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守则
- 格式:docx
- 大小:12.10 KB
- 文档页数:1
一、总则为了确保微生物实验室的运行安全、规范,提高实验质量,保障实验人员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 实验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保卫、设备维护和实验材料的领取。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实验技能资格证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3.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着专用的实验服,佩戴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4.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5. 进入实验室前,必须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
6.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和会客。
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 实验室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 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并做好使用登记。
3. 贵重仪器设备由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
4. 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如有损坏,需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由经理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5. 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
四、试剂药品管理制度1. 实验室试剂药品应分类存放,标签清晰,避免混淆。
2. 试剂药品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回收,并做好记录。
3. 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应单独存放,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
4. 实验室内禁止随意混合、稀释试剂药品。
五、微生物样本管理制度1. 微生物样本应分类存放,标签清晰,避免混淆。
2. 实验室内禁止随意丢弃微生物样本,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3. 做好检样的登记、编号和记录,确保样本信息完整。
六、实验室环境管理制度1.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物品摆放整齐,试剂药品标签清晰。
2. 实验室内禁止乱扔垃圾,及时清理废弃物。
3. 实验室环境应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七、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1. 实验室废弃物应分类收集,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2. 有害废弃物应单独收集,并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医院微生物室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一、总则为了保障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及措施。
二、安全保卫制度1. 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对实验室内的所有设备、试剂、药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试剂药品储存安全。
2. 实验室每天开放工作前,必须由专人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实验室环境清洁卫生。
3. 实验室工作人员须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等,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4. 实验室内一切实验操作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能擅自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5. 实验室内不得饮食,不得携带随身物品,以免造成交叉污染。
6. 实验室内严禁打闹嬉戏,必须保持安静,确保实验操作顺利进行。
7.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禁止使用明火等易燃物品,确保实验室内无火灾隐患。
8. 实验室内不得擅自接触尖锐物品,如针头、刀片等,避免刺伤事故。
9. 实验室内如发生应急事件,必须按照应急处理流程进行处理,不得擅自处理。
10.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安全保卫措施1. 设立安全检查岗位,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身份核实和物品检查,确保不存在安全隐患。
2. 实验室内安装监控摄像头,对实验室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 实验室内设立安全监督岗位,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操作规范。
4. 实验室内设置紧急报警按钮,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即可快速报警求助,保障实验室安全。
5. 实验室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模拟紧急事件处理情况,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6. 实验室内安装安全门禁系统,对实验室的进出口进行限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实验室。
7. 实验室内设立安全巡查岗位,对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巡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8. 实验室内设立急救应急物资储备点,确保出现伤害或意外时,能够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旨在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并严格控制微生物实验过程中的风险与危害。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本制度,并严格依照实验室内部规定进行操作。
二、实验室安全守则1. 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实验手套、眼镜和口罩等。
在实验结束后,必须将个人防护装备在指定地点进行清洗和消毒。
2. 实验室内严禁食品和饮品,禁止吸烟和乱丢废弃物。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是每个人的责任。
3. 实验室内禁止私自进行实验和操作,只能进行经过审查和批准的科学研究。
未经批准的实验活动可能对实验室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4. 每次实验前都必须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发现问题或有隐患存在,应立即向主管人员报告,不得私自继续操作。
