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病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533.50 KB
- 文档页数:13
39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和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39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发病原因,并给予蓝光联合药物治疗。
结果:经分析,392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150例由围生因素引起,112例由感染引起,59例由母乳性黄疸引起,39例由新生儿溶血病引起,20例由多因素引起,12例病因尚不明确。
对所有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后,痊愈354例。
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多且复杂,通过切实做好新生儿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237-02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临床分为两种类型,即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
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可以自行消退,不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
而病理性黄疸则是多因素引起的,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胆红素脑病,甚至使患儿脑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损伤,具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1]。
因此,通过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进行早期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本文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疗效。
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1.1 资料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排除具有先天性严重疾病的患儿。
分析其临床治疗,其中男205例,女187例,年龄最小5d,最大30d,平均年龄为(12.6±2.5)d,足月儿372例,早产儿20例。
1.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发生黄疸;在黄疸持续时间方面,足月儿超过14d,早产儿超过28d;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方面,足月儿超过221μmol/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多次反复;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
案例分析题目:新生儿黄疸时间:2015年10月27日地点:新生儿监护室主持人:李玉英护士长参加人员:程蕾、原琳、王莎查房内容记录:(一) 主持人介绍查房目的:李如英护士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如不及时医疗干预将带来严重后果,通过这次查房提高专科护士的整体护理查房水平,今天我们结合临床现有病例进行“新生儿黄疸”案列分析,针对患儿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进一步巩固专科护士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特点、兰光治疗的护理、胆红素脑病的观察,从而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质量。
下面请雷蕾做案列介绍。
(二) 雷蕾做案例介绍1、病人的基本资料张敏之子,男,出生3天,因发现皮肤黄染2天,化验单提示总胆红素280.15mmol/l.,间接胆红素279.20mmol/L 入院。
入院情况:T:37.2℃,P:136次/分,R:52次/分,wt:2430g。
患儿口唇红润,四肢温暖,各项反射均可,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手掌及手足见黄染,前囟张力不高,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存在,心率齐,吃奶好,无吐奶、呛奶,二便正常。
2、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增高,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2)婴儿喂养困难与患儿吸允能力差、摄入不足有关(3)知识缺乏(家长)与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有关。
3、护理目标(1)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积极配合处理。
(2)患病期间患儿能获得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3)家长能说出本病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焦虑减轻,恐惧消失。
4、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发展,遵医嘱采取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促使黄疸尽早消退,预防严重并发症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①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黄疸进展情况、经皮测定的胆红素值。
②观察神经系统症状,有反应差、嗜睡、厌食、尖叫,双眼凝视、肌张力改变甚至角弓反张、抽搐等临床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③观察胎便排出时间和次数,若胎便排出少或延迟,应警惕黄疸加重。
注意大便颜色。
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67例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其治疗措施。
方法:对收治的67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黄疸病因中,感染占首要因素,其次为围产期因素,第3为母乳性黄疽。
治疗措施包括采取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停止母乳喂养、抗感染、营养支持、吸氧等方法,通过治疗治愈44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54%。
