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解答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题解
- 格式:doc
- 大小:7.23 MB
- 文档页数:22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习题6-1在图P6-1所示的的各放大电路中,试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并判断哪些是负反馈,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直流反馈,哪些是交流反馈。
如为交流反馈,试分析反馈的组态。
假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可以忽略。
◆◆习题6-3 在图P6-1所示的各电路中,试说明哪些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哪些能够稳定输出电流,哪些能够提高输入电阻,哪些能够降低输出电阻。
解:(a)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也引入第一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和C F引入级间(整体)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故总体来说不能稳定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b)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三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c)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第六章答案负反馈放大电路1.试通过反馈的组成框图说明反馈的概念和特点。
反馈:就是将电路的输出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元件(反馈网络),以一定的方式送回到输入端,以影响输入电压(或电流)的过程。
图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框图反馈必须包括正向传输的基本放大电路部分和将输出信号反馈回输入端的反向传输部分形成的闭环回路,反馈体现了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反作用。
其中x i为输入信号,x o为输出信号,x f为反馈信号,x id为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进行比较求和后得到的净输入信号。
所以有:x id=x i-x f 或x id=x i+x f,前者使净输入量减小,称为负反馈;反者使净输入量增大,称为正反馈。
2.什么是正反馈、负反馈?如何判断放大电路的正、负反馈?负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x f削弱了原来输入信号x i,使净输入信号x id减小,增益|A|下降。
负反馈多用于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正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x f加强了原来输入信号x i,使净输入信号x id增大,增益|A|上升。
正反馈多用于振荡电路。
判断正、负反馈常采用“瞬时极性法”。
瞬时极性法的思路是:先假定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在某一瞬间有一个正极性的变化,用符号“+”(或↑)表示,然后从输入到输出逐级标出放大电路各点的瞬时极性或有关支路电流的瞬时流向,再得到反馈信号的极性。
最后判断反馈信号是增强还是削弱了净输入信号,如果削弱,则是负反馈,反之则是正反馈。
3.什么是电流反馈、电压反馈?如何判断?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反馈信号的采样对象是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
反馈信号的采样对象是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断方法可以用“输出短路法”,即假设输出电压v o=0,即令输出端交流负载短路(R L=0),若反馈信号仍然存在,则说明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无直接关系,证明是电流反馈,否则为电压反馈。
4.什么是串联反馈、并联反馈?如何判断?串联反馈:反馈信号是串接在输入回路中,与输入信号在输入回路以电压相加减形式决定净输入电压,即v id=v i-v f。
第5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5.1 复习笔记本章主要讲述了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以及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等问题,阐明了反馈的判断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算、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判断方法和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能做到会判,即能正确判断电路中是否引入反馈及反馈的性质;会算,即理解负反馈放大倍数A•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估算其值;会用,即掌握负反馈四种组态对电路f的影响,并能根据实际要求为放大电路选择组态类型;会判振、消振,即掌握自激振荡产生原因,并能根据环路增益波特图判断稳定性,同时了解消除自激振荡的方式。
一、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1.反馈的基本概念(见表5-1-1)表5-1-1 反馈的基本概念2.反馈的判断方法(见表5-1-2)表5-1-2 反馈的判断方法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四种基本组态1.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任何反馈放大电路均可用图5-1-1所示方框图描述。
图5-1-1 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基本放大电路放大倍数A•、反馈系数F•和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f表达式为:其中,A•F•称为环路放大倍数。
2.负反馈中四种基本组态的比较反馈的组态不同,X•i、X•f、X•i′、X•o的量纲也就不同,因而A•、F•、A•f的物理意义也不同,四种反馈组态电路的方框图、它们的A•、F•、A•f及其量纲见表5-1-3。
表5-1-3 四种反馈组态电路三、放大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放大倍数1.深度负反馈的实质(见表5-1-4)表5-1-4 深度负反馈的实质2.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计算若求出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系数F•,则A•f≈1/F•,可求出电压放大倍数。
表5-1-3所示方框图中并联负反馈电路所加信号源为U s,且其内阻为R s,总负载电阻为R L′,则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系数F•和电压放大倍数如表5-1-5所示。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幅度条件相位条件arg AF=±(2n+1)π,n为整数∆=±180°或者附加相移φ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 )。
