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2版余永宁 (5)
- 格式:ppt
- 大小:37.76 MB
- 文档页数:70
一:大纲分析: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金属学》复习大纲(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一、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1.原子间的键合1)金属键, 2)离子键, 3)共价键2.晶体学基础1)空间点阵, 2)晶系及布喇菲点阵, 3)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3.金属的晶体结构1)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2)原子的堆垛方式,3)晶体结构中的间隙,4)晶体缺陷4.合金相结构1)置换固溶体,2)间隙固溶体,3)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4)中间相5.晶体缺陷1)点缺陷, 2)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面缺陷二、金属与合金的凝固1.金属凝固的热力学条件2.形核1)均匀形核,2)非均匀形核3.晶体生长1)液-固界面的微观结构,2)金属与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态,3)成分过冷4.凝固宏观组织与缺陷三、金属与合金中的扩散1.扩散机制2.扩散第一定律3.扩散第二定律4.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四、二元相图1.合金的相平衡条件2.相律3.相图的热力学基础4.二元相图的类型与分析五、金属与合金的塑性变形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1)滑移,2)临界分切应力,3)孪生,4)纽折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1)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2)晶界的影响,3.塑性变形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1)屈服现象,2)应力-应变曲线及加工硬化现象,3)形变织构等六、回复和再结晶1.回复和再结晶的基本概念2.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变化3.再结晶动力学4.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5.晶粒正常长大和二次再结晶七、铁碳相图与铁碳合金1.铁碳相图2.铁碳合金3.铁碳合金在缓慢冷却时组织转变八、固态相变1.固态相变的基本特点2.固态相变的分类3.扩散型相变1)合金脱溶,2)共析转变,3)调幅分解4.非扩散型相变参考书:1.金属学(修订版), 宋维锡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2.材料科学基础, 余永宁主编, 高等教育出出版社,2006;3.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 胡赓祥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出版社,2006;4.任何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学》或《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参考书。
《材料科学基础2》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24036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2 [5E]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Science 2学分:2. 5学时:4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1 [无]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闭卷考试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Ll]无机材料学基础,张其土,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3]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内容概述: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涉及面广的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开设前所必须学的课程。
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材料的结构、物性和化学反应的规律及其相互的联系,为今后从事夏杂的技术工作和开发新型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which is highly theoretical, and almost involves all the sides of materials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one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organic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us it is set to be taught before other specialized courses. It aims at allowing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terials compositions,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and to establish a good theoretical base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in the future.《材料科学基础2》[无]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4036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2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2学分:2. 5学时:4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1 [无]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材方向、陶瓷与耐火材料方向)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涉及面广的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开设前所必须学的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2 [料]》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34019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B2∕Fundamental of Material Science B2学分:3学时:48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议修读学期:5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1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课程考核成绩采用平时成绩+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平时成绩考核采用考勤、作业和课堂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期终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80%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胡廉祥、蔡南、戎咏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1.材料科学基础,余永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William D. Callister, David G. Rethwisch, 2012 内容概述:材料科学基础2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为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单组元相图及纯金属的凝固,二元相图,三元相图以及材料的亚稳态和功能特性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固体材料变形的基本方式、金属及合金强化机理;掌握结晶的基本过程、热力学条件、形核及长大规律、凝固理论的应用;掌握相图的基本知识,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分析与使用方法,熟练应用铁碳相图;掌握三元相图类型、分析方法、等温截面、变温截面等。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The contents of Fundamental of Material Science 2are the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aterials, single phase diagram and pure metals solidification, two phases diagram, three phases diagram, the metastable phase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s, etc. By studying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deformation methods of materials,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metals and alloys, the basic processing of crystallization, thermodynamic of crystallization,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crystal,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ification theory, the basicknowledge of phase diagram, the basic types of two phases diagram, the application of Fe-C phase diagram, the analysis of three phases diagram, isothermal section and variable section. This course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courses.《材料科学基础2[料]》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34019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B2∕Fundamental of Material Science B2学分:3学时:48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议修读学期:5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1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和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物质的基本特性和相互作用,对于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书《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旨在系统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一本全面而深入的参考书籍。
第一章从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入手,介绍了材料科学的研究对象、基本特征以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通过对材料科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科学的学科内涵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材料的性能直接受其结构的影响,因此了解材料的结构对于预测和改善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本章详细介绍了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等方面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基础知识。
第三章涉及了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材料的制备方法、加工工艺以及相关的材料表征技术,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的知识基础。
第四章讨论了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评价。
材料的性能测试是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材料性能的测试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材料的特性和应用潜力。
本章详细介绍了材料性能测试的方法、技术以及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的知识基础。
第五章介绍了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材料的应用是材料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本章主要介绍了材料在工程技术、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材料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材料科学基础的系统介绍,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一本全面而深入的参考书籍。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学习和研究材料科学的重要工具,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章晶体缺陷P2问题空位形成应该遵循物质守恒,即内部原子跑到表面上。
空位形成整体是膨胀过程,但具体机制较复杂。
一方面,缺少了原子会造成整体收缩;另一方面,跑到表面的原子使体积增加,综合效果是形成一个空位导致半个原子体积的增加。
相关问题有:1.如果测量产生空位的晶体,其点阵常数是增大还是缩小?2.将点阵常数测量结果与晶体整体膨胀的事实做对比,能够发现什么与空位浓度相关的规律?提示:由简到繁是惯用的方法,故可以考虑一维晶体。
答:①增大②随着晶体整体膨胀的增加,空位浓度增加。
-——详见潘金生《材料科学基础》P213空位的测量问题溶质原子尽管造成局部的排列偏离,但并不把它算为点缺陷,为什么?答:由对“置换原子”与“空位”的比较及“间隙溶质”与“自间隙原子”的比较可知,溶质原子的加入所产生的对于标准态的偏离比较小,因此不把它算为点缺陷。
问题图2-2中的置换原子(黑色)的尺寸画得有些随意。
假定(b)图中黑原子半径比白的小5%,而(c)图中大5%,问那种情况下基体内的应变能更大些?为什么?答:(b)图中应变能更大。
①(a)图中,周围白原子点阵常数变大,呈现拉伸状态。
(b)图中,周围白原子点阵常数变小,呈现压缩状态。
②由右结合能的图像可知,在平衡位置r0左右,曲线并非对称。
产生相同的形变,压缩引起的应变能更大。
所以(b)图中应变能更大。
P4问题Al2O3溶入MgO(具有NaCl结构)中,形成的非禀性点缺陷在正离子的位置,还是相反?答:Al 2O 3溶入MgO 晶体,由于Al 离子是+3价,,而Mg 离子是+2价,所以当两个铝离子取代两个镁离子的位置后,附近的一个镁离子必须空出,形成的非禀性点缺陷在正离子的位置。
问题 图2-3(a)的画法有些问题。
更好的画法是将图中的大小方块画在一起,即正负离子空位成对出现(参见余永宁“材料科学基础”图6-5)。
为什么成对的画法更好些?答:因为①正、负电中心成对出现的时候,可以抵消一点局部电中性的无法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