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感染、围产期因素和母乳性黄疽,对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异常及母婴感染,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提高治愈效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因;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095-02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1]。
此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出现代谢异常或发育不成熟所致。
患儿在发病时其机体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会持续升高,导致其皮肤、巩膜或黏膜出现黄疸。
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并发胆红素脑病,严重威胁其生命。
因此必须重视新生儿黄疽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诊治的新生黄疸患儿67例,其中男37例,女30例。
年龄分布于1~30天,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54例,黄疽时间分布于1~4天,所有患儿均无其他系统合并症。
1.2诊断要点[2](1)出生后24h内即出现黄疸,持续加重,吃奶欠佳。
(2)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
(3)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85μmol/L。
(4)结合胆红素﹥34μmol/L。
(5)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⑥黄疸退而复现。
1.3 方法1.3.1一般治疗:喂葡萄糖,停止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代谢。
保持低流量吸氧,补充营养,注意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1.3.2药物治疗:为患儿输血或蛋白质补充血清内蛋白质含量,纠正患儿酸中毒、水肿、贫血、心力衰竭等症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抑制吞噬细胞对致敏细胞的破坏;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酶系统功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新生儿黄疸224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诊疗状况,为进一步做好新生儿黄疸诊疗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2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22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生理性黄疸14例,病理性黄疸210例,病理性黄疸中病因依次为:不明原因、肺炎、ABO溶血病、G6PD缺乏症、败血症、头皮血肿、颅内出血、腹泻、RH溶血病和CMV 感染。
出院查血总胆红素192例,该192例患儿入院时血总胆红素(286.07±73.21)μmol/L,出院查血总胆红素(164.62±58.05)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1,P<0.001)。
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原因不明较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展有关新技术以明确病因;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特别是日龄7 d以上的生理性黄疸不可掉以轻心,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行有关检查以协助诊疗,新生儿黄疸目前有关干预措施有效,总体预后良好。
标签: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其发生率高,有很高的住院率,且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时可遗留听力丧失、脑性瘫痪、智力发育障碍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
因此,新生儿黄疸成为儿科医生、社区医生及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2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新生儿黄疸诊疗状况,为进一步做好新生儿黄疸诊疗工作提供指导。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3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224例,入院后完善血生化检查、血培养、胸片、头颅MRI等检查,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评价标准参照文献[1]。
其中男119例,女105例,男女比例为1.13∶1,胎龄238~298 d;早产儿16例,足月儿207例,过期产儿1例;出生体重2.00~4.85 kg,入院时日龄0.67~27.00 d。
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对所有病例的发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多有足月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37例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中,新生儿感染(43.2%)、母乳性黄疸(16.2%)、溶血出血因素(13.5%)位居前三位;所有黄疸新生儿经过早期干预治疗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临床治愈25例,占67.5%,好转9例,占24.3%,无效3例,占8.1%,总的有效率为91.9%,未出现胆红素脑病病例;平均住院天数7.2±1.6天,出院随访13例, 黄疸于8周内消退。
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感染、新生儿感染及母乳性黄疸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尽早给予蓝光治疗干预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18-02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积聚过多的胆红素导致皮肤或者其它组织黄染,当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时,可导致一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此种脑病为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阶段,可对新生儿脑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病情严重者可能发生死亡[1]。
