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复习重点18页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8
中药资源学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的天然来源。
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存在的有用自然物,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资源: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类通过自身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统称。
中药资源学: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供中医使用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合。
中药:系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民族药:此处特指各少数民族的医生,以本民族的医药理论作为应用指导,或是依照民族传统经验所使用药物的资源。
民间药:此处特指民间医生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或地区性民间(偏方)流传使用药物的资源。
草药:中药资源开发应用的初始状态,此类药物统称为草药。
降水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雹,雨淞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在水平面聚积的水层厚度蒸发量:用20cm直径蒸发皿(离地70cm高)直接测量因蒸发而损失的水层深度积温:将一个地区高于和等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累值动物区系:一个地区由历史发展形成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所生有的动物群道地药材: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关药:一般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出产的药材北药:一般指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内蒙古中部地区产的药材西药:泛指“丝绸之路”之起点西安以西广大地所产的药材,一般包括陕西,甘肃,青海以及新疆等地所产药材怀药:一般指产于古怀庆府所辖的博爱,武步,孟县,沁阳等地的中药材,有时也泛指河南境内所产有道地特性的药材浙药:浙江所产道地药材川药:泛指以四川省及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的常用药材样方:是用于调查植物群落数量而随机设置的取样地块。
样地:采用抽样方法所抽取样本的实体样株: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单株作为精确观测对象的所定株。
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
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蕴藏量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种技术的简称。
其中,遥感技术是基础,地理。
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
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
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贡献。
二、简答题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的天然来源。
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存在的有用自然物,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资源: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类通过自身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统称。
中药资源学: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供中医使用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合。
中药:系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民族药:此处特指各少数民族的医生,以本民族的医药理论作为应用指导,或是依照民族传统经验所使用药物的资源。
民间药:此处特指民间医生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或地区性民间(偏方)流传使用药物的资源。
草药:中药资源开发应用的初始状态,此类药物统称为草药。
降水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雹,雨淞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在水平面聚积的水层厚度蒸发量:用20cm直径蒸发皿(离地70cm高)直接测量因蒸发而损失的水层深度积温:将一个地区高于和等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累值动物区系:一个地区由历史发展形成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所生有的动物群道地药材: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关药:一般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出产的药材北药:一般指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内蒙古中部地区产的药材西药:泛指“丝绸之路”之起点西安以西广大地所产的药材,一般包括陕西,甘肃,青海以及新疆等地所产药材怀药:一般指产于古怀庆府所辖的博爱,武步,孟县,沁阳等地的中药材,有时也泛指河南境内所产有道地特性的药材浙药:浙江所产道地药材川药:泛指以四川省及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的常用药材样方:是用于调查植物群落数量而随机设置的取样地块。
样地:采用抽样方法所抽取样本的实体样株: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单株作为精确观测对象的所定株。
经济蕴藏量:某一时期内地区具有可利用经济价值的那部分资源蕴藏量年允收量:是指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3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中药新资源:泛指目前未被列入中药资源使用的物质,被发现具有某种功效可用作中药资源而被开发利用者,既包括自然存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也包括人工创造的物质。
中药资源学复习重点盖在地面的程度以百分数来统计。
17.植物种群:指在一定地段上具有一定种类组成,层片结构和外貌,以及植物之间有一定互相关系的植被。
18.最大植物产量:保证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集的最大产量。
19.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异地空间范围内,包括陆地和水域采取有效措施就地保持现有状态,使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以永久或者较长时期的地保护,免受破坏而制定的特殊区域。
20.中药资源区: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蕴藏量的总和。
21.中药资源学:指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式、蕴藏量、品质、保护盒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动态规律,更合理的开发中药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不断提供优质优量的中药材原料。
