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课后答案-3章
- 格式:doc
- 大小:253.50 KB
- 文档页数:1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作业习题解答第一章 概 论1.1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解: 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1.4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1.5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2369.0105.19102.22102422=⨯⨯⨯==--∝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15.192369.012369.0/1/222=+=+=+=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1.6 解: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4800=⨯。
作业习题解答第一章 概 论1.1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解: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1.4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1.5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2369.0105.19102.22102422=⨯⨯⨯==--∝O p p M Hb O COHb ,COHb 饱和度%15.192369.012369.0/1/222=+=+=+=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1.6 解: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480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作业习题解答第一章 概 论1.1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解: 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1.4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1.5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2369.0105.19102.22102422=⨯⨯⨯==--∝O p p M Hb O COHb ,COHb 饱和度%15.192369.012369.0/1/222=+=+=+=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1.6 解: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4800=⨯。
1.噪声的特点①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②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③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一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④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2.噪声的控制途径①从声源上降低噪声②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③在接收点进行防护。
3.振动污染特点(主观性、局限性、瞬时性)4.辐射防护原则①辐射实践正当性②辐射防护最优化③个人剂量当量的限值。
5.放射性废物的特点(长期危害性、处理难度大、处理技术复杂)6.水体热污染的防治①减少废热入水②废热综合利用③加强管理。
7.热岛效应的成因:白天,在太阳辐射下构筑物表面迅速升温,积蓄大量热能并传递给周围大气,夜晚又向空气中辐射热量,使近地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形成城市热岛。
另外,由于建筑密集,“天穹可见度”低,地面长波辐射在建筑物表面多次反射,使得向宇宙空间散失的热量大大减少,日落后降温也很缓慢。
引起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主要为城市下垫面和大气成分的变化以及人为热释放。
8.热岛效应的防治①增加自然下垫面的比例,大力发展城市绿化,营造各种“城市绿岛”是防治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②加强工业整治及机动车尾气治理,限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城市大气组成的影响③要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发展清洁燃料、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向环境中排放人为热④通过开发使用反射率高、吸热率低、隔热性能好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控制人口数量,增加人工湿地,加强屋顶和墙壁绿化,建设城市“通风道”,以及完善环境监察制度等。
9.温室效应加剧原因①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②植被破坏,温室气体吸纳量降低。
10.温室效应的防治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②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③适应气候变化。
1.A声级评价对象连续稳态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非稳态噪声),昼夜等效声级(区域环境噪声)。
2.热污染分为水体热污染和大气热污染。
3.放射性废物分类:高效长寿命、中放长寿命、低放长寿命、中放短寿命和低放短寿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作业习题解答第一章 概 论1.1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解: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1.4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1.5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2369.0105.19102.22102422=⨯⨯⨯==--∝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15.192369.012369.0/1/222=+=+=+=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1.6 解: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4800=⨯。
