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南京下关滨江城市设计方案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28.63 MB
- 文档页数:47
下关滨江商务区区域发展规划下关滨江商务区区域发展规划南京下关滨江商务区是全市重点打造的十大功能板块之一,拥有南京视野最开阔、与中心城区呼应度最高的3公里长江岸线,也是南京主城区中最后一处整体大规模重建的旧城改造片区。
同时,下关滨江商务区作为鼓楼区七大重点发展板块之一,拥有最为广阔的土地空间资源,以及最为突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后发优势,将成为鼓楼区未来最值得期待的、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一、板块范围,下关滨江商务区项目正式启动,明确了由三幅地块组成核心发展区。
核心发展区按照统一规划、同步拆迁、有序开发的原则进行建设。
原鼓楼、下关两区合并后,为加快下关滨江开发进程,根据市、区明确的相关要求,在核心发展区的基础上,对下关滨江商务区的范围进行延伸和扩大,形成了新的整体覆盖范围。
核心发展区范围:东起热河路、城河路、大桥南路引桥,南起中山北路,西至长江,北至长江大桥南堡公园,规划用地 2.36平方公里。
划分为三幅地块:1号地块,东至热河路、南至中山北路、西至长江、北至老江口。
规划用地83.3万平方米,容积率≦5.79。
2号地块,东至城河北路、南至城河路、西至规划建设的滨江大道、北至方家营路。
规划用地65.7万平方米,容积率≦1.99。
3号地块,东至长江大桥南引桥、南至方家营路和规划建设的滨江大道、西至长江、北至大桥公园。
规划用地87.2万平方米,容积率≦3.04。
扩大后滨江商务区的整体覆盖范围:南起秦淮河,东至明城墙,北至大桥南路-大桥引桥,西至长江,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在核心发展区之外,新覆盖了宝善、二板桥-复兴街等正在开发地块,杨家花园、酿造厂、果品市场、客车厂等储备地块,热河南路两侧成熟住宅片区,以及阅江楼-明城墙旅游风光带。
二、发展定位(一)南京现有成熟商务区范例新街口CBD、河西金融城作为南京市内现已成熟或正在全力建设的中央商务区,是南京传统的商务中心或全新的金融业、保险业集聚区,整体开发起步较早,产业发展充分,交通体系成熟,商业配套完善,享有各项市级扶持发展政策,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标杆性和知名度。
南京市桥南-大马路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一、背景资料1、下关区:注意滨江商业带与本区的关系2、规划片区:大马路周边地区是下关区民国风情比较浓郁的街区,见证了下关区由盛而衰的历史演变。
南京西站与基地南侧的下关码头曾经是南京的交通枢纽地区,下关滨江地区也曾经盛极一时,随着南京火车站的迁建、南京南站的兴起,以及陆运交通对水运的取代,下关滨江区一度衰落,成为南京亟待整治的地区。
基地内部有城北污水处理厂、南京西站等市政交通设施。
南京西站上位规划拟拆除,如何利用?早期遗留的滨江工业岸线二、规划说明1、位置及规划范围本区位于下关区西部地区,西临长江,东北至大桥引桥及大桥南路,南至城河路,用地规模约1.82平方公里。
编号Mcb032。
中心片区综合分区-城北分区-上元门单元-桥南-大马路次单元MC - Mcb - Mcb030 - Mcb0322、本次控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对上位规划的解读,深刻了解现状和上位规划意图之间的关系。
上位规划对本区用地布局的规划调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请大家根据调研情况确定用地潜力分析图,并对上位规划的用地布局和路网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必要的细化(2)本区滨江生态优势明显,是下关区重塑城市活力、彰显地方特色的特定意图区,如何实现这一改变?如何改善消极空间,创造更多的积极空间?(3)对南京西站的处理、对长江岸线的整治利用依然是规划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3、其他说明人口和用地在下关区层面实现平衡,根据规划,下关区2020年规划人口45万,人均建设用地51平方米。
本单元内规划居住人口约2.6万人,由此确定居住用地的容积率。
三、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3、《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4、《南京市下关区总体规划(2010-2030)》5、《南京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规定(NJGBBA 04-2005)》6、《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NJGBBB 01-2005)》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四、规划深度和内容1、规划深度达到国家规划编制办法和南京市规划局制定的《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深度要求。
南京言和路滨河景观设计方案通过对基地的综合分析,深入了解该项目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本案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其地理和交通优势与人文相结合,为附近的居民打造一个舒适、休闲的娱乐活动场地,还对场地进行适当的改造,改善周围景观,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打造出色彩丰富的休闲娱乐空间。
一、设计理念南京言和路滨河绿地景观设计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居民生活休闲空间;美化当地城市环境,优化城市风貌;改善当地城市生态,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充分体现言和路滨河绿地区域空间特色与魅力。
南京言和路滨河绿地功能性不强,绿地面积不大。
通过新的设计预期能达到改善局部生态、优化景观空间的目标,设计出具有优越的亲水性、舒适的游玩性、生态性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能为言和路附近的居民提供生活、休闲、娱乐、观景等实际功能需求。
本方案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适当的辅助线以理清空间的主次关系,营造美好的视觉感受,通过密林疏林草地来营造优良的透景线。
