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应遵循临床路径护理和循证护理相结合
- 格式:pdf
- 大小:235.90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本院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试验,每组90例,实验组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实施护理。
结果两组产妇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等方面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能使临床护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并能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获得最佳护理服务。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产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对特定的患者群体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宜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现代多专业合作能保证质量的、有效率的临床健康(医疗、护理)服务计划,目的是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
我院产科在总结以往护理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了产科产妇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09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8岁,孕周37至41周,平均为39.1周,初产妇126例,经产妇54例,自然分娩132例,剖宫产48例,实验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
1.2 方法1.2.1 确立研究小组从本院产科医疗、护理组中抽调骨干组成研究小组,负责临床路径研究对象的筛选,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并负责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评价、临床指导和总结改进,确保其顺利有效实施。
1.2.2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参考《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2],根据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前、产后产妇的需要、治疗和护理特点,结合科室工作实际,由研究小组制定适合本科特点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以严格的时间为横轴,从产妇护理流程为纵轴,并标出护理目标及护理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临床护理路径在不少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推广,而在妇产科的应用尤为重要。
妇产科是一个高风险、高复杂度的临床科室,在妇女生命和健康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在这个领域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医护人员确保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体验。
一、临床护理路径概述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化的护理安排,它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以需求和效益为导向,针对具体病种,制定出医疗服务的标准程序和时间表,以协调和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和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临床路径将患者的各种治疗、护理方法和时间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合理地完成各项任务,从而达到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在妇产科中,临床护理路径具体的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分娩路径。
孕妇的分娩过程对于母婴双方的健康非常关键,因此,在分娩前、中、后,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孕妇的身体情况和胎儿的状况,综合考虑分娩方式、药物使用、护理措施等诸多因素。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医护人员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预判和规划,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误判。
2、产后路径。
产后护理是妇产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针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和健康需求,医护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包括疼痛缓解、产褥期护理、喂养指导等方面。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医护人员可以有目的性地规划护理方案,帮助产妇快速恢复、顺利产后康复。
3、绝经前后处理。
在女性特定的人生阶段中,如绝经前后、更年期等,身体状况会有一定的改变,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卫生处理方案。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和症状,制定出综合处理方法,帮助女性顺利地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4、妇科手术路径。
在妇产科手术中,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优化手术流程,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比如,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指导医护人员在手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和安排,控制好不同阶段的药物用量和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醉反应和感染等风险。
产科患者中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应用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给予产科患者整体护理结合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科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整体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的整合护理措施。
总结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费用、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等,均优于仅仅采取整体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给予产科患者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整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降低住院费用,使患者满意护理工作,促进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科;临床路径;整体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1.3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319-01本文选取产科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科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患者的年龄最小的为20岁,最大的为40岁,平均年龄为(28.6±3.1)岁;患者的孕周最短的为37周,最长的为41周,平均为(39.4±1.5)周,没有1例患者的产程延长,并且选取的所有患者均没有并发症及妊娠合并症。
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的例数均为50。
其中对照组中,顺产患者31例,剖腹产患者19例;观察组中,顺产患者30例,剖腹产患者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患者用于临床比较。
1.2方法[1]给予对照组患者整体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与临床路径整合的护理措施。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朱淳发表时间:2016-05-25T11:38:33.7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5期作者:朱淳[导读]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临床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产科初产妇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 410008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科初产妇的护理工作中临床护理的应用意义与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产科收治的92例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初产妇。
对两组初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初产妇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其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仅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产科初产妇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初产妇的护理满意率,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效果,应当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常规护理;初产妇;临床疗效初产妇是指第一次生产的妇女,其中也包括人工流产[1]。
由于初产妇没有分娩经验,在分娩过程中几乎都会产生恐惧、紧张、害怕等心理现象,同时也会使心率、心压与出血量等机体常规指标受到影响。
