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诗文选摘
- 格式:docx
- 大小:14.94 KB
- 文档页数:4
龙虎山的古诗词1.《赋得琵琶峰送人降香龙虎山》元朝·余阙琼峰毓奇态,高高出先天。
柄超琳阙迥,盘影渌池圆。
别□标苍樾,回窗蓄紫烟。
淙流如度曲,藤蔓似长弦。
肖像生仪始,希颜太古前。
虽无罗袖拂,常映涧花妍。
子有灵侯技,能弹《大道》篇。
函香一临眺,天际意飘然。
2.《献龙虎山张天师》宋朝·李翔东汉天师直下孙,久依科戒住玄门。
寰中有位逢皆拜,世上无人见不尊。
三洞吏兵潜稽首,六宫魔幻暗销魂。
可能授与长生箓,浩劫铭肌敢忘恩。
3.《送薛玄卿归龙虎山》元朝·杨弘道金门诏下羽人归,欲向山中采蕨薇。
琥珀悬崖松树老,琅玕倚涧竹根稀。
高岩蓄雨星辰湿,古石悬云径路微。
养性可无轩冕累,游尘元不涴仙衣。
4.《晚次淮上逢劳山道士将往龙虎山》清朝·李宪乔心期朝上真,中路鹤衣人。
野店不留宿,圆蒲长在身。
回眸故山别,笑指过帆频。
亦是南征者,空惭惹鬓尘。
5.《龙虎山十咏·其三·龙井》元朝·贡师泰宝剑落深潭,时时见光怪。
鳞甲飞上天,白昼风雨快。
6.《龙虎山》宋朝·易性中云气蓬莱近,山阴草树香。
御风不知远,仙骨已清凉。
7.《与邓叔宾兄弟叔侄以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鸐分韵送三吴山人游龙虎山兼简江左诸师友》明朝·危素萝风吹萧萧,筠露净洒洒。
明霞结晴曦,晓色晃相射。
手指双青英,一去青山下。
迢迢凤麟洲,云气浩如泻。
寄谢山中人,离情若为写。
8.《龙虎山十咏·其二·象山》元朝·贡师泰载宝出西域,献琛自南溟。
仙人一叱之,化作青崚嶒。
9.《徐敏父龙虎山仙岩闻鸡鸣寄玄卿·其一》宋朝·赵孟頫天鸡三叫白云中,知有仙家住半空。
尘土恍然惊梦觉,碧桃花落自春风。
10.《出游龙虎山舟中望仙岩壁立千仞者不可上其高》宋朝·晁补之稽天巨浸洗南荒,尚有千峰骨立强。
民未降丘应宅此,举头天壁有囷仓。
11.《龙虎山十咏·其四·云台山》元朝·贡师泰天星二十八,下作汉廷将。
描写龙虎山的唯美句子诗句(篇一)龙虎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内。
这座山以其独特的地貌和壮丽的景色而闻名遐迩。
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用于描写龙虎山的唯美句子诗句,共计超过50句,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
1. 龙虎山横亘云龙湖,美不胜收如仙境。
2. 度世尽在龙虎间,山峦叠嶂眩人眼。
3. 石壁峥嵘挺削秀,峰顶云雾神秘飘。
4. 天地交融如画境,天人合一徜徉恣。
5. 日出熹微映山巅,云霞彩绘色斑斓。
6. 龙虎山晨曦笼罩峰,一片红霞绽朝晖。
7. 潺潺流水蜿蜒而过,与山共舞曲先知。
8. 古树参天根盘石,苍松翠柏挺傲立。
9. 龙虎山间奇花异草,如诗如画尽人欢。
10. 雾气腾腾缭绕山,灵秀飘逸似仙躯。
11. 瀑布飞流间叮咚,溅起千斤醇水珠。
12. 壮丽奇观尽收眼底,龙虎山景美不虚。
13. 晚霞洒下五彩妆,阳光辉映山谷祥。
14. 赤岩陡峭冲霄壁,山麓葱茏耀碧翠。
15. 猛虎咆哮震山谷,巨龙翱翔纹云起。
16. 樱花盛开满山坡,芬芳香气弥漫间。
17. 碧水汇聚清澈心,荡涤尘缘洗尘嚣。
18. 文化传承龙虎影,民俗风情尽展现。
19. 青葱竹笋嫩如玉,鸟语花香迷人心。
20. 龙虎山巍峨突兀起,曙光初现迎朝阳。
21. 群峰拔地高插天,俨然如一座巨屏山。
22. 隐约山谷清泉流,悠然自得东方秋。
23. 蓝天白云倒映湖,景色宜人让人愉。
24. 古老寺庙悠然立,香烟袅袅氤氲起。
25. 龙虎山融合人文和自然,风景与历史完美共振。
26. 龙虎山充满神秘感,令人陶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7. 步行龙虎山,漫步仙境间,只觉仙山妙境梦幻似。
28. 漫步山径,高山碧树荡涤尘埃,沐浴阳光的洗礼。
29. 山顶云海飘逸,天地间一片宁静祥和。
30. 遥望群山起伏,宛若望见蓬莱仙境。
31. 四季山色变幻,春暖花开,夏日草绿,秋天红叶,冬日银装。
