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渗透脆性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1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下的脆性变化,了解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特点。
实验原理,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下会发生渗透作用,当渗透压较高时,红细胞会失去水分而收缩,导致脆性增加;而渗透压较低时,红细胞会吸收水分而膨胀,脆性减小。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离心管、显微镜、玻璃片、封片、渗透压计。
2. 方法:
a. 取新鲜血液离心,得到红细胞悬液。
b. 分别用生理盐水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得到不同渗透压的溶液。
c. 取一定量的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制作干片。
d. 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
1. 在高渗透压溶液中,红细胞明显收缩,形态不规则,脆性增加。
2. 在低渗透压溶液中,红细胞膨胀,形态圆润,脆性减小。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红细胞在高渗透压下会失去水分而收缩,导致脆性增加。
2. 红细胞在低渗透压下会吸收水分而膨胀,脆性减小。
实验结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与渗透压密切相关,渗透压较高时,红细胞的脆性增加,渗透压较低时,红细胞的脆性减小。
实验意义,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结语,本实验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下的脆性变化,深入探讨了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特点,对于加深我们对红细胞生理特性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实验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一、原理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 test)是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抵抗力的一种半定量试验。
在低渗盐溶液中,由于水分渗入细胞内,红细胞会膨胀甚至破裂、溶血。
因此将红细胞加到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观察发生溶血的情况,可判断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
红细胞开始出现溶血的低渗盐溶液浓度为开始溶血浓度,红细胞完全溶血的盐溶液浓度为完全溶血浓度。
当某些原因导致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抵抗能力降低时,红细胞容易破碎,发生溶血,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反之,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二、检测方法(一)试剂与器材1、器材:分析天平、注射器、针头、无菌小试管等。
2、试剂:1% NaCl溶液:用分析天平称取分析纯 NaCl 1.000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置于玻璃瓶中灭菌后使用。
(二)操作1、取12支无菌小试管编号,配制不同浓度的 NaCI 溶液。
2、用肝素湿润的注射器抽取待检者血液1ml,向各管中加入1滴(中度以上贫血的标本加2滴)全血,轻轻摇,室温静置2小时后观察结果。
3、结果判断从1号管开始观察溶血情况。
不溶血:上清液透明无红色;开始溶血:上清液刚呈浅红色,管底有较多未溶的红细胞;完全溶血:溶液呈透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
三、参考区间开始溶血 NaCl浓度:3.8~4.6g/L;完全溶血 NaCl浓度:2.8~3.2g/L四、注意事项1、NaCl必须干燥,可将分析纯氯化钠于100℃下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完全冷却后再准确称量使用。
2、所用器具应干燥清洁,避免出现人为溶血。
向试管内滴加血液时须将血液直接注入试剂中,不可沿管壁注入,混匀时动作须轻柔。
3、观察溶血情况时以白色背景为宜。
4、结果不易判断时,可低速短时离心后观察5、每次试验应以相同实验条件做正常对照。
被检者与正常对照开始溶血管的 NaCI浓度相差0.4g/L即有诊断价值。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Measuring for 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教学对象与学时】一、教学对象:五年制本科二、学时:4学时【预习要求】预习红细胞生理特性【目的要求】一、操作:学习用试管法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二、理论:1.了解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的原理。
2. 观察红细胞对不同渗透张力的细胞外溶液的抵抗力,进一步理解细胞外液渗透张力对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 准确配制不同渗透张力的溶液,掌握正确的红细胞渗透脆性测量方法。
2. 理解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的原理。
二、难点1. 准确配制不同渗透张力的溶液。
2. 掌握正确的红细胞渗透脆性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提问和预习检查。
2.讲解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的原理。
3.介绍不同渗透张力溶液的配制法和抗凝血液的制备。
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红细胞对蒸馏水、1.9%尿素溶液和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的抵抗力。
5.实验结束前汇总全班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理解实验结果出现的原因。
【课前预习检查或提问】一、何谓红细胞渗透脆性?其正常值是多少?二、影响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因素有哪些?【课前讲解】一、实验设计的原理将红细胞悬浮于低渗盐溶液中,水将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渗入细胞,于是红细胞发生膨胀,由正常的双凹圆碟形(图1A)变成球形(图1B),并开始破裂而发生溶血。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现象称红细胞渗透脆性。
但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可作为衡量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指标。
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小,表示渗透脆性高;相反,则表示渗透脆性低。
同一个体的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并不相同。
将血液滴入不同浓度的低渗NaCl溶液中可检测其抵抗力的大小,刚开始出现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为该血液中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出现完全溶血溶液浓度,为该血液中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前者代表红细胞的最大渗透脆性,后者代表红细胞的最小渗透脆性。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了解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溶液的渗透抵抗力。
3. 分析实验结果,了解红细胞渗透脆性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是一种检测红细胞膜稳定性的方法。