22.中药资源保护:指保护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与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药用动植物的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的药用动植物物种。
23.中药材替代品:指在特定条件下,当正品中药材严重缺货无法获得时,经有关部门特许,更换其他药效相同或非常相近似的品种替代用之。
如犀牛角用水牛角,虎骨用豹骨。
24.中药区划: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影响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特点,揭示中药资源和发展中药生产的区域分布规律,按区内相似性和区级差异性划分不同级别的中药区,明确各区开发中药资源和发展中药生产的优势及其他地域性特点,提出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二.填空和选择1.我国地势总特点: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可分为3级阶梯。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东部地区季风性显著,西北地区大陆性强烈,温度和降水变化大。
2.阳性植物:甘草、麻黄、地黄、黄芩、红花、芍药。
阴性植物:人参、黄连、三七、西洋参、天南星、细辛、半夏。
耐阴植物:桔梗、天门冬、麦冬。
人参适宜温度为23度,西洋参15—18度。
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
一、中药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中药资源的定义
2.中药资源的分类:野生资源、人工种植资源、自然资源
二、中药资源的采集与贮藏
1.中药资源采集的原则和方法
2.中药资源贮藏的目的和方法
3.中药贮藏中的质量控制
三、中药资源的起源和分布
1.中药资源的起源
2.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
3.中药资源的地理种质资源
四、中药资源的评价和鉴定
1.中药资源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2.中药资源鉴定的原则和方法
3.中药资源鉴定的常用鉴定技术
五、中药资源的利用与研究
1.中药资源的利用方式和限制
2.中药资源的研究方法和方向
3.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六、中药资源学中的现代技术
1.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资源中的应用
2.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3.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七、中药资源学与中药产业的发展
1.中药资源学在中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中药产业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
3.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八、中药资源学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1.中药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2.中药资源保护政策和措施
3.中药资源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上是一个中药资源学的复习提纲,包含了中药资源的概念和分类、采集与贮藏、起源和分布、评价和鉴定、利用与研究、现代技术、与中药产业发展的关系、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内容,能够对中药资源学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梳理。
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2012.12)第一章绪论一、中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一)中药资源的概念1、资源:泛指可供利用的天然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2.中药资源:是指用作药物和医疗保健用途的一切天然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资源。
生物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非生物药资源(矿物药)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药用动物:全体、分泌物、病理产物、生理产物、排泄物等;常见的药用矿物:自然界天然矿石、以矿物为原料的加工品、动物或动物骨骼化石。
* 广义的中药资源:包括栽培和饲养的药用植物和动物,以及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和产生的活性有效物质。
(二)中药资源的特点1、可再生性:具有自然更新和可人为扩大繁殖能力的特性。
2、地域性:“道地药材”就是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高的药用种类,如川黄连、秦归、云木香、广藿香3、动态性:包括宏观的种群更新、群落更新,也包括资源生物体内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4、有限性和可解体性:蕴藏量是有限的。
种群中的个体减少到一定数量时,某些药用种类的种质就有丧失的危险,从而导致某些再生性中药资源种类的解体。
5、有价性:有用性,价值的高低(①是自然资源本身价值,天然产生的价值;②是基于人类劳动投入此产品的价值)决定于其稀缺性和开发利用的条件(如地理条件等)6、多样性和多用性:生物资源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等。
许多中药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既可直接入药,又能从中提取制药的原料,有的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
对于一种资源生物来说,其不同部位,含有多种有用化学成分7、国际性:有些药用种类分布广泛,遍及各国;不同国家对近似药材研究不同;每年国外进出口大量药材。
二、中药资源学的概念中药资源学Resource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中药资源学: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
* 中药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兼有管理学科性质的新兴边缘学科。
1.中药资源学: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门多学科,跨学科并兼有管理学科性质的新兴学科。
中药包括: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
2.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3.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4.GAP认证通过标准5.中药区划: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区、西北区、青藏区以及海洋区九个中药区。
6.中药批号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试生产药品批准文号格式:国药试字+1位字母+8位数字。
进口药品注册证格式:由字母H(Z或S)后接八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前四位为公元年号,后四位为顺序编号。
化学药品使用字母“H”,中药使用字母“Z”,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顿的保健药品使用字母“B”,生物制品使用字母“S”,体外化学诊断试剂使用字母“T”,药用辅料使用字母“F”,进口分包装药品自目前加字母“J”。