(4)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那么电路所用各个元件都不必选用性能稳定的。
( )(5)反馈量越大,则表示反馈越强。
( )(6)因为放大倍数A越大,引入负反馈后反馈越强,所以反馈通路跨过的级数越多越好。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AF=-1幅度条件AF=1=±(2n+1)π,n为整数相位条件a r g AF或者附加相移φ∆=±180°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 )。
(4)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那么电路所用各个元件都不必选用性能稳定的。
( )(5)反馈量越大,则表示反馈越强。
模拟电⼦技术课程习题第六章放⼤电路中的反馈第六章放⼤电路中的反馈要得到⼀个由电流控制的电流源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要得到⼀个由电压控制的电流源应选⽤[ ] A.电压串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互导增益A iuf= I O/U i稳定应选[ ] A.电压串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互阻增益A uif=U O/I 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电流增益A iif=I O/I 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放⼤电路引⼊交流负反馈后将[ ]A.提⾼输⼊电阻B.减⼩输出电阻C.提⾼放⼤倍数D.提⾼放⼤倍数的稳定性负反馈放⼤电路产⽣⾃激振荡的条件是[ ] =1 =-1C.|AF|=1D. AF=0放⼤电路引⼊直流负反馈后将[ ]A.改变输⼊、输出电阻B.展宽频带C.减⼩放⼤倍数D.稳定静态⼯作点电路接成正反馈时,产⽣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是[ ] A. AF=1 B. AF=-1C. |AF|=1D. AF=0在深度负反馈放⼤电路中,若开环放⼤倍数A增加⼀倍,则闭环增益A f将A. 基本不变B. 增加⼀倍[ ]C. 减⼩⼀倍D. 不能确定在深度负反馈放⼤电路中,若反馈系数F增加⼀倍,闭环增益A f将[ ]A. 基本不变B.增加⼀倍C. 减⼩⼀倍D. 不能确定分析下列各题,在三种可能的答案(a.尽可能⼩,b.尽可能⼤,c.与输⼊电阻接近)中选择正确者填空:1、对于串联负反馈放⼤电路,为使反馈作⽤强,应使信号源内阻。
2、对于并联反馈放⼤电路,为使反馈作⽤强,应使信号源内阻。
3、为使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电阻尽可能⼩,应使信号漂内阻。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要得到一个由电流控制的电流源应选用[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要得到一个由电压控制的电流源应选用[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互导增益Aiuf = IO/U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互阻增益Auif =UO/I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电流增益Aiif =IO/I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引入交流负反馈后将[ ]A.提高输入电阻B.减小输出电阻C.提高放大倍数D.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 ] =1 =-1C.|AF|=1D. AF=0放大电路引入直流负反馈后将[ ]A.改变输入、输出电阻B.展宽频带C.减小放大倍数D.稳定静态工作点电路接成正反馈时,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是[ ] A. AF=1 B. AF=-1C. |AF|=1D. AF=0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开环放大倍数A增加一倍,则闭环增益Af将A. 基本不变B. 增加一倍[ ]C. 减小一倍D. 不能确定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反馈系数F增加一倍,闭环增益Af将[ ]A. 基本不变B.增加一倍C. 减小一倍D. 不能确定分析下列各题,在三种可能的答案(a.尽可能小,b.尽可能大,c.与输入电阻接近)中选择正确者填空:1、对于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使反馈作用强,应使信号源内阻。
2、对于并联反馈放大电路,为使反馈作用强,应使信号源内阻。
3、为使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电阻尽可能小,应使信号漂内阻。
在讨论反馈对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i的影响时,同学们提出下列四种看法,试指出哪个(或哪些)是正确的:a.负反馈增大Ri ,正反馈减小Ri;b.串联反馈增大Ri ,并联反馈减小Ri;c.并联负反馈增大Ri ,并联正反馈减小Ri;d.串联反馈增大Ri ,串联正反馈减小Ri;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一、(1)√ (2)× (3)√ (4)× (5)√ (6)×二、(1)A (2)C (3)C (4)B (5)A C三、U O1≈1.3V U O2=0 U O3≈-1.3V U O4≈2V U O5≈2.3V U O6≈-2V 四、U O1=6V U O2=5V五、根据P CM =200mW 可得:U CE =40V 时I C =5mA ,U CE =30V 时I C ≈6.67mA ,U CE=20V 时I C =10mA ,U CE =10V 时I C =20mA ,将改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
图略。
六、1、V2V mA6.2 μA26V C C CC CE B C bBEBB B =-====-=R I U I I R U I βU O =U CE =2V 。
2、临界饱和时U CES =U BE =0.7V ,所以Ω≈-====-=k 4.45V μA6.28mA86.2V BBEBB b CB c CESCC C I U R I I R U I β七、T 1:恒流区;T 2:夹断区;T 3:可变电阻区。
1.1(1)A C (2)A (3)C (4)A1.2不能。
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3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3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4 u i 和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tt1.5 u o 的波形如图所示。
1.6 I D =(V -U D )/R =2.6mA ,r D ≈U T /I D =10Ω,I d =U i /r D ≈1mA 。
1.7 (1)两只稳压管串联时可得1.4V 、6.7V 、8.7V 和14V 等四种稳压值。
(2)两只稳压管并联时可得0.7V 和6V 等两种稳压值。
1.8 I ZM =P ZM /U Z =25mA ,R =U Z /I DZ =0.24~1.2k Ω。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习题6-1在图P6-1所示的的各放大电路中,试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并判断哪些是负反馈,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直流反馈,哪些是交流反馈。
如为交流反馈,试分析反馈的组态。
假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可以忽略。
