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
- 格式:ppt
- 大小:7.32 MB
- 文档页数:33
中西部与东部收入分配差异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原因: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是旧的制度体系局部沉淀及新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的特殊过程的一个结果。
探讨地区收入差距产生和扩大的原因,必须考虑到制度变迁。
(一)历史原因历史和传统体制所形成的初始条件差异是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放前,我国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区(东北、上海、天津),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得我国的产业分布极为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一直是在业已存在的东、中、西阶梯差距基础上进行的,必然离不开地区经济发展初始条件差异的作用。
(二)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基础条件及收入差距通常还会形成很强的“马太效应”,越是发达的地方,其聚集资源的能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居民收入也就越高;基础条件差的地方则相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出海条件,又处于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辐射圈内,使广大农村经济很容易与城市经济紧密联系起来,顺利被纳入城市经济的辐射范围内,使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内陆较封闭的地带,没有东部地区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不便、城市数量少,城乡之间缺乏应有的经济联系。
总之,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水土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使各地区比较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形成劳动者不同的收入水平。
(三)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推行了梯度式非均衡的地区发展战略,即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然后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推进。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加大对东部沿海地区人、才、物的投资力度,并给予东部沿海地区一系列优惠政策。
从各地区基本建设投资来看,2004年东部投资达到11786亿元,中西部为10186亿元,大量优惠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大量社会资金流向东部地区。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导学案主备:卜广庭审核: 班级:组别:姓名:【课程标准】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及典型事例,了解我国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2、通过对东西部地区在各自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劣势的比较,学会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3、通过对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现状和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2、难点:掌握造成东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1、我国大陆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即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读图5-36,说一说西部地区有哪些省级行政区?2、结合课本26-28页内容自读课本,完成表格3、说一说:东西部各自的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由此你可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1)东部的优势:东部的劣势:(2)西部的优势:西部的劣势:(3)你的结论(结合实例说明):【课堂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省区属于西部地区的有( )①广西②陕西③山西④江西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下列所列各项西部比不上东部的有( )①矿产资源贮藏量②交通通讯发展状况③科技教育发展水平④城市化程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小李爸爸所在的北京某医院与西部某省区的一个县级医院挂钩。
双方互派若干医生到对方医院工作。
这属于东部对西部的( )①资源调配②技术支持③资金支援④人才支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④5、从我国西部地区地势和河流的因素考虑,你认为下列哪项能源工业有发展优势()A、水力发电B、核能发电C、风能发电D、火力发电二、(10(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分别具有哪些忧势?(4分)(2)国家为实现东西部乏间的优势互补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请举一例说明。
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1.“资源的诅咒”效应,即资源丰裕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于资源贫乏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原因在于:(1)西部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成果的能力低于东部。
虽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由于交通和技术的限制,开采成本高。
加之西部地区开采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益低,自然资源优势难以迅速转化成经济优势。
(2)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扭曲的要素和产品价格体系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价格优势相背离,资源利益的大量流失,使西部地区在工业化初期无法依靠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
(3)地方与中央在资源价值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4)西部地区“竭泽而渔”式的开采;(5)产业分工及产业布局。
西部过分依赖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加工业,在东西部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处于低端水平。
2.文化传统与人脉资源从文化传统因素看,东南沿海地区是儒学文化和各具地方特色的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国际贸易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居民较早地形成了商品经济观念,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先于其他地区,因此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经商和办实业的意识较强。
教育事业较为发达,文化素质和人均受教育程度高,当禁锢在他们身上的传统体制和政策被摆脱之后,他们个体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并又本能地走向国内外商贸市场。
而广泛分布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华人、华侨(原籍大多在东南沿海)以及由此形成的“人脉”关系,加速了东部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而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观念、意识。
即使在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以后,惧怕风险、懒惰、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唯意志论等自然经济观念和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依然存在,并形成一种群体性的思维和行为定势,制约着西部地区的思想解放,增加了西部制度创新的难度。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表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投资是推动东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而西部长期依靠国有经济支撑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国有经济的弊端是东西部经济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中国西部地区是指中国经济较为欠发达的地区,主要包括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由于历史、地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中国西部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
一、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部地区地处高原和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限制了其经济的发展。
而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对外交流更加便捷,因此经济发展较快。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也是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东部地区凭借其先进的交通、通讯和能源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创新,推动了其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欠缺,严重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
再次,经济政策的不公平也是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东部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区域,享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
