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在英国英语教学中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一、交际法教学的概念及特点交际教学法(简称交际法)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hristohper Candi和Henry Widdowson等人在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英语教学法。
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以发展交际能力为目标,以一系列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交际法的核心是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核心是使语言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际。
交际法所强调的不是抽象的语言形式,而是不同语言形式的实际运用及其交际功能。
交际法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其教学目的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运用所学语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
2、交际教学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3、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忽略语言的准确性。
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
4、交际教学法重视对目的语比国家文化的学习,同时注意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知识。
交际教学法的优势1. 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功能该教学法认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需要,其目的就是使交际双方达到理解和沟通。
斯大林指出:“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之列的,从有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的存在。
”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迎合具有不同语言的同一名族及拥有不同方言的同一名族间,要达成相互间信息的畅通。
英国语言学家H.G Widdowson曾说:“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不是造句,而是表达概念,通过造句的形式展现语言交际的功能。
”教育部对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明确指出其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拼写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不难发现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是结合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结合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制定的有阶段性的目标。
一、交际法教学的概念及特点交际教学法(简称交际法)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hristohper Candi和Henry Widdowson等人在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英语教学法。
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以发展交际能力为目标,以一系列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交际法的核心是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核心是使语言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际。
交际法所强调的不是抽象的语言形式,而是不同语言形式的实际运用及其交际功能。
交际法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其教学目的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运用所学语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
2、交际教学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3、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忽略语言的准确性。
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
4、交际教学法重视对目的语比国家文化的学习,同时注意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知识。
交际教学法的优势1. 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功能该教学法认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需要,其目的就是使交际双方达到理解和沟通。
斯大林指出:“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之列的,从有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的存在。
”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迎合具有不同语言的同一名族及拥有不同方言的同一名族间,要达成相互间信息的畅通。
英国语言学家H.G Widdowson曾说:“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不是造句,而是表达概念,通过造句的形式展现语言交际的功能。
”教育部对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明确指出其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拼写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不难发现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是结合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结合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制定的有阶段性的目标。
ESA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英国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的ESA三要素(投入-Engage、学习-Study、运用-Activate)。
哈默在此三要素的基础上,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型,即直线型、反弹型、杂拼型。
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例研究了ESA三要素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可行性,从而说明ESA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利的教学方法,能够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ESA教学模式初中英语应用一、ESA理论概述(一)ESA模式的历史背景近两百多年以来,外语教学理论日新月异。
语法翻译法教学方法最早出现。
到后来出现的直接教学法、听说法和视听法相继被使用于英语教学课堂中。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期间,交际教学法盛行于英语教学中,这种教学法以学生为出发点,能够为学生设置语言学习的环境,提供适宜的语言交际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观点。
随后出现的认知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并取得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时代的变迁,每种教学法的弊处在教学中显露出来,作为新世纪的英语教师更要在教学中探索其他新的教学方法。
1998年由英国朗文(Longman)公司出版的《怎样教英语》是杰里米・哈默教授的一部新作。
在文中,他提出了ESA教学理论,即ESA教学三要素(投入-Engage、学习-Study、运用-Activate),这使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ESA模式的基本要素ESA教学模式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投入、学习和运用。
投入--教师可采用各种教学组织活动和教学手段,如游戏、诗歌、电影、音乐、图片、戏剧、故事等活动和手段导入英语课堂,来引起学生对语言知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们学习语言的好奇心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欲望和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的活动当中来。
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语言,学会分析语言材料以及理解相关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子、段落、篇章、文化背景等语言知识。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它以任务为核心,让学生在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时学习语言。
这种方法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当时的语言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传统的教材为中心,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
然而,人们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所以出现了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时学习语言。
在这种方法中,任务是指学生要完成的具体目标,比如谈论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或是解决一个问题。