◆◆习题6-3 在图P6-1所示的各电路中,试说明哪些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哪些能够稳定输出电流,哪些能够提高输入电阻,哪些能够降低输出电阻。
解:(a)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也引入第一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和C F引入级间(整体)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故总体来说不能稳定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b)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三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c)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模电杨素行第六章答案在模拟电路的学习中,杨素行的《电子技术基础》可以说是一本经典的教材。
其中第六章,是一片广袤的深海,涉及到的概念众多,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
而在许多读者中,很多人都会遇到第六章题目做错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第六章的主要内容,并分享一些可能更加正确的答案。
第六章主要讲述的是反馈的概念和种类。
反馈是指将一个系统的一部分输出反馈到输入端口,来对输入端口的信号进行调制的过程。
根据反馈的形式和传递路径,可以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在正反馈中,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互作用是增强的,它会使得系统不稳定,并可能引起系统崩溃。
而在负反馈中,输出信号会反向调制输入信号,相互作用会抑制输入信号的变化,使得系统更加稳定。
因此,负反馈是电子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设计技术,可以用来优化电路的性能和增强其稳定性。
另外,在第六章中,我们也学习了反馈电路的四种基本种类。
它们分别是电压反馈、电流反馈、功率反馈和电荷反馈。
这四种反馈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在功率放大器中,适合使用功率反馈,因为它可以消除功率放大器中的非线性失真;而在运放电路中,适合使用电压反馈,因为它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增益。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常见的第六章习题答案。
1. 如何判断一个反馈电路是负反馈还是正反馈?对于反馈电路来说,它的输出信号是基于输入信号来判定的。
如果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是同相的,并且与系统的运算放大器性质相符合,那么这个反馈电路就是负反馈。
如果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是反相的,并且与系统的运算放大器性质相反,那么这个反馈电路就是正反馈。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系统的性质和反馈路径的特点来判断其正反馈或负反馈。
2. 如何计算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在具有负反馈的放大器电路中,放大倍数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Af = A / (1 + β A)其中,Af是放大后的输出信号;A是未加反馈时的放大倍数;β是电路中的反馈系数。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6.1 要得到一个由电流控制的电流源应选用[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6.2 要得到一个由电压控制的电流源应选用[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6.3 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互导增益Aiuf = IO/U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6.4 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互阻增益Auif =UO/I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6.5 在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中,要求电流增益Aiif =IO/Ii稳定应选[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6.6 放大电路引入交流负反馈后将[ ]A.提高输入电阻B.减小输出电阻C.提高放大倍数D.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6.7 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 ]A.AF=1B.AF=-1C.|AF|=1D. AF=06.8 放大电路引入直流负反馈后将[ ]A.改变输入、输出电阻B.展宽频带C.减小放大倍数D.稳定静态工作点6.9 电路接成正反馈时,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是[ ]A. AF=1B. AF=-1C. |AF|=1D. AF=06.10 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开环放大倍数A增加一倍,则闭环增益Af将A. 基本不变B. 增加一倍[ ]C. 减小一倍D. 不能确定6.11 在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反馈系数F增加一倍,闭环增益Af将[ ]A. 基本不变B.增加一倍C. 减小一倍D. 不能确定6.12 分析下列各题,在三种可能的答案(a.尽可能小,b.尽可能大,c.与输入电阻接近)中选择正确者填空:1、对于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使反馈作用强,应使信号源内阻。
2、对于并联反馈放大电路,为使反馈作用强,应使信号源内阻。
第6章 习题答案1. 概念题:(1)由运放组成的负反馈电路一般都引入)由运放组成的负反馈电路一般都引入 深度负反馈深度负反馈深度负反馈 ,电路均可利用,电路均可利用 虚短路虚短路 和和 虚断路虚断路虚断路 的概念来求解其运算关系。
的概念来求解其运算关系。
的概念来求解其运算关系。
(2)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的 输入阻抗输入阻抗输入阻抗 小,小,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 输入阻抗输入阻抗输入阻抗 大,大,但会引入了但会引入了 共模干扰共模干扰共模干扰 。
(3)如果要用单个运放实现:)如果要用单个运放实现:A A u =-=-1010的放大电路,应选用的放大电路,应选用 A A A 运算电路;将正运算电路;将正弦波信号移相+弦波信号移相+9090O,应选用,应选用 D D D 运算电路;对正弦波信号进行二倍频,应选用运算电路;对正弦波信号进行二倍频,应选用运算电路;对正弦波信号进行二倍频,应选用 F F 运算电路;将某信号叠加上一个直流量,将某信号叠加上一个直流量,应选用应选用应选用 E E E 运算电路;运算电路;将方波信号转换成三角波信号,应选用应选用 C C C 运算电路;运算电路;将方波电压转换成尖顶波信号,将方波电压转换成尖顶波信号,应选用应选用应选用 D D D 运算电运算电路。
路。
A. A. 反相比例反相比例反相比例B. B. B. 同相比例同相比例同相比例C. C. C. 积分积分积分D. D. 微分微分微分E. E. E. 加法加法加法F. F. 乘方乘方乘方(4)已知输入信号幅值为1mV 1mV,频率为,频率为10kHz 10kHz~~12kHz 12kHz,信号中有较大的干扰,应设置,信号中有较大的干扰,应设置,信号中有较大的干扰,应设置 前置放大前置放大 电路及电路及电路及 带通滤波带通滤波带通滤波 电路进行预处理。