因此,对于明确新生儿黄疸病因,及时诊断并早期给予干预治疗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黄疸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
出生体重2350~4320g,平均体重3425.6±425.2g;日龄0~24h的新生儿4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43.6±25.6μmol/L;日龄24~48h的新生儿6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95.6±23.6μmol/L;日龄48~72h的新生儿7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37.6±21.5μmol/L;日龄>72h的新生儿20例,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77.3±28.3μmol/L;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参照《实用新生儿学》[2]给予明确诊断。
入院记录姓名:*** 家长姓名:***性别:男家庭住址:******出生地:甘肃民勤可靠程度:可靠籍贯:入院日期:2015-6-23-16:00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6-23-16:30主诉:皮肤黄染20余天,部流脓半天。
现病史: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史,无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孕39+5周顺产,生于我院产科,分娩过程顺利,羊水II度污染,无脐带绕颈,胎盘无异常,无胎儿窘迫史,否认产伤史、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出生体重3500克,生后30分钟内开奶,母乳喂养,吃奶量正常。
于入院前20天(生后第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皮肤轻微黄染,4-7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10左右黄染渐退,无哭声高尖、嗜睡、呕吐、大便发白、腹泻等症状;第6天脐带结痂处有少量渗血,在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给予稀碘液涂擦,嘱家属每日做2次脐护,有异常及时复诊。
入院前半天患儿哭闹,黄疸加重,母亲发现患儿脐部流脓,急来就诊,以“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脐炎”收住。
患儿自出生以来意识清,精神反应可,食奶正常,体温正常,无嗜睡、惊厥、易激惹,大小便正常。
流行病史:无明确肝炎病人接触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过去史:母孕期体健,无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接触史。
开始喂奶时间:生后30分钟内,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排便时间:生后1小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已接种。
个人史:生于**妇幼保健院,第二胎,第二产,孕39+5周,自然分娩,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500克,1分钟阿氏评分9分,5分钟阿氏评10分。
家族史:父亲***,年龄26岁,常年在本县区打工,身体健康,血型不详。
母亲***,年龄27岁,务农,血型B型,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
母妊娠期体健,孕期无宠物接触史,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服药史,无吸烟、吸毒及冶游史。
母妊娠2次,同胞兄出生因先天发育畸形,放弃治疗。
入院记录姓名:*** 家长姓名:***性别:男家庭住址:******出生地:甘肃民勤可靠程度:可靠籍贯:入院日期:2015-6-23-16:00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6-23-16:30 主诉:皮肤黄染20余天,部流脓半天。
现病史: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史,无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孕39+5周顺产,生于我院产科,分娩过程顺利,羊水II度污染,无脐带绕颈,胎盘无异常,无胎儿窘迫史,否认产伤史、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出生体重3500克,生后30分钟内开奶,母乳喂养,吃奶量正常。
于入院前20天(生后第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皮肤轻微黄染,4-7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10左右黄染渐退,无哭声高尖、嗜睡、呕吐、大便发白、腹泻等症状;第6天脐带结痂处有少量渗血,在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给予稀碘液涂擦,嘱家属每日做2次脐护,有异常及时复诊。
入院前半天患儿哭闹,黄疸加重,母亲发现患儿脐部流脓,急来就诊,以“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脐炎”收住。
患儿自出生以来意识清,精神反应可,食奶正常,体温正常,无嗜睡、惊厥、易激惹,大小便正常。
流行病史:无明确肝炎病人接触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过去史:母孕期体健,无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接触史。
开始喂奶时间:生后 30分钟内,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排便时间:生后1小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已接种。
个人史:生于**妇幼保健院,第二胎,第二产,孕39+5周,自然分娩,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500克,1分钟阿氏评分9分,5分钟阿氏评10分。
家族史:父亲***,年龄26岁,常年在本县区打工,身体健康,血型不详。
母亲***,年龄27岁,务农,血型B型,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
母妊娠期体健,孕期无宠物接触史,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服药史,无吸烟、吸毒及冶游史。
母妊娠2次,同胞兄出生因先天发育畸形,放弃治疗。
入院记录姓名:***家长姓名:***性别:男家庭住址:******出生地:甘肃民勤可靠程度: 可靠籍贯: 入院日期:2015-6-23-16:00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6-23-16:30主诉:皮肤黄染20余天,部流脓半天。
现病史: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史,无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孕39+5周顺产,生于我院产科,分娩过程顺利,羊水II度污染,无脐带绕颈,胎盘无异常,无胎儿窘迫史,否认产伤史、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出生体重3500克,生后30分钟内开奶,母乳喂养,吃奶量正常。