产科初产妇的护理工作能够直接影响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应当对初产妇的护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初产妇的住院时间,改善初产妇的临床症状,进而使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改善[2]。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产科收治的92例初产妇,对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初产妇护理工作中的效果与影响进行探讨,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产科收治的92例初产妇,其年龄跨度为20~35岁,平均年龄为(27.4±4.9)岁。
临床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用于产科患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产科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和整体护理整合,观察和研究其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此次研究的120例产科患者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60例;对照组:给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路径进行标准化管理。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在我院住院待产的产妇。
1.1.1排除标准患者有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比如高血压和心肺功能不全一集肝肾功能疾病等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消耗性体质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以及智力低下者。
1.1.2方法对照组:对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将治疗的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详细介绍。
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估,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
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胎心进行监护。
做好产前检查,给患者讲解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同时要备皮和备血以及备置尿管等,在手术前8h,患者要禁食、禁水。
在围手术期间,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抗炎处理。
手术后,要及时地给患者进行补液,同时对患者的阴道流血情况进行观察,帮助患者早吸吮,对患者进行喂养知识的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对患者的乳房和会阴进行护理,同时要给患者适当的蛋白质补充,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给患者进行出院指导,让患者定期来院进行复查,嘱咐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定期地对患者进行随访,可以采用电话和视频等方式。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
如下:成立相关的临床路径小组,以科室领导为组长,科室医生、护士以及检验人员等为成员。
临床路径专家组成员参考1997年美国东南外科协会临床路径10项标准,主要有:医疗措施、评估、饮食、活动和护理、监测、宣教、检查和化验、治疗护理结果、出院计划。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一、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概念和特点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疗机构为特定疾病或手术制定的一套标准护理计划和操作流程,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为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的护理操作指南。
在妇产科领域,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女性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包括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护理等不同阶段。
与一般的临床护理路径相比,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关注母婴健康和家庭和谐。
1. 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可以标准化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护理质量评估,保证了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由于妇产科疾病和手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孕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大,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护理人员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 降低医疗费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确规定患者的诊疗流程和用药规范,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在妇产科领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通过规范分娩和产后护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降低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3.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可以使医疗过程更加高效,有效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通过规范的治疗流程和恢复计划,患者可以更快地康复出院,减少医院资源的占用,提高医院的床位周转率。
4. 深化医护合作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医护人员的紧密合作和沟通,促进了医护团队的协作和协调。
在妇产科中,医生和护士需要共同制定并执行产前检查、分娩和产后护理等环节中的医疗流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提高了医护间的合作意识和水平。
1.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科研依据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需要充分的科研依据,包括相关医学文献的调研、国内外同类护理路径的借鉴和专家意见的征求。
在妇产科领域,制定临床护理路径需要考虑到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护理等不同阶段的特点,结合实际病例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
产后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医疗水平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
医院产科是对护理要求很高的临床科室,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并可影响到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母婴健康均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临床护理路径发展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情、手术方式等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
临床护理路径由医护人员针对某项治疗或手术共同参与制定并协作执行的综合性服务计划,注重次序性、时效性及最适用性,以期缩短治疗及康复时间,降低不必要的时间及资源浪费,确保患者能获得最佳治疗护理,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新型模式。
对产科而言,初产妇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及产科整体护理水平,因而备受临床重视,我院在以往临床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在产科初产妇护理上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研究,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产后临床护理路径;产科护理;应用引言护理质量指的是护士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和医疗服务的效果、好坏程度。
只有不断地提高护理管理,护理服务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护理管理的核心是病人对护理程度的满意,它是医院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护理管理者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重要前提。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高质高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已被大部分人所认同。
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医疗和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使患者能够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1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制定的依据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护理工作流程表现形式,是指根据患者的患病类型或某种特点,为患者制定从入院至出院的一整套护理流程,并以其为规范,实施综合性护理服务,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包含循证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药学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保证护理流程的专业性及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时间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护理流程,通过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合理饮食、健康教育等多种护理模式的结合,将护理内容融合成整体的护理方案,按照日程计划表的形式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其中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实施的护理内容。
