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 中枢神经损伤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38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流程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康复:在损伤初期,主要目标是保护受损部位,并预防并发症。
物理治疗师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运动,以保持肌肉灵活性,并采取适当的体位以避免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并发症。
康复团队还会教授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如何正确转移和照看病人。
2. 后期康复:一旦病情稳定,在损伤区域恢复之后,康复重点将转移到恢复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上。
这个阶段的治疗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旨在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协调能力、平衡和日常生活技能。
康复师还可能使用辅助设备和技术,如行走辅助器具或轮椅,以帮助病人行走和移动。
3. 持续的康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康复治疗和支持。
周期性的评估、定期的康复练习和日常生活操作的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支持和鼓励病人和家庭的参与也能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治疗流程的具体内容和时长会根据个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康复计划时,必须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评估和制定治疗计划。
这个过程需要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
《神经康复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神经康复学》倪朝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3月(二)参考书目1.《临床神经解剖学》芮德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0月2.《神经康亚优化运动技能》王华宁、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年8月(三)在线资源慕课(四)学术期刊三、课程简介《神经康复学》是运动康复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康复的基本理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神经系统疾患是临床上导致残疾的主要基本,主要由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等,涉及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同样也是康复的主要对象。
神经康复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患所导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本课程为从事运动康复工作提供基础课。
课程目标1: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2]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学会尊重团队成员,同时尊重服务对象,在团队成员中充分发挥运动康复师的核心地位与优势,使服务对象产生更好的依从性【毕业要求5社会实践能力5.2]课程目标3: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动态。
【毕业要求6社会实践能力6.3]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章神经康复学概述【教学目标】掌握神经康®学的定义;神经康复目标;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
神经康复中影像学检查,了解常用的影像学检查;CT、MRI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TCD检查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矮;脑血管痉挛;脑动脉血流微栓子的监测: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
运动康复理论运动康复理论是指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方法,帮助人们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它在现代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运动康复的定义、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运动康复的定义运动康复是指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方法,针对特定的身体功能障碍或慢性疾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促进康复者的身体功能恢复、运动能力提高和健康水平提升的一种综合性康复方式。
二、运动康复的原理1. 运动刺激原理:通过运动刺激,可以激活机体的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促进细胞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骨密度。
2. 应激适应原理:适度的运动可以引起机体对应激的适应性改变,包括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炎症水平、提高免疫力等,从而促进康复过程。
3. 神经可塑性原理:运动对大脑神经系统具有塑造和修复作用,通过运动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连接重建,改善运动协调性和感觉功能。
三、运动康复的应用1. 运动创伤康复:对于骨折、韧带损伤等创伤性运动损伤,运动康复可以帮助康复者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加速骨骼和肌肉组织的修复。
2. 运动慢性病康复:对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运动康复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3. 运动老年康复:对于老年人而言,运动康复可以延缓衰老速度,增强身体机能,预防跌倒和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 运动精神康复:通过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调节心情,释放压力,改善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四、运动康复的注意事项1. 个性化定制:每个康复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不同,因此康复计划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2. 渐进式增加:运动康复应从低强度、低频率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长,以避免过度训练引起的损伤。
3. 专业指导:在进行运动康复过程中,应寻求专业的康复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确保康复方法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4. 积极合作:康复者需要积极配合康复医生的治疗,严格按照康复计划执行,同时遵守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枢受到损伤会导致什么后果?引言: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控制中心,一旦受到损伤,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枢受损引发的潜在影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中枢受损的可能性。
一、运动控制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的运动控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当中枢受损时,会对人体的运动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轻度损伤可能导致肌肉协调性下降,而重度损伤则可能导致瘫痪。
例如,中风是一种导致中枢受损的常见疾病,它可以使患者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运动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 运动协调性下降:中枢受损会干扰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导致肌肉协调性下降。
患者可能会失去对肢体的精确控制,例如手指的灵活程度下降,步态不稳等。
这种情况对于一些极为精细的活动,如书写和绘画,会带来较大的困扰。
2. 运动障碍:对于严重中枢受损的患者,他们可能失去运动能力,甚至会出现瘫痪。
这对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
因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二、认知能力下降除了运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还与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当中枢受损时,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影响患者的思维、记忆、学习能力等。
1. 注意力集中困难:中枢受损会使得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
这会给他们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带来极大的困扰。
例如,学生可能因为注意力无法持久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员工可能因为工作中的马虎导致失误增加。
2. 记忆力减退:中枢受损还会对记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患者可能无法记住已经学习过的事物,难以保持自己的日常安排和记录。
这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
三、感觉异常中枢神经系统还负责感觉信号的传递和解读,一旦受损,将会造成感觉异常。
1. 平衡感受减退:中枢受损可能导致患者的平衡感受减退,容易造成摔倒的情况。
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危险,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
2. 触觉异常:中枢受损还可能导致触觉异常,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异常的疼痛、麻木或刺痛等感觉。
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缪鸿石【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1998(013)003【摘要】@@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损伤后是不能恢复的.但有些患者的家人由于不知道这种结论而仍然积极地给患者进行训练,有时却得到出人意料的恢复.因此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和研究,并逐步证明中枢神经损伤后是有可能恢复的,1917年Ogden R, Franz SZ在实验性偏瘫猴中证明功能恢复训练可使猴的运动功能恢复.以后越来越多的作者相继证明CNS损伤后是有可能恢复的.为了解释这种现象,1930年Bethe A首先提出了CNS可塑性的理论,并认为CNS损伤后的恢复不是由于再生,而是由于残留部分的功能重组的结果.1969年Luria AR重新强调并完善了功能重组(functional organization)的理论,认为CNS损伤后,残留部分通过功能重组,以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了的功能,并指出:在此过程中,功能恢复训练是必需的.因此后人又将其理论称为再训练理论(retraining theory),其后这些理论即发展为现今的脑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的理论.【总页数】2页(P97-98)【作者】缪鸿石【作者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10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续) [J], 缪鸿石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六) [J], 缪鸿石3.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七) [J], 缪鸿石4.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八) [J], 缪鸿石5.中医药促进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王芹芹;刘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