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灌溉渠道流量确定和设计(3)
- 格式:pptx
- 大小:215.84 KB
- 文档页数:27
1、干渠长度及控制灌溉面积渠道支1支2支3支4合计干渠长度 1.88km 4.25km 4.38km 3.75km 14.26km长度 4.5km 4.2km 4.6km 5.3km 18.6km毛面积 1.6万亩 2.9万亩 3.1万亩3.4万亩11万亩灌溉面积 1.28万亩 2.32万亩 2.48万亩 2.72万亩8.8万亩2、渠道工作制度渠道工作制度采用轮灌方式,并采用集中编组,12条斗渠每6条一组,18条农渠每9条一组。
(见图)3、典型支渠设计流量推算取支3为典型支渠道。
由修正后的灌水率图得q设=0.75m3/(s·万亩) (1)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支3渠田间净流量Q支3田净=A3×q设=2.48×0.75=1.860m3/s因为斗农分两组轮灌,同时工作的斗渠有6条,同时工作的农渠有9条所以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Q农田净=Q农田净/(n×k)=1.860/54=0.0344m3/s取田间水利用系数ηf=0.95,则农渠净流量为:Q农净=Q农田净/ηf=0.0363m3/s灌区土壤为中粘壤土,查表得土壤透水性参数:A=1.9、m=0.4。
据此可计算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农=A/(100×Q农净m)=1.9/(100×0.03630.4)=0.0716 农渠毛流量Q农毛=Q农净(1+σ农×L农)=0.0363×(1+0.0716×0.463)=0.0375 m3/s (2)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因为一条斗渠内同时工作的农渠有9条,所以斗渠的净流量为:Q 斗净=9×Q 农毛=9×0.0375=0.3375 m 3/s农渠分两组轮灌,各组要求斗渠供给的净流量相等。
斗渠平均工作长度取L 斗=1.34km斗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斗=A/(100×Q 斗净m )=1.9/(100×0.33750.4)=0.0293斗渠毛流量为:Q 斗毛=Q 斗净(1+σ斗×L 斗)=0.3375×(1+0.0293×1.34)=0.3508 m 3/s (3)计算支3渠的设计流量 斗渠也分两组轮灌。
附录C项目设计有关公式C1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正常流量——设计典型年内的灌水高峰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流量。
该项为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加大流量——为满足特殊情况(如改变灌溉作物种植比例,扩大灌溉面积,或遇到特大旱情等),短时内加大输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设计流量。
通常是根据正常流量,适当选择加大百分数来确定,该项指标为设计渠顶高程的依据。
最小流量——在河流水源不足,种植面积减小,或给灌水定额较小的作物供水时,出现渠道最小流量。
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级渠道水位的控制条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积。
C1.1选择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时供水的下级渠道(斗、农)数目。
C1.2确定支渠及农渠应送至田间的净流量:Q bfn=ωb·q n………………………(C1)式中:Q bnt——支渠配给田间的净流量,m3/s;ωb_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q n——灌水模数(m3/s/万亩)。
Q ln==Q bfn/n·k·n f……………………(C2)式中:Q ln——农渠净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n f——田间水利用系数。
C1.3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农渠毛流量:Q LG=Q ln+S1·L1……………(C3)式中:Q LG——农渠毛流量,m3/s;Q ln——农渠净流量,m3/s;S1——农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1——农渠平均灌水长度取1/2的农渠长度,km。
斗渠的毛流量:Q dG=k·Q LG+S a·L a…………(C4)式中:Q dG——斗渠毛流量,m3/s;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S a——斗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a——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长度,km支渠的毛流量:O bG=n·Q dG+S b·L b…………(C5)式中:O bG——支渠的毛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S b——支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b——支渠的工作长度,km。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要点一、确定农田灌溉的需水量农田灌溉的需水量是根据农作物的生育期、蒸散发量、土壤含水量等要素来确定的。
可以借助气象数据、历史降水量等资料进行推算,也可以通过现场观测和实测来确定农田的蒸散发量和作物需水量。
二、获取灌溉区域的径流量灌溉区域的径流量是指从灌溉源头进入灌溉区域的水量。
在设计灌溉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灌溉区域的日降雨量、径流系数以及降雨频率等因素,结合灌溉水源的水量供应能力,对灌溉区域的径流量进行估算和计算。
三、确定灌溉渠道的长度和高差灌溉渠道的长度和高差决定了渠道中水流的速度和流量。
在设计灌溉渠道时,需要根据灌溉渠道的起点和终点的高程以及地形地势等因素,确定渠道的长度和高差。
渠道的长度和高差对渠道的水流速度和流量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精确计算和确定。
四、选择合适的渠道断面形状和尺寸在确定了灌溉渠道的长度和高差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渠道断面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渠道断面形状有矩形、梯形、圆形等,选择合适的断面形状和尺寸可以使得渠道的流量损失最小化,提高灌溉效果。
五、根据流量公式计算设计流量在确定了灌溉区域的需水量、灌溉区域的径流量、渠道的长度和高差以及渠道的断面形状和尺寸之后,可以根据相应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设计流量。
常用的流量计算公式有曼宁公式、切伦科夫斯基公式等。
六、进行工程量估算和调整在计算出设计流量之后,还需要进行工程量估算和调整。
根据设计流量、水源供应能力、灌溉渠道的尺寸等因素,对灌溉系统的工程量进行估算和调整,确保工程量满足实际需求。
总结起来,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的要点包括确定农田灌溉的需水量、获取灌溉区域的径流量、确定灌溉渠道的长度和高差、选择合适的渠道断面形状和尺寸、根据流量公式计算设计流量以及进行工程量估算和调整。
这些要点是设计灌溉渠道及其配套设施的基础,决定了灌溉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