产科护理应遵循临床路径护理和循证护理相结合摘要】目的探讨最具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产科护理模式,降低产科危重病人死亡率。
方法对36例住院的高危产妇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分析其产前、产时、产后的病程进展及急救和护理措施。
结果 36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结论只有按临床路径进行产科诊疗,并做好临床路径护理与循证护理相结合,才能做好高危产妇的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从而提高高危产妇的治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产科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循证护理高危孕产妇产科危重病人病情严重、发展快、风险大,医护人员要观察细致,诊断及时准确,临床路径清晰,抢救和护理措施准确并及时到位。
急救技术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熟练。
在护理方面要临床路径护理与循证护理相结合,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病人,同时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要镇定,头脑清晰,操作迅速无误。
这样母婴安全才能保证。
挽救病人的生命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天职。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009年我院产科收治高危孕产妇36例,36例高危产妇中有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其中4例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糖尿病2例;双胎妊娠3例;羊水过多2例;胎儿窘迫3例;前置胎盘6例;胎盘早剥1例;先兆子宫破裂1例;产后出血10例。
2 抢救与护理2.1产前、产时、产后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胎心音、胎动及产程的情况,目的是避免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给予病人间断吸氧,使用胎心监测,15min~30min听胎心音1次;密切观察病人面部皮肤颜色、面部表情、意识是否清晰;密切观察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体征:如有无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呼吸情况、有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液及血压、脉搏、体温和病情相关体征变化、是否有水肿、蛋白尿、尿量、血糖变化、血常规是否正常等;并根据医生诊断进入临床路径护理过程中。
2.2循证护理目前对循证护理的定义比较多[1],其中穆黑尔(Mulhall)等将循证护理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2]。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1. 引言1.1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临床护理路径是指针对特定疾病或病人群制定的标准化、系统化和多学科参与的诊疗过程指南。
它是临床路径的延伸和拓展,在医疗过程中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医疗时间,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资源配置等各方面的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与医生、护士、药师等多学科专家协作,根据病人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的需要,编制出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适用性广泛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以便医疗团队在诊疗过程中参照执行。
这种规范指南的实施,能够协调医疗资源的分配,提高医疗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并且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在医院内部得到广泛应用,还在学术研究、医疗政策制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妇产科领域,临床护理路径更是为孕产妇提供了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母婴的护理质量和效率,也为妇产科医护人员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内容结束】.1.2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领域的意义在妇产科领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制定和实施妇产科领域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化和标准化妇产科护理过程,使医护人员更加规范、高效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治疗过程和预期结果,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疗费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优质、安全、高效、经济的护理服务,对提升整个医疗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和特点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在特定疾病或症状的诊疗过程中所规划的标准化、系统化护理计划。
它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以实证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护理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产科护理的背景和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然后分别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前、产时、产后、产科并发症和高危产妇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这些讨论,揭示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和提升护理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对临床护理路径对产科护理的意义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这些内容有助于护理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一步提升产科护理水平,促进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关键词】关键词:产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产前护理、产时护理、产后护理、并发症护理、高危产妇、意义、前景展望1. 引言1.1 产科护理的背景产科护理是指对孕产妇进行全程护理的专业领域,旨在确保母婴平安和健康。
产科护理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妇女在分娩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死亡率,缺乏有效的护理和医疗技术。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产科技术的发展,现代产科护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母婴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护理服务。
产科护理的背景包括产前、产时、产后以及产科并发症护理等方面。
在产前护理中,护士会对孕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在产时护理中,护士将协助孕妇进行分娩过程,提供支持和疼痛缓解措施。
在产后护理中,护士将继续关注母婴的恢复情况,提供哺乳指导和产后护理教育。
在处理产科并发症和高危产妇护理中,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确保母婴的安全。
产科护理的背景不仅是对孕产妇进行全程护理,更是对整个家庭的关怀和支持。
产科护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护士团队的辛勤付出和持续学习,他们是孕产妇健康的守护者和引导者。
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实践,产科护理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为母婴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1.2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护理计划模板,能够指导和规范护理团队在特定疾病或病情下的护理实践。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在特定疾病或手术过程中,为患者制定的一个完整的临床护理工作计划和管理流程。
它是将临床实践指南、临床经验和患者需求相结合,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全过程的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协作水平。
妇产科是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现代妇产科涉及到许多不同疾病和手术,如妊娠合并症、产后出血、子宫肌瘤切除术等,针对这些常见疾病和手术,制定和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加规范、高效地进行护理工作。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确妇产科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护理目标和护理重点。
在产后出血的护理路径中,可以明确早期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及时识别、中期产后出血的治疗和监测、晚期产后出血的手术干预和恢复等不同阶段的护理内容。
这样一来,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护理路径来设置护理重点,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规范和标准化妇产科护理措施。
妇产科患者涉及到许多护理措施,如输液、给药、创面护理等,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医务人员的个人经验和技能。
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将这些护理措施进行系统化整合,明确每个阶段的护理操作,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
