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作用教案 (2)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课时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核心考点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认识世界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自觉选择性: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能动创造性: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现在和未来)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前提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归纳提升正确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内涵不同性质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想”“做”“精神状态”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影响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
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中思想政治《意识的作⽤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框第1 课时意识的作⽤【⽬标引领】教学⽬标:1.知识和能⼒⽬标:识记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原理的⽅法论要求。
掌握通过阅读材料提炼哲学观点的能⼒,会列举⽣活实例分析意识的能动作⽤。
2.过程和⽅法⽬标:通过本节课学会⾃主学习和⼩组合作的学习⽅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在学习和⽣活中重视意识的作⽤,积极树⽴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学考⽬标:1.理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明确意识的指导作⽤。
2.列举实例说明⼈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重难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及⽅法论要求。
【问题激疑】观看“嫦娥五号”相关视频,思考:从奔⽉神话到探⽉⼯程的实施,科学家们的意识发挥了怎样的作⽤?【⾃主探究】阅读教材38—40 页完成下列填空。
(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理解速记重点原理。
时间7 分钟)意识的作⽤之⼀:⼈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的性。
⼈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定的,在⾏动之前还要确定、⾏动⽅式和等。
2.意识活动具有⾃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3.意识活动还具有主动创造性。
仅能够“复”当前的对象,⽽且能、,能够创造⼀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的作⽤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们在意识的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体⽣理活动具有作⽤。
意识⼈体的⽣理活动,⼜对⽣理活动有着能动的。
的精神可以催⼈向上,使⼈奋进;的精神则会使⼈悲观、消沉,丧失⽃志。
【合作解疑】(先⾃主思考,写出要点;再⼩组合作讨论,完善要点,达成共识。
)探究⼀:请结合表格所给信息和教材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嫦娥五号”关键点意识活动的特征探究⼆:请结合材料思考:意识在⼈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的?从寄托着炎黄⼦孙⼏千年奔⽉梦想的神话到“嫦娥三号”探⽉⼯程成功实施,⽆数默默⽆闻的设计者们发扬艰苦奋⽃、勇于攻坚、开拓创新的航天精神,制定了“嫦娥计划”,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发射了“嫦娥系列”⽉球探测器。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精讲1.意识活动的特点而言,认识是有限的;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教学目标分析知识:识记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对于人们改造世界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理解意识是怎样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意识是怎样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
列举实例说明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通过对列宁、毛泽东的名人名言以及贝多芬事例,分析意识对于改造世界的作用。
能力: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意识活动的特性,增强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意识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树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来自生活的报告】多媒体展示:材料一:教材38页探究活动材料。
材料二:这些年,我国国产彩电的产量世界第一,但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02年底,我国内地数字电视技术专利只占世界的不到5%,九成中国彩电到了国外不敢叫真名,必须贴上人家的品牌,导致利润微薄。
面对这种局面,海信集团组织技术力量,制定研发计划,进行技术攻关。
2005年7月2日,中国彩电业终于找回了一项缺失已久的东西。
这一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视频芯片装上了海信集团的电视机,这个芯片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信芯”。
思考问题:(1)马克思关于蜜蜂筑巢、蜘蛛织网与建筑师活动的对比说明了什么?(2)海信集团关于“信芯”的研发说明意识活动有何特性?【教学互动合作探究】一、人能够能对地认识世界(板书)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两则材料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意识活动的特性。
学生:就上述两个题目进行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探究的结果,并对“意识活动特性”、“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问题进行归纳。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板书)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板书)3、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板书)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
意识的作用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人生活在现实,思维又使人超越现实;人生活在现在,思想又使人构想未来.这种超越现实、构想未来的能力,就形成了理想。
这表明( B )A.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D.意识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解析] “人生活在现实,思维又使人超越现实;人生活在现在,思想又使人构想未来",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正确;A 表述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C不符合题意;D表述错误,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维得罗夫斯基教授表示,俄罗斯科学家们经长期观测发现,人体死亡以后,从身体中发放出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物质.如果这种物质有灵性的话,可能就是“灵魂".科学家们称这一结论在尚未得到证实之前,只能是假设。
材料表明( B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灵魂"的本质是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③“灵魂说”本质上是二元论的观点④意识具有能动地探索事物本质的能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 “灵魂”是科学家发现的人体死亡以后,从身体中发放出的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物质,故“灵魂”的本质是一种客观存在而非意识,这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正确,②错误;科学家们经过长期观测探索出“灵魂"的本质,这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地探索事物本质的能力,④正确;“灵魂说”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本质属于唯物论,不是二元论,③错误。
3.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挪威小镇Rjukan并不能享受到多少阳光。
那里的人民一年之中有一半时间是生活在黑暗中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向黑暗的冬日说再见,工程师安装了三个定日镜,将冬天的阳光转射到山谷,将城镇广场变成日光浴场。
这表明( C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和物质世界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 人们利用客观条件经过努力将城镇广场变成日光浴场,这表明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②③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①错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总是统一的,④说法过于绝对。
第二课时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第二课时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
理解: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制约;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运用:列举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比较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
能力方面通过理论观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加强自觉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时,其主观因素的制约首先表现在对于“想什么和做什么?”要做出选择,这实际上就是价值观问题,教材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就是立足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受到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教学难点主观因素对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教学方法关于导入新课的方法,可采用复习提问法。
“为什么要充分发挥”的教学可采用讨论法。
“怎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讲解和举例为主。
●教具准备幻灯机、投影材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师: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它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这是人与物相区别的特点。
它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即想;二是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即做;三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决心、意志、干劲。
师:2.主观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在三者中外延最大,包括“想”,即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做”,即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意识的作用》教案(精选6篇)《意识的作用》篇1【教学要求】1、懂得人能够能都地认识世界2、把握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3、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学重难点】重点:意识的能动作用难点: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有一个梦想”讲授新课: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分析陈新年的案例,让学生感悟出人的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并指出它并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分析一战前德国收购婆罗门石油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并进行详细些的解释。
教师总结:目的、计划、主动、创造、自觉选择,这些活动都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人头脑中的活动,因此,这些都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这个世界。
或者说人的意识能够反映这个世界。
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的案例,做个过渡。
说明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首先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1、具体指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详细讲解含义,并指出这种指导具有双重性,它可能是正确的指导,也可能是错误的指导;再用人与自然的关系案例证明上述结论。
2、具体指出,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主观世界)指明不同的意识会产生不同的作用,高昂的意志和萎靡的意志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此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应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思想。
3、概括指出,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产生消极的阻碍破坏作用;在此针对有些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见。
并以此过渡到第三个大问题。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教材40页材料,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生阅读教材后,找到三个方面,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多媒体展示材料,根据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练习;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解题指导。
本课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两个问题。
第五课第二框题
意识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意识的作用,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及意识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意识和本质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教学重点、难点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哲学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3)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维。
人的意识,既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即反映客观事物外在的具体形象,更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性的东西,把握其规律。
(4)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
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的。
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
人类应当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意识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现有的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某种变化,制造出新的事物,促进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发展,为人类造福。
但是那些错误的思想和意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二是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前者是指意识通过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别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后者则是指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课堂练习: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识记能力。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表现,而突出表现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故应选B项。
A项是“首先表现”,不选,c、D两项表述存在明显的错误。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