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历史人物大全,杭州历史名人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5
历史人物根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考证,西湖从形成迄,也就是两千年的历史。
然而在西湖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三个人物不可不说。
一个是白居易,一个是苏东坡,一个是杨孟瑛。
(1)白居易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来到美丽的杭州任刺史,官场失意的他在看到西湖山水时,精神为之一振。
到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杭州刺史谢上表》,从此开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丽山河的千古绝恋。
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多不胜数,但其中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筑西湖湖堤。
他首先疏通的是李沁四十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筑建湖堤。
公元824年,白居易三年任满,离开时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二百首诗。
当他任满离开时,老百姓扶老携幼,箪石壶浆,倾城为他送行。
依依惜别时,白居易回赠了一首诗:“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惟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2)苏东坡送别白居易,西湖历经了几百年的兴衰变更。
1071年,西湖又迎来了她历史上的另一位“贵人”——苏东坡。
在杭期间,他赈灾安民、治理河道。
公元1090年,他亲自为西湖请命,上书宋哲宗,写下历史性的文件《乞开杭州西湖状》,那著名的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便出于此。
这之后,一场前所未有的西湖整治行动开始了。
从夏到秋,苏东坡发动全城募捐,动用了20万民工,终于把西湖治理好了。
多余出来的淤泥葑草,便筑就了今天的这道举世闻名的——苏堤。
苏东坡在杭期间,筑堤一条,吟诗千首,从他的时代开始,展现了天堂初景。
可以说,西湖是从这时起,才开始真正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风景胜地。
元朝迄今,西湖新格局形成。
(3)杨孟瑛元朝以后,西湖当成了“红颜祸水”打入冷宫,这将近百年的冷遇,一个大家闺秀也几乎沦落成了柴门环婢。
一直到1503年,杭州才迎来了另一位贤太守——杨孟瑛。
他整整花了五年时间,才说动朝廷重治西湖。
1508年3月,杨孟瑛动用民夫八千,历时152天,拆毁田亩3481亩,恢复西湖旧观。
浙江杭州古代历代著名人物一览表
杭州,浙江省的省会。
下辖10个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余杭区,滨江区,萧山区,富阳区,临安区)、2个县(桐庐县,淳安县)、代管1个县级市(建德市)。
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和越国,战国时期属于楚国。
秦朝统一六国后,秦设三十六郡,杭州属于会稽郡,称钱塘。
西汉时仍叫钱塘,东汉时,属于吴郡,钱塘县。
三国两晋时属于吴郡,归古扬州管辖。
杭州作为地理名城出现是在隋朝。
唐朝李隆基时期复名余杭郡,唐肃宗时期又改杭州。
五代十国属于吴越国的都城,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杭州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
两宋时期,杭州属于两浙路。
经济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有东南第一州之称。
元朝时期杭州已经成为江浙行省的省会,当时称杭州路,明朝时改名杭州府。
杭州的名人,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北宋的大科学家沈括,吴越国的的创建者钱镠和清朝的大诗人,思想家龚自珍了。
除此之外,我还整理了100个名人,看看有你熟悉的吗。
杭州名人的故事杭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便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抒发感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事迹传颂千古,成为杭州乃至整个中国的宝贵财富。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北宋文豪苏轼。
他在任杭州知州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疏浚西湖,改善民生。
当时西湖久未整治,湖面萎缩,水质恶化,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的生活困扰。
苏轼果断采取措施,组织民众疏浚西湖,使湖水重新恢复生机。
如今,西湖的美景已成为杭州的象征,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其次,岳飞,这位忠诚勇猛的抗金名将,也是杭州的一位杰出代表。
岳飞在杭州创建了岳王庙,用以祭祀祖先和培养武备。
岳飞一生精忠报国,虽在风波亭遇害,但他的事迹传遍天下,成为中华民族忠勇精神的代表。
如今,岳王庙已成为杭州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感召着无数游客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奋斗。
再者,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曾担任杭州刺史。
他在任内致力于改善民生,推广文化教育。
白居易不仅写下了许多赞美杭州的诗词,还亲自参与修建了白堤,为杭州百姓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白堤如今已成为西湖景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让游客们既能欣赏美丽的水光山色,又能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最后,我们来看看西湖与名人的紧密联系。