数字第1、2位为原批准文号的来源代码,其中“10”代表原卫生部批准的药品,“19”、“20”代表2002年1月1日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其它使用各省行政区划代码(见附件一)前两位的,为原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药品。
第3、4位为换发批准文号之年公元年号的后两位数字,但来源于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仍使用原文号年号的后两位数字。
数字第5至8位为顺序号。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号中分为以下四种,举例说明:西药标准号:JX20050234:“J”是“进"的打头字母,表示进口药,“X”是“西"字的打头字母,代表西药,2005代表年份,后面的数字0234代表流水号中药标准号:JZ20010014“J”是“进"的打头字母,表示进口药,“Z”是“中"字的打头字母,代表中药,2001代表年份,后面的数字0234代表流水号生物药标准号:JS2011XXXX“J”是表示进口药,“S”是“生"字的打头字母,代表生物药,2011代表年份,后面的数字XXXX代表流水号,这是这两年才把生物制品从西药的类别中单独分出来。
1、中药资源学的特点有哪些?地域性、分散性、有限性和可解体性、可再生性、多用性、国际性。
2、菊科、豆科、伞形科、蔷薇科、唇形科、廖科、毛茛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哪些?豆科、菊科植物有什么特有的成分和共有功效?豆科菊科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伞形科柴胡、当归、白芷、重齿毛当归(独活)、紫花前胡、辽藁本、川芎、羌活毛茛科毛茛、乌头、黄连、威灵仙、白头翁、升麻、九节菖蒲唇形科丹参、黄芩、藿香、广藿香、紫苏、益母草、薄荷廖科大黄、何首乌、虎杖、苦荞麦、萹蓄蔷薇科乌梅、杏、桃、郁李、皱皮木瓜、枇杷、金樱子、玫瑰及山楂菊科菊科是我国被子植物第一大科,主要分布于温带,而热带分布较少。
以倍半萜内酯聚炔类及菊糖为其特有成分,一般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菊花、野菊花、白术、苍术、木香、红花、紫菀、青蒿、茵陈、蒲公英、艾叶、天名精、鬼针草。
豆科豆科为种子植物第三大科,仅次于菊科和兰科,我国约有172属、1 485种。
供药用的有490种,仅次于菊科,居第二位。
成分多为黄酮醇类,有抗氧化的功效。
甘草、黄芪、槐花、葛根、决明子、苦参、补骨脂、鸡血藤、含羞草。
3、道地药材的形成原因和道地药材的特征分别有哪些?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天然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
古代医药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知道药材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质量优劣不一样,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特征:具有明显地理性,具有特定质量标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具有特定种质遗传。
4、资源化学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如烟叶、金鸡纳、大黄、鞣质等在生长过程中是怎么变化的?药用植物资源化学形成特点:地理环境:海拔,不同海拔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地理位置,黄花烟草在海拔800 m含烟碱3.58%,在2 000 m含5.44%。
气候条件:季节、光、水、温度,植物的向阳部位鞣质的含量比背阴部位高,温热带植物较寒带植物鞣质含量高。
《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中药资源学》考试题型及其题量1、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2、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3、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4、问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各9分,共27分。
)5、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每题各13分,共13分。
)一、名词解释中药资源: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中医药使用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总称,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道地药材: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具有特定种质、产区、生产加工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民族药:以本民族传统的医药理论或实践经验作为应用指导所使用药物的资源样地:进行精确调查观测的地块样方:实施详细观测记载的最小平面或立体空间单元,其面积视植物的生长型而定药材蕴藏量: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药材经济量: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部分,不包括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部分药材年允收量:平均每年可允许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持续利用的采收量“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5S”技术:“3S”技术加上专家系统ES和智能决策系统IDSS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的目的。
异地保护:将珍稀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离体保护: 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从实际出发,依靠富有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确立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发展中药资源人工培育: 中药资源在人工干预下进行的资源再生过程二、填空1、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自然属性可以分植物、动物、矿物资源。
名词解释1.中药资源: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2.中药资源学: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3.传统中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上流通,以传统中药理论阐述药理药效和临床指导用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加工炮制方法及使用形式的天然药物和人工加工产品4.民间药: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5.民间药:我国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多数均有各自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以指导用药6.道地药材: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比较集中,栽培历史比较悠久,再拍技术和加工技术比较独特,质量和疗效较其他产区同种药材好,且为世人所认可的药材7.中药区划: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影响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揭示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按区内相似性和国际差异性划分不同级别的中药区明确各区开发中药资源和发展中药生产的优势及其地域性特点,提出生产发展和建设途径8.