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欢的情感表达,往往不送热烈、奔放,浓重的, 而是含蓄隽永,回味无穷的
涉 江《
古 诗
采十 九
芙首 》
蓉
莲花,别称:芙蓉、芙薬、荷花、菡苗......
为什么诗人要写“涉江采芙蓉”而不是“涉江采莲花”?
双关 ①语音双关:谐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 晴与“情”同音,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 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如果要用一种花儿来象征爱情,你们觉得什么花儿合适? 为何古诗词中不怎么出现玫瑰呢?
同学们为何觉得古诗词难: 其实就是相隔的时代太远,我们对遥远的古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太了 解。同理,我们在这方面了解得越多,理解古诗文就越轻松。
②语义双关:“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人生路上的风雨挫折。
诗中主人公采芙蓉,是为了做什么?用原诗回答。
“芙蓉”谐音“夫容”,意为夫君的容颜,所以当采莲女 子看见水中绽开的朵朵芙蓉,自然就在心里涌现了夫 君的脸庞,不由自主地采摘下来,想要送给远方的夫 君。
补充:藕断丝连,丝谐音思念 莲子谐音怜子,怜,在古代指喜爱;子,是对男子的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
视角转换(游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是回头看的意思。那个穿着青衫,怅然 伫立在路旁的游子,徒劳而痛苦地向故乡的方向张 望。当他一次次回头遥望故乡,万里路途,漫漫浩浩, 早已看不清家乡的轮廓,只能看到面前这条来路, 看到自己这一路走过的漫漫孤单,无边无际,没有 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