5. 所有的实验废液、废弃物和实验材料,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妥善保存。
不得私自倾倒或乱弃实验废料。
三、微生物实验操作规范1. 实验室内指定专门区域进行微生物实验操作,禁止在其他区域进行操作。
实验室人员在操作中应遵守操作规范,减少微生物的泄漏和扩散。
2. 所有的微生物实验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确保微生物不会对实验室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操作完毕后,应将生物安全柜内部彻底清洁并消毒。
3. 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实验台面的清洁和干燥。
不得留下任何有可能污染实验样品的物体或杂质。
4. 所有实验过程中用到的试剂和培养基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方法使用。
未经批准禁止私自更换试剂或改变操作步骤。
5. 所有培养菌种和微生物实验物品必须正确标识并妥善保存。
不得随意移动或变动培养物的位置。
四、事故应急管理1. 实验室内发生意外事故时,所有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实验活动,并及时向主管人员报告。
如有人员受伤,必须保证其安全并进行急救。
2. 实验室内突发火灾或有毒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报警装置,并迅速撤离。
严禁抢救个人物品,确保自身安全和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遵守微生物实验室安全规范,许多实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那么微生物实验室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一、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需更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二、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害、有毒、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等应按规定处理。
三、超净工作台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超净工作台前应先用75%的酒精擦拭双手,然后打开风机和日光灯;2、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器皿必须事先灭好菌;3、接种环和接种针在接种前必须经火焰灼烧至全部金属丝发红,接头处也必须严格灼烧;4、用完超净工作台,把带来的东西全部带走,用75%酒精擦拭整个工作台,关闭日光灯和风机,打开紫外灯进行消毒。
四、高压灭菌锅使用注意事项:1.灭菌前准备(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2.装放需要灭菌的物品应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
3.设备检查(1)检查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橡皮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2)检查压力表蒸气排尽时是否停留在零位,关好门和盖,通蒸气或加热后,观察是否漏气,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管道有无堵塞;(3)对有自动电子程序控制装置的灭菌器,使用前应检查规定的程序,是否符合于进行灭菌处理的要求。
4.灭菌完后处理灭菌完毕后需等压力表指针指向压力为0时再打开锅盖。
五、培养基配置注意事项1、培养基称量应严格按照配方的要求,并尽量控制称量误差;2、配制完成后调节培养基的PH值,必须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进行;3、琼脂条或琼脂糖应在调完PH值后再加入培养基,然后再进行灭菌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的布局和设计应考虑良好的微生物操作和安全.本质是最大程度的减少微生物菌种的交叉污染,微生物样本的处理环境也是重要,因为环境也能引起也污染的可能。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及染菌的微生物培养物处理程序,保证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意义重大。
一、员工安全操作规范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操作手册。
2、实验室安全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4、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5、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6、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二、高压灭菌锅的安全使用操作规范:1、堆放:将需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依次堆放在灭菌锅。
需灭菌物品外需黏上高压指示胶带以检验灭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2、加水:在锅体内注入生活用水,水位一定要超过电热管2厘米以上(不宜过多);连续使用时,每次操作前,必须补足上述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和意外发生。
3、密封:在每次使用高压锅前,都必须认真检查高压锅的出气伐和安全阀,确保其状态完好,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前不得使用高压灭菌锅.把堆放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锅体内,盖上锅盖并锁紧.4、加热灭菌:将灭菌器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正常输入,按下开始按纽电热管开始加热工作;灭菌期间工作人员需监视高压锅指示面板上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5、开盖:灭菌结束后,切勿立即将灭菌锅内的蒸汽排出,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位后,方可开启锅盖。
三、电炉使用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1、将盛有液体的玻璃容器(应垫石棉网)或不锈钢器皿置于电炉上,方可打开电炉加热。
2、电炉在使用过程中应有人在场,注意观察容器内液体加热情况,避免液体溢出,造成事故。
微生物学实验室学生守则
一、仪器的使用
1. 首次使用仪器时,需经过实验技术人员的同意,经过指导方能使用;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在每次使用仪器后,都要做好仪器使用情况记录。
开始使用时或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应及时向实验技术人员报告,不能自行拆卸修理。
3. 贵重、精密仪器要专人使用,需要时,请提前通知实验技术人员,待仪器调整后使用。
4. 要爱护仪器,使用中操作细心,防止溶液污染仪器,一旦污染,则及时处理;同时要作好自身防护工作,以免中毒。
二、安全管理
1. 出入实验室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离开实验室时要归还和办理交接手续。
2. 最后离开实验室者,要检查水、电是否关掉,禁止通宵(或无人)时使用蒸馏水器,注意高温、高压仪器的防火、防水安全。
3. 不能自行配制实验室的任何钥匙,需要时、须经实验室主任同意。