中药资源的品质:指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用于医疗保健和护理等用途的药用部位及其所含药用成分的性质与质量9.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11.中药资源总经济价值分为两个部分:①使用价值(分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无价值)是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时候,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②非使用价值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12.中药资源的产品开发利用:指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开发而成的中药产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及其他中药产品和保健品13.功能食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在天然食物中加入卫生部颁发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可食用药材,经过特异加工而成的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14.自然保护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包括陆地和水域,采取有效措施就地保护现有状态是该区自然资源得以永久或较长时间保护,免受破坏而划定的特殊区域15.中药资源保护:指保护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药用动植物的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动植物种16.绝灭种:一个物种在野外50年没有肯定发现,表示该类群确实已经灭绝17.濒危种:绵连绝灭危险,如果致危因素继续存在它们可能就可能不能生存18.稀有种:在全世界总数量很少,但现尚不属于濒危种、易危种的类群,这些类群常分布在有限的地理区域或栖息地,或者稀疏地分布在更为广阔的范围19.盖度:植物覆盖在地面的程度,以百分数来统计20.单株产量:一株植物药用部位的平均产量21.药用植物的生物量:某一地区某种药用植物的总量,包括药用部分和非要用部分22.药材蕴藏量: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中药资源的自然蓄满量23.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药用部位(如根、根茎、全草、叶、果实或种子)的平均产量(g/株)24.年允收量:指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久利用的采收量25.投影盖度:一种植物在一定的土壤表面所形成的覆盖面积的比例26.样方调查:在选取的样地内根据调查的目的、对象设置样方,对样方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27.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总称28.植被: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总称29.三向地带性:一方面沿纬度方向呈带状发生有规律更替称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经度地带性。
《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二、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三、自然资源的几大基本属性四、自然资源的主要价值五、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则六、中药的概念及其来源七、中药资源的概念及其属性(十大属性)八、中药资源的主要作用九、中药资源学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和任务第二章中药资源的物质构成及分类一、目前我国中药资源种类数量,其中植、动、矿物类中药各自的数量二、民族药、民间药中草药的概念三、按生产特点和来源划分的中药资源类别第三章我国的中药资源一、积温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二、降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三、中国有哪几个温度带四、一般土壤的比重值五、我国的植被有哪几种类型六、中药区划的定义、目的与任务七、中药区划的基本原则八、中药区划的命名方法(包括一级区划、二级区划)九、我国中药区划的数量(一级区多少个、二级区多少个)十、地道药材的概念十一、地道药材的基本特征十二、形成地道药材的原因(条件)十三、四大怀药、浙八味、四大皖药、四大南药各包括哪些药材十四、关药、北药、西药、南药的定义十五、我国各省(区)分布的主要地道药材的种类第四章中药资源调查一、中药资源调查分为哪几类二、野外调查的工作技术方法三、各类植物样方的大小,样方的个数最少不能少于30个四、资源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五、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六、如何估算药材的蕴藏量七、什么是“3S技术”第五章中药资源化学一、初生代谢途径、初生代谢、次生代谢、次生代谢物的定义二、各类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途径三、各类化学成分的主要分布特征第六章中药资源评价一、什么是中药资源评价二、中药资源质量的概念三、药用生物资源质量的特征四、影响药物生物资源质量的因素五、中药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六、中药资源各项评价内容的评价方法第七章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一、中药新资源的概念二、中药新资源寻找的主要途径三、有哪些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四、中药资源有哪些综合利用第八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一、什么叫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种质资源的概念三、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哪些策略四、珍惜濒危药用生物的致危因素五、灭绝、濒危物种的标准六、《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中国珍惜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别将我国生物划分为哪几个保护等级七、药用生物资源的主要保护途径八、药用生物的更新有哪两种类型?各自的更新方式是什么九、何谓药用生物资源的人工抚育十、药用生物资源的更新包括哪些层面?(即哪几种更新)十一、最小生存种群的概念十二、最佳利用量的概念十三、何谓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十四、GAP颁布与实施的时间十五、中药材GAP基地土壤、水质、大气质量各执行什么标准十六、如何确定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十七、施肥的原则是什么十八、对农药的使用有何要求十九、如何控制中药材农残、重金属的超标二十、试述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九章中药资源管理一、我国目前有多少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二、中药资源信息收集有哪些途径三、中药资源信息收集有哪些方法四、解放后我国共进行了几次中药资源普查?各次普查取得了什么大的成果?五、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作用和范围六、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有哪几种形式七、我国在中药资源管理方面发不了哪些相关文件。
中药资源学复习重点(湖医药学院)一.名词解释1.传统中药: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以传统中医药理论阐述药理药效和指导临床用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加工炮制方法及使用形式的天然药物和人工加工产品。
