………………………………………

第一章系统分析 1 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数据库原理》和《delphi程序设计》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的训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锻炼。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学校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录入、修改、查询,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这一系统的开发成功,解决了手写速度慢、容易出错的现状。 学生信息管理可以帮助学校最迅速最准确的完成所需的工作。无论是在适用性、灵活性和易操作性方面都显示出了它的强大功能。 2 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它描述了系统的分解,即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但是,它还不能完整地表达一个系统的全部逻辑特征,特别是有关数据的详细内容。因此,仅仅一套数据流图并不能构成系统说明书,只有对图中出现的每一个成分都给出详细定义以之后,才能全面地描述一个系统。对数据流、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详细描述,需要用数据字典(DD)。它包括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项和处理过程的详细条目。数据字典中把数据的最小单位定义为数据项,而若干数据项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数据字典是通过以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 第二章系统设计 1 数据库设计(E-R) (1)管理员实体的E-R图 (2)普通用户实体的E-R图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院(系、部)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系统简介 开发目的和任务 客户信息是个人,机关,企事业等进行业务联系所必需而频繁使用的信息资料,在许多大型应用系统中都有客户信息管理工具,它是企业单位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系统的任务是制作一个简单,实用的通讯薄,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大型应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来使用。 1.系统功能 (1) 总体功能要求 本系统将介绍如何让在Visual FoxPro 6.0开发环境下快速开发数据库和数据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表单,通过表单的运行,可以初步体会到什么是程序,什么是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应用程序是如何进行编辑,修改,增加,删除,查询和退出的. (2) 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1)登录:本功能主要是为了防止非操作人员对系统随意更改. 2)主界面: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界面,是维护,查询模块间相互切换的桥梁. 3)维护:本功能模块主要实现数据的浏览,添加,删除,退出等功能. 4)查询:本功能模块主要实现按姓名,职务,出生日期等查询功能. 2. 系统的特点 (1) 数据库设计的考虑 本系统的信息两不太大,因此只涉及一个库,一个表.库名为通讯

录.DBC表名为通讯录.DBF. (2) 提高系统集成化的考虑 为了是系统短小精悍,并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设计的效率,在设计中较多的应用了Visual FoxPro 提供的“选项卡”控件和容器控件.除此之外,还采用了页框控件,其目的是在一个窗口上尽可能多的扩展应用空间,容纳最多的信息量. (3)提高可操作性的考虑 由于使用本系统的人员不一定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因此要求系统的操作应尽量简单,本系统在设计时已考虑到这一点,尽可能少的使用键盘的地方,要保证用起来“顺手”. 3. 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 (1) 开发工具. VFP6.0 为集成开发环境提供了项目管理器,设计器,生成器和向导机制等,使其成为强有力的数据库开发工具. 1)项目管理器. 2)设计器. 3)生成器. 4)向导. (2)运行环境 硬件环境: PⅡ350MHz以上处理器,16MB以上内存,一般需240MB 硬盘空间. 软件环境:Windows 95及以上的操作系统支持.

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 说明书-2016

《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实践,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目的是: (1)、培养学生数据库分析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软件结构和功能模块分析能力。 (3)、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进行软件开发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文字论述规范、清晰、严谨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题目一:企业客户服务系统实现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建立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是企业建立品牌意识、实现差别化服务、取得竞争优势的利器。企业客户服务系统犹如一个信息的工厂,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快速完成信息的采集、奋发、共享,一直到信息的处理、信息反馈的整个加工过程。 企业客户服务系统是以业务为基础,以客户为核心,实现市场、销售、服务协同工作的管理平台。本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客户的问题记录进行管理,并将问题记录分配给相关的工程师进行处理;对接受服务调查的客户进行服务调查信息的管理。使企业能够全面追踪客户档案、分析竞争对手,改善客户关系,增加企业收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客户服务系统以业务为基础,客户为核心,实现市场、销售 、服务协同工作的管理平台。 要求: 1、 实现的系统对企业客户的资料信息进行管理; 2、 对客户的问题记录进行管理;