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解: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六章除尘装置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第一章 概 论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解: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六章除尘装置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第一章 概 论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解:1)ρ(g/m 3N)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第三版) 主编:郝吉明 马广大 王书肖目录第一章 概 论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 除尘装置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八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十章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十一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第一章 概 论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解: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N)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第一章概论习题P181.5 废气流量为1000 m3N/s,SO2的体积分数为1.6×10-4,试确定:①SO2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②每天的SO2排放量(kg/d)。
解:①SO2的浓度=1。
6×102×64/22.4=457 mg/m3②457 mg/ m3×1000 m3N/s×3600×24=39484。
8kg/d1.6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约为500cm3,假定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为200 ug/m3,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内的颗粒物质量.已知该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降系数为0。
12。
解:500cm3×15×60=450000 cm3=0。
45 m30.45 m3×200 ug/m3×0。
12=10。
8ug1。
7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2、NO2、CO三种污染物的日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SO2、NO2、CO《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日均浓度二级标准分别为0。
15、0。
12、4.0 mg/m30。
15 mg/m3=0.15×22。
4/64=0。
0525ppm=5.25×10—80.12 mg/m3=0。
12×22。
4/46=0。
0584ppm=5。
84×10-84。
0 mg/m3=4。
0×22.4/28=3.20ppm=3。
2×10—61.8在某市中心区的道路两侧监测点测定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 5。
2×10—6(1小时值的日平均值)NO20。
03×10—6(1小时值的日平均值)SO22。
3×10—6(1小时值的日平均值)TSP0。
15 mg/m3(1小时值的日平均值)PM100.035 mg/m3(1小时值的日平均值)O30.03×10-6(1小时值的日平均值)试问哪些大气污染物超过我国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解:2.1 已知重油元素质量分数分析结果为:C:82。
大气污染课后答案-3章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3.1 一登山运动员在山脚处测得气压为1000 hPa ,登山到达某高度后又测得气压为500 hPa ,试问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向上爬了多少米? 解:由气体静力学方程式,大气中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可用下式描述:dP g dZρ=-⋅ (1)将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即有mPV RT M=可写为m PMV RTρ== (2)将(2)式带入(1),并整理,得到以下方程: dP gM dZ P RT =- 假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T 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
对上式进行积分得ln gMP Z C RT=-+ 即2211ln()P gM Z Z P RT =--(3)假设山脚下的气温为10。
C ,带入(3)式得:5009.80.029ln 10008.314283Z ⨯=-∆⨯ 得 5.7Z km ∆=即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向上爬了约5.7km 。
3.2 在铁塔上观测的气温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计算各层大气的气温直减率:105.1-γ,3010-γ,5030-γ,305.1-γ,505.1-γ,并判断各层大气稳定度。
高度 Z/m 1.5 10 30 50 气温 T/K 298297.8297.5297.3解:d m K z T γγ>=---=∆∆-=-100/35.25.1102988.297105.1,不稳定 d m K z T γγ>=---=∆∆-=-100/5.110308.2975.2973010,不稳定 d m K z T γγ>=---=∆∆-=-100/0.130505.2973.2975030,不稳定 d m K z T γγ>=---=∆∆-=-100/75.15.1302985.297305.1,不稳定 d m K z T γγ>=---=∆∆-=-100/44.15.1502983.297505.1,不稳定。
3.3 在气压为400 hPa 处,气块温度为230K 。
若气块绝热下降到气压为600 hPa 处,气块温度变为多少? 解:288.00101)(P PT T =,K P P T T 49.258)400600(230)(288.0288.00101===3.4 试用下列实测数据计算这一层大气的幂指数m 值。