构图以曲线为主,犹如飘带从北到南,贯穿在基地之中。
二、设计原则2.1 整体协调性原则公园作为区域结构中的一个构成要素,与其他的组成要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任何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言和路滨河景观设计一定要从区域整体出发,结合栖霞区整体景观、考虑到滨河景观空间各构成要素之间主次分明,井然有序。
2.2 以人为本原则设计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方便、舒适地进行游憩和休闲,强调人与景观的有机融合,充分营造不同功能空间。
2.3 突出地域原则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包括当地的自然特色和社会特色,景观设计突出地域性,能够反映当地特有景观、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使得该区域有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地居民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
以滨河景观作为特色,运用景观生态设计的要点结合基地实际情况,营造与基地周边和谐的滨水景观。
2.4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景观功能性及实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改造成本,注重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三、功能划分构思言和路滨河景观设计分为文化广场区、入口景观区、休闲娱乐区、滨水景观区。
浅析南京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的保护策略仲思翔【摘要】南京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的形成,是民国时期建筑师近代中西方文化发生碰撞的结果.它在建筑语言上包容并蓄、中西合璧,是承接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的关键过渡阶段.南京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民国时期建筑,是南京最代表性的近现代开埠文化及民国商业建筑群落.但随着水运交通模式的衰败以及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下关地区港口和对外交通功能的衰退,历史风貌区内原有的商业与产业功能已逐步消失.其与港口和滨江的联系纽带日渐薄弱.2013年南京市规划局提出"整体保护""改善环境""提升价值"的规划目标,来展现城市文化,提升风貌区价值.【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2页(P176-177)【关键词】南京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城市文化;价值【作者】仲思翔【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1 南京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人文活动与公共空间特征南京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是近代中国开埠以来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它的兴衰跟民国时期的兴衰、日本的侵略、近代交通方式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晚清时期,由于通商的需要,门户大开,商业开始发展;民国时期,商埠发展到达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抗日战争后由于日本侵略者的侵占,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一夜之间变为废墟。
建国后,交通方式的转变,水运不再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后,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就如同京杭大运河边上的扬州瞬间落败,变为城市边缘地区。
当下关滨江的商业模式不再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主流,因此众多的商铺、洋行等该做他用。
它们已不再是传统的商业集聚地。
当然,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作为现代南京城的历史遗存,它与其所承载的民国商埠文化一起,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对其进行挖掘和开发,将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在下关滨江历史风貌区商业功能衰退的情况下,当时的商业区并未完全保留下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南京市下关滨江区域老城改造项目整体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9.07.02
•【字号】宁政发[2009]167号
•【施行日期】2009.07.02
•【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南京市下关滨江区域老城改造项目
整体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宁政发〔2009〕16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下关滨江区域老城改造项目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南京市下关滨江区域老城改造项目整体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沈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张宁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陆冰副市长
成员:赵晶夫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规划局局长
黄澜市发改委主任
周金良市建委主任
刘宝春市经委主任
