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的催化氧化与绿色化学_田宏哲
- 格式:pdf
- 大小:137.51 KB
- 文档页数:4
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化进展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化进展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化进展摘要:为了保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社会的发展,要不断推进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化,本文就针对此问题,对经济化学品和绿色化学的介绍,并简要分析了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化进展。
关键词:经济化学品绿色化进展一、精细化学品与绿色化学概述所谓的精细化学品,就是指在化学工业中,用于与通用化工产品或者其他大宗的化学品相互区别的一个术语,其中,通用化工产品是指在具有特定性能和繁杂的合成步骤的小产量高产值的化工产品,而大宗化学品则是指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技术支持的大产量的化学品,例如合成树脂等。
精细化学品的种类很多,而且由于它的产量小,使得经济化学品的更新速度较快,生产规模小,技术附加值高,这些也是经济化学品所具有的特点。
尽管精细化学品的产量小,但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质,使得精细化学品能够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精细化学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人类的健康、生态环境都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生态污染进行预防和积极的治理,所以,为了在战略技术上实现该目标,就要通过绿色化学,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
而且,绿色化学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农药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然而,我们如何理解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就是指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具有可行性,而且对生态环境没有负作用的化工产品或者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
其优点在于化学品在生产初期就使用了有效的科学手段预防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在生产的全过程都是零污染。
绿色化学所研究的核心内容针对的是污染的本质,并不是要通过技术对污染进行再处理。
所以说,绿色化学不仅能够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现在,绿色化学所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利的化学品,这也是绿色化学发展的关键;第二,探索对环境更安全的新型化学品生产工艺,主要从原料入手;第三,改善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反应条件,降低环境污染源的排放。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烯烃环氧化反应的绿色
电化学合成
技术背景
环氧乙烷是精细化工行业具有非常高的经济附加值的一类化合物,其工业生成通常采用氯醇法和共氧化法。
我国每年生产的超过100万吨环氧乙烷中90%以上采用氯醇法,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氯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由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开发环境友好的制备环氧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法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需求。
技术水平
技术团队研发出烯烃的电催化环氧化技术合成环氧化合物,该技术具有缩短电极间的距离,并减少电解液用量;同时高的电极比表面积可以促进传质,从而在温和的条件下反应,并有效缩短反应时间。
环氧乙烷
应用领域
烯烃的流动电催化环氧化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环氧化物的绿色高效合成,同时可以有效利用廉价的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具有重要的节能环保意义。
该技术已完成实验室小试,可与企业合作,针对企业设备情况进行适应性应用。
《绿色化学》教学大纲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工原理等大纲执笔人:MH参加人:HJH、HJ、HH大纲审核人:FGC修订时间:2022年8月编写依据: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年版一、课程介绍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门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明确科学目标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当今国际化学化工科学研究的前沿和重要发展领域。
本课程主要研究如何节约能源、开发新资源和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大学生中普及绿色化学基本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了解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较好地了解绿色化学的兴起与发展,掌握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化学化工行业中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绿色化学技术及其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树立以绿色化学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时时刻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考虑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理解并掌握本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
本课程主要讲授绿色化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基本原理、设计安全有效目标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安全有效目标化合物的应用实例、绿色化学方法、绿色化学的应用实例、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简介等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专题讲座、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自学和学生自主命题小论文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1)了解绿色化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掌握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2)关注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及其化学本质,树立以绿色化学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
2、教学内容:(1)绿色化学的兴起与发展:生态环境的危机呼唤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法规推动绿色化学,化学工业的发展催化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和技术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2)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绿色化学的含义、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及特点;(3)绿色化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绿色化学在国外的发展概况,我国十分重视绿色化学的研究工作;(4)绿色化学是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化学所引发的产业革命,绿色化学是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优选模式。
