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简答题
- 格式:doc
- 大小:274.50 KB
- 文档页数:7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小孔成像B. 平面镜成像C. 彩虹D. 日食2.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绝缘体?A. 铜线B. 玻璃C. 铝箔D. 盐水3. 关于能量守恒定律,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总量不会改变B.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总量会增加C.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总量会减少D. 能量不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4.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海市蜃楼B. 彩虹C. 镜子成像D. 影子5.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导体?A. 木头B. 橡皮C. 纸张D. 铜线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合称为力的三要素。
()3.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4.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5.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
2. 力的单位是______。
3.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4.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5.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表达式为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光的反射定律。
2. 简述电流的形成条件。
3. 简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4. 简述能量守恒定律。
5. 简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求折射角。
2. 两个电阻分别为R1和R2,串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求通过R1的电流。
3. 一个物体质量为m,从高度h自由落下,求落地时的速度。
4. 一个电阻为R的电阻丝,通过电流I,求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
5. 一个物体质量为m,速度为v,求其动能。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题带答案知识点复习一、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基础,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个部分。
原子核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2.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物体才不带电。
二、摩擦起电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库伦,符号:C)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5.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6.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7.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验电器1.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3.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
5.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练习题一、选择题1.为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都安装一条拖在地上的链子,下列材料最适合用来制作这种链子的是()A.塑料B.铁C.橡胶D.软木2.如图,纸与橡胶棒M均不带电,用纸摩擦M后,M与带负电的塑料管互相排斥,则()A.M带正电B.M不带电C.纸摩擦M时,纸失去了正电荷D.纸摩擦M时,电子从纸转移到M3.小丽将被毛衣摩擦过的塑料牙刷靠近细小水流时,发现水流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
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牙刷和水流一定带同种电荷B.牙刷和水流一定带异种电荷C.牙刷和水流的分子间存在引力D.牙刷带电后能吸引细小水流4.如图所示,小华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A端远离橡胶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吸管不带电B.吸管带正电C.餐巾纸带负电D.摩擦时,吸管得到了电子,餐巾纸失去了电子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箔张开。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3节串联和并联一、简答题1.图是一个简化了的玩具警车的电路图。
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你能看懂这个电路图吗?电路图中的小灯泡L与小电动机M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二、填空题2.如题所示,灯泡L1、L2的连接方式是(选填“串联”、“并联”)。
3.如图所示,灯泡L1、L2的连接方式是(选填“串联”、并联)。
4.如图所示电路,只闭合开关时,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只闭合开关时,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
5.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1、S2时,灯发光;要使两灯并联,需闭合开关。
6.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1和S2都断开时,灯L1、L2和L3是联;当S1闭合,S2断开时,灯泡亮;当S1和S2都闭合时,L1、L2和L3是联。
7.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1、S2断开,S3、S4闭合时,灯发光,它们的连接方式是联;当开关S1闭合,S2、S3、S4断开时,灯发光,它们的连接方式是联;当开关S2、S3、S4闭合,S1断开时,灯发光。
三、作图题8.如图所示,要用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灯泡,应该怎样连接电路?请在图中画出接线。
四、单选题9.两款温控开关K 1和K 2,当温度低于50℃时,K 1保持闭合,K 2保持断开;当温度高于50℃时,K 1保持断开,K 2保持闭合,某保温水壶用其中一款开关检测水温,其加热电阻R 在水温低于50℃时工作,在水温高于50℃时不工作,下列电路图中符合用电安全且能实现该保温水壶功能的是( )A .B .C .D .10.医院入口处的扫码测温系统工作时,扫码为绿码,开关1S 闭合;测温正常,开关2S 闭合。
只有扫码为绿码且测温正常,系统才会启动电动机打开闸门放行。
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五、作图题11.请在图中补画两条导线,开关闭合后,使之成为串联电路,并在每条导线上标明电流的方向。
12.左、右两灯分别代表小汽车的左、右转向灯,请你用笔画线完成图中用单刀双掷开关控制这两盏灯的电路。
