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89.57 KB
- 文档页数:7
综合布线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普通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原则和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投标人必要提交技术参数和信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总体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工程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工程设计、施工根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
综合布线是建筑物内部的通信线路系统,它是建筑物内部通信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线缆系统。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是我国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范,它的实施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通信质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工作,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该标准包括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要求、安装要求、验收规范、运行维护等内容,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各项工作。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通信需求,合理设计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和线缆路径,确保布线系统的稳定可靠。
在安装阶段,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线缆的敷设和连接,确保线缆的质量和连接的可靠性。
在验收阶段,应按照标准规定的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工作,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在运行维护阶段,应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的实施,对于提高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规范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工作,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同时,它还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了通信质量,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总之,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是我国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范,它的实施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通信质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该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技术规范供电局综合布线项目,对综合办公大楼、修造部楼、物资部/食堂楼、仓库、办公大楼五幢楼宇进行网络覆盖,预计员工数300人,预计信息点729个,系统采用核心网关(路由器)、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三层结构,网络示意图见下图: 设备选型核心网关(路由器)选用1台信息通信网关,与无线WIFI系统共用,设备具备2个千兆(Combo)WAN口,4个千兆LAN口,同时支持USB接口,内置专业的三核64位网络处理器,单核主频高于,具备全千兆线速转发能力,业务并发处理能力大于400台;核心交换机选用1台全光口千兆交换机,与无线WIFI系统共用,设备具备设备具备4个复用的1000Base-X千兆SFP端口,20个1000Base-X千兆SFP端口,交换容量256Gbps,包转发率96Mbps,具有两个扩展插槽,可光接口单元模块,基于硬件的IPv4/IPv6 双栈平台,支持的IPv4 和IPv6 三层路由协议、组播协议和策略路由机制,实现IPv4 到IPv6 的平滑升级,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4K 个)、支持基于MAC的VLAN、基于协议的VLAN、基于IP子网的VLAN、支持QinQ,灵活QinQ、支持VLAN Mapping、支持Voice VLAN、支持GVRP,安全方面支持RADIUS认证、支持用户分级管理和口令保护、支持HWTACACS、支持SSH 、支持防止DOS、ARP攻击功能、ICMP防攻击、MAC地址学习数目限制;接入方面设计需求729个信息点,选用24口/48口千兆接入交换机,24口交换机设备具备由24 个10/1000Base-T 千兆以太网端口, 2 个1000Base-X SFP 千兆以太网端口(Combo),交换机容量192Gbps/256 Gbps,包转发率42Mbps/87Mbps,VLAN支持基于端口的4K个VLAN、QinQ功能、GuestVLAN、灵活QinQ、支持 VLANQoS:支持Diff-Serv QoS,IPv6特性:支持IPv4和IPv6双协议栈、ND、PMTUD、IPV6-PING、IPV6-Telnet、支持静态路由,组播支持IGMPV1/V2/V3Snooping、IP路由支持静态路由、安全支持RADIUS认证、支持用户分级管理和口令保护、支持HWTACACS、支持SSH 、支持防止DOS、ARP攻击功能、ICMP防攻击、MAC地址学习数目限制;综合布线系统要求中使用的设备、线缆、面板、配线架、模块、理线架等均要求采用国内知名品牌,并提供针对本项目的原厂合格证书所有线路必须点对点直拉,中间不能出现转接现象。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规范方案1.引言2.设计原则-统一标准:根据现有的国际和国内标准,选择适用的标准并严格遵循,确保所有组件和布线材料的兼容性和互通性。
-高可靠性:为整个系统提供冗余和备份,确保在硬件故障或其他问题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并保持正常运行。
-可扩展性:在规划和设计布线系统时,考虑到未来的增长和扩展需求,为新设备和应用留出足够的余地和可变性。
-安全性:采取必要的物理和逻辑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信息泄露和攻击。
3.布线结构-主干布线:主干布线将各个楼层和机房连接起来,采用高质量的光纤和铜缆,以满足高带宽和长距离传输的需求。
- 水平布线:水平布线将每个楼层内的设备和用户连接起来,采用Cat 6A或更高规格的铜缆,以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
-直连布线:为重要设备或需要高带宽连接的设备提供直接的布线连接,以确保其性能和可用性。
4.机房规划-机房位置应选择在靠近主干布线入口的位置,以便布线容易、接地可靠。