电路进行预处理。
电路进行预处理。
(5)在隔离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加100V 的电压会击穿放大器吗?(的电压会击穿放大器吗?( 不会不会 )加1000V 的交流电压呢?(的交流电压呢?( 不会不会 ))(6)有源滤波器适合于电源滤波吗?()有源滤波器适合于电源滤波吗?( 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这是因为)这是因为)这是因为 有源滤波器不能通有源滤波器不能通过太大的电流或太高的电压过太大的电流或太高的电压 。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一、在括号内填入“√”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 ) (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与组成它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量纲相同。
( )(3)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则负载电阻变化时,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 ) (4)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 )解:(1)× (2)√ (3)× (4)√二、已知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A .电压串联负反馈B .电压并联负反馈C .电流串联负反馈D .电流并联负反馈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下列空格内,只填入A 、B 、C 或D 。
(1)欲得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2)欲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3)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4)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解:(1)B (2)C (3)A (4)D三、判断图T6.3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并求出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 u A 或f s u A 。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T 6.3解:图(a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L31321f 32131 R R R R R R A R R R R R Fu ⋅++≈++= 式中R L 为电流表的等效电阻。
图(b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12f 2 1R R A R F u -≈-= 图(c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fu A 分别为 1 1f≈=u A F 图(d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正反馈。
四、电路如图T6.4所示。
(1)合理连线,接入信号源和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2)若20io ==U U A u ,则R F 应取多少千欧?图T 6.4解:(1)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如解图T 6.4所示。
解图T 6.4(2)。
,故因 190k 201f 1f Ω==+≈R R R A u五、已知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T6.5所示,反馈网络由纯电阻组成。
试问:若要求电路稳定工作,即不产生自激振荡,则反馈系数的上限值为多少分贝?简述理由。
图T 6.5解:因为f =105Hz 时,;,︒-==180dB 40lg 20'AϕA 为使此时0lg 20<F A,则需 210dB 40lg 20-<,即<-F F习题6.1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A.无信号源B.无反馈通路C.无电源D.无负载而所谓闭环是指。
A.考虑信号源内阻B.存在反馈通路C.接入电源D.接入负载(2)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
A.输入电阻增大B.输出量增大C.净输入量增大D.净输入量减小(3)直流负反馈是指。
A.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B.只有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C.在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4)交流负反馈是指。
A.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所引入的负反馈B.只有放大交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C.在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5)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应引入A.直流负反馈B.交流负反馈①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②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③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④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⑤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
解:(1)B B (2)D (3)C (4)C(5)A B B A B6.2 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A.电压B.电流C.串联D.并联(1)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应引入负反馈;(2)为了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应引入负反馈;(3)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4)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应引入负反馈;(5)为了增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负反馈;(6)为了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应引入负反馈。
解:(1)A (2)B (3)C (4)D (5)B (6)A6.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填入“√”或“×”来表明判断结果。
(1)只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就一定能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2)放大电路的级数越多,引入的负反馈越强,电路的放大倍数也就越稳定。
()(3)反馈量仅仅决定于输出量。
()(4)既然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那么必然稳定输出电压。