高度 Z/m 10 20 30 40 50 风速u/m.s -13.03.53.94.24.5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80 (3-23),mZZu u )(11=,取对数得)lg(lg 11Z Zm u u =设yu u =1lg ,x ZZ=)lg(1,由实测数据得 x 0.301 0.477 0.602 0.699y0.0669 0.1139 0.1461 0.1761由excel 进行直线拟合,取截距为0,直线方程为:y=0.2442x 故m =0.2442。
3.5 某市郊区地面10m 高处的风速为2m/s ,估算50m 、100m 、200m 、300m 、400m 高度处在稳定度为B 、D 、F 时的风速,并以高度为纵坐标,风速为横坐标作出风速廓线图。
解:0.070.07110050()2() 2.24/10Z u u m s Z ==⨯=,0.070.072200100()2() 2.35/10Z uu m s Z ==⨯= 0.070.073300200()2() 2.47/10Z u u m s Z ==⨯=,0.070.074400300()2() 2.54/10Z u u m s Z ==⨯=0.070.075500400()2() 2.59/10Z u u m s Z ==⨯=。
稳定度D ,m=0.15s m Z Z u u /55.2)1050(2)(15.015.00101=⨯==,s m Z Z u u/82.2)10100(2)(15.015.00202=⨯==s m Z Z u u /13.3)10200(2)(15.015.00303=⨯==,s m Z Z u u /33.3)10300(2)(15.015.00404=⨯== s m Z Z u u /48.3)10400(2)(15.015.00505=⨯==。
稳定度F ,m=0.25s m Z Z u u /99.2)1050(2)(25.025.00101=⨯==,s m Z Z u u/56.3)10100(2)(25.025.00202=⨯==s m Z Z u u /23.4)10200(2)(25.025.00303=⨯==,s m Z Z u u /68.4)10300(2)(25.025.00404=⨯== s m Z Z u u /03.5)10400(2)(25.025.00505=⨯==风速廓线图略。
3.6 一个在30m 高度释放的探空气球,释放时记录的温度为11.0。
C ,气压为1023 hPa 。
释放后陆续发回相应的气温和气压记录如下表所给。
1)估算每一组数据发出的高度;2)以高度为纵坐标,以气温为横坐标,作出气温廓线图;3)判断各层大气的稳定情况。
测定位置2 3 4 5 6 7 8 9 10气温/。
C9.8 12.0 14.0 15.0 13.0 13.0 12.6 1.6 0.8 气压/hPa 1012 1000 988969909878850725700解:1)根据《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可得高度与压强的关系为dz RTgM P dP -= 将g=9.81m/s 2、M=0.029kg 、R=8.31J/(mol.K)代入上式得T PdPdz 21.29-=。
当t=11.0。
C ,气压为1023 hPa ;当t=9.8。
C ,气压为1012 hPa ,故P=(1023+1012)/2=1018Pa ,T=(11.0+9.8)/2=10.4。
C=283.4K ,dP=1012-1023=-11Pa 。
因此m m dz 894.28310181121.29=--=,z=119m 。
同理可计算其他测定位置高度,结果列表如下: 测定位置2 3 4 5 6 7 8 9 10气温/。
C 9.8 12.0 14.0 15.0 13.0 13.0 12.6 1.6 0.8 气压/hPa 1012 1000988969 909 878 85072570高度差/m 89 99 101163536290271 1299 281高度/m 119 218 319 482 1018 1307 1578 2877 31582)图略 3)dm K z T γγ>=---=∆∆-=---100/35.1898.911212121,不稳定;0100/22.299128.9323232<-=---=∆∆-=---m K z T γ,逆温;0100/98.11011412434343<-=---=∆∆-=---m K z T γ,逆温; 0100/61.01631514545454<-=---=∆∆-=---m K z T γ,逆温;dm K z T γγ<=---=∆∆-=---100/37.05361315656565,稳定;02901313767676=---=∆∆-=---z T γdm K z T γγ<=---=∆∆-=---100/15.02716.1213878787,稳定; dm K z T γγ<=---=∆∆-=---100/85.012996.16.12989898,稳定; dm K z T γγ<=---=∆∆-=---100/28.02818.06.1109109109,稳定。
3.7 用测得的地面气温和一定高度的气温数据,按平均温度梯度对大气稳定度进行分类。
测定编号1 2 3 4 5 6地面温度/。
C21.1 21.1 15.6 25.0 30.0 25.0 高度/m458 763 580 2000 500 700相应温度/。
C 26.7 15.6 8.9 5.020.0 28.0解:0100/22.14581.217.26111>=-=∆∆=m K z T G ,故011<-=G γ,逆温;m K z T G 100/72.07631.216.15222-=-=∆∆=,故dm K G γγ<=-=100/72.022,稳定;m K z T G 100/16.15806.159.8333-=-=∆∆=,故dm K G γγ>=-=100/16.133,不稳定;m K z T G 100/12000.250.5444-=-=∆∆=,故dm K G γγ>=-=100/144,不稳定;m K z T G 100/2500.300.20555-=-=∆∆=,故dm K G γγ>=-=100/255,不稳定;0100/43.0700.250.28666>=-=∆∆=m K z T G ,故066<-=G γ逆温。
3.8 确定题 3.7中所给的每种条件下的位温梯度。
解: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假设地面大气压强为1013hPa ,则由习题 3.1推导得到的公式2211ln()P gM Z Z P RT =--,代入已知数据(温度T 取两高度处的平均值)即458297314.8029.08.91013P ln2⨯⨯⨯=-,由此解得P 2=961hPa 。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72 (3-15)可分别计算地面处位温和给定高度处位温:K P T 293)10131000(1.294)1000(288.0288.0===地面地面地面θ,K P T 16.303)9611000(7.299)1000(288.0288.0111===θ,故位温梯度=m K 100/18.24580303293=-- 同理可计算得到其他数据的位温梯度,结果列表如下: 测定编号1 2 3 4 5 6地面温度/。
C 21.1 21.1 15.6 25.0 30.0 25.0 高度/m 458 763 580 2000 500 700相应温度/。
C 26.7 15.6 8.95.020.0 28.0位温梯度/ K/100m 2.220.27 -0.17 -0.02 -1.02 1.423.9 假如题3.7中各种高度处的气压相应为970、925、935、820、950、930 hPa ,确定地面上的位温。
解: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进行计算,由习题3.1推导得到的公式2211ln ()PgM Z Z P RT =--,设地面压强为P 1,代入数据得到:458297314.8029.08.9P 970ln 1⨯⨯⨯=-,解得P 1=1023h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