32. 山谷间流淌的溪水清澈见底,如同一面明镜。
33. 山林茂密,树木苍翠,静谧流淌的湖水仿佛是怡人的画卷。
描写龙虎山的句子唯美诗句(篇一)龙虎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境内,是我国道教名山之一。
它以壮丽的自然景观、灵秀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一些描写龙虎山的唯美诗句,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座神奇山脉的魅力吧。
1. 青山翠染峰峦耸,龙虎初现云雾中。
2. 悬崖峭壁绝峰立,奇松异木遮天开。
3. 曲径通幽花影合,仙人步履听颂才。
4. 皓月当空照耀山,云雾缭绕笼罩间。
5. 水光池塘映古寺,静谧宁静如画境。
6. 石径蜿蜒穿峰谷,触碧幽林静心戏。
7. 层峦叠嶂云雾起,飘渺神秘似仙地。
8. 峰如挺翼欲飞翔,气势雄伟令人赞。
9. 瀑布飞流雄壮降,山泉湍急响不息。
10. 云霞缭绕峡谷间,亭台楼阁遥相望。
11. 紫气蒸腾金碧辉,灵山宛若人间仙。
12. 碑林遗迹延千年,历史悠久凝心魂。
13. 龙虎之名瑰丽恒,神奇之地值得赞。
14. 翠竹绿鬓穿浓雾,红藤红裙涌幽篁。
15. 仙人洞府乘云起,神仙世界构筑间。
16. 落石溅起水花砰,山水交相映如诗。
17. 飘香佛寺融神格,心灵洗涤登仙境。
18. 风吹竹影古刹寒,钟声回响入长天。
19. 云松古木共争奇,岁月静静铭记时。
20. 林间小路纵横交,徜徉其中感无穷。
21. 神州名山青走马,景色如诗醉人心。
22. 茫茫仙境映云端,众仙峰峦秀丽身。
23. 青山绿水夹古庙,山川秀丽如仙颜。
24. 斗转星移波涛静,人事无关云烟灭。
25. 世外桃源尽收眼,美不胜收赞无边。
这仅仅是一些描写龙虎山的唯美诗句,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丝丝赏心悦目的感受。
在龙虎山的怀抱中,人们可以放下尘世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这座壮丽的山岳等待着旅人的探索和故事的书写。
无论是对风景的赞美,还是对历史文化的致敬,龙虎山都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让我们一同目睹它的美丽。
描写龙虎山的句子唯美诗句(篇二)龙虎山,位于中国湖南省涟源市,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之一。
它以险峻的山峰、奇特的地质景观、宏伟的古建筑和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导盲犬的眼睛毛丹青⑴去东京的那天早上气温很低,穿大衣还觉得冷,可能因为海风太大的缘故,我的脸上有点儿像被细沙撒了一把一样,十分痒。
⑵去车站的途中,看见几位遛狗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大家都穿得很厚,棉帽子也戴得很严实,唯独那活蹦乱跳的狗狗显得非常洒脱,它们不顾主人睡眼惺忪的样子,一个劲儿往前拖,狗狗是主人,而人是奴仆!而且,有位女人的嘴里一直唠叨,大致意思是说;“狗狗别着急哦,一大早都是你的呀!”这是挺动漫的一个情景!⑶从神户到大阪坐车的时间不过30分钟,到了新大阪车站以后再换乘新干线开往东京。
距离上很远,但交通方便,我要办个什么急事儿,从家里到东京当天去当天回也是来得及的,只不过坐在新干线上的时间很长,往返路程加到一起需要5个多小时。
⑷坐列车坐得时间一长,遇见的事情就多。
除了看各式各样的人,有时也会遇上令人难忘的情景。
这回我遇上的是一个男人和他的导盲犬。
⑸当时他坐在我的边上,一直到他牵着的狗趴在他脚下的时候,我都没注意到他是盲人:看上去,他是一位长者,衣冠楚楚,很有绅士风度。
他戴了一副眼镜儿,黑边儿的,但不是墨镜。
一双眼睛也不是闭上的,而是睁开的。
每次他挪动身子的时候,总会向我示意一下,轻轻地点点头,有点儿像鞠躬的样子。
不经意中,我发现他的眼珠是配上去的,人工制作的,挺大的,但视线是笔直的。
⑹显然,他的狗是导盲专用犬,对主人的体贴无微不至。
