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一、基因本质的证明过程

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毒性

S型细菌:菌体表面有多糖类的荚膜,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有毒性

R型细菌:菌体表面没有荚膜,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无毒性

(2)体内转化实验

①R型活细菌注射活鼠→小鼠不死亡

②S型活细菌注射活鼠→小鼠死亡,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③加热后杀死的S型死细菌注射活鼠→小鼠不死亡

④加热后杀死的S型死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活鼠→小鼠死亡,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和R型细菌

⑤得到推论: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

①往含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R型菌和S型菌

②往含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蛋白质或荚膜多糖→R型菌

③往含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R型菌

④结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即DNA是遗传物质)

(4)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R型细菌吸收了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R 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信息,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

(5)发生转化的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

2、艾弗里的

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2

(1)

T噬菌体(高中所学唯一的DNA病毒)

2

①结构:DNA(含有P)和蛋白质外壳(含有S)

②增殖方式:侵染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达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大量噬菌体

(2)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3)实验过程:

注意:

①应先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S 35或放射性同位素P 32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2T 噬菌体,从而得到蛋白质含有S 35或DNA 含有P 32的2T 噬菌体。

②混合后要经过短时间的保温(保证DNA 注入细菌且细菌不能裂解)并不断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③搅拌后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4)实验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胞时,DNA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DNA 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绝大多数生物以DNA 为遗传物质

②RNA 病毒以RNA 为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HIV 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二、DNA 分子的结构(双螺旋结构)

1、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

2、基本单位:4种脱氧核苷酸(A 、G 、C 、T )

3、主要特点:

(1)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反向平行盘旋形成双螺旋结构

(2)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排列在

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3)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4)碱基配对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①腺嘌呤(A )一定与胸腺嘧啶(T )配对,由2个氢键连接(轮廓为尖型)

②鸟嘌呤(G )一定与胞嘧啶(C )配对,由3个氢键连接(轮廓为圆形)

【A —T 碱基对与G —C 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组成的DNA 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5)G —C 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 分子越稳定(原因:有3个氢键)

4、相关关系

(1)每个DNA 分子中,有2个游离磷酸基团;

(2)脱氧核糖数=磷酸数=含氮碱基数;

(3)单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4)碱基的计算规律

①互补的两个碱基数量相等

A=T 、C=G

②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数量之和占总碱基数的50% A+G= A+C= G+T= C+T= (A+G+C+T)/2

1C =++=++G

T C A T G A

③在双链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任意一条链中以及整个DNA 分子中都相等 在一条链中A+T 或C+G 所占比例为n%,则在另外一条链上以及整个DNA 分子中,A+T 或C+G 所占比例都为n%

④非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两条链中互为倒数

若一条链中:A1+G1/T1+C1=m ;则在另一条链中A1+G1/T1+C1=1/m

三、DNA 的半保留复制

1、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

2、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因而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3、主要场所:细胞核(细胞质中叶绿体、线粒体中也可以发生)

4、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速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复制

6、过程:

(1)解旋: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双链解开(断开氢键)

(2)合成子链: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①模板:解开的每一段母链

②原料:细胞中游离的4中脱氧核苷酸

③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酶:DNA 聚合酶

(3)形成两个子代DNA 分子:每条新链和与之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4)结果:一个DNA 分子经过复制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 分子。

7、意义:

DNA 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8、复制能够精确地进行,原因在于:

①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进行

9、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大肠杆菌)

(1)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技术

(2)实验原理:两条链都含N 15的DNA 分子密度大;两条链都含N 14的DNA 分子密度小;一条链含N 15、一条链含N 14的DNA 分子密度居中

(3)实验预测:

①重带(密度最大):两条链都含N 15的DNA 分子

②中带(密度居中):一条链含N 15、一条链含N 14的DNA 分子

③轻带(密度最小):两条链都含N 14的DNA 分子

(4)结果分析:

①未繁殖立即提取DNA ,离心→全为重带

②细胞分裂一次后提取DNA ,离心→全为中带

③细胞分裂两次后提取DNA ,离心→一半中带,一半轻带

④细胞分裂多次后提取DNA ,离心→出现中带、轻带且轻带的比例更大

(5)实验结论:DNA 的复制是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进行的。

10、影响DNA 复制的外界因素

(1)温度、PH 值→影响酶活性→影响DNA 复制

(2)氧气浓度→影响细胞呼吸→影响能量供给→影响DNA 复制

11、关于DNA 分子复制的相关计算

将一个被N 15标记的DNA 转移到含N 14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

(1)子代DNA 分子数:n

2个

①无论复制多少次,含有N 15的DNA 分子始终都是2个 ②含有N 14的DNA 分子有n

2个 ③只含有N 14的DNA 分子有)(2-2n

个 (2)子代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总链数:1n 2+条

①无论复制多少次,含有N 15的脱氧核苷酸链总链数始终都是2条

②含有N 14的脱氧核苷酸链总链数有)(2-21n +个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亲代DNA 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a 个