自古以来,杭州西湖便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他们以湖为背景,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如苏轼的《赤壁赋》、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这些作品既展示了名人们的才情横溢,又彰显了杭州西湖的独特魅力。
如今,西湖景区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人们在这里追寻古人的足迹,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总之,杭州的名人故事丰富多彩,他们的贡献和精神品质成为这座城市的瑰宝。
杭州西湖里有哪些历史名人林和靖、苏小小、武松、岳飞、牛皋、钱镠、于谦等。
1、林和靖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
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
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
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
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
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天圣六年(1028年)卒。
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2、苏小小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
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
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
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
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
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
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
阮郁别后毫无音讯。
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
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
临终前,姬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
”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3、武松武松,1055-1126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曾在杭州卖艺。
后任杭州知府高权手下都头,因功升提辖。
高权被罢后,武松被赶出衙门。
继任杭州知府蔡鋆殃民,武松将其捅刺。
后被捕,死于狱中。
此武松正是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武松的原型。
杭州历史名人故事_杭州历代历史名人故事(2)杭州历史故事篇四:八卦田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来洞,往下望去,就可以望见山下有块八卦田。
八卦田齐齐整整八只角,把田分成八丘。
八丘田上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
一年四季,八种庄稼呈现出八种不同的颜色。
在八丘田当中,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半阴半阳的一个太极图。
传说,这八卦田是南宋年间开辟的“籍田”。
那年,南宋那个没出息的皇帝丢掉了汴梁京城,带着一大群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逃到了杭州。
他们看看西湖这块地方风景好,便留下来,在凤凰山脚下建造起宫殿和花苑,仍旧是吃、喝、玩、乐,过着豪华糜烂的生活。
杭州的老百姓,见皇帝这样昏庸无道,都大为不满,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风声一传两传,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皇帝怕老百姓要作乱,心里有点慌,便召集文武百官来商量。
文武百官商量来商量去,一时想不出一个应付的办法。
后来,有个文官想出一个主意来,他说:“皇上呀,百姓的风言风语,无非是怨宫廷里生活过得太舒服。
只要皇上开辟一块籍田,说是亲自领头耕种呢,老百姓知道后,就会心服口服了。
”皇帝听听有道理,立刻发下一道圣旨说:“寡人深知民间疾苦,甚为不安。
今后开辟籍田躬耕,当与庶民共尝甘苦……”。
没几天工夫,在玉皇山下,果然开出来一块籍田。
籍田四周,齐齐整整地打下八个大桩,竖起八根粗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围起一道厚厚的牛皮帷幕。
规定皇帝在里面耕田种地,平民百姓不许观看。
过了一些日子,籍田开好了。
里面共有八丘田,种着稻、麦、黍、稷、豆……八样庄稼。
在八丘田当中,留着圆圆的一个土墩。
老百姓知道皇帝也和他们同样耕田种地,议论也就慢慢少了下去。
到了庄稼该要锄草浇肥的季节,皇帝又要出宫来“躬耕籍田”。
照例先出告示,贴满天下,然后在那八根粗柱子上,又张起了牛皮帷幕,方圆十里路上,都有御林军把住,不准老百姓走近一步。
当时,有个种庄稼的老汉,他不相信皇帝真的会亲自耕田种地,这天他半夜三更起来,乘着天黑,悄悄避过御林军,三步一跌,五步一跤,爬上玉皇山,躲在半山腰上的紫来洞里。
2017年浙江历史人物大全,浙江历史名人故事浙江历史名人浙江在历史长河中,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哲学、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物。
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介绍关于2017年浙江历史人物大全,浙江历史名人故事等相关资讯。
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518大学生网。