4. 实验室的任何实验器具、药品不得拿出实验室,使用完毕归还原来位置。
5. 禁止在实验室内吃入口食物等。
三、卫生管理
1. 要统一穿白色工作服,要注意实验室卫生,不得随意吐痰、乱扔废弃物。
2. 实验结束时要清洗和归放好有关的实验器皿,整理好周边卫生。
3. 要严格遵守卫生值日制,禁止吸烟、嬉闹,保持实验室安静。
二○○六年四月二十日。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保护实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规范实验室操作行为,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实验环境。
遵守本制度是实验室人员的基本义务和责任,任何人不得违反。
二、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和义务1. 实验室主任和实验人员均应全面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并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2. 实验室主任负责全面管理实验室工作,包括安排实验人员的工作任务、培训实验人员的安全常识和操作技术等。
3. 实验室主任有权对实验室内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责令相关人员停止操作并作出相应处理。
4. 实验室人员有义务按照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操作,发现安全隐患或问题应及时上报实验室主任,并按照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实验室安全措施1. 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保持清晰可见。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防护眼镜等。
3. 实验室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和安全器材,如紧急淋浴器、灭火器等。
这些设备和器材应保持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并进行维护。
4. 实验室内不得存放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不得存放不符合实验要求的药品和试剂。
5. 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和清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工作。
6. 实验室内不得进行未经批准的实验项目,不得越权操作。
四、实验室事故处理1. 任何实验室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确保事故不扩大,并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2. 实验室主任必须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事故报告和处理。
3. 受伤人员必须及时就医,实验室主任要积极协助受伤人员处理相关事宜。
五、实验室安全培训1. 实验室主任应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安全操作、事故应急处理、防护用品的使用等。
2. 新员工应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接受安全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试。
3. 实验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知识的复习和培训,始终保持安全意识。
六、违规处理1. 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违规行为,实验室主任将依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辞退等。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常规安全操作制度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2、进入实验室前应穿着专用的实验服,严禁穿便服进入实验室,尽量减少出入实验室的次数。
3、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4、严禁在工作区进行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等一切与实验无关的行为。
5、用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6、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尽可能少的产生气溶胶。
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8、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
9、制定有效的防鼠防虫措施。
二、特殊安全操作制度l、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在实验室内工作。
2、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3、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必须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4、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
5、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
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
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
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
6、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
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
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
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
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7、实验室入口处必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需要的免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一、生物安全管理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操作手册。
2、实验室安全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
实验室主管应当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了解这些要求。
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程(一)进入规定1、在处理危险度2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的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二)操作规范1、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2、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
严禁舔标签。