-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温度控制,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机房应具有防火、防水和防尘的措施,以保护设备免受潜在的损害。
5.设备安装-所有设备应安装在标准机柜或机架上,并具备良好的接地和防震措施。
-特殊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等)应采用双电源供电,并配备UPS和发电机等备用电源设备,以确保在停电或电源故障时能够维持正常运行。
6.布线材料和连接器-选择符合标准的布线材料和连接器,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光纤布线应选用OS2或OM3级别的单模光纤,并使用兼容性良好的连接器(如SC或LC)。
- 铜缆布线应选用Cat 6A或更高级别的铜缆,并使用符合标准的连接器。
7.标识和管理-所有布线点和设备应在物理上进行清晰的标识,以便快速定位和故障排除。
-所有布线和设备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文档化,以便管理者和维护人员能够迅速了解和管理系统的状态和配置。
8.测试和验收-在布线完成后,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综合布线技术规范书技术规范书(综合布线)一、整体指标1. 本招标文件提供了一个基于TIA 和ISO 组委会认定的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描述.该六类系统的标准参照ISO/IEC 11801:2002以及EIA/TIA 568 C的相关规定. 本六类系统需要达到或超越TIA 或ISO 规定的六类信道标准. 该六类系统的标准应能支持六类系统规定所能支持的所有数据系统的应用,本系统应设计成便于将来系统扩容和维护的, 以便将来需求扩充;2. 所有招标文件内提到的部件包含跳线均需要由同一个厂商提供, 对于验收合格并通过厂商质保申请流程的项目, 厂商应可开具Cat5e/Cat6类系统和光纤系统25年质保函;3. ★综合布线厂家需通过ISO9001:2008 和ISO14001:2004的认证;4. ★综合布线产品需提供信息产业部出具的六类双绞线低烟无卤线缆测试报告、六类线缆测试报告、六类信道(4连接点)测试报告5. ★六类低烟无卤线缆满足新加玻绿色建筑智能环保认证。
二、技术指标1、六类非屏蔽模块要求六类非屏蔽模块完全超越六类标准中的规定,并在性能上进行预留。
可支持五类,超五类,六类定义的所有应用,如10baseT,Ethernet,GigabitEthernet, 155M ATM,622M ATM,1.2G ATM ……并且模块的四个连接点信道性能完全超越ISO/IEC 11801:2002,TIA/EIA 568B 六类标准中的规定需免打线设计,无需打线工具即可快速安装;模块需自带安装尾盖以避免端接时开绞过大;Snap-In 模块化设计;颜色编码T568A 和T568B ;模块可满足从22AWG~24AWG,24AWG~27AWG线缆的端接;可支持线缆类型:F1/UTP、F/UTP、F/、S/;提供短小尺寸的模块,符合现场安装需求,模块深度不超过29mm ;最大接触阻抗:20m Ohm;最大DC 阻抗:200m Ohm;绝缘阻抗:500M Ohm;耐电压:峰值1000V DC/AC;插拔次数:>750次;重复安装次数:>20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f generic 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and campusGB50311-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1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1-2019,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7.0.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年四月六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19] 6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O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对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由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编部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组成规范编写组共同编写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展开了多项专题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补充完善和修改,广泛吸取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6号,邮编:100080),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现代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张宜张晓微孙兰李雪佩张文才陈琪成彦温伯银赵济安瞿二澜朱立彤刘侃陈汉民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与缩略词 (5)3系统设计 (7)3.1系统构成 (7)3.2系统分级与组成 (9)3.3缆线长度划分……………………………………………(1 1)3.4系统应用…………………………………………………( 1 2)3.5屏蔽布线系统……………………………………………(1 3)3.6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1 3)3.7工业级布线系统…………………………………………(1 4)4系统配置设计……………………………………………(1 5)4.1工作区…………………………………………………(1 5)4.2配线子系统……………………………………………(1 5)4.3干线子系统……………………………………………(1 7)4.4建筑群子系统……………………………………………(1 8)4.5设备间…………………………………………………(1 8)4.6进线间…………………………………………………(1 8)4.7管理……………………………………………………(1 8)5系统指标 (20)6安装工艺要求 (31)6.1工作区…………………………………………………(3 1)6.2电信间 (31)6.3设备间…………………………………………………(3 2)6.4进线间…………………………………………………(3 3)6.5缆线布放………………………………………………(3 4)7电气防护及接地…………………………………………(3 6)8防火……………………………………………………… (3 9)本规范用词说明………………………………………………(4 0)附:条文说明 (41)1总则1.0.1为了配合现代化城镇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1、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根据EIA/TIA569标准,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2、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1缆线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2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信道两端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3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4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mm;在过梁或其它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 mm.