浙江历史人物大全浙江名人文人: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
浙江桐乡人。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文学家。
祖籍浙江嘉兴。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
浙江绍兴人。
鲁迅之二弟。
现代散文家、诗人。
艾青(1910-1996),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梁实秋(1903-1987年)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
原名乃熙,字端先。
浙江杭州人。
中国电影事业拓荒者。
章太炎(1869-1936年),学者,清末民初的革命家。
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浙江杭州⼗⼤名⼈排⾏注:本⽂部分⽂字与图⽚资源来⾃于⽹络,转载此⽂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歉意 胡培松(1964.05.20-),男,⽔稻遗传育种与品质改良专家,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
1986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学农学系,2002年获南京农业⼤学农学博⼠学位。
王坚(1962.10-),男,云计算技术专家,浙江省杭州市⼈。
1994年毕业于杭州⼤学,获⼯学博⼠学位。
现任阿⾥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阿⾥云创始⼈,⾸创“以数据为中⼼”的分布式云计算体系架构黄峥,浙江杭州⼈。
拼多多创始⼈、董事长兼⾸席执⾏官。
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学,200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硕⼠学位,随后加⼊美国⾕歌 厉尔康(1888年-1967年),字佛磬,浙江杭州⼈。
爱国民主⼈⼠,抗⽇爱国将领,军事教育家。
抗战期间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事参议院院长。
厉绥之(1885年-1975年),名家福,字绥之,浙江杭州⼈,中国第⼀代西医,中国西医学教育先驱,前清医科举⼈,近现代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曾为慈禧太后看病。
厉麟似(1896~1970),⽣于浙江杭州,中国近现代教育界代表⼈物,著名教育家、外交家、语⾔学家,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中欧教育⽂化交流先驱、联合国中国分部创办⼈ 戴民汉,化学海洋学家。
厦门⼤学教授。
1965年4⽉25⽇⽣于浙江杭州,籍贯浙江萧⼭。
1987年毕业于厦门⼤学,1995年在法国⽪埃尔玛丽居⾥⼤学获博⼠学位。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章炳麟(1869——1936),初名乘,字枚叔。
后因仰慕顾炎武的为⼈,改名绛,号太炎。
浙江馀杭⼈。
六⼗⼋岁于苏州病逝。
他不仅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命家,也是徽派朴学后期的重要学者 汤逸⼈,畜牧学家,教育家。
我国家畜⽣态学科的创始⼈。
在他的指导下,在内蒙率先育成我国的细⽑⽺品种,并在新疆指导新疆绵⽺的改良和提⾼,做出了重要贡献。
影响历史发展的10个浙江人士你认识几个
浙江是我国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名人辈出。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浙江人对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吧:
1、刘伯温:青田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
2、鲁迅: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3、西施:绍兴人,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4、沈括: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代表作《梦溪笔谈》。
5、徐文长:绍兴人,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6、勾践:绍兴人,春秋时期越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7、孙权:杭州人,三国时期的孙吴建立者。
8、蒋介石:奉化人,近代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
9、马云:杭州人,阿里巴巴的主要创始人。
10、骆宾王:义乌人,唐代大臣、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
你还知道哪些浙江名人呢?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吧。
西湖忠魂——那些长眠在西湖边上的历史名人西湖以其山水甲天下,湖光山色的四季变化,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士驻足于此。
他们对酒当歌,吟诗作画,大诗人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即为他们内心世界真实的写照。
正因为如此,这三面环山、层峦叠翠的西湖之滨,也成了历代名士的最后归宿,孤山、丁家山、积庆山、三台山、灵隐山、凤凰山……这湖的周边,留下了他们的长眠之处。
这坟、墓、碑、塔,加上亭、台、楼、阁,又构成了西湖自然景观之外的人文景观。
这一切,又恰如蔡元培先生在其所撰的联语中所言:“圣湖风景得祠墓点缀差不寂寞……”下面就对部分埋葬在西湖边上的历史名人墓地进行简介,一览他们的身后风采……•梅妻鹤子林和靖墓林逋,又称和靖先生,北宋著名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
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
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