于入院前20天(生后第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皮肤轻微黄染,4-7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10左右黄染渐退,无哭声高尖、嗜睡、呕吐、大便发白、腹泻等症状;第6天脐带结痂处有少量渗血,在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给予稀碘液涂擦,嘱家属每日做2次脐护,有异常及时复诊、入院前半天患儿哭闹,黄疸加重,母亲发现患儿脐部流脓,急来就诊,以“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脐炎”收住、患儿自出生以来意识清,精神反应可,食奶正常,体温正常,无嗜睡、惊厥、易激惹,大小便正常。
流行病史:无明确肝炎病人接触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过去史:母孕期体健,无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接触史。
开始喂奶时间:生后 30分钟内,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排便时间:生后1小时、卡介苗、乙肝疫苗已接种、个人史:生于**妇幼保健院,第二胎,第二产,孕39+5周,自然分娩,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500克,1分钟阿氏评分9分,5分钟阿氏评10分。
家族史:父亲***,年龄26岁,常年在本县区打工,身体健康,血型不详。
母亲***,年龄27岁,务农,血型B型,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
母妊娠期体健,孕期无宠物接触史,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服药史,无吸烟、吸毒及冶游史。
母妊娠2次,同胞兄出生因先天发育畸形,放弃治疗。
入院记录姓名:*** 家长姓名:***性别:男家庭住址:******出生地:甘肃民勤可靠程度:可靠籍贯:入院日期:2015-6-23-16:00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6-23-16:30 主诉:皮肤黄染20余天,部流脓半天。
现病史: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史,无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孕39+5周顺产,生于我院产科,分娩过程顺利,羊水II度污染,无脐带绕颈,胎盘无异常,无胎儿窘迫史,否认产伤史、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出生体重3500克,生后30分钟内开奶,母乳喂养,吃奶量正常。
于入院前20天(生后第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皮肤轻微黄染,4-7天皮肤黄染逐渐波及全身,10左右黄染渐退,无哭声高尖、嗜睡、呕吐、大便发白、腹泻等症状;第6天脐带结痂处有少量渗血,在妇幼保健院产科就诊,给予稀碘液涂擦,嘱家属每日做2次脐护,有异常及时复诊。
入院前半天患儿哭闹,黄疸加重,母亲发现患儿脐部流脓,急来就诊,以“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脐炎”收住。
患儿自出生以来意识清,精神反应可,食奶正常,体温正常,无嗜睡、惊厥、易激惹,大小便正常。
流行病史:无明确肝炎病人接触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过去史:母孕期体健,无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接触史。
开始喂奶时间:生后 30分钟内,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排便时间:生后1小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已接种。
个人史:生于**妇幼保健院,第二胎,第二产,孕39+5周,自然分娩,无窒息史,出生体重3500克,1分钟阿氏评分9分,5分钟阿氏评10分。
家族史:父亲***,年龄26岁,常年在本县区打工,身体健康,血型不详。
母亲***,年龄27岁,务农,血型B型,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
母妊娠期体健,孕期无宠物接触史,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服药史,无吸烟、吸毒及冶游史。
母妊娠2次,同胞兄出生因先天发育畸形,放弃治疗。
中国乡村医药婴儿黄疸292例病因分析郑丽霞婴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堆积的结果,以血清中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导致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为特征,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引起婴儿黄疸的原因复杂多样,如母乳性黄疸、溶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病因不同,处理不同,影响与预后亦不相同。
现对我院足月出生的不同月龄段黄疸患儿病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婴儿292例,均足月,其中男152例,女140例;月龄1~3个月156例(53.4%),4~6个月96例(32.9%),大于6个月40例(13.7%)。
1.2主要病因1~3月龄主要病因为非感染性因素,占73.1%(114/156),其中又以母乳性黄疸为主;4~6月龄主要病因为非感染性因素,占50.0%(48/96);大于6月龄主要病因是感染性因素,占65.0%(26/40)。
所有病例未发现由乙肝病毒导致的黄疸。
见表1。
作者单位:324000 浙江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通信作者:郑丽霞,Email:zlx19821011@ 2 讨论国内大部分资料显示非感染性因素在黄疸中所占比例已超过感染性因素,这与国内生活水平高,卫生条件好,产前检查充分,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性因素逐渐降低有关。
而母乳喂养比例在明显上升,导致非感染性因素所致黄疸比例上升[1]。
巨细胞病毒肝炎是国内婴儿肝炎综合征的首要感染原。
穆静等[2]研究显示检测结果阳性率为79.3%左右。
本文结果显示,伴随着患病婴儿月龄的增长,感染性因素所占比例明显增大,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感染,且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黄疸比例随月龄增大而急剧增加,其中大于6月龄的黄疸患儿中,巨细胞病毒感染所占比例为60.0%,虽略低于上述研究,但占比仍然最高。
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母乳性黄疸所占比例则明显减少,但有少数患儿在出生3个月后仍有母乳性黄疸,所以在母乳喂养患儿中需注意黄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