1一.简答题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寻常百姓家里的代步工具.小丽的爸爸用汽车送她上学,走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向左急转弯,小丽顿时产生被向右甩出的感觉.请用惯性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答:人和车原来都是沿某个方向运动的,当车突然向左急转时,人的下半身随着车向左急转,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感觉被向右甩出.2. 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答: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熔化时,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热量,导致冰块周围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3.第3题图阅读上述小资料,请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给小组其他同学解释“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所包含的物理道理.答: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撞击板凳时受到阻力,运动状态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反复几次,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4.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参观铁路工地时看到的场景.请用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2第4题图(1) 铁轨为什么要铺在一根根路枕上?(2) 出发前,老师通常会嘱咐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不要太快,也不能骑车带人,为什么?答:(1)铁轨铺在枕木上,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2)骑自行车太快或者骑车带人,当遇到障碍物时,车轮遇到障碍物停止下来,而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造成摔伤.5.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客车车窗旁的王桦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在急速后退.当她推开车窗玻璃时,长长的披肩秀发被“吸”到了窗外,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答:(1)因为王桦是以自己所乘坐的客车(包括车内的乘客、司机、座椅等)为参照物,道路两旁的树木相对所乘坐的客车(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感到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向后运动.(2)由于客车极速行驶,客车外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大,压强较小,车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小,压强较大,车内的气体压强大于车外的气体压强,所以她的头发被“吸”到了窗外.6.如图所示,商场中,一位卖微波炉的售货员和一位顾客产生了不同意见,售货员说,微波炉很省电,用它加热食品花不了多少电费;顾客说,微波炉很费电,他家的微波炉一开就“烧保险”.他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说的?请你用科学术语说明“微波炉一开就烧保险”的原因.3第6题图答:售货员是从加热时间角度来说的,售货员认为微波炉很省电,是说用微波炉虽然功率大,但加热食物用时很短,消耗的电能并不多,所以不“费电”;顾客是从电功率角度考虑的,因为微波炉属于大功率用电器,工作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烧断保险丝,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认为很“费电”. 之所以一开微波炉保险丝就会熔断,是因为微波炉的功率大,根据可知,家庭电路中电压U =220V ,使用时会导致电路中总电流过大,根据焦耳定律,Q=I 2Rt 可知,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因而会烧断保险丝.。
九年级物理简答题
当涉及九年级物理时,简答题通常涉及一些基础概念和常见现象的解释。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九年级物理简答题中的题目示例,以及对应的简要答案:
1.什么是力?
答案:力是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或形状变化的作用,通常以推、拉、压等形式作用于物体上。
2.简要解释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能量转化是什么?
答案:能量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比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4.解释摩擦力。
答案: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并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5.简述静电充电原理。
答案:静电充电是指物体通过摩擦、接触或诱导而获得电荷,当两个带有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会相互排斥,而带有相反电荷的物体会相互吸引。
6.什么是密度?
答案: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内包含的质量。
计算公式为:密度= 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体积。
7.简述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答案:简单机械指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比如杠杆、轮轴、斜面等。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来改变应用力的形式,从而使得对物体施加的作用有所改变。
以上答案是对一些可能出现在九年级物理简答题中的问题的基本解释。
这些问题可能会更具体,要求学生给出更详细和具体的回答。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试卷(本试卷共24题满分8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1~6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7~9题有多项符合要求。
每题2分共18分。
)1.物理来源与生活,下列自然现象从物理角度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A.柳絮飞舞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用手捏海绵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鸟语花香,满园香气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D.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水的这个特性的是( )A.供暖系统用循环热水来供给暖气B.用水作为机车发动机的冷却液C.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降温D.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常在傍晚时向秧田里灌水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一定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C.0℃的冰块没有内能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但不一定吸收热量4.下列四幅图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A B C DA.砖木取火B.搓手取暖C.烧开水,温度升高D.用力下压引火仪5.已知甲、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降低1℃,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乙的比热容是1×103J/(kg⋅℃)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C.乙、丙吸收相同的热量,乙升高的温度要多D.甲、丙的温度都升高1℃,甲比丙吸收的热量多6.(2024青海)与固体燃料相比,液体燃料火箭无需人工雕刻火药。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液态甲烷作为火箭发射的燃料之一,其密度为0.42×103kg/m3,热值5.0×107J/kg为。
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热值为3.0×107J/kg,下列关于液态甲烷和酒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酒精的密度比液态甲烷的密度小B. 液态甲烷燃烧时,内能转化为化学能C. 相同体积的液态甲烷和酒精,液态甲烷的质量更大D. 10kg的液态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0×108J7.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1200r/min,如图所示为它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
初中物理简答题每单元一道题好的,下面是初中物理每单元的一道简答题。
1. 第一单元,力和运动。
题目,解释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有哪些?回答,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力的作用有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推力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加速运动,拉力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减速运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重力使物体受到向下的作用力。