3、 实现对记录问题的分配及处理; 4、对接受服务调查的客户进行服务调查信息的管理; 5 、并能对客户进行长期跟踪。 课程设计题目二: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时间跨度大,涉及较多的人员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何对其进行完善的管理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本课题的目的是设计一个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它以时间线为基准,以相应的时间阶段需要达到的目的为检查点,以相应阶段应生成的文档为驱动力,最终通过对文档的相关处理来实现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开发跨平台的实现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该系统提供以下功能: 1)与本系统相关的基本信息管理,如:专业、班级、学生、指导老师的基本信息管理,支持Microsoft Excel格式数据的批量导入。 2)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基本信息管理、课题审批等,支持Excel格式数据的批量导入。 3)学生选题过程管理,可以实现学生的选题和退选,教师挑选学生,选题结果支持Excel格式数据的导出。 4)综合信息查询与打印。 使用J2EE或.NET作为基本的开发技术,要求熟练掌握Java或C#、JSP或https://www.doczj.com/doc/3c10843003.html,、HTML等基本技能,对Ajax、Struts、Hibernate或.NET 等框架技术较为熟悉;使用数据库(MySQL、Oracle或SQLServer皆可)作为数据存储设施,要求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SQL语言; 课程设计题目三:试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JAVA与SQL2005等开发工具,建立《操作系统》课程的试题库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所需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判断题、计算题、应用题等)、题目的难度系数(简单、中等、难题)、每种题型所占的分值以及每种题型所需的题目数等进行自动组卷,并自动

系统仿真测试平台

仿真测试系统 系统概述 FireBlade系统仿真测试平台基于用户实用角度,能够辅助进行系统方案验证、调试环境构建、子系统联调联试、设计验证及测试,推进了半实物仿真的理论应用,并提出了虚拟设备这一具有优秀实践性的设计思想,在航电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由于仿真技术本身具备一定的验证功能,因此与现有的测试技术有相当的可交融性。在航电设备的研制和测试过程中,都必须有仿真技术的支持:利用仿真技术,可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快速构建系统原型,进行设计方案的验证;利用仿真验证成果,可在系统开发阶段进行产品调试;通过仿真功能,还可对与系统开发进度不一致的子系统进行模拟测试等。 针对航电设备产品结构和研制周期的特殊性,需要建立可以兼顾系统方案验证、调试环境构建、子系统联调联试、设计验证及测试的系统仿真平台。即以半实物仿真为基础,综合系统验证、系统测试、设备调试和快速原型等多种功能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 目前,众多研发单位都在思索着如何应对航电设备研制工作日益复杂的情况。如何采取高效的工程技术手段,来保证系统验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航电设备系统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FireBlade 系统仿真测试平台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在航电设备研制工程中的定位设备可被认为是航电设备研制工程中的终端输出,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航电设备系统工程目标能否实现。在传统的系统验证过程中,地面综合测试是主要的验证手段,然而,它首先要求必须完成所有分系统的研制总装,才能进行综合测试。如果能够结合面向设备的仿真手段,则可以解决因部分设备未赶上研发进度导致综合测试时间延长的问题。在以往的开发周期中,面向设备的仿真技术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 (1)仿真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个测试对象上,并且缺乏对对象共性的重用; (2)仿真技术缺乏对复杂环境与测试对象的模拟; (3)仿真技术的应用缺乏系统性,比如各个阶段中仿真应用成果没有实现共享,

《产品设计及开发》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产品设计及开发》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35007 总学时:64学时(讲课64学时) 总学分:4学分 课程类别:选修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 预修要求:工业设计机械基础、形态设计基础、设计构成等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指导性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把握将市场营销、设计和制造的观点融为一体开发产品的整体思路;了解开发流程和组织、产品规划过程和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产品构造、产品开发项目的经济分析的基本常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采用启发、观摩、演练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使用一些案例来说明产品开发方法,由浅入深,难易搭配,循序渐进。以培养能力为主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独立完成简单产品的开发,掌握开发产品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考核形式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 教师可根据本课程发展情况、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对教学容作适当的调整和变动。拟采用双语教学。 大纲正文 第一章引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 了解成功的产品开发的特点和产品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了解本课程特点。 本章讲授要点:产品开发的特点,产品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产品开发的挑战。 重点:产品开发的时间和成本。 难点:产品开发的特点。 第一节成功的产品开发的特点 第二节谁来设计和开发产品? 第三节产品开发的时间和成本 第四节产品开发的挑战 习题:估计在一个计算机的价格中,产品开发成本占多大比例。 第二章开发流程和组织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