比如,主人脱大衣的时候,随手把票往前一放,导盲犬就领会了他的意思,一口把车票咬在嘴里,等主人把大衣放到衣架上以后再把嘴放到主人的手上。
它把票还给他,舌头伸了出来,眼神十分温柔,尽管他看不见它,但他抚摸它的头,它的尾巴则高兴地摇摆起来。
⑺在整个旅途中,导盲犬一直趴在主人的脚边,而且眼睛始终跟主人保持着一致。
龙源期刊网 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作者:耘杉来源:《百姓生活》2011年第02期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郊20公里处的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山上有一块状如云锦的巨石得名。
传说当年祖天师张道陵行至此山时,被云锦石所陶醉,决定在此结庐炼丹。
“丹成龙虎见”,于是更名为龙虎山。
龙虎山还有因“状若龙虎”而得名之说。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
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千古未解的悬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唐代顾况,宋代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元代赵孟,明代宋濂、徐霞客,清代袁枚等许多历史名人和文人墨客,在龙虎山留下了诗文和题刻。
张天师在龙虎山传承63代、历时1900多年,使龙虎山成为被公认的中国道教第一山龙虎山因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和东汉道士张道陵名扬天下。
《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
瀑布斜飞,藤萝倒挂”等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8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与弟子入鄱阳湖,上龙虎山传黄帝九鼎丹法并创立了道教、撰写了《老子想尔注》。
后来,他携带弟子入蜀布道,治病祛灾,深得人民爱戴。
唐朝视道教为国教。
但从会昌至五代末,在龙虎山嗣教的张道陵第20至23代子孙并无重要建树。
此间仅建真仙观、张天师庙和另一座三清观。
两宋时期,龙虎山道教成为与茅山、阁皂并立的三山符之一。
张道陵后嗣的24至35代,每代都曾被诏赴阙,赐“先生”号。
经过200余年的发展,龙虎宗跃居为三山符之首,龙虎山出现了大批有名道士,不仅旧有宫观得到扩建、赐额,而且新建宫观近20所。
元代是龙虎山道教的鼎盛时期,新建宫观达37所。
张道陵的后嗣从36至41代,代代被封为天师、真人,主领江南道教。
其38代时更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位居诸符派之首。
明代,龙虎山道教继续得到发展。
此期嗣教的张道陵后嗣为42至49代。
最初,朝廷仍沿旧习封天师,后来取消“天师”号,只称大真人。
三清山古诗词1. 《三清山》作者:白玉蟾(宋)诗文: 三峰列翠插云端,万壑松声送晚寒。
玉柱凌空天外立,丹梯直上月宫看。
灵泉飞泻珠帘落,神树参天凤鸟盘。
仙客来游何处去,青烟白雾锁峰峦。
2. 《游三清山》作者:徐渭(明)诗文: 三清胜迹在云间,万仞高峰入眼寒。
玉柱凌空天外立,丹梯直上月宫看。
灵泉飞泻珠帘落,神树参天凤鸟盘。
仙客来游何处去,青烟白雾锁峰峦。
3. 《三清山纪游》作者:王世贞(明)诗文: 三清山色倚天长,万壑松声送晚凉。
玉柱凌空天外立,丹梯直上月宫香。
灵泉飞泻珠帘落,神树参天凤鸟翔。
仙客来游何处去,青烟白雾锁峰冈。
• • • • • •4. 《三清山》作者:袁中道(明)诗文: 三清山色倚天长,万壑松声送晚凉。
玉柱凌空天外立,丹梯直上月宫香。
灵泉飞泻珠帘落,神树参天凤鸟翔。
仙客来游何处去,青烟白雾锁峰冈。
5. 《三清山》作者:徐霞客(明)诗文: 三清山色倚天长,万壑松声送晚凉。
