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6.28 MB
- 文档页数:7
《时分秒的认识》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时分秒的认识》,我准备从以下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是教材简析:一、教材分析《时分秒的认识》是西师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认识钟表和解决问题两部分,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领域,认识钟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已经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之后,进一步安排的对钟表的具体认识。
本小节主要是认识几时几分,并知道1时=60分,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体验感受1时、1分的长短,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构建起时间观念。
它是学生学习本单元“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也是学生以后学习24时记时的认知基础。
教材的呈现重视创设丰富具体和现实的问题情景,以引导学生的认知需求。
教材共安排了两个例题,主要是通过主题情景图北京奥运会倒记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作为背景,引出认识钟表的学习,例1是认识钟面和认识“1时=60分”。
例2是认识1分,体验1分时间有多长。
例3是认识1时,体验1时有多长。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
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学情分析在正确理解了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认真分析了二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就能初步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数、整时刚过、快到整时的时间,并对作息时间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
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
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三、教学目标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 1 时 =60 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时分秒的认识︳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时间的概念,包括时分秒的基本认识、换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读取和表达时间。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读取时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特别是分钟与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小时与分钟之间的进率也是60,学生容易混淆。
2. 对时间单位的实际长短感知,如1分钟、1小时究竟有多长,学生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
教具学具准备1. 闹钟或时钟模型。
2. 时间的教具卡片。
3. 计时器或秒表。
4. 学生用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经验,如“你们知道现在几点了吗?”来引起学生对时间话题的兴趣。
2. 新课讲解:- 介绍时钟的构造,包括时针、分针、秒针,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 通过实物操作,演示时分秒的走动,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讲解时分秒的换算,强调60秒等于1分钟,60分钟等于1小时。
3. 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如何看懂时间,并在小组内进行时间读取练习。
- 使用教具卡片,进行时分秒的换算练习。
4. 巩固练习:-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一些时间读取和换算的练习题。
- 使用计时器或秒表,进行实际的时间测量活动,如测量一分钟可以跳多少下绳等。
5. 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时分秒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板书设计1. 时针、分针、秒针的介绍及其作用。
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时间的读取方法。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时间读取和换算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时、分、秒的认识》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时、分、秒的认识。
2. 时、分、秒之间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 时间的计算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太阳的东升西落、闹钟的滴答声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2)请学生举例说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上学、放学、吃饭、睡觉等。
(3)引出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2. 探究新知(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① 请学生观察闹钟,了解闹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时、分、秒。
② 解释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③ 引导学生发现1时=60分,1分=60秒的关系。
(2)学习时间的计算方法。
①教师示范时间的计算方法,如1时30分 45分=2时15分。
②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时间的计算规律。
③ 学生练习时间的计算题,教师巡回指导。
(3)学习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① 教师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如1分=60秒,1时=60分。
②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换算规律。
③ 学生练习换算题,教师巡回指导。
3. 实践操作(1)请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用闹钟计时1分钟,观察1分钟内能完成哪些事情。
(2)学生分享实践操作的结果,交流时间的重要性。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了解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程度。
2. 课后练习时间的计算题,评价学生对时间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时分秒的认识|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题是时分秒的认识。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时间的概念,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并学会如何用时钟来读取时间。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认识到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顺序和持续过程的。
2. 使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知道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培养学生用时钟读取时间的能力,能够准确地读取和表达时间。
4.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管理意识,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教学难点1.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特别是分钟和秒的换算,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2. 用时钟读取时间,特别是分钟和秒的读取,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3. 时间的管理意识,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闹钟或时钟模型,用于展示时间的读取和换算。
2. 时间卡片,用于练习读取和表达时间。
3. 时间的换算表格,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1. 引入时间概念,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时间的理解和认识。
2.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通过闹钟或时钟模型进行展示和讲解。
3. 进行时间的读取和换算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互相检查和讨论。
4. 通过时间卡片进行时间的读取和表达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分享。
5. 讲解时间的管理意识,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管理时间。
板书设计1. 时分秒的认识- 时间的概念- 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时间的读取和换算2. 时间的管理意识- 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管理的方法作业设计1. 完成时间的换算练习题。
2. 用时钟读取和表达给定的时间。
3. 制定一个简单的时间管理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练习和分享,使学生掌握了时间的概念,了解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学会了用时钟读取时间,并培养了时间的管理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时分秒的认识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3.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时、分、秒的认识。
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3. 时间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