掌握基本的产品开发流程、概念开发流程,了解AMF公司的开发流程、产品开发组织。 本章讲授要点:产品开发流程、首末流程。 重点:产品开发流程。 难点:概念开发:首末流程 第一节基本的产品开发流程 第二节概念开发:首末流程 第三节采用基本的产品开发流程 第四节AMF公司的开发流程 第五节产品开发组织 习题:产品开发组织对于那些作为产品开发班的一部分而介入的学生来说,是什么? 第三章产品规划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 掌握产品规划过程及其方法步骤。 本章讲授要点:产品规划过程,识别机会、项目评价和优先级排序、资源分配和时间计划、完成项目计划、对结果和流程做出反应。 重点:产品规划过程 难点:识别机会 第一节产品规划过程 第二节产品规划过程的方法步骤 习题:对选定产品进行开发过程规划。 第四章识别顾客需要学时:5学时(讲课5学时) 了解识别顾客需要的方法,理解建立需要的相对重要性,掌握对结果和流程做出反应的基本方法。 本章讲授要点:顾客需要、建立需要的相对重要性、对结果和流程做出反应。 重点:识别顾客需要。 难点:建立需要的相对重要性 第一节从顾客那里获取原始数据 第二节从顾客需要的角度理解原始数据 第三节组织需要的等级 第四节建立需要的相对重要性 第五节对结果和流程做出反应 习题:过大开发团队(多于10个人时)的有效调整方法。 第五章产品规格说明学时:5学时(讲课5学时) 了解什么是规格说明、何时建立规格说明、确定最终规格。掌握建立目标规格说明的方法。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实例

摘要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其在计算机设计,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科学计算等诸多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大环境给各成人高校提出了实现校际互联,国际互联,实现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的要求; 信息化对学生个人提出了驾驭和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素质要求;信息技术提供了对教学进行重大革新的新手段;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创造了有效途径. 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成人高校所重视. 利用计算机支持教学高效率,完成教学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教学制度要求、推动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教学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教学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件。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的成熟,数据设计成为软件开发的核心,程序的设计要服从数据,因此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尤其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方面的设计,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都进行详细的叙述。本系统利用IBM DB2企业版本开发出来的。DB2是IBM公司开发的关系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把SQL语言作为查询语言。 本文的分为5章。其中第1章主要是课题简介及设计的内容与目的。第2章是需求分析,此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第3章是概念设计,它是将需求分析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这是整个数据库设计最困难的阶段。第4章是逻辑结构设计,它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第5章是数据库的实施与运行,它包括数据的载入及数据库的运行。 关键词:SQL语言;IBM DB2;数据库设计;教学管理系统 I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育技术绪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李芒、金林编著,《教育技术学导论》 执教:牡丹江师范学院09级教育技术于洋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板书: 教育技术绪论 一、教育技术定义 AECT1994 AECT2005 二、教育技术学科性质 三、教育技术培养方向 四、教育技术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说课材料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进行的是教育技术绪论的说课部分。在教育技术绪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中,我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了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我设定教学对象为刚刚步入大学的教育技术学的新生。由于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情况缺乏了解,心终会对本专业存在很多的疑惑。那么,《教育技术绪论》这节课的设计方向就是要为新生们的解除这些疑惑。这节课上完后,效果要能达到学生心中清晰“教育技术学是什么”“教育技术学是做什么的”“作为教育技术学的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等问题。 教学内容地位: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学导论》一书中的第一篇。他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在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上起着引导性的作用,而且为整个专业课的学习指明了一条道路。 在分析过以上两个必要因素后,我将我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成六大模块,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模块,我将目标分为知识与情感两方面。在知识方面,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 A.学生能陈述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推出的AECT1994和2005教育技术定义并理解其内涵 B.学生能了解教育技术学科性质及专业培养方向 C.熟知自己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在情感方面,对学生提出两点要求: A.在学生了解专业特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B.学生能主动明确自己大学期间要完成的任务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 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教育技术的定义,而难点则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学媒体: 教师主要采用黑板和多媒体两种媒体。 教学方法: 教师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提问互动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除了需要熟悉教学内容还需搜集与本节课课程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并能将它们很好地融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环节:设置氛围,自然引出教学内容 通过播放视频:将大学新生的基本状态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会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查找重点: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讲解定义过后,要求学生找出定义中的重点词汇,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三、脑力激荡:学生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讨论1994和2005定义的不同之处,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定义记忆更为深刻,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归纳总结: 教师分条讲解教育技术学的特点后,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教育技术学科性质,

