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6.33 MB
- 文档页数:125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 原油地质储量计算公式:N = A × h × Ω × Swi × ρo × Boi。
其中,N 表示原油地质储量,单位为104t;A表示油田含油面积,单位为km2;h 表示平均有效厚度,单位为m;Ω表示平均有效孔隙度;Swi表示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ρo表示平均地面原油密度,单位为g/cm3;Boi表示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无量纲。
2. 储量丰度计算公式:Ω0 = N / A。
其中,Ω0表示油藏储量丰度,单位为104t/km2。
3. 采油速度计算公式: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4. 折算年采油速度计算公式:折算年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365。
5. 采出程度计算公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6.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可采储量)× 100%。
7. 采收率计算公式:采收率 = (可采储量 / 地质储量)× 100%。
8. 最终采收率计算公式:最终采收率 = (累积产油量 / 原始地质储量)× 100%。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质储量的采出程度、采收率、最终采收率等指标,从而评估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1、=储采比当年采油量上年剩余可采储量2、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公式oi N =oioi oi B S Ah ρφ1003、井组碾平有效厚度233211水h h h h H +++= 4、含油体积=含油面积×有效厚度 5、小区块体积百分比=%100⨯储量单元体积小区块体积6、小区块储量=储量单元储量×小区块体积百分比7、区块储量=第一小区块储量+第二小区块储量+…第n 小区块储量 8、采油速度=%100⨯动用地质储量年产油量9、折算年采油速度=%100365%100⨯⨯=⨯动用地质储量当月日产油水平动用地质储量折算年产油量10、采出程度=%100⨯动用地质储量累积产油量11、可采储量采出程度=%100⨯可采储量累积产油量12、采收率%100*地质储量可采储量=13、最终采收率%100⨯地质储量油田总采油量14、日产油水平当月日历天数月实际产油量=15、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油井开井数日产油水平开发区油田=16、日产油能力=油田内所有油井(不包括暂闭和报废井)应该生产的日产油量的总和17、折算年产油量3651212365365⨯=⨯=⨯=月份的日历天数月份的月产油量该月日历天数月产油量日产油量18、月平均日产油量当月实际生产天数月实际总产油量=19、年平均日产油量全年实际生产天数全年实际总产油量=20、综合生产气油比月产油量月产气量=21、累积生产气油比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气量=22、采油指数流压静压日产油量-=23、采液指数流压静压日产液量-=24、比采油指数有效厚度生产压差日产油量⨯=25、采油强度油井油层砂岩厚度油井日产油量或者也可油井油层有效厚度油井日产油量==26、输差%100⨯-=井口产油量核实产油量井口产油量27、水油比日产油量日产水量=当水油比达到49时,称为极限水油比;当含水率达到98%时称为极限含水率。
28、产量递减幅度%100⨯=上阶段产量本阶段产量29、递减百分数%100⨯-=上阶段产量本阶段产量上阶段产量30、综合递减率%100)(1211⨯⨯--⨯=Tq Q Q T q o o31、自然递减率%100)(13211⨯⨯---⨯=Tq Q Q Q T q o o预测下一年的未措施产量N 未=(1-D 自)N 去预测下一年措施增量N 措=N 去×(1-D 综)-N 去(1-D 自) 32、单井含水率%100⨯=油样的重量油样中水的重量33、平均综合含水率%100%100⨯=⨯=产液量之和产水量之和液量含水及不含水井的总产各含水油井产水量之和34、综合含水率%100⨯=月产液量月产水量35、月含水上升速度=当月综合含水率-上月综合含水率36、年含水上升速度=当年12月综合含水率-上年12月综合含水率 37、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月年含水率上升值12%=38、含水上升率%100⨯--=阶段初采出程度阶段末采出程度阶段初含水率阶段末含水率率%100%100⨯=⨯-=年采油速度年含水上升值采油速度阶段初含水率阶段末含水率39、注水强度水井油层砂岩厚度日注水量或者也可水井油层有效厚度日注水量==40、吸水指数压力差两种工作制度井底注水量之差两种注水压力下日注水注水井静压注水井流压日注水量=-=41、视吸水指数井口压力日注水量=42、注采比油井产水体积原油相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采油量注水井溢流量注水量+⨯-=43、原油的换算系数原油相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44、累积注采比累积产水体积原油换算系数累积采油量累积注水量+⨯=45、四点法面积注水井网注采比 1)以注水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61613131∑∑==⨯+⨯⨯=i i W Oi AQ M Q Q2)以采油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WOi C B A Q M Q Q Q Q +⨯++⨯=6146、五点法面积注水井网注采比 