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廖版《现代汉语》--《汉字》说课
- 格式:pptx
- 大小:30.39 MB
- 文档页数:23
黄廖本现代汉语笔记简介《黄廖本现代汉语笔记》是一本针对现代汉语学习者的参考书。
该书由黄廖二位著名语言学家合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规则。
本文档将对该书的内容进行概述,并针对其中的重点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章:汉字基础在第一章中,作者介绍了汉字的基础知识。
该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2.汉字的构造和基本部件3.汉字的读音和意义的关系作者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对比研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复杂性和独特之处。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常见的汉字错误使用和拼写规则,以帮助读者提高汉字的认识能力。
第二章:语法和句法第二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现代汉语的语法和句法规则。
该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词类和句子结构的基本认识2.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关系3.语序和语法功能的关系作者通过大量的例句和练习题,帮助读者掌握汉语句子的构造和语序规律。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常见的语法错误和语法知识的运用技巧,以提高读者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词汇和短语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和短语。
该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词汇的分类和构造2.常见的词汇搭配和固定短语3.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作者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对比研究,帮助读者扩展汉语词汇量和提高词汇搭配能力。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常用词汇的多种表达方式和用法,以帮助读者提高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第四章:语音和发音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现代汉语的语音和发音特点。
该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汉语拼音系统的基本知识2.汉语声调和音调的区别3.声母和韵母的组合作者通过详细的发音规则和音标说明,帮助读者正确地发音和理解汉语的声调和音节结构。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汉语中常见的发音错误和纠正方法,以帮助读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结语《黄廖本现代汉语笔记》是一本对现代汉语学习者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通过系统地介绍汉字基础知识、语法和句法规则、词汇和短语以及语音和发音特点,该书帮助读者全面提高现代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广义的现代汉语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形成共同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三、现代汉语方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音差别最大,其次是词汇和语法,因此划分方言区主要依据的是语音标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和清声母的系统对立以及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规律;有无塞音韵尾以及中古入声韵的演变规律;有几种鼻音韵尾以及中古阳声韵的演变规律;有几套塞擦音声母以及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和见组声母的演变规律。
依据上述标准,目前较有影响的看法是把汉语方言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简介如下:1.北方方言又叫官话方言或北方话,代表话是北京话。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分布区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北方方言又可根据其内部的差异分为四个较小的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2)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以及新疆汉民族居住地区。
(3)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地区、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4)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又叫吴语,代表话早期是苏州话,现为上海话和苏州话。
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
3.湘方言又叫湘语,代表话是长沙话。
【现代汉语部分】一概论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古代汉语1,定义: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文言文(二),现代汉语1,定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普通话和方言(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是汉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语言,它是全体汉族人民间以及汉族和兄弟民族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际用语。
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
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其源头: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
3,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读音)代替了‚官话‛。
(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语音最突出,词汇次之,语法最小1,北方话: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约汉族人口总数70%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徐州,蚌埠)(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长江以北,淮河以南)2,吴方言(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8000多万,占汉族人口8.4%,第二大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 上册 ]第一章绪论1、语言2、现代汉语3、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5、现代汉语的特点(与古代汉语、与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与印欧语言)6、汉语发展的历史阶段7、现代汉语的地位第二章语音1、语音1.1语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2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呼吸器官(动力)、喉头和声带(发音体)、咽喉腔、鼻腔和口腔(共鸣器)。