Exata仿真开发设计参考文档

3. EXata 智能仿真系统介绍 3.1 EXata 仿真系统概述及特点 EXata 是一套用来仿真大型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完整平台。通过它先进的模拟和仿真技术,可以预测复杂的网络行为和性能表现,从而提高网络在设计、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效率。 EXata可帮助用户解决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开发新技术: - 设计和开发新的网络技术:利用EXata 协议栈的OSI 型架构,来设计新的通信协议。 - 设计和开发与真实网络规模相当的无线网络:EXata 可以在双核或四核的计算机系统中评估具有成百上千个设备的大型无线网络。- 进行‘what-if’假设分析:分析网络的性能并予以优化。用户可以先设计网络,然后执行批量测试来验证网络在不同参数下的性能(例如不同的路由协议、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发送功率等。 2)将EXata 仿真网络与现有的真实网络、网络业务和网络设备相连接: - 查看真实的业务在EXata 仿真网络上的执行情况:EXata 仿真平台上可以运行真实的网络业务,例如VoIP, 互联网浏览器,和流媒体视频,和在真实网络中没有任何区别。 - 在网络真正部署之前,利用仿真网络先进行充分的模拟练习:EXata 的出现,使得对尚处于设计中的新一代战术通信网络和通信设备进行精良的训练成为了可能。

3)利用业内通用的工具来分析和管理EXata 仿真网络: - 窥探数据包:EXata 带有一个sniffer 接口,可以允许第三方工具,如Wireshark 和微软的Network Monitor 来窥探/捕获来自EXata 仿真网络任何一个设备的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分析。这可让用户调试和 排查网络问题。 - 管理仿真网络:EXata 带有一个SNMP 代理,可以允许用户使用标准的SNMP 管理工具来查看、监控和控制EXata 仿真网络,就像管理真实网络一样。 EXata 仿真系统的突出优势有: 1)速度——实时仿真 EXata 支持实时仿真,可将不同的软件、硬件、网络行为引入系 统作半实物仿真。而在开发者或网络设计者进行‘what-if’ 假设分析时,则可以采用比实时更快的速度来做一系列模拟测试, 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各种模型、网络和流量参数的评测和分析。 2)伸缩性——可模拟复杂的大型网络 以业界最先进的硬件和并行计算技术为后盾,EXata 可模拟上千个 节点的复杂大型网络。EXata可以运行在集群式计算系统(cluster)、多内核计算系统、或多处理器计算系统上,对大型网络进行精确的 仿真模拟。 3)精确性——丰富的高精度协议模型 EXata 拥有丰富的、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标准的协议模型库,包 括许多先进的无线网络环境所需用到的模型,使用户可以更加精确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下面小编整理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供大家参考!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和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系统功能,新系统还得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与改变,不仅仅能够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 调查的重点是,数据与处理。达到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分析方法常用SA(Structured Analysis) 结构化分析方法,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结构入手,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在SA方法中,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借助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在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事,系统中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

干层次的数据流图。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来描述。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5个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 的概念模型。 设计概念结构通常有四类方法: 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再逐步细化。 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再将他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张,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的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 混合策略。即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将进行优化。 在这阶段,E-R图显得异常重要。大家要学会各个实体定义的属性来画出总体的E-R图。 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三类: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编制教师傅荣会 (适用于计算机科学学院各专业) 计算机科学学院