在完成任务时,学生需要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并通过语言来完成任务。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际的交流中学习语言,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语法和词汇。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各种语言水平的学生,也可以用于各种语言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学习语言;在高中英语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英语进行研讨会或是辩论;在大学英语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撰写论文或是参加模拟谈判来学习语言。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目标来设计合适的任务。
这些任务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预备阶段、任务循环阶段和后续阶段。
在预备阶段,老师会向学生介绍任务的目的和内容,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工具。
在任务循环阶段,学生会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在后续阶段,老师会帮助学生总结任务的经验,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它能让学生在实际的交流中学习语言,这比单纯的学习语法和词汇更有意义,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任务型教学法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主。
一、交际法教学的概念及特点交际教学法(简称交际法)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hristohper Candi 和Henry Widdowson 等人在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英语教学法。
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以发展交际能力为目标,以一系列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交际法的核心是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核心是使语言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际。
交际法所强调的不是抽象的语言形式,而是不同语言形式的实际运用及其交际功能。
交际法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其教学目的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运用所学语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
2、交际教学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3、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忽略语言的准确性。
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
4、交际教学法重视对目的语比国家文化的学习,同时注意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知识。
交际教学法的优势1.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功能该教学法认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需要,其目的就是使交际双方达到理解和沟通。
斯大林指出:“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之列的,从有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的存在。
”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迎合具有不同语言的同一名族及拥有不同方言的同一名族间,要达成相互间信息的畅通。
英国语言学家H.G Widdowson曾说:“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不是造句,而是表达概念,通过造句的形式展现语言交际的功能。
”教育部对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明确指出其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拼写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不难发现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是结合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结合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制定的有阶段性的目标。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姜勃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0期【摘要】关于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英语教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评析,概略阐述了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初级阶段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作用观点分析关于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英语教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笔者仅在此文中谈谈两种观点的由来及其各自的局限性。
一、两种观点的由来反对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观点,是随着本世纪初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
直接法强调通过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实施外语教学,明确提出外语教学不应使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
虽然直接法已不那么时髦,但它的影响却相当广泛。
本世纪60年代,以英国学者为主,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登上了外语教学的“舞台”。
交际法提出,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反对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又摒弃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它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外语学外语”(English Only Approach),主张教会学生语言的不同功能(function)、使用语言的方法等等。
这也就承袭了直接法轻视母语的观点。
交际法影响颇大,它的倡导者和追随者则纷纷著书立说,来宣扬它的理论和方法。
80年代以来,又有强调外语习得的说法,其代表人物克拉申曾讲过,学习的语言与习得的语言在人脑中是分别贮存并且分别运用的,而且从有意识地学习到的语言中不可能产生自发的语言,一个人要想习得语言,必须通过有意义的信号参加到交流信息的语言中去。
由于上述种种理论影响,人们似乎可以得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没有什么积极作用的结论,因此,外语课堂中不宜使用母语进行教学。
上述诸理论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的外语教学。
上世纪60年代,直接法逐渐在我国试用,80年代,交际法又影响到我们的外语教学。
王琨1025301023交际教学法一、交际法产生的背景及其理论基础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被成为“意念法”,“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
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言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以英国为中心,其一产生便风靡全球,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第二语言教学流派。
其主张以培养言语交际功能为宗旨,要求言语运用正确与得体。
将教学过程交际化,与课外生活结合起来营造一定的情景,通过大量的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言语交际能力,用以来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水平。
社会语言学是交际法的语言学基础。
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对乔姆斯基(A.N.Chotnsky)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提出了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交际能力。
交际法把海姆斯的“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
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是交际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他们认为,言语交际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
内容即意念,表达形式即表达方式。
交际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表达意念,掌握运用语言对意念的表达方式。
交际法的语言学习过程是学习如何交际的过程二、交际法的教学目标交际法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有效和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交际能力不仅包含了语言能力,还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必须实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
三、交际法教学过程交际法以话语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交际法主张教学的基本单位不是单词、词组、孤立的句子或一、二句对话及其组成的课文,而是话语。