1.3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突、语音和语义的联系2、语音单位:音素(辅音、元音)/ 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位3、记音符号:拼音字母、注音符号、国际音标4、声母与辅音音位: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气流、声带、阻碍方式。
(辅音表和声母表)5、韵母与元音音位:单元音(舌位、前后、高低、唇形)5.1韵母总表:四呼(开、齐、合、撮),结构特点(单、复、带鼻辅音韵母)5.2韵母结构:韵头、韵腹、韵尾6、声调与声调音位: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7、音节(带调音节结构类型表)8、音变:变调(上声、一/不),轻声,儿化,啊9、音位变体:自由变体、条件变体;归纳音位(区别特征、互补分布)第三章文字1、文字2、汉字及其特点2.1 汉字的形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2.2 印刷体和手写体3、汉字的结构3.1 笔画:永字八法、扎字五法3.2 部件。
独体字,合体字:五组合方式。
部首3.3笔顺3.4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4、汉字的整理与汉字的标准化5、异形词整理表、别字、读错字、多音字第四章词汇1、词汇:语素(词根、词缀)、词(短语5/5.2)、固定短语(专名、熟语7.2)、缩略语1.1 词的结构:单纯词、合成词(语素和合成词类型表、词的结构类型简表)2、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2.1 词汇意义:概念义(理性义),色彩义(感情、语体、形象)3、义项:基本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3.1 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4、义素:共同义素,区别义素4.1 义素分析5、语义场:词义的类聚5.1 语义场分析:类属、顺序、关系5.2 同义义场与同义词(同义词的差别:理性义、色彩、词性)5.3 反义义场(互补、极性),反义词6、语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现实语境)6.1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单一化、具体化、临时性意义、选择性7、现代汉语词汇:基本词汇(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和一般词汇7.1一般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7.2 熟语(固定短语):成语、谚语、惯用语。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授课对象:大学中文系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
3. 理解并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书面表达。
教学内容:1. 现代汉语概述2.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现代汉语》黄廖本教材的背景和编写特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现代汉语概述1. 介绍现代汉语的定义、特点和历史演变。
2. 讲解现代汉语的语系、语族、语种分类。
3. 分析现代汉语的地域差异和社会方言。
三、现代汉语语法1. 讲解现代汉语的词法,包括词的构成、词类、词义、词性等。
2. 讲解现代汉语的句法,包括句子成分、句子结构、句子类型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总结现代汉语的特点。
2. 进行语法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现代汉语概述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深入讲解现代汉语语法1. 讲解现代汉语的时态、语态、语气等语法现象。
2. 分析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讲解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语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句子分析练习,提高学生对句子结构的理解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书面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成绩,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走进汉字秘园,探索汉字风景——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第三章《汉字》教案一、课程简介《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新闻、汉语国际教育、语文教育、播音主持等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兼具工具、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的性质。
本人主要的教学对象是小学教育专业。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训练目标,现代汉语课程在小学教育人才培养中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基础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规格”中的“知识要求”有着高级对应关系。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已有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使学生对现代汉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掌握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为日后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研究工作以及贯彻祖国语言文字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根据我校教材选用规定和教育教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增订六版)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上下两册)。
该教材在编写中贯彻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原则,能够适应“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实际和教学工作需要,适合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使用。
结合小学高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语言知识的实际情兄,我在教材的处理上本着“兼顾整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原则,在把握现代汉语系统性的基础上,把语音部分确定为教学重点,语法结构分析确定为教学难点,文字和修辞作为常识基础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基本知识以及普通话发音要领,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和文字、修辞常识。
三、教学内容分析《汉字》选自黄廖版《现代汉语》第三章,是现代汉语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章分别从几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汉字基础知识及汉字形体构造,知识与文化相统一,为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打下基础。