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
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1028年(天圣六年)卒。
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其代表作《山园小梅》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咏梅的千古绝唱。
林逋墓始建于北宋,南宋咸淳年间设墓碑,现存清代修复的圆形墓冢及青石墓碑。
碑上刻“林和靖处士之墓”。
舞鹤赋刻石和林和靖墓是北宋时期,隐逸诗人林逋的纪念地,也是传统文人士大夫追求隐逸文化的见证。
赏西湖美景,感沧桑文化。
•貌绝青楼,才技超群苏小小墓苏小小墓,即慕才亭,位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苏小小,六朝南齐时(479~502)歌妓。
家住钱塘(今浙江杭州)。
貌绝青楼,才技超群,当时莫不称丽。
常坐油壁香车,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
后人于墓上覆建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
后几经损毁,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4年,墓亭被红卫兵毁坏。
孙权(1 8 2 — 2 5 2 年)吴郡富春人(今杭州市富阳县)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在位二十二年,江东六郡得以有相对安定的局面,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他重视农业、设立农官、奖励农事,兴修水利,还在山越地区建置郡县,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
他派遣大将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渡海开发台湾,开拓了大陆与海岛的联系。
东汉末,孙权继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上表请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他屯守江浙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逐步收罗人才,发展势力。
建安十三年(208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建安十九年,刘备定蜀,孙权西联蜀汉,北抗曹魏,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败关羽,袭荆州人,任骠骑将军、荆州牧,封南昌侯。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自立为帝,派使者安抚孙权,封他为吴王。
黄武元年(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大败刘备。
黄龙元年(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
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以后和蜀魏时和、时战。
在位期间,曾四改年号,称黄龙、嘉乐、赤乌、太元,七十一岁去世,谥为吴大帝。
富阳县城南四十里的龙门古镇,为孙权的后裔聚居繁衍之地。
现在全镇一千六百多户,孙姓占90%以上,从孙氏第十九世宋奉议大夫孙仁匡一支迁居龙门后立的《孙氏家谱》推算,到1939年,孙权的后代正好是六十五世。
白居易在杭州白居易(772-846),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揭露和讽刺了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罪恶,反映了人民的痛苦遭遇,因而得到人民的喜爱。
由于白居易不事权贵,并且对唐朝的腐败统冶不满,结果遭到上层统治集团的排挤,被贬到外地。
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令你佩服的杭州人故事
杭州作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拥有着众多杰出的人才和故事。
以下是几个令我佩服的杭州人故事: 1. 张宗祥:张宗祥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被誉为“西湖
第一手”。
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和赞赏,他的
作品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2. 马云:马云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是中国最著名
的企业家之一。
他曾经创建了阿里巴巴集团,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他的领导下,阿里巴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并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3. 阮仪三:阮仪三是一位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他被
誉为“古城卫士”。
他一直致力于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在他的努力和推动下,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以上是几个令我佩服的杭州人故事,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执着,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和声誉,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杭州历史名人故事_杭州历代历史名人故事说到杭州人们都会想到西湖,有谁会想起杭州历史那些名人故事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杭州历史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杭州历史名人故事篇一岳飞被杀,不仅是陆游的伤心事,也是一个民族的伤心事。
