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 格式:ppt
- 大小:6.00 MB
- 文档页数:37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所有者、企业,事实上包括任何参与经济运行的个人和法人。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总量,诸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学就是关于有限性的,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
重要概念包括权衡取舍,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既关注实证问题,也关注规范问题.实证问题主要是解释和预测,而规范问题关注的是“应该如何"引号的问题。
独立的经济单位按功能可分为买者和卖者。
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的集合,通过他们实际或潜在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一种或多种商品的价格。
行业是指出售相同或紧密相关产品的厂商的集合。
套利是指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即有许多买者和卖者的市场,没有任何买者和卖者能够影响价格。
卡特尔是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群体.市场价格,竞争性市场中通行的价格。
市场范围,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
名义价格,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绝对价格.实际价格,一种按照总体价格指标衡量的价格,这是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价格。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半成品和批发品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供给曲线,描绘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的变动表示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示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的两种商品。
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的两种商品。
均衡或市场出清价格,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市场机制,自由市场中价格不断变动直到市场出清的趋势。
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形.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形.弹性,某一变量变动1%所引起的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第一章绪论1、实证分析实证经济学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
2、规范分析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1)价值判断——规范分析设立评判标准,对结果好坏做出判断;实证分析只描述经济运行过程,不做出好坏的判断。
(2)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研究“是什么”(3)是否具有客观性——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结论受价值判断影响;实证分析有客观性。
联系: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以规范分析为指导;实证分析的结果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最终目的,规范分析的结论是实证分析的出发点。
3、经济学分析方法静态分析: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
例:均衡价格决定模型。
比较静态分析:考察当原有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的位置。
例:均衡价格决定模型,外生变量变化引起供给或需求曲线移动。
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例:蛛网模型。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1、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表示在一定时期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引起该商品需求变化的百分比。
决定因素:需求曲线斜率、价格、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沿曲线变化。
收入弹性系数分类:影响因素:商品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的比重、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个⼈需求和市场需求【圣才出品】第4章个⼈需求和市场需求4.1课后复习题详解1.说明下⾯各项中每⼀对之间的区别:(1)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2)个⼈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3)恩格尔曲线与需求曲线;(4)收⼊效应与替代效应。
答:(1)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区别表现为:①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种商品的价格⽔平和消费者收⼊⽔平不变时,另⼀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组成的轨迹。
需求曲线是指在保持收⼊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对应的消费数量变动的轨迹。
②从图像上看,价格—消费曲线的横轴和纵轴都是商品数量;⽽需求曲线的横轴是商品数量,纵轴是价格。
(2)个⼈需求曲线是表明某⼀个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表明整个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函数关系的曲线。
通过将个⼈需求曲线进⾏⽔平加总可以得出市场需求曲线。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所表⽰的需求量的主体不同,个⼈需求曲线的主体是某⼀个消费者,市场需求曲线的主体是整个消费群体。
另外,两条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3)需求曲线是在保持收⼊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表明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某⼀商品的需求数量的⼀条曲线。
⽽恩格尔曲线是在保持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种商品的消费量与收⼊联系起来的⼀条曲线。
(4)替代效应衡量了当效⽤⽔平保持不变时,由于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变动⽽导致的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化。
收⼊效应衡量了当商品相对价格保持不变时,由于购买⼒的变化(由⼀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导致的对⼀种商品消费量的变化。
2.假定某⼈打算在⾷物和⾐服这两种商品上花费他(或她)的全部预算。
两种商品是否可能都为劣质商品?请说明原因。
答:如果消费者不储蓄,且消费者的偏好满⾜“越多越好”的假定,则两种商品不可能均为劣质品。
其原因为:如果某⼈仅消费⾷物和⾐服,假定此⼈没有储蓄,则任何增加的收⼊将要么花费在⾷物上,要么花费在⾐服上。
第四章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第4章依赖于第3章两个很重要的观点:价格影响和收入导致预算线的变动,以及如何判断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本章涉及到衍生出的汇成图表的价格和收入的变动引起的个人需求的变动,来判断当价格发生变化时的收入和替代效应,衍生出市场需求,需求弹性以及消费者剩余。
这些内容都是理解在第9章和第三、四大部分讨论市场缺陷中对需求供给分析应用中很重要的内容。
学生在这一章所掌握的分析工具对第14章分析供给需求因素都很重要。
在讨论需求的起源时,复习一下预算线在价格发生变动时是如何旋转的,并且旋转后的物品数量有多理想。
一旦学生理解了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他们就能画出价格消费轨迹,和个人需求曲线。
提醒学生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时衡量边际消费收益的另一个尺度。
收入和替代效应对学生来说通常都比较难理解,他们经常对于在图形上辨认是哪种效应感到很困难。
强调替代效应是表示在改变相关价格时变动一部分需求(是预算线的旋转),而收入效应是说改变购买力时对一部分需求的改变(是预算线的移动)。
正常物品和劣等物品的区别在于判断收入效应的方向。
你可以说明如果物品为劣等商品并且收入效应非正常的大(吉芬商品)时,需求曲线只能斜向上。
多举例比较有好处。
你甚至可以忽略这一课题,如果你没有花太多时间来准备的话。
劳动力空余的选择问题和派生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能比较好的解释收入和替代效(第14章)。
把个人需求曲线汇总到一起,突出这是等同于个人需求曲线的总和。
为了得到市场需求曲线,你必须要求从P=f(q)的形式再变成Q=f(P)的形式。
这种有转折的求市场需求曲线对学生来讲是新的。
强调这个是因为在所有的价格上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在市场上。
弹性的内容在此被重新介绍并详述。
尤其是对弹性与收入,点弹性和弧弹性的关系做了解释。
许多学生发现弹性这部分内容比较神奇但是又很令人疑惑。
要指出这仅仅是比曲线斜率更精确的测量价格变化时需求数量的变化,因为它是无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