这样一来,不同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操作,减少了操作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提高了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临床护理路径还能够加强团队合作和信息交流。
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涉及到多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如产科医生、妇科医生、护士、助产士等。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将各个科室的工作协调起来,明确各个科室在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提供沟通和协作的平台。
通过共同遵循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加强团队合作,减少信息断层和沟通障碍,提高医务人员的协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护理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增强团队合作和协作,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产科各类疾病患者896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48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差异,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于产科患者的作用,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疾病治愈、患者满意度方面好于常规护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产科护理实施,能降低产科各类并发症及风险发生,保障母婴健康,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产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近年来,实施何种护理路径,采取什么样的护理程序及措施成为临床床产科护理需要思考的问题[1],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实施方案正在进行,为更好的治愈患者,利于疾病治疗,减少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我院对部分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下面就此措施开展的一些体会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产科各类疾病患者896例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组)448例中,年龄24~38岁,平均31岁,患者均为妊娠产妇,其中初产妇340例,经产妇108例;孕次1~2次,孕周(36+1~42+2)周,合并心理紧张、惧怕疼痛者32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48例中,年龄22~38岁,平均30岁,患者均为妊娠产妇,其中初产妇336例,经产妇112例;孕次1~2次,孕周(36+2~43+1)周,合并心理紧张、惧怕疼痛者318例,两组从年龄、孕妇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可比性。
1.2临床概述产科疾病种类甚多,在诊治护理过程中,往往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护理缺失、发生意外等等,而临床一些研究也表明,随着现代女性生活方式改变,加之工作思想压力的增大,情绪障碍的孕妇逐年增多,阻碍母婴健康,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一种护理模式,包括入院指导、治疗、护理、教育和出院计划内容在内,为患者提供最佳管理模式1.3方法1.3.1对照组主要是常规护理,主要措施为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略)1.3.2观察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具体为:1.3.2.1基础措施护理开展前详细问诊,严格执行医嘱,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加强科室管理,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实施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综合探究了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产科全程护理;方法;效果临床护理路径就是指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各种情况制定的一个日常计划表,其中包括患者的住院时间、做了哪些治疗、什么时候出院等情况,是立足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护理活动,具有严密的顺序性和整体的时间性。
完善的服务性质是其具有的一个较大优势,是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是实施护理路径的一个目的。
有利于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促进护患关系更加的密切。
一、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1、制定护理路径表格根据顺产、剖腹产产前、产后产妇的需要、治疗和护理的特点、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由产科医疗、护理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护理路径的内容以表格化的护理路线图来表示,以严格的时间为横轴,产妇护理流程为纵轴,并标出护理目标及护理评价。
2、具体实施方法分别把入院后的正常顺产及剖腹产的产妇按照该临床护理路径图进行实施。
护理先由责任护士根据产妇分娩前后的不同时期向产妇讲解及指导有关护理内容和最后达到的护理目标,以利于护患双方共同努力。
然后每日每班次的护士都必须按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产程变化、产后状况、分析产妇需求、实施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健康教育等,如果产程平稳(即沿产后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向发展)则用蓝笔用“、/”标识及签名,护长对每个产妇进行提问评价,以了解产妇对宣教的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未掌握的产妇要求责任护士重新讲解及示范,出院前让产妇进行婴儿脐部护理、沐浴、按摩等操作实习,评价产妇护理操作技能的合格率,发放理论考试试卷以打“、/”的形式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考核,统计产妇产后尿潴留、乳房肿胀硬结人数。
二、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临床护理路径能使产妇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医疗护理工作模式,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综合情况制定的一个日常计划表,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入院指导、检查和护理等一系列的活动,同时出院计划和技能指导也是纵轴上的内容。
产科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产科临床路径管理是指在产科服务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通过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和全程护理,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实现对患者进行全程的全程管理和全程护理。
产科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科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路径的制定,制定产科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第一步是制定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结合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制定出一套标准的、科学的、系统的治疗方案,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的内容。
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等因素,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
2. 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的实施是指在产科服务过程中,按照制定好的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和全程护理。
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医生、护士、检验、药剂、营养等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需求,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临床路径的评价,临床路径的评价是指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医疗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对临床路径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临床路径,提高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4. 临床路径的优化,临床路径的优化是指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临床路径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临床路径的优化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临床经验,及时调整和改进临床路径,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产科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应用的效果发表时间:2014-07-02T14:31:14.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李富萍[导读]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个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最有效的护理计划。