金钟市财政局局长
陈光市国土局局长
陈勇市水利局局长
陆春林市房产管理局局长
严苏扬市环保局局长
陈雷市市政公用局局长
朱晓煜市发改委副主任、口岸委主任
娄学全市交通局局长
陈光亚市文化局局长
许宏市园林局局长
曹永林市旅游局局长
严肃市国资集团董事长
黄河下关区区长
刘青昊市规划局副局长、总建筑师
沈鹤庭中冶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侯宝旭中冶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下关区政府,赵晶夫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黄河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九年七月二日。
滨江城市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构思滨江城市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构思————以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为例以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为例以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为例 岳晓红1,崔广柏1,张浩1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E-mail :guyxh@摘 要:城市滨水区域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理想的生态走廊,因此,滨水景观的规划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建设现状,并结合实例,对八卦洲水景观提出了一个总体的规划构思。
关键词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生态;八卦洲1. 引言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域相接的一定范围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域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1]。
根据毗邻水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海、滨江、滨湖三种。
美国学者安妮·布里恩(Ann·Breen )和迪克·里贝(Dick·Rigby )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将城市滨水区划分为商贸、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工业港口设施六大类[2]。
“水为万物之源”,作为城市的命脉, 滨水区维护着城市生命的延续,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理想的生态走廊[3]。
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起点,河流、湖泊、海洋往往与城市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滨水景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城市中的这份宝贵的资源,加强城市滨水区域的景观生态建设,让滨水区真正成为城市的“绿肺”、“蓝带” ,成为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合部分,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2.1滨水区景观建设现状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4]。
城市景观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建筑物和交通运输占地,这是城市污染和对环境起不良作用的根源;另一类是公园绿地、水体和其他具有改善生态作用的景观,这两类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反映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最主要的指标之一。
滨水地区空间设计创作实践下关滨江地区城市设计从南京城市发展的脉络分析为起始,通过分析下关地区特色、潜力和价值提出定位和发展策略,運用国际滨水城市复兴的思路和方法,传承历史与复兴城市,提出下关滨江的复兴与再生的计划,演绎城市设计框架,完善与优化城市滨水空间的特色。
标签:下关区滨江地段复兴与再生规划定位潜力和价值城市设计框架一、引言本次工作的地点是在下关区,该地区是南京城市最佳的滨江地段,毗邻南京老城和南京长江大桥,在近代南京发展和南京城市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下关是无法忽略的起点,水陆交通的便利,带来了开埠通商的黄金发展阶段,散落棚户区中讲究的民国建筑,浓缩了整部近代变迁的历史。
而现有的码头、工业、铁路等大都停滞,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目前都处于非常困难的状况。
随着南京沿江开发战略的深化实施,南京西站、下关电厂等搬迁的历史机遇,下关区又再次回到城市发展的视野。
二、构思作为以城市设计为引导的地区规划,本次规划设计从南京城市发展的脉络分析为起始,提出定位和发展策略,进而落实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框架,形成良好和可操作性的土地使用框架,以期达到启发和协助决策者、建设者与设计师,以共同创造、实现一个远大南京滨江城市新愿景和南京城市新精神。
规划构思运用国际滨水城市复兴的思路和方法,传承历史与复兴城市,提出下关滨江的复兴与再生的计划,完善与优化城市滨水空间的特色塑造。
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综合性规划策略,包括改善滨水区和城市之间、滨水区的公共性以及滨水和狮子山等景区之间的联系等,提出混合和多样化功能布局策略等,以期带动整体区域人文、生态、经济价值的提升,为城市注入生气和活力。
空间构思强化链接,即构筑老城和滨江地区的融合;把开发带到滨江,即调整开发用地与滨水的割裂关系;把活动带到滨江,即塑造特色的滨水空间包括滨水平台和水湾;突显地域性空间再生,即对基地遗存的码头、工业、历史建筑和铁路纳入开放空间体系和城市结构中,而不是废弃。