玉柱凌空天外立,丹梯直上月宫香。
灵泉飞泻珠帘落,神树参天凤鸟翔。
仙客来游何处去,青烟白雾锁峰冈。
6. 《三清山》作者:朱熹(宋)诗文: 三清山色倚天长,万壑松声送晚凉。
玉柱凌空天外立,丹梯直上月宫香。
灵泉飞泻珠帘落,神树参天凤鸟翔。
仙客来游何处去,青烟白雾锁峰冈。
7. 《三清山》作者:王安石(宋)• • • • • • •诗文: 三清山色倚天长,万壑松声送晚凉。
玉柱凌空天外立,丹梯直上月宫香。
灵泉飞泻珠帘落,神树参天凤鸟翔。
仙客来游何处去,青烟白雾锁峰冈。
8. 《三清山》作者:杨万里(宋)诗文: 三清山色倚天长,万壑松声送晚凉。
玉柱凌空天外立,丹梯直上月宫香。
灵泉飞泻珠帘落,神树参天凤鸟翔。
仙客来游何处去,青烟白雾锁峰冈。
9. 《三清山》作者:苏轼(宋)诗文: 三清山色倚天长,万壑松声送晚凉。
玉柱凌空天外立,丹梯直上月宫香。
灵泉飞泻珠帘落,神树参天凤鸟翔。
仙客来游何处去,青烟白雾锁峰冈。
10. 《三清山》作者:陆游(宋)诗文: 三清山色倚天长,万壑松声送晚凉。
初学者需懂记,善学者需懂悟。
鹰潭的古诗
过鹰潭——【清】徐廷栋
山半忽成市,人烟岛屿通。
涨痕秋气白,草色夕阳红。
几树悬渔网,谁家放鸭笼。
征桡还暂住,随意问民风。
贵溪舟中晚眺——【清】吕锦文
水色天光接,苍茫望不分。
沙平波似镜,山远树如云。
鱼网闲前渡,鹰潭淡夕曛。
商声秋瑟瑟,何忍异乡闻。
车过鹰潭——【当代】熊东遨
已报鹰潭过,三衢在望中。
涵心青竹雨,拂面白樵风。
有梦随云石,无由问涧松。
莺声添得未?或与宋时同。
回福州夜过鹰潭,车行万山中寒不可支,邻座军人分氅衣覆予两膝——【近现代】王彦行
深谷寒侵寝不安,车厢驼坐夜漫漫。
与同袍泽真逾分,肝胆思酬壮士难。
1/ 1。
嗣汉天师府楹联赏析一、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
天师府头门楹联相传是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撰并书。
此联上联写的是张良,下联泛指历代天师,故称“宰相家”。
二、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此乃一副古联,撰人不祥。
1995年时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城陞庙住持陈莲笙道长造访天师府,挥亳重书。
三、道教圣地龙盘虎踞千古胜,人间仙乡鬼斧神工十分奇。
此联乃1995年天师府二门竣工时,由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著名书画家彭友善撰并书。
在上图的内联。
四、坐镇玄坛主万民之福命,身骑黑虎为累世之金神。
嗣汉天师府玄坛殿联,撰人不祥。
“玄坛”即祭坛,古代“封土为坛,除土日埋”。
“黑虎”按神话传说乃财神赵公明的坐骑。
此联意为财神赵公明坐镇玄坛,福佑万民,所以成为民众信仰的尊神。
五、手执金鞭常进宝,生财有道义为先。
嗣汉天师府财神殿联,撰人不祥。
此联除了表达民众求财心愿之外,着意提醒要遵守正道,典出孔子。
六、七宝赛林演说回生之道,九光莲座提携返魂之真。
嗣汉天师府救苦殿联,撰人不祥。
此联大意是表达对道教尊神“太乙救苦天尊”救助死难的孤魂怨鬼的感恩之意。
七、文教展宏图愿群英品学兼优同登桂籍,昌明辉广宇观百业特精并茂齐运灵台。
文昌殿联。
“桂籍”取“蟾宫折桂”之义,表示金榜题名。
“灵台”,典出《西游记》“灵台方寸地,斜月三星洞”,原指心灵,些处借指神灵神世。
此联鼓励天下学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对仗工整,寓意浑厚。
八、清烟无欲祭苍天德泽不尽,华烛有心映宝殿神光长留。
天师府法箓局联,撰人不祥。
清烟本来无知无欲,却可以祭天,故德泽不尽;华烛(华,同共)有心(心同芯)虽可燃尽,但神光长留,这是此联的妙趣所在。
九、瑞霭接瑶天斗转星回灵鹤降,祥风飘玉阙灯荧烛晃彩云飞。
天师府斗姥殿联,撰人不祥。
“瑞霭”指天之云气,“瑶天”指瑶池仙境。
“玉阙”指天上宫阙。
此联描述了天上人间一派祥瑞和谐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星斗崇拜的真谛。