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固定在缆线支架上.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 处进行固定.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2、保护措施1、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预埋暗管保护要求如下:1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2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4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5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2、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如下:1线槽之间应沟通.2线槽盖板应可开启.3主线槽的宽度由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而定,一般宜在200mm左右,支线槽宽不宜小于70mm.4地板块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宜为1m.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3、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汽、供暖管道竖井中,亦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干线通道间应沟通.3、主干子系统主干子系统用于大楼之间的传输,一般采用多对数双绞线或多模光纤,光纤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安装后不会发生如双绞线那样的问题,但光纤本身较为脆弱,强力牵拉或弯折会使纤芯折断,因此安装时应有有经验的工程师在现场指导.光纤的架设可以采用架空、直埋、管道等方法,直埋时应在光纤经过的地方做警告标志,以防以后的施工破坏.由于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所以在施工时绝对不允许超过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捆扎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0倍;拉线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5倍.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比铜缆小,因此在施工时,决不允许超过抗拉强度46N.光纤配线架分挂墙式、机架式两种,根据端接光纤数目可分为24口、48口、72口几种,配线架上有适配板,用来安装耦合器.光纤进入配线架前要适当地捆扎,进入配线架之后要预留有一定备用线缆,以方便安装、维护.备用的线缆应盘在光纤配线架的卷轴上.4、管理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是工程施工中考虑最复杂的部分.这部分施工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端接工艺的影响.电磁辐射是考虑管理区子系统安装环境的主要因素.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一是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环境设备的影响.在建筑物内,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主要来自强电磁辐射源,如电台,建筑物内的电梯,马达,UPS电源等.如果环境中这些干扰源的影响较大,应考虑采取屏蔽措施,或选择距离较远的位置.布线系统的端接工艺是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连接配件的安装工艺主要影响布线系统的近端串扰和衰减,而这两个参数是判断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在管理区子系统还要考虑环境的通风,照明,酸碱度,湿度等条件,这些因素将对端接配件造成腐蚀和老化,日久之后会影响系统的性能.管理区子系统内的安全性也要加以考虑,端接配件最好安装在布线机柜或墙柜内.5、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在施工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为不同的房间环境要求不同的信息墙座与其配合.在施工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用户对室内布局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从信息墙座连接应用设备如计算机,等方便和安全.墙上安装型信息墙座一般考虑嵌入式安装.在国内采用的是标准的86型墙盒,该墙盒为正方形,规格80 ×80mm,螺丝孔间距60 mm.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500px.桌上型墙座应考虑和家具,办公桌协调,同时应考虑安装位置的安全性.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500px.抬高式地板安装在预制的地板盒内,盒内可以安装信息墙座和电源墙座.信息墙座接头的端接安装必须由专业工程师完成.与管理区子系统的端接一样,它的安装工艺对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二、施工过程要求施工过程由三个方面完成:管道安装,拉线安装和配件端接.1、管道安装:由具有电信部门二级通信工程安装资格的工程队完成,工艺质量满足国家电信部门有关的施工规范和EIA/TIA569标准.布线桥架的焊接,线槽的过渡联接满足国家电工标准中对强电安装的工艺和安全要求.2、拉线安装:开放式布线系统对拉线施工的技能要求较其它布线高得多,这主要是由传输介质的特点决定的.在开放式布线系统中,采用的传输介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为双绞线,另一类为光纤,它们的材料构成和传输特征虽然不同,但在拉线时都要求轻拉轻放,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有可能导致传输性能的降低,甚至线缆损伤.在施工中经常可以看到下列情况:1双绞线外包覆皮起皱或撕裂,这是由于拉力过大和线槽的转角,过渡联接不符合要求造成的.2双绞线外包覆皮光滑,看不出问题,但用仪表测量时发现传输性能达不到要求,这是由于拉线时拉力过大,使双绞线的长度拉长,绞合拉直造成的.这种情况用于语音和10Mbps以下的数据传输时,影响也许不太大,但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时则会产生严重的问题.3光纤没有光信号通过,这是由于拉线时操作不当,线缆严重弯折使纤芯断裂造成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光纤布线的弯折之处.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上述问题,在ISO/IEC11801标准EIA/TIA569标准中规定:双绞线尤其是超五类双绞线拉线时的拉力不能超过13磅约20公斤. 