南京滨江景观设计研究本文通过对孝感、天津两地的滨水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南京独特的滨江环境对比分析对滨江景观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南京滨江进行个性化探究与设计,使符合南京独特地理、人文环境,实现以现代化城市新区形象为特色的河西滨江地区的目标。
1.孝感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建设1.1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当前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范围的扩大,人口集聚的加快,促成了各地城市河道环境严重污染,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度的恶化,城市环境生态性的矛盾由此变得尤为突出。
尤其地处河网(江河)交错的滨水城市环境质量则更加受人注目和关切。
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构建人、水、绿和谐发展。
是采取非工程措施,加强污染源源头管理,开展系统的宣传教育,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垃圾,严把审批关,杜绝污水入河等;开展工程措施,恢复和建设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
其建设城市滨水带生态环境的理念应该是:水体清澈,鱼儿戏水;河岸弯曲,让人寻味;水岸茂绿,四季有花;水岸建筑,高低起伏;建材环保,还原生态。
在孝感市老澴河景观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生态之河”——恢复建设母亲河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其成为重要的城市绿带,建立生态效能优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滨水区域。
“文化之河”——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文化形式,传承孝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成为新时期孝感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在滨水景观中,赋予意境高远的诗意词境。
“休闲之河”——塑造全新的充满活力与魅力的都市滨水景观,焕发母亲河新的活力,面向城市居民多重需求的开放休闲空间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休闲城市。
1.2、孝感市老澴河景观设计1.2.1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深化老澴河位于孝感市城南,西起澴河大堤,东至三军台与滚子河交汇,全长8.6公里,汇流面积40k㎡,下游延伸汇入府河。
与中国早期城市依托主要航运水道选址一样,老澴河早期作为航运水道,支撑着孝感老城发展与对外交通,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它见证着孝感的事件、记忆、兴衰及文化底蕴,被誉为孝感的“母亲河”。
下关滨江景观交通闸口闸门和启闭机的布置与设计黄淑娟;薛辉;陈照;张天琦【摘要】城市加速发展对景观交通闸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此类闸口的闸门选型及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人\"字型闸门、拼装式闸门、横拉门及卧倒门进行比选,提出了适合下关滨江闸口的两种门型—横拉门及卧倒门,介绍了两种门型在交通闸口中的总体布置、门体结构方面的设计.研究发现,卧倒门止水效果在本工程中优势明显,门后道路基本无渗水;闸口改造并结合防洪墙、滩面和坡面的改造,使滨江段形成了错落有致的\"陆地旱闸\"的新型式,合理解决了防洪与观江观景的矛盾.【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8(046)011【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景观交通闸口;卧倒闸门;横拉闸门;启闭机【作者】黄淑娟;薛辉;陈照;张天琦【作者单位】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06;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06;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06;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63;TV6640 引言下关地处南京主城西北,濒临长江,拥有南京主城唯一一段和长江直接接触的城市岸线,是历史悠久、内蕴丰厚的城市建成区。
改造前岸线与后方城市被防洪墙分割,阻碍观江视线。
该段岸线原有34处闸口,闸口小且零散分布,存在较大的防汛压力。
本次改造在确保内外沟通、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封闭现有闸口,并在主要景观节点处设置大闸口,便于内外沟通和直接观江。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保留改造8处闸口,跨度规格有4种,分别为:6m、8m、20m、25m[1]。
本次改造的景观交通闸口的闸门与河道上的拦水闸门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
汛期来临前闸门关闭挡洪,非汛期闸门敞开通行,闸门启闭均在无水时进行。
闸口地处南京下关滨江风光带,景观要求较高,闸口建筑物、设备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此次我规划的区域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
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等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南京属于夏热冬冷的典型。
所以我决定以南京作为一个目标物,将规划场地放置在南京,以获得更为精确的规划。
建筑规划南京概况: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亚热带季风气候。
老南京都打趣道:“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
”所以说南京属于标准的夏热冬冷地区。
苏南经济板块成员,江苏与安徽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