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4、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安全主管报告。
5、必须制订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
(三)人员防护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
手套用完摘除后必须洗手。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有喷溅的可能时,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的伤害,应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
4、在进行包装和运输时必须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5、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预防技术实验室中标本的安全操作实验室标本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当,会带来使相关人员感染的危险。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一、实验室人员管理2.实验室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病原菌的检测。
3.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时间应符合标准,严禁加班和擅自进出实验室。
4.实验室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应急措施。
5.实验室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禁止私自带进食物、饮料等,禁止吸烟和乱丢杂物。
二、实验室进出管理1.实验室必须配备安全门禁系统,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
2.实验室门禁系统应具备远程监控和报警功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3.实验室应设有紧急报警按钮,供实验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使用。
4.实验室进出口应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及时记录进出人员和物品的信息。
5.实验室进出口应配备安全门,以防止病原菌和其他危险物质的传播。
三、实验室环境控制1.实验室必须具备防护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实验台面、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实验室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急救设备,包括急救箱、呼吸器、急救器械等。
3.实验室的通风设备必须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
4.实验室必须配备紧急灭火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实验室的卫生清洁工作必须定期进行,确保实验室的环境卫生。
四、实验室储存管理1.实验室的微生物样品和试剂必须存放在专用储存柜中,标明标识信息和危险性。
2.实验室的储存柜必须具备防护和密封功能,以防止微生物的传播和泄漏。
3.实验室的储存柜必须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实验室的储存区域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防护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5.实验室的储存区域应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危险。
五、实验室废弃物处理1.实验室的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禁止随意丢弃。
2.实验室的废弃物应储存在专用容器中,并定期进行处理和清运。
3.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区域必须进行隔离和防护,防止废弃物的污染和扩散。
4.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必须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禁止非法倾倒和处置。
微生物实验室守则第一篇:微生物实验室守则微生物實驗室守則1.須著長及膝蓋之實驗衣,並穿著長褲,若有長髮應予以適當束結,嚴禁穿著拖鞋或涼鞋。
實驗室內嚴禁喧嘩嬉鬧、追逐、抽煙及吃食等行為。
2.非必要物品勿置於實驗室之桌面,實驗結束後,需加以清理,物品並應歸於原位。
3.實驗前後消毒桌面及手部,實驗時操作桌面應隨時保持乾淨。
4.應熟悉實驗室內所有設備,配置及正確操作方法。
5.顯微鏡使用後應清理乾淨,並清點附件是否齊備,關閉電源後再拔掉插頭,並歸定位,發現有任何異狀,即報告指導老師處理,任何配件或裝置避免任意交換或拆卸。
6.不可於點燃酒精燈時噴酒精,並隨時注意自己及他人之安全,酒精燈不用時應即熄滅。
7.實驗所用之菌體有些為致病菌,故須以無菌操作且避免用手及口的動作,如咬手指或用舌頭舔濕標籤。
8.實驗用之所有菌體或器具未經許可嚴禁攜出室外。
9.接種針(環)於接菌前後務必以酒精燈滅菌。
10.含菌體之容器,應妥予加蓋,非必要時切勿任意打開。
11.實驗後待丟棄物品應妥善包裹或予殺菌處理再丟棄;固體培養基則不得倒入水槽中。
12.實驗結束後,應確實關閉所有不用之電源。
13.任何意外事件,應即報告助教及指導老師,亦應熟知其應變措施。
14.實驗操作過程中必須隨時注意自身及他人之安全,若有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之事件或違反實驗守則者,本實驗課成績一律以零分計。
微生物實驗室守則1.須著長及膝蓋之實驗衣,並穿著長褲,若有長髮應予以適當束結,嚴禁穿著拖鞋或涼鞋。
實驗室內嚴禁喧嘩嬉鬧、追逐、抽煙及吃食等行為。
2.非必要物品勿置於實驗室之桌面,實驗結束後,需加以清理,物品並應歸於原位。
3.實驗前後消毒桌面及手部,實驗時操作桌面應隨時保持乾淨。
4.應熟悉實驗室內所有設備,配置及正確操作方法。
5.顯微鏡使用後應清理乾淨,並清點附件是否齊備,關閉電源後再拔掉插頭,並歸定位,發現有任何異狀,即報告指導老師處理,任何配件或裝置避免任意交換或拆卸。
微生物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微生物实验室是开展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场所,为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人身安全,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
本文提出了一份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管理制度,以便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室使用者参考。
一、实验室安全1.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喝饮料、进食、化妆或使用香水等行为。
2.实验室内禁止使用手机,不得在实验台上放置个人物品,如包、衣物等。
3.实验室内使用化学品、细菌、病毒、动物等实验材料时,必须佩戴实验室制服和必要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4.实验室内发现不明气味、噪声、火源等安全隐患时,必须立即上报实验室负责人,保持冷静,不得擅自处理。
5.关闭实验室门窗,随手关灯、水龙头,确保实验室设施的正常运行,减少消耗。
6.实验结束,对实验室内的耗材、设备、玻璃器皿等进行清理,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二、设备管理1.实验室内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其操作说明书,禁止调整其内部结构或进行非常规操作。