1)以注水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41414141i W i Oi AQ M Q Q2)以采油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Woi D C B A Q M Q Q Q Q Q +⨯+++⨯=4147、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注采比 1)以注水井为中心的注采比 IPR ∑∑∑∑====⨯+⨯⨯+⨯+⨯⨯=8282828241412121i i i i W oi W oi AQ M Q Q M Q Q2)以边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woi B A Q M Q Q Q +⨯+=613)以角井为中心的注采比IPR ()Woi D C B A Q M Q Q Q Q Q +⨯+++=12148、七点法面积注水井注采比1)注水井为中心注采比IPR ∑∑==⨯+⨯⨯=31316161i i w oi AQ M Q Q2)以采油井为中心注采比IPR woi i Q M Q Q +⨯=∑=613149、混合液密度()W W W W f f ρρρ⨯-+⨯=1液50、水驱控制程度%100⨯=油井总有效厚度油井有效厚度与水井有效厚度连通的或者也可用砂岩厚度来计算%100⨯=油井总砂岩厚度通的砂岩厚度与水井砂岩厚度连通连以采油井为中心的水驱控制程度为一个方向、两个方向和多个方向的水驱控制程度 51、累积亏空体积⎪⎭⎫⎝⎛+⨯-=累积产出水体积原油相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累积产油量累积注入体积52、注水利用率(存水率) 存水率%100⨯-=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53、水驱指数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54、关于压力方面的计算总压差=目前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地饱压差=地层压力-饱和压力 流饱压差=流压饱和压力生产压差=目前地层压力-流动压力注采压差=注水井井底压力(流压)-采油井井底压力(流压) 注水压差=注水井井底压力-地层压力55、工程指标计算抽油泵理论排量=液ρπ144042SN D抽油泵泵效=%100⨯理论实Q Q抽油机实际扭矩M=30S+0.236S(P 大-P 小) 扭矩利用率%100⨯最大实M M电机功率φcos 3UI = 功率利用率%100⨯名牌最大功率实际功率56、聚合物指标计算 1)注入速度油层总孔隙体积年注入聚合物溶液量=2)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程度)油层总孔隙体积累积注入聚合物溶液量=3)聚合物用量入浓度聚合物溶液累积平均注油层总孔隙体积累积注入聚合物溶液量⨯=4)聚合物溶液注入浓度聚合物注入溶液量聚合物注入干粉量=单位换算:1m 3=103L ,1t=109mg聚合物干粉量m 3×mg/L=103L ×10-9t/L=10-6t 5)吨聚合物增油量量层累积注入聚合物干粉区块内聚合物驱油目的层累积增油量区块内聚合物驱油目的=6)区块内聚合物驱油目的层阶段采收率提高值%100⨯=区块内目的层地质储量层累计增油量区块内聚合物驱油目的7)累积节约用水量=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实际注入孔隙体积倍数8)油层总孔隙体积()()()油层有效孔隙度区块油层有效厚度区块面积φh S 210= 9)地质储量区块油层有效厚度区块面积单储系数⨯⨯=。
石油储量介绍1. 概述与适用范围1.1介绍了石油储量及远景资源量的分级和分类、储量计算和储量评价的方法。
1.2适用于天然石油及其溶解气储量的计算、评价与管理工作(海上石油储量计算另有补充规定)。
2. 术语2.1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原油的总量。
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变为表内储量。
2.2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量。
2.3剩余可采储量:是指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
2.4远景资源量:是依据一定的地质资料对尚未发现资源的估算值。
2.5总资源量:是地质储量和远景资源量之总和。
2.6评价井:对一个已证实有工业性发现的油(气)田,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新油(气)田的规模、生产能力(产能)及经济价值,最终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2.7滚动勘探开发:复杂油气田,是有多层系含油、多种圈闭类型叠合连片,富集程度不均匀,油气水纵向、横向关系复杂特点。
由于这种复杂的油气聚集带或油气藏不可能在短期内认识清楚,为提高经济效益,对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有整体认识后,可不失时机地先开发高产层系或高产含油气圈闭。
在进入开发阶段以后,还要对整个油气聚集带不断扩边、连片、加深勘探,逐步将新的含油气层系和新的含油气圈闭分期投入开发。
这种勘探与开发滚动式前进的做法,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3. 储量计算工作的一般要求3.1应采用现代先进工艺技术,认识和改造油层,取全取准基础资料,在认真研究地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方法的选用和参数的确定,既要有理论根据,又要有本油田实际资料的验证。
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1. 原始油储量计算公式原始油储量是指油田中可采储量的总和。