2. 第二单元,压力。
题目,什么是压力?压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回答,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它可以描述物体对其他物体或表面的作用。
压力的计算公式是P = F/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作用力,A表示作用力作用的面积。
3. 第三单元,浮力。
题目,解释什么是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浮起的条件是什么?回答,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升的力,它是由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压力差引起的。
物体在液体中浮起的条件是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即物体的平均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
4.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
题目,光的传播是怎样进行的?请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回答,光的传播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的。
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它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即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且传播方向不变。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 第五单元,声音的传播。
题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请解释声音的传播媒质和声音的传播速度。
回答,声音是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固体中声音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以上是初中物理每单元的一道简答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对物理的基础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物理九上物理常考14个简答题【1】热机为人类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对环境的污染也是较为严重。
请你说一说热机使用会带来哪些污染?答:(1)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2)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使大气变得十分混浊(粉尘);(3)废渣污染(未烧尽的残渣);(4)噪声污染。
【2】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
经过一定时间,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哪个大?你的理由是什么?答:由图知,三金属块末温(为冰的熔点)相同,三金属块的初温相同,由题意知道,三金属块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Q甲<Q乙<Q 丙,由Q^=cmAt,三金属块的质量相同,罚相同,所以三金属块的比热容:c甲<c乙Vc丙。
故丙金属块的比热容大。
【3】常言“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盆吃西瓜”解释其原因?答:其他条件一定时,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根据公式Q=C m At知:白天吸收热量后,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多,气温较高;夜晚放出热量后,沙子的温度下降的多,气温较低;由此可知沙漠地区白天黑夜的温差大,产生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4】白天在海边玩耍,会觉得沙子烫脚,海水凉凉的?而傍晚会觉得沙子凉凉,海水温和的?答:其他条件一定时,白天,在日照情况相同时候(即水和沙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公式Q=CmAt,水温升的小;所以觉得水凉凉的。
傍晚,水和沙子放出相等的热量时,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公式Q=CmAt,水温降的小;所以觉得水温和的。
【5】为什么用水做发动机冷却剂?答: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公式Q=CmAt知: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6】为什么北方楼房的暖气用水作介质?答: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公式Q=CmAt知: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
【7】人们发觉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答: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尾气,尾气含有大量的热。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简答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简答题
13.1-1同学们做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处揭去,但操作时往往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揭得干净,为什么?
答:抹紧后,减小分子间距离,把字揭得干净。
13.1-2 小伟非常爱喝妈妈做的汤,每当妈妈做汤的时候,他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味,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由于分子的扩散现象引起的。
13.1-3一张纸从边缘一用力就可将其撕开,可是若用两只手向相反方向拉纸,却要用较大的力气,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答:从边缘撕时,因为边缘处的分子个数少,分子引力小,所以容易撕开,两手向两边拉时,受力的分子个数多,分子引力较大,所以要用较大的力。
13.1-4将一杯水倒掉,无论怎样倒,总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壁上,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13.1-5漫步湖边能闻到沁人心脾的阵阵荷香,这一现象说明了说明了什么?等到了中午,荷香味竟变得更浓了,请说明原因。
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
13.1-6检查酒驾时,司机打开车窗,交警闻到车内有酒精气味,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
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的原因是说明?
2
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车窗外后,所以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
13.1-7分别在装有冷水和热水的杯中放入茶叶,两分钟后观察水的颜色,哪个杯中水的颜色更深为什么
答:热水中颜色更深,因为热水中温度高,加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了扩散现象。
13.2-1把废旧的自行车辐条(略粗点的钢丝)丢在铁轨上,火车驶过辐条仍留在铁轨上,并且变成了很薄的钢片,一个小朋友将其拾起并且马上扔掉了,嘴里还说烫手。
请你分析那根辐条烫手的原因
答:火车驶过自行车的辐条时,对辐条做功,使得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摸起来感觉烫手。
13.2-2小明发现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里有自己未喝完的水。
他想“杯子静止在桌面上,那么杯内水的动能为零。
”可杯内水的内能是否真的为零吗?
答:不为零;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13.2-3一个厚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瓶里的空气中有水蒸气。
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当瓶塞被崩起时,可以看到瓶内有大量的白气产生。
这一现象说明了说明?