李富萍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 641199)【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150例,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的日常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调查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21±1.14)天,平均住院费用为(3875±545)元,护理满意率为87.89%;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41±1.98)天,平均住院费用为(5345±894)元,护理满意率为69.78%,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可以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妇产科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95-02 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的出现为提高护理水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个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最有效的护理计划,从而节约人力资源,合理分配任务,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1]。
既能提高护理质量,又能让患者花费最低的钱得到最好的服务。
现选取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150例,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满意。
现将本次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整理现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150例。
其中,妇科患者34例,包括子宫肌瘤13例,宫颈癌1例,子宫内膜异位12例,卵巢囊肿8例。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引言妇产科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承担着母婴健康管理和妇女疾病治疗的重任。
在妇产科工作中,不仅需要医生的技术和治疗手段,护理人员的工作同样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临床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特点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过程,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连续的护理措施和护理计划,以便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的一种临床管理模式。
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明确的治疗目标和规范的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全面、持续、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主要包括:1. 明确的治疗目标:临床护理路径明确规定了患者的治疗目标和预期效果,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
2. 规范的护理流程:临床护理路径明确了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包括检查、治疗、护理等环节,为护理人员提供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并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全程跟踪管理: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管理,随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4. 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临床护理路径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二、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及优势1. 减少重复工作,提高效率妇产科患者数量众多,护理工作繁杂,护理人员经常需要进行重复性的工作。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减少护理人员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关注患者的核心护理需求。
2. 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明确了患者的治疗目标和护理流程,有利于护理人员有目标地进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临床护理路径还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有利于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产科护理应遵循临床路径护理和循证护理相结合
发表时间:2012-02-03T09:37:50.3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许炳娥[导读] 回顾以上36例高危孕产妇临床诊疗成功,母子平安,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很欣慰。
许炳娥(长春市妇产医院吉林长春 130042)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313-02 【摘要】目的探讨最具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产科护理模式,降低产科危重病人死亡率。
方法对36例住院的高危产妇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分析其产前、产时、产后的病程进展及急救和护理措施。
结果 36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结论只有按临床路径进行产科诊疗,并做好临床路径护理与循证护理相结合,才能做好高危产妇的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从而提高高危产妇的治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产科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循证护理高危孕产妇
产科危重病人病情严重、发展快、风险大,医护人员要观察细致,诊断及时准确,临床路径清晰,抢救和护理措施准确并及时到位。
急救技术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熟练。
在护理方面要临床路径护理与循证护理相结合,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病人,同时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要镇定,头脑清晰,操作迅速无误。
这样母婴安全才能保证。
挽救病人的生命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天职。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9年我院产科收治高危孕产妇36例,36例高危产妇中有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其中4例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糖尿病2例;双胎妊娠3例;羊水过多2例;胎儿窘迫3例;前置胎盘6例;胎盘早剥1例;先兆子宫破裂1例;产后出血10例。
2 抢救与护理
2.1产前、产时、产后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胎心音、胎动及产程的情况,目的是避免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给予病人间断吸氧,使用胎心监测,15min~30min听胎心音1次;密切观察病人面部皮肤颜色、面部表情、意识是否清晰;密切观察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体征:如有无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呼吸情况、有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液及血压、脉搏、体温和病情相关体征变化、是否有水肿、蛋白尿、尿量、血糖变化、血常规是否正常等;并根据医生诊断进入临床路径护理过程中。
2.2循证护理目前对循证护理的定义比较多[1],其中穆黑尔(Mulhall)等将循证护理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2]。
也可简单理解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
循证护理三个要素(1)可利用最适宜的护理依据。
(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
(3)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
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中,严格按照妊娠高血压疾病分类[2]制定了临床路径治疗和护理方案;尤其对4例子痫前期病人成立专护小组,针对不同病例实施个性化护理。
病房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声光刺激;间断吸氧,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预防子痫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或早发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肺水肿、HELLP综合征、肾功能衰竭、DICD等并发症[3];熟练护理技术;护理操作轻柔,准确;同时胎儿胎心率变化,及时纠正胎心率,使8名孕产妇母婴转危为安。
2.3临床路径护理与循证护理回顾我们资料中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3例双胎妊娠;2例羊水过多症的24例危重患护理中,我们除了按照各个不同诊断制定不同的产科临床路径护理方案,严密观察孕妇、胎儿病情和产程进展情况;并按照循证护理三要素预定了治防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护理预案,如预防产后出血护理计划和预防胎儿窘迫的护理计划;并逐一实施,都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
回顾以上36例高危孕产妇临床诊疗成功,母子平安,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很欣慰。
3 体会
产科危重病人病情严重、发展快、变化快、风险大,诊断需要迅速准确,抢救要及时;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观察要细致,决策要果断,操作要无误。
要求产科医护人员熟知产科各种疾病病生理及其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丰富的临床经验,敏感的观察力,果断的决策力,高度的责任心;并且要有熟练的医疗护理技术和急诊急救技术。
产科护理贯穿整个产程过程中,关系到母婴安全,责任重大。
需要临床路径清晰,同时更需要应变能力强,需要临床路径护理与循证护理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殷婷婷,严谨,孙水英.循证护理发展的哲学思考.当代护士,2008,06:110.
[2]乐杰.妇产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
[3]张爱荣.妇产科诊疗思维技巧.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