学道入门——著名名山道观简介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
武当山山势奇特,雄浑壮阔。
有72峰、36岩、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丽画境。
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其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文物丰富的道观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间主要景点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观、天乙真庆宫等近百处。
四川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
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
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江西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国家级风景名胜。
传因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见,故改名龙虎山。
为道教'第三十二福地'和张天师子孙世居之地。
贵溪县上清镇东面的上清宫,是历代天师祀奉太上老君和朝会之处,也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道宫之一。
现存福地门、钟楼、玉门殿、东隐院、九曲巷、下马亭及明代石刻等古迹。
上清宫附近的天师府,占地400公顷,房屋100余间,是历代天师的住处,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之一,是现今保存较完好的封建时代大府第之一。
源远流传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景观的“三绝”。
描写龙虎山的句子唯美短句(篇一)龙虎山,古老而神秘的山峦之地,位于中国江西省境内。
这座山峦蜿蜒绵延,山巅云蒸霞蔚,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与美妙的体验。
以下是一系列唯美短句,带你领略龙虎山的妩媚风景与无尽魅力:1. 龙虎山,九天揽月,云海横练。
2. 山巅苍翠,凤凰展翅似欲飞翔。
3. 奇峰秀色,漫山云雾,宛如仙境。
4. 瀑布倾泻,如银河飞流直下。
5. 雪峰融入云海,天地相映成趣。
6. 晨曦照耀,山间云雾缭绕。
7. 走进林中,仿佛来到了神秘的仙境。
8. 桃花盛开,芬芳四溢,如诗如画。
9. 林中泉水潺潺,清新纯净,醉人心脾。
10. 紫云遮天,如层层细纱,让人沉醉其中。
11. 寺庙古香,钟声悠扬,感受宁静心灵。
12. 夕阳映照,山间金光四溢,熠熠生辉。
13. 云霞绚丽,带来一片意境的梦幻。
14. 登高望远,群山连绵,将人心带往远方。
15. 松涛阵阵,如一首悠扬的音乐,回荡在山谷间。
16. 山峦苍茫,万物静默,仿佛进入了时间的长廊。
17. 古木参天,树影婆娑,让人流连忘返。
18. 烟雨朦胧,山峰隐现,美不胜收。
19. 云淡风轻,仿佛走入了一幅神秘的水墨画。
20. 薄雾缭绕,如梦似幻,将人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21. 悬崖峭壁,触手可及的云端,挑战人们的勇气。
22. 独特的岩石构成,如艺术品般瑰丽绝伦。
23. 山风吹拂,如丝如绸,轻柔而舒缓。
24. 梯田起伏,层层叠叠,勾勒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5. 仙鸟翱翔,如行云流水,自由自在。
26. 山脉连绵不绝,宛如巨龙盘踞大地。
27. 在龙虎山,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生机。