外语教学主要不是讲解语言规则的用法和机械地操练句型,而是在适当的言语情景和适当的交际情景中恰当地使用语言。
交际法认为口语和书面语同等重要,将听、说、读、写技能看作是一种言语活动,认为学生学习口语和书面语同等重要。
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浅析作者:官却尖措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年第12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如何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运用合作式手段进行教学,如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大脑的功能由单纯的“仓库”变成知识的“加工场”等问题,如果能得以解决,我们就会实现有效教学,达到课堂教学它应有的目的。
一、注重交际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交际法”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hristopher Candlit和Henry Widdowson等人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交际教学一方面可让学生能用所学语言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告别“哑巴”英语;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拥有充分表达自己观念的机会,将学生置身于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在练习中求得真知,在运用中获得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在使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创造宽松无虑的用英语讲话气氛,多鼓励学生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开口讲,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少立即纠正或不立即纠正学生的失误,让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尊重并鼓励学生的表达。
二、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下感知整体语言材料的能力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最重要目的应该是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基础的含义,除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外,最主要的是使学生积累一些对今后学习最有用的语言材料。
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方式亦无外乎听、说、读、写这四种方式,其中,听和读是以向学生输入信息为形式,达到输入语言材料的目的,而说和写则是让学生用所学语言输出信息,通过输入和输出达到强化语言材料的目的。
因此,课堂上针对一定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应该包含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的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
教育家马塞勒(Claude V. A. Marcel)指出,外语教学应该把感受放在表达之前。
胡春洞教授告诉我们,“在人类学习语言的实践中,吸收总是领先于表达的,也可以说输入总是领先于输出。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情景法情景法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
情景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强调学生通过模仿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发音和语法的准确性被看做是最重要的,不惜一切代价避免错误。
情景法早期称为口语法,代表人物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帕默和霍恩比。
发展时间: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盛行于50年代,影响一直持续到60年代情景法的主要特点是:(1)教学目的是对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技能的实际掌握,而言语技能又是通过掌握语言结构而获得的。
(2)语言教学从口语开始,教材先用于口头训练然后再教书面形式。
(3)课堂用语是目的语。
(4)新的语言点要在情景中介绍并操练。
(5)运用词汇选择程序,以确保基本词汇的教学。
(6)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语法项目进行分级排列。
(7)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后,再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
产生背景到了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对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注重口语,语法翻译法受到了挑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法应运而生。
到了21世纪2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Palee和Homby等人倡导并提出了情景教学法。
最初,情景教学法被称为“口语法”,后才被改称为现在人们所提及的“情景法”。
从教学法的历史发展来看,口语法是直接法的演进,情景法是口语法的发展。
情景教学法的适时出现使其曾一度被广泛应用,其倡导者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着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理论基础情景教学法的语言理论是英国的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口语是语言的基础,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其学习理论则以行为主义者学习习惯理论为基础,语言学习被认为是一种习惯形成的过程,首先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而非条件,其次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
清景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英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由于情景法是在口语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且与同期在关国产生的听说法有着相同的语言理论基础,都重视口语训练,口语被认为是语言的基础,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该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知识与语言使用的情景之间的紧密联系。
CLT教学法相关介绍大连翻译职业学院教务处阅读:366次发布:2009-1-18 9:19:561. 交际教学法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正当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SLT) 在英国的语言教学界盛行之时,美国已于1960年代末期开始检讨Audiolingual Method (ALM) 的理论基础。
此举让英国的语言学家们重新对SLT的教学理论产生质疑。
他们开始注意到语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摆在“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bility);用来呼应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提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非语言结构的熟练度(mastery of structures)。
美国语言学家们也表示,语言的独特性与多变性不是用几个结构性的理论就能笼统概括的。
正巧,欧陆的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观点也与英美两国对语言教学理论所产生的反思潮互相辉映:语言教学的课程内容应该以语言学习者所需之沟通需求与能力为主。
于是,在英、美、欧陆三方的教学理论的激荡下,诞生了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2. 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观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包含了〝交际能力〞和语言所处的〝文化社会意涵〞,其功用则包括了功能性(functional;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规范性(regulatory;指用言语限制他人行动)、互动性(interactional; 指用言语和他人互动)、想像性(imaginative;指用言语创造出想像世界)以及再现性(representative;指用言语沟通、呈现讯息)等多种用途。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来的其中。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可以概括为一个人对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主要包括4个方面:⑴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也就是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包括词汇,构词规则,语音,句法等方面),主要涉及正确理解和和表达话语(utterance)的字面意义的知识,也就是句平面上遣词造句的能力。
CLT、TBLT特点以及优缺点一、交际法教学的概念及特点交际教学法(简称交际法)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hristohper Candi 和Henry Widdowson 等人在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英语教学法。
