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区域环境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50
物业管理员知识试题9第七章安全管理一、单选题446、以下()不是物业管理公司治安管理的工作内容。
A、培训保安人员B、抓捕犯罪嫌疑人C、维护管区内的治安秩序D、完善管区内安全防范设施447、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保安巡逻的范围()A、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任何部位B、严格限定为公共走廊C、严格限定为公共地方D、严格限定为娱乐场所448、白天、保安部接到客人丢失财物的报案后,()应首先迅速到案发现场。
A、消防值班员B、停车场门卫C、内保员D、值班经理449、物业管理区域内动用明火作业的签批和现场监护工作由()负责。
A、保安部主管B、工程部主管C、义务消防人员D、专职消防管理人员450、()灭火器不适于扑灭带电物质的火灾A、二氧化碳B、泡沫C、干粉D、所有45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用于探测并发出初发火灾的警报,其中()报警系统适用于社区内大型建筑和高层楼宇火灾的警报。
A、控制中心B、集中自动C、区域自动D、分散452、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对社区新建房屋,物别是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后才允许投入使用。
A、订立了消防管理制度B、符合消防要求C、取得消防合格证D、符合消防要求并取得消防合格证453、我国国家规定高达()的建筑物为高层建筑。
A、12米B、20米C、24米D、30米454、常用灭火方法的冷却法是指用()的方法达到灭火目的。
A、向燃烧物喷水B、湿麻袋盖在燃烧物上C、把尚未燃烧的物品转移D、各种灭火器控制火势455、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因施工需要,必须在行车道、人行道上挖土开沟者,须向()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A、城市道路主管部门B、物业管理企业C、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和物业管理企业D、街道办事处456、物业管理区域内停车场库的清洁卫生由()负责。
A、保洁部主管B、保洁部领班C、专职保洁员D、停车场库门卫457、进入物业管理区域内的车辆必须按管理公司规定的路线行驶,进入车库时限速每小时()公里以下。
厂区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规范厂区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区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厂房、办公楼、食堂、厕所、停车场等。
第二章公共区域洁净管理第3条厂区公共区域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无噪音污染。
第4条厂区公共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厕所、食堂等公共区域,应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加强对经常接触的表面的清洁,如门把手、扶手等。
第5条厂区公共区域内,设有垃圾箱或垃圾筒,并标明使用规则,员工应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保持垃圾箱、垃圾筒的清洁和整齐。
第6条厂区公共区域内,应设置各种设备、设施及器具,如温水器、饮水机、熨烫设备等,并进行定期清洗、维修及消毒。
第三章厕所管理第7条厂区内设有男女厕所,应保持洁净、卫生。
第8条厕所应设有充足的清洁用品,如肥皂、洗涤剂、卫生纸、手纸等,并定期补充。
第9条厕所应设有充足的清洁用具,如刷子、扫帚、拖把等,并定期更换。
第10条厕所应设置充足的通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
第11条厕所内的马桶、地板、水槽等应定期清洁,特别是厕所内部及便座,应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并保持干净、无异味。
第12条厕所内不得随意堆放杂物,如厕纸、手纸等应投放垃圾筒。
第13条厕所内应设置充足的照明设施,保证足够的光照。
第四章食堂管理第14条厂区食堂应保持洁净、整洁,并保证有足够的用餐空间。
第15条厂区食堂应设有充足的器皿、餐具及清洁用品,并定期清洗、消毒。
第16条厂区食堂应提供卫生、健康的食品,遵守食品安全卫生法规。
第17条厂区食堂应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并定期检测水质。
第18条厂区食堂应设置充足的通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
第19条厂区食堂应进行定期的卫生检查和清洁,特别是餐桌、厨房设备及油烟排放设施。
第五章停车场管理第20条厂区停车场应保持整洁、有序,并设有充足的停车位。
第21条厂区停车场应设置明确的停车标志和指示标志,保证员工能够方便找到停车位。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公司厂区环境的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厂区环境的卫生设施的设置、建设、管理、维护和环境卫生的清洁打扫、废弃物清运处理。
第三条公司全体员工以及施工单位,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综合办为厂区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能部室,负责全公司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应当加强环境卫生标准和制度的宣传,提高公司员工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第六条专职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文明作业。
任何人都应当尊重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
第七条公司的基建、绿化、生产、后勤等有关部门都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各车间内(外包除外)的清扫保洁工作,由使用者承担。
第二章公共区域的清扫与保洁第九条厂区地面卫生:厂区地面卫生清扫专门由保洁公司负责,其卫生清扫范围是厂区内所有硬化路面(包括水泥路面及砖砌路面)第十条厂区绿化带卫生:公司各部门按照安全环保部划分的卫生责任区,负责清扫与保洁。
第十一条公司内部的施工场地由施工单位负责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第十二条相关部门与施工单位签订项目建设、改造等合同或协议时,要把有关由施工单位负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卫生管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处置等事项写进合同或协议。
第十三条临时占用道路或场地的部门,负责占用期间所占区域的清扫与保洁。
第十四条禁止在公司内部公共场地倾倒、堆放垃圾,禁止将卫生责任区的垃圾扫入道路或公共场地,禁止在厂区内焚烧垃圾和树叶,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废弃物。
第十五条禁止在树干、电线杆、建筑物等上面张贴各种海报、标语及广告宣传品(公司统一安排的除外)。
第十六条必须按安全部规定的区域和位置停放车辆,厂区内严禁乱停放汽车和自行车。
第十七条厂区内的树木、花草须加强养护和整修,保持鲜活完好;严禁损毁、攀摘各类花草或向绿化带抛弃垃圾,不准利用树木晾晒衣物。
公司环境区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环境区域管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环境区域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个区域,包括办公区域、生产区域、休息区域等。
第三条公司环境区域管理遵循“保护环境、人性化设计、安全节约”的原则,统一管理,分类管理。
第四条全体员工都必须遵守公司的环境管理制度,不得擅自更改或破坏公司环境区域。
第五条公司环境区域管理制度由公司总经理负责遵守,各部门负责具体执行。
第六条公司应当不断的优化环境区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第七条员工有发现环境问题的义务,并及时向公司相关部门反馈。
第二章环境区域分类管理第八条公司环境区域应按照用途、场所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明确责任人。
第九条各部门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部门的环境区域进行分类管理,确定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十条环境区域的分类管理应符合公司的整体形象,并达到美观、整洁、安全等要求。
第十一条环境区域的管理责任人应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定期巡查、清理、整顿等管理措施,确保环境的良好状态。
第十二条各部门应定期组织环境区域的清洁、整顿等活动,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十三条环境问题的发现处理应及时,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形成管理报告,以便与公司上级进行交流。
第十四条环境区域的管理责任人应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和知识,并在需要时及时进行相关培训。
第三章环境区域安全管理第十五条公司环境区域安全管理是公司环境区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高度重视。
第十六条各部门应按照环境区域的用途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第十七条环境区域安全管理责任人应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环境区域安全管理责任人应定期组织部门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十九条公司环境区域应设置相应的安全保障设施,例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灭火器等,确保员工的安全。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