2.道地药材:通常将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比较集中,栽培历史较悠久,栽培技术比较独特,质量和疗效较其他产区的同种药材好且为世人所认可的药材。
3.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药用部位的平均产量。
4.功能食品: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在天然食物中加入卫生部颁发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可食用药材,经过特意加工而成的适宜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而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5.盖度:植物覆盖在地面的程度,以百分数来统计。
6.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
7.民间药:是指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其应用地区局限,缺少医药理论指导及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8.民族药:指除我国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多数具有各自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以指导用药。
9.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他们与生态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10.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1.药膳:在传统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烹饪出食疗、食治、食补的佳肴。
12.一级:濒危灭绝状态的珍贵野生药材物种。
13.二级: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
杜仲、人参。
14.三级:资源严重减少和主要常有野生药材物种。
刺五加。
15.遗传多样性:其广义概念是指地球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概念是指种内或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16.郁蔽度:是指乔木郁蔽天空的程度。
如该样地树冠盖度为80%,其郁蔽度为0.8度。
药用植物在群落中分布的密度盖度,植物覆盖在地面的程度以百分数来统计。
17.植物种群:指在一定地段上具有一定种类组成,层片结构和外貌,以及植物之间有一定互相关系的植被。
18.最大植物产量:保证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集的最大产量。
19.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异地空间范围内,包括陆地和水域采取有效措施就地保持现有状态,使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以永久或者较长时期的地保护,免受破坏而制定的特殊区域。
20.中药资源区: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蕴藏量的总和。
21.中药资源学:指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式、蕴藏量、品质、保护盒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动态规律,更合理的开发中药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不断提供优质优量的中药材原料。
22.中药资源保护:指保护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与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药用动植物的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的药用动植物物种。
23.中药材替代品:指在特定条件下,当正品中药材严重缺货无法获得时,经有关部门特许,更换其他药效相同或非常相近似的品种替代用之。
如犀牛角用水牛角,虎骨用豹骨。
24.中药区划: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影响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特点,揭示中药资源和发展中药生产的区域分布规律,按区内相似性和区级差异性划分不同级别的中药区,明确各区开发中药资源和发展中药生产的优势及其他地域性特点,提出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二.填空和选择1.我国地势总特点: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可分为3级阶梯。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东部地区季风性显著,西北地区大陆性强烈,温度和降水变化大。
2.阳性植物:甘草、麻黄、地黄、黄芩、红花、芍药。
阴性植物:人参、黄连、三七、西洋参、天南星、细辛、半夏。
耐阴植物:桔梗、天门冬、麦冬。
人参适宜温度为23度,西洋参15—18度。
3.北方钙土:甘草、枸杞、麻黄、苦豆子。
盐碱地:罗布麻。
酸性:肉桂、黄连、槟榔。
碱性:甘草、枸杞。
4.按社会属性分:中药、民间药和民族药。
(藏药: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用药体系。
蒙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洗去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古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民族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维药: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长,并受到中医药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惯用芳香性,性峻毒烈的药物。
傣药壮药:发展中未形成完整体系,处于民族要与民间药交融状态,动物药应用较为普遍,善于解毒且解毒范围较广,蛇药)5.按其来源的自然属性: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和药用植物。
(1)藻类:海带、昆布(2)菌类:冬虫夏草(3)地衣类:地茶(4)苔藓类:地钱、葫芦藓(5)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松科、麻黄;被子植物:菊科、豆科、毛茛科、唇形科、蔷薇科。
6.道地药材成因:(1)优良的遗传物种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2)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外在条件(3)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可靠保证(4)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是形成道地药材的思想基础。
7.道地药材的特征:(1)道地药材具有明确的地理性(2)道地药材具有特有的质量标准(3)道地药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4)道地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8.山东道地药材:阿胶、山楂、大枣、金银花、蝉蜕、北沙参、丹参、蟾酥、全蝎、珊瑚菜。
9.植被:是指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10.植被类型主要有森林(针叶林和针阔叶林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和沼泽。
11.物种多样性: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