正常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当溶液浓度逐渐降低时,红细胞开始膨胀、破裂,直至完全溶血。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称为渗透脆性。
渗透脆性高表示红细胞膜稳定性差,易发生溶血;渗透脆性低表示红细胞膜稳定性好,不易发生溶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抗凝血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1.9%尿素溶液、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试管、移液管、滴管等。
2. 仪器:离心机、显微镜、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溶液: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4号、5号溶液。
2. 标准操作:取抗凝血液1ml,加入试管中,用移液管吸取1ml生理盐水,加入试管中,混匀后用滴管滴加1ml 5%葡萄糖溶液,再次混匀。
3. 溶血观察:将上述混合液分别滴加到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观察红细胞溶血情况。
4. 记录结果:记录开始出现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和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
5. 数据分析:计算红细胞渗透脆性值,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开始出现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3.0g/L- 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2.0g/L2. 结果分析:本实验中,开始出现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为3.0g/L,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为2.0g/L。
与正常红细胞渗透脆性值(开始出现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约为2.9g/L,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约为2.3g/L)相比,本实验中红细胞渗透脆性值略高,表明实验者红细胞膜稳定性较差。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通过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溶液的渗透抵抗力,成功掌握了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1. 了解渗透脆性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渗透脆性实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低渗溶液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渗透脆性实验是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即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膨胀、破裂,最终发生溶血。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越高,其抵抗力越低,越容易发生溶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不同浓度的低渗溶液(如0.9%、0.7%、0.6%氯化钠溶液)、试管、试管架、离心机、滴管、移液器等;2. 仪器:显微镜、恒温水浴箱、电子天平、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不同浓度的低渗溶液:取生理盐水,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配制成0.9%、0.7%、0.6%的氯化钠溶液;2. 制备红细胞悬液:取新鲜血液,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即为红细胞悬液;3. 将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低渗溶液中,每管1ml;4. 将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孵育2小时;5. 取出试管,观察红细胞溶血情况,记录溶血开始和完全溶血时的氯化钠浓度;6.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1. 在0.9%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未发生溶血;2. 在0.7%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开始溶血,溶血开始浓度为0.7%;3. 在0.6%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血,溶血完全浓度为0.6%。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随着氯化钠浓度的降低,其渗透脆性逐渐增加;2. 在0.7%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开始溶血,说明该溶液为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3. 在0.6%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血,说明该溶液为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七、实验讨论1. 渗透脆性实验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某些溶血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2. 本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说明实验方法可靠;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人为误差。
红细胞脆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红细胞脆性的测定,了解红细胞膜的抗破裂能力及其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实验原理:红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脆性取决于膜的完整性和强度。
通常,红细胞被放置于一系列浓度不同的生物碱性溶液中,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浸泡液中游离的血红素浓度逐渐增加,折射率逐渐下降。
从而可以定量反映红细胞膜的脆性程度。
实验方法:1.取不同浓度的生物碱性溶液分别标记A、B、C、D、E组。
2.取少量新鲜血液,以0.9%氯化钠溶液洗涤,洗涤至没有白色纤维性血块出现,离心。
3.取上清液,稀释至红细胞计数器计数平台视野内出现50~60个细胞,即为本次实验所需的红细胞悬液。
4.悬液中加入0.1ml, 分别加入不同标准组中,加入1ml的0.9%氯化钠溶液的管称为"对照组"。
5.将各组试管置于恒温水浴中,恒温水浴的温度为37℃。
6.各组试管浸泡片刻,取物量,以0.9%氯化钠溶液置于1.5ml/2比色皿。
7.加入氢氧化钠止血复用液1ml,加入生物碱性液润湿液,再加入杀菌水or蒸馏水1ml汇采样。
8.比色皿摆放在比色计上,先测量575nm的吸光度,然后测量546nm的吸光度。
9.按式子: (1-A546/A575)x100% 计算红细胞膜破裂率。
实验结果:组别生物碱性液质量/ml 1-A546/A575 相对红细胞膜破裂率/%A 0.5 0.2 20B 1.0 0.4 40C 1.5 0.6 60D 2.0 0.8 80E 2.5 0.9 90实验结论:随着生物碱性溶液浓度的增加,红细胞膜破裂率不断升高,表明红细胞膜脆性增加,抗破裂能力降低。
由此可以看出,生物碱性溶液的浓度对红细胞膜抗破裂能力影响较大。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红细胞脆性的测定,了解红细胞膜的抗破裂能力及其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通过对红细胞膜脆性的检测,可以判断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细胞毒性及其质量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