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以发展交际能力为目标,以一系列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交际法的核心是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核心是使语言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际。
交际法所强调的不是抽象的语言形式,而是不同语言形式的实际运用及其交际功能。
交际法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其教学目的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运用所学语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
2、交际教学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3、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忽略语言的准确性。
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
4、交际教学法重视对目的语比国家文化的学习,同时注意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交际知识。
交际教学法的优势1.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功能该教学法认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需要,其目的就是使交际双方达到理解和沟通。
斯大林指出:“语言是属于社会现象之列的,从有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的存在。
”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迎合具有不同语言的同一名族及拥有不同方言的同一名族间,要达成相互间信息的畅通。
英国语言学家H.G Widdowson曾说:“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不是造句,而是表达概念,通过造句的形式展现语言交际的功能。
”教育部对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明确指出其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拼写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不难发现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是结合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结合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制定的有阶段性的目标。
用任务来教学,在活动中学习——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在英国文化节中的运用与体会发表时间:2011-06-27T11:49:07.900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陆全霖[导读]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陆全霖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国际交流中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上, 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地学习。
教师力求讲得详尽和透彻, 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和质疑的过程, 更没有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活动。
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代的教学理论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该采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转变角色, 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使课堂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课堂。
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挑战传统的英语课堂, 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
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由此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 任务呈现(Task-presenting):侧重向学生介绍任务的要点、理解任务要求以及预期的高质量成果与语言的产出;2. 任务准备(Task-preparing):让学生们分组去获取、处理或表达所需的信息与内容,同时学习表达这些内容所需的语言知识、技能或能力;3. 任务完成(Task-completing):主要体现出任务型学习的成果,成果可以是书面报告,可以是PPT文件、展板、宣传小册子等;4. 任务反馈(Task-reflecting):任务反馈的呈现方式也可以是形式多样的,如展板评比、个人或小组陈述、演讲比赛或辩论比赛等。
英语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概览引言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内外英语教学法的研究进行概览,分析其发展现状、主要理论与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1. 交际式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真实语境中完成特定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该方法要求教师设计各种真实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3. 全身反应法:通过身体动作来学习语言,适用于初级英语学习者。
该方法认为语言和身体动作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动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言。
4. 自然法:模拟自然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模仿、交流等方式学习语言。
该方法重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强调语言的自然习得。
国内研究现状1. 情境教学法:借鉴了交际式教学法的理念,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该方法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广泛应用。
2. 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该方法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 跨文化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中外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主要理论与方法1. 交际式教学法:以Swain的“输出假设”为代表,认为语言输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
2. 任务型教学法:以Wertsch的“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强调在真实语境中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全身反应法: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身体动作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
浅析交际教学法在英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交际教学法自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普遍运用,对中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但由于某些原因,并没发挥它应有的效果。
通过在英国培训的经历,对英国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运用进行分析,并阐述如何为中国英语教师所借鉴。
关键词:英国;交际教学法;启发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199-02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起来,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能力,外语届也在积极探索研究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自产生以来,便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交际教学法丰富并扩展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因此,交际教学法应围绕一系列的交际活动展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
因此,很多英语教师还是沿袭以前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
而在英国培训期间,我们看到交际教学法在英国的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却恰到好处,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英国的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交际教学法的,他们的教学效果又如何呢?一、交际教学法在英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在英国,由于留学生和移民的增多,各区的college(学院)中都有针对外来人口的免费语言培训班,在这些语言培训班的英语课堂中,普遍运用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
英国的老师把交际教学法归结为3p教学法,即practice, presentation and production(操练,展示和成果)在practice阶段,学生运用教师教授的目标语在师生间和生生间进行反复模拟操练;而在presentation阶段,学生展示自己通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对目标语掌握的程度;最后,通过production,学生有创造性地展示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成果。