浅谈绿色化学南京大学化学系2000级阎青 001131117化学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到生活必需品到汽车电视洗衣机等奢侈品,都离不开化学.但是,正如宝剑有双刃一样,化学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绿色化学应运而生.绿色化学(又称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其目的是依靠科技发展创造污染系数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少的化学反应和生产工艺.其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大力发展绿色化学是保护环境、确保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绿色化学的兴起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84年美国环保局(EPA)提出“废物最小化”,基本思想是通过减少产生废物和回收利用废物以达到废物最少,这是绿色化学的最初思想.1989年美国环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污染预防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场地产生的废物,它包括减少使用有害物质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并以此来保护自然资源.绿色化学的思想初步形成于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该法案条文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其定义为采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并产生最小排放的工艺过程.绿色化学很快成为国际化学科学的前沿.R.T.Anastasias和J.C.Wane曾提出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1)最好是防止废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后再处理.(2)设计的合成方法应使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最大量地进入产品之中.(3)只要可能,不论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均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4)设计的化学产品应在保持原有功效的同时,尽量无毒或毒性很小.(5)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溶剂、分离试剂等助剂,如不可避免,也要选用无毒无害的助剂.(6)合成方法必须考虑合成过程中能耗对成本与环境的影响,应设法降低能耗,最好采用在常温常压下的合成方法.(7)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消耗性资源.(8)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不用不必要的衍生物.(9)合成方法中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比使用化学计量助剂更优越.(10)化工产品要设计成在终结其使用功能后,不会永存于环境中,要能分解成可降解的无害物质.(11)进一步发展分析方法,对危险物质在生成前实行在线监测和控制.(12)一个化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或物质的形态,应考虑尽量减小实验事故的潜在危险,如气体释放,爆炸和着火等.这12条原则目前为国际化学界所公认,反映了近年来在绿色化学领域开展的多方面研究工作的内容,同时也指明了未来发展绿色化学的方向.绿色化学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全世界比较发达的国家许多行业都以浓厚兴趣大力研究绿色化学课题.美国政府为了支持和鼓励绿色化学的发展,已于1995年10月3日正式设立“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这是在化学化工领域内唯一的总统奖.以上介绍的两个项目就是1996年第一届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两项获奖成果.面对国际上兴起的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技术浪潮,我国有关部门和机构也开展了相应的行动.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组织的“绿色化学与技术——推进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院士咨询活动,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发展绿色化学与技术、消灭和减少环境污染源的7条建议.1997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资助的“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正式启动,同年,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而制定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亦将绿色化学的基础研究项目作为支持的重要方向之一.此外,我国已成立了两家专门致力于绿色化学与技术的研究中心,召开了5次专题研讨会,许多高校开设了绿色化学课程,《绿色化学与化工》和《绿色化学导论》已经出版.我国已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2l世纪的发展战略.为消除“白色污染”,许多城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为保护臭氧层,对臭氧层有害的氟里昂也被普遍拒绝.我国政府已宣布从1999年7月1日起禁止氟里昂的生产和销售,改用无氟制冷剂替代产品.人民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政府部门对“三绿工程”的实施,都在推动着我国绿色化学的发展.但我国绿色化学的研究及产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首先,人们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在从事研究和生产时应把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不要只顾个人和眼前利益,把污染环境作为取得个人和眼前利益的筹码.其次,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目前,大量使用的一次性泡沫塑料快餐盒,经科学证实,在60℃以上能释放出使人致病的化学成分,危害人体健康.且此种泡沫塑料无降解性,无再生性,造成难以治理的白色污染.虽然国家已下令停止生产和使用,但市面上仍在大量使用.究其原因,此快餐盒具有轻便、绝热、防潮、价格便宜等特点.如果能应用绿色化学的观点,通过科学研究改进其生产工艺,使用安全的化学品,使产品具有无毒、可降解性或可再生性,保证对人类健康和不污染环境,也将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于是,目前产生了纸质的快餐盒.另外,目前广泛使用的饮用水氯消毒法,也存在着对人体健康的不安全性,氯能和水中的碳氢化合物结合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所以研究人员正在积极研究,寻求一种新型的更安全的饮用水消毒剂来替代氯.臭氧是一种无毒而且氧化能力强的化学剂,有望成为氯的替代品,作为饮用水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化学实验的试剂残留也是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CH_4、CO_2与O_2催化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催化
剂中CeO_2的作用及影响
宋一兵;赵修华;纪红兵;林维明
【期刊名称】《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年(卷),期】1998(23)4
【摘要】考察了添加稀土Ce后的镍基催化剂在CH4、CO2与O2催化氧化重整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发现添加适量的Ce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TPR、XRD、XPS结果显示,CeO2的加入能够增强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调变催化剂中镍物种的组成,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
【总页数】3页(P12-14)
【关键词】甲烷;镍基;催化剂;合成气;助催化剂;二氧化碳;氧
【作者】宋一兵;赵修华;纪红兵;林维明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科学院工业催化研究室;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16.25
【相关文献】
1.纳米BaTiO_3负载Ni基催化剂在CO_2重整CH_4制合成气反应中催化活性的研究(英文) [J], 黎先财;赖志华;罗来涛;刘康强
2.CH_4、CO_2与O_2制合成气的研究Ⅰ.催化剂的筛选 [J], 姬涛;林维明
3.CH_4、CO_2与O_2催化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Ⅰ.催化剂的筛选 [J], 纪红
兵;宋一兵;林维明
4.CH_4、CO_2与O_2催化氧化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Ⅱ.反应性能考察 [J], 纪红兵;宋一兵;林维明
5.CH_4、CO_2和O_2制合成气镍基催化剂的研究Ⅲ.助剂CeO_2的作用 [J], 姬涛;董新法;林维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UiO-66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催化氧化H2S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选择性地催化氧化有害气体已成为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众多有害气体中,硫化氢(H2S)因其剧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而备受关注。
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H2S催化氧化技术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的孔径和丰富的金属活性位点等优点,在催化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其中,UiO-66作为一种稳定的MOFs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使其成为催化氧化H2S的理想候选材料。
本文旨在研究UiO-66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选择性催化氧化H2S方面的性能。
二、UiO-66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本研究所用的UiO-66基复合材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
首先,将金属盐和有机配体在适当溶剂中混合,然后通过加热使其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最终得到UiO-66基复合材料。