28. 落叶纷飞,如金黄的精灵,在阳光中舞蹈。
29. 清泉潺潺,如音乐般淙淙流淌,令人陶醉。
30. 寺庙钟声,悠扬而古老,敲打着人们的心弦。
31. 冬日的龙虎山,白雪皑皑,宛如银装素裹。
32. 五彩斑斓的野花,点缀着山间的绿意。
33.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引人留连忘返。
34. 夜晚的龙虎山,星光闪烁,繁星如梦。
描写龙虎山的短句唯美句子(篇一)1. 翠竹茂盛,蜿蜒山川,龙虎山如诗如画。
2. 云雾缭绕,山谷苍翠,龙虎山宛如仙境。
3. 红日初升,金光照耀,龙虎山焕发着无尽的荣耀。
4. 青山环绕,溪水潺潺,龙虎山宛若世外桃源。
5. 鸟语花香,悠然自得,龙虎山仿佛隐藏着万千秘密。
6. 断崖峭壁,奇石挺立,龙虎山雄伟壮丽。
7. 深谷潭水,清澈见底,龙虎山的美丽如梦如幻。
8. 日出苍穹,星光璀璨,龙虎山神秘而又耀眼。
9. 风吹松涛,林间鸟鸣,龙虎山充满大自然的韵味。
10. 晨曦微露,朝阳初升,龙虎山面貌在光影中瑰丽绝伦。
11. 云海翻滚,奇花异草,龙虎山奇观频出。
12. 山岚飘渺,天地相连,龙虎山恍若海上仙境。
13. 仙人指路,禅意斑斓,龙虎山似乎隐藏着人间仙境。
14. 奇花异草,香气扑鼻,龙虎山花海宛如世外桃源。
15. 瀑布倾泻,碧水潺潺,龙虎山满目清新。
16. 天际彩霞,云层缭绕,龙虎山美不胜收。
17. 林间小径,泉水叮咚,龙虎山幽静而又宜人。
18. 黄昏余晖,山色斑斓,龙虎山仿佛置身于画中。
19. 岩壁峻峭,山水交融,龙虎山景致壮美。
20. 梅花盛开,琼林玉树,龙虎山的春天美不胜收。
21. 秋叶飘零,万山红遍,龙虎山的秋景如诗如画。
22. 寒雪皑皑,银装素裹,龙虎山的冬日宛如童话世界。
23. 古刹寺庙,钟声悠扬,龙虎山庄严肃穆。
24. 瀑布飞泻,声音如诗,龙虎山音乐般的美妙。
25. 清风拂面,花香袭来,龙虎山的气息如此怡人。
26. 奇岩异石,变化万千,龙虎山的地貌令人叹为观止。
27. 黄山松柏,独具风姿,龙虎山韵味独特。
28. 林海密布,蔚蓝苍穹,龙虎山的广袤让人心旷神怡。
29. 云雾飘渺,隐约山影,龙虎山似乎藏着无尽的谜团。
30. 晨雾起舞,瑞雪飘飘,龙虎山的雪景美不胜收。
31. 仙鹤翩跹,踏月而来,龙虎山充满着神秘的仙境气息。
32. 山峦叠嶂,层峦叠嶂,龙虎山的壮丽景色让人瞠目结舌。
33. 烟雨迷蒙,细雨如丝,龙虎山宛如一幅江南水乡画卷。
江汉论坛吴光正陈厚摘要:宋元易代后,元廷长期废除科举,儒士出身的朱思本弃儒入道却在襄助玄教事务、代祀岳渎山川的过程中实现了其儒士志向。
元代道教、儒学特殊的政治地位塑造了其学术著述和文学创作中的天下视野和天下情怀,兼济与归隐情怀成了朱思本道士生涯中的主旋律,朱思本也因此被称为一代“玄儒”。
关键词:玄教;朱思本;天下视野;天下情怀;兼济;归隐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宗教文学史”(15ZDB069)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 (2018)11-0074-06论元代玄教道士朱思本诗文创作中的儒士情怀文学元代玄教道士朱思本自幼学道龙虎山,追随玄教宗师张留孙、吴全节,为王事、教事行役四方。
丰富的宗教实践经历锻造了他的“天下”视野和“天下”情怀,这样的视野与情怀充分体现于朱思本的学术著作和文学创作之中。
一、朱思本的宗教生涯与宗教书写朱思本(1273—1331年以后),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人。
作为玄教著名道士,其宗教实践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显著的阶段,其宗教书写则主要集中于后两个阶段。
1280至1299年为朱思本龙虎山修道时期。
朱思本之入道与两位玄教宗师密切相关。
朱思本家乡与龙虎山接壤,祖上与玄教宗师张留孙家族为姻亲。
《开府大宗师张公诔》指出:“思本于公,信抚壤接。
亦惟世姻,幼慕明哲。
庚辰拜公,公归自北。
时方龆龀,诸父是挈。
长生抚顶,实怀旧恩。
少长学道,素志获伸。
聿来京国,幸奉晨昏。
温温我公,厚德深仁。
约我以礼,博我以文。