他的《满江红》壮怀激烈、浩气长存。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正是让人感慨的杭州人的“杭铁头”精神。
“杭铁头”是古往今来杭州人内在的一种精神品格:外柔内刚,不惧磨难,坚韧不拔,决不低头!外人大多不知道,在吴侬软语的后面,有这样一种“杭铁头”精神。
杭铁头,硬骨头。
“杭——铁头!”钱学森面对记者,曾用杭州话拖长音念出这三个字,笑眯眯地说:我们杭州人头硬,叫“杭铁头”。
北宋杭州人沈括,是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文化人,他孜孜矻矻执着写作《梦溪笔谈》,成了“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里讲到同时代的毕昇,通常也被认为是在杭州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搞科研终归是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的。
“杭铁头”的精神品格,深入民间,深入生活,从杭州小吃“葱包桧”里可见一斑。
杭城本土特色的小吃不算多,但有一种很有名,街巷里弄时有所见,它就是“葱包桧”,里头包的就是“油炸桧”——油条。
当年杭城百姓,以面团捏成秦桧夫妇人形,入油锅炸,称“油炸桧”,也叫“油炸鬼”。
与岳飞“还我河山”一样,生于杭州清河坊祠堂巷的明朝兵部尚书、“救时宰相”于谦,是杭州人至为骄傲的民族英雄。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于谦率师二十余万,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但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于谦青年时代写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样的“粉骨碎身浑不怕”,正是典型的“杭铁头”精神。
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的明末抗清英雄张苍水,是浙东义师的领袖,曾与郑成功联手作战。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兵败被清军从宁波押解回杭途中,写下了“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的诗篇,给西湖山水注入阳刚之气,黄宗羲因此将张苍水比作文天祥。
2017年杭州历史人物大全,杭州历史名人故事2017年杭州历史人物大全,杭州历史名
人故事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秦时设县;早在元朝时,杭州就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有着西湖的杭城,地处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而西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遗产。
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介绍关于2017年杭州历史人物大全,杭州历史名人故事等相关资讯。
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518大学生网。
杭州历史人物大全
杭州的历史文化名人,星汉灿烂。
要制作一张“杭州名人地图”,几无可能。
自古至今,闪耀杭城的群星,远远多过地图上的地名,密密麻麻,一定搁不下。
一国之君:从钱鏐到赵构
江上潮来飕飕射,陌上花开缓缓归——两个典故,一文一武,说的都是钱镠。
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以杭州为首府,这是杭州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帝都,时为公元907年。
钱镠是很正宗的杭州人,而那些仅仅路过杭城与西湖的名人,不能算数。
史载最先“到此一游”的煊赫人物,是杭州政区
——钱唐县的创始人秦始皇嬴政,《史记》说到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
临浙江,水波恶……上会稽,祭大禹”。
后来,正是钱镠致力于治理“水波恶”,修建钱塘江捍海塘。
传说中的“钱王射潮”,讲的是钱镠见潮水来袭,令弓弩手张弓射潮,消灭潮神,恶潮因此消弭。
吴越国不满百年,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净慈寺,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
“东南佛国”之称。
“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屡毁屡建的保俶塔,是西湖的地标建筑。
在今天杭州西湖边,钱王祠已重新修建;楹联中不仅有“钱王射潮”之传说,更有“陌上花开”之意境。
“陌上花开”并非今日小资之专利,发明人属于钱镠。
那是苏轼在杭州当“市长”时,作诗《陌上花》为钱镠记下了难得的韵事:“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
自秦至今,杭州跨越了22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杭城先是五代吴越国的首都,后是南宋王朝的建都地。
相比于钱镠,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可是窝囊多了。
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靖康耻”发生后,侥幸漏网的他在南京即位;因金兵追击,他渡江南下,于公元1129年在杭州置行宫,连个“陪都”的名头都没有,以示不忘旧都汴梁。
直到公元1138年,才正式定都临安——即今日之杭州。
文人贤士:从林逋到苏轼
杭州西湖边,原本有个先贤堂,始建于宋代;堂内陈列的石碑,刻有诸贤头像和生平事迹,这些自先秦以降至北宋时期的杭州名人贤士,有吴越王钱镠、书法家褚遂良、隐士严光、诗人林逋等。
杭州史上闻名最早的大书法家是褚遂良,“初唐四大家”之一,最能代表他楷书风格的是碑刻《雁塔圣教序》。
隐士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东汉著名隐士,隐居于杭州桐庐富春江畔,今有名胜“严子陵钓台”——在杭州当过知州的范仲淹,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语赞严光高风亮节。
另一位在晚年隐居富春江畔的名家,是山水画“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年近八秩开始创作长卷杰作《富春山居图》,把传奇留给后代。
