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现象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48.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四章光现象(时间:85分钟分值:80分)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雷雨天气时,我们通常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速比声速(选填“快”或“慢”),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m/s。
2.老师组织同学们去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春游,小张同学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选填“树叶”或“太阳”)的(选填“实像” 或“虚像”)。
3.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矫正舞姿,当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时,镜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在“水中倒影”“海市蜃楼”“立竿见影”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4.小华将平面镜斜插到如图所示的水槽中,放在阳光下,结果在光屏上看到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光的现象。
该现象说明太阳光是(选填“单色”或“复色”)光。
5.图为中国“天河”号空间站核心舱的结构验证件,它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产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使参观者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它。
看到部分结构验证件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该部件(选填“吸收”或“反射”)红光。
6.图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若仅把小孔由圆形变成正方形,则像的形状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为图中(填字母)点;若增大入射角,出射点的位置会(选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
8.图为明代画家吴伟的饮驴图,画配诗《 题老人饮驴图》中有两句诗:“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这是光的现象,水中所成的是驴的(选填“实”或“虚”)像。
9.小强同学在家里观察鱼缸里的金鱼,如图所示,他的眼睛在A点看见金鱼的像在B点。
若他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金鱼,该激光应射向(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10.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此时反射角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放映中的投影仪屏幕B.明亮刺眼的玻璃幕墙C.播放节目的电子大屏幕D.正月十五皎洁的满月2.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探究的人。
下列关于小孔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C.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D.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只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3.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以下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其成因的是()A.B.C.D.4.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雨后空中的“彩虹”B.水中的筷子弯折C.“熊猫”的影子D.猫在镜中的像5.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能叉到鱼?()A.看到的鱼的前方B.看到的鱼的方向C.看到的鱼的上方D.看到的鱼的下方6.如图小明正在照镜子,又远离镜子后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小明远离镜子1m,像也远离镜子1mC.小明离镜子越远,像越小D.平面镜的上端向小明倾斜,像位置不变7.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上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
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增大B.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能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可见光B.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的C.疫情期间测温枪可以快速对人体进行非接触式体温测量,它是利用红外线进行工作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都有好处二、填空题9.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三角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看到(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沿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检测卷带答案一、单选题1.图为2020年6月21日在厦门拍到的日环食照片,根据日环食现象可以推测出()A.月球的形状B.月球的大小C.地球的形状D.地球的大小2.如图所示,苍鹭正在向上飞离平静的水面,在这一过程中,苍鹭在水中的像是()A.虚像,且像的大小不变B.虚像,且像逐渐变小C.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D.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3.下列是光源的是()A.月亮B.自行车的尾灯C.太阳D.人的眼睛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海市蜃楼C.墙上的“手影”D.凸面镜中的像5.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A.B.C.D.6.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当我们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C.从岸上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D.当人站在平面镜前逐渐靠近镜面时,人在镜中的像要变大7.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水中捞月B.镜花水月C.一叶障目D.海市蜃楼8.下列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射现象中光只在一种物质中传播,而折射现象中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B.反射过程中光速不变,而折射后光速减小C.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改变,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D.如果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那么一定是发生了光的折射9.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A.B.C.D.10.如图所示是某市2021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反射B.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白条纹将光吸收C.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见条形码的信息,是因为光在纸上发生了漫反射D.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见条形码的信息,是因为光在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11.下图中的现象与对应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会“跳舞”的烛焰——声音具有能量B.“看”到自己的声音——声音的反射C.看到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像D.自行车尾灯“发光”的奥秘——镜面反射12.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食B.放大镜下的树C.笔在水面处“折断”D.桥在水中的“倒影”二、填空题13.前排同学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发生反射的缘故;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色.14.教室里,坐在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发生了.太阳光照在地面的玻璃上形成刺眼的光束是因为发生了(均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15.如果一条光线与镜面成一定的角度入射,经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与镜面成40°角反射,则入射角为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度。
《光现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对于声和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指利用声音获得身体信息B.声波能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密机械C.“震耳欲聋”指声音响度很大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2.光从空气倾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A.0° B.35° C.60° D.90°3.下列对有关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某教学楼每层楼高为3500cm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km/sC.一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50N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450g4.一个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的同学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走去,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高度与本人相比,高矮变化是A.变矮B.变高C.不变D.无法判断5.如图所示,将圆柱形的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的柱形玻璃杯内,从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像可能是A.B.C.D.6.舞台上的演员,当红光照射在她们的身上时,衣服呈红色,等一下绿光照在她们的身上又呈绿色,可知她们穿的衣服是A.红色B.绿色C.白色D.黑色7.如图所示是一款凉凉杯,它能在短时间内使杯内的温度急剧下降,在炎炎夏日给我们增添了凉爽。