2.实验室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必须按照规定时间或使用次数进行,确保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3.保留设备文献、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及时上报设备维修或更换需求。
4.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及时清洗、消毒,并将其放回原位,减少设备损坏和使用中的误伤。
三、细菌、病毒管理1.实验室内存放的细菌、病毒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确保实验室卫生和使用的安全。
2.细菌、病毒的传菌防止采取多重措施,如禁止人工盘菌、病毒生产,定期清洁各种表面,消毒实验室常用物品(如培养皿、移液管等)和设备。
3.细菌、病毒的储存和使用记录必须详细,包括材料来源、用途、数量等,存储方式、存放地点和照片等。
4.实验室内进行人体细菌和病毒的研究时,必须申请相关的批文和经过专门审核,严格按照规章管理,确保实验人员和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四、实验室人员管理1.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了解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措施。
2.实验室人员在实验前必须了解实验步骤和预防措施,如液体的倒放、制度的浓度等,避免操作失误。
微生物化验室守则1、化验室的清洁(1)、在化验室操作时,必须穿白大褂、戴帽子、长发束起,无菌操作要求严格,操作应在无菌室里进行。
(2)、所有培养物,被污染的玻璃器皿及阳性的检验标本,应放入消毒水中浸泡消毒,在用高压灭菌锅或用水煮沸后再清理。
(3)、工作完毕,双手应用肥皂洗净。
(4)、缓冲间、无菌操作间的门,不能同时打开,以免空气对流,造成污染。
2、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无菌室应定期用紫外灯进行杀菌,室内每天用紫外灯灭菌20--30分钟,地面应保持清洁,无卫生死角。
(2)、无菌操作必须在超级净化工作台里进行,在使用超级净化工作台前先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然后关掉紫外灯,待30分钟后开照明灯及无菌风。
(3)、进入无菌室前,应先做好个人卫生工作,换上工作服、带帽。
无菌室工作服、帽、口罩和准备室工作服、帽、口罩不得混用。
不准穿着到其它地方去,并定期进行洗换,每次使用前进行紫外线消毒灭菌。
(4)、无菌操作前,双手及在操作台内手臂部分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
3、仪器使用注意事项(1)、烘箱、电炉、高压锅、水浴锅等不用即时关掉,无人看守时也必须关掉;(2)、对于架上试剂瓶经常拭擦以保持干净无灰尘(3)、原始记录必须是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数据,不能随意涂改,如果对结果有怀疑,也不能划去或撕毁,而在备注注明情况,重新做试验并记录,直到结果满意(4)、仪器用具分类摆放,用过的仪器用具即时清洗干净,自然晾干(或烘干),置于指定位置存放,以备后用;(注意尽量不要用前匆匆忙忙清洗仪器用具。
)4、玻璃器皿清理注意事项(1)、一般玻璃器皿:一般的玻璃器皿(如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可用毛刷及洗涤剂去灰尘、油垢,无机盐类等物质,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以水在内壁均匀分成一薄层而不出现水珠时为油垢除尽的标准,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晾干后备用。
(2)、污染过的玻璃器皿:污染过的平皿用水冲洗后放在5%的碱液里煮沸数分钟后,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凉干备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研究和培养微生物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微生物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必须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实验室内外部环境准备、微生物管理、实验室操作规范、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提出相关规程。
二、实验室环境准备1.实验室周围需保持整洁,无杂草和垃圾,确保通风良好,室温恒定,湿度适宜。
2.实验室内设有洗手间,一次性手套、口罩、实验衣等个人防护物品充足,并进行定期更换。
3.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有足够的储物空间,以存放试剂、培养基等物品,防止受潮、污染。
三、微生物管理1.实验室应严格管理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实施实名登记制度,并进行必要的微生物安全培训和知识普及。
2.实验室内进行的微生物研究必须获得相关批准和许可,禁止私自携带微生物进出实验室。
3.实验室内应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循环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达标排放,防止微生物及有害物质扩散。
四、实验室操作规范1.进入实验室前进行全面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穿戴实验服装等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前对实验仪器、工作台桌面等进行消毒处理,并确保实验器材完好。
3.所有的微生物培养、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4.实验过程中遵守无尘、无烟、无食物进入实验室的规定,以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
5.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产生尘埃、溅泼、飞溅等不安全操作,防止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
6.使用毒性微生物时必须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柜操作,防止微生物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7.每日工作结束后,实验室内的工作台、仪器设备等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
五、事故应急处理1.发生微生物泄露等紧急情况时,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并汇报主管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2.遇到实验人员可能被感染的情况,需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对可能受到感染的区域进行消毒。
3.事故处理完后,需进行详细的事故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六、安全管理1.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实验室的危险性,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微生物实验必须遵守的安全守则