光纤的拉力不能超过5磅约8公斤.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规定:1拉线时每段线的长度不超过20米,超过部分必须有人接送;2在线路转弯处必须有人接送;3、配件端接:配件端接的工艺水平将直接影响布线系统的性能.公司对其严格把关,所有的端接操作都将由专业工程师完成.施工工艺技术要求1、严格按图纸施工,在保证系统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艺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2、预埋留位置准确、无遗漏.3、管路两端设备处导线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足够的冗余.导线两端应按照图纸提供的线号用标签进行标识,根据线色来进行端子接线,并应在图纸上进行标识,作为施工资料进行存档.4、设备安装牢固、美观、预装设备、竖成列,墙装设备端正一致,资料整理正规完整无遗漏,各种现场变更手续齐全有效.电缆线的敷设:在布线系统中,大多信号都是电流信号或数字信号,故对电缆线的敷设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缆敷设必须设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说明敷设电缆的根数,始末端的编号,工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2、敷设电缆前要准备标志牌,标明电缆的编号、型号、规格、图位号、起始地点.3、在敷设电缆之前,先检查所有槽、管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与拟安装信息口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确定有无遗漏.4、检查预埋管是否畅通,管内带丝是否到位,若没有应先处理好.5、放线前对管路进行检查,穿线前应进行管路清扫、打磨管口.清除管内杂物及积水,有条件时应使用压缩空气吹入滑石粉风保证穿线质量.所有金属线槽盖板、护边均应打磨,不留毛刺,以免划伤电缆.6、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7、在管内穿线时,要避免电缆受到过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过7公斤以便保护线对绞距.8、布放线缆时,线缆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结,以保证线缆的性能良好,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9、做好放线保护,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10、对于有安装天花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必须在天花施工前完成;所有线缆不应外露.11、留线长度:楼层配线间、设备间端留长度从线槽到地面再返上铜缆3~5m,光缆7~9m,信息出口端预留长度.12、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记,线缆标记要表示清楚,在一根线缆的两端必须有一致的标识,线标应清晰可读.标线号时要求以左手拿线头,线尾向右,以便于以后线号的确认.13、垂直线缆的布放:穿线宜自上而下进行,在放线时线缆要求平行摆放,不能相互绞缠、交叉,不得使线缆放成死弯或打结.14、光缆应尽量避免重物挤压.15、绑扎:施工穿线时作好临时绑扎,避免垂直拉紧后再绑扎,以减少重力下垂对线缆性能的影响.主干线穿完后进行整体绑扎,要求绑扎间距≤.光缆应时行单独绑扎.绑扎时如有弯曲应满足不小于10CM 的变曲半径.16、安装在地下的同轴电缆须有屏蔽铝箔片以阴隔潮气.17、同轴电缆在安装时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不可有损伤屏蔽层.18、安装电缆时要注意确保各电缆的温度要高于5C.19、填写好放线记录表:记录中主干铜缆或光纤给定的编号应明确楼层号、序号.20、电缆敷设完毕后,两端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各拐弯处、直线段应整理后得到指挥人员的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掐断.21、线槽内线缆布放完毕后应盖好槽盖,满足防火、防潮、防鼠害之要求.机柜箱内接线:1、按设计安装图进行机架、机柜安装,安装螺丝必须拧紧.2、机架、机柜安装应与进线位置对准;安装时,应调整好水平、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3、按供货商提供的安装图、设计布置图进行配线架安装.4、机架、机柜、配线架的金属基座都应做好接地连接.5、核对电缆编号无误.6、端接前,机柜内线缆应作好绑扎,绑扎要整齐美观.应留有1米左右的移动余量.7、剥除电缆护套时应采用专用剥线器,不得剥伤绝缘层,电缆中间不得产生断接现象.8、端接前须准备好配线架端接表,电缆端接依照端接表进行.9、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首先要进行校验编号.10、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要进行固定.11、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应留有一定的余量.12、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一般不容许有接头.13、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尽量避免相互交叉.14、按图施工接线正确,连接牢固接触良好,配线整齐、美观、标牌清晰.15、选用同一区段的电缆跳线颜色要尽可能统一,便于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山西百斯奥格科技有限公司目录前言 (3)一、桥架及线槽、管的安装及保护要求 (3)1.1材料检验 (3)1.2安装方式 (3)1.3保护措施 (3)二、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要求 (5)2.1缆线检验 (5)2.2敷设方式 (5)2.3保护措施 (8)三、缆线终接 (8)3.1终接材料检验 (8)3.2终接要求 (9)四、设备安装检验 (10)4.1机柜、机架安装要求 (10)4.2各类配线设备安装要求 (10)4.3信息插座模块安装要求 (10)4.4机架式设备安装要求 (11)五、设备标识符和标签设置 (11)六、接地系统 (11)前言为了规范和提高工程部门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的施工标准及水平,引用国家标准《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主要用于指导综合布线相关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一、桥架及线槽、管的安装及保护要求1.1材料检验在桥架及线槽等设备材料到达现场后,首先要进行材料的检验。
其主要检验内容如下:1.1.1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要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文件或证书,无出厂检验证明文件、质量文件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1.2工程所用材料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