关于凉凉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凉凉杯的底座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导体B.通过杯子外表面看到的自己的像是光的漫反射形成的C.凉凉杯工作时表面结霜,这是升华现象D.用干毛巾擦拭塑料底座时会使塑料带电,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二、多选题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有时不等于入射角C.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花能发出黄色的光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9.雨后晴朗的夜晚,月亮挂在天空,人在月光下行。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B.人背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C.人迎着月光走时,暗处是水,亮处是地面D.人背着月光走时,亮处是地面,暗处是水10.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B.光线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C.当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当光线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B.平面镜所成的像就在平面镜上,我们看到自己的像是实像C.平面镜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当物体比平面镜大时,物体不可能在平面镜中成一个完整的像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太阳光在月亮的表面发生了反射B.小孔成像成正立的实像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D.人到镜面的距离是1m,像到人的距离是2m三、实验题13.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四章《光现象》基础练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C.若改变小孔的形状,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形状也跟着改变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B.人离穿衣镜越近,人在镜中的虚像越大C.游泳时,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像的位置比实际物体位置高D.使用投影仪时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要适当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3.如图所示是某酒店门前的防疫测温机器人,它可以测量面前人体的温度,并能记录人的影像。
只有它发出“体温正常”的声音后,人才可以进入酒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紫外线进行测温的B.机器人记录人的影像和投影仪原理相同C.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D.人远离机器人时,机器人屏幕上人的影像会变小4.雨后的校园清新洁净,景色分外美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密的树荫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娇艳的花朵是光源,可以发出光线C.温暖的阳光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D.洁白的云朵在积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5.如图,对着平面镜整理仪容仪表,镜子里出现了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的像是实像B.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C.人离镜面越近,平面镜成的像越大D.人靠近平面镜,像也会靠近平面镜6.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在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A.B.C.D.7.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手影B.湖中倒影C.日晷计时D.阴晴圆缺8.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的应用,体现了科技的力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的真伪B.图乙,电视遥控器是靠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C.图丙,冬天常在淋浴间使用的“浴霸”,装有紫外线灯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D.图丁,全自动感应水龙头是利用红外线进行自动控制的9.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一石击破水中天”,其中“天”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潭清疑水浅”,其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其中“游鱼细石”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其中“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0.2021年7月24日,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金牌,为中国队收获东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午12:00时,若太阳光垂直射入纸板上一个很小的“△”形孔,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形状是()A.“”形B.“”形C.“△”形D.“”形【答案】A【分析】当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很小的孔时,就能形成物体倒立的像,这就是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刻有一个很小的“Δ”形孔的纸板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像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双阳“彩虹桥”的美丽夜景如图所示,其水中“倒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答案】A【分析】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解答】解:平静的水面上有“彩虹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A。
3.2022年11月8日,延边出现了美丽的月食,下列现象中与月食成因相同的是()A.雨后彩虹B.形影不离C.水中倒影D.池水变浅【答案】B【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逐项分析各情景运用的光学知识进行作答。
【解答】解:月食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形影不离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与月食成因相同,故B符合题意;C.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池变浅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小明站在竖直的玻璃幕墙前20m处,他在玻璃幕墙上的像距他的距离为m,当他走近玻璃幕墙时,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小明上学前站在穿衣镜前2m处整理仪表,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m;当小明向后退了60cm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芳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m;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她在镜中成的像是(“虚”或“实”)像。
4.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的眼睛,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填“虚”或“实”)像.5.①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②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③池水映明月、④海市蜃楼、⑤中午树荫下的亮斑。
属于光的反射是,属于光的折射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是。
(填序号)6.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为;如果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7.近些年来,潜水颇受年轻人的青睐,潜入水中的潜水者看到岸上的树木位置变高了。
下图中的四幅光路图中,那一幅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A.B.C.D.8.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º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则原来的入射角是()A.20ºB.25ºC.30ºD.45º9.在平静的水面上空,一只鱼鹰正在斜向下俯冲捕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鱼鹰在水中的自己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鹰看到的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鹰在俯冲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变大D.鱼鹰应向它看到的鱼的下方俯冲才可能捕捉到鱼10.如图所示,小梦用激光笔对准看到的小鱼照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了鱼身上B.不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鱼身的上方C.不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鱼身的下方D.能照亮小鱼,因为激光照到鱼的像上,使像反射的光变强11.小明同学在课外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制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外筒左侧中央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点燃蜡烛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离,贴在内筒左侧半透明纸上能看到清晰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快2.有一种电动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3.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的声波图4.如图是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5.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B.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1.传说中的“天狗食月”的过程,如图所示,其形成的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是()A.B.C.D.3.下列光现象可以解释“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的是( )A.日食现象B.日晷计时C.水中倒影D.小孔成像4.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来自冰面倒影。
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如影随形”和“冰面倒影”中的“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5.如图,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为倒立等大的虚像B.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就远离平面镜C.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就会变小D.演员平行于平面镜移动时,像的大小不变6.下列是一些关于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都是由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B.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用“光的折射”来解释C.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D.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7.下列生活、生产中的器具,其工作原理主要利用了紫外线特性的是()A.感应式水龙头B.声光双控路灯C.电焊用面罩D.验钞机8.下列关于图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如图甲所示,通过调节,烛焰通过小孔可以成等大、缩小、放大三种虚像B.如图乙所示,潜望镜能看到水面上的景物是因为光的反射C.如图丙所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种单色光D.如图丁所示,漫反射时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二、填空题9.在晴天的中午,茂密的大树下常有许多圆形的不那么明亮光斑,这些光斑的成因是由于光是沿传播的,光线通过树叶缝隙而形成的太阳(填“像”或“影子”)10.图是雨后的太原出现罕见双彩虹的情景,最早研究这类现象的物理学家是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如图所示的“手影”游戏中,影子的形成原因是()A.光的反射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如图,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圆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