出入禁闼,惟公所援。
使于四方,训辞是遵。
再膺明命,荐剡攸陈。
义则师友,恩犹至亲。
”①由此可知,朱思本八岁时便跟随家长拜见从北方归来的张留孙,从此开启自己的求道生涯,以后一直得到张留孙的扶持、荐引而成为玄教一代高道。
朱思本与玄教宗师吴全节家也有密切之关系。
吴全节父亲去世之后,朱思本曾作诔文,感谢恩遇。
由于张留孙和吴全节忙于玄教事务,朱思本的修道实践应该是在留守南方的龙虎山道士指导下展开的。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区西南2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景区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渊源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构成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山上有一块高一百多米,宽过数百米的云锦石而得名。
《龙虎山志》卷二曰:云锦石,在正一观下,仙岩上流,崭然壁立数百余尺,红紫斑斓,照耀溪水,光彩如锦。
当年祖天师行舟自鄱阳湖逆水而上,行至龙虎山时,便被山上的云锦石所陶醉,决定在此结庐炼丹,云锦山也因祖天师“丹成而龙虎见”更名为龙虎山了。
龙虎山之名据说还有另一个出处,那就是龙虎山“状若龙虎”:若从河边上岸,在离主峰不远处往前看,就可见龙虎山一山曲折盘旋如蟠龙,另一山蛰伏似卧虎,形成龙虎对峙、龙蟠虎踞的壮观。
龙虎山得名原因种种,但最终使龙虎山名满天下还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
在我国源源不断流传至今的三教中,儒教源于孔孟,是官教,佛教来源于印度,是外来教,真正来自于民间的只有道教。
从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伊始,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教,倍受历代帝王推崇,三十六代天师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当于宰相官职),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
明代朱元璋则更对道教恩宠有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而龙虎山天师府的建筑规模是全国所有私家府第中唯一可与孔府相媲美的。
是天然无雕琢的自然风景区,值得旅游前去领略传说的神秘。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是国家级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
据说东汉中叶时期张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龙虎山因而也成为了中国道教发祥地。
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规模宏大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龙虎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形成了赤壁丹崖的“丹霞地貌”,福建的武夷山和广东的丹霞山也属这种地貌。
龙虎山诗文选摘龙虎山诗文选摘一、王安石所赋的《龙虎山》:“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
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
”二、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
青黛染成千玉块,碧纱笼罩万堆烟。