①经过n 次复制,共消耗的该种脱氧核苷酸为)(1-2m n ?个

②第n 次复制,消耗的该种脱氧核苷酸为1-n 2m ?个

四、基因与DNA 的关系

1、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3、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①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

②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③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4、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a:4种脱氧核苷酸

b:基因

c:DNA

d:染色体

5、人类基因组计划:

(1)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2)测定24条染色体,包括22条常染色体+X+Y。

(3)中国是参与这一计划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承担其1%的测序任务。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 模拟,探究,剖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梳理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 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最基本元素:C;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H、O、N;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C、H、O、N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 2 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和一个羧基(—COOH),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2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脱水缩合反应: 五、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一些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七、有关计算: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 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死亡。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①实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 ②此实验只说明有转化因子,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①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②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此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3)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和蔡斯) ①用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 ②实验过程: a.标记大肠杆菌: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b.标记T2噬菌体: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被标记为32P和35S的T2噬菌体; c.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目的); 1)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2)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检测放射性。 ③实验结果: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④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相关知识回顾: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结构:一般为双链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1分子脱氧核苷酸=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A、T、G、C) (3)脱氧核苷酸不同的原因:含氮碱基不同 ★2、DNA的结构特点: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顺序稳定不变)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课时跟踪检测(一)分离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棉纤维的长和粗 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2.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的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3.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下列哪项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 A.F1形成配子时,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4.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例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A∶雌配子a=1∶1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数比雌配子多 5.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是纯合子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是杂合子 C.纯合子中不含隐性基因 D.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6.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基因彼此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在F2中表现型之比接近3∶1 C.具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接近1∶1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第3章基因的本质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 A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 DNA B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 .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 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 A ?碱基 B ?磷酸 C .脱氧核酸 D ?任一部位 3. 一个DNA 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 A .是DNA 母链的片段 和DNA 母链相同,但T 被U 所代替 C . DNA 子链( B . 和 DNA D . 和 DNA 4. 下列制作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 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母链稍有不同 ) O 代表五碇軸 O 代去錢服 I I 代农育包碱宰 A D DNA 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 .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 .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 5. B . DNA C . DNA a 代表磷酸,b 为五碳糖,c 为含氮碱基 的b 有一种 的c 有一种 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D . DNA 7.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 .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 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 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 . DNA 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 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C . D . 9.若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 ) : (T + C ) = 2.5,则 A . 0.25 B . 0.4 C . 1 10 .下述关于双链 DNA 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NA 双链中(A + G ) : (T + C )的比值 是( D . 2.5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习题

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2、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 B、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 3、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 4、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① C、①和① D、①、①和① 5、已知某抗原为一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如果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根据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要超过10 000的特性,可以推知,通常组成该抗原蛋白质的肽键数一般不少于 A、100个 B、99个 C、90个 D、50个 6、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 7、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8、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先用低倍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10、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所有生物的组成成分都有DNA 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生物大分子以碳架为骨架 D、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是储存能量的淀粉或糖原 1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 B、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 C、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R基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 12、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

浙江省浙科版生物必修二历年(2013年-2018年)学考真题汇总(最新)

第一节分离定律 1.下列有关人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有耳垂与无耳垂 B.身高与体重 C.能卷舌与不能卷舌 D.卷发与直发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月季的红花与绿叶 B.蚕豆的高茎与圆叶 C.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D.兔的长毛与狗的黑毛 4.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A.1/2 B.2/3 C.4/9 D.5/9 5.下列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紫花与白花 B.人的身高与体重 C.南瓜的盘状与番茄的球状 D.猪的黑毛与羊的白毛 6.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患者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若患病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对其所生子女的预测,正确的是 B 紫花 白花A 紫花 白花 C 紫花 白花 D 紫花 白花