1.1.3经检验后的材料要做好检验记录,不合格品要独立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1.2安装方式1.2.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1.2.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1.2.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1.2.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
1.2.5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1.2.6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1.2.7采用吊顶支撑柱布放缆线时,支撑点宜避开地面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GB5031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1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7.0.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七年四月六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 6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O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对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由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编部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组成规范编写组共同编写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展开了多项专题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补充完善和修改,广泛吸取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6号,邮编:100080),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现代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张宜张晓微孙兰李雪佩张文才陈琪成彦温伯银赵济安瞿二澜朱立彤刘侃陈汉民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与缩略词 (5)3系统设计 (7)3.1系统构成 (7)3.2系统分级与组成 (9)3.3缆线长度划分……………………………………………(1 1)3.4系统应用…………………………………………………( 1 2)3.5屏蔽布线系统……………………………………………(1 3)3.6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1 3)3.7工业级布线系统…………………………………………(14)4系统配置设计……………………………………………(1 5)4.1工作区…………………………………………………(1 5) 4.2配线子系统……………………………………………(1 5) 4.3干线子系统……………………………………………(1 7)4.4建筑群子系统……………………………………………(1 8)4.5设备间.........................................................(1 8) 4.6进线间.........................................................(1 8) 4.7管理............................................................(1 8) 5系统指标 (20)6安装工艺要求 (31)6.1工作区.........................................................(3 1) 6.2电信间 (31)6.3设备间…………………………………………………(3 2) 6.4进线间…………………………………………………(3 3) 6.5缆线布放………………………………………………(3 4) 7电气防护及接地…………………………………………(3 6)8防火………………………………………………………(3 9)本规范用词说明………………………………………………(4 0)附:条文说明…………………………………………………(41)1总则1.0.1为了配合现代化城镇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规范1. 引言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各种信息的基础设施。
它可以在机构、企业和住宅等各种环境中使用,为各种应用提供高效、可靠和安全的通信。
本文档旨在规范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其设计、建设和维护的质量和可靠性。
2. 定义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的定义适用于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指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完整通信基础设施。
•水平布线:指连接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布线系统。
•垂直布线:指连接不同楼层之间的布线系统。
•安装间隔:指终端设备之间相邻的最小距离。
3. 设计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支持多种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应支持各种应用场景,包括数据传输、语音通信、视频监控等。
2.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应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3.灵活性和可管理性:系统设计应灵活可配置,方便管理和维护。
应采用合适的标准化接口和管理工具。
4.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设计应考虑信息安全和系统可靠性,采用适当的安全措施和冗余设计,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和稳定。
5.节能和环保:系统设计应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 建设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布线结构:采用合理的布线结构,包括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
水平布线应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垂直布线应采用合适的分布式布线或集中式布线结构。
2.布线材料: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布线材料,包括电缆、插座、配线架等。
应选择品牌可靠、质量稳定的材料。
3.安装间隔和线缆保护:安装间隔应符合标准要求,线缆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受到机械损伤、电磁干扰等影响。