现代汉语教案(黄廖本)第一章:绪论1.1 现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现代汉语的概念和范围分析现代汉语的特点,如语音、词汇、语法等1.2 现代汉语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现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和变化1.3 现代汉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介绍现代汉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意义和目的分析现代汉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实践和应用第二章:语音2.1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介绍现代汉语的音素和音节结构分析现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特点和分类2.2 语音的变调和异读介绍语音变调和异读的概念和原因分析语音变调和异读的规律和应用2.3 语音的记录和描写介绍语音记录和描写的方法和工具分析语音记录和描写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三章:词汇3.1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和分类介绍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和分类原则分析现代汉语词汇的实词和虚词的特点和用法3.2 词的构成和变化介绍词的构成和变化的方式和规则分析词的构成和变化的应用和语义变化3.3 词义和词义关系介绍词义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词义的关系,如同义词、反义词等第四章:语法4.1 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和成分分析现代汉语的词类、短语和句子的结构4.2 词类和词性介绍词类的分类和特点分析词性的判断和应用4.3 句子的类型和结构介绍句子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分析句子的构成和句型变化第五章:修辞5.1 修辞的概念和作用介绍修辞的定义和作用分析修辞的目的和效果5.2 修辞手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分析修辞手法的应用和表达效果5.3 修辞格的分类和特点介绍修辞格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修辞格的应用和表达效果第六章:语用学6.1 语用学的基本概念介绍语用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分析语用学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重要性6.2 语境与语言理解介绍语境的概念和种类分析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和作用6.3 语用失误与语用策略介绍语用失误的原因和表现分析语用策略的种类和应用第七章:现代汉语方言7.1 方言与方言学介绍方言的定义和分类分析方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7.2 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与特点介绍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方言的特点和差异7.3 方言与标准语的关系讨论方言与标准语的差异和关系分析方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和贡献第八章:现代汉语与文化8.1 语言与文化介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语言在文化传承和表达中的作用8.2 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元素介绍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元素,如成语、谚语等分析文化元素的意义和使用场合8.3 跨文化交际与现代汉语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现代汉语的使用和适应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现代汉语的语用问题和文化差异第九章:现代汉语教学法9.1 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介绍教学法的定义和原则分析教学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9.2 教学材料的选取与设计介绍教学材料的选取原则和标准分析教学材料的类型和设计方法9.3 教学评估与反馈介绍教学评估的方法和目的分析教学评估的结果和反馈的作用第十章:现代汉语教学实践10.1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介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计的原则分析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的实践和效果10.2 教学方法与技巧介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种类和实践分析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有效性和应用10.3 教学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总结教学案例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语音和词汇的教学:这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对汉语的音节结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词汇的构成和变化有深入的理解。
《现代汉语》上册黄廖版(一)、现代汉语一、什么是语言(熟记)1.从结构上讲,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声音(“语言”一词的声音)意义(“语言”一词的意义)2.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诸多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没有阶级3.从人与文化的关系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性,人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二、什么是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广义: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仅指普通话。
※文学语言(名词解释)文学语言是经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三、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判断)雅言(先秦)——通语(汉代起)——官话(明代)——国语(辛亥后)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现代方言的关系(简答)1.现代汉语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2.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或地方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又叫地域变体,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仍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或变体,与共同语同时存在,并且接受共同语的影响。
4.七大方言区:(熟记)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五、现代汉语的特点(熟记)(一)语音方面的特点1.没有复辅音复辅音,指两个或者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情况,如英语“study”、“act”中,“st”、“ct”都是复辅音。