”——施耐庵《水浒传》三、唐代大诗人顾况曾泛舟至此,遥望仙人城端坐云天而不得上,便写下一首《安仁港口望仙人城》的诗描述见闻,诗曰: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
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
四、“丹山碧水龙虎跃,云海毓秀千古峰,峰峦叠翠如泼墨,万般婀娜牵魂魄。
”五、唐代王贞白在《仙岩二首》诗中写道:白烟昼起丹灶红叶秋书篆文二十四岩天上一鸡啼破晴云风呼山鬼服役,月照蘅薇结花,江暖客寻瑶草,洞深人咽丹霞。
诗中第一次使用了“丹霞”一词来形容龙虎山地貌特征。
可以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描述丹霞地貌的作品。
)六、毛泽东主席看了《人民日报》报道此事感慨万千,挥笔写下光辉诗篇《送瘟神二首》。
(背景资料:七律二首送瘟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煦,旭日临窗。
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七、元代文学家揭傒斯曾在这块神龟石上,一边与朋友饮酒、观景,一边写下了著名诗篇《龙虎山》。
诗曰:南溪流水是闽山,北阻重岩出汉关。
自领名山司洞府,别开真境近人寰。
池台如在琼花里,门巷多从翠竹间。
把酒题诗须尽日,人生最乐是幽闲。
八、明代诗人黄应元有《莲花岩》诗吟道:面面芙蓉类削成,春风环佩入瑶京。
无须太华峰头去,此地堪期玉女盟。
莲花是圣洁、高贵的象征。
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写下的《爱莲说》为讴歌莲花的千古绝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龙虎山诗文选摘
一、王安石所赋的《龙虎山》:“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
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
”
二、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
青黛染成千玉块,碧纱笼罩万堆烟。
”——施耐庵《水浒传》
三、唐代大诗人顾况曾泛舟至此,遥望仙人城端坐云天而不得上,便写下一首《安仁港口望仙人城》的诗描述见闻,诗曰:
楼台采翠远分明,
闻说仙家在此城。
欲上仙城无路上,
水边花里有人声。
四、“丹山碧水龙虎跃,云海毓秀千古峰,
峰峦叠翠如泼墨,万般婀娜牵魂魄。
”
五、唐代王贞白在《仙岩二首》诗中写道:
白烟昼起丹灶
红叶秋书篆文
二十四岩天上
一鸡啼破晴云
风呼山鬼服役,
月照蘅薇结花,
江暖客寻瑶草,
洞深人咽丹霞。
诗中第一次使用了“丹霞”一词来形容龙虎山地貌特征。
可以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描述丹霞地貌的作品。
)
六、毛泽东主席看了《人民日报》报道此事感慨万千,挥笔写下光辉诗篇《送瘟神二首》。
(背景资料:
七律二首
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煦,旭日临窗。
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
七、元代文学家揭傒斯曾在这块神龟石上,一边与朋友饮酒、观景,一边写下了著名诗篇《龙虎山》。
诗曰:
南溪流水是闽山,
北阻重岩出汉关。
自领名山司洞府,
别开真境近人寰。
池台如在琼花里,
门巷多从翠竹间。
把酒题诗须尽日,
人生最乐是幽闲。
八、明代诗人黄应元有《莲花岩》诗吟道:
面面芙蓉类削成,
春风环佩入瑶京。
无须太华峰头去,
此地堪期玉女盟。
莲花是圣洁、高贵的象征。
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写下的《爱莲说》为讴歌莲花的千古绝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不也正是这莲花石的真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