实验一:数据库的定义、建立和维护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成绩: 实验目的: 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了解表的结构特点; 了解SQL Server的基本数据类型; 了解空值概念; 学会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和表; 学会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和表。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l、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 创建用于企业管理的员工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为YGGL。 数据库YGGL的逻辑文件初始大小为10MB,最大大小5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式是按5%比例增长。日志文件初始大小为2MB,最大可增长为5MB(默认为不限制),按1MB增长(默认是按5%比例增长)。 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均采用缺省值。 事务日志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也均采用缺省值。 要求分别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和T-SQL命令完成数据库的创建工作。 2、在创建好的数据库YGGL中创建数据表。 考虑到数据库YGGL要求包含员工的信息、部门信息以及员工的薪水信息,所以数据库YGGL 应包含下列3个表:Employees(员工信息)表、Departments(部门信息)表、Salary(员工薪水情况)表。各表的结构分别为表T2.1、T2.2和表T2.3所示。 表T2.1 Employees表结构 表T2.2 Departments表结构

表T2.3 Salary表结构 要求分别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和T-SQL语句完成数据表的创建工作。基本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 2.写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软件研发流程

软件研发流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软件研发流程第一步:需求调研分析 1相关系统分析员和用户初步了解需求,然后用WORD列出要开发的系统的大功能模块,每个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对于有些需求比较明确相关的界面时,在这一步里面可以初步定义好少量的界面。 2 系统分析员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用WORD或相关的工具再做出一份文档系统的功能需求文档。这次的文档会清楚例用系统大致的大功能模块,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并且还例出相关的界面和界面功能。 3 系统分析员和用户再次确认需求。 第二步:概要设计 首先,开发者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即系统设计。概要设计需要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进行考虑,包括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第三步:详细设计 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开发者需要进行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中,描述实现具体模块所涉及到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需要说明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

虑,以便进行编码和测试。应当保证软件的需求完全分配给整个软件。详细设计应当足够详细,能够根据详细设计报告进行编码。 第四步:编码 在软件编码阶段,开发者根据《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报告》中对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 第五步:测试 测试编写好的系统。交给用户使用,用户使用后一个一个的确认每个功能。 第五步:软件交付准备在软件测试证明软件达到要求后,软件开发者应向用户提交开发的目标安装程序、数据库的数据字典、《用户安装手册》、《用户使用指南》、需求报告、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双方合同约定的产物。 《用户安装手册》应详细介绍安装软件对运行环境的要求、安装软件的定义和内容、在客户端、服务器端及中间件的具体安装步骤、安装后的系统配置。 《用户使用指南》应包括软件各项功能的使用流程、操作步骤、相应业务介绍、特殊提示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在需要时还应举例说明。 第六步:验收用户验收。 0.定义 PDT(Product Development Team):产品研发核心小组,是一种跨资源部门的产品研发组织形式,负责从产品立项到批量生产的产品全流程管理, 主要目标是根据产品研发合同书的要求确保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以文本类型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领域知识可拓信息网模型和CELTS-3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信息特征元数据描述框架、特征词获取、信息元距离度量、信息元匹配规则以及匹配算法等。该系统通过有限的信息元描述无限的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组织,支持学习过程中资源自动重组。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元;特征词;元数据描述框架;匹配规则;匹配算法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rganizing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Units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tension information net of a field of knowledge and CELTS-3, this paper targets at text-type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laborates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rganizing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units, including a frame describing basic data of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obtainment of characteristic words, distance between information units, as well as matching rules and algorithm of information unit, etc. The system organizes infinite teaching resources by finite information units, implements efficient organization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us supports the resources automatic regrouping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Key words】Teach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Unit; Characteristic Word; Frame Describing Basic Data; Matching Rule; Matching Algorithm 随着网络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教育资源的质量对现代网络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1],教师的意图、观点和思路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形式才能得以体现。当前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4]:资源库之间的互操作缺乏相应规范;资源独占系统导致了资源开发的低水平重复和可共享范围小;资源可重用性差,不能根据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自动重组等。普遍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1-4]:(1)教学资源不规范。资源开发缺乏统一的元数据描述标准,有着各自的开发目的,使用不同的开发系统。(2)教学资源不独立。长期以来教学软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