2.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时、分、秒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时间换算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时、分、秒的换算及应用。
4. 采用问题情境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学过的时间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时=60分,1分=60秒。
3. 换算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时、分、秒的换算,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换算方法。
4. 游戏教学:设计时间换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时间换算题目,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6. 实际应用: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掌握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时、分、秒换算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案:时分秒年级:二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2. 培养学生看时钟的能力,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间。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明白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时钟的认识:教学生认识时钟,学会读取时间。
3. 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时钟,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形状和指针。
2. 提问:你们知道时钟上的指针代表什么吗?它们是如何转动的?二、新课内容1. 介绍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时=60分,1分=60秒的关系。
3. 教学生认识时钟,学会读取时间。
可以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巩固知识。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时间,让学生用时钟表示出来。
2. 学生互相出题,练习读取时间。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时间单位时分秒的理解。
2. 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
2. 通过练习和游戏,检查学生看时钟和读取时间的能力。
3.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时钟,学会读取时间。
2. 与家长合作,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词严谨,语言简练,让学生容易理解。
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步骤在这个教案中,教学步骤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以及能否培养出正确读取时钟的能力和时间管理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时、分、秒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时、分、秒一、教学内容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2. 学会通过钟面和秒表来认识和读取时间。
3. 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含义,并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2. 学生能够通过钟面和秒表正确认识和读取时间。
3. 学生能够计算经过的时间,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钟面和秒表正确认识和读取时间,以及计算经过的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面模型、秒表、教学PPT。
2. 学具:学生自带的计时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面,并说出现在的时间。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时间单位时、分、秒,并讲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2)通过PPT展示钟面和秒表,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读取时间。
3. 例题讲解:例题1:小明看电视30分钟,小红看书45分钟,他们一共看了多少分钟?解题思路:将30分钟和45分钟相加,得出答案75分钟。
例题2:妈妈做饭用了20分钟,爸爸洗碗用了15分钟,他们一共用了多少分钟?解题思路:将20分钟和15分钟相加,得出答案35分钟。
4. 随堂练习:(1)小明走路15分钟,小红走路20分钟,他们一共走了多少分钟?(2)老师讲课用了30分钟,学生做作业用了25分钟,他们一共用了多少分钟?5.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时间单位进率关系、钟面与秒表的认识、计算经过的时间。
6. 作业设计作业1:用计时器测量自己写作业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作业答案:略作业2:小明走路15分钟,小红走路20分钟,他们一共走了多少分钟?作业答案:35分钟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时间单位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能通过钟面和秒表正确认识和读取时间。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时. 分. 秒的认识|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围绕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使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生将通过观察时钟,实际操作和日常实例来加强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时钟,说出时间,并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时间管理的重视,形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特别是分钟与秒的换算。
2. 学生对抽象时间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教具学具准备1. 实物教具:各种类型的时钟(包括电子钟和模拟钟)。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3. 多媒体教具:PPT展示时间单位及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时间概念,如询问学生每天起床、上学、午餐和放学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时间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时钟的构造,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并讲解它们的作用。
3. 互动环节:分组进行时钟模拟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调整时钟,说出并记录不同时间。
4. 讲解与演示:通过PPT展示时、分、秒的换算方法,结合实物时钟操作进行讲解。
5.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时间管理,分享个人经验。
6. 总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时钟模型为主,辅以时间单位换算的图表,直观展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同时,用不同颜色标注出重点内容,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时间单位换算的题目。
2. 实践作业:在家人的协助下,记录一天中不同活动的时间,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时间管理。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掌握程度,特别是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否熟练。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时、分、秒年级:二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知道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2. 培养学生正确读取时钟的能力,能够准确说出时间。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时、分、秒的概念2. 时间的读取方法3. 时间换算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概念及其关系2. 时间的读取方法教学难点:1. 时间的换算2. 正确读取时钟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时钟模型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时钟,提问:时钟上有什么?2. 学生回答:时钟上有时针、分针、秒针。
3. 教师总结: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分别表示时、分、秒。
二、新课内容1. 讲解时、分、秒的概念a. 时:时钟上的时针走一圈,表示过去了12个小时,这12个小时被称为一时。
b. 分:时钟上的分针走一圈,表示过去了60分钟,这60分钟被称为一分。
c. 秒:时钟上的秒针走一圈,表示过去了60秒,这60秒被称为一秒。
2. 讲解时间的读取方法a. 读取时:看时针指向哪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时。
b. 读取分:看分针指向哪个数字,这个数字乘以5就是分。
c. 读取秒:看秒针指向哪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秒。
3. 讲解时间换算a. 1小时=60分钟b. 1分钟=60秒4. 示例:如何读取时钟a. 时钟显示3时20分30秒,如何读取?b. 学生回答: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4(因为4乘以5等于20),秒针指向6(因为6乘以10等于60)。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几个时钟模型,让学生读取时间。
2.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时、分、秒的概念,时间的读取方法和时间换算。
3. 教师总结:时、分、秒是表示时间的基本单位,我们要学会正确读取时钟,珍惜时间。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时钟,读取时间,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