汉语音节中没有类似复辅音。
像“zhuáng”这类音节中的“zh”“ng”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不是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汉语中,元音占优势,元音在音节中可以多到连续3个(iào ),至少也必须有一个。
而辅音却可以没有。
元音多,意味着乐音多。
元音占优势,乐音成分多,使汉语具有音乐的美质。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增订五版2021)授课大纲[ 上册 ]第一章绪论1、语言2、现代汉语3、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5、现代汉语的特点(与古代汉语、与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与印欧语言)6、汉语发展的历史阶段 7、现代汉语的地位第二章语音1、语音1.1语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2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呼吸器官(动力)、喉头和声带(发音体)、咽喉腔、鼻腔和口腔(共鸣器)。
1.3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突、语音和语义的联系2、语音单位:音素(辅音、元音)/ 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位3、记音符号:拼音字母、注音符号、国际音标4、声母与辅音音位: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气流、声带、阻碍方式。
(辅音表和声母表) 5、韵母与元音音位:单元音(舌位、前后、高低、唇形)5.1韵母总表:四呼(开、齐、合、撮),结构特点(单、复、带鼻辅音韵母)5.2韵母结构:韵头、韵腹、韵尾6、声调与声调音位: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7、音节(带调音节结构类型表)8、音变:变调(上声、一/不),轻声,儿化,啊9、音位变体:自由变体、条件变体;归纳音位(区别特征、互补分布)第三章文字1、文字2、汉字及其特点2.1 汉字的形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2.2 印刷体和手写体 3、汉字的结构3.1 笔画:永字八法、扎字五法3.2 部件。
独体字,合体字:五组合方式。
部首 3.3笔顺3.4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 4、汉字的整理与汉字的标准化5、异形词整理表、别字、读错字、多音字第四章词汇1、词汇:语素(词根、词缀)、词(短语5/5.2)、固定短语(专名、熟语7.2)、缩略语 1.1 词的结构:单纯词、合成词(语素和合成词类型表、词的结构类型简表)2、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2.1 词汇意义:概念义(理性义),色彩义(感情、语体、形象) 3、义项:基本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3.1 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 4、义素:共同义素,区别义素 4.1 义素分析5、语义场:词义的类聚5.1 语义场分析:类属、顺序、关系5.2 同义义场与同义词(同义词的差别:理性义、色彩、词性) 5.3 反义义场(互补、极性),反义词6、语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现实语境)6.1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单一化、具体化、临时性意义、选择性7、现代汉语词汇:基本词汇(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和一般词汇 7.1一般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 7.2 熟语(固定短语):成语、谚语、惯用语。
本教案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语音(重点,难点);第三章文字;第四章词汇(重点);第五章语法(重点,难点);第六章修辞。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共同语和方言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一)方言的成因(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黄廖版本现代汉语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现代汉语》第一册的基本课文内容,能准确运用其中的词汇和语法。
2.培养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现代汉语》第一册的课文内容。
2.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普通话的发音和语调。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
3.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教学准备:1. 《现代汉语》第一册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
2.录音机或电子设备播放录音。
3.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 1:导入活动(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展示教师自己用汉语做的自我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自我介绍。
2.通过一些指令性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如“你叫什么名字?”“你住在哪里?”等。
Step 2:观看课程预告片(5分钟)1.展示《现代汉语》第一册教材的课程预告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可选择性播放部分课文内容的音频或视频。
2.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Step 3:阅读理解活动(15分钟)1.教师向学生分发或投影展示本节课的阅读理解材料,并播放相应的录音。
2.学生们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检查学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Step 4:学习课文(20分钟)1.教师逐段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课文,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词组,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
2.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练习朗读课文,提高普通话的语音表达能力。