而西部地区则缺乏政策支持,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区域协调的必要性区域差异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过大的差异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因此,实现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西部地区是资源丰富的地区,特别是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通过推动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促进全国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区域协调发展可以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发展滞后,但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引导东部地区的投资、技术和人力资源流向西部地区,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最后,区域协调发展可以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把全国各地的经济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八下地理人教版第一课知识点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繁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显著,西部以高原和盆地居多,东部存有交叠原产的平原、高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作“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4、河流:水量小、汛期短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得天独厚。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布满,灌溉条件较好,水田分散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原产在河谷和斜坡。
4主要农作物(1) 粮食作物:主要栽种水稻,也栽种小麦。
(2)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 三种常用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一、江海交汇之地1.地理位置和范围(1)边线:长江的下游地区,频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保守湿润。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布满,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知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充分利用长江干支流繁盛的水运,可以联系社会各界的内陆地区;同时又就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显著。
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对中国的经济升级和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东部沿海与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一、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拥有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和较先进的技术水平。
这些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国内外投资的重点区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和技术。
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较为成熟。
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劣势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具有的资源条件和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弱。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受到了相对较少的关注,导致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相对滞后。
此外,中西部地区还面临着人口较多、教育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三、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1. 政策因素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成为经济特区,享受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导致了其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不足。
2. 资金和人才流动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有更为成熟的产业链和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高端人才向该地区集聚。
这种资金和人才的流失势必削弱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加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3. 地理因素中国辽阔的土地面积使得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物流成本较高,而水陆相对便利的东部沿海地区则更容易形成经济聚集效应。
这种地理差异直接影响到两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效益。
由于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导致了就业机会的相对不足,进而引发了人口外流问题。
其次,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使得经济总体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 5.3.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学会比较我国东部和西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学习重难点:
东西部的差异
【勾画识记】
1、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范围划分
2、东西部地区的差异
3、交流与互补
【自主学习】
1、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___________,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合作探究】
1、读图5-36,说一说西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哪些。
2、请归纳总结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不同。
3、读图5-40,说一说我国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4、读图5-41,说说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差异。
5、请总结归纳一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说说我国东西部地区各有何优势和劣势。
【梳理小结】【当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我国东部和西部交流合作项目的是()
A、青藏铁路
B、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
C、西电东送
D、南水北调
2、我国四个直辖市位于西部地区的是()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3、我国东部与西部在自然条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与东部相比,西部自然条件的优势是()
A、水资源丰富
B、平原面积广大
C、气候温暖湿润
D、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历史与社会》部分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基础巩固1.亚欧大陆,太平洋,印度洋,海陆兼备。
2.⑴农业;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⑵亚欧大陆,中亚,西亚,欧洲。
⑶生存发展,自然资源,物质基础。
3.960万,欧洲,俄罗斯,加拿大,三。
4.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5.300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东海。
台湾岛,海南岛。
6.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二、拓展提升1.C2.D3.A4.B5.A6.B7.C8. ⑴A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B俄罗斯;C哈萨克斯坦;D印度。
⑵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⑶E渤海、F黄海、G东海、H南海,I台湾。
⑷海陆兼备。
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与各国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海域辽阔,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东部濒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
第二节行政区划一、基础巩固1.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
2.34,23,5,4,2。
北京,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二、拓展提升1.C2.B3.B4.C5.C6.B7.D8.⑴A蒙古,B印度,C朝鲜。
⑵D新疆,E黑龙江,F广西,N四川。
⑶略。
⑷黄海,南海。
⑸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
⑹新疆,内蒙古自治区,海南。
⑺略。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第三节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基础巩固1.中国,13.7。
2.黑河——腾冲一线,人口稠密。
黑河——腾冲一线,人口稀疏。
3.56,汉,91.5%,8.5%,少数民族。
4.大杂居、小聚居。
东部和中部。
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
5.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
6.壮族;回族;云南省;畲族。
二、拓展提升1.A2.D3.B4.D5.B6.C7.D8.⑴黑河,腾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