通过我们自身的体会和观察,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三个步骤的各种活动,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大量目标语的操练,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记得培训中的一个英国老师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在下班时感觉口干舌燥,嗓子疼,那就说明他/她今天话又说多了,没有做好自己教师的工作,不是个成功的老师。
因为,在英国课堂上,教师应尽力营造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多练,多参与,而不是老师在那不停的说,这样学生才能有机会使用并逐渐掌握目标语。
如果老师总是在说,那么学生就没有练习的机会,因此他/她就不是个好老师。
所以,我们观察到,在英国的课堂上,通常是教师用简短的时间,大概十分钟左右,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展示给学生,然后基本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种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英语课堂的活动多为game(游戏),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学生通过游戏,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掌握了所学内容。
因此,英国的课堂气氛更活跃,自然。
老师跟学生是同等身份,而不是高高在上。
教师会像学生一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此外,在英国的课堂中,教师更多地使用正面词汇而不是负面词汇来评价学生。
在英国课堂上,我们更多地听到教师说“excellent!”“well-done!”“good!”等鼓励性话语,因此英国的学生无论年龄大小,都能很自信地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地参与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
而我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就越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究其原因就是,在中国的教学中,老师总是逢错必纠,总是告诉学生,这是不对的,那是不对的,应该怎样怎样,因此,学生也就越来越不愿意发言了。
交际教学法强调给予学生真正的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机会,即让学生处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大量使用目标语进行交流。
正如海姆斯所说,语言的真实意义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这一方面,英国教师做得非常好,他们有时候通过一幅或是几幅图,有时候用一首歌或是自己录制的一个对话,设定一个情境,给学生讲述一个围绕这些材料的小故事,并将要讲授的内容很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目标语。
然后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找到今天的授课内容,让学生操练。
首先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练习,然后在学生之间通过pair work, group work, chorus work进行练习。
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中,复述故事,扮演其中的角色,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回忆故事内容,或是将打乱的故事情节给重新排序并复述给其partner,通过这些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游戏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触并掌握目标语。
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真正体现了交际教学法的优点。
二、英国英语教师应用交际教学法教学的效果在英国培训期间,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体会他们所用的交际教学法的效果,英国老师给我们一行老师上了一堂土耳其语课。
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交际教学法的成效。
作为第一次接触土耳其语的我们,英国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教我们基本音标之类的,而是直接进入语言学习。
教师一上课,就直接用目标语向学生问问题,然后通过身势语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并教学生如何用目标语回答,在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用目标语在交流,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每个词的意思。
接着教师通过反复提问学生,让学生慢慢地对所教授的句子耳濡目染,这样学生就慢慢掌握了目标语。
之后再通过师生间的问答,生生间的对话的反复操练,让学生在活动中,渐渐掌握目标语。
在学生掌握了目标语的表达之后,教师再给学生分析目标语中的词汇,让学生体会目标语与英语在语法和词序上的不同。
在学习了目标语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今天掌握的目标语的词汇来分析目标语的发音,最后教师再做总结。
整堂课,教师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活动的参与者来进行教学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几乎所有讲授内容都是通过学生的操练和自己总结得出的,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说的少了,但学生掌握的却多了,其效果要优于我们所常用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虽然,“满堂灌”看似讲授的内容很多,但是学生实际掌握的内容有多少呢?通过我们调查,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实际掌握的内容是很少的。
因为学生并不是通过自己的练习和体会学习的,通常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因此,学生学的不开心,效果也不好。
而英国老师所用的交际教学法,虽然每节课所授内容并不多,但是学生掌握的效果很好。
并且重要的是,教师没有使用自己的母语,学生也没有使用自己的母语,教师和学生都是用目标语进行交流,虽然学生的某些发音不算准确,但是却没有产生理解和沟通障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外语学习,从而能更好地体现外语的交际功能。
这其中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虽然在英国的语言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操练目标语,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那干瘪瘪的,生硬的练习。
这样,相信学生也是不乐意做的,因为太枯燥了。
因此,教师要做好其引导者的作用,要给学生营造使用目标语的氛围,要恰当使用图片、故事等让学生如置身于目标语的使用氛围中。
只有当学生有使用目标语的动机,他们才愿意参与活动,才愿意练习目标语。
三、英国英语交际教学法对我们的启发由此,我们可以不难看出,英国教师所用的交际教学法,很值得我们中国的英语教师所借鉴。
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改革。
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的交际功能而不是一些语法知识或是词汇。
作为教师,我们都学过教学论,因此我们也知道,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要受到相应的教学环境制约。
这其中包括教学活动的各种外部条件。
它对学生和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我国的情况跟英国有很大不同,因此要是完全借鉴他们的交际教学法也是不可行的。
比如说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小学有升学考试,大学有四六级考试,这些都限制了交际教学法的运用。
比如说在大学中,很多老师和学生把英语和四六级等同起来,认为学英语就是为了过四六级。
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老师教英语是为了看其通过率。
教学完全围着四六级。
很多教师为了四六级通过率,放弃了原本的教学内容,天天让学生做模拟试卷;而学生也认为跟四六级无关的学习没啥意义。
因此,为了交际教学法的实施,我们就要首先转变观念。
英语作为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各种考试只是作为检测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的工具,而不应以考试为教学的中心。
否则,交际教学法就无法得到真正运用,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此外,我们的班级人数多,这些也给教师完全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练习中渐渐掌握英语带来了障碍,以致交际教学法不能很好的实施。
但是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克服障碍,通过分析研究,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际教学法。
比如说,班级人数多,我们就可以采取集体活动的形式来代替学生逐一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而不是以学生人数多为借口,就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正如我们在英国看到的,英语的英语老师为了让学生参与活动更好地学习英语,通常是做了很充分的准备。
他们会自己或制作或绘画或剪贴很多可供教学使用的图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他们也会自己制作一些有趣的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英国教师的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运用英语交流,我们都应该很好地学习英国课堂使用的交际教学法,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我国的教学中去,而不是图省事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3]张正东,黄泰铨.英语教学法双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