林逋则是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杭州钱塘人,他隐居于西湖,结庐于孤山。
那时“市长”范仲淹也来拜访他,与他唱和;另一位杭州“市长”苏轼,不仅高度
赞赏林逋的诗书,更是高度褒扬他的人品。
林逋爱梅爱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咏梅诗句,当然是千古绝唱。
林逋去世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人就称“和靖先生”。
杭州历史名人故事
杭州西湖孤山之阴,就是一个林逋的世界:这里的梅园,宋元时被人视作湖上最清奇幽绝处,现为赏梅胜地;梅园侧畔,有他的庐屋巢居阁,以及山亭、水轩;他死后又有埋他的和靖墓、祀他的和靖祠、陪他的鹤冢,后来还有了梅亭、放鹤亭;放鹤亭下放鹤池,塑了白色仙鹤,振翅欲飞……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唐朝诗人白居易这样描摹孤山景色。
白居易年过半百时得以出任杭州刺史,给西湖留下了非一般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前者是疏井浚湖,筑堤灌溉;后者是著文写诗,歌咏西湖。
白居易在杭州当“一把手”,仅仅一年余,但他是历代写西湖诗歌最多的诗人。
诗中充满对西湖的挚念真爱:“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西湖的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就已存在,时称“白沙堤”,后世误传是白居易所修筑,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堤上梅花桃花柳树,疏影横斜;史上诗人文人市长,暗香浮动。
白居易之后,治理西湖的最大功臣、讴歌西湖的最热烈者,那就是“市长”苏东坡。
杭州有一条美丽的长堤叫“苏堤”,有一条繁华的街道叫“东坡路”,有一种好吃的美食叫“东坡肉”。
苏东坡两次来杭州当领导,先是做通判,只能算个副市长,权力不
大;后是做知州,那是“一把手”,他大刀阔斧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筑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
三潭印月也与苏东坡有关,它是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与保俶塔同为西湖标志,也成了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的景观图案。
三潭的”潭”,清代杭州著名学者陆次云在《湖壖杂记》里说得清楚,是三个水潭。
水潭而成胜境,多亏苏轼疏浚西湖时建了三座漂亮的小石塔置于其上。
林语堂著《苏东坡传》,认为苏东坡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杭州是他第二故乡。
如果没有灿烂的心境,苏东坡是写不出“欲把西湖比西子”这璀璨的诗句的;看东坡诗词,那是何等的旷达、冲淡、飘逸。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所见的杭城,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到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的是夏日西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而陆游自绍兴来杭州小住,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如此清新隽永,其实很难得——他更多的是忧愤之作,比如游西湖想起岳飞,而言“伤心六十余年事”。
近代才俊:从弘一法师到司徒雷登
近代以降,与西湖结缘的文人墨客、与杭州亲近的名人才俊越来越多。
西湖是博大的,杭州是包容的。
浙江两个地域群星荟萃、名人最集中:一为杭州,二是绍兴;绍兴多出产,杭州多吸纳。
孤山南麓,西泠桥畔,1904年创立了西泠印社,百余年发展,凝聚了大批印学和书画的名家,成就了“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随便说几个名字,都是如雷贯耳:吴昌硕、李叔同、经享颐、黄宾虹、沙孟海、赵朴初、吴作人、叶浅予、李苦禅、黄胄、王个簃、启功、程十发、郭仲选……首任社长是艺术大师吴昌硕,后来当过社长的有沙孟海、赵朴初等,现任社长是饶宗颐。
民国之教育,从大师辈出可见其成就,杭城更是出了好多教育家,经享颐、马寅初、竺可桢、李叔同……杭州马寅初故居在庆春路,是很漂亮的百年老房子。
李叔同在这里教书六年,直到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这是一位大师教育生涯的黄金六年,培养了丰子恺等优秀学生;同时也成就了李叔同非同一般的诗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送别》即巅峰之作。
另一位因病英年早逝的“雨巷诗人”戴望舒,1905年生于杭州一条悠长的“雨巷”——大塔儿巷,1950年逝世,享年仅45岁,真是天妒英才。
1927年他写的《雨巷》,充满“杭味”,氤氲于江南意境里:“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最值得一提的归葬杭城的名人是司徒雷登。
1876年6月24日,司徒雷登出生在杭州耶稣堂弄,他父母都是虔诚的牧师,在他出生前两年就已定居杭州传教。
司徒雷登在这里前后一共生活
14年之久,杭州话说得溜。
他的回忆录《在华五十年》一开篇就这样说:“我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以中国为家。
精神上的缕缕纽带,把我与那个伟大的国家及其伟大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不但出生在那个国度里,而且还曾在那里长期居住过,结识了许多朋友。
我有幸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后来又回到那里当传教士,研究中国文化,当福音派神学教授和大学校长。
”
这学校就是燕京大学,司徒雷登在1919年就任首任校长。
燕大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1952年这个大学被停办了。
司徒雷登的服务,因在1946年出任驻华大使,也终止了。
这一年司徒雷登来杭祭扫其父母之墓,杭州市授予他“杭州市荣誉公民”称号。
1962年,司徒雷登在美国逝世,葬礼是在中国民族乐曲《阳关三叠》中结束的。
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