制备过程中,通过调整金属盐和有机配体的比例、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可以调控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三、复合材料的表征与分析为了了解UiO-66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我们采用了多种表征手段进行分析。
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形貌,以及利用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测定其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此外,我们还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复合材料表面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
四、选择性催化氧化H2S性能研究我们将UiO-66基复合材料应用于H2S的选择性催化氧化实验中,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气体流量等条件,研究复合材料对H2S的催化氧化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UiO-66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H2S催化氧化性能,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分析,我们发现H2S在复合材料的作用下主要被氧化为硫单质(S0),而其他副产物较少。
这表明UiO-66基复合材料在H2S 的催化氧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基于绿色化学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绿色化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领域,致力于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化学方法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的“绿色”作者:何颖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13期何颖(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阎各庄镇阎各庄初级中学河北唐山 063600)摘要:化学是一门造福人类的学科,但同时生产中的污染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让我们觉得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怎样最大限度的消除污染,现在成了化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九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和学习化学,该文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树立为环保做贡献的观念。
该文从实验原理要体现绿色化、实验过程要体现绿色化、改进污染严重的化学实验、处理实验产生的尾气和废液、设计微型实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几方面对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绿色”思想进行阐述。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污染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微型实验实验的绿色化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175-021 问题提出的背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让我们觉得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现在甚至从耄耋老人到黄发小童都“谈霾色变”。
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
化学是一门造福人类的学科,但同时生产中的污染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怎样最大限度的消除污染,现在成了化学家们研究的重点。
九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和学习化学,笔者觉得有必要让他们从开始就培养环保意识,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让孩子们树立为环保做贡献的观念。
生活中孩子们接触过“绿色食品”,都已经知道了“绿色”二字的含义,为他们在化学中理解“绿色”的意义,培养“绿色”观念奠定了基础。
其实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各国早就提出了在化学中体现“绿色”,甚至“绿色化学”成为了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
早在1991年美国化学会(ACS)提出了“绿色化学”,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
1995年以来,中国研究“绿色化学”也开始逐渐活跃起来。
尤其在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焦点问题以后,各国化学家更加大了对“绿色化学”研究的力度。
制取精细化学品的催化氧化方法
Shel.,RA;黄汉生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译丛》
【年(卷),期】1992(013)006
【总页数】8页(P42-49)
【作者】Shel.,RA;黄汉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03.5
【相关文献】
1.兰州大学苏致兴教授利用造纸废液制取精细化学品 [J], 沈镇平
2.精细化学品的催化氧化与绿色化学 [J], 田宏哲;阎圣刚;姚卫东
3.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中醇的催化氧化新进展 [J], 李雪辉
4.分子氧催化氧化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 [J], 石能富;金佳敏;李玲;马超峰;刘武灿
5.造纸废液可以制取精细化学品 [J], 郑咸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实验
邹少兰
【期刊名称】《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本文讨论了绿色化学的内涵,综述了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最新成果:1.进行密闭实验;2.避免使用和生成毒性较大、易形成污染的物质;3.采用微型实验;4.使非原子经济性反应趋向于原子经济性;5.提倡连续反应,组成实验系统;6.利用CAI的模拟实验功能;7.减少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8.删改现行化学课本中有危险性的实验.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邹少兰
【作者单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萍乡,3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
【相关文献】
1.己二酸的绿色合成探究——绿色化学实验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J], 王继业;张轩;冯玉玲
2.关于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实验室的思考 [J], 阿静
3.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从美国《化学教育杂志》关于绿色化学的文献谈起 [J], 谢飞;李乃瑄
4.基于绿色化学习惯养成的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J], 茹晶晶
5.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分析 [J], 杨晓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电解——催化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
李海英;石宝龙
【期刊名称】《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年(卷),期】1998(013)003
【摘要】采用内电解-催化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并对影响氧化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当进水pH〈4.5、H2O2投加量为0.30ml/l,反应时间为60min,染料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可达92%以上,完全满足达标排放要求。
【总页数】4页(P6-9)
【作者】李海英;石宝龙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化工系;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化工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91.03
【相关文献】
1.内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的中试研究 [J], 何洪林
2.内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实验研究 [J], 周洵平;庞维福;徐晓莉
3.内电解-催化氧化法治理染料废水 [J], 章婷曦;周建;黄俊;王乃岩;周申范
4.Fe/Al/C、Fe/Al/Cu三元内电解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 [J], 潘霏;汤传武;刘立恒;张学洪
5.Fe/Cu和Fe/Cu/C内电解处理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 [J], 潘霏;张学洪;刘立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