4.标识和管理:每个布线设备和线缆应有清晰的标识。
建议使用统一的管理工具进行管理和维护。
5.接地和防雷:应采取适当的接地和防雷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5. 维护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应满足以下要求:1.定期检测:定期对布线设备和线缆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综合布线技术规范规划布线注意事项•在房间装修前先行布线,以便隐藏所有线缆。
如果房间已经装修,线缆可以用线槽罩起来,即美观又可以保护线缆。
•确定网络设备所在的房间和具体位置。
•尽量避开暖气管道和阳光直射的位置,延缓线缆老化程度,延长线缆使用寿命。
将计算机所使用的网络端口尽量预留在电源插座附近,方便计算机是使用。
•为每条线的两端都分别做好标记,并登记在册,以便在线路出现故障时进行检测。
机房布线机房应具有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可扩容性和网络资源丰富等特点。
以下将着重介绍机房布线。
机房的布线系统直接影响到机房的功能,一般布线系统要求布线距离尽量短而整齐,排列有序,具体的方式有"田"字和形和"井"字形两种。
其中:"田"字形较适用于环形机房布局,"井"字形较适用于纵横式机房布局。
它的位置可安排在地板下和吊顶两个地方,各有特点。
地板布线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布线方式,它充分利用了地板下的空间,有明线和暗线两种方式。
明线的经济成本低,一般将线直接放入线槽置于地板上,其优点是今后线路出现问题时,维护方便;暗线则是将线置于地板下,隐蔽起来,暗线要求放置线的槽管质量好,暗线的缺点是线路出现问题后维护不便,优点是安全、简洁。
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可以采用活动地板,这将有助于今后线路的变更及维护。
地板布线注意地板下漏水、鼠害和散热,还应保证在每个机柜下方开槽相应的穿线孔(包括地板和线槽)吊顶布线该布线方式特别适合于经常需要布线的机房,目前非常流行。
此方式中吊顶内包含了各种布线电源、弱电布线,在每个机柜上方开凿相应的穿线孔(包括地板和线槽),当然也要注意漏水、鼠害和散热。
具体布线内容有:电源布线、弱电布线和接地布线,其中电源布线和弱电布线均放在金属布线槽内,具体的金属布线槽尺寸可根据线量的多少并考虑一定的发展余地(一般为100mmX50mm或100mmX200mm)。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总则1.0.1随着城市建设及信息通信事业的发展,现代化的商住楼、办公楼、综合楼及园区等各类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对信息的要求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设计大楼内的语音及数据业务线路时,常使用各种不同的传输线、配线插座以及连接器件等。
例如:用户电话交换机通常使用对绞电话线,而局域网络(LAN)则可能使用对绞线或同轴电缆,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传输线来构成各自的网络;同时,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均无法互相兼容,相互之间达不到共用的目的。
现在将所有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的设备的布线网络组合在-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并且将各种设备终端插头插入标准的插座内已属可能之事。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当终端设备的位置需要变动时,只需做-些简单的跳线,这项工作就完成了,而不需要再布放新的电缆以及安装新的插座。
综合布线系统使用-套由共用配件所组成的配线系统,将各个不同制造厂家的各类设备综合在-起同时工作,均可相兼容。
其开放的结构可以作为各种不同工业产品标准的基准,使得配线系统将具有更大的适用性、灵活性,而且可以利用最低的成本在最小的干扰下对设于工作地点的终端设备重新安排与规划。
大楼智能化建设中的建筑设备、监控、出入口控制等系统的设备在提供满足TCP/IP协议接口时,也可使用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信息的传输介质,为大楼的集中监测、控制与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布线系统以-套单-的配线系统,综合通信网络、信息网络及控制网络,可以使相互间的信号实现互联互通。
城市数字化建设,需要综合布线系统为之服务,它有着及其广阔的使用前景。
1.0.3在确定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功能与需求以后,规划能适应智能化发展要求的相应的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预埋管线,防止今后增设或改造时造成工程的复杂性和费用的浪费。
1.0.5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的公共电信配套设施在建设期应考虑-次性投资建设,能适应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通信与信息业务服务的需求,保证电信业务在建筑区域内的接入、开通和使用;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对入口设施的管理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避免造成将来建筑物内管线的重复建设而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与环境。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料管暗敷设要求:3.3.1.1暗敷管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PVC)塑料管,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暗管内径宜为15~25mm。
直线布管30m处应设置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2暗配管制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处,应设置暗拉线盒或接线箱。
3.3.1.3暗配管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3.3.2金属线槽地面暗敷设要求:3.3.2.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根据其尺寸不同,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二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
3.3.2.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6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3.2.3拉线盒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2.4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
预埋金属线槽见图3.3.2.4所示。
有关地面金属线槽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