(1)实验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性能和使用,按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2)微生物室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3)凡接触微生物的实验,工作人员应小心使用,确保安全,使用后必须用酒精消毒手和台面,有条件的必须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操作;。
(4)在无菌室操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使用前必须经紫外线照射或其他方法消毒,才可使用,操作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免污染;
(5)不使用无标签(或标志)容器盛放的试剂、试样;
(6)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物应集中处理,不得任意排放;所用的`培养物、被污染的玻璃器皿及阳性的检验标本,都必须用消毒水泡过夜或煮沸或高压蒸汽灭菌等方法处理后再清洗;
(7)在实验室中使用手提高压灭菌锅时,必须熟悉操作过程,操作时不得离开,时刻注意压力表,不得超过额定范围,以免发生危险;
(8)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程。
不使用绝缘损坏或接地不良的电器设备,不准擅自拆修电器。
(9)实验完毕,实验人员必须洗手及消毒后方可进食,并不准把食物、食具带进实验室。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10)实验室应配备消防器材。
实验人员要熟悉其使用方法并掌握有关的灭火。
(11)实验结束,人员离室前要检查水、电、燃气和门窗,确保安全。
14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第一篇:14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在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触标本和操作过程中,可能被感染。
临床实验室可能接触的微生物可分为三类:1 病毒,如: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及丙型肝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 细菌,包括:细菌、分枝杆菌、真菌;3 其他具有高毒力的病原体,如出血热病毒和立克次体。
因为从病史和体检不能可靠地鉴定所有病人的病原体,所以当接触和处理所有的体液时,均应执行“常规预防措施”。
1.感染途径(1)空气传播:在取下装有标本试管的塞子时、溶液洒落在坚硬的表面上、用未加塞子的试管进行离心或溶液(包括接种环内的溶液)加热太急时,具有传染性的溶液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气烟雾散布在空气中。
(2)经口传播:用口吸移液可能导致微生物入人体引起传染。
传染也可通过间接途径,如饮食或吸烟前没有彻底洗手引起“手-口”传染。
(3)直接接种:偶然的针刺、碎玻璃划伤和动物咬伤均可通过直接接种引起传染。
临床标本中的感染原也可通过被纸张轻微划伤的手指、很轻的擦伤或损伤的表皮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检验地带网整理制作)(4)粘膜接触:一些病原体,包括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通过与粘膜(如眼结膜)的直接接触进入人体,所以在擦拭眼睛、更换隐形眼镜或使用化妆品前应彻底洗手。
(5)节肢动物媒介:蚊、蜱、蚤和其它体外寄生虫都是潜在的传染源,特别是当室内喂养有动物时。
2.常规预防措施(1)来自所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都被认为是具有传染性的。
所有血液和体液的标本都应放臵于具有安全盖的结构优良的容器里,以防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
采集标本时应防止污染容器的外表或随标本的检验单。
如果存在潜在的或实际的污染,则应再加一层包装(例如:包装袋)。
(2)所有处理血液和体液(例如:取下真空试管的塞子)的工作人员都应戴上手套。
如果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的喷溅,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
(3)对于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培养之类的常规操作,并不需要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确保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基本要求1. 充分认识微生物实验室的危险性,建立风险防范意识。
2. 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统一管理,实行责任制,各岗位职责明确。
4. 维护实验室的设备设施,保持微生物实验室的卫生和整洁。
5.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1. 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实验室负责人担任主任,成员包括实验室骨干人员、实验人员和工会代表等,负责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和监督执行。
2. 安全管理人员包括安全主管和安全巡检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和巡检工作。
3. 实验室人员分为负责人、实验人员和助理,各具明确职责。
四、实验室安全设施1. 实验室应配备紧急关闭门、消防器材、紧急呼叫装置等安全设施。
2. 实验室内应设置安全标识牌,明确安全通道和逃生出口。
3.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实验装备设施管理1. 实验装备设施应由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修复故障。
2. 实验装备设施的使用前应进行检查,使用结束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3. 已报废的实验装备设施应及时淘汰,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废手续。
六、危险物品管理1. 实验室内的危险物品应进行分类存放,并标明要求的安全标识。
2. 危险物品的采购和使用应按照规定进行,并及时更新相关安全数据。
3. 实验室内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物品进入,严禁私自取用实验室内的危险物品。
七、工作程序1. 制定实验方案前,应进行前期安全评估和制定安全措施。
2. 实验操作前,应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阅读相关操作手册。
3.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不得随意变动。
4. 实验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和消毒操作区域,并做好安全记录。
八、应急预案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守则
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基本原则: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
“六要”
进入实验室前,要按规定穿戴必要的防护服具;操作仪器设备,要首先学习和掌握操作规程;
使用危险物品,要严格按照相应规范操作;
实验过程中,要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完成后,要检查、关闭相关设施(水电气);人员离室前,要检查、关闭门窗。
“六不要”
不要在实验室从事无关活动;
不要使用过期或者未有明确标示的药品试剂;
不要在实验过程中脱岗;
不要擅自改装水电气路;
不要违规处理实验废弃物;
不要隐瞒和自行处置重要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