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规划实务内训资料
- 格式:pptx
- 大小:255.04 KB
- 文档页数:5
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一、引言企业培训师是担负着培养和发展组织人力资源的重要角色。
他们通过设计和实施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本教材旨在为企业培训师提供全面的培训指南,包括培训理论、实践技巧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匡助他们成为高效的培训专家。
二、培训理论1. 学习理论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2 认知学习理论1.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2. 成人学习原理2.1 成人学习者的特点2.2 成人学习的动机2.3 成人学习的方法三、培训设计与开辟1. 培训需求分析1.1 确定培训目标1.2 分析受训人群特点1.3 评估现有培训资源2. 培训计划编制2.1 制定培训课程大纲2.2 设计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2.3 确定培训时间和地点3. 培训材料开辟3.1 制作培训手册和教材3.2 开辟多媒体教学资源3.3 设计培训评估工具四、培训实施与评估1. 培训交流技巧1.1 培训师的沟通技巧1.2 培训师的演讲技巧1.3 培训师的引导技巧2. 培训实施方法2.1 讲授式培训2.2 讨论式培训2.3 情景摹拟培训3. 培训评估与反馈3.1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3.2 采集学员反馈意见3.3 分析评估结果和改进培训方案五、案例分析1. 案例一:团队协作培训1.1 培训目标和需求分析1.2 培训设计与开辟1.3 培训实施和评估2. 案例二:领导力培训2.1 培训目标和需求分析2.2 培训设计与开辟2.3 培训实施和评估六、总结与展望本教材通过对企业培训师培训的理论、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方面的介绍,匡助培训师全面掌握培训的核心要素和技巧。
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变化,培训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的培训需求和挑战。
希翼本教材能为企业培训师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推动组织的人力资源发展。
企业内训内部学习资料一、培训的理念:培训不是消耗而是投资人力资本需要培训才能增值,离开了培训只能是不断折旧、贬值。
不仅普通员工如此,企业的管理者更是这样。
很多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是经营者素质的欠缺,他们认识不到自身的人力资本正在不断退化贬值,只是一味在产权问题上转圈圈。
于是陷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不重视培训→素质低、人力资本贬值→只拼物质资本竞争(最典型的是彩电价格战)→ 亏损→ 忙着扭亏、培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培训的资金更紧张)→ 员工士气低落、人力资本继续贬值→……“亏损”与“缺乏学习培训”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
其实,培训并不是说一定需要很多资金投入,关键看领导是否重视,企业首先在培训的观念上要创新,把培训当作一件投资回报率最大的投资来抓。
与此相对比的是,在过去50年间,西方组织和企业的培训费用一直在稳定增加。
美国企业每年在培训上的花费约300亿美元,约占雇员平均工资收入的5%。
目前,已有1200多家美国跨国公司包括麦当劳都开办了管理学院,摩托罗拉则建有自己的大学。
培训费用的巨额增长说明外企管理思想的变化。
通曼哈顿银行就规定:“凡无正当理由且多次拒绝参加培训者,银行予以解雇”。
韦尔奇任GE总裁以后,对几乎所有部门削减成本,却对它的培训中心——克罗顿投资4500万美元,改善教学设备。
二、如何转变企业对培训认识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认识与实施大大滞后于发达地区。
许多老总和经理人甚至对员工培训持有消极态度。
但是,企业忽视员工培训,必然使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市场竞争力更难以提升。
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他们对培训的错误认识。
“没时间培训”似乎是企业老总们的无奈。
但是没有经过相应培训的公司往往工作效率低下,员工整天忙忙碌碌,但是工作绩效却难尽人意。
老总们为此苦恼,出台了很多奖勤罚懒的制度和措施,但是收效甚微。
员工的素质良莠不齐,对企业的认同和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团队无法发挥合力,制度不好贯彻实施,意识不好完全统一,工作效率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企业内部培训资料[精选五篇]第一篇:企业内部培训资料企业内部培训资料一、管理的概述1、什么叫管理管理就是协调我们团队工作高效率的达到我们预定目标2、为什么要管理从广义上来说:因为资源有限、需求无限,我们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从狭义上来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所以管理的概念包括这几个方面:1)前提是因为我们是团队,所以我们就是有组织、有集体活动的的工作,只有有集体活动了,我们才可以进行管理。
2)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我们的预期目标是什么?例如:我们需要按时、保质、保量的按照订单的要求交付产品。
这也算我们的预期目标之一;再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等等,这也都是我们的预期目标的一部分。
所以管理一方面要引导我们的工作朝我们的目标进行,让整个管理系统从无序管理朝有序管理转变,另一方面我们有序的管理又促进我们系统内各个组织出现协调配合,相互促进,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
这就和“管理”两个字的含义相吻合:一个“管”、一个“理”,管什么?理什么?管的就是管5个要素:“人”“机”“料”“法”“环”(5要素的内容再以后具体的细化内容)等各种资源,但最基本的管理对象是“人”。
理就是要理数据、理流程、理制度等等,这些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所以“理”是管的基础,“管”是“理”的提升。
从这个方向说,我的管理思想很简单:数据支撑管理流程规范管理制度约束管理绩效提升管理3)管理的本质:效率。
任何预期目标的实现,都可以有很多方法和途径,有这么一句话:“条条道路通罗马”我想从这句话里分析一下管理的效率问题。
我们需要寻找到效率最好的一条路,有的路直,但是路不好走,可能时间短,但是相应的成本会高,有的路好走,但是不直,很浪费时间。
我们需要找一条在时间效率和成本上都合算的路去走。
这个道理放在我们生产管理中大家都能看的到,举个例说:在我们的排产安排中就有常规计划交货的订单、也有紧急订单需要插单安排,常规订单相对急单来说的周期就比较长,急单周期短一点,但涉及到插单、从我们的材料采购、模具开发、人员加工安排等属于非常态的工作,成本相对常规订单就的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