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是长三角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
2014年,即将举办第二届青奥会。
这些都将形成对南京城市规划的严峻考验。
面积:总面积6597k㎡,建成区面积752.83k㎡(2012年),面积算不上最大,人口816.1万人(2012年),人口密度高,这就由于历史上它是六朝古都,名胜古迹,古典院校众多,同时属于省会,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打工者、学生等人群。
同时因为长江的流经,造成了江南江北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了江北承担了工业的重担。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这就注定了南京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对南京的气候,交通,经济等各方面规划都提出了高要求。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又是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
南京滨江风光带绿道规划设计探讨王军;居浩;韩春源【摘要】绿道是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在规划低碳交通、带活低碳旅游和引领低碳生活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南京滨江岸线规划中,结合绿道理念,规划建设贯穿滨江岸线的绿道系统,通过慢行道及沿线植栽建设实现滨江岸线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可达性,起到了整合优化岸线功能和重塑滨江城市形态的关键作用.文中结合南京滨江风光带案例,主要对城市绿道标准、沿线植栽及功能组合驿站设计进行探讨,有关设计经验可供滨江城市规划建设借鉴.【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5(013)002【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滨江岸线;绿道;规划整合;植栽;驿站【作者】王军;居浩;韩春源【作者单位】南京市城建项目储备管理办公室南京210029;南京市城建项目储备管理办公室南京210029;南京市城建项目储备管理办公室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Key words: waterfront, greenway, integrated planning, planting, post“绿道”理念来源于欧美发达国家。
20世纪50年代,Whyte首次提出绿道一词[1]。
Hay把绿道定义为连接开敞空间的景观链,认为绿道是集生态文化娱乐于一体,具有自然特征的廊道[2]。
绿道是连接滨水公园、城乡聚居区和自然保护地,为可供市民进入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道。
绿道须具备可达性、可通性,相比传统绿地,城市绿道更有助于形成人、城市和自然的和谐互动关系[3]。
CharlesLittle在其著作《美国的绿道》中对绿道的定义比较全面,认为绿道是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娱乐的户外线状廊道,形式多样[4]。
绿道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比较快,大规模的绿道也不少[5]。
例如,由法国规划师Greber在1950年设计的加拿大首都绿道位于五大湖区,长约40 km,平均宽度4 km,占地200 km2。
该绿道建设目的在于限制土地的无限制开发利用[6]。
南京滨江大道绿化景观设计为例-----------本文以南京市滨江大道绿化景观设计为例,从绿化景观的平而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方面对此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南京市城市道路景观构成的特色,并就此论证南京市道路绿化要通过这三大构成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
与其他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相比较,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管是对当地居民或是外来客讲都是接触最频繁,形成印象最深刻而持久的一种绿化景观类型,对塑造城市景观特色提高城市知名度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京作为四大火炉之一,道路绿化景观的构成较其他城市来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通过道路景观设计,努力营造出夏季绿树环抱,冬季阳光普照的绿化环境。
下面就以南京滨江大道绿化景观设计为例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方面对南京市的道路绿化景观构成进行阐述。
1、现状分析南京滨江大道是显南京城市的滨江特色一条景观大道,规划全长15.5公里的滨江大道北起三汊河大桥,南至长江三桥天后村立交,设计为双向8车道,共分三期建设。
其中一期位于纬九路至纬七路之间,长3.6公里;二期从纬七路一直北上至三汊河,共4.9公里;三期位于最南端,距离也最长,从纬九路到长江三桥绵延7公里。
滨江大道串起了定淮门大街、草场门大街、汉中门大街等主要东西向干线,也由此搭建起河西地区交通骨架。
老城新区两条主要的快速通道,即老的城西干道和即将竣工的滨江大道,将形成新城区周边的环路,实现老城新区的快速对接。
滨江大道路幅宽达60米,双向8车道。
由于是专为机动车而设,15.5公里的长度内全部没有人行道和慢车道。
滨江大道还是城市快速干道的组成部分,全线将架设5座立交桥。
为了不破坏滨江公园与奥体中心的中轴线,滨江大道在过纬八路至青石埂路段时还设置了958米的下穿隧道。
南京滨江大道地处南京河西滨江地区,是河西新城区南北向重要的城市快速路,也是新城区滨江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工程是对滨江大道2.4标B段、3.1标、3.2标、3.3标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是提升滨江大道形象、展示南京现代化滨江城市特色的重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