A.基因型有5种 B.儿子不可能是患者 C.患病女儿的概率是1/8 D.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1.家兔的黑色对褐色显性,短毛对长毛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现有多对纯合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纯合黑色短毛兔所占的比例是 A.1/3 B.1/4 C.1/9 D.1/16 2.豌豆子叶黄色对绿色这显性,种子圆形对皱形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将黄色圆形和绿色圆形豌豆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不同于 亲本表现型的新组合类型个体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 A.1/3 B.1/4 C.1/8 D.1/9 3.狗的毛色中褐色(B)对黑色(b)显性;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含有B、b基因的狗均表现为白色,i不影响B、 b的表达。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理论上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 A. 8 :1 B. 2 :1 C. 15 :1 D. 3 :1 4.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 多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5.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6.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且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以1株黄色圆粒和1株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黄色圆粒的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豌豆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 (1)豌豆是▲授粉植物,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 (2)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 小组选用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作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1 (见右图)。 ①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②F2中杂合子占▲。若F2植株全部自交,预测F3中,开紫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A.0.25 B.0.4 C.1 D.2.5 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A.6 000个B.4 500个C.6 400个D.7 200个 12.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 节和第二节测试题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2.下列哪一实例能说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 A.Mg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组成成分 B.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盐含量太低会抽搐 D.人体内Mn的含量过高会导致运动失调 3.在组成人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 A.C、O、C B.C、H、O C.C、O、N D.C、O、O 4.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质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C.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D.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必含的元素为 C、H、O、N 5.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处理葡萄糖显砖红色 B. 用苏丹Ⅲ染液处理脂肪显橘黄色 C. 用斐林试剂处理蛋白质显紫色 D. 用碘液处理果糖显蓝色 6.已知某多肽是由几种不同的氨基酸分子构成的,其中含有三个氨基和两个肽键,下列分子中哪几种是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 ①④⑤ 7.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多肽链的条数、该蛋白质分子中最少的氨基数目各是() A.48、3、51 B. 50、3、3 C. 48、3、48 D. 48、3、3 8.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B.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是一种二肽 C.某二肽的化学式是C8H14N2O5,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基为-CH3)和另一种氨基酸X,则X的化学式应该是C5H9NO4 D.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氨基数为m-n 9.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四章总结打印的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知识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一)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 R菌:菌落表面_____荚膜,______毒 S菌:菌落表面_____荚膜, _____毒 *实验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实验过程: ①无毒活R菌 + 小鼠结果小鼠_____; ②有毒活S菌 + 小鼠结果小鼠_____; ③加热杀死的S菌+ 小鼠结果小鼠_____; ④活R菌 + 加热杀死的S菌+小鼠结果小鼠_____,分离出_____ ;说明S菌体内含有使R菌_____为S菌的物质。 实验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菌体内含有“”,将R菌转化成S菌。 巧记:R不死,S死;加热不死,混合死。 (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 *实验原理:对S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实验过程: 多糖、RNA或蛋白质 R菌 活S菌 DNA + R菌培养基 R菌 +_____ 菌 DNA+ DNA酶 R菌 (一)实验方法和原理: 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原理:T2噬菌体以自己的DNA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而实现增殖 (二)实验思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T2噬菌体、大肠杆菌 (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细菌病毒,其结构非常简单,仅由和两种物质组成。 (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_____, 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_____ 。 思考:能否直接标记T2噬菌体?为什么?如何获得被标记的T2噬菌体?标记过程:先通过培养基(含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后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而被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侵入合成组装释放 (四)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 ①标记细菌细菌+含35S培养基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培养基含32P的细菌 ②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 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搅拌、离心)上清液中放射性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搅拌、离心)沉淀物中放射性 (五)实验结果:亲代噬菌体中用_____ 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用_____ 标记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内,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____ 遗传的。 (六)实验结论:_____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三、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过程:烟草花叶病毒RNA 烟草被感染(分离出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蛋白质烟草未被感染 2.结论:在无DNA情况下(如RNA病毒),_____ 是遗传物质 知识点四、生物的遗传物质 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无论是原核还是真核),其遗传物质都是_____ 2.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DNA病毒,如:T2噬菌体,其遗传物质是_____ 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病毒,SARS病毒,其遗传物质是_____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 ,所以说_____ 是_____ 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的平面结构如图: 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的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复习提纲共9页

第2节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 Y_R_)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 Y_rr)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yyR_)yyRr 2/16 3/16 绿圆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 ..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人工去雄步骤 (1)母本的花粉未成熟前就去掉(2)套袋,防止外来花粉(3)等母本雌蕊成熟后接受父本的花粉(4)套袋 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 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 中Ⅰ: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细胞中的元素含量(鲜重) 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B 、Zn 、Mo 、Cu (铁猛碰新木桶) 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其次是C,H,N 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是: C 其次是O,N,H. ⒈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 ⒉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1)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斐林试剂甲液:mlNaOH ; 斐林试剂乙液:ml CuSO 4;③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1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 液); ④该过程需要水浴加热; ⑤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棕色→砖红色;⑥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①双缩脲试剂A 液:mlNaOH ;双缩脲试剂B 液:ml CuSO 4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 液1ml ,摇匀后形成碱性环境;再加双缩脲试剂B 液4滴,摇匀;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红色; 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 淀粉﹢碘液→蓝色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一: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AA ) ⒈组成元素:C 、H 、O 、N (主); ⒉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 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8种,婴儿有9种);非必需氨基酸:12种 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见右图) ⒋通式的特点: ①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 ) ②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③一个以上的氨基和羧基都位于R 基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 注意: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水中的H 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O 来自羧基 R ∣ NH 2—C —COOH ∣H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测试题及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 D.任一部位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 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 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则 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 () A.B.0.4 C.1 D.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4)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5)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7)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8)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9)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10)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11)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12)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作者:————————————————————————————————日期: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 模拟,探究,剖析(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验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二章复习题(附答案) (1)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二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50分) 1.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 2.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C.移动载玻片上的样品D.调节准焦螺旋 3.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 ) A.没有DNA B.没有核糖体 C.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没有由核膜包围的成形细胞核 4.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1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2在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3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赃物○4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5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 A、○1○2○3 B、○1○2○4 C、○3○5 D、○2○3○4 5. 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 A 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 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 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 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6.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 B 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 C 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D 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