()解:(1)×(2)×(3)√(4)×6.4判断图P6.4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P6.4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
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正反馈。
图(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图(d)、(e)、(f)、(g)、(h)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6.5电路如图6.5所示,要求同题6.4。
图P6.5解:图(a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b )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图(c )所示电路中通过R s 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 s 、R 1、R 2并联引入交流负反馈,通过C 2、R g 引入交流正反馈。
图(d )、(e )、(f )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g )所示电路中通过R 3和R 7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 4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6.6 分别判断图6.4(d )~(h )所示各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并计算它们的反馈系数。
解:各电路中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系数分别如下:(d )电流并联负反馈 1of ==I I F (e )电压串联负反馈 211of R R R U U F +==(f )电压串联负反馈 1of ==U U F (g )电压串联负反馈 211o f R R R U U F +==(h )电压串联负反馈 311of R R R U U F +==6.7分别判断图P6.5(a )(b )(e )(f )(g )所示各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并计算它们的反馈系数。
解:各电路中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系数分别如下:(a )电压并联负反馈 R U I F 1o f -==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4o f 1R U I F -== (e )电流并联负反馈 212o f R R R I I F +==(f )电压串联负反馈 411of R R R U U F +==(g )电流串联负反馈 94292of R R R R R I U F ++-==6.8估算图6.4(d )~(h )所示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解: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下:13fo i o f 12f o i o f fo i o f 13fo i o f 1L 1f L o 1i L o i o f 1 (h)1 (g)1 (f)1 (e) (d)R R U U U U A R R U U U U A U U U U A R R U U U U A R R R I R I R I R I U U A u u u u u +=≈=+=≈==≈=+=≈==≈≈=6.9估算图6.5(e )(f )(g )所示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解: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下:92L 87942fL 87o i o f14f o i o f s 'L 21sf L 4o i o sf))(( )( (g)1 (f))1()( (e)R R R R R R R R U R R R I U U A R R U U U U A R R R R R I R R I U U A u u u ∥∥∥∥∥++-=≈=+=≈=⋅+=≈=6.10 分别说明图6.4(d )~(h )所示各电路因引入交流负反馈使得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所产生的变化。
只需说明是增大还是减小即可。
解:图(d )所示电路因引入负反馈而使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
图(e )~(h )所示各电路均因引入负反馈而使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6.11分别说明图6.5(a)(b)(c)(e)(f)(g)所示各电路因引入交流负反馈使得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所产生的变化。
只需说明是增大还是减小即可。
解:图6.5(a)(b)(c)(e)(f)(g)所示各电路因引入交流负反馈使得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所产生的变化如下:(a)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
(b)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
(c)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增大。
(e)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
(f)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g)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增大。
6.12电路如图P6.12所示,已知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增益和差模输入电阻均近于无穷大,最大输出电压幅值为±14V。
填空:电路引入了(填入反馈组态)交流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电阻趋近于,电压放大倍数A u f=△u O/△u I≈。
设u I =1V,则u O≈V;若R1开路,则u O变为V;若R1短路,则u O变为V;若R2开路,则u O变为V;若R2短路,则u O变为V。
P6.12解:电压串联负反馈,无穷大,11。
11;1;14;14;1。
6.13 电路如图P 6.13所示,试说明电路引入的是共模负反馈,即反馈仅对共模信号起作用。
图P6.13解:若u B1= u B2增大,则产生下列过程:u B1= u B2↑→u C1= u C2↓(u B4= u B5↓)→i E4=i E5↓→u R5↓(u B3↓)→i C3↓→u R1↓ u C1= u C2↑←说明电路对共模信号有负反馈作用。
6.14 已知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的A =105,F =2×10-3。
(1)A f =?(2)若A 的相对变化率为20%,则A f 的相对变化率为多少?解:(1)因为AF =200>>1,所以 A f ≈1/F =500 (2)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005.010211112≈⨯+=+AFA f 相对变化率为A 的相对变化率的AF+11, 故A f 的相对变化率约为0.1%。
6.15 已知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 u f =20,其基本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 u 的相对变化率为10%,A u f 的相对变化率小于0.1%,试问F 和A u 各为多少?解:先求解AF ,再根据深度负反馈的特点求解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