图3.3.2.4预埋金属线槽示意图3.3.3格形楼板下暗敷设格形线槽和沟槽要求: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请见图3.3.3.1所示。
图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示意图3.3.3.2沟槽和格形线槽必须沟通。
3.3.3.3沟槽盖板可开启,并与地面平齐,盖板和信息插座出口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3.3.4桥架敷设要求:3.3.4.1桥架水平敷设时,吊(支)架间距一般为1.5m~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3.3.4.2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50mm。
3.3.4.3桥架及槽道水平度过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3.4.4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3.3.4.5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3.3.4.6吊(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平整,排列整齐,固定牢固,无歪斜现象。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一、总则本规范适用于综合布线工程的工程实施、调试、检测、质量控制。
综合布线工程范围包括:区域综合外网、室内综合管网和综合布线工程。
区域综合外网工程由管道、电缆隧道、电缆沟、人(手)孔、引入与引出配管、室外交接箱等组成;室内综合管网由弱电间、线槽、配管、配线箱、接线盒、智能配线箱、管网支架等组成;综合布线工程主要包括用于建筑弱电系统及综合布线的主干线缆、水平线缆、用户配线、各类配线模块、机柜等。
本规范依据现行国家规范与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电气工程实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二、施工技术要求1、配电箱户表后应根据室内用电设备的不同功率分别配线供电;大功率家电设备应独立配线安装插座。
2、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住宅相线(L)颜色应统一,零线(N)宜用蓝色,保护线(PE)必须用黄绿双色线3、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0.5MΩ,使用兆欧表测试。
4、各弱电子系统均用星型结构。
5、进线穿线管2~3根从户外引入家用信息接入箱。
出线穿线管从家用信息箱到各个户内信息插座。
所敷设暗管(穿线管)应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聚氯乙烯管(硬质PVC管)。
6、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
7、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用钢管。
8、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30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
9、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15米,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
连续弯曲超过2次时,应加装过线盒。
所有转弯处均用弯管器完成,为标准的转弯半径。
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三通四通等。
10、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10倍。
一、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规范* 技术要求文件中,标明*和下划线的部分为投标方必须实质性响应的部分,投标方不可偏离。
业主有权不接受有实质性偏离的投标书。
1.概述本设计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是为了满足新区医院信息通讯的要求,该系统支持电话和多种计算机数据通讯系统,可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能与外部通讯网络相连接.提供各种网络通信服务.医院开诊后将需要完成对外医疗就诊,提供居民日常保健,平行临床教学等多项综合功能。
在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实现医疗就诊信息管理平台的标准化,并达到以下综合信息化功能:1.实现整个医院财务,人事,住院,药品,门诊,医技,病程,收费等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功能(HIS);2.实现基本语音通话,远程互联网络医疗信息数据的办公自动化功能;3.实现用于临床的医疗影像存储与传输的功能(PACS);4.实现电子病历系统的运行管理功能;5.实现社会保险系统的运行管理功能;6.与其他医院信息平台对接,实现远程医疗会诊,电视会议功能。
布线系统水平部分语音采用超五类非屏蔽,主要用途为内部电话通信;数据采用六类屏蔽解决方案,主干部分采用万兆多模光纤和大对数五类语音线缆。
综合布线系统分设: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楼层管理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2.系统及主要设备一般技术要求布线产品选型要求如下:1.* 必须为国外著名品牌的标准化产品,所选品牌必须为全系列产品、端到端同一品牌的产品,包括各种线缆(禁止采用任何形式的非原厂工程线缆)、配线架、模块和面板、跳线、连接器、机柜/机架等。
机柜/机架的颜色、样式、外观等需要由业主确定;2.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线缆在敷设过程中必须一根线缆敷设到位,中间不得有断点。
所有机架/机柜内各配线架的摆放及线缆的走向必须合理,接插件、模块及跳线的标志齐全,线缆终端必须有编号和颜色标签,以标明线号、线位、区号和房号;3.信息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色标和编号标识插座类型和连接线缆号。
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的类型;4.综合布线系统要求采用标准模块化的接插件,除中心机房内主语音配线架跳线外,其余跳线均采用快接式,以便今后的管理和使用;5.* 必须要求,按六类屏蔽(Cat.6)和超五类非屏蔽标准建设,各项测试参数必须超越国际布线标准的要求,项目竣工时必须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和技术文档;6.*六类屏蔽信道及超五类非屏蔽信道受到国家信息产业部的传输性能测试认证,并能提供相应的资质证书;7.所选厂商具有ISO9001认证,能提供良好的质保和培训,整个布线系统在工程验收后由厂家提供20年以上的系统质量保证;8.品承诺书。
3.设计标准须遵守与本项目有关的国家、地方及国外工程技术规范标准。
在国内外规范标准发生矛盾时,以国内规范标准为准。