12.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特定区域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3.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
14.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5.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的药用动物18种,其中属于一级保护的有虎、豹、赛加羚羊、梅花鹿4种,属于二级保护的14种,如马鹿、林麝、马麝、黑熊、乌梢蛇、银环蛇、棕熊、穿山甲、中华大蟾蜍、黑框蟾蜍酥、中国林蛙、五步蛇、蛤蚧等16.植物二级:甘草、胀果甘草、杜仲、黄皮树、厚朴、人参。
17.“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浙八味”白芍、白术、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温郁冬笕、麦冬。
三.问答题1.中药资源的特征:(1)中药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2)可再生资源是中药资源的主体(3)中药资源与多种资源并存(4)中药资源具有多用性(5)中药资源具有可解体性(6)中药资源具有国际性。
2.我国的气候3.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4.药用植物与气候(一)药用植物与光照太阳光能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植物来一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1)根据对光照条件的需求可将植物分为阳性、阴性、耐阴类。
(2)阳性植物需要在直射光或强光的环境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阳性植物的光补偿点较高,自然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若缺乏阳光则植株生长发育不良。
如甘草、麻黄、地黄、黄芩、黄芪、红花、芍药等。
阴性植物需要散射光或者较弱的光照环境,光补偿点低。
如人参、黄连、三七、西洋参、天南星、细辛、半夏等。
耐阴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介于二者之间,在光照良好的条件下或稍有隐蔽的条件下都可以正常的生长,如桔梗、天门冬、麦冬。
(2)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映具有一定差异。
许多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对日照时间长短有显著地相关性。
(3)光照条件对中药材药用成分含量也具有显著影响。
(二)药用植物与温度(1)药用生物的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必须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才能进行,温度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性等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调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从而也影响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2)温度与药用植物分布也有很大关系,不同的药用植物类群,在地球上形成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温度条件密切相关(3)温度也可影响植物体内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
(三)药用植物与水分(1)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水是植物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质,大多数来自土壤水溶液(2)水分是限制植物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3)水分的供应状态最某些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影响5.中药资源与土壤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质地、酸碱度、水分状态和肥力水平等均与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也对药材的产量具有一定影响(1)不同土壤类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2)土壤酸碱度:土壤的化学成分和土壤生物对某些药用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作用(3)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分状态,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种类含量和比例,施肥等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要用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有一定作用。
6.中药资源与地貌和植被(1)地形地貌对中药资源虽不产生直接影响,但能制约光照,温度,水分等自然因素,所以对药用植物或要用动物仍起决定性作用(2)不同植被分布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均有一定的差异,从而生长分布着不同生长习性的植物种类7.民间药的特点:较强的地域性;较好的疗效;较强的生命力;发掘的新药潜力大。
8.三向地带性学说: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结合起来,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地区植被种类和分布基本特点9.三大地域分布特征: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明显;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明显;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明显。
气候特征: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10.七个自然地区(1)东北寒温带、温带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温润而短促,春季多大风,秋季风速较春季小,降水集中在夏季“关药”人参、黄檗、五味子、细辛、黄花刺五加桔梗党参鹿茸等(2)华北暖温带区温暖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气温较高而多雨,冬季较长,气温冷而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天高气爽,天短,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区,但集中从沿海向西北方向递减,年平均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
北药西药怀药淮药(3)华中亚热带温度适宜,雨热同季,对喜温好湿的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
气温由北向南递增浙药部分南药(4)西南亚热带区一定的大陆性气候,多数地方春气气温略高于秋季川广云贵道地药材(5)华南热带亚热带区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冬暖夏长,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量全国之冠“南药”阳春砂仁缩砂蜜肉桂儿茶(6)西北干旱区中温带至暖温带,远离海洋降水量自沿海至内陆递减。
形成干旱特征。
甘草占全国九成,麻黄八成(7)青藏高寒区地势高气压低,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多大风,干湿季节分明,寒冷干燥,气候条件较为严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