根据容积法,原始油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原始油储量(OOIP) = 面积× 厚度× 孔隙度× 饱和度× 体积系数其中, - 面积:指油藏的地面范围面积,通常以平方米(m²)为单位; - 厚度:指油藏的有效厚度,通常以米(m)为单位; - 孔隙度:指油藏中的孔隙空间所占的百分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 饱和度:指孔隙空间中被油填充的百分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 体积系数:指原油的体积增加系数,常用表示。
例如,某个油田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厚度为15米,孔隙度为10%,饱和度为80%,体积系数为,则该油田的原始油储量可计算为:原始油储量= 1000m² × 15m × 10% × 80% × = 120,000立方米2. 可采油储量计算公式可采油储量是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以提取出的原始油储量。
可采油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可采油储量(OIIP) = 储量导数× 原始油储量其中, - 储量导数:指对原始油储量进行调整,考虑开采效率、油藏压力等因素得到的调整系数,通常为~之间。
例如,某个油田的原始油储量为100,000立方米,储量导数为,则该油田的可采油储量可计算为:可采油储量= × 100,000立方米 = 30,000立方米3. 采收率计算公式采收率是指油藏中可采集的油与原始油储量的比例。
采收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采收率 = 可采油储量 / 原始油储量例如,某个油田的原始油储量为200,000立方米,可采油储量为60,000立方米,则该油田的采收率可计算为:采收率 = 60,000立方米 / 200,000立方米 =总结容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通过考虑油藏的面积、厚度、孔隙度、饱和度和体积系数等因素来估算油田的原始油储量。
油田常用计算公式油田计算公式是基于油井工程学的原理和实践经验建立的数学模型,用于估算油藏的物质储量、生产能力和表现等方面的参数。
以下是一些油田常用计算公式:1.油田储量计算公式a.储量估算方法:油藏容积×有效驱替程度×体积系数×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比例系数b.储量计算公式:储量=(投产面积×平均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油密度)/1×10^62.油井产能计算公式a. 定常流动公式:Q = 2πK(Pr –Pwf) / (μ ln (r2/ri))b. 径向流动公式:Q = 1.151×10^-3KhPr(Pr –Pwf) / (μ Bo ln (r2/ri))其中,Q表示井口产能,K表示渗透率,Pr表示原始压力,Pwf表示井底流压力,μ表示油的粘度,r2和ri表示井筒和油藏半径。
3.油井液柱高度计算公式4.渗透率计算公式a. 渗透率(K)= (Q × μ ln(r2/ri)) / 2π(Pr – Pwf)b. 渗透率标准化(Kc)= (Q × μ ln(r2/ri)) / 2π(Pr –Pwf)×(Bo/Boi)其中,Q表示井口产能,μ表示油的粘度,r2和ri表示井筒和油藏半径,Pr表示原始压力,Pwf表示井底流压力,Bo表示原始油体积系数,Boi表示初始原油体积系数。
5.饱和度计算公式a.孔隙度(φ)=孔隙体积(Vp)/有效岩石体积(VT)b.含水饱和度(Sw)=(Vw/VT)×100%c.含油饱和度(So)=(Vo/VT)×100%其中,Vp表示孔隙体积,VT表示有效岩石体积,Vw表示水体积,Vo表示油体积。
6.油井自由水面计算公式a. 自由水面高度(F) = pi × R^2 × h其中,pi表示圆周率,R表示井眼半径,h表示自由水面厚度。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4)四、储量计算单元与计算方法储量计算单元:储量计算单元:计算一次储量的地层单元原则上以油藏(一个油水系统)为计算单元。
原则上以油藏(一个油水系统)为计算单元。
纵向上:油组、砂组、纵向上:油组、砂组、小层、小层、单层横向上:一个圈闭,横向上:一个圈闭,或更小单元。
或更小单元。
教材P297教材新储量计算方式:储量计算方式:N=100A·h·φ(1-Swi)ρo/Boi精度增基于平均值少井条件下基于二维平面网格加基于维网格(15)1.基于平均值的储量计算N=100A·h·φ(1-Swi)ρo/Boi油层有效厚度平均方法A.算术平均法h=(∑hi)/ni=1n式中;h----平均有效厚度,m;hi----单井油层有效厚度,m;n----井数。
(已开发油田,开发井网较均匀,油层厚度变化大)教材P297教材B.井点面积权衡法h=(∑hiAi)/i=1nn∑Aii=1式中,Ai----各井点的单井控制面积,单井控制面积km2邻井连接成三角网用中垂线划分单井控制面积计算纯含油区平均有效厚度油水过渡带若无井,油水过渡带若无井,取邻井有效厚度之半教材P297教材油层平均孔隙度计算方法(只应用油层有效厚度范围内的分析样品或测井解释值)先用厚度权衡法计算单井平均孔隙度;先用厚度权衡法计算单井平均孔隙度;单井平均孔隙度然后用岩石体积权衡法计算区块或油田平均孔隙度区块或油田平均孔隙度。
然后用岩石体积权衡法计算区块或油田平均孔隙度。
厚度权衡法:厚度权衡法:=(∑φihi)/∑hiφi=1i=1nn式中;φ----单井平均孔隙度,小数φi----每块样品分析孔隙度,小数;hi----每块样品控制的厚度,m;n----样品块数。
教材P299教材岩石体积权衡法:岩石体积权衡法:φ=(∑Aihiφi)/i=1(nn∑Aihi)i=1式中;φ----单井平均孔隙度,小数;Ai----单井控制面积,km2;φi----单井平均孔隙度,小数;hi----单井有效厚度,m;n----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