答: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少。
13.3-1海陆风的形成原因。
○1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白天在阳光照射下,水和沙石或干泥土同样吸热,水的温度升高得不多,海面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的也不多,陆地上的沙石或干泥土温度升高得较多,地面附近空气的温度较高,热空气的密度小而上升,海面的冷空气密度较大而流向陆地填补,形成从海面吹向陆地的海风。
3
○2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夜晚陆地和海洋同样散热,陆地上的沙石或干泥土温度降低得较多,空气的温度较低;海洋的温度降低得不多,海面上空气的温度较高,这样海面上的热空气上升,陆地的冷空气向海面填补,形成从陆地吹向海面的陆风。
13.3-2生活中用热水来取暖,生活中又用冷水来降温,在两种不同的应用中都选择了水,用热学知识加以说明及生活中的应用。
答: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较小。
在居民区内修建人工湖。
14.1-1请指出热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形式的能量损失,同时指出可能造成哪些环境污染。
答:热机排出的气体仍有较高的温度,因此要损失一部分能量。
能量损失形式:燃料燃烧不充分、克服机械部件间的摩擦做功等。
可造成的环境污染:噪声污染。
14.2-1夏天,在高速公路上疾速行驶的汽车常常会发生“爆胎”。
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答:夏天气温高,汽车行驶时克服地面的摩擦做功,使车轮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车胎内的气体在夏天本来温度就高,再加上由于车胎摩擦生热,使车胎内的气体吸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
当膨胀超过车胎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会对车胎做功,造成车胎爆裂,这就是人们看到的“爆胎”现象。
14.3-1玩溜溜球时发现,如果不用力将球向下掷出,球就不能自动回到手中,单摆中的小球每次上升的高度都要比前一次要低一些,解释原因。
答:存在着空气阻力等因素,使球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5.1-1用摩擦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并说明原因。
答:现象:细水流变弯曲
4
原因:塑料梳子与物体相互摩擦,使梳子带电,带电的梳子能吸引轻小物体,当带电的梳子靠近细水流时,细水流
受到电荷吸引而变弯曲。
15.1-2有一天,小琪的弟弟问她,他穿在身上的化纤材料的衣服经常会吸附在身体上是什么原因。
小琪是怎么向弟弟解释的?
答:容易发生摩擦起电现象,衣服与身体摩擦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15.1-3小明用一段塑料绳捆扎物体时,发现绳的末端已扯成线状,并分散开来。
他用手自上而下地捋,想使绳的尾端紧贴在一起,却发现绳分散得更加厉害。
你能说出其中所包含的物理道理吗你能想出方法帮助小明把绳的尾端靠在一起吗
答:用手自上而下地捋绳,由于摩擦使各线带有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绳尾端张开。
用湿手捋绳,使摩擦所带电荷通过人体进入大地,绳的尾端会靠在一起。
15.1-4小宇拿着几个不知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工艺品来找小丽,对小丽说:“现在我们身边没有电流表,你能不能想办法知道这些工艺品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小丽犯了难。
你能否用所学的知识帮她解决这一问题说出道理。
答:将这些工艺品先后连接到带有小灯泡的电路上,闭合开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导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绝缘体。
道理:电流可以通过导体。
15.1-5用塑料吸管与纸巾摩擦后会吸引小泡沫,这是为什么那么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呢为什么请你想个办法来检验。
答:这是摩擦起电现象,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能吸引小泡沫;用吸管靠近带正电的小球,若排斥,吸管带正电,若吸引,吸管带负电。
5
16.1-1怎样用一只电压表来判断一只看不清“+”“-”极的蓄电池的极性?
答:将电压表接在蓄电池的两接线柱上,若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则与电压表正极相连的一端为正极,若指针向左偏转,则与电压表正极相连的一端为负极。
16.2-1用一根导线直接连在一节干电池的两端,导线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还可能烧坏电源,而若用两根手指拿住一节干电池的两极,人却不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什么?
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17.2-1某同学认为:“由I=U/R变形可得R=U/I。
而R=U/I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自身的因素有关,而与电流电压的变化无关。
17.2-2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工作中的电器?
答:人体在潮湿时的电阻小于人体在干燥时的电阻,当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由I=U/R可知,人体潮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会更大,更加危险。
17.2-3普通白炽灯用久了,灯的亮度没有刚买回来时那么亮,试用欧姆定律解释一下。
答:用久了的白炽灯由于升华变细,电阻变大,由P=U2/R可知,在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小灯泡的电功率越小,所以灯越暗。
17.2-4电流表本身的电阻极小,根据欧姆定律分析一下,实验中为什么绝不允许把电流表接到电源两极上?
6
答: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电流表的电阻极小,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会很大,会烧坏电流表。
18.2-1某公司推销员在讲到他们公司上半年共节电5000KW·h的时候,他手里拿着一只电熨斗说:“我这只电熨斗是500W的,也就是0.5KW,我们厂节省的电力可以开动10000个这样的电熨斗。
”他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答:他的说法不对,因为推销员把电能和电功率两个物理量混淆了。
他该说,节省的电功可以使10000个这样的电熨斗工作一小时。
18.4-1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简要说出应该如何来防止电线过热。
答:当电线电阻R和通电时间不变时,接大功率的电炉,电流大,由焦耳定律Q=I2Rt可知,电线将显著发热,有时可能烧坏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