设计所选设备、材料必须符合各个设备厂商产品技术使用要求,适用标准如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卫生部)⏹ISO/IEC11801:2002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ANSI/TIA/EIA568B 最新北美综合布线标准⏹ANSI/TIA/EIA-606-A 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标准⏹ANSI/TIA/EIA-607-A 综合布线系统接地与联接标准⏹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4.设计原则实施后的智能化布线系统,主要应具备以下特点:实用性 - 实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将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满足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的要求,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信协议、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先进性 - 综合布线具有技术的超前性,能充分适应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系统集成综合管理及办公自动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扩充性 - 布线系统尽可能一次性考虑投资到位,但不排除是可扩充的,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很容易将设备进行扩展。
模块化- 综合布线系统中出去水平、垂直主干线缆外,其余所有接插件跳线都是采用模块化积木式的标准件,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经济性 - 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以合理的投入实现最大功能的应用,投资收益率高。
灵活性 - 信息点能方便地与多种类型设备(如电话、传真、计算机、检测器件以及其他数据设备等)进行连接。
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系统布线,只需作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系统组网也可灵活多样,各部门即可独立组网又可方便地互连,为合理组织信息流提供了必要条件。
可靠性 - 在网络主干线的传输介质上提供容错功能,保证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
每条信息通道都采用专用仪器测试以保证其电气性能,系统布线全部采用物理星型拓扑,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线路的运行。
开放性 -布线厂家产品应支持不同厂商设备的不同传输介质,通过双绞线传输话音,数据,图象,视频信号;采用光纤可远程高速传输数据,高清晰度图象信号,支持目前所有数据及话音设备厂商的系统。
管理性 -布线厂家的产品应具有良好的管理功能,有良好的扩充性和美观效果,支持彩色编码管理。
5.系统构成5.1 医院功能机构分布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5.2 主干系统从计算机主机房BD到各配线间FD敷设1条室内多模6芯OM3万兆光缆作为数据主干,敷设多条25对5类线缆作为语音主干,光缆必须满足IEEE802.3ae关于下一代光纤技术标准10/100/1000/10000Mbps的标准,在300米距离上支持万兆以太网10GBASE-SX应用。
所用材料还必须符合IEC对抗拉力,压力和拉力的承受标准,室内主干光缆应采用OFNR等级;投标人应按照图纸和规格说明所示提供24AWG, CAT.5规格的非屏蔽双绞铜电缆(UTP)作为办公大楼的垂直主干电缆,满足电话及电信系统的需要。
电缆应符合TIA/EIA-568B和ISO/IEC 11801标准第五类UTP要求,提供话音级垂直主干配线,室内主干语音线缆应采用OFNR级别;5.3 FD、BD建筑物设备间系统* 所有FD楼层配线间子系统采用24口,1U组合式全金属配线架端接管理所有水平六类屏蔽数据信息线缆,金属框架为双层结构,可稳固卡入KEYSTONE系列屏蔽信息模块,安装时线缆屏蔽层通过金属框架自动接地,无需每个模块单独接地,另含背部电缆托架以保证线缆弯曲半径和减小端接点应力。
所有FD楼层配线间采用24口,1U组合式配线架端接水平超五类非屏蔽语音信息线缆,配线架具有时尚外观、设计符合美学,双层框架结构,表面采用金属粉末涂层设计,保护配线架不被腐蚀和刮伤。
可稳固卡入KEYSTONE系列非屏蔽信息模块,另含背部电缆托架,以保证线缆弯曲半径和减小端接点应力。
配线间必须按照配线架的数量1:1配置理线器,要求金属制,带盖板,以兼具坚固型和美观感,按照数据信息点数量1:1配备原厂RJ45-RJ45六类铜缆跳线,要求为24AWG多股软线制作,兼容T568A/B,水晶头采用分层结构,4线对在插头位置充分隔离,优化线对平衡性,跳线长度为1米。
所有语音和数据点应在机柜配线架上进行分区域端接,采用彩色编码方案进行区分管理。
语音垂直主干要求采用100对110语音配线架,19英寸机柜式安装,带安装背板、标签、5对连接块,按配线架数量1:1配置理线器,按照语音信息点数量1:1采用1对110-RJ45原厂语音跳线进行现场跳接;万兆多模光缆主干的端接采用1U高度,19”机架安装,抽屉式模块化光缆配线架,光纤耦合器采用6口ST类型多模/单模通用模块化接口,所有主干光缆采用ST多模OM3万兆尾纤进行熔接,每配线间配置足够的ST-SC万兆多模OM3级别双芯光纤跳线,长度3米。
各个子配线间全部采用标准19英寸机柜式安装的所有的配线架及相应的网络设备,所有机柜均采用19英寸标准机柜,内备风扇、电源及门锁并应考虑以后网络设备的放置,根据配线间的大小,机柜分为42U落地式机柜和小尺寸的墙挂式机柜,具体数量见清单。
5.4 水平子系统水平布线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主要部分,它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
水平子系统由各信息插座,每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路线等组成。
根据TIA/EIA-568-B的水平线独立应用原则,长度在90米之内。
* 其中所有语音水平布线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24AWG线规;数据水平布线采用六类屏蔽双绞线(F/UTP),23AWG,带十字骨架结构,以保证线缆在安装后有稳定的性能。
由于医院为大型公共场所,应考虑线缆的防火安全性,所有水平超五类、六类线缆必须采用低烟无卤防火等级外皮,符合IEC332-1标准。
5.5 工作区子系统* 所有数据信息点采用六类屏蔽免工具安装信息插座,整体屏蔽外包层全部采用加厚的铸铝材料,尾部铰链式屏蔽盖咬合紧密,提供端接点360度完整屏蔽保护,具有优异的电磁兼容性能。
后部尾铲设计可方便固定屏蔽线缆并使屏蔽层有效接地,满足高速数据信号的传输,带宽超过300MHz。
免工具端接、后盖防反插特点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安装效率。
所有语音信息点采用超五类免工具安装非屏蔽信息插座,传输带宽应超过国际标准的100MHz标准,并具有较高的性能余量。
采用人性化的整体指压固定方式,优于传统打线方式;卡接位采用45度斜角固定方式,提供良好的气密性能;4线对之间有额外隔离设计,提供良好的串扰余量。
所有信息模块均采用国际通用的KEYSTONE类型,塑料材料符合UL要求,高强度,耐腐蚀,阻燃级别符合94V-0的要求,插座输出口须为8针模块式结构RJ45插座, 每个针角镀有50um 的金,采用交错式针脚排列结构,以保持良好的导电及电气性能。
所有信息模块统一配合86英式原厂单口双层英式面板进行安装,并配有明显的、可方便更换的彩色标识和防尘弹簧门,禁止采用任何形式的OEM国产面板。
工作区按数据信息点数量1:1配备原厂六类RJ45-RJ45屏蔽跳线,长度3米。
6.项目清单投标人应根据综合布线设备清单要求进行产品选型及报价。
综合布线系统可选品牌:美国GCI, 美国康普,美国西蒙。
测试仪要求为FL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