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的形状影响像的形状B.适当增大小孔面积能使像变大C.若将小孔挡住一半,则薄膜上看不到完整的烛焰的像D.当烛焰相对于小孔向上移动时,像相对于小孔向下移动3.一只白鹤静立在平静的水中,在岸边可以看到白鹤的两个“影”——影子和倒影,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白鹤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白鹤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白鹤飞离水面时,它的倒影会变小D.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30°,若要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垂直,则下列操作可以实现的是()A.平面镜不动,入射光线绕O点顺时针旋转15°B.平面镜不动,入射光线绕O点逆时针旋转15°C.入射光线不动,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旋转15°D.入射光线不动,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旋转30°5.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6.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在粉笔字上()A.发生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B.发生漫反射,遵守反射定律C.发生镜面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D.发生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7.如图所示是一个魔术箱。
魔术箱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使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
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它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
若魔术箱内只使用了平面镜,则平面镜的数量至少是()A.2块B.3块C.4块D.5块8.如图所示,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9.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只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这个钟的实际时间是()A.4时25分 B.4时35分 C.7时25分 D.7时35分1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 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平面镜竖直向上运动,则铅笔的像竖直向上运动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30cmC.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镜面垂直D.若铅笔顺时针转过90°,铅笔的像则逆时针转动90°11.盘山公路的急弯处,可通过路边的凸面镜来观察另一方来车情况。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线光与ON在_____内.(2)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将一束光沿原BO方向射O点,它反射后沿_____方向射出.这现象说明:_____;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3)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_____.【答案】不能同一平面 OA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0 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由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构成的平面与平面镜垂直,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当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0°;(3)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故答案为 (1)不能;同一平面;(2)OA;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0°;(3)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探究活动中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4)小明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____.(5)实验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___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6)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7)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8)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答案】较黑暗大小相同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等效替代法 A 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成的像不在水平位置用手电筒照亮跳棋重合不能虚对比蜡烛A的像与蜡烛B 的大小2不变暗 C【解析】【详解】(1)[1]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这样蜡烛的像才会比较清晰;(2)[2][3][4]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通过比较像与蜡烛B的大小,从而比较像与蜡烛A的大小;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5][6]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这样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如果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这种情况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成的像不在水平位置;(4)[7]用手电筒照亮跳棋,这样跳棋反射的光更多,所成的像更明显;(5)[8][9][10]实验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6)[11][12]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可以看到玻璃后面的蜡烛,便于对比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这是因为比较厚的玻璃板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7)[13]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不变,这是因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的位置不变,那么所成的像位置也不变;(8)[14][1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这是因为入射光线在玻璃板第一个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线强度就已减弱,折射光线又作为入射光线在第二个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线强度又减弱了,此时第二个反射光线在第一个面又作为入射光线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个折射光线所成的虚像距离观察者较远,同时光线强度比较弱,所以像较暗;由上述可知,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一次折射、然后一次反射,最后一次折射形成的,所以说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故选C.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他在探究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2)他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置合,原因可能是_____;(4)拿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像的位置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虚【解析】【分析】注意理解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使用相同的两支蜡烛等,根据这些要求或器材的使用目的即可解答。
【详解】(1)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2)为了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以实验中选用了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3)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此时像不在桌面上,会偏高或偏低,所以不能重合。
(4)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故拿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如图甲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图。
(1)在甲图中,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__________;(2)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蜡烛A的清晰的实像。
(3)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小明回家观察到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6m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乙所示。
则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____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__。
(填“改变”或“不变”)【答案】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不能 3.2m 不变【解析】【详解】(1)[1]在甲图中,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2]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不能成蜡烛A的清晰的实像。
(3)[3]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灯的像距离该灯3.2m。
(4)[4]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物的位置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也不变。
5.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1)此时蜡烛B与蜡烛A的距离_____cm;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玻璃板相距_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3)纠正错误后某次实验,将光屏竖直放置蜡烛B的位置,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D.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5)玻璃板太厚不仅会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成两个像,同时也会使我们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也不是其真实位置,我们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到玻璃板比实际位置到玻璃板_____(选填近/远)。
【答案】20 20 B蜡烛被点燃了不能不变 D 近【解析】【分析】可求出蜡烛A移动的距(1)根据像物等距即可确定蜡烛B与蜡烛A的距离;利用公式s vt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2)当拿着点燃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蜡烛的烛焰会晃动,很难与平面镜前面的蜡烛的烛焰重合,因此后面那个蜡烛还是不点燃更好;(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玻璃表面比较光滑,而且是透明的,因此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两种光现象都可以使蜡烛成像;(5)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