3.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Step 5:听力训练(1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录音,要求学生听录音并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回答问题,提高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教案(黄廖本)第一章:绪论1.1 现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1.2 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1.3 现代汉语的词汇与语法1.4 学习现代汉语的目的与方法第二章:语音2.1 语音的基本概念2.2 汉语拼音方案2.3 声母、韵母、声调2.4 语音的变调与轻声第三章:词汇3.1 词汇的基本概念3.2 词汇的构成与分类3.3 词的构成要素:词根、前缀、后缀3.4 词的聚合与组合第四章:语法4.1 语法的基本概念4.2 词类与词性4.3 句子成分与句子结构4.4 常见的句型与句式第五章:语义5.1 语义的基本概念5.2 词义与词性5.3 句子语义与语义场5.4 语义的模糊性与歧义第六章:修辞6.1 修辞的基本概念6.2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6.3 修辞格的运用与效果6.4 修辞与语境的关系第七章:语用7.1 语用的基本概念7.2 言语行为与语用含义7.3 语境与语用的互动关系7.4 语用的实践与应用第八章:方言8.1 方言的基本概念8.2 现代汉语方言的分类与分布8.3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与差异8.4 方言的保护与传承第九章:现代汉语文学9.1 现代汉语文学的基本概念9.2 现代汉语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9.3 文学语言的特点与魅力9.4 现代汉语文学的创作与鉴赏第十章:现代汉语与日常生活10.1 现代汉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2 现代汉语与跨文化交流10.4 提高现代汉语应用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一章:现代汉语与媒体传播11.1 媒体传播与现代汉语11.2 现代汉语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11.3 广告语言与修辞11.4 网络媒体与现代汉语的发展第十二章:现代汉语与翻译12.1 翻译与现代汉语12.2 翻译原则与技巧12.3 现代汉语与其他语言的翻译对比12.4 翻译实践与案例分析第十三章:现代汉语与教育13.1 教育与现代汉语13.2 现代汉语教育的重要性13.3 现代汉语教育的方法与策略13.4 现代汉语教育的发展趋势第十四章:现代汉语与社会科学研究14.1 社会科学研究与现代汉语14.2 现代汉语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4.3 现代汉语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相互影响14.4 现代汉语社会科学研究的未来趋势第十五章:现代汉语与技术发展15.1 技术发展与现代汉语15.2 现代汉语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15.3 与现代汉语15.4 现代汉语与技术未来的融合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修辞、语用、方言、文学、日常生活应用、媒体传播、翻译、教育、社会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黄廖版本现代汉语上册教案教案名称:黄廖版本现代汉语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兴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Unit 1:汉字和拼音Unit 2:问候与介绍Unit 3:家人Unit 4:身体和感觉Unit 5:时间和日常活动Unit 6:食物和饮料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介绍课程内容,学习基本汉字的写法和发音。
1. 导入- 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汉字-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基本汉字,并教授其写法和发音。
鼓励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写字,并重点练习发音。
3. 学习拼音- 介绍汉语拼音系统,教授基本的拼音符号及其发音规则。
通过拼读单词和句子来巩固学生的拼音能力。
4. 练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书写和拼读练习,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小结- 教师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展示下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问候和自我介绍的表达方式。
1. 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汉字和拼音,让学生回忆并书写一些学过的汉字。
2. 学习问候-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问候语,解释其意思和使用场景。
学生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进行口语练习。
3. 学习自我介绍-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自我介绍句子,教授其语法结构和用法。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口语表达。
4. 练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模拟真实的问候和自我介绍场景。
5. 小结- 教师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展示下节课的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依次进行教学并设计相应的练习和活动)教学评估:-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评估,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音发音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 经常进行听力练习,通过听力理解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生的听力能力。
- 学生完成书面练习,教师检查书写和拼读的准确性,评估学生的读写能力。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性质、演变、结构单位、笔顺规律及造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识别、书写能力,以及运用汉字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汉字的基本性质、演变。
2. 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偏旁。
3. 汉字的笔顺规律及造字方法。
教学难点:1. 汉字结构单位的识别。
2. 汉字笔顺规律的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汉字吗?它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字,具有音、形、义相结合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1. 汉字的基本性质- 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 强调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
2. 汉字的演变- 介绍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如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 强调汉字演变对现代汉字的影响。
3. 汉字的结构单位- 介绍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偏旁。
- 通过实例讲解笔画、偏旁的识别方法。
4. 汉字的笔顺规律- 介绍汉字的笔顺规律及书写顺序。
- 通过实例讲解常见汉字的笔顺规律。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练习识别汉字的结构单位。
2. 学生练习书写汉字,注意笔顺规律。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汉字结构单位、笔顺规律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字的基本性质、演变、结构单位、笔顺规律。
二、新课讲授1. 汉字的造字方法- 介绍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通过实例讲解每种造字方法的特点。
2. 汉字整理的基本内容、原则- 介绍汉字整理的基本内容:简化字、异体字、繁体字。
- 强调